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案式教学;阅读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B-0033-01

学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利用学案进行教学,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分组探究讨论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一、学案式教学引导学生增强英语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课标,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文章,在阅读之后学生给出答案。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阅读文章,在阅读中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与阅读文章相关的插图及文章的背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并结合图片和文章提出问题,例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教师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到答案,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引出文章内容。利用多媒体与文章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可以增加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效率,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学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在平时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学生想要提高阅读速度前提是有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并且有质量地完成阅读。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学生在第一遍阅读文章时遇到不理解、不清楚的问题应及时标注,在阅读完成时向教师请教。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适当指引,以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为主。例如,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以及文章别词汇的运用。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思路。

学生通过第二次阅读,在第一次阅读后大概了解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解决第一次阅读画出的问题,对于不能顺利阅读的部分,可以借助工具进行查询,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学生在查询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自学能力,也扩展了词汇量,加深了对词汇运用的理解,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对阅读的文章进行整理和分析

将阅读文章进行整理和分析,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学生需要对文章进行两次阅读――泛读和精读。教师应引导学生先泛读文章,对整个文章有个大体的了解,这种方法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语言结构。精读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阅读文章再进行一次阅读,阅读速度较第一次而言会慢一些。通过这两种方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两种方式相结合,教师可以在上课期间将学案分发给学生。学生提前预习,将发现的问题提前标记,带着问题上课,在上课时做好笔记,通过教师对文章的讲解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阅读内容,巩固知识

教师在开展学案式教学时,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文章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学案。在阅读练习中,教师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练习中对英语慢慢吸收。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在面对低年级学生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对高年级学生应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后,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中每一个学生将自己的问题进行归纳,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分享和讨论。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阅读后的感受,让学生以英语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文章中角色的英语对话,为学生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不仅完成了学习的任务,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力量。教师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将教学重点和难点放在小组活动中,淡化了知识在学生眼中枯燥的形象。学生在合作中愉悦地获取知识,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

五、增加阅读学案的灵巧性,提高阅读效率

英语阅读是具有灵巧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一特性,整合学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lay”和“lie”两个单词时,教师要列出这两个词语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做出明确简洁的解释,并且通过例句的形式向学生说明词语的运用。

教师开展学案式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还要丰富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学案教学,不断提高上课效率和学生的阅读能力。

长期的词汇积累和语法学习是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的关键,学案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词汇量,通过文章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初中英语阅读课是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主要途径。学案式教学在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范文第2篇

一、“先学后教”运用教学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才能最有效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到达最佳的学习状态。我在教学中课前根据教材认真编写教学案提前发给学生,按照教学案的内容认真预习。通常按以下几个步骤去预习:

1、根据教学案充分利用教科书、资料自学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这样有利于课文大意的理解。

2.通读全文,指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或了解每段大意。

再读全文,找出不理解的句子或短语。

3.根据教学案上所提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尽力去找出答案和重点句。

4.熟读课文,尽自己最大能力去理解。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发现这样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使学生的针对性增强。特别是农村的“留守少年”。他们没有父母的监督,自控能力、自学能力都不够好。教师的教案成了他们的指路明灯,给他们指引学习的路径。在教学案的帮助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让每个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了。同时,有些问题学生课外自己解决了,节省了教师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在课堂上会根据学生的疑难点,进行重点点拨,避免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解放了学生的同时也搞活了课堂,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留给了学生更多的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这非常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认真上好每一节英语阅读课

目前,很多教师都已经意识到了阅读的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上的阅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要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力求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阅读课成为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示范课,让学生在阅读中尝到乐趣,增强阅读的信心,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1.要做到在阅读课上有阅读。有的老师只是让学生听一两遍课文录音,然后便对课文中单词短语的讲解替代了学生的阅读,或者重点讲解词语或短语,最后象征性地读一遍。一节课中学生没有阅读的机会。教师应放开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根据学生存在的重、难点点拨。给学生留更多的时间阅读。

2.要做到有阅读有理解。由于每一单元课文都有很多生词,学生课前的自学预习的情况不一定能适应课文的难度,可能会导致对课文一知半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开展所谓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放羊式的自己阅读,或者跟着录音读,其结果就会是有阅读无理解。我们要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让他们真正地理解课文。

