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教案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课后反思范文第1篇

一、课前备课有效预设

从语文教学的层面来说,“预设”一般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对学生可能经历的过程和自己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预测和假定。没有“预设”的课堂绝不是一堂好的课堂,但如果过分依赖预设的程序,也会让语文课堂失去灵动的魅力。课前备课要从大处入手,粗线勾勒。我以为,教案应该粗线勾勒,不应事无巨细。教师预设的教案,在深度考虑教材、全面考虑学生的前提下,应大开大合放手设计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1)清晰的教学思路。清晰的教学思路,可以帮助学生走捷径,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从什么地方开讲,什么地方打开切口,设计怎样的问题,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到什么地方及时收住……教学思路的设计,决定了课堂的走向,可以说,教学思路的设计凸显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脉络。

(2)挖掘有价值的问题。语文的解读是多元的,教师要善于多角度挖掘出有价值的、能给人以启迪的、促进学生智慧生成的语文化问题。如老舍小说《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师除了关注环境描写,其实还应更多地关注两个人物:一个是祥子,一个是“坐车的”。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既然如此,环境描写其实也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我们在探讨祥子悲惨命运的同时,是不是还可以探讨一下那个“坐车人”?正是有这样的人存在,才会让“祥子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的存在甚至比恶劣的天气更可怕!如能围绕人物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预想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并具有深度的。

(3)突出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本色,要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尤其要重视语文能力的训练,既要求教师讲得透彻,又要求学生训练投入,训练的形式可以依据需要,课堂的活跃指数也完全取决于文章的需要。

二、课中备课有效生成

语文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意外”,因为有“意外”,所以无法预设精确。因此课堂的教学机智即随机备课非常重要。叶圣陶先生说“相机诱导”,就是要求教者在教学中处处留一个心眼,当一个“意外”出现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当时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自己的语文功底,帮助学生一起理解,调控好学生的观点、思考的倾向,真正起到导向作用。课中的备课是需要智慧和底蕴的,需要语文教师果断而正确地处置好课中的二次备课,才能有效生成而不致狼狈。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教学机智的二次备课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化整为零。将一个大问题转化为几个小问题。如《最后一课》教学,教师在预学案设计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弗朗士是个怎样的人?学生通过预习,解答了这个问题,但是非常片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教师在课中可以作出相应的调整:平时小弗朗士怎样?最后一课时小弗朗士怎样?当韩麦尔先生宣布下课时,小弗朗士又怎样?化整为零后,学生很快有切入口,思维也活跃起来,最后综合概括,达到课堂生成的目的。

(2)化难为简。有些文章,带着浓厚的时代特征,现在的学生理解起来确有难度,如《学问和智慧》《敬业与乐业》《幽径悲剧》,这样的课文教学,必须考虑学情,备课的时候更要掌握好分寸。以《幽径悲剧》为例,我注意到学生有些茫然,在教学时迅速作如下调整:一是反复读文章,二是找出文中的悲剧所指,三是找出文中由物及人的文句,这样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把难懂的问题化为较为简单的小问题,最终也能较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课后备课有效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即便是自以为成功的一节课,也会多少留下一点遗憾,再成功的课,都会有不完美的地方,这时,需要教师静下心来课后备课,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课后反思性备课可以不断解决在教学过程中的难题,不断破解教学瓶颈,不断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教师。课后反思备课的形式是多样化的,究竟如何反思,重要的是教师在实践中要了解反思的面与撰写的切入点,明确撰写的重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质量。

小学语文教案课后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教例研究;中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教例

【中图分类号】G64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01

一、关于教例研究

教例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真实事例,也称案例。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1]。研究,已经成为我们文明的一种普遍现象,我们每个人都受到它的影响。[2]教例研究,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教师进行学习、研究,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有效的方式。教例研究过程本身是反思、认同、获得意义,从而达到内心世界改变的过程,其思考的深刻性、性感的丰富性、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强烈冲击性,是传统所难以达到的。[3]本文主要从中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的特征,剖析中小学语文教例研究在教研活动中应用的价值和实践。

二、教例研究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

教例具有创设情境,提供信息,隐含问题,引发思考,揭示规律的作用。[4]教学案例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

