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环保管理

绿色环保管理

绿色环保管理

绿色环保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造价;管理; 绿色; 环保

[作者简介]辜晓燕,广东省建筑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岩土工程师,广东 广州,510500

[中图分类号] TU7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献编号] 1007-7723(2014)01-0056-0002 毫无疑问,绿色环保是建筑业的未来趋势,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经济状况,借鉴外国的先进科技,尽早实现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化的目的,构建一套科学且高效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一、 造价管理对绿色环保的作用

在绿色环保建筑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不可或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服务的好坏既决定了绿色环保建筑有没有能力降低能量损耗,又决定了绿色环保建筑建设过程有没有办法实现绿色环保和建筑造价成本的有机结合。因此,造价管理对绿色环保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阐述。

1.绿色环保建筑建设过程不仅包括节约土地、水源、材料等,而且包括开发新能源、新设备、新科技等,因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需要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继而为绿色环保建筑建设创造条件。

2.为了满足投资者的利益,为了保护建设者的权益,我们必须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确保绿色环保建筑建设过程更加顺利。

3.通过工程造价管理对绿色环保建筑建设过程采用的新能源、新设备、新科技等进行全面而透彻的研究,继而编制一套完备的经济核算体系,推动新能源、新设备、新科技等在绿色环保建筑建设过程中的应用。

二、绿色环保对造价管理的要求

随着新能源、新设备、新科技等在绿色环保建筑建设过程中的应用,人们希望通过降低设计建造的成本,缩减维护修理的费用等措施来满足相关要求。因此,能否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是绿色环保建筑建设过程的重中之重。

(一)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

在绿色环保建筑建设全过程中,无论是前期准备阶段的融资、策划、投资、评价等,设计阶段的选定标准、编制预算、评价方案等,还是合同过程中的确定标段、选择招投标形式以及承发包模式、制定标底等,亦或是施工阶段的工程量发生变更、出现事故发生索赔等,甚至是竣工验收阶段工程款的结算、决算等,都离不开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在这些阶段中,前两个阶段往往被人忽视,最后两阶段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根据资料,设计阶段的花费在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中小于1%,但是它对整个项目的影响却是75%-95%。从长远考虑,运行及维修成本大于建造成本又受制于建造成本,因此,该部分所提到的全过程不是严格意义来讲的全过程。

(二) 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

为了使工程的准备期、建设期、维护期成本相统一,达到最小化的目的,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应运而生。根据绿色环保建筑建设过程的特征,我们认为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是建筑物从建造到拆除的成本。因此,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包括前期、设计、合同、施工、维修、拆除等阶段。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筑业越来越强调绿色环保工程项目。那种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未来成本的工程,如不将造价管理与绿色环保要求结合起来,就不能满足我国环保方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应用对绿色环保建筑的成本控制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前期:工程项目的前期要求选择项目的行动方案,在综合考虑各行动方案的成本的基础上,对该行动方案是否有必要以及是否可实行进行决策。

2.设计:在工程造价管理中,设计阶段是成本控制的重点环节。为了使工程造价管理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应该确认设计方案有技术上的支持、有资金上的保证。

3.合同:在绿色环保建筑建设过程中,合同阶段是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且艰辛的一个阶段。

4.施工: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有一套典型的指导思想及核心方法,施工阶段应据此综合考虑绿色环保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成本。

5.维修:维修阶段是投资收益好与坏的反馈。为了使工程成本达到最小,不能忽视维修的重要性,必须将维修成本考虑进来。与此同时,工程进入维修阶段之后,我们也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征,选择合理且高效的维修方案。

6.拆除:拆除是工程项目拆除所导致的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的成本。如果在之前的五个阶段中,我们能够保证绿色环保建筑建设过程采用了合理的设计方案,选择了节能的施工材料,那么,拆除阶段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所导致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与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相比,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不再是单方面要求降低建设成本,而是综合考虑了绿色环保建筑建设完成之后的维修和拆除成本,后者更加切合实际。因此,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更能促进绿色环保建筑的建设。

(三)全面的工程造价管理

全面的工程造价管理是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结合,是一种体现了全团体、全风险、全因素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1.全团体的工程造价管理:全团体的工程造价管理是全面的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内容。这种模式是在工程项目施工人员之间建立一种合作互助的伙伴关系,使各方的权益得以权衡,使各方的行动得以协调,使各方的冲突得以缓解,使各方的信息得以流通,来实现全团体的利益最大化。

