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废物处理协议书

医疗废物处理协议书

医疗废物处理协议书

医疗废物处理协议书范文第1篇

根据《意见》,每个县(市)均要有一所县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建立稳定的对口支援关系,实现对口支援县(市)行政区划全覆盖。派驻医师在县医院要出门诊、管病床、做手术、带教学,担任相应科室负责人参与管理,加强近3年外转率排名前5位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城市三级医院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科室,要帮助至少1所受援县医院建设相应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情况纳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重要指标。

《意见》提出,加强东西部地区医院对口支援。积极推动利用远程医疗服务开展对口支援,逐步在支援医院与受援医院之间建立稳定的远程医疗服务合作关系,开展远程视频会诊、远程教学查房、远程病理及医学影像诊断、远程继续教育等活动,鼓励有条件的支援医院开设远程专家门诊。积极协调物价、医保等相关部门,为充分利用远程医疗服务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医疗保健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

2014年2月24日,国家统计局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方面的消费价格比上年增长1.3%,其中城市上涨1.2%、农村上涨1.8%。用于卫生和社会工作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184亿元,比上年增长21.7%。

《公报》显示,截至去年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73597个,其中,医院24720个,乡镇卫生院3697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3976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84058个,村卫生室64908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519个,卫生监督所(中心)2994个。卫生技术人员71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79万人,注册护士278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为618万张,其中医院458万张、乡镇卫生院113万张。

《公报》显示,截至去年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57322万人,增加3680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416万人,增加930万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9906万人,增加275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9897万人,增加88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6397万人,增加968万人。2489个县(市、区)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为99%;去年1月至9月,新农合基金支出总额为2067亿元。全年资助1229,3万城市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资助4132,5万农村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医患须签协议杜绝红包

前不久,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出通知,决定自2014年5月1日起,二级以上医院必须开展医疗机构和住院患者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工作,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应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由经治医师向患者或患方代表提供《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并认真解答其疑问。二级以上医院(含开设住院床位的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等)必须开展此项工作,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按照通知,对于二级以上医院所有入院患者,由主管医师或病区主治医师负责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并代表医方在《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上签字。医院可在医方签名栏印制法人代表姓名。患方由患者或其家属签名。

通知同时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参考文本。通知指出,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据此制作本辖区内统一的协议书文本,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加强监督检查,统一设立投诉电话,由医疗机构印刷在协议书上。医疗机构要将医患双方签署的协议书纳入病案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归档和保存。

制定“医疗条例”杜绝医疗暴力

深圳市人大拟开全国先河,就“和谐医患关系”创新立法,直面医患关系、急救诊疗等当前热点难点,启动医疗领域“基本法”――《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以下简称《医疗条例》)立法制定:[作。深圳市人大将启动该条例立法问卷调查,重点调研医师多点执业,医疗纠纷预防处置制度、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等多个热点问题。

受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委托,清华大学法学院前不久就特区医疗条例开展立法调研。调研报告认为,医疗暴力行为,已不仅仅是医疗纠纷案件,其对社会秩序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使其可以成为独立的治安案件甚至刑事案件。然而,当前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虽对相关行为有明确规定,但散落在不同条款中,且针对性不强,不足以震慑医疗暴力,也常常使公安机关在引用时有所顾忌。

据悉,此次《医疗条例》的制定将率先在全国制定一部统领医疗服务全局的地方性法规。平衡医患之间的权益,将是此次立法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据悉,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将有望写进条例当中。该制度设立后,医疗机构将不直接对损害进行赔付,而是由作为第三方的保险公司支付。在这种情况下赔偿数额不会直接表现为医疗机构的损失,医患双方都将更理智地看待纠纷,减少恶性事件发生。

出台新政加大食品安全监管

甘肃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集中出台《甘肃省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办法(试行)》和《甘肃省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问责办法(试行)》。

甘肃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高建邦介绍,《甘肃省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试行)》是为了更加严格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督促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以电子追溯系统为基础,以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为核心,实现食品从农产品市场准入和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来源可溯、流向可追、问题可查。按照《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办法(试行)》,甘肃将按照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对食用农产品建立追溯制度,并率先将生猪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纳入追溯范围。

为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主体,甘肃还同时出台了《甘肃省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问责办法(试行)》。高建邦介绍,甘肃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由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和有关任免机关依照法定权限、程序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其中违纪政纪的,由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出台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

