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数学习计划

高数学习计划范文精选

高数学习计划

高数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

优化导学案设计,不仅要体现以导促学的教学理念,还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培养.然而在实际的导学案使用中却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地方:导学案在化学中的使用没有将知识性学习与策略性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的教学仅仅是注重课本内容的学习,没有做好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的融合.导学案演变成习题课、增加学生学习内容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下面就网络信息技术下优化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谈点体会.

一、高中化学预习导学案设计

预习导学案的设计,注重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先的了解,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制定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从某一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基于此点教师引入了网络学习软件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学习软件内容和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制定导学案,让学生通过自学学习软件相应的内容完成预习任务,并引导学生思考:在预习中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要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这都要学生自己进行制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引导学生预习“金属及其化合物”时,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结合学习辅助软件进行预习内容的学习外,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体现了金属的广泛用途?它们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每一种应用都表明了金属的哪些性质?教师调整了导学案的学习要求,启发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要仅限于教材内容的学习,还要多多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化学知识学习的实用性.

二、课堂教学导学案设计

课堂教学导学案,以学生合作小组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鉴于学生在预习案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内容,教师根据学习软件中的典型题目测试栏目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测,在检测中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强弱点,刺激学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通过题目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类型、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变化等内容进行检测,反馈学生预习导学案自主学习的成效.这些题目的选择则是学习软件中的练习题部分中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选出来的,每一道题目都具有目的性、类型性,能够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为了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实施导学案内容的授课,转变导与学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针对氧化还原反应测试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课堂授课重点的确定,并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的形式促进组间竞争、组内合作学习氛围的营造,发挥学生创新思维的潜在力量.

三、结合网络技术,优化作业导学案设计,提高作业的正确率

作业是学生学习环节中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数学生做作业的习惯都是课程结束后就立刻做作业,当自己在做作业中遇到不会的知识或者不确定的现象就会去翻书、查笔记、寻求辅导资料的帮助,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而且效率不高.面对这种状况,教师要求学生在做作业时先复习后做作业,先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并将学习软件中对本次内容做的总结部分进行消化吸收,然后做作业.这种作业策略,体现了学生及时复习的理念,提高了学生时间的利用率.

四、在网络学习软件下,优化复习导学案设计

复习是学生考试之前进行的环节,优化复习导学案的设计,关系到学生复习成效的优劣.在辅助学习软件中都设计了总复习这一内容,就是针对复习环节而进行设计的,不仅将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总结,还设计了相应的经典题目供学生进行检测,诊断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查缺补漏.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并提醒学生在复习检测时是否实现了自己在预习导学案中对自己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制定,让学生时刻不忘自己的学习任务.综上所述,优化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不仅要发挥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还要在知识的组织和设计上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导学案的作用是资源的整合,是学生学习模式的引导和启发,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高数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学校已经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工作当中,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作为高中理科的重要课程之一,也应与时俱进,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有效促进学生对于化学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

高中化学;信息技术;作用及策略

高中化学涉及更多的科学实验环节,传统化学教学中,由于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相对落后,很多学生对化学实验不感兴趣。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将化学知识呈现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化学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对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特定情境,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可以将化学课程中抽象、概念化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并且通过视频或是图片的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改善传统教学过程中枯燥单调的课堂气氛。

(二)改进教学方法

在化学教学内容中,很多化学知识非常复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解释,并且要进行大面积的板书运算,但往往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将化学中难懂的知识用直接的观察方式展现出来,使很多学生不容易明白的问题变得简单化,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信息技术可以用幻灯片变换的形式将教学纲要展示给学生,避免了以往学生忙于摘抄课堂笔记,分散注意力的情况。

(三)优化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能优化教学内容,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传统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将重点知识内容都列举在黑板上,增加了教师教学的工作量,也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影响教学效率。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这些重点知识运用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且将很多习题用幻灯片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方便、省时、效率高。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将一些抽象知识进行延伸,完善知识结构,加强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可以呈现给学生更清晰的课堂笔记,从根本上优化教学内容。