2.全风险的工程造价管理:全风险的工程造价管理是全面的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环节,不容忽视。绿色环保建筑建设过程有成千上万种风险,工程造价既有可能是确定的,又有可能是风险的,还有可能是不确定的,这三种结局如影随形,贯穿始终。因此,全风险的工程造价管理可以从这三种结局的不同角度出发,鉴别风险类型,采取合理措施排除风险,减轻对工程造价的恶劣影响,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3.全因素的工程造价管理:全因素的工程造价管理是全面的工程造价管理的中坚力量。在绿色环保建筑建设过程中,期限、质量、成本等都可以影响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因此,工程造价管理应该从这些因素出发,探索它们的发展趋势和变动情况,挖掘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影响,通过控制这些因素来使工程造价管理全面进行。

三、结 语

目前,我国的科技产品更新换代,环境污染日积月累,国家推进的环保项目种类繁多,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但是,无论是管理上,还是控制上,环保产业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工程造价管理不科学、不合理、不完善就是其中突出问题之一。本文指出,绿色环保建筑建设过程可以从前期设计科学且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再综合考虑全面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保证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保证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建建筑承包公司中国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罗鼎林.国内外建设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绿色环保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绿色

1.以“绿色化工企业"为目标的发展

在化工企业发展的同时我们推行“以建设绿色科技化工企业”为目标,实施全面环保管理的重要举措,弘扬“绿色”企业文化。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和多渠道宣传,“绿色”企业文化,加强绿色化工企业的认识,提高环保管理意识,达到“绿色化工企业”的目标。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企业要深刻认识理解绿色的内涵、意义和作用。

在企业内部形成了重视技术进步、重视绿色环保、重视人文和谐的浓厚文化氛围.使广大职工在认知上、观念上和行为上形成了高度共识和一致.摒弃了“先发展、再保护”、“先污染、后治理”、 “边污染、边治理”等陈旧发展理念,为企业实施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思想基础。

随着新的企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企业制定提出以建设绿色科技化工企业的全面环保管理的战略目标和措施。

战略目标:主要污染排放物完全达到国家标准。

战略措施:1、注重科技创新;2,坚持综合治理;3、建立管理组织和评价体系。

2.建立和完善环保管理体系

一是建全企业环境治理机构.实施三级系统控制。

①级控制是在决策层企业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负责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建立环境保护机构。

②级控制是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于环保安全部,负责组织企业学习和贯彻国家环保法规及上级有关环境保护规定、条例;组织开展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

③级控制是在各具体生产单位设立环境保护员,其主要职责是把环保工作纳入生产管理轨道,做到环保管理与生产管理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三级控制”确保了全面环保管理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落实。

二是按照IS0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制定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环境监测、测量和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等23个企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性文件。应用持续改进、过程控制、数据分析、风险识别、满意度评价、能力评估、绩效考评等现代企业先进管理手段,对企业从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到产品销售、使用、报废、回收等整个过程进行控制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环境管理的整体素质和管理能力。

三是根据环境污染后果的严重性和发生的可能性.采用矩阵法对环境因素进行可接受风险、需关注风险、不可接受风险评价,清理出环境因素,针对需关注风险、不可接受风险因素,制定管理方案,明确具体管理、整改措施。针对重大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制定明确管理预案,有效地减少和杜绝环境和人身伤害事故发生。

四是建立企业环境动态管理制度,企业环境管理委员会坚持每个月要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安全环保部的工作报告,研究决定环境管理的重大问题。安全环保部环境检测站每天要定时定点对水、气、渣等排放情况进行检测.对污染超标排放情况在第二天企业生产调度会上进行公布和曝光,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加强环境管理。

3.建立全面环保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完善了全面环保管理评价考核体系,该考核体系把环境监测指标、环保设备运转率、生产设备跑冒滴漏状况、原材料能源消耗情况.COD排放量、SO:排放量、责任事故与各单位.班组、个人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考核。节能减排指标与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同步下达,在年度目标责任书中予以明确,层层考核、每年对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企业要给予公开表彰和奖励,对取得明显环境治理成效的技术开发人员要给予重奖。全面环保系统的激励约束措施,极大的调动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绿化环境,构建园林式生态企业

建设园林式生态企业,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加强企业生态建设为目标,以创建山水园林企业为载体,加大绿化投人,加快建设步伐。

