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医生培训服务方案

乡村医生培训服务方案

乡村医生培训服务方案

乡村医生培训服务方案范文第1篇

(一)推进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化。抓住“十二五”规划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时机,加大卫生基本设备项目投资和施行力度,科学、合理地规划结构,切实抓好村卫生室建设。进一步加大财务投入力度,有方案地安排村卫生室建设资金。每年建设10个村卫生室,争夺用3-5年时间完成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标准化卫生室。依照《湖北省示范村卫生室评审标准》的要求,结合乡村基层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的实践状况,合理装备医疗设备、仪器等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保证广大农民都能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促进城乡医疗卫惹事业平衡发展。

(二)推进乡村卫生工作平台信息化。明确当前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的功能重点,逐渐坚持支持新农合医疗资金即时结算治理、基本药物装备及运用、流行症和突发公共卫惹事件实时申报、村卫生室绩效审核等重点工作的信息平台,完成村卫生室与各级卫生行政部分、医疗卫活力构、新农合经办机构、公共卫活力构和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的互联互通,最后坚持系统安全、标准统一、治理标准、资源共享的卫生信息化平台,完成大家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的。

(三)推进乡村卫生人才培育多元化。探究增强卫生人才引进力度,认真施行以全科医学常识为重点的基层医疗队伍引进和定向培育、在职乡村大夫轮岗培训等项目,科学编制乡村大夫队伍建设规划,坚持乡村大夫后备人才库,增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乡村卫生服务才能。启动乡村大夫全员培训方案,将村卫生室人才培育纳入县县政府社会发展人才培育规划,出台优惠政策,每年落实必然的乡村卫生人员培训经费,按期免费开展医疗技能培训,并恰当赐与误工、交通、食宿等津贴费用,为乡村大夫创立“无经济担负”的培育情况,保证乡村大夫参训率和培训质量,提高村医专业技能程度,推进全县乡村卫生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四)推进乡村卫生工作治理一体化。以施行基本药物准则为抓手,推进配套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系统建设。具体施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治理,理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的一切制关系,明确村卫生室及从业者的从属关系,增强乡镇卫生院的治理本能机能,依照“六统一、两自力”的标准具体履行一体化治理工作,完善治理监督机制,标准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具体履行乡村卫生绩效考评鼓励机制,以乡村一体化治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群众称心度及指令性任务等内容为主,制订切实可行的乡村大夫绩效审核方案,由卫生行政部分组织,卫生院牵头,严格乡村大夫审核。探究坚持全新的用人机制,结合乡镇卫生院人事准则改革,完善现行体制下符合村级卫活力构的运转形式,坚持以乡村大夫供应服务数目和质量为目标的“优胜劣汰、奖勤惩懒”用人机制,调动村医积极性。切实维护好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完好,逐渐完成“小病轻病不出村、经常见病多发病不出镇(乡)”的乡村卫生改革目的。

(五)推进乡村大夫待遇保证准则化。理顺各类关系,坚持健全与经济发展程度相顺应的保证系统。完善以县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筹资赔偿机制,制订和落实乡村大夫从事基本医疗服务的工资标准,逐渐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津贴标准,保证乡村大夫基本待遇。依据全县乡村实践,结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准则的推进,探究坚持掩盖一切乡村大夫的养老保险准则,对符合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前提的乡村大夫发放养老金,以解除村医后顾之忧。履行乡村大夫医疗责任保险,坚持医疗风险社会分管机制,经过村卫生室和保险公司协作开展医疗执业责任保险营业,降低村医执业风险,维护医患两边的正当权益。

乡村医生培训服务方案范文第2篇

一、实现新农合制度全面覆盖

贯彻落实*年全国新农合工作会议精神,实现新农合制度全面覆盖的目标,在农村基本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会同财政部门完成*年新增县(市、区)的确认备案和中央财政补助申请的审核工作,加快下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加强对各地扩面工作的调研和指导,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指导新增县(市、区)顺利启动并正常运转。在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开展以地级市为统筹层次的试点,探索适宜在人口较少县(市、区)推行的新农合统筹补偿模式与有效组织管理形式。继续开展对各地新农合工作的调研督导,加强各地工作交流,巩固新农合的已有成果。会同民政部门,加强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的衔接。会同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开展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相衔接的试点,共同促进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居民。围绕新农合制度建立五周年,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相关活动。