医疗废物处理协议书范文第2篇

浉河区卫健委:

五星办事处辖区内各村卫生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临近期满,我中心组织相关人员于2020年11月15日对各村卫生室进行了年度执业校验评审,现将评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五星办事处共有6个自然村,辖区内有6个村卫生室,服务人口38500人,现有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乡村执业助理医师1人,乡村医生10人,无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临床工作。

二、工作开展及规范执业情况

五星办事处各村卫生室现开设有全科医疗、预防保健、中医等相应科室,担负办事处的基本医疗健康服务和公共卫生、传染病上报等工作。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各村卫生室规范开展各项诊疗活动,按规定办理及定期核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务人员执业证等各种执业证书。规范从业人员的准入资格,医护人员合法执业,未聘用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医疗业务工作;无未取得相应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单独从事诊疗,护理工作;无对外承包,无证上岗,非法行医等行为;使用的设备、药品、医用卫生材料符合要求;无过期或劣质药品。以上村室的医疗废物分别已与信阳市中环环境治理有限公司签订医疗废物委托处理协议,产生的医疗废物由中环公司定期上门回收,已做到分类存放、消毒,同时进行了相关登记。

三、严把医疗质量、积极组织培训

明确目标和管理措施,严明各项制度并认真落实,严格贯彻各项医疗规章制度,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等医疗工作制度,努力完成各项医疗业务工作指标,不断提高诊疗质量,有计划地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卫生室所有医务人员能够按照区卫健委有关要求按时参加医疗相关知识培训,并全部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综上所述,我中心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行医、规范执业、执业活动范围、执业校验标准对辖区内6家村卫生室进行评审,初步审核符合校验要求,所有材料齐全,报请区卫健委医疗机构校验专家进行审批。

医疗废物处理协议书范文第3篇

1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令人类不得不重新检视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和风险边界。战“疫”过程启示我们,在自然资源治理体系整体性、重构性改革中,深刻认知人与自然界的边界,全方位提升防风险意识,防自然资源之“险”于未然,是自然资源治理能力提升的重大基础课题。涉及自然资源领域的风险需要加强认知,加强监测布控,山水林田湖草、野生动物和人类作为生命共同体,应努力最大限度的防范联动风险。

2新冠肺炎下的自然资源风险

2.1 自然资源领域风险日益复杂多元

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有使用价值、可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风险是灾害、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产生的后果。与自然资源密切关联的风险,不仅限于传统的自然灾害,这次新冠肺炎就是自然资源风险的另一种扩展。

对传统认知中的自然灾害防治,2018年10月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作出系统部署,提出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而相对于自然资源之“险”,自然灾害只是冰山一角。这次新冠肺炎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防治传统自然灾害的同时,必须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广阔视角,以忧患意识、问题导向,对涉及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风险与灾害,进行再检视、再研究。

对自然资源领域的风险,根据突发性、复杂性等程度,不妨从3个层面进行把握。

一是“常规”有形的、局地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草原火灾和有害生物大面积成灾。这些自然灾害有边界,监测预报、紧急避险、系统救援在“防抗救”体系中有基本成熟的举措,其影响的空间、时间范围有限,应对上属于战术级别。

二是有形但较为系统的、缓发性的自然灾害与风险,如植被退化、土地荒漠化及赤潮、绿潮等水域生态系统退化。这类风险是跨年度、趋势性的。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不善,传播病毒导致新冠肺炎,也是一类长期隐患。这类风险在监测上尚缺乏充足完备的数据,致灾因素还要进一步探究。应对上,需要构建监测监管体系,同时更大程度对“下游”人类活动的引发因素进行管制。这类风险成因与后果牵涉更广,防范应对上属于战役级别。

三是交织在自然环境因素中的趋势性、系统性、全域性生态风险。工业化迅猛发展,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循环和平衡,积累着难以逆转的、由量变到质变的风险。如:永久冻土、冰川大规模消融引发的生态连锁反应;华北地下水超采导致的水系流域干涸等等。这种危机不是迫在眉睫,但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风险在临界点之上时四海升平,突破临界可能天翻地覆。数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百年不遇”的台风、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在未来几十年看也许已是寻常,或许还有不可思议的“千年不遇”。预判、应对此类趋势性、整体性风险应是战略性的,或需要举国之力,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协同治理、纾缓风险,确保在发展中不犯颠覆性错误。