5.科技创新、为建设“绿色化工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把技术进步放在突出位置。发挥传科技具备的基础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优势。大力发展环保技术、清洁技术,开发应用投资省、消耗低、污染小、效益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降低减少原材料能源消耗,实现污染物质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其措施:

一是抢占国际、国内技术创新制高点.开发环保工艺、研制环保产品。结合市场新产品开发、技术成果产业化竞争要求,企业每年用于技术进步的投入加大,开发了一大批既有利于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又有利于企业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

6.“以建设绿色科技化工企业目标的全面环保管理”初见成效

6.1企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企业始终保持了年平均两位数以上的发展速度,而环保指标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水耗和约束性排污指标却逐年下降,企业主导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得到持续提升,企业产品国内市场,成为全国第一的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6.2“环境友好型企业”

经过环境治理后,企业实现了重大环境事故为零、污染扰民事故为零、“三废排放”全部达标的阶段性目标.企业受到高度赞扬。减少排放的废水有95%可回收用于再生产、厂区绿化、冷却水循环每年减少取水量120万吨,削减COD排放量580DE,削减SS排放量406吨,减少尾气排放量20万立方米.减少酸性废水排放量5.6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年节约原材料能源消耗1868万元.实现环保经济净收益近710万元,给整个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突出,整体污染物排放完全达到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标均实现提前实现。“环境友好型企业”已成为化工企业的称谓,环保管理的作用至关重要。

7.结语

实现绿色化工企业,需要企业全面实施环保管理,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管理体系,互相配合、协调,总体实现企业的绿色发展,提高企业标准化管理,更好的发展化工企业,绿色企业文化是我们传承的。

参考文献

[1]梁娟,张盈珍.化工百科全书第4卷:分子筛[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绿色环保管理范文第3篇

一、绿色财务管理的含义

所谓绿色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资金筹集、运用、耗费、分配等活动,导入环境因素,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融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其目的是在保持和改善生态资源环境的情况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绿色财务管理是从资金运动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目标与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绿色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绿色财务管理是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的需要。在环境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的今天,各个国家都采用立法等手段强制本国企业关注并加入到环境保护当中。在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草原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必然会对我国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约束,企业的经济活动也必然要遵循这些法律法规而进行绿色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方面,财务管理也必须相应地变革为绿色财务管理。

(二)绿色财务管理是适应新经济形势的需要。首先,从外部竞争环境来看,企业的产品要想参与国际竞争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就必须获得被普遍认为是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的ISO14000证书。而要想获得此认证证书,就要在绿色管理方面做大量的工作,这就必须重视和加强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或投入因子。企业要正确核算产品成本、正确进行产品定价,就必须考虑到环境因素。因此,从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和企业加强内部经济管理两方面而言,进行绿色财务管理、提高绿色财务管理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绿色财务管理的内容

(一)绿色筹资决策。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中,筹资方式有股票筹资和负债筹资。在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中可以考虑增加绿色股筹资和绿色负债筹资两种筹资方式,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资源环境建设以及各投资方案中绿色成本支出。在资源环境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的今天,企业发行绿色股票、绿色债券,一方面能够解决企业绿色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绿色股的发行,有助于企业树立重视环境、保护环境的形象,从而带来企业价值升值,实现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的目标。

在筹集绿色资金时,企业可以将所筹集的资金进一步区分为长期绿色借款和短期绿色借款,同时考虑绿色债券、绿色借款的利息,即绿色财务费用的支出,使企业的绿色负债到期还本付息,不致影响企业以后绿色资金的筹集。

(二)绿色投资决策。对企业而言,绿色投资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企业将一部分资金拿出来进行绿色投资,必将影响其他投资的积累和增加,形成机会成本。另外,绿色投资也将增加生产成本,可能使企业产品定价提高,从而削弱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绿色投资能帮助企业树立清洁生产的良好形象,能使消费者信赖企业的产品。

在企业进行绿色投资时,所要考虑的因素比一般投资所考虑的因素更多,这些因素贯穿于项目的立项、实施以及项目结束后的各个过程。这些因素不仅来自于本身的投入和产出,还要考虑来自于项目外环境的影响因素。例如,项目是否破坏环境,是否与国家的环境管理相违背;项目采取环保措施而增加的支出和不采取环保措施的罚款等支出;项目能否因为进行了绿色投资将得到国家贷款利率、税收等方面优惠而减少的成本支出;项目结束后可能对环境影响的或有成本等。