(1)增进教师的教学反思

进行教学反思,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真切的回顾,把自己的教学一览无余地再现,用新的观点进行严格的审视,客观的评价,反复的分析,这样有利于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看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学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2)加强教师的教学理论学习

撰写教学案例,要把教例分析透彻,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理论支撑。这就促使教师带着教例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同时,百闻不如一见,教师通过撰写活生生的教例学到的教学理论,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干巴巴的教条,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于教师内化教学理论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帮助教师总结教改经验

教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学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4)促进教师交流研讨

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与撰写论文相比,教例研究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同时结合有关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使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5)形成教学研究成果

撰写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资料,固然是教学研究;撰写教例,也是进行教学研究。关于某个专题研究的教例,不仅本身是教学研究成果,而且还是撰写教学论文与课题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这类素材紧密联系实际,内容丰富,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6)提高教师的能力

首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师撰写自己的教学案例时,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教师通过教学案例深入分析研究,提高教学效益;其次可以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教师要从日常纷繁的教学事例中发现典型,撰写教例,能够促使教师注意观察教学现象,发现教学问题,持之以恒,就会养成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的能力;再次提高思维能力。运用教学理论的观点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养成凡事用脑筋好好想一想的良好习惯,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最后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从教学案例的线索引申开去,思考教学案例反映的教学现象,就有可能产生一些深刻的认识,独到的见解,从而产生某些创新。

三、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中教例研究的应用

我们按“教学实践探究问题教学反思撰写教研报告”四个步骤进行教研活动的教学案例研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教学实践。每学期每位语文教师选择一次课作为公开课,语文组所有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并进行记录。同年级的语文老师选择同一课题,在同一周的周一到周四进行。同时同课题教师在备课时不可相互讨论,这样才能使教师的个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也利于教师个人教学问题的发现。

第二步:教研探究。确定周五为教研日,由教研组长组织语文组教师每周五进行教研。以每周进行的公开课作为教学案例进行探究。同一课题的教师先阐述教案的设计意图及具体实施情况,并指出在具体理论设计与实践过程中的差异。语文组的教师依次对同课题教师的公开课进行评述,指出其优缺点,教师之间通过相互评述讨论,有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第三步:教学反思。(1)教研会后,执教者要对本次的研讨作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他教师的建议作一个书面总结(2)开展网络评课。将上课录像、教研组评课记录、教学反思等材料组成的教学研究案例放到教研组网页上,让全校的教师及学生家长参与评述。

第四步:撰写教研报告。由执教者综合教研会上的资料及网络上的评述资料进行汇总整理,撰写教研报告,并交由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将每份教研报告整理成册,作为宝贵的学习资料,供教师们学习交流,指导下一步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4]方亮辉、赵培敏编著.小学语文教例研究.[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2):3-6

小学语文教案课后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关比较;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2-0052-03

一、引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质量的外语教育需要高素质的外语师资队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提出各级部门要努力“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然而,通过前期对河南省部分高师院校及中小学外语老师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目前中小学外语教师教育还存在重职前培养,轻职后培训;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分离;培养培训模式与手段落后;培养培训制度不完善;培养培训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上述问题将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与重复,不利于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众所周知,美国高校所实施的职前教师教育项目已培养出了许多优秀外语教师,对美国经验的学习将有利于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改善,有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中美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比较

中美两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既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有一定的差异,两者的相似性有以下两点:第一,两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都主要包括职前的教师教育课程培养及职后的专业培训。第二,两国均针对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两国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两国在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上存在差异,在美国外语教师教育课程中,教师教育课程模块所占比例最重,通识类课程被视为基础,学科专业类课程被视为核心,在我国,通识类课程和教师教育类课程占比例较少。第二,两国在教师培养培训内容及手段上存在差异。美国更重视教师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我国则更强调教师基础理论的学习。

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借鉴美国高校在教育类课程设置及中小学外语教师培训模式上的先进经验,构建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新模式。

