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新能源技术

绿色新能源技术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绿色新能源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绿色新能源技术

绿色新能源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新能源;环保节能

1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状况

绿色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理念,1990年首次被英国建筑学院提出,1996年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公布了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对绿色建筑的发展与普及具有重要意义,其他欧美国家也先后发行了绿色建筑标准或规范,绿色建筑表现出了很好的发展前景。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相对滞后于发达国家,但在该领域已经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90年代,通过政府资助引进了国外绿色建筑成果,确定了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思路。21世纪之后,国内陆续出现了多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例如清华大学的超低耗实验室,上海建筑科学院的生态办公楼等等,我国绿色建筑技术正在从起步向成熟的方向发展。

2绿色建筑特征

绿色建筑又称为生态建筑,是一种新型建筑理念,强调保持生态平衡,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建筑建造。绿色建筑贯彻了国家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政策,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1)低能耗。

低能耗是绿色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与传统建筑相比可节约70%的能耗,目前在德国已出现零能耗示范建筑。

(2)建筑风格独特。

传统商品住宅由于批量化和标准化要求,导致建筑风格形式单调,特别是城市高层住宅。绿色建筑更加注重自然气候和地理人文等因素,因地制宜,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

(3)结构布局合理。

传统建筑一般为密闭型建筑,空间封闭而不利于通风采光,容易引起健康问题。绿色建筑注重结合周边自然条件,选取最佳外形和朝向,内部进行有效连通,使建筑融入到自然环境中,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4)重视环境保护。

传统建筑多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使用和拆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绿色建筑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均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从建筑设计到建筑最终拆除的每个环节均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

3新能源技术的应用

3.1太阳能利用技术

太阳能利用的基本形式是光热转化,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供热和采暖,具体方式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地板采暖、太阳房等。其中太阳能地板采暖将太阳热能作为能源,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通过地板进行采暖,另外,由于太阳能具有间断性,需要电加热系统进行辅助。太阳能地板辐射采热适应于四合院和住宅别墅等中小型建筑。非采暖季节中,太阳能热水器可供应热水,与传统的电或燃油方式制热相比,具有明显的环保和经济优势。太阳房是利用太阳能辐射采暖的建筑结构,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太阳房需要配置集热器、输送管道、储能设备和辅助设备等,可实现对太阳能的采集、转化和储存,以满足建筑需要。被动式太阳房不需要以上设备,仅通过合理布置建筑外部造型和内部结构,使建筑走向和周围环境相适应,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建造方法,使建筑具有很好的采暖效果。

3.2地热利用技术

地热的利用方式之一是地热供暖,通过换热方式将地热用于供暖和热水,由于方法简便和经济,备受重视。雷克雅未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热系统,每小时能够从地下抽取7700吨热水,供热系统已经非常完善,可用于市民的日常使用。我国在北京、天津等地区已开始着手地热和地暖工程。地热的另一个主要利用方式之一是地热发电,地热发电的主要流程是通过将地下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然后再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目前地热电站主要利用的地下热能是地下热水和天然蒸汽。

3.3风能利用技术

风能资源的大小取决于风能强度和每年可利用的风能时长,风能主要以风力发电利用为主,我国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对于处于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山区和人迹稀少的草原等地区,风能发电可很好的解决当地的生产生活用电。风能资源容易受地形和环境影响,我国沿海和西北部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适合风力发电的建设,但风力发电容易受风速不稳等因素影响,风力利用率受到一定的限制。

3.4沼气利用技术

沼气是在厌氧条件下有机物通过生物发酵产生的可燃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在厌氧条件下,有机物可通过发酵分解为三种主要物质,一种是沼气,可作为能源使用,第二种是消化液,主要包含氮、磷、钾等元素,属于优质农作物肥料,剩下的是消化污泥,主要包含了难以再分解的无机物,具有改善土壤功效的作用。总体说,沼气的产生具有很高的经济和实用价值。沼气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很适合在我国农村推广。我国北方已有数百户在使用沼气系统,主要配套设备包括畜禽舍、厕所、沼气池和日光温室等,沼气系统将沼气与种养殖、居民生活进行有机组合,做到能源的多级和循环利用。在南方地区,很多居民以户为单位进行沼气系统建设,利用房屋附近的山地或庭院场地建设沼气池,将沼气池与厕所、畜禽舍相结合,形成能源的往复多层次再利用。另外,大中型废物处理厂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和利用工业有机废水和禽畜粪便,实现能源再利用和环保目的。我国沼气利用技术已逐渐成熟,在沼气发酵和工程技术方面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结论

新能源在建筑的应用可有效减低环境污染,缓解能源危机,提供居民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建筑发展方向,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融合自然环境、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必定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走向,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青睐。

参考文献:

[1]侯恩哲,佟昕.绿色建筑中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与思考[J].节能.2013,(4).