(三)绿色利润分配决策。利润分配政策对调动企业各方的积极性十分重要,因此绿色利润的合理分配对于提高企业所有者对继续投资于环境保护的巨大兴趣也很重要。同样,绿色利润的合理分配也能给企业债权人以信心使其愿意将资金借给企业,从而保证企业实现资金――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其次,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绿色利润分配政策来保证企业留有足够的绿色利润用于再发展。

在利润分配的程序上,绿色利润分配与普通利润分配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鼓励广大投资者更加关注绿色投资,吸引股东们加入到环境保护中来,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投资者在绿色投资方面的投资风险,可以考虑在利润分配中,使绿色股的股利发放顺序早于普通股股利而同优先股股利同时发放。

四、推行绿色财务管理的措施

首先,企业需要对其财务人员进行环境保护及绿色财务管理知识宣传。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离不开财务人员的参与,使企业的财会人员及企业的领导者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企业经营及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现实意义是推行绿色财务管理的前提。

其次,企业需要建立绿色财务管理评价体系。企业开展绿色财务管理活动后绩效情况如何,必须通过一定的评价体系及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这就需要企业对原有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改进和调整,从而建立起相应的绿色财务评价体系。

绿色环保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营销绿色管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的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制约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环境观念深入人心,以环境保护为特征的绿色消费正影响着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世界上不少企业意识到开发和营销绿色产品的重要性,绿色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开发绿色产品对企业扩大市场份额,获取高额利润,参与国际竞争,树立企业形象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之产生的绿色营销也正逐渐成为国际营销的新潮流。

所谓绿色营销,又称环保营销,是指企业运用营销工具,以不损害人类自身及后代的未来需求为条件,满足社会和消费者现在需要的经营与销售活动。从社会消费角度看,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它包含三个宗旨,⑴节约材料消耗,保护地球资源;⑵确保产品安全使用,卫生和方便,以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提升;⑶引导绿色消费,培养人们的绿色意识,优化人们的生存条件。它是现代营销学的最新发展,是随着社会对环境的关注日益加强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20世纪80年代,只有少数企业认识到绿色营销的意义,而大多数对环保问题并没有充分的认识。进入20世纪90年代至今,由于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绿色运动的蓬勃兴起,

引起企业对环保问题的重视,营销绿色化以成为企业营销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一种相当重要的战略。据有关资料显示,1997年,国际绿色产品市场交易额为4260亿美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同期经济的增长,许多国家绿色产品市场消费量年增长率为20%-30%,甚至有一些国家达到50%,实施绿色管理战略将是企业抢占绿色市场的最佳选择,否则,就有可能与急剧扩大的绿色市场失之交臂。因此,有远见的企业家要抓住机遇,引进绿色观念,推出绿色产品,开发绿色市场,推行绿色管理。

绿色管理是指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即⑴、研究(Research):把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⑵、消减(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⑶、再开发(Reuse):变传统产品为绿色产品,积极采取“绿色标志”,⑷、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⑸、保护(Rescue):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洁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环保宣传,树立企业形象。

1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意义

1.1绿色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环境问题自古有之。但在工业革命以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和作用相对狭小。因此,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不甚明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和作用的程度和强度日益扩大,使发展与环境的互馈关系趋于恶化。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促使人们开始检讨和反思传统的发展观,寻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这便是可持续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发表了《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随后,我国政府向世界推出《中国21世纪议程》,把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协调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体现者和执行者,因此,在这种广泛而深刻的调整和转变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该首当其冲。企业必须采取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或模式──绿色管理,把生产经营活动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联系起来,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1.2绿色管理是适应绿色消费浪潮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的健康意识大大增强,从而导致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重要的转变,“绿色消费”逐步形成,人们开始关心消费中的环境代价,呼唤既无污染又有益健康的绿色商品。据有关民意测验统计,77%的美国人表示企业和产品的绿色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欲;94%的德国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时会考虑环保问题;85%的瑞典消费者愿意为环境清洁而付出较高的价格。在我国,绿色需求在小康家庭也日益表现出来。如在对北京和上海两城市的调查中发现,79%-84%的消费者希望购买绿色产品。面对绿色消费浪潮的冲击,企业必须关注自身的环境行为,实施绿色管理,开发绿色产品,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1.3绿色管理是环境问题法律化的必然结果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的全球性、区域性的环境保护法律文件不断出台,涉及领域不断扩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荒漠化公约等的履行增强了国际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强制性,对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国内而言,为了保护资源与环境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环境保护法》等6部专门的环境法律和8部与资源环境相关的法律,制定了20多项环保行政法规和600多项地方环保法规。此外,我国还制定了诸如环境影响评价、城市环境质量整治定量考核、领导环境目标责任制、淘汰落后技术等管理制度。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政府的环境管制下,企业必须顺应环境问题法律化的趋势,对已有的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行改变,实施绿色管理,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进行。

