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1.组织开展专题文献研究,促进教师反思教学理念

组织开展专题文献研究,可以是围绕时下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亦或是围绕现实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广泛性探讨。利用群体的力量督促、带动教师们进行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献学习,立足于实践,进一步促进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理念。同时,学校应多鼓励教师积极查阅教育教学理论文献,关注教育改革热点,为指导教学做足准备。“教师若想给学生一杯水,就得自己先有一桶水”。教师应秉承为学生负责的态度,不断接受并探索新的知识充实自我,做到及时更新,如此一来,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既符合了学生个体的需求,也迎合了社会与时代的发展特征。而学校正是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的最大推动者,有着无可替代的力量。

2.搭建课堂教学观察平台,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行为

在现实教学中,若教师不进行教学反思,便很难发现自己是否存在过失。学校为此可以搭建课堂观察平台,给教师提供一个可以直观地、清晰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的机会,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根据对国外教学反思相关文献的研究了解到,杜威曾将反思活动划分为“不确定”与“探究”两个阶段。在他的描述中指出,前者是产生怀疑、困惑、焦虑等思维活动的状态,后者是为了找寻解决、突破前者的材料而进行的探索、探究行为。也就是说,当教师不确定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失时,会呈现出各种怀疑、困惑、焦虑的状态,而教师的教学反思就是为探究这一不确定而存在的。而学校应尽量为教师提供探究的条件,帮助教师消除怀疑、困惑及焦虑。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微格录课为主的方式为教师提供观察平台,让教师在录制结束后去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思考、分析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掌握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可见,一旦课堂教学观察平台搭建成功,将有助于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能够及时确定偏差之处,从而作出调整。

3.构建反思效果评价系统,促进教师反思教学效果

德国教育家伯莱克认为,反思是一种建筑在自身之外而对自身进行批判与观察的能力。他主张将以认识为基础的经验同行为实践紧密结合,从多种角度来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学情境,而后根据动机方案来把握自身的行动及其产生的结果,最终得以矫正不良行为,促进问题的解决。教师们知晓教学反思对其教学的帮助,并认可教学反思的效果。教师们愿意将自己摆在求知者的位置,有机会就会去听其他同事的课,并且也会请他们来听自己的课,为的就是反思自己的优缺点并记录下来,方便指导日后教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懂为何反思”,认为教学反思只是形式,无实际意义。那么此时,学校需要构建一套良好的反思效果评价系统,以激励教学反思效果好的教师继续保持,而鼓励和劝勉认为教学反思效果差强人意的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例如,可以在观摩分析的基础上发展教学反思效果的评价系统,在讲课与评课中寻求进步,利用观摩他人课堂教学来促进自身思考,填补自己专业知识的缺失。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教师教学反思行为

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学反思亦是如此。单一的教学反思理论是必然不会被教师所接受的,而单一的只存在于实践中的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反思同样是受困的,这仅仅是经验而已,并非真正的教学反思,只有建立在反思基础上的经验才能对后续行为发展提供可靠参考,进而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

1.加强教学反思理论指导,促进解决教师教学反思困惑

在对于教师教学反思这一问题上,需要学校给予的不仅仅是高度的重视和制度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提供教师用以实际操作的具体指导理论与方法,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有效性的发挥。教师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批判的视角考察自身行为,以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给予自己或肯定或否定、支持与强化、思维与修正,促进其教学效能感不断提高的过程。有的教师并不了解教学反思的具体操作方法,不知如何展开教学反思,也有教师不知何为教学反思,也不知为何要反思,且自身不关注教育理论,导致教学理念没有及时得到更新。为此学校应注重、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反思的理论指导,消除教师关于教学反思的疑虑和困惑,以较高水平的理论指导其实践,实践才更具科学性。也就是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消除疑问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2.营造教学反思实施氛围,提供教师践行教学反思机会

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在语文课程大刀阔斧的改革浪潮中,我们有些教育者、有些教育方法也走进了某种误区。笔者根据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目标和新方法让人热血沸腾。语文的性质和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科学、准确、新颖和精彩。但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警示我们:任何一种事物的改革都不免产生某种程度的不足,似乎语文课改也没有逃越此“预言”,在语文课程大刀阔斧的改革浪潮中,我们有些教育者、我们的有

