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信息化建设

学校信息化建设

学校信息化建设

学校信息化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校园 信息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231-01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标志之一,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都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校园网络设施。学校信息化组织机构基本健全,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管理信息系统在学校管理、教学、教研、科研等领域得到基本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中职学校虽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但大部分学校、特别是部分民办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加大建设力度。主要需要改善的是:

1、网络运行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需要加强硬件投入,建设更加先进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2、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进一步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需要进一步充实;

3、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

4、信息网络技术需要进一步推广应用。

一、中职学校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在“系统一体化、内容模块化、使用经常化”的原则下,紧紧围绕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服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重点,通过自主研发与购买等手段,搭建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以校园网络基础平台、校园信息应用系统平台、数字化图书馆于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设彰显本校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并且全面提升学校师生信息化水平,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扩大学校服务社会职能提供服务。

二、中职学校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应该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基础与应用并重服务教学、效益优先”的建设思路,有计划、分步骤进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学校的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管理、服务等活动移植到一个数字空间环境下,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内外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校园,解决传统校园信息孤岛问题,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

三、中职学校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及内容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应该结合数字化校园的需求、目标、学校规模大小、财力和应用程度来确定。也就是说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建设的内容也因此会出现同样基础的多样化发展。原则上一个完整的数字化校园由校园网络基础平台、校园信息应用系统平台、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校园网络安全系统建设、人才队伍和规章制度建设等组成。

1.完善基础设施,构建网络环境

为保证信息网络技术的顺利推广和应用,各中职学校应该加大硬件投入,更换或添置校园网络设施,规范网络布局,拓宽无线网络覆盖区域。建立先进稳定的硬件支撑环境,光纤到达校园内各主要楼宇,有线网络实现全部覆盖,扩大无线网络覆盖面积。将现有的网络硬件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补充校园网络服务器及存储设备,为校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及信息化管理做准备。

2.校园信息应用系统平台建设

2.1教务管理平台

针对现代教学管理的需要,采用自主开发和对外合作的形式,建设有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网上选课系统、课表编排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网络考试系统、教学事务、教学考评、教材管理以及教学资源等系统,为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实现办公无纸化、自动化。

2.2网络教学平台

服务与支持学校各专业的多媒体课件库、实习实训视频库、虚拟实验室、远程教学、电子备课、课程教案库和精品课程建设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重点,搭建好公共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一个集网上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上交流、网上自学、网上考试等多种服务的综合教学平台,全面支持教学各个环节,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

2.3数字化服务平台

主要功能是为教职工、学生在校内的消费、身份认证等管理提供全面的服务支持。”校园一卡通”可以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用,一卡多用。它可以作为借书卡、上机卡、就餐卡、医疗收费卡、洗澡卡、购物卡、门禁卡、乘车卡等。它的广泛应用,使数字化、信息化气息渗入学生校园生活中,让师生员工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3.校园网络安全系统建设

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是指保证计算机系统自身的安全、保证计算机系统的不间断运行和保证计算机信息的安全。其主要目标是保护信息的机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大多数学校对信息安全重视不够或者技术不到位,不能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各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信息保护的七层模式,构建安全的保障体系,即通过信息保护、管理操作保护、物理保护、硬件保护、通讯网络保护、软件保护和数据库保护等手段,加强计算机系统安全。但安全意识的提升和安全保护技术的提高,才是信息保护最有效的手段。

建立严密的数据安全服务体系,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以及关键部门的安全,根据实际需要新增网络管理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系统、认证系统、监控系统等,全网(内、外网)统一监控、报告及时,防范网络病毒、抵御网络攻击、故障隔离,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做到有网可用,且速度较快,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安全高效运行。

4.中职学校数字校园信息化的推广是难点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单纯是技术问题,更是观念问题、管理问题、人才队伍建设和规章制度问题。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建网是基础,用网是目的,管网是保证,要建立职能机构,形成分工合作,完善制度很重要。通过项目建设本身的实践和锻炼、技术骨干培训、技术交流研讨等方式,培养一支基础扎实、技术实力强、网络运行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为数字化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可靠运行奠定人才基础。

首先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长为首的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成立由学校主管领导牵头的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工作组,负责建设方案的具体实施。其次健全制度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供技术保障。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政策来规范,引导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朝着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学校信息化建设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1.引言