三、案例研究

1.斯坦福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斯坦福教师教育项目是美国著名的全日制一年硕士层次教师教育项目,该课程共分为五个模块:课程与教学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基础、语言和文化、教学法策略、实习与教学实践。课程与教学理论模块课程是培养各科准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工作的专门学科理论课程,美国小学实行全科教育,教育更加关注综合课程与教学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基础模块课程有“为公平和民主而教”,“教学伦理”及“青少年发展与学习”。语言和文化课程模块有“学术语言介绍”、“教学中的文学中心”及“双语教学方法”,教学法策略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小学课堂领导与管理”与“学生的特殊需求”。

与模块化课程相对应的是实习与教学实践,在斯坦福教师教育项目中,理论课程与实习课程交错进行,彼此衔接。斯坦福大学与当地中小学合作,要求准教师参与中小学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其他所有教学环节,参与学校的教改项目,准教师在此过程中将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大学导师及中小学合作教师的共同支持下完成一年的教学实践。大学导师每个季度完成三次对准教师的正式观察,同时,为准教师建立毕业档案袋,涵盖准教师的简历和求职信样本,教学活动,单元或学习构成计划,反思总结,研究论文,实地考察计划,学生生活照片等。

2.洛杉矶专业发展学校

在洛杉矶专业实践学校,实习师范生与在职老师之间开展课堂活动俱乐部,每位老师每周有一小时自由支配的时间,老师们对即将进行的教学单元进行规划,互相交流,这种俱乐部活动能使在职老师与师范生分享快乐,共同提高教学能力及教学反思能力。同时,该专业发展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主题性的单元教学和跨学科教学,将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到研究中。师范生通过观察老师的主题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教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

3.韦尔斯专业学习共同体

韦尔斯专业共同体是由学区或州教育管理机构指派的督导,南缅因州立大学师范生,大学导师与韦尔斯中学教师合作组成,在共同体内,韦尔斯中学教师参加每月一次的研讨会,研讨自身教学问题及实习生问题,研讨内容将出版在学校的新闻报刊中,在职教师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更新资格证,也可以通过提交书面的教学反思获得晋级学分。在专业共同体内,大学教师观察中小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对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记录,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展读书讨论会,与中小学教师及师范生共同实施课例研究及作业批改。与此同时,中小学教师到大学去进修或者担任大学的一些教学法课程,督导则和中小学教师与大学导师保持平等和友好的合作关系,致力于改进中小学教师的教和学。

四、教学改革实验

1.教学改革实验过程

在对美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调研的基础上,为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我们以许昌学院及许昌第二高级中学为改革试点,对教师职前培养及职后培训模式进行改革,主要改革内容有以下几点:(l)借鉴斯坦福职前教师教育项目在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实践性、应用性为指导原则,对原有外语教师教育专业分散型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在不同年级分别开设初级、中级、高级多元整合模块化课程。模块化课程涵盖通识类课程,教育类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突出师范性。模块化课程包括“课堂中的创造艺术”,该课程整合英语专业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模块化课程也包括“教学伦理”及“青少年发展与学习”课程,该类课程整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同时类似“语言与文化”,“文学与人生”,“英语语法、作文与对话”,“文学、历史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科技进步”、“青少年健康发展”等课程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开设以提高学生的通识类知识及专业知识。改变原有考试制度,采用形成性评价,建立学生毕业档案袋,涵盖其参与模块化课程的所有表现。(2)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在模块化课程授课中采用“案例呈现―学生观察―制定计划―小组探讨―形成规则―学生呈现―反思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借鉴斯坦福教师教育项目中的实践项目,形成由高校教师、师范生、中小学教师与当地教育局委派的教学督导组成的联合小组,开展阶段性递进式实习模式,将实践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构建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多维一体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为准教师建立毕业档案袋,涵盖准教师的简历和求职信样本,教学活动,单元或学习构成计划,反思总结,研究论文,实地考察计划,学生生活照片等。(4)借鉴美国洛杉矶专业发展学校教师培训的先进模式,在许昌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采用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主题性的单元教学和跨学科教学,将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到研究中,创设教师论坛,采用案例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培训方法,以问题研究为中心,教学科研案例为载体,优化培训内容及评价方式,突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5)借鉴韦尔斯专业共同体模式,创立许昌二高与许昌学院学习共同体,开展在职外语教师与外语师范生之间的课堂观摩与课例研修,成立读书俱乐部,合作批改作业,建立教师专业档案,借助信息技术,构建高校、社会团体及中学三维一体的多元互动校本培养培训模式。