些教育方法也走进了某种误区。

一、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自主学习”的理念指导下,很多语文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们在老师精彩的导言后,立刻机械地前后桌围成方阵,指指点点、评评议议,质疑声、发问声、讨论声,声声入耳,热闹非凡,而教者呢?此刻只成了点名者、旁观者、叫好者。不适时收放,不伺机而导,不就误而纠,不升华而结。我认为这恰恰曲解了“自主学习”的真正意义,因其以繁多的“问题”,淹没了课的中心目标:以所谓的“见仁见智”堵塞了课的升格途径;以所谓的“张扬个性”掩盖了问题答案的客观标准;以学生的频繁“活动”,取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热热闹闹的一堂课由于失去了“主心骨”而难免浅薄、无序。所以我认为语文课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是天经地义的,但是教者以其丰富的阅读体验,对学生的正确导向、开启思维、适时示范、精要点评、高效对话等主导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追求表面化的形式,忽视了教学的核心内容

为“适应”新课改,有的老师将更多的心思关注于课的形式,力求以“标新立异”来“包装”并不深刻的教学内容,而且目前此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比如说“小组讨论”,这本来就是很传统的学习方式,而很多人却把它冠上“合作学习”的标签,于是在语文课上它几乎成了“主打”、“风景”。其实,不少“讨论”表面看来是轰轰烈烈,而实际是空空洞洞。我当然并不是否定这一学习形式,而关键是看有些问题有没有讨论的价值,通过学生的讨论能否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讨论题,无论是教师提出来还是学生提出来,它或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或者具有一定的新颖度、或者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但必须都要成为聚合课堂教学的焦点,点燃文本的亮点。如果教者们仅把形式当作形式,那将会后患无穷。

三、注重拓展、迁移,游离于阅读文本之外

很多教者认为不“拓展”、不“迁移”就不足以提升课堂教学的品位,就不足以体现新课改的新理念。于是每堂课必有“拓展”“迁移”这一档“节目”,一定要塞进一些课外资料,进行“读写结合”、“内外互联”式的强化训练,以显示课的容量之大、内容之丰。其不知,如此不分课型的、硬性的“涉外”活动,挤去了阅读理解文本的宝贵时间,而对文本的理解只能是“走马观花”。我想:“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尊重文本、走进文本,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有适当的外延。真正有效的拓展训练必须是建立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坚实基础之上。”

四、架空了“人文性”,忽视了知识结构的构建

随着语文课改的进行,“人本”、“人文”、“个性”等词语不断升温。诚然,提倡语文的人文性本无可厚非,但有的教者却误把“人文性”作为全部语文课堂教学的统帅,于是或美其名曰“培养情感、追求价值”,对教学内容自做多情地拔高分析,甚至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或美其名曰“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以教学内容为由头,进而切换成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上成了口头作文课或时政讲评课,真让人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我们为何要将而者割裂开来呢?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作为语文工具内涵的语言知识、文体知识、写作技法知识、历史文化知识、社会生活知识等科学合理地构建于语文的教学课堂,那么艺术的、哲学的、美学的人文性也会“潜滋暗长”,也会水到渠成。

五、多媒体教学使用不当,干扰了语文课堂教学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可以增长教学实效,可以增强直观效果,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但不少教者却把多媒体教学的工具性当作一种时尚、一种装饰来追求,特别是公开课,录音机、投影仪、放像机等轻重“武器”一齐上阵的架势已司空见惯,本来是用心良苦,结果往往流于形式,与预期教学效果相差甚远。当然,在语文课程改革的洪流中,类似上述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我想既然是改革,失误就在所难免。我们首先应该为新课程改革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拍手称赞,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语文课程改革仍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走稳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当认真思索的问题。我想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文中的结尾一句话似乎能给所有致力于语文改革者以参考:“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们所要到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李创新:《中学语文创新教法》,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