二、完善新农合政策措施

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研究完善新农合相关制度办法,规范管理运行。组织制定关于全面建立新农合制度的政策性文件,全面规范新农合制度建设。指导各地贯彻落实《关于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的指导意见》,提高统筹补偿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使用新农合新增资金,提高参合农民的实际受益水平、扩大受益面,使当年筹集的统筹基金节余不超过15%。组织各地开展大病统筹与门诊统筹相结合的试点,并加强对新农合健康体检和二次补偿等工作的规范和指导。全面推行并规范参合农民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出院即时结报、获得费用补偿的办法。积极探索参合农民在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及时结报,方便参合农民。

三、加强对新农合基金和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学习掌握新农合基金财务会计制度,不断健全基金管理制度,规范基金的划拨、使用和管理。进一步研究农民参与监督的有效方式,规范新农合的县、乡、村公示制度,形成有效监管机制,确保基金安全。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对各级特别是县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费用控制。调整完善基本诊疗项目和用药目录,严格控制自费药品的使用。推广和完善单病种定额付费,探索总额预付的支付方式,推行平均住院费用公示及警示制度,规范服务行为,控制医院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参合农民医药费用负担。

四、加强新农合管理能力建设

会同中央编办加强调研,完善政策,指导各地逐步建立健全各级管理和经办机构,重点加强县级经办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继续开展合作医疗管理和经办人员的政策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管理服务能力。加强卫生部新农合研究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新农合技术指导专家的力量,加强对不同地区新农合工作的调研和分类指导。继续推动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修订新农合信息系统基本规范,完善新农合统计调查制度,指导各地加快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网上审核、监管和信息传输,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研究建立新农合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新农合运行情况的监测和评估,为政策调整和决策提供依据。

五、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继续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配置与其功能和当地居民基本医疗需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促进每个乡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一个村有一个卫生室,保证农民获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继续开展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农村卫生机构业务合作试点工作,探索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评估办法,提高乡镇卫生院运行效率。进一步规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管理,推进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质量。

六、强化农村卫生队伍建设

开展乡村两级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举办县卫生局局长和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管理知识培训,健全培训人员登记、考核制度,开展督促检查,提高培训质量。开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五周年纪念活动,对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条例》培训,推动《条例》的贯彻落实,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研究制定乡村医生考核办法,加强乡村医生日常性监督管理。开展*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评选表彰,加大对优秀乡村医生的宣传力度。组织部分*-*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参加临床实用技能培训。总结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万名乡村医生培训项目经验。研究探索稳定农村基层卫生队伍的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工作。加强对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的监督和指导。鼓励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支农工作,指导各地研究制定对口支援效果评价标准。

七、加强农民健康管理工作

加强对重点联系县(市)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工作的指导,逐步规范健康档案格式和内容,总结推广各地在有效利用健康档案以及规范新农合体检管理等方面的经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为农民建立健康档案。依托健康档案重点加强对农村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干预和管理,提高健康档案的利用水平,推动有条件的地方转变农村卫生服务模式,体现人文关怀,更多地为农民提供持续性的医疗卫生服务。在乡镇卫生院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中医药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开展农村医疗信息化试点工作,探索利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开展远程会诊、农村适宜技术培训和农民健康管理的有效方式。

乡村医生培训服务方案范文第3篇

摘 要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目前乡村医疗卫生人员情况及医药院校医学专业学生对服务农村医疗的态度分析,对医药院校如何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为医药院校通过办学定位、指导思想、教育层次的改革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依托政府建立有效的城乡联系制度,以更好地服务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医药院校 农村 医疗卫生服务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398

Abstract Rural medical service related to the physical health of presents,moreover,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society’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So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rural doctors for the spontaneity of farmer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task.This thesis,by analysis the situation of rural doctors in Jilin province and the attitude of some students in Jilin Medical College,has further discussion on how medical college service to rural medical health,Thus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guiding ideology,reform of educational level,adjustment of the major structure and establishment of urban-and-rural system.