(四)增强化学实验

高中很多化学理论需要通过具体实验来证明,实验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有效途径,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与清晰的思维逻辑的形成。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场地的限制,不能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清晰观看到整个实验过程,并且很多具有危险性或是有毒性的化学实验教师无法展示给学生。但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软件可以将一些无法完成的实验通过大屏幕演示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观摩到实验的详细过程。这种直观的视觉感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的神奇与刺激,加深了学生对实践操作步骤的记忆,从而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

二、高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发挥化学教师积极作用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发展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化学教学工作当中,前提是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进行精心设计,为学生呈现完整的信息教学内容。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充分结合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以及对知识的需求,在教材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内容,并且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教学当中,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带给化学学习的乐趣。

(二)改革化学教学传统理念

化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能力。传统化学教学理念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与实际结合方面的教学内容,严重影响了学生日后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的全新教学模式,将以往说教式教育变为主动学习式教育,加强对学生主体的重视,让学生变为课堂教学的主人。通过信息技术的多种表现形式,使化学知识更为简化、形象,提升了教学质量。在这样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更能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三)丰富现有化学教材内容

高中的化学教材内容有限,很多都是基础知识,缺少与现展形势相匹配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教学资源中翻阅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更新。由于网络中含有各类信息,很多校园网站建设日益成熟,拓展了教学资源,方便教师与学生进行学习。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丰富现有化学教材内容,跟上时展步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化学知识。

(四)创新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教师要创新自身教学方法,正确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要忽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要将化学知识进行清晰的结构梳理,然后展现给学生,学生明确教学重点知识之后,有助于课堂学习目标的确立。教师要在学生观看视频或是图片时,对于其中所存在的化学原理、理论知识进行耐心解释,加深学生的理解。另外,教师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观看具体的化学实验后,教师可以运用其中的化学知识,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做一些简单安全的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知识的拓展性,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高中化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真正将信息技术有效地与化学教学完美结合,促进教学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怀.关于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7):25-26.

高数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化学教学;深度融合

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正在与学科教学不断融合着,教育领域也开始充分重视这种融合发展,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更加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但是由于具有一定的高新特点,当前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其积极作用被弱化。因此,教师需要明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存在的不足,通过制定相关策略,实现信息技术和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提升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高中化学知识相对比较复杂,内容非常多,尤其是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操作、公式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1]。由于化学学习的难度较大、内容较多,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有效性非常不利。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改变以往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或者是大篇幅文字叙述的方式,将现有的复杂化学知识转变成生动的模拟实验或精简的文字结合公式叙述。通过改变以往教学内容、方式单一无趣的缺点,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想象力,搭建起关于化学微观世界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化学学科观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将以往对场地、设备有着严格要求的化学实验展示给学生,能够真正将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变成生动、形象的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内涵。这对于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程度,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是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关注的内容,主要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从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五个维度的内容来看,要想在教学中直接让学生完全理解、掌握并形成,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深度融合,能够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降低教学难度,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2]。具体来讲,一方面,这样有利于教师推进化学知识的形象化、直观化,放大细节,增强真实感,帮助学生从微观层面,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出发,真正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组织教学活动,制定教学方法,设计和实施教学任务,为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3]。概言之,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深度融合,能够优化化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及化学教学的形式,从而创造有利的条件,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各个行业都开始积极地应用全新技术,确保能够跟上时展的脚步,实现更加持续、长久的发展。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教育工作一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被提升到重要的位置,教育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4]。而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是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基础,也成为培养高中生综合能力的必然途径。具体而言,通过促进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之间的深度融合,能够使学生更加正确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正确理解信息技术对于学习、社会发展起到的实际作用。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树立起正确的理念,深化对于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发展作用的认识,也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为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能力并成长为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融合理念