[3]〔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培养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首先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很大一部分时间是用来倾听的,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更应该注重倾听,主动积极的暗示,让学生放松警惕性,对自己敞开心扉;要善于听学生话里的重点内容,掌握学生语言表述的意图,想学生之所想;要善于用眼睛、手势来回应学生,为他们答疑解惑,不要因问题难解决就放弃,让他们无果而终。其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课程教育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多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关爱学生。思想政治教师更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从而塑造学生的思想灵魂。

(二)培养课堂教学组织协调的能力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制定教学计划。思政教师课堂教学计划既包含教学进度计划和教材整合计划,也包括授课教案、课件,甚至还包括案例教学和问题讨论的计划。虽然课程改革给予教师更大的自由度,但仍然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千万不可随意妄为。制定了教学计划,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才能使教学过程严谨有序。二是要有良好的教学互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课堂上适当地设置问题,问题要精心设计,既能够体现教学大纲的重点、难点内容,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是一脸茫然,而是积极配合和解决问题,学生之间可对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不至于台上教师孜孜不倦地讲,台下却哑然无声。为了烘托课堂气氛,教师可以找一些敢大胆发言的学生展开对话讨论。学生之间的讨论应符合主题,不能离题太远,更不能山南海北地胡扯。课堂结束前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与评价。三是结合讨论开展思想教育引领的能力。当然,整节政治课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讨论而讨论,而是将讨论与互动作为一个载体,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在探讨中形成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思想引领和教育的目的。简言之,课堂教学互动和讨论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思想政治理论的思想性。

二、思政教师指导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思想政治教师要不断增加自己的阅历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教师数量与日俱增,然而新进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的学生,他们具有很高的学历,但生活实践阅历并不丰富。没有丰富的工作生活阅历,就无法指导学生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更无法教育好学生。面对这一窘境,思想政治教师应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增强工作生活阅历。一方面思想政治教师多参加学生管理工作和企业理论宣传工作,丰富自己的阅历;另一方面教师多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增加自己的阅历。

(二)做一名“四真”型思政教师

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以教科研为先导,通过校本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和研究教育教学工作,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校本研究,最实效性价值就在于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努力探索解决教育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从1992年以来,我校引进了“上海青浦区”教学教改经验,在广大教师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的一些成功经验。1999年——2001年我校数学组开展“用变式方法推进创新思维发展”的研究,在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转变了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被评为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并在省教科所立项。2002年元月至2004年我校数学组又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围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目标要求,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和特点,通过课堂教改实验,课外训练和第二课堂等形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进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模式的教改研究,被市教科所评为教科研成果二等奖。通过教科研实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同时,受益的还有所有参与实验的老师,他们由不懂得教育科研是什么到成为教育科研的骨干,为我校已被批准立项的部级研究课题提供了素材,也为新课程在我校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尝试和推广“共性化教案,个性化教学”,提高备课质量。

我们数学组共27人,其中4位是学校领导,尽管学校领导事务较多,但黄校长和唐主任亲自挂帅,坚持提前一周备课制度,坚持中心发言人制度,为形成集体教研的合力,发挥人多智谋广的优势,每周四下午的集体教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集体回顾,讨论上周教学的得与失,进行四思:“思得、思失、思效、思改”,分析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第二步:说课评课。我们每一周都有一位同志上一节研讨课,由该同志对所上这一节课详细说课;说教材地位;说教学目的;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设计;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艺术;说作业布置。其它同志要对该同志所讲的课进行认真评课,不但要评成功之处,更要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足之,需怎样改进,达到共同提高。

第三步,中心发言。由中心发言人对本周所讲授的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易混点,教法建议,导学程序,学法指导,作业设计,辅导计划,做详细说明,然后学科组成员讨论,补充,完善,认真研究这一部分内容在中考中达到什么目标要求。如何精选例题、习题,如何优化课堂结构,形成共性教案。

三、开展课堂教改实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也是我们教改实验的主阵地。我们的课堂教改实验分四个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突出如何在概念课中进行问题情景教学,情景展示生活化。

数学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三大特点,使得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单调,枯燥乏味,容易产生畏难的心理甚至厌学的情绪。这就势必造成平时我们教师花了很多精力去教,学生也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学,但效果仍不理想的境况。那么该怎样改变这一境况呢,我们就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借助生活体验,化难为易,轻轻松松学数学。例如我们在上《代数式》、《函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等概念课时,采用“问题情景——合作讨论——理性概括——应用创新——反思提高”五个环节来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结合生活知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