山水林田湖草和动物、人类相生相息、休戚与共。以上3个层面的风险往往会引发、叠加成为系统性风险。此次新冠肺炎也表明,区域风险极易演化为经济社会全局性风险。因此,必须着眼大局,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既要警惕和防范自然资源领域某一方面的重大风险,也要密切关注全局性、系统性的风险。

2.2 通过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摸清风险底数

防范上述各层级自然资源相关风险,气象、水利、农业、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战线各有职守,但自然环境因素的急剧变动是本底,调查底数、摸清边界是一切行动的根基。

对这项打基础、利长远的系统工程,自然资源部门责无旁贷。一方面,只有识别、监测自然资源风险隐患,才能科学预测、预警、预防;另一方面,打牢调查监测的基础,才能做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在维系生态系统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生产、生活。

野生动物资源普查事关疫源隐患。作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中的一个专项,这项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当前,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正在进行,内容不仅包括野生动物的分布、栖息,还包括驯养、利用及贸易状况。这项成果将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野生动物禁食名录、产业规模、隐患防控等提供翔实的数据掌控。其中,对“疫源野生动物”可进行更详细的专项调查,为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安全、生态安全的立法、执法提供确凿依据。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明确,要建成自然资源日常管理所需的“一张底版、一套数据和一个平台”。业内人士指出,将各类自然资源灾害及风险汇集到一个平台上,加大科技支撑,通过监测设备与物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集成,构建预报、预警和应急的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实现灾前、灾中、灾后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将全面提升防风险的分析、预警、处置能力。

自然资源“一张底版、一套数据和一个平台”更重要的作用是分析评价调查监测数据,揭示自然资源相互关系和演替规律。不仅要明白风险是怎么发生的,还要明白风险为什么发生,摸清自然资源的稳态与动态、量变与质变、渐变与突变、极限与适应、原因与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才能对相关风险“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

2.3 从立法与治理上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来防控风险

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构建集“11种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位列其中。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发生后,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进入新时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逐步体现为国家管理制度,我国制定了数十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在这一治理体系中,监测、识别各类自然资源相关风险只是基础,防范各层级的风险及系统联动,要在此基础上从顶层设计、重点任务、协同治理方面不断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比如,新冠肺炎阻击战后,相关立法要站在国家安全体系的高度谋划。2月24日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仅是在系列修法之前,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制度,定下了修法基调和导向,后续立法还应全面查漏补缺、补齐法治短板,将安全价值(如生态安全、生物安全、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真正置于更重要位置。

应基于坚持维护国家安全、自然资源安全、生态平衡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原则精神,加快制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相关法律,为资源安全、生物安全、生态安全的维护筑起法治的制度屏障。

“找到并管好每一个风险环节,决不能留下任何死角和空白。”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这一要求,对风险防控的各项任务、协同治理提出了更高标准。

打好“防风险”战略主动战,还要在生产建设中科学、协同治理,不制造新的风险隐患。一是方向上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根据区域资源禀赋与环境条件,明确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最大合理规模和适宜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二是在治理体系、监管执法中加强部门间、部门与地方间的协同。如野生动物管理中严打盗猎、规范养殖、检疫防疫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扎牢,否则隐患就无法肃清。在治理中,不能各管一摊、相互掣肘,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治理。

此次新冠肺炎的教训启示并警醒我们,自然资源管理和相关部门必须全面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持续推进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确保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不断筑牢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的根基。

3新冠肺炎下的环境保护风险

新冠肺炎出现初期,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制订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冠肺炎期间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新冠肺炎期间对产生的医疗废物从源头进行严格管控。生态环境部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冠肺炎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各地及时、有序、高效、无害化处置肺炎新冠肺炎医疗废物,规范肺炎新冠肺炎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的管理与技术要求。医疗废物的处理可能涉及到环境保护问题,这就使人联想到环境污染问题。

3.1 新冠肺炎背景下的环保压力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染病防治法》将新冠肺炎规定为乙类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第3条规定:本法规定的传染病认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乙类传染病就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对于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2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根据相关规定,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该废物的处理实行许可证制度。因此,医疗废物的处理主体不仅包括各大医院,还包括根据许可处理医疗废物的企业。