全面推进信息化条件下院校教学训练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到头脑清醒,审时度势,勇于创新和超越,尤其在基本理论和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上要达成一致,防止走弯路,真正实现教学训练的跨越式发展。

2.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环境,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21世纪的大学教育将进入开放和自主学习时期,这是被众多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所普遍认同的,因为只有确立了开放和自主学习的基本设想,学习创新,学习效率、学习动力、学习视野和学习素质等才能得到基本保证。然而,黑板加粉笔课堂灌输式的授课形式一直是我们教学之主角,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听,教师怎么要求学生怎么做,学生跟着教师思路走,教学始终按着一成不变的教学计划走,循规蹈矩,周而复始。显然,这种教学理念和模式只单方面关注教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以“教”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尤其创造性潜质的发挥,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根本提高。

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环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关键的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丰富教学信息资源系统。在目前硬件建设水平尚未形成规模,网络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应紧紧抓住几个优势学科专业,合理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要充分发掘各学科专业的教学资源优势,鼓励广大教师创新拓展,研究开发适合本专业需要的、特色突出的教学资源。无论是素材、讲义或课件,还是案例、视频或实际操作等,都应服务于资源中心系统或某一教学阶段的总体任务。

3.信息化建设要积极稳妥,注重实效,在不断创新中发展

院校在信息化建设中要紧紧扭住教学这根主线不放,积极稳妥,注重实效,很抓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努力开创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使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迈上新的台阶,要注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使之尽快适应院校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教职员工尤其是从事一线教学训练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训练的需要。信息时代给教师的信息素质已注入了新的内涵。教师每天都在与信息打交道,涉及到信息的参与和问题的处理,构成了人与人、人与机、人与资源、教学需求的开发等多渠道的交流合作。教师要充分了解信息时代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和互动性需要,熟悉课目教学、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管理等特征的要求。教师也将从教学活动的“独奏者”逐渐演变为“导演”或“参与者”,他们依据“剧本”(灵活的富有弹性的教学训练大纲与计划)的内在要求,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统筹规划,指导、监控和协调教学过程。

3.2关注信息化进程中的人文环境建设,增强高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校园文化是一所院校长期以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体现教育精神、理念、作为、传统和价值观等文化因素的结合体。事实证明,在信息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一所高校仅仅依靠传统教学和资源优势是难以立足的,只有那些紧跟信息化进程步伐,掌握现代高科技教育技术,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院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营造一种和谐的基于网络环境的人文环境,将这种文化渗透到院校发展的一切活动中去,使广大教职员工产生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形成相互信赖、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氛围,从而增强院校的竞争力和凝聚力。

随着人才结构、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变化,必须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增强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缩短人才培养的周期,尽快解决目前教学信息化水平偏低,学生信息化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未来需要等问题,使人才培养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学校信息化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信息化浪潮的到来,学校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每年学校扩张的人数大量的增加,这也对学校档案的建设与管理产生了严峻的考验。所以,加大对学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应对学校发展趋势的措施,也是提升学校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件利校利学的好工程,它不但有益于学校管理向科学化、信息化的方向进行发展,还有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规范化,最终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学校在利用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之上,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开展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改变以前学校档案管理以实体档案为主的管理模式,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学校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只有这样学校档案管理才能不断的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提高更好的优质服务。

1、能够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

随着我国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人流量不断在增加,所以就对信息的需求量要求的比较多,大量的档案需要传递,这就要发挥信息化档案高速、快捷的优势[1]。所以加大学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补习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信息的安全处理与保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2、对重点的档案信息能够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

在学校中,总是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档案,这些信息的数量多,再加上用途广泛,就容易对这些信息造成损坏。还有一些教师和学生都经常利用的信息,比如学习资料等。还有一些与教职工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这就需要对重要数据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并且加大对这些重要数据的保密工作。

3、能够加快现有信息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

学校每年的人员流动量都很大,而且有很都的历史资料,这些资料不仅数量多,而且占据的空间也大,管理也不方便,这就增加了学校档案管理的难度,阻碍了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只有将学校档案进行数据化整理,才进提高学校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目前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法落后,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在我国当前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落后的管理方法,造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的管理系统不健全,另一方面是现在学校档案管理存在着不小的难度,因为学校的档案大部分还是以实体档案为主,实体档案的利用率更高。但是,这也降低了学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2、档案数据库建设不到位