吉林省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完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我国农村需要着重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医疗卫生保健水平较低,个别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同时,吉林省乡村医生的学历层次与专业素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与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成为吉林省卫生事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省有12 314个村卫生所(室),乡村医生共19 774名[1]。针对我省农村医务人员的学历情况,吉林省卫生厅与吉林省人才办、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方案,方案决定从2006年起,依托吉林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医药学院、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白城医学高等专科等高校,采取脱产与半脱产两种方式,对在岗乡村医生和优秀农村青年进行医疗卫生专业培训,力争通过7年努力,使全省每个行政村都有1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每年计划培养不少于2000名,其中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不少于15%,全脱产定向专科班招生不少于15%[2]。截至2010年,全省已累计培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学生5000多名,有力地推动了吉林省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自身的环境和条件所限,我省乡村医生培训机制仍然存在培训重数量轻质量、重理论轻技能、专业结构不合理、培训机制不够完善以及城乡联系制度不够健全等诸多弊端,要想较好地解决农村医疗存在的问题,必须以医药院校的培养目标、方向入手进行改革,政府有关部门给予长期的政策和物质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并将医药院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层次和专业结构等进行一定的调整,以提高医药院校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医药院校服务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优势分析

地域性优势:医药院校虽然身处市区,但距离所辖范围内的农村相对较近,在医疗培训、医疗服务方面,具有距离近、可及性强的优势。不但可以就近招募生源,而且可以为乡村医生的培训提供便利条件。从培养人才和提供培训的各方面成本效益考虑,本地区医药院校无疑是培养本地农村医疗服务人才的最好选择。

人才科技优势:高等医学院校是医疗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医学科学的前沿阵地,医药院校是医学科学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医药院校不但明确当今医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和重点,而且肩负着培养地区医疗人才的重要任务。充分利用医药院校的人才、科技和信息等优势,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服务,也是医药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医药院校所拥有的医学科研人员和科研条件,都能为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提供技术和硬件支持。

医疗资源优势:众所周知,医药院校拥有相对集中的医疗资源,其所拥有的直属及附属医院等,是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不但具备良好的设备等硬件条件,而且拥有技术过硬的医师和专家等软件条件,是培养医学人才和乡村医师培训的良好平台,具有其他机构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

吉林医药学院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成果

作为我省“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的重点依托单位,我校在近年来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并在人才培养与乡村医师的继续教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制定适合乡村医生特点的培养方案:针对农村医疗卫生的特点,结合基层医疗工作的实际,学院将重点放在乡村医生的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培训上,要求学生毕业后应明确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人类疾病的病因、病理分类鉴别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以及预防医学和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构建适合于乡村医生特点的课程体系:学院制定了吉林省乡村医生脱产培训学计划,共开设必修课程20门,总学时620学时。①专业基础课程276学时,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人体寄生虫学、诊断学基础等。②专业课程344学时,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五官科学、急诊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基础、常见医疗技术操作、卫生法学(讲座)、英语及拉丁语药物名称(讲座)、合理用药(讲座)、医学伦理学(讲座)等。③选修课程包括: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皮肤性病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心理学等。④毕业实习26周。

选用或编写适合乡村医生使用的专业教材:针对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缺乏系统性的特点,为适应教学需要,学院编写了《实用基础医学》和《临床技能学》两部专业教材。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乡村医生的特殊性,制定统一的实习计划和实习内容,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优先自选”的原则,鼓励学生到工作单位附近的符合条件的县级医院实习,对于那些没有联系到合适的实习医院的学生,学院将为其安排省内具备临床教学条件的县级医院进行实习,确保临床实习工作顺利完成。

建立乡村卫生医学网络教学资源网,方便乡村医生学习:为方便乡村医疗、在校学生及其他医务工作者工作学习需要,我院建立了乡村卫生医学网络教学资源网。卫生资源应用系统以乡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诊断治疗为重点内容,充分体现乡村医疗卫生特色。本系统划分22个子系统,涵盖了医学各个领域,集普及性、实时性、前瞻性、科学性于一体,具有方便快捷、易学易用、互动性较强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乡村医务工作者的学历后教育提供科学、丰富的医学网络资源。