在新冠肺炎爆发后,医疗废物量出现快速增长,一些地区医疗垃圾处置能力的短板显得非常突出。据我国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28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094.1t/d,相比新冠肺炎前的4902.8t/d,增加了1191.3t/d。其中,湖北省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从新冠肺炎前的180.0t/d提高到了667.4t/d,武汉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从新冠肺炎前的50.0t/d提高到了265.6t/d。此外,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分布不平衡,虽然全国医疗废物平均运行负荷率为50%左右,但个别地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持续超负荷运行,最多时全国超负荷运行设施达到22个,还有28个接近满负荷运行,还有个别地市没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医疗废物依靠周边地市协同处置。与此同时,由于新冠肺炎波及全国,除了医院产生的医疗废物外,普通市民也会消耗大量的口罩及相关防护用品,这些激增的防疫废物将对垃圾分类、处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固废等)提出额外的需求。目前,包括废弃口罩、防护服在内的垃圾一般均采取焚烧或工业炉窑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急剧增加的焚烧处置行为或将对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尤其是新冠肺炎较重的武汉市及周边地区。

医疗废物必须经过严格的处理,方能进行排放。为应对新冠肺炎防控的需要,防护用品企业加班加点恢复和扩大生产。

此外,隔离后居家生活也会产生很大的环境治理压力。新冠肺炎期间,全国多个省市采取封闭隔离措施,大范围限制人员流动,不少新冠肺炎严重的城市甚至直接“封城”,对交通、旅游、娱乐、餐饮、零售等影响巨大,短期内将给全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影响生态环境领域的财政资金投入和分配。此外,新冠肺炎还将消费模式转向居家消费、在线消费,消费变得更为分散和碎片化。这些变化将导致部分地区的社区和家庭消费排放激增,从而使生活污水排放、生活用电用能、生活垃圾等方面的排放出现快速增长,进而对相关产业的环境治理造成压力。以生活用电为例,2020年2月,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988亿kW.h,同比增长3.1%。其中,华北地区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12.3%、东北地区增长10.6%、西北地区增长9.5%,其中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等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均超过10%。

复工复产可能造成污染排放的反弹。鉴于当前新冠肺炎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冲击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压力,在新冠肺炎中后期,部分区域生产投资和消费可能呈“报复性”增长,造成污染排放的大幅反弹,在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给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带来新的挑战。以钢铁行业为例,其下游衔接房地产、汽车、船舶等行业,多地已出台支持房地产企业尽早开工,符合条件的项目,列入优先保障项目清单等支持措施,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放宽限购政策,均将直接加剧房地产、汽车等行业对钢铁的需求,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行业扩大钢铁产能和产量的冲动。

短时间内对环保服务行业和环境监管工作造成一定影响。从资金链来看,受新冠肺炎影响,部分政府或企业停滞部分工程项目或者不能及时结算资金,从而导致大多数中小微型环保企业资金链紧张乃至断裂。如果新冠肺炎持续,人员工资、办公房租等硬性开支都对环保企业生存带来较大压力。新冠肺炎结束后,也会面临工程原材料短缺导致成本上涨的资金压力。因此,环保产业总体上将面临着更多融资困难和债务违约难题。此外,由于新冠肺炎导致经济下行,在此期间,生态环保工作将面对更多关于环境环保工作影响经济发展的负面舆论压力,可能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强化监督帮扶等生态环保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

3.2 新冠肺炎背景下的生态环境管理对策及建议

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多、压力大,在新冠肺炎的影响下,形势更加严峻。为统筹做好新冠肺炎防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保工作,其中新冠肺炎防控关注的重点在于减少或消除新冠肺炎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新冠肺炎期间复工复产关注的重点为加大环保对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冠肺炎结束后关注的重点为建设重大新冠肺炎风险管控体系,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新冠肺炎防控的特点与关注重点,制定实施相应的生态环境管理措施。

3.2.1 加强涉疫危废相关行业的监督

在新冠肺炎防控初期应持续深化新冠肺炎发生区,特别是湖北省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定点医院、社区的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处置以及医疗机构辐射安全监管等工作,确保100%全覆盖全国所有医疗机构及设施的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落实医疗废物、废水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目标。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生态环境部及时出台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冠肺炎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对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医院、临时收治场所等,主动对接当地卫健委、城镇排水及施工单位,确保医疗废物贮存场所建设规范、医疗污水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对没有医疗污水处理设施或污水处理能力未达到相关要求的医院,应在建设临时性污水处理罐(箱)的同时,谋划建设固定的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医疗污水处理能力,持续加强新冠肺炎重点区域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消毒等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达标排放。