现在有些学校已经逐步的开始了档案数据管理的建设工程,研发了档案管理的专门软件。但是这些学校绝大部分的档案管理软件,仅仅满足了人员基本信息、档案目录编辑等日常管理方面的需求,在信息的储存量和信息的综合分析与统计等方面利用不高。而且有些学校在数据库信息系统没有较高的信息化程度,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能有效的实现寻找信息的功能,所以,学校要进一步的加大投入,加强档案数据库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从而促进学校档案网络化的发展要求。

三、加强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面向未来,提高认识

当前学校档案管理的中心工作就是学校档案管理额信息化建设。学校校领导要及时的转变思想认识,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理解,大力支持学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设施的自己投入[3]。并且学校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让学校教职工与学生深刻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这有这样才能扩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力。学校还要根据自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建立起适合学校管理的网络系统,以此来满足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2、统筹发展,规范标准

学校档案的管理部门,要强化自己的责任观念,树立全局意识,立足于长远的发展目标,对已有的档案信息管理标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且加强学校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监督指导,提出科学合理的有效意见。学校在电子校务的建设上,也要加大档案管理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联系,借助网络共享的手段,加大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四、结束语

我国学校档案管理工建设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努力的迈进。但是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学校领导与工作人员不懈的努力与坚持,转笔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效率,才能是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真正的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职工与学生,从而更好的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学校信息化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 档案管理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79-01

1 前言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职业学校顺应时展,不断加快了自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然而,相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晚、历时短,所以整个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善。本文以职业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其完善措施,以期对加强和完善我国信息化建设有所裨益。

2 职业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这表现为许多职业学校无论是领导还是教职工,亦或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没有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只是片面地将工作重心偏向到学校的经济效益以及教学管理上,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举步维艰。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许多职业学校由于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从而导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严重不足。有的学校缺乏最基本的硬件设施,有的学校虽然基础设施齐全,但使用的都是一些濒临淘汰或者严重老化的设备,难以满足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再次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化建设还有待加强。由于学校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态度不端正,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分散性,缺乏必要的协调和统筹规划,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建设水平相对低下,严总阻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最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技术保障的缺失以及档案管理信息化人员素质不高也是职业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完善职业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3.1 面向未来,提高认识

思想决定行为,高职学校只有正确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才能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来。首先,高职学校领导应进一步提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到学校的发展规划之中,认真听取档案工作人员有关工作现状及问题的汇报,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人力、物力投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满足信息化发展需求的同时也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号召全校师生加入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队伍中来并为其详细介绍档案和档案法规,增强师生的档案意识,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力。

3.2 统筹发展,规范标准

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要求,全面推进规范化标准的制定以及执行,加强相关法规的建设完善,最终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就档案信息化规范标准的建设而言,应从宏观调控和内部协调两方面着手:宏观调控主要针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而言,其应立足大局,在现有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并加强对各个院校的监督和指导,以确保各个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有章可循,同时也加强了各个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协调性;内部协调主要针对职业学校自身而言,对于学校来说,其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参与电子校务的建设,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协调电子校务建设以及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其既不冲突又可以有效衔接,如此一来,一方面大大方便了电子档案信息的收集,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网络共享平台为学校其他部门提供高效率的服务。

3.3 加强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档案管理信息化同时也加大了档案保管的风险。虽然档案管理技术在不断更新,然而各种黑客攻击以及病毒攻击严重威胁到了电子档案的安全。为此,职业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应加强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这就要求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使用国家认证的技术、管理系统以及网络平台对档案进行严格的管理。除此之外,职业学校档案管理人员还应进一步提高安全警惕,时刻注意防护黑客攻击并做好防毒杀毒工作,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以维护档案的安全。最后,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做好硬件保护工作以及数据备份工作,这样即便是发生故障,也可以在故障处理完毕后第一时间恢复正常的工作。

3.4 努力培养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人才

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其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成败,为此,职业学校应重视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使他们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业务水平都能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此外,学校还应完善鼓励机制和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激励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之余不断深入研究,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多多组织座谈会等活动,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集思广益,鼓励工作人员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为做好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努力。