医药院校为农村医疗服务的对策研究

明确办学定位:办学定位问题,实质上是要解决“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根据目前我省农村医疗服务的现状,结合我省提出的相关政策,医药院校必须以实际情况为切入点,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办学定位。①办学目标定位:我国很多高校在培养目标定位上缺乏清晰界定,在培养规格、层次和类型上区分度不高,缺乏特色[3]。我校正处于各方面提升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办学与科研实力与国内一流大学仍有一定差距,应着眼于生存和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奋斗目标,按照“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提高水平、创建名校”总体办学思路和“依法治院、质量立院、特色建院、科技强院”的办学理念,着力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②办学类型定位:作为吉林省惟一一所独立的医药综合类本科院校,我校在培养医学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医药院校类型的定位有利于高校找准落脚点,以更好的作出发展规划。作为国家高教系统的基础部分,我校类型应定位于以培养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为主的一般地方院校。③人才层次定位: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及当前所面临的实际任务,培养层次应定位为以本科生培养为主,兼顾专科生和成人教育,培养人才方向应是实用性技术人才。④服务对象定位:面向地级市和所辖区域农村地区办学。医药院校的最直接目的是培养医疗人才以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不但要服务城市,更要面向广大农村。⑤办学特色定位:办学特色是指某一学校与其他学校相比,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办学内涵。医药院校以兴办特色专业为主,增强服务针对性,如我校开办的药学市场营销及英语护理专业等,同时定向临床医学本科班开办很好地解决了招生和就业的问题,使之能够取之于农村,服务于农村,有利于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建立农村卫生人才培训机制:从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出发,围绕学生的思维拓展、知识综合运用、方法能力训练等,规划设计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形成与科学技术发展、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性适应的现代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目前各高校在教学研究和改革中面临的共同课题[4],所以,人才培养机制的选择尤为重要。⑴学历教育: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学历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质量的手段,也是政府“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的最主要内容。学历教育必须以医药院校为载体,通过正规的学历教育,使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系统掌握医学理论和科研技巧,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学历教育达到考助理执业医师资格。⑵非学历教育:所谓非学历教育,即指所有除学历教育之外的培训形式,最主要的形式是短期培训。这种方式可以依托学校,也可以通过相关的培训机构,具有形式灵活,时间短效果明显的特点。通过培训,使农村医疗服务人员掌握更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其诊疗水平。医药院校的附属医院、直属医院等机构,是农村医疗卫生人员良好的培训基地,通过临床技能实践,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医技。⑶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①培训目标:通过高校学历教育和培训,提高乡村医生的医技水平,更好地为农村医疗服务。②培养要求:主要掌握基本的医疗知识和临床医疗技能,接受临床技能的训练,具备临床诊疗一般性疾病的能力和应对流行性疾病的常识和能力。③培养周期:根据政府相关政策,学历教育应为3年,短期专业技术培训视情况而定,但每年不少于1次。总体利用5~10年时间使所有乡村医生学历达到大专水平;达到报考助理医师的资格并争取拿到职业助理医师资格。④培养形式:在校集中学习、到培训基地学习、选派优秀医务人才下乡授课。⑤配套建设:提高医药院校的师资水平,通过各种途径如进修、学习等方式加强医药院校教师的个人素养,为乡村医生培训提供更好的支持。

政策机制研究:①招生政策:高等教育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有力支持者,医药院校应设立与农村医疗服务相关的、具有针对性的系科专业,并根据农村需求设置专业及相关的学习科目。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对这些专业予以资助以推动其发展,以更好地进行农村医疗人才的培养工作。同时,制定特殊的“三定”政策,即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和定向分配,面向农村招收农村定向生,适当借鉴“国防生制度”,签约就学,并适当予以资金上的补贴。学生毕业后必须回到定向地点工作,若违约给予适当的处罚,以推动和约束医疗人才走向农村并服务农村医疗事业。②城乡联系政策:政府应制定完善的城乡联系政策,帮助医药院校与周边农村建立对口联系,除应定期招收乡医到高等院校或其他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和进修外,还应定期选派技术精湛的专家学者走进农村,针对农村医务人员工作较忙有时无法抽身参加培训的特点,主动上门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专项技术指导等,以促进其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医药院校的发展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稳步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更需要医药院校的有力支持,所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提高医药院校的办学质量,并制定合理的适合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才能使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网站.吉林省加强乡村卫生人才培养,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2011.

2 吉林省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2006.