3.2.2 加强环保资金支持力度

应充分发挥环境财政资金保障和引导作用,各级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安排涉疫医疗危险废物收集、储存、转运、处置及污水处理等生态环境设施类项目,加快加大项目补贴。加大对环保产业的税收优惠支持力度,对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的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和运营、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收集处理处置、为抗击新冠肺炎生产和销售相关环保装备和产品以及从事其他涉疫相关项目的环保企业给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和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对于重点环保企业扩大产能给予税收优惠,增值税增量留底税额全额退还。加大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对新冠肺炎期间环保企业股票质押到期、银行贷款到期,给予延期还款的非常时期政策。

3.2.3 加强重点行业复工复产监管

密切跟踪和及时掌握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污染防治攻坚战主战场的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复工复产信息,加强复工及生产排污情况监测监管,确保不出现重污染源在新冠肺炎过后爆发式增长、严重影响环境质量的局面。做好重点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与预警监测,加强排查涉医疗废物产生和处置单位、石化化工企业、能源企业、渉重金属企业、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生产储存和处置单位、放射源使用单位、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填埋场等,及时整改排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确保不出现“带病”复产,坚决防止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环境安全事故。

医疗废物处理协议书范文第4篇

2019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围绕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工作,服务大局,全面开展以医疗服务卫生、医疗废物及医疗污水处置、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消毒产品卫生监督、社会抚养费征收、打击“两非”为重点的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工作,通过全体卫生计生监督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成绩。现将2019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学习“”精神,全面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

我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紧紧围绕局党组中心工作,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努力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水平。集中学习了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精神,以此武装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头脑。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了问题检视和整改落实,支部班子和每个党员进行了2次问题检视和整改,使我局工作人员思想素质得到提升,道德修养得到熏陶,政治理念接受洗礼,工作作风更趋扎实。

二、严把卫生许可质量,规范行业经营行为

我局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将卫生许可证制度作为规范行业经营行为的重要措施,严把卫生许可质量,同时响应国家“放、管、服”政策,切实做好政务中心窗口工作,服务群众,建立了一审一核制度,实现卫生许可证从申请到发放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只跑一次”,实现了群众方便、快捷办证的承诺。2019年我局共核发放卫生许可证119家。

四、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日常监管工作

(一)扎实推进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工作

1、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严厉打击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行医和非医师的违法行为,将打击非法行医作为扫黑除恶整治医疗乱象的重要工作内容来抓。2019年,医疗机构卫生监督股共出动卫生监督员660余人次,共查处无证行医、非医师行医20起,立案20起,公告取缔10家,处理20起,总计没收药品器械50余箱,罚款人民币万6万余元,部分案件正在处理中。其中查处了7起外地人员在我市开展针灸、拔罐、牙医、中医等流动行医的行为,均当场对其非法器械物品予以了收缴,但由于其流动性对这些行为予以立案我们只能以取缔到位结案。经过历年的非法行医打击,县城的非法行医现象得到了比较彻底的遏制,主要在农村还存在此类违法行为。查处的非法行医以牙科、游医药贩、针灸理疗为多,我们对非法行医以取缔为主要手段,不姑息不迁就。

2、严厉查处医疗机构违法执业行为,重点查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违规使用抗生素、超诊疗科目、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违规执业行为。在检查中我们将抗生素的使用是否规范作为其中的一个重点。今年出动卫生监督员300多人次,对全县120余家公、私立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全年共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300余份。对存在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的10家医疗机构和超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违法行为1家医疗机构,违规使用坑生素的5家医疗机构予以立案处理。检查中我们发现有涉嫌使用别人名义办理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设诊所开展诊疗活动的机构数家,但此类证据难以取得。有待进一步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发放和年度校验考核上严格审查,进一步加强监督并严厉处罚而得到改善。违规执业立案共18件,责令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处理到位16起,总计罚款7万余元。

3、《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于2018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科室随即组织对该条例进行深入学习,并将该条例作为之后监督检查的一项重点内容。