教师作为落实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融合发展的主体,对于二者融合的认知直接关系着二者的融合能否有序落实在实际中。教师只有真正树立正确的理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对于化学教学活动的实际价值,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真正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但是实际上,在理念方面,教师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当前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价值在认知上还存在一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信息技术在提升教学效果、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作用,这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并不明显[5]。换言之,虽然大部分教师都能够在课上积极地融入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发展,但是并没有实现深度融合。第二,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内涵在理解上存在误区,一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也是教学技术的一种,可以熟练应用其开展个别知识教学即可,不需要实现深度发展。这种情况造成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无法落实在实际中,导致信息技术的真正作用无法发挥出来。

(二)融合方法

在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提高的全新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各个学科教师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6]。要想保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活动实现充分融合,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这也是教师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之一。但是教师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即各个学校中的教师构成情况不同,在教师整体队伍素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同时这种差异也决定了融合方法的适合性和融合结果有效性有所差异。如一些高中的教师队伍中老年教师占比较大,其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限,无法保证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效果。尤其是一些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不能从教学的角度考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仅仅体现在做课件、演示课件等方面[7]。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教学效率无法实现提升,也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造成信息技术和化学教学无法实现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融合进度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不仅融合理念、方法需要得到高度重视,融合整体进度情况,以及融合与教学效果提升的关系,也需要得到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在融合进度方面体现出的问题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第一,学校的信息化教育工作相关机制不够完善,同时在基础工程、教育资源、硬件和软件维护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没有做好基础建设工作,这造成校内教育工作无法在基础建设的支持下开展,从而影响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减缓了融合的进度[8]。第二,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频率不高,深度融合缺少实践经验的支持,进而无法通过总结经验构建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理论体系支持教学,最终造成二者无法真正实现深度的融合,同时也影响了融合的整体进度。概言之,根据当前我国高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的融合进度来看,还需要加快速度,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

(一)强化意识,树立正确的融合理念

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在充分明确自身地位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融合理念,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保证融合效果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首先,在信息技术的价值认知方面,学校需要发挥引导、管理和组织的作用,引导教师积极地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在充分理解和认识信息技术优势的基础上,主动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实际教学中[9]。同时,要加大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频率,尤其是面对一些耗时费力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研究通过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价值,解决传统教学中无法短时、高效解决的教学问题,还可以更好地落实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其次,在信息技术内涵认知方面,学校作为教师的管理者,需要注重为教师提供能够接触、学习信息技术和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机会,引导教师不断强化自身的信息技术意识,使其能够真正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而更好地将其融合到教学中,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供支持。同时,学校需要加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沟通,通过在校园内部达成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融合发展方面的共识,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为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提升化学教学质量、落实深度融合目标提供支持。

(二)综合考虑,保证整体融合效果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其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体现出了非常突出的优势和特点,这给教师带来了一定挑战[10]。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选择上与信息技术的特点相适应,还需要满足化学教学活动的要求,从而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化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首先,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学校需要考虑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情况,包括教师的年龄、意识、教学能力等,以此为基础合理制定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深度融合计划,通过计划的引领,为二者的深度融合提供适合的空间和环境。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采用更加合适的方法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信息化水平和能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的规范化、标准化,进而确保能够获得更好的融合效果。其次,为了保证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与化学教学深度融合,需要从创新的角度考虑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基于正确的理念,在准确了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发展具体途径的基础上,创新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活动中,以此保证改变以往单纯应用教学课件生硬传递化学知识的情况,通过创新的方法,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价值,进而在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基础上,保证融合的效果,实现创新性的融合[11]。例如,针对“水的净化与污水处理”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分组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讨论和研究,按照化学原理,研究滤水装置的制作。教师只需要提供提前制作好的包含各类资料的课件,并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就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教师不仅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还能够最大化地提升学生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保证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加快进度,积累更多融合经验