1.4企业发展必须实施绿色管理战略

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绿色革命”,环境与发展问题已成为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中心,即“绿色回合”。预计WTO在近一两年内出台一大批环保公约。由于WTO允许各成员国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因此,绿色壁垒将必然存在,而且会成为最重要的“变相贸易壁垒”。为了遵循这些绿色贸易规则,冲破绿色壁垒,免遭贸易制裁,企业必须实施绿色管理战略,才能求得快速健康的发展。

1.5实施绿色管理,提高自身利益

企业自身利益也驱使着企业强化环保意识,实施绿色管理,降低了单位产品资源消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既节约了材料利用成本,又可降低污染和污染治理费用,从而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保障了消费者利益,以较少的绿色投入,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相反的是,那些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的企业不仅要负担沉重的治污费用,甚至是来自政府环保部门的罚款,更严重者还遭受关门停业的风险。而且企业自身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品缺乏竞争力,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2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途径

2.1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定位绿色市场

在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中,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谋求可持续发展作为必需和重要的因素予以考虑,重视研究并采取环境资源保护措施,这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战略的首要观念和基本思想。现代企业应根据这仪一指导思想,迅速调整企业长远的经营策略,建立健全“绿色”运行机制。企业的战略调整,应定位于绿色市场。市场是企业的生命,面对急剧扩大的绿色市场,企业应迅速转换经营方向,应用绿色科技,开发绿色产品,才能迅速占领市场。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企业应成立专门机构或咨询公司收集各种绿色信息,调整和预测绿色需求,分析绿色细分市场,推出定位绿色市场的经营和发展战略。2.2建立绿色组织,弘扬企业绿色文化

绿色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必须由企业的高层推动。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绿色组织来推进企业的绿色管理,使绿色管理系统化、标准化。企业绿色组织可根据企业的现实情况,以环保认证标准为参照,分析影响环境的因素,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原料采购、营销行为等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建立标准规范的绿色管理体系,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另外,绿色管理战略的具体实施,涉及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层面,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其核心内容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绿色文化。它包括绿色企业精神、绿色价值标准、绿色经营理念、绿色规章制度、绿色文化生活等。它所倡导的绿色价值观将影响着管理者的决策和员工的工作态度,并推动着企业绿色管理战略的实施和发展。因此,要在企业里深入持久实行绿色管理战略,就必须从企业文化入手,从基础做起,从思想抓起,对全体员工进行“换脑”,使之真正理解和接受绿色理念,树立全新的绿色价值观,在企业内营造一种“绿色”文化氛围。企业可通过报纸、橱窗、宣传栏、广播等多种途径。加强绿色管理理念及战略的宣传与教育,弘扬绿色企业文化。这种“绿色”教育培训应该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企业内部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绿色革命”。

2.3致力绿色产品设计,研发绿色技术

绿色产品设计,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防污措施纳入产品设计,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并将其作为设计和技术研发的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并行考虑并保证产品应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寿命、经济性和质量等。绿色设计是研发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的基础,也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战略的重要环节。

(1)收集绿色设计和技术研发信息,要兼顾内部(如减废技术、绿色制造成本等)及外在因素(如绿色供应商、技术发展等)的评价和分析,从而拟订以环保为导向的企业设计策略与研发方向。

(2)建立绿色设计小组,研发绿色技术,成立绿色设计工作小组或类似机构,观察企业目前的绿色设计表现,决定企业未来的技术研发方向,评价现有设计与未来需求的目标差距,掌握最新的绿色设计和技术信息,研发绿色技术。

(3)绿色产品方案设计。根据收集的绿色设计信息提出各种具体可行的绿色方案。对方案的评估是在设计、制造、包装、运输、消费、废弃、处理等综合流程中,以废弃物的减量化、最小化、资源化作为设计和研发目标,并根据每一个方案的技术可行性与市场配合性做整体的评估,最后确定可行的设计方案。