4、规范各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工作。今年对各医疗机构开展的放射诊疗技术的监督规范作为股室的一项重点工作。结合日常监督对开展X线放射诊疗的家医疗机构进行了2轮监督检查,全部下达了卫生监督意见书。对申请开展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按照法律法规审核做到许可前严格把关,许可后规范管理。

5、为开展扫黑除恶整治医疗乱象,我们执法人员对非法行医的广告牌、广告纸一律予以拆除、毁除。对大型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广告实施了彻底清理,要求各单位严格按要求医疗广告,未经批准不得向外医疗广告。

6、2019年,我局共接到社会群众举报案件9起,其中涉及医疗纠纷的4起。我局出动卫生监督员180多人次,对群众举报和上级督办案件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了全面调查处取证,对举报非法行医、游医的5家予以了取缔,2家医疗机构予以整改,全部处理到位,所有的举报及督办案件都已向举报人一一回复。

(二)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

1、加强日常监督,本年度对公共场所426个单位进行了全面检查,出动车次235次,出动工作人员1175人次,监督频次478次,覆盖率达到100%。2019年共立案36件,现处罚到位30件。

2、推进监督工作,今年重点对未取得卫生许可经营的行为、无健康证等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对监督检查后积极申请办理的卫生许可并且卫生设施设备、条件比较好的予以限期整改办理。对卫生条件差的无卫生许可证场所擅自经营的予以查处。

3、全面参与 “两会”、高考、学考等重大活动期间卫生安全保障工作,在召开重大会议和高考、学考等重大活动期间,我局提前派遣卫生监督员入驻各宾馆、学校等单位对饮用水、餐用具、床上用品、微小气候、消毒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了各位代表和考生及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会务、休息环境。

(四)持续开展计划生育监督工作

1、年初根据各乡镇计生办工作计划、人员配备、账目资金情况等,通过指导和监督,截止11月中旬,全市完成社会社会抚养费收入475万余元,依法行政得到了进一步推进。

2、审查审核案卷20余件,其中办理结案开具结案书13件,结案金额36万元,乡镇录入征缴系统案件全部及时审批,完善率达到99%。

3、对乡镇申请的强制执行案件认真审核并移送法院,其中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6份,纳入征信系统黑名单30份,通过法律途径震慑了被征收对象,被征收对象主动缴费或和解。

(五)落实传染病防治与学校卫生监督工作

2019年全年共检查医疗机构190家,其中个体诊所105家,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和服务中心3家,乡镇卫生院26家,民营医院11家,卫生室39家,市级医院3家,疾控中心1家,医院医疗门诊部2家。现场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168份,对于检查中存在问题的单位,并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对整改不到位的1家单位进行立案查处。

1、加强医疗废物废水监管力度。多数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分类收集不符合卫生要求,未使用专用包装物,医疗机构登记医疗废物重量与处置中心交接单上的重量不符,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医疗废物暂存点,医疗废物暂存时间超过2天,占52。6%。我市实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以来杜绝了医疗废物院内流失,但存在暂存时间过长,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不规范,需要进一步完善。今年我局对全市所有医疗机构的医疗放弃物进行规范管理,XX有限公司与市卫生健康局签订了医疗废弃物处置承诺书,久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全市的医院、乡镇卫生院签订了医用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回收处置协议。

2、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切实加强医疗卫生机构院内感染、消毒、疫情报告等工作。从检查情况来看,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对院内感染与消毒重视不够,未开展消毒和灭菌效果检测,占48%;大多数未设置相应的传染病门诊,无专职的传染病防治医务人员占82.3%;对于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各医疗机构都有相应的制度上墙,有传染病登记本和疫情报告卡,都有相应的专职或兼职的传染病报告人。

全年涉及传染病防治、消毒、医疗废物立案12件,处罚金额2.2万元。

保障生活饮用水安全。为确保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今年对市市政供水单位3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13家,二次供水单位4家进行监督检查,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65份,立案查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9家,学校自建供水1家。加强水质检测,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和第三方检测公司一起,对我市市政供水单位2家,二次供水单位10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8家、对出厂水、末梢水进行抽样检测,合格率80%。对3家抽样检测不合格的单位进行了处罚,处罚金额0.9万元。对3家未取得有效卫生许可证的单位进行了处罚,处罚金额0.9万元。