保证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融合的进度,是拓展二者融合深度、保障二者融合效果的重要基础,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二者融合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促进化学教学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提升。因此,当前学校需要完善基础建设工作,为二者的深度融合提供基础条件,从而真正体现出信息技术对于化学教学的积极作用。首先,需要加强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建设数字化的校园环境,为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有效融合提供基础支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需要重点关注基础数据的建设、设施的完善、融合制度的制定、系统集成等多方面,从整体上构建立体化、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将数字化校园作为依托,充分落实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同时,学校需要注重对课程的设计,通过课程引领,使教师能够逐渐适应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12]。其次,需要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师要深入挖掘化学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通过实践积累更多的经验,明确促进二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同时,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包括理论知识教学、实验模拟等,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现有教学活动的完善和补充,从而从整体上优化化学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要通过教学反思,取长补短,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这样不仅能为学生创建出感同身受的学习情境,还可以积累大量的信息技术应用经验,促进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不断加快,为真正实现深度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13-14]。

四、结语

高数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一、提高学科搭配效率,强化课程教学效果

学科与学科之间都有着一定的互通性,所以,在教授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假如可以合理地应用到其他的学科,使它们进行有机的结合,那么无疑会事半功倍,效果显著。另外,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我们还要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加工能力和利用能力进行关注,并针对这些方面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切实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帮助他们实现意识构成,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忱,实现技能操作和技术创新的双目标。就拿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些专业用语来讲,我们完全可以结合英语学科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专业用语的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扩展他们的英语词汇量,可谓一举多得。另外,也有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会涉及数学领域,这时,我们完全可以适当地融入数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简化一些信息技术上的难点,同时还可以间接巩固他们的相关数学知识。因此,提高学科搭配效率,是强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二、充分利用辅助技术,实现多媒体有效性

跟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是一门较新的课程,它所包含的一些知识点往往具备抽象性和概念性。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学生上机即使懂得操作,但对于一些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及内涵概念等,依然无法全面理解。这样,无疑会对他们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制约。所以,在课堂中适当地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的多元化功能简化这些概念,不仅可以让这些知识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还可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知识的生成,从而让他们积极融入教学当中,这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教学而言,无疑是效果巨大的。通常来讲,在选择多媒体技术充当辅助工具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课件制作来简化教学。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可以将一些数据、图片、声音等进行有机结合,制作成科学有趣的课件。而这些课件不仅可以重复使用,并且还可以因时制宜地进行修改,从而满足实际课堂的要求。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并对他们制作的课件进行充分点评,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好胜心,同时还可以强化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另外,由于高中课程繁重,为了节省时间,我们还可以奉行“拿来主义”,也就是选择一些现成的课件来辅助教学,比如“万事无忧”这类软件,可以有效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可谓一举两得。其次,为了应对一些实际教学情况的变化,我们还可以根据相关要求自行选择素材,并将这些素材进行归类整理,做成课件。毕竟目前所流行的一些软件并非样样都适用于当前的课程,有时甚至会与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产生冲突,所以,积累素材也是以备不时之需的主要手段。总而言之,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所具备的优势,并且因人而异地制定教学方案。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其他的学科开展教学,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一来,信息技术便可以成为学生一生受用的知识工具。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来说效果是显著的。最后,这也是满足当代社会发展需求,为我国构建技术性人才的关键所在。

作者:范红菊单位:启东市吕四中学

高数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在讲话中谈及文化建设的内容,对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切实贯彻。

一、提高认识,自觉主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讲话

中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通过“更加自觉”、“更加主动”,要求人们提高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二是通过“更好”,要求人们学会正确地加强文化建设,注重提高文化建设的质量,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种高度自觉的活动,要提高人们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为此,突出强调了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其一,“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这体现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以民为本,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是人民的事业。其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这说明它是关乎党和国家全局的大事,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二、明确方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把握正确方向,就是要高举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当今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是加强文化建设所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方向和目标选择。

三、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社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性载体。强调,“要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正是要求人们发挥这种基础性载体的作用,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同群众性结合起来,既有高尚的理想追求,又有关乎民生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满足。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从小处和点滴抓起,完善基本行为规范;要把实现人民利益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