第二方面,突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方法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学生往往更易掌握。学生一般都爱动手操作,爱自己发现,爱探索,所以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加强演示操作,使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茅塞顿开,学习兴趣递增。例如今年中招考试第一题选择题第(3)题选择路径问题、第(4)折纸问题、第(6)靠梯子问题等都对学生动作操能力,应用意识,创新学习能力培养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更好的做法是学生能亲手实验,如图片折叠游戏,动手操作等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有机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实验中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学习能力。例如我们上《矩形》这一节课时,先由学生观察实物形象,然后演示教具,再由多媒体展示画面,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使他们亲自体验矩形的画法,形成矩形概念,再由学生观察测量身边课本,作业本,课桌的边之间、角之间和对角线之间有哪些一般平行四边形所不具备的性质?再进行折纸游戏,分组讨论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的演示与操作,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讨论回答,使学生对矩形的概念,会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全面深刻的了解,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三方面,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即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的,外向的,开放的,并能激发学生灵感的场所。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一是敢于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敢于向课本挑战,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敢于向权威挑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否定权威的结论,实践证明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关键就是在于教师要真正放下架子,抛开条条框框,放手让学生求异创新。

第四方面,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应用意识,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据上述要求,新教材扩展了应用教学的内容。例如新教材增加了各种练习形式和大量精美的插图,生动形象的语言,显得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情节生动,如做一做、听一听、说一说、试一试、玩一玩、想一想、练一练、摆一摆、猜一猜、读一读、数学故事、数学游戏等,更符合学生的口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结合课本的内容,适当增加数学应用性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态度。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图象”时我们设计了以下应用题,一家庭(父亲、母亲和孩子们)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父亲买全票一张,其余人可享受半票优惠”,乙旅行社说:“家庭旅行算集体票,按2/3的原价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是一样的,试就家庭不同的孩子数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建立表达式),并讨论哪家旅行社更优惠,请你由图象表示。该题以“家庭旅游”为背景,让数学走进千家万户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掌握数学知识,能给你带来许多便利乃至实惠。在这一方面,我们分别上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和《二次函数应用》研讨课,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如体育运动,方案设计,面积计算,商贸获利,建筑设计等等,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内驱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动脑、动手是学生在主体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体现创新教育的数学教学首先是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再创造的主体活动。比如数学建模、逻辑推理、分析计算、理解应用等自主学习活动;剪纸、折纸、测量、拼图形、造模型、做统计等主体实践活动;独立思考,合作研究,自由发挥的探究性活动,为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为此,我们每学期都进行一次数学小制作,撰写数学小论文,编写数学应用题和实习作业,学生在做数学和用数学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整个活动过程充满了激情,活动成效显著。当我们欣赏学生的作品时如获珍宝。这里面有学生利用几何知识,剪纸、拼图、造模型、设计优美图画等,也有写关于数学学习的体验,对数学教学的建议,自由创作数学小品,数学故事,数学童话,对生活中数学的研究,解题方法与策略,常见解题错误剖析等令我们赞叹不己。例如,吴晶同学写的“应用型问题的解题策略”,聂冰同学写的“妖魔是朋友”,王朋同学写的“解函数题常见错误剖析”,李莹莹写的“函数应用题”,写的“论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李楠写的“学习数学要学会串锁链”,王峰同学写的“人体与黄金数”,李洁同学写的“研读·深思·运用”,于晓晨同学写的“社会实践使我终生受益”,冯华龙同学写的“感悟数学”等等。我们高兴地看到数学写作的的确确是有价值的数学学习活动,它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思维,增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表达和论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积累经验和搜集材料的能力,为今后进入社会提供锻炼的机会。

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1学生专业背景分析,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调整我校中药学特色专业培养目标是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以此为立足点,通过多方面分析学生毕业去向、行业知识需求及继续教育需求等,构建适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计。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条件,同时也保证了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需求状况相适应。以药理学课程为例,同样的教学内容,面对的学生可能是来源于临床或非临床相关专业,他们的培养目标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只有明确了学生专业背景,才能决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故而中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如何加深学生对药物的药理作用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作用机制探讨的兴趣。