我市共有中小学校219所,其中农村小学134所,农村中学60所,城区小学12所,城区中学13所。2019年5月开始对学校开展了高考保障和国家随机监督抽查工作。监督抽查的重点内容是学校教学和生活环境卫生、学校饮用水卫生的传染病管理情况,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我市学校均能做到传染病防控“一案八制”健全、防控措施到位,饮用水卫生管理规范;但部分学校仍然存在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不落实、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涉水产品批件索证不全、黑板照度和课桌面照度不达标等问题,针对抽查发现的问题,我局针对存在的问题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限期整改。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41份。

五、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开展稽查工作

(一)加强卫生监督行政许可质量稽查

根据年初制定的计划,我局组织开展了卫生监督行政许可质量稽查,对在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以稽查通报或督办通知形式反馈给相关股室,提高了卫生计生监督工作的质量。

(一) 消毒服务机构日常监督

今年我局对消毒服务机构进行了监督检查,对2家运行的消毒服务单位进行样品无偿抽样检测,抽检结果全部合格并予以公布。对XX、XX2家餐饮消毒服务单位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达了监督意见书,限期整改。开展了高考保障工作,对辖区内的消毒服务单位进行了2次监督检查。

(二) 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工作

制定了2019年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计划和考核细则,按月督促卫生监督协管员及时上报协管月报表,汇总信息上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全年我市各乡镇协管站巡查1602次,发现信息1例,报告1例,交办1例。在市卫生健康局的安排下,对我市26个乡镇医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了年终考核,按照要求对我局负责的卫生计生监督协管进行考核、评分、排名和奖惩。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的组织下,对29个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协管员进行一次系统的协管业务培训。

(三) 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工作

根据省市卫生健康监督信息报告工作的要求,督促内部相关股室按月上报许可和处罚信息。及时录入日常监督信息。载至2019年11月11日,监督检查覆盖率要达到100%。由于省系统的更换,数据未及时导入,部分人员操作不熟练,处罚信息上报至国家系统22起,上报案件数偏低;国家卫生健康监督信息平台网络培训学习未达到30学时的11人,已通知督促尽快完成。

(四)内部稽查工作和内部业务培训。

举办了为期5天的内部人员业务培训班,提高我局执法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按月开展内部稽查,督促案件查处与上报工作。依行政处罚对象申请,协助XX市卫生健康局举办一场行政处罚听证会。

六、统筹兼顾,积极推进其他工作

(一)积极推进“两非”工作

2019年,我局积极推进“两非”进行,认真细致排查,强化治理源头。一是定期组织全市医疗机构妇产科、B超室、西药房医师学习《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及打击“两非”行为相关文件。二是建章立制用制度规范行医行为。三是严格审查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对妇产科、B超室、药房等科室的从业人员一律取得的资质才能上岗。四是制定《打击“两非”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建立举报电话,鼓励群众提供有价值线索。2019年通过重点打击与经常性监督相结合,明查暗访与群众举报相结合,行政执法与司法打击相结合的办法,不断扩大侦查线索,加大打击力度,查处了一件典型两非案件:XX镇XX村XX介绍XX至XX省XX县XX医院进行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展现了我市打击两非行为工作的决心和力度。

(二)高度重视扶贫工作

1、积极传达扶贫政策。2019年,局班子成员带领扶贫工作组多次赴XX镇XX村进行扶贫,及时传达贯彻党中央及上级部门有关扶贫的相关政策,并组织村支部领导干部及贫困户学习,确保扶贫政策深入人心。

2、整理扶贫资料,清理不符合政策的贫困户。2019年,我局扶贫工作队对贫困户进行清查,依据国家政策及上级文件要求,通过户口清查、资产清理等方式,清理了不符合标准的贫困户。

3、加强基础建设,创造良好环境。从抓好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全面完善各项民生工程。今年自来水已经全部安装到户,完成危房改造4户。成立了移风易俗理事会,村级财务监理会。建立了村级安保网络监控,广播宣传全覆盖,大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设。

4、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共赠送了大米41袋,召开了2次民情恳谈会,所有结对干部到贫困户家中帮助搞卫生,融洽干群关系,33名结对帮扶干部自费向贫困户家庭送米、送油、衣物和慰问金。