(4)绿色设计决策。对最终可行的设计方案,进行产品生命周期分析。该产品所有与环境有关的均纳入评估过程,经过综合评估并做适当补充或修正后,做出最后的绿色设计决策。

2.4通过绿色认证,获得绿色签证

国际标准化组织顺应世界保护环境的潮流,对环境管理制定了一套国际标准,即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以规范企业等组织行为,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ISO14000系列标准包括6个子系统,即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与环境检测、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产品寿命周期环境评估、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共给出100个标准号,即从ISO14001-ISO14100,几乎规范了包括政府和企业等组织的全部环境行为,ISO14000适用于一切企业的新环境管理体系,它是一张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卡。

取得ISO14000认证,即意味着企业的绿色管理质量的到外部的认可,就等于取得了一张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不受任何绿色贸易壁垒的拦劫。据不完全统计,至1999年底,全球共有13386家企业获得了ISO14000标准认证。我国于1996年开始进行ISO14000国际标准管理体系认证试点,截止2000年4月底,我国通过认证的组织数只有263家。为顺应市场环保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建立产品生产的环境管理体系,并加强对出口产品生产技术、工艺、设计、包装按照“绿色化”要求进行改进。只要通过ISO14000环境认证,取得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以此来树立消费者青睐绿色形象是我国企业面临的重大选择。海尔集团是我国第一家获得绿色认证的企业,由于实施ISO14000标准,企业进一步深挖节能降耗潜力,各分厂物耗总额下降34.8%,折合单台冰箱物耗下降82%。海尔无氟绿色冰箱,在欧洲市场销量连年翻番,成为亚洲向欧盟出口冰箱最多的企业。

3结语

企业在绿色营销趋势下实行绿色管理,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企业只有将其传统的只顾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无度掠夺自然资源的企业管理模式,转变基于自身生存而谋求于企业、社会、环境三方共赢的绿色管理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否则,就会在波涛汹涌的全球竞争浪潮中被淘汰出局。

参考文献

1姜太平.绿色管理──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J].决策借鉴,2000,(1)

2沈根宝.绿色营销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2.

绿色环保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友好型经营;利益相关者;绿色决策

一、 引言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企业作为社会组成中的重要成员,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建设对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引导企业主动保护环境,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从只重视经济绩效转变到兼顾环境绩效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若企业对环境的贡献和破坏都能顺利传递给利益相关者,而利益相关者又有环保理念,在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进行绿色决策,则会促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动力也有约束力主动进行环境友好型经营,而企业自主进行环境管理既节约社会成本,也最为有效。那么下面来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行为如何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

二、 企业环境友好型经营

环境友好型经营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重视环境保护,将环境保护活动看作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方面,在供、产、销各环节都考虑环境因素,减少经营活动中对自然资源的浪费,降低排放的水、气、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采购过程中,选择原材料的标准优先考虑材料在生产中产生废气、废弃物较少,产品报废时也产生废弃物少或可回收或可降解,而不是仅仅考虑材料的成本。设计过程中,设计出能帮助企业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影响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与环保的生产设备,减少原材料的浪费与废弃物的产生,尽量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节约生产用水用电。废物处理中,建立废气、废水的处理车间,合理处理而不随意排放,降低废气、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建立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

对于环境而言,企业在经营中采取环保的方式非常重要。无论是企业自身的办公方式,还是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都将显示出一家企业对于环保的重视程度。在全球倡导绿色环保的大前提下,人们也更愿意购买具有环保责任感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一家公司在环保方面付出的努力会让消费者从各个方面感到放心。

三、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决策行为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内部利益相关者站在企业的角度或个人角度来进行决策,外部利益相关者则站在各利益主体的角度进行决策,由于角度不同,所以考虑的问题与关注的焦点都不同,相应的采取的行动也就不同,那么下面分别来讨论内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决策行为。

1. 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决策行为。企业的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股东、高层管理人员和员工。内部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决策行为与企业的环境友好型经营是一体的,当企业整体理念是环境友好型经营时,则内部利益相关者就会做出绿色决策,而当内部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绿色决策时则企业就是在进行环境友好型经营。内部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决策行为分别为:

(1)股东:股东投资的目的是获得资本回报,因此决策的原则是经济利益最大化也即投资回报的最大化,但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为了保护环境而需要采用环保材料,更新生产机器,购置环保设备,这些支出势必在短期内会降低股东的投资回报率,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股东不局限于眼前的利益,树立环保意识,则会做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策,但相反则会置环境污染于罔顾。股东自我树立环保意识,外部政策等又能对股东的环保行为积极引导与支持有利于股东做出绿色决策。