[2]杜毅威.新能源技术在民用建筑中应用的思考[J].建筑电气,2010,(9).

[3]靳伟.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1,(10).

[4]赵倩.环保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作用[J].技术与市场,2012,(3).

绿色新能源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光伏新能源 建筑业 电气节能 应用研究

现阶段,为了推进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在煤炭、天然气以及石油等能源的需求使用方面尤为剧烈,与此同时,这些能源的使用也加剧了自然环境的恶化,比如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以及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所以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新能源的开发迫在眉睫。在建筑行业中,光伏新能源在电气节能中的应用尤为广泛,它具有安全可靠、存储电能、储蓄发电且无污染等特性,主要通过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进行发电,这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仅降低了建筑工程中电能的消耗,也促进了建筑电气节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 光伏新能源发电技术原理

光伏新能源的应用主要用来发电,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光能,在其内部系统中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即就是光伏发电,再用逆变器将电能由直转交,产生交流电,从而便于人们的生活使用。经热力学研究,光伏发电具有80%的理论发电率,由此可见,其具有很大的技术开发性。光伏发电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光能进行发电,整个发电过程中在电池板内部进行转换,不存在机械与燃料的使用,因此不产生噪音污染和废气污染。在光伏新能源发电技术中对这种可再生且具有绿色环保功能能源的使用,不仅有利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燃料市场不稳定的冲击。光伏发电设备具有很高的安装性能,由于其不需要冷却装置,所以在一些干旱地区可以广泛使用,比如:戈壁、荒漠等地,并且这些区域一般光照性能强,所以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为当地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区域生产建设提供了保障。光伏发电的使用占地面积小,其设备的安装一般考虑采光性、耐用性以及安全性等因素,因此大多都安装在屋顶、墙外等地,在完美与建筑物结合的同时,也节省了空间资源。还有光伏发电设备的采用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资源的使用,随着自动控制系统的广泛使用,在建筑电气节能工作中可实现无人值守操作,从而减少了成本的浪费。此外,光伏新能源发电技术采用的是晶体硅材料,而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时间一般比较长,可达25~30年,且其多晶硅光伏组件的架构较为简单,便于安装、运输以及组件扩容等操作,从而很好的缩短光伏发电系统建设的周期性时间。

2 光伏新能源在建筑电气节能工程中的应用特性

2.1 发电特性,提升电力效率

光伏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根据其特性,有助于在建筑电气节能项目中提高电力的使用效率,一是其根据自身特性可以改变供电峰值,从而保证了建筑体系中整个用电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高了供电系统的运行效率;二是光伏发电具有存储性,它的应用可以提高用电存储量,从而在满足日常供电基本需求的同时,也可以为紧急事件提供电力支持;三是光伏新能源具有稳定持久性,其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持续为供电系统提供电力,即使是在传统供电系统瘫痪的情况下,它也可以用储电能力进行持续供电;四是光伏发电设备的美观性,在设备安装时会根据建筑物外形进行安装,将建筑设计技术与光伏安装技术进行融合,从而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

2.2 占地面积小,无污染

光伏新能源的高效使用主要依靠于光照效果的好坏,所以在安装光伏新能源设备时,一般选择都是采光性较好的区域,比如南北朝向的屋顶、外墙等,在充分采集阳光的同时,也节省了空间的使用。此外,光伏新能源没有污染性,与传统的利用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等发电项目相比,没有危害空气等温室气体和其他废气的排放,具有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特性,同时也极大地缓解了能源危机的产生,稳定了燃料市场发展。在发电过程中充分满足了用户的用电需求,同时也符合当代绿色生活的提倡目标。