3.要重视阅读策略的训练。不管是什么阅读任务,学生不能以一样的方式阅读,或类似的方法完成阅读任务。根据H.Douglas Brown,常见的阅读策略有:识别阅读目的、默读、略读(skimming)、寻读(scanning)、会绘出语义图或者语义丛、猜测、单词分析、辨认字面意思和引申义、抓住篇章信号词来处理句子关系等。我们在阅读中应根据不同的文章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

4.要避免应试式阅读。不能把着眼点只放在选择题上,平时课堂上的日常阅读也只紧盯着选择题。教师在检查阅读时仅仅是对答案,很少要求学生阅读。

5.要分清精读、泛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教学目的,课本上的课文有的要精读,有的要泛读。我们有的教师不论什么课文都处理地过分精细,而有的教师不论什么又处理地过于粗糙。

三、重视课外阅读指导,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扩大课外阅读量,加大信息输入

我们要重视课内、外阅读。不能只课堂上阅读,课外也要增加阅读量,这样阅读能力才会逐步提高。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往往无法判断是否适宜。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提出合理的建议。阅读材料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效果。特别是农村学生他们手里的资料不多,他们的阅读量特别需要增加,努力加大信息输入是农村学生的首要任务。由于条件的限制我在课外是通过精选材料给学生复印发给他们。所选材料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材料内容的趣味性。有趣味的材料能很好地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而会自主学习。

2.材料难度要适中,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3.材料的题材要多样性、要广泛,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

4.材料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可涉及科学技术、经济改革、卫生环保、休闲旅游等热门话题。

通过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理解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四、农村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教师;阅读;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课堂的阅读教学也在同步提高。但是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众多的不足和问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目的难以真正实现。在新的课改大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用全新的教学思维来教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是把知识教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们进行启迪,教会学生们自我学习的方法。我们要优化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设置合理高效的教学环节,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

首先,教学目标不明确。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时候过于追求课堂气氛的营造,在阅读教学中过分重视铺垫和延伸,这往往就导致了小学阅读语文课堂上主次不分的情况出现,从而导致阅读教学优化、知识整合、技能提高的教学目的被忽视。

其次,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在部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滞后也成为困扰阅读成绩提高的问题所在,阻碍了学生们创新意识的形成。教材内容滞后缺乏更新一方面学生们得到的阅读资源不足,知识面不够开阔,无法大范围接触阅读材料,另一方面会打击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们的长远发展,导致学生们固步自封,严重的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再次,阅读课前教师备课缺乏一定针对性。很多小学在阅读课开始前备课不够科学,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依赖课本作为参考写出教案,有的教师之间甚至相互抄袭教案,没有根据当前学生们的实际需求进行备课,教案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观察性。

最后,缺乏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固然教师重要,但是学习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体。但是很多老师认识不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进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学生们的交流沟通几乎没有。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果也不容乐观。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第一,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优化阅读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做足功课,深入研究各单元的内在联系,把握好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重点培养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们的能力及教学规律,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环节的创新设计。在教学设计时重点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特长,在教学环节设计时确保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成效。

第二,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形成真实教学环境。

要确保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成效,重点为学生们营造利于阅读学习的环境。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注重的是教师一味的教,不关注学生们的接受程度和思维的发展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们。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们勇于尝试自己去阅读学习,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利用多种途径寻找答案,然后大家相互交流、沟通,形成真实有效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们自我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举个简单的小例子,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同学们会发现蒲公英会利用风等形式将种子传播进行传宗接代。这是很多小学生会生出疑问,蒲公英到底是如火如何利用风进行传宗接代的呢?教师先让学生们自主的思考,然后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见识真真的蒲公英,然后教师再讲解这个问题。这样学生门就会明白蒲公英利用自身种子很轻,成熟后自己有一个“保护伞”,种子会随风传播,进行四处的播种,传宗接代。