(2)高层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高管人员的环保意识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实际制定者,在制定企业的投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决策时是否考虑环境因素,都最终体现为企业经营结果对环境的影响。因此有环保理念的经营者对企业是否实施环境友好型经营影响非常重大。

(3)员工:作为企业中最大的群体,员工的行为对企业的影响非常大,若员工有环境保护意识,则会在企业经营中的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对环境的爱护,通过点滴积累使企业整体实现环境友好型经营。

2. 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决策行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或消费者、管制部门、媒体公众利益群体。

(1)政府:绿色财政。绿色财政包括了绿色税收、绿色补贴、绿色采购和绿色财政管理等。绿色税收也即环境税,是以开发、使用环境资源的个体作为课税主体,以对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污染和破坏的程度作为征税依据,而征收或减免的税。在这个征税过程中包含了惩罚与奖励,例如对废气、废水、废弃物“三废”企业的税收减免,对节能、治污等环保技术和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而对于污染产品的生产和污染项目的开发则征收较高的环境税。绿色补贴是政府通过环保投资或专项资金投入低碳、绿色、环保企业,加强对生态建设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采购指政府在采购商品与服务时要有绿色理念,从而对企业进行绿色生产也起到支持作用。绿色财政管理是政府在财政管理中也秉承环保理念,使绿色深入到行政管理工作中。

(2)潜在投资者:绿色投资。绿色投资的投资者是具有环境保护理念和社会责任感的经济人,他们投资过程中的判断标准不是单一的经济投资回报率,而是综合考虑所投资项目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例如选择的标准是社会形象较佳,没有炒作土地或破坏环境的记录的企业[4],这类投资即是绿色投资。这里的投资指的是外部投资有别于企业的内部投资。

(3)债权人:绿色信贷。绿色信贷通过信贷投向的倾向性,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作为市场经济手段可能会比一些行政手段更有效,通过在金融信贷领域建立环境准入制,把更多的信贷资源投放到绿色环保行业,而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限制贷款,遏制其投资冲动,解决环境问题,对于破坏环境的企业,不提供信贷支持,切断其资金链条,对于企业的环保投资给予优先贷款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推出绿色抵押等环境金融产品对企业的绿色决策行为给予支持等等。

(4)客户或消费者: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具有生态意识的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活动,是一种以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的理性消费行为。绿色消费包括的内容非常宽泛,可以是消费有利于节约资源、无污染、保护环境的绿色产品,例如购买电动汽车,也可以是物资与能源的再利用或有效使用,总之绿色消费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的消费行为。

(5)管制部门:绿色监管。我国的环境管制部门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定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因此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环境问题也受到管制部门的监管。环境管制部门的制定制度的严格程度与实施过程中的严格程度都会影响到企业经营中对环境的重视程度。

(6)公众媒体:绿色关注。在信息化时代,公众媒体的信息披露使得任何事物都似乎在透明环境中存在,公众媒体越重视,关注度越高,事物的隐秘程度就会越低,因此公众媒体如果关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追踪企业应对环境问题的态度与措施,公正真实地将相关问题揭示出来,则会起到对企业环境经营很好的监督作用。

四、 企业环境友好型经营与利益相关者绿色决策行为的关系

企业环境友好型经营与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决策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似乎又互为因果,可以说企业环境友好型经营是绿色决策的前提条件,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决策行为又促进与引导企业的环境友好型经营;也可以说因为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决策行为,企业在利益权衡下不得不选择环境友好型经营。因此两者之间是彼此促进、共生共长的。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理念同步地树立起绿色理念,有助于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形成更进一步有助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具体来说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1. 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在对企业的相关决策行为中秉承的理念与树立的原则以及行为偏好都会影响并引导着企业的经营决策方向,若企业内部决策者只考虑短期经济效益,那么在环境成本外部化,加之目前对于环境污染的处罚金比较低,违规成本低,而治理污染的成本却较高的情况下,就可能会不顾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但是若利益相关者环保理念强烈,且能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则促使企业也树立环境经营理念,实现环境友好型经营。