5、积极帮助贫困户脱贫。今年我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协助村支两委开展了危房改造帮助XX村发展了肉牛养殖产业,养殖肉牛近十头;协助XX村委建立农业合作社,发展新型农业生产模式。2019年我局帮扶XX村脱贫户数为7户。XX村将于今年底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七、存在困难

(一)相关的法律法规滞后。行政立法不到位,“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医疗机构卫生立法相对滞后,《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十几年从未修改,远远不适应当前医疗服务市场执法监督工作需要,执法工作存在盲点。

(二)卫生计生监督执法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卫生计生监督工作的发展。我局卫生计生监督工作中所需经费不足,导致卫生计生监督机构执法仪器设备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执法设备及办公设备缺乏且老化不能使用,工作中难以实现快速、准确、全面的监督监测目标,限于经费问题,成本高的检测项目无法开展,新的检验项目不能开展,无法适应目前多变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医疗废物处理协议书范文第5篇

1、设置单位(人)向业务办公室提出换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申请,提交申报材料。需提交的材料有:医疗机构设置申请书;医疗机构设置可行性分析报告;房屋产权证明(租赁协议)和业务用房平面图;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协议;法人代表、从业人员登记表、聘用合同、体检合格证明;法人代表、从业人员身份证、户口簿、毕业证、职称证、医师资格证、执业护士证、退休证、失业证的原件和复印件;医疗机构花名册、设备清单、规章制度;医疗机构申请执业注册登记书;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副本。

2、业务办公室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对申报材料齐全无误且符合设置标准的医疗机构,受理其申请;不予受理的,应告知其理由。

3、业务办公室会同卫生监督所对申请换发证的医疗机构进行现场查验。

4、现场查验合格的,报卫生局局长签署初审意见。

5、报市卫生局审批。

办理时限:医疗机构应当在执业许可证有效期满前3个月向区卫生局提出换发证申请;卫生局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并报市卫生局审批。

二、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流程

1、医疗机构向业务办公室提出校验执业许可证申请,提交申报材料。需提交的材料有:校验执业许可证申请书;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协议。

2、业务办公室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对审核合格的医疗机构,受理其申请;对不予受理的,应告知其理由。

3、业务办公室会同卫生监督所对申请校验的医疗机构进行现场查验。

4、现场查验合格的,报业务办公室主任签署意见。

办理时限:医疗机构应当在校验期满前3个月向卫生局提出校验申请;卫生局应在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查验工作。

三、执业医师(护士)注册流程

1、申请人提交申报材料。需提交的材料有:申请执业注册登记书;医师资格证(执业护士证)原件及复印件;聘用证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医疗机构花名册;体检合格证明。

2、业务办公室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受理其申请;对不予受理的,应告知其理由。

3、报业务办公室主任签署初审意见。

4、报市卫生局审批。

办理时限:卫生局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并报市卫生局审批。

四、执业医师(护士)变更注册流程

1、申请人提交申报材料。需提交的材料有:申请变更注册登记书;医师(护士)资格证、医师(护士)执业证原件及复印件;原执业医疗机构解聘证明;拟执业医疗机构聘用证明;拟执业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拟执业医疗机构花名册;体检合格证明。

2、业务办公室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受理其申请;对不予受理的,应告知其理由。

3、报业务办公室主任签署初审意见。

4、报市卫生局审批。

办理时限:卫生局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并报市卫生局审批。

五、医师资格考试报名流程

1、考生登陆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网站进行网络报名,打印报名申请表。

2、卫生局初审。需提交的材料有:身份证(军官证)、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网络报名申请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副本复印件;医疗机构花名册;试用期满1年并考核合格证明;已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报考执业医师的考生,须提交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原件及复印件。

3、初审合格的,报市卫生局审核。

4、复审合格的,由市卫生局报自治区卫生厅审核。

5、发放准考证。

办理时限:依据市医师资格考试考务委员会具体规定。

六、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流程

1、考生登陆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网站进行网络报名,打印报名申请表。

2、卫生局初审。需提交的材料有:身份证(军官证)原件及复印件;网络报名申请表;报考中级的考生,须提交医师资格证或初级(师)职称证的原件及复印件;报考初级(士)的考生,须提交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初级(士)晋升初级(师)的考生,须提交初级(士)职称证。

3、初审合格的,报市卫生局审核。

4、复审合格的,由市卫生局报自治区卫生厅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