第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多样化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我们要注重课堂上的教学创新。在做好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阅读文章的段落大意、重点段落的分析等,不断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此外我们适当的进行句子的仿写和词语的扩展练习,促进学生们能力的提高。我们要合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进行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形象、生动、丰富、直观,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根据大纲需求进行合理的知识拓宽,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开阔眼界,增强学生们对教材的感悟和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们自主的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们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利用多种形式进行阅读教学。

第四,不过分依赖教材,适当拓展阅读范围。

当前小学教材内容有限,因此我们不能单纯的局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也不能盲目的相信和依赖教材。同时教材又是学生们循序渐进学习和与中学知识过度的必然前提,他的知识具有承接性,所以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又不能抛开教材置之不理。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做到重视教材而不过度依赖教材,重点在教材新内容开发和资源扩展方面下工夫,注重阅读内容的拓展性和延伸性。

三、总结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了做好该科教学我们要不断创新阅读教学的方法,客观、正确的对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拓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玲娓.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孙庆春.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管雪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7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大重点和难点。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就说明“读”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必须重视的。但是小学语文教师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把所学的知识都教给学生,许多知识都要靠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自学。如果学生有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不仅能学好语文,也能为学好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跃性和教学质量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至于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呈现生硬化,比较死板,缺少灵活度、课前,不少教师都是非常认真地备课,用心设计教案、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很多教案以外的问题,无法按照业已设计好的教案来上课。这个时候教师则显得手足无措,于是不昔课堂的实际情况,只会赶进度,把教案在课堂一读就完事了。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就有点照本宣科的意味,不以小学生为本,不以实际情况为依归,脱离实际,自然不受小学生欢迎,小学生的活跃度自然不够,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第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小学生的角色定位含糊,教学质量不高。有一些教师为了改变沉闷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尝试把封闭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向开放式,简中地认为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小学生,让小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由学习。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仿佛由“满堂灌”变成“满堂学”,由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从教师的步步为营的教学模式,变成任由小学生自由放羊的教学无纪律状态。这种现象说明了,教师和小学生的角色定位还是缺少明确性,有点含糊不清,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地位是什么?小学生又是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的导向作用如何发挥呢?面对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不能单方面地责怪小学生,而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驾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质量。

二、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把“教育民主”、“回归生活”、“发展个性”作为其基本的价值取向, 这符合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观教育理念。 另外,语文阅读教学,从知识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 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追求综合整体效应,努力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知、情、意、能”的综合效应,使学生个体的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既然阅读那么重要,我们就要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了,在教学中通过积累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1.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多进行课外的阅读,光依靠课堂的时间很难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著的追求、从小培养兴趣,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作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一起来抓。

2.课内外结合式阅读教学

“语文小世界,生活大世界。”语文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和写照、所以在说读教学中要把课内知识和课外实际相结合、比如在阅读教学当中,可以加入一些与现实生活和阅读文本有联系的内容,给予学生的新的生活体验。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朗读指导和练习

朗读与阅读的关系很明显,朗读可以通过语言将重点的课文更加深刻地记忆在学生的脑中,因为学生在根据其中的语气和感情进行模仿朗读的时候,自身也在进行着积极的体验过程,这就使得学生对于课到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标准。很多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十分经典,在很多层面显示出一定的生动性,这一点,学生能够体会出来,对于学生来说,也为将来的遣词造句带来了一定的帮助。

4.着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如果教师认为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学生只要能把教师讲的知识记住就行,这样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学得死,知识面窄,更谈不上独立掌握知识的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只有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教师是代替不了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外因,只有用外因去激发学生的内因,让内因起作用,才能引起质的变化,一旦学习真正成了学生主观上的需要,那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学习的主人。

5.通过运用独特的教学艺术形式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语文教师要有开拓创新的意识, 敢于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教学模式,善于用自己独特的思想方法和见解去解读作品,并进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和再创造。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方面,要摈弃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旧模式,提倡使用学生独立阅读思考下的“讲读”模式;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诱导点拨,在“读读议议”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教师的导读艺术就表现在善于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拓展阅读思维的四维空间,在阅读理解(感言辨体,入情得意)和阅读迁移(运思及物)两个层面上培养他们的阅读创新能力。赞可夫指出:“个性的东西是共性的东西的存在形式。因此,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个性,从而也就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阻碍了学生发展可能性的发现与形式,也阻碍了学生的一般发展。