2. 政府如果对实施绿色经营的企业有税收优惠等利好政策,则会引导企业向绿色经营靠拢,然而目前由于我国环境税制缺失,没能发挥税收对于环境行为的调控作用,同样也没有能用于环保的税收收入。不过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国家对环保事业给予减免增值税、投资抵免、进出口关税优惠等多项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环保事业的发展。此外对环境税的呼声已经非常高涨,相信开征环境税势在必行,这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会有很好的帮助。政府的绿色补贴和绿色采购也是对企业进行绿色经营很有力的支持,企业有资金支持可以用于绿色技术的研发,也可以开发绿色产品,最终形成绿色经济增长点。政府的绿色财政管理,可以为企业树立绿色管理的学习榜样,促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也执行绿色管理理念。政府的各种绿色财政行为有助于促进与引导企业实现环境友好型经营。

3. 投资者愿意或更倾向投资于绿色经营的企业,则企业为获取支持,在经营中就会考虑环境因素,而如果投资者只重视经济回报,不考虑环境问题,则企业也可能会只关注经济效益,很可能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对企业的经营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有环保理念的投资者在投资成为企业的股东后也会对企业进行环境友好型经营有很好的支持作用。

4.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发放信贷时对于环境友好型经营的企业有优惠政策或更宽松的信贷条件,则企业为获取贷款,也会积极树立绿色经营的形象,此外企业的绿色研发需要大量资金,而绿色信贷对于环保项目的支持,也会使企业有积极性也有资金投身于环保项目的研发。目前我国已有多家银行建立起绿色信贷通道,包括五大国有银行和部分商业银行,例如民生银行设立了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加大绿色信贷产品供给,浦发银行也推出绿色金融服务,为环保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5. 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客户或消费者,他们的消费偏好是企业经营的风向标,若客户或消费者树立环保意识,在消费中对于同质的商品,偏好于选择绿色产品、环保产品,则企业在生产中势必会开发与生产绿色产品,当然这还要取决于产品的成本,如果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远高于功能相同的非绿色产品,则可能消费者的选择就不太偏好绿色产品,这就需要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协调配合,也就是绿色税收、绿色投资、绿色信贷的共同努力,一起来降低绿色产品的成本。此外非常重要的还有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绿色经营理念,通过绿色研发投入,研究与生产质高价廉的绿色产品。

6. 监管部门如果重视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监管,且对不遵循环境保护法规的企业采取较为严重的处罚,加大违规成本,使企业的违规成本远高于循规成本,则企业在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下会采取绿色经营。目前我国对企业环境保护约束机制较为欠缺,例如违规企业的认定,赔偿数额的确定很难找到准确的标准和合理依据,因此企业环境违规的机会成本比较低,因此在环境污染的监管问题上需要各监管部门的配合,例如环保部门与审计部门就应配合执行环境污染监管。

7. 媒体公众利益群体如果关注环境问题,对于破坏环境的企业进行曝光,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企业的负面消息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与声誉,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媒体公众若不仅仅关注企业的营业利润,而是树立环保意识,关心企业创造利润是否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在这种情况下,也会促使企业主动关注环境问题。同样媒体公众对于企业在环保方面的贡献也要披露给外界,辅助企业树立绿色形象,这样会鼓励企业经营中的绿色决策行为,而且个别企业绿色形象的树立也会给同行竞争者起到榜样带动作用。

五、 结论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经济人为了可持续发展也应向社会责任人方向转变,在决策中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应关注社会利益与环境影响,如果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都能树立环保理念,进行绿色决策,各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对企业环境友好型经营给予充分支持,则首先可以实现环境友好型企业,进一步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决策行为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理念,所以决策者们首先要树立绿色理念,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参考文献:

[1] 冯巧根,冯圆.企业文化与环境经营价值体系的构建[J].会计研究,2013,(8):24-31,96.

[2] 雷又生.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绿色税收新思路[J].商场现代化2011,(13):157-158.

[3] 李剑玲,黄海峰.论中国绿色投资管理[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4):15-19.

[4] 秦立莉,孟耀.绿色投资及其发展方向[J].当代经济研究,2006,(6):18-22,73.

[5] 袁广达.绿色投资、绿色资本及其价值[J].现代经济探讨,2009,(11):13-16.

[6] 袁志彬.中国绿色消费的主要领域和对策探索[J].消费经济,2012,(3):8-11.

[7] 雷剑锋.发展绿色经济的财税政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9):25.

[8] 蒋先玲,徐鹤龙,于瑾.商业银行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演化博弈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6,(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