4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建设是职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开辟了新的视野和平台。因此,各职业学校应正视自身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提高认识、规范标准、加强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以及加强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入手,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山东省商务技工学校,山东 泰安 271000)

参考文献:

学校信息化建设范文第5篇

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建设数字校园,全面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学校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数字化的科研环境、数字化的管理环境、数字化的服务环境,最终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对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状况的分析,结合当前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考虑,学校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目标定位为:利用技术创新手段,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提高办学效益和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科学决策;在技术实现上,建成学校的三大基础平台,搭建资源高度共享的业务及应用平台,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构筑数字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环境,从各个层面全面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学校信息化建设坚持党政决策指挥和师生集成服务两个基本点,将信息化工作分为:宣传文化、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工管理、社会服务、财务资产管理、后勤安全保障和信息化支撑等八个业务领域(图1),几乎覆盖了学校所有的业务应用需求;每个业务领域按规划逐步建设完善相应的信息资源库,并通过学校数据中心初步实现各业务领域信息资源数据共享。经过近5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先后获得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NERC:NationalE-learningResourceCenter)分中心、部级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和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单位等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此外2012年学校还作为骨干校参与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信息行业标准》的制订(JY/T1006-2012),是全国参与该标准制订的众多高校中为数不多的三所高职院校之一。

二、以信息化助教促学,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改进教学手段、拓展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全面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以开发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为抓手,带动专业建设全面发展

学校建立了包括理实一体教材、网络课程、实训仿真软件、专业媒体素材库、资料目录索引库、文献资料库在内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为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教与学互动、教学资源展示、教学管理和沟通传播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推动学校信息化人才培养环境与培养模式的建立。为改进教学模式,克服教学时空限制,方便学生学习,提升教学效果,学校重点加强了网络课程建设。分别从经费上资助、从管理上纳入教师聘期考核,以调动教师建设网络课程积极性。同时,规定各级精品课程只能从网络课程产生,以网络课程建设为抓手,打磨更高水平的精品课程。目前网络课程已基本覆盖全校所有的专业课程。学校从400门网络课程中评选出校级精品课程96门,并遴选15门课程推荐申报部级、市级精品课程,其中获批市级精品课程11门、部级精品课程4门。课程网站注册人数3万余人,访问量已突破200万人次。网络课程建设同时带动了精品教材建设,获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14部,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11部,形成部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级优秀团队11个。