2.教学改革反馈

我们对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2014级学生及许昌第二高级中学的部分师生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在针对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方面,97%的学生及95%的老师对课程设置感到满意,在对新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时,学生们普遍认为类似“课堂中的创造艺术”的实用课程比之前的“教育学”及“心理学”更有趣且更实用。同时,因模块化课程对老师的知识结构要求较高,高校老师普遍反映应该增加自身进修机会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对学生毕业档案袋认可度进行调查时,98%的学生认为该评价模式比单纯的期末考试更能全面体现自身的发展水平。在对“案例呈现―学生观察―制定计划―小组探讨―形成规则―学生呈现―反思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调查时,96%的老师反映,新模式下的课堂气氛更为活跃,95%的同学反映较之以前的填鸭式教学,他们更喜欢能够展示个人才华的新模式。在对参与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的许昌第二高级中学的部分老师进行调研时,我们发现老师们在培训时的积极性明显高于以前,在与老师们的后续访谈中我们发现,老师们的反思能力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对自身的专业发展也有清晰地认识,职业倦怠感有所降低。在对许昌二高与许昌学院学习共同体进行持续跟踪中,我们发现学习共同体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型文化,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自我的反思性互动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心境得到改善,专业精神得到激发。所有上述调查显示,新型的教师培养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培养培训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五、新型中小学外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建构

小学语文教案课后反思范文第4篇

备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教学预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设想和思想指导,是课堂教学实践的行动纲领。教学实践证明: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认真研究教材,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学习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方式进行备课。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的备课,首先应符合如下三个基本要求:

1.备而能用。备课应该是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

2.有利于教师的教。教师的备课应该有利于自己巧妙地、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还应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

3.有利于学生的学。教师的备课应侧重学生的学,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力争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要备好课,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设计立体化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三维教学目标是立体目标,体现了语文教学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的特点。在备课中坚决摒弃只把知识掌握和技能提高作为教学目标的思想,这种平面目标的设计往往会把语文教学功利化,走进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误区。备课中体现的三维教学目标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交融的。

二、要从培养学生能力着眼设计开放性的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不能过细过死,把每一环节程序化、格式化,如词语如何掌握,重点句子、段落如何突破,40分钟一节课,每分钟讲什么,哪部分多长时间都严格设计,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格格不入,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出充分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语文教材中,精妙的文字、风格各异的文笔,无不闪耀着人类文明智慧的光芒,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发掘,让学生走进探索和体验的时空,品尝和感受文字的意蕴,接受精神的熏陶和思想的砺练,获得人格的发展与提升。教案设计过细就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

2.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变教案为学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都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这也是课程改革的灵魂。所以,教师的备课必须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变教案为学案,尊重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的完整性、独立性、具体性和特殊性,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把从教学生的角度转变到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对字、词、句、篇的教学要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在教案设计时,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观点,走进学生的心里,降低知识的难度,增加知识的宽度,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3.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情感需求,采用激励策略。特级教师李吉林曾说:“教学不仅为了学生学习,还为了主动地学习;不仅为了学生知识的习得,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不仅为了学生的未来做准备,还为了今天获得最初的幸福人生”。教师在备课时,要借助语文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分别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问题。对成绩一般的学生,设计一些简单关键的问题,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对成绩中等的学生,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品尝思维的乐趣;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设计一些创造性的问题,让他们收获开拓的喜悦。让语文的学习与快乐相伴,智慧与乐趣同行,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传统的语文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和C发展。新课程理念提倡建立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手段多样化、评价方式灵活化、评价主体积极参与的评价体系。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积极开展民主性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点拨与指导,达到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目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学习水平,对他们提出的对问题的见解即使不十分恰当,但也是学生的创新思考而来,教师要因人而异、因境而异,避免单一评价造成学生发展方向和学习行为高度统一,让学生惟书是从、惟师是从、思维僵化。如在教案的设计中,可以在学生初步阅读课文,感知大意后,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圈画点评时,让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与思考,教师当好学生的顾问,随时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小组交流,把自己的读书所得,说给同学听,并自己说出为什么这样想,同时对其它同学的意见要注意倾听,互评互学,取长补短,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在小组交流完成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让全班学生互相评价,让学生在愉悦的评价氛围中既品味了语言,又发展了情感,还进一步领悟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四、坚持进行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课后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实践;反思