1.2学生情况分析,有利于教学策略的形成即使是同一个专业,但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也有差别,体现在学习基础、对待这门课程的认识和学习态度都有很大的不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方案必须依赖于学情的正确把握,需体现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的理念。在课前准备阶段,可通过微信、QQ等网络或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等特点。根据此专业学科的学生特点,我们制定出个性化教学的策略。如某中药学专业班级的学生总体特征体现在:药理学相关的前修课程如生理、病理等基础知识扎实;学习主动性较强,对识记内容掌握程度较其他专业强;但此班高考文科生比例较大,所以相关化学等理科知识较为薄弱,同时实验动手主观愿望和实践操作存在距离。这些特点,均需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方案和教学策略。

2个性化激励课堂策略的实施

2.1课前预习的奖励激励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大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正在逐步的退化;缺乏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因为一个有质量的疑问,必须是建立在对这个部分知识点充分理解基础上而产生的想象力。我们最理想的教学目标就是最大程度地保留和启发学生的主动质疑能力。教师在药理课前导读环节,重点引导学生对相关前修课程,如生理和病理等基础学科的回顾。在学习目标的带领下,具有质疑个性的学生,可能在预习之后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对于这部分学生,为了保持其学习的积极状态,教师应给予及时表扬和课堂成绩的高分;同时教师和全班同学则一起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个奖励性策略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复习与预习内容相关的问题,以利于后续的课堂教学。

2.2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以信任激励丰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不善于激发学生的情绪,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学生的参与教学意识不强烈,常常在课堂中不愿意动脑筋。这种枯燥呆板课堂气氛难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课堂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中。个性张扬的90后需要更多的参与,所以药理学一些系统性较强的章节,教学设计以小组讨论和“小教师”角色等形式,吸引学生指导性自学。例如教师在讲授完传出神经系统概论和M受体阻断剂后,对于胆碱酯酶抑制剂章节,鼓励学生自己上台以自己的方式讲解知识点。这种信任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组合小组时要吸纳个性各异的同伴:对于擅于表达的学生,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能提高他们综合素质;对于表演天赋佳的同学,通过情景模拟等教学活动发挥其所长;而个性羞涩的学生则在整理PPT和问题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充分尊重大学生个性的教学设计,使每个学生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主动地学习。

2.3针对学生从网络获取知识的特点,以解惑激励巩固教学内容不可否认,现在大学生的生活与网络密不可分。我们课堂外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和网络平台,将课堂教学向网络拓展。利用网络的无所不在将教学活动不知不觉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有班级的一个学生偶然在网络论坛上发现有人直播服用安定(地西泮)自杀,这个现象引起同学们的强烈关注。教师立即将镇静催眠药这个章节调至此时讲授,全班在“死”或“不死”的激烈讨论中,完成了对不同镇静催眠药安全范围和抢救措施的学习。平时此部分的教学设计是利用微信或QQ群等网络交流工具,教师不时在上面设定问题,征求答案。只要学生能对提出的问题给出有效的解答,老师则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网络或课堂上给予肯定。这样,将枯燥的药理理论知识和真实问题的情境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课堂教学内容。

2.4针对学生乐于表现自我个性的特点,在阶段性教学中活用情境激励我们传统的课程评价往往是一张试卷定终身。这种导向就使一部分学生过于追逐一时的分数而忽略了知识的学习,重视课堂的“背”忽略了实验中的“做”;其后果就是考试过后就忘记了教学内容,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特点。所以我们教学评价环节应该重视阶段性教学评价结果。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是,当结束一个阶段教学活动时,采用班级内的药理学相关知识竞赛等方式,使此部分教学的内容得到提炼与总结。如讲授完化疗药物后,教师以“抗生素给人类的带来了什么”为题组织全班的现场辩论。学生在双方辩论中,通过思维的碰撞更加容易形成自己的观点,摸索新的思路。在实验教学阶段结束后,以实验技能大赛的形式锻炼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科研潜能和热情。

3个性化激励策略在药理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