(二)以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先导,提高教学资源的信息化质量和水平

学校把教学资源库建设作为教育观念转变和教学方式改革的基本动力,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学校的资源库建设从顶层设计开始,形成满足教师、学习者、企业等三方用户需求的结构框架,并划分三级教学资源,分别是:专业级教学资源、课程级教学资源和素材级教学资源。①专业资源库包括专业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顶岗实习、教学条件配置和整体专业资源等。②课程资源库由市级和校级网络精品课程资源课组成。③素材库建设主要包括虚拟仿真软件、题库、企业案例、企业质量标准、企业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等元素组成。资源库中嵌入行业企业信息、职业资格技能和就业信息等模块,促进了专业和产业企业岗位的对接,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学校在7大类专业群共开发了包括“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9个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了21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教学资源库。2013年《Windows移动应用开发》等4门课程被批准为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经过多年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的探索实践与积累,学校积淀了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与成果。2013年,学校成功获教育部批准建设“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以“非遗”资源为载体,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按照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政校企行”共建的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大容量、图1学校信息化业务应用领域共享型、互动式、持续更新的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专业人才培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对接,也标志着学校教育系息化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以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为依托,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助教促学,高效共享,传播示范”是学校搭建实践教学信息化平台的基本思路“。助教促学”是信息化平台搭建的首要任务,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师生“;高效共享”指提高实践教学系统的运行效率并降低成本,同时服务于全校,乃至兄弟院校、全社会“;传播示范”指既要对学校有一定的宣传作用,又要对兄弟院校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校开发建设了高职实训资源共享平台。平台共分为四大功能:展示、资源管理、课程管理和共享。四大功能联系紧密、相互依托。整个平台通过展示功能将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实验实训条件资源、实训内容信息到网络上,展现给用户。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实训学习内容,教师可以了解实践教学条件、内容等,为自己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学校的实验实训资源由资源管理功能统一、集中管理,提供给平台其他功能使用。实训是教学模式之一,也要从课程的角度组织资源、服务于教学。共享功能使实验实训设施与设备发挥更大的效益,利用率大大提高,减少重复建设,降低学校建设成本;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共享使得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信息化贯穿于教学建设与改革,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指出,提升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是推进改革创新,突破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更是关键中的关键。学校通过“全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等项目,鼓励、引导和指导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1)促进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教师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具有丰富的数字技术表现手段,在设计上从实际出发,在应用上没有操作平台的限制,应用方便;软件中的典型案例来自企业,学生的优秀作品被企业采用,同时纳入软件的案例库。既丰富了案例库,又学中做、做中学,培养了现代职业人。学校老师开发的“多媒体产品艺术设计”教学软件获得2013年全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多媒体教学软件赛项一等奖。(2)提高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按照现代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优化教学过程。小至单元教学中的学习目标、任务分析、情境设计、学习过程,以及重点、难点解析等,大至整个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各方面都体现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势。学校教师编写的“叶片刀具路径的设置”教学设计获得2012年全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赛项二等奖。(3)强化课程信息化教学载体开发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载体汇集多门学科理论知识,以多媒体形式(动画、视频及音频等)直观展示典型零件制作与装配过程中的各项工序与工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校教师开发的《奔驰车模制作与装配》课程教学载体,提炼了6年多来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经验,并以信息技术手段呈现于课堂教学和实训过程,建立了《奔驰车模制作与装配》课程的标准化教学模式并得到推广。(4)加大课程教学素材库的建设力度。支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更多的实践空间与机会,有效地让学生借助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索,围绕主题进行更有实效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校教师开发的“体育教学素材库”重点着力于“体育课通用素材”的开发建设。针对目前尚无专门的、却是各层次体育课程教学均需涉及的“开始准备部分”进行素材库建设,即:体育游戏库、热身体操库、队列队形库、典型教法库等内容。该素材库的开发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符合生产实际的数字化教学系统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化教学系统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些实践教学无法在真正的生产环境中实施,学校充分发挥各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利用企业的实力和技术能力,整合学校信息化实践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系统,模拟企业真实生产工艺流程和典型工件制作加工装配过程等,提高教学能力,拓展实践领域,丰富教学内容,开展绿色实训教学。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与北京奔驰汽车公司围绕汽车制造四大工艺——冲压、涂装、焊装和总装而开发的数字化教学系统把汽车的整车制造过程进行分解,按照真实的工艺流程和生产环节进行虚拟仿真,将现代化的汽车制造模式、生产工艺借助多媒体,虚拟互动等手段展现给学生,学生可以了解冲压、焊装等关键汽车制造工艺,了解汽车制造现场管理的先进模式,学习汽车制造工艺路线的制定、生产节拍的计算、工具的使用,汽车制造质量控制环节等知识和技能。基于工作过程的数字化教学系统实现了专业和产业企业岗位对接、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为学生上岗扫清障碍。

三、以用促建、逐步拓展,促进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保障教学管理工作科学规范

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教学管理工作为主线,秉承“以用促建、逐步拓展”的理念。首先从教学计划、开课计划、课程表、学籍管理、学生选课、成绩管理等基础模块开始建设逐步拓展应用领域和层次,形成基于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工作流程。(一)规范基础信息,制定统一数据标准学校实施了教学管理信息化信息规范建设,对全校各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等进行汇总、整理,提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信息代码规范并实现全校统一。(二)实现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工作业务流、工作信息流连接起各模块工作,实现业务整体协同和数据互联互通。学校7个学院、2个教学部和4个校区的教学管理工作依托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同步和统一。这种同步既包括学籍管理与排课管理等具体工作的同步,也包括阶段工作的整体性同步。同步意味着工作时间节点一致、工作质量标准一致,全校的教学资源实现协调安排。(三)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全方位、数字化学校早在1993年就开发出管理信息系统并应用于教学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6年又开发了《现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工作平台。通过系统建设,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得到新的改进,实现多校区教学管理网络协同和工作同步;形成教学管理数据标准规范,实现教学管理信息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最终实现了教学管理网络化、数字化、综合化。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