6.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两种方法:理解和感悟

语文阅读分为略读、精读和赏读。首先,在略读中,要教会学生自主感知“是什么”。面对广袤无垠的知识海洋,老师应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寻找材料,在略读中自主感知“是什么”的能力。能让学生在期待视野的驱动下首先学会去寻找“是什么”,即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为下一步有选择、有侧重的阅读,进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和信息搜集的能力打下基础。 其次,教会学生在“精读”中,学会自主探索“为什么”。

参考文献:

[1]陈树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3)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困境;突破;方案

1、引言

语文教学这门课程的开设是为了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其具有显著的目的性。但是,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偏差,面临一定的困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所在。阅读因为其重要性,使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时中占具了很大的权重,而老师也会在阅读教学方面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心思。但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好坏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教学效率的高低。

2、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2.1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现阶段,大多数的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上都是采用的“讲授法”“问答法”。在课堂上,老师往往都会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之后进行回答,而往往这些问题都不具思考性,只需在本文中找出答案即可。这种教学模式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开发和扩散,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问答模式的教学,只能让极少数学生回答到问题,致使绝大多数学生融入不到课堂中。这种模式广泛的存在于小学教学中,致使老师的教学效率非常的低,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2.2 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衡量一个老师的教学质量标准是学生是否对掌握了已学的知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求将课本需要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不注重学生的兴趣发展和能力提高。而且课堂上课时间只有45分钟,在这45分钟的时间老师需要教授的知识非常的多,所以必须要压缩阅读的时间为代价。而且学生的早读时间也是被用来背诵课本课文,使之学生阅读的内容十分的受限。学生缺少了独立阅读的时间,更是缺少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另外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就是,学生的思维模式越来越偏向参考答案,以至于往往一个班级的答案都非常的雷同。而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至于学生对阅读失去了该有的兴趣,在课堂上也只是在应付老师而已。

2.3 学生课外阅读过于繁杂

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是非常大的,但是受课堂阅读教学的影响,学生并没有积累到阅读的经验和能力。以至于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时非常的随意,只是看自己喜欢而已。而且阅读的过程也非常的随便,遇到自己喜欢的就认真读,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可能就直接跳过了。而且很多老师认为课外阅读不重要也不是他们的职责所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一块的内容。故而学生无法正确的选择合适的课外书籍,也没办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突破

阅读教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告诉学生怎样去做阅读,而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去阅读和思考。因此,我们针对现阶段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的解决办法:

3.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被运用到教学中来。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电子设备,对声音、图片、文字进行展示,是之形象、逼真的显示在我们眼前。这些图片和影象的展示,扩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使我们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丰富起来。课堂趣味的增加,也在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使用了多媒体展示之后,我们可以集合班上的学生召开一个班会,谈谈大家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看法。总结大家的意见,在对多媒体教学模式改善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了解到大家的心声。

3.2 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必须严格的监督学生的读习惯,对他们给予鼓励和改正。比如说,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可以对自己不太懂或者自己印象比较深的地方做标识,改掉学生阅读不动手的习惯。而且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每当阅读时遇到那些比较优美的句子可以摘抄下来。还可以鼓励学生设计小板报,每周进行更新,同学之间进行传阅,各自发表对板报的意见。这样不仅带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虽然,可能这个实施过程比较艰辛和缓慢,但是它的效果是显著的,作为语文老师要坚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3.3 培养学生有序化的阅读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提升学生的内在动力。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对课本进行预习,对文章作者和故事背景进行了解,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控。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将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分小组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看小组成员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见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对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此同时,作为老师也可以推荐一些适合的文章让同学们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4、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里,老师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说老师的指导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决定性的作用。老师并不单单只是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主动的去阅读和思考。阅读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所以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课堂的学习中,老师不要太在乎课堂的纪律问题,因为严谨的课堂氛围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最大的热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爱,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在课堂上尽情的发挥,而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