乡村医生培训服务方案范文第4篇

一、农村卫生工作

全市农村卫生工作目标是,落实农民健康工程各项任务,规范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医改目标要求。

(一)主要指标

1、完成10个惠民示范医院建设任务。

2、创建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10个,年底前以县(区)为单位,示范乡镇卫生院的覆盖率达到30%以上

4、创建市十佳健康管理服务团队,每个县(区)至少创成1个。

5、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区)建设单位4个。分别是县、县、县、区。

6、落实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务实进修98人。其中,区5个、区8个、区19个、开发区3个、县10个、县25个、县5个、县22个。

7、按照每个行政村或3-5千人口建一个村卫生室。创建20个省示范村卫生室,其中,区、区各4个,县3个,其他县(区)各2个。

8、推进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全市乡村机构全部达到规范的一体化管理,全面实施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工作。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的比例达到60%。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70%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5%以上。

9、乡镇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较2012年明显提升。

(二)工作措施

一是全面提升乡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合理确定乡村卫生机构的服务半径,保障农村卫生服务可及性。认真贯彻落实《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推进乡级医疗机构达到功能合理、规模适度、服务规范、健康运行的标准;乡镇卫生院的治疗室、输液室、供应室、抢救室、手术室、产科、妇儿保门诊达到规范化。鼓励乡镇卫生院发展特色专科。改善人员配置结构,加大内、外、妇、儿、公共卫生医师的培养力度,完成省乡镇卫生院人员务实进修指标,落实村医不少于两周的培训时间,推动村医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村级卫生机构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配齐基本设备,对一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村卫生室要升级改造。今年创建10个省示范乡镇卫生院,20个示范村卫生室,县、县、县、区积极创建省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扎实推进基层卫生信息网络建设。紧抓市10所惠民示范医院建设契机,加大资金投入,力争把每所惠民示范医院都建设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中的精品。根据省统一部署,开展乡镇卫生院评审工作。

二是全力推进乡村卫生机构服务转型。各地要坚持“管理覆盖,服务无隙,责任明确”的原则,扎实推进乡镇卫生院健康管理团队服务,确保每个村都有一个团队挂钩,每个片都有责任医生负责,每个慢病患者都有一个医生联系。在管理上做到“五个明确”,即:工作目标、承担职责、服务区域、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明确。同时,公布健康管理团队医生电话号码,为群众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寻医问药服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健康管理团队服务工作机制和考核制度,建立健康管理团队工作手册和报表,加大考核力度,完善以服务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深入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大力开展“市十佳健康管理团队”评选活动,每个县区要确保创建1个,年底市局将予以表彰。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70%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5%以上。

三是做细做实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逐级下沉”工作机制,带动基层机构能力提升。鼓励县级医疗机构与乡镇卫生院开展业务纵向合作。健全村级卫生机构与乡村医生档案,继续推进法人统一由卫生院长担任、产权统一归卫生院所有,村级机构人员统一聘用,养老保险统一缴纳,药品统一划拔,网线统一到村的“六统一”管理。合理划分乡村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切实发挥乡村医生作用,保证乡村医生待遇,稳定村医队伍,保证在职乡村医生养老保险连续参保不间断、退休乡村医生生活补助与城乡居民低保标准相衔接。鼓励有条件地区推进将符合条件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

四是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制度。坚持“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年终考核,总分排名”的原则,综合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基本公共卫生与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乡村一体化管理等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年底对乡镇卫生院进行分类通报。鼓励各地对村级卫生机构实行分类管理。

二、基本药物工作

(一)主要指标:

1、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二三级医疗机构联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各项政策,清河区年底前实施到位。

2、坚持网上集中采购,严格执行采购计划。定期开展对基层医疗机构考核评估,按要求对供货企业实行记分考核,落实相关公示制度。网上采购率、及时回款率达100%。

3、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处方集与应用指南培训,以县(区)为单位确保培训率、合格率达100%。强化基层药师培训,2013年参加省培训药师51人。其中,区7名、区12名、县5名、县10名、县7名、县9名,开发区1名。

(二)工作措施

一是扩大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范围。在巩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推进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落实二、三级医疗机构联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各项政策,提高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的品种及金额比例。