高效课堂,不仅是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全面高效发展。那么,作为一个在初中语文岗位上工作多年的教师,对如何践行高效课堂理念,我不断进行着教学实践与反思。

1.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尝试

1.1、小组合作竞争,激放出五彩的火花

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平时的表现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并让学生结成组内对子,在合作竞争中共同学习进步。每个小组还要起个响亮的名字,提出让人振奋的口号,同时在教室墙壁张贴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流程等的指导意见,并对各组的表现进行打分,并评出“星主”及优胜小组。不要小看这些形式,对于学生来讲,这是他们的学习阵地,不容侵犯,小组成员积极维护小组荣誉,形成组间竞争机制。竞争的课堂是活跃的,竞争的课堂是高效的。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才能激放出五彩的火花。

1.2、学案导学,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学案是引领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即让学生学会什么知识?利用什么方式学会?学生依据导学案的引领自主学习,先看两遍,第一遍读课文,标出段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遍用彩笔圈出重难点,然后做导学案---组内互查---引出重难点---讨论探究---整理总结---练习巩固。导学案设计要简单便于操作,实用性强!能留白的要留白,多给学生留思考创新的空间。

1.3、小组展示,为学生提供锻炼平台

展示环节是高效课堂最精彩、最关键的环节。它既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又可以检查小组的合作情况,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展示完毕后,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或肯定,或补充,或质疑,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感受学习的快乐。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教师只进行必要的督促和指导。

1.4、当堂检测,学以致用

达标检测这一环节是学生自我检查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达到学以致用。设计达标检测的题量、难度要适中,要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并且规定时间,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学生完成后,要及时处理反馈,方法有:对子互查;小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将不能解决的问题疑惑集中反映;对比较集中的疑难点,组间研讨等。

2. 高效课堂实践中取得的收获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放手”。教师可以把课堂某一环节交给学生,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课堂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在乐学中提升能力。

2.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锻炼,如让学生设计新课导入语,激情导入新课;或者讲哲理故事,启迪学生智慧,激励学生奋进等。

2.2、下放字词教学权。上新课前,教师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上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重点掌握多音字和形近字,并对字词进行理解识记。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进行了生字词的学习,而课上则是再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

2.3、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放手给学生,不再是老师牵着学生思维走,让学生在充分熟悉教材后提问,这样,既能保证他们提的问题有针对性,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能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涨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表现欲,使学生全力以赴,因而,当学生走上讲台时,教态自然,语言流畅,俨然一位“小老师”。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活跃,大家都认真倾听,也乐于表达,教学效果令人欣喜。

3. 高效课堂实践中的不足

3.1、语文课堂不能片面地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知识。新课改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是评价一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所以,我们许多教师为了营造课堂活跃的氛围,在教学时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土壤。我们既要重视课堂是否活跃,还要打好语文园地的基石。

3.2、语文课不要片面重视讨论探究而忽视背诵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现阅读的教学目标,还要注意培养语感,注重积累”。曾经有一阶段将背诵阅读看作死读书,读死书,一度被课堂忽视厌弃。学生没有了读背之实,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没有大胆的读背积累,就没有语文素质养的提高。我认为只有多读 、多背、多积累,才能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3.3、语文课堂不能只重过程而忽视了整理、反思。教师要注意把握时间,每堂课都要给学生留出几分钟时间来整理导学案,导学案上应该设计出“留白”处,让学生在这里写下生成的知识点。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如学到了什么?如何学到的?还有哪些疑惑?或者由此联想到什么等等。

3.4、语文高效课堂还处于尝试阶段,学生的一些学习习惯,还没彻底培养起来,再加上我们老师也还在探索的路上,导致某些环节还不够完善。如课堂评价,调动所有的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一节课的任务不能如期完成等等。

总之,在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各先行学校的课改理念及方法,都要且行且思,再结合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既高效、又切实可行的语文课堂。我们只有深入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高效。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教学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