二是加强基本药物采购监管。坚持网上集中采购。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工作,考核结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和奖惩挂钩。认真执行省市基本药物采购付款管理办法,加强对采购周转金的管理,根据采购流程,按时结算支付购药货款。加强基本药物采购情况的监测,对医疗卫生机构采购药品的品种、数量、价格、回款、使用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参与集中采购、配送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采购计划执行情况、药品配送到位情况以及购药货款支付情况等。做好对药品供货企业的考核工作,做到违规必被计分,计分必有依据,并符合程序,各地要按时履行向企业告知与向市卫生局农卫处(药政处)备案制度。

三是加强对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的管理。充分发挥医疗机构药事委员会的作用,加强用药行为的监督评价,建立健全处方点评、药品使用预警等制度,形成科学用药观念,促进基本药物安全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强化对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的监管考核,督促指导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规范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配合省做好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加强需求动态监测,确保群众基本用药。加强对乡村卫生机构的监管,杜绝使用目录外药品,保证药品零差价销售。

四是继续做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培训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版》相关要求,开展《省基本药物增补药物处方集》全员培训,确保人员培训覆盖率和合格率均达100%。组织全市乡镇卫生院药学人员按照省《农村乡镇卫生院药学人员千人培训计划》安排,完成理论培训及临床实践。

五是加强基药管理与服务能力建设。切实加强药政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工作机构和组织体系。各地要切实承担起本部门和本地区基本药物制度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管责任。做好药品(疫苗)电子监管系统建设工作,提高科学化工作水平。配合国家、省做好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点工作。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一)主要指标

1、农村居民实现应保尽保,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5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不低于280元。乡村卫生机构门诊报销比力争达到50%,住院实际报销比例比上一年度提高5个百分点。

2、以县区为单位全面启动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大病保险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

3、县、乡(镇)两级住院政策补偿比达到75%,县级不低于70%,乡镇不低于85%,住院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20万元。县外住院人次控制在15%以内,次均住院费用增长幅度控制在5%以内。推进基层首诊与远程会诊系统建设,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占比提高2-3个百分点。

4、全面开展肺癌等20类重大疾病保障。加强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提高符合救助条件的病人实际费用报销比例。将儿童苯丙酮尿症、尿道下裂等病种纳入试点范围。

5、全面推进住院按病种、按床/日付费等相结合的混合付费方式,做到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机构覆盖率100%、住院病例覆盖率100%。推进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管理。

(二)工作措施

一是认真落实新农合筹资政策。各统筹地区要做好新农合提标测算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政府财政补助政策,加快地方配套资金拨付进度,督促各地按照省定标准完成筹资任务。7月底前配套资金要全部落实到位。

二是规范完善新农合补偿方案。以市为单位统一新农合补偿方案。完善门诊统筹与住院统筹相结合的补偿模式,统一实施门诊特殊病种补偿,开展住院医药费用保底补偿,将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药物目录,并提高报销比例。各统筹地区调整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要在6月底前报市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备案。推进基层首诊与远程会诊系统建设,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占比提高2-3个百分点。

三是开展农村重大疾病救治工作。对参加新农合的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20类疾病纳入重大疾病范围。各统筹地区要制订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实施方案,加强费用控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按照省部署,将儿童苯丙酮尿症、尿道下裂等病种纳入试点范围。

四是推进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报。加强转外就医管理,建立简便、规范的转诊制度,推行转外就医预约服务,全面开展参合人员省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联网即时结报。推进新农合信息数据标准化。推进符合条件的市级医院进入省级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异地就医参合人员就医信息在线全程管理,方便参合人员得到便捷的医药费用补偿。积极实行居民健康卡与新农合服务一卡通。

乡村医生培训服务方案范文第5篇

按规定登记和上报法定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应迅速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转往有条件的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调遣。

(二)儿童计划免疫

按疾病控制部门开展儿童计划免疫的具体要求及时做好联络、配合以及相应的登记和预防接种工作。按要求建好村级接种点。

(三)计划生育和妇幼保健[文秘站网-找文章,到文秘站网]

1、掌握本村妇幼保健基本情况,落实育龄妇女节育措施,并做好情况登记工作;

2、掌握本村早孕妇女情况,督促孕妇在孕12周以前到所在卫生院建立孕妇保健手册,定期进行早孕检查,认真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

3、做好产后访视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避孕药具送上门并进行副反应处理的登记;4、按要求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四)健康教育

1、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教育,了解健康教育效果并作好记录和阶段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