2.3 耗电量小,减少能源污染

光伏发电系统采用建筑并网的方式进行发电,即就是它与现有的公共电网进行连接,利用太阳能发电,节省能源、减少污染,从而充分满足用户群体的用电需求。建筑体系对电能的输入与输出操作,比如:楼梯间的感应灯,应急指示灯等的使用,极大地减少了电能的消耗。此外,根据光伏新能源应用的储电性,除了日常进入公共电网进行正常发电外,在突发条件下,光伏新能源就可以将存储的电能直接提供给公共电网,这个过程中节省了蓄电池的使用,从而降低了废电池污染的危害,还有就是这种并网方式进行的直接供电,从而免除了长距离输送电能的消耗。

2.4 设计美观,供电安全

光伏新能源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进发电,在设计美观方面,其电池板安装过程中在保证其高效性能的情况下,一般会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外形进行相应的安装,比如采光性好的屋顶,从而保证了建筑整体的美观性;在供电安全方面,光伏发电系统能够储藏电能并直接提供给公共电网,从而在紧急状况下保障了用电系统的安全性能,在传统供电系统出故障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应急处理。此外,光伏新能源本身所具有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其持久的供电能力保证了用电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2.5 消耗小,利于干旱地区

光伏新能源的又一使用是在干旱地区的应用,上比如戈壁、荒漠等地区水泵的使用,由于这一地区一般光照性都很强,并且需要长时间的抽水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因此新能源的光伏水泵站应运而生,它通过逆变原理运用逆变器将太阳能转化的电能转变为交流电,从而进入水泵进行抽放水工作。还有在这些区域进行光伏新能源发电建设,在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太阳能,很大程度上为当地的生产建设提供了电力支持。此外,虽然整个大型水泵系统的资金投入比较高,但是其建成后的运行效果不需要耗能,且相较于传统的柴油机抽水系统,在减少维修次数的同时,也较少了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有利于绿色生活、节能减排的发展。

3 光伏新能源在用时的注意事项

3.1 电池板用料的选择

众所周知,光伏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应用主要依靠太阳能电池板来转化电能,所以其电池板的用料选择尤为重要。在电气节能工程中介于整个用电系统的峰值电流、峰值电压以及峰值功率等因素的考虑,所以采用多晶硅光伏组件作为基础材料设施构件。此外,还要考虑当地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多雷电区域,此时我们要考虑电池板的坚固耐用性,因为多晶硅光伏组件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外膜包装一般采用钢化玻璃和防水树脂等材料进行封存,所以它具有较高的坚固性与耐用性,所以选用以晶体硅为材料的太阳能电池板,并且这种材料构件结构简单,减少了制造耗能。

3.2 设备的安装及维护

为了进一步加强光伏新能源发电技术在建筑电气节能项目中的应用,我们需要再其安装过程与维护过程加强管理。在设备安装方面,一是考虑其最大的运行效率,选取采光性能的较好的区域作为安装空间,此外,在没有遮阳障碍物的条件下,安装电池板也要保证其倾斜角度,所以在安装时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外墙的形状以及屋顶的造型等方面对电池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详细的计算安排,从而提高采光性能,优化使用光伏新能源技术;二是考虑其设备的安全维护,在安装过程中考虑其环境特性,比如:安装环境、当地天气状况等,从而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防止安装运行中的碰撞问题以及恶劣的天气因素,比如在雷电多发地区,对光伏幕墙的防护就要加强防火防雷设施的使用,此外,对整个光伏新能源发电系统的维护,相关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从而保证供电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3.3 设计监督管控系统

在建筑电气节能项目中最重要的一项是监督管控系统的设计应用,由于光伏新能源设备是一种大型的发电系统,所以对其后期的监督维护就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建筑系统中设计安装监控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实现了大面积的实时监控工作,从而减少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此外,在设计监控系统时,相应的技术型设计工作应该交由专业人员来完成,从而保证整个监控系统的高效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是一项高耗能产业,所以为了减少其对电能资源的浪费,也为了促进建筑电气节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其建筑系统的用电供应上采用光伏发电技术。而随着光伏新能源技术在建筑电气节能中的广泛应用,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用电量需求,而且其具有的可再生性、无污染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等特性,也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持久的技术保障,同时也满足现今工作建设的节能减排要求,并且进一步实现了人们绿色环保生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振兴.光伏新能源技术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的应用[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6):118-119.

[2]韩巨虎.基于建筑电气节能减排措施及光伏新能源的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8(10):124.

[3]高义龙.浅析光伏新能源技术在建筑电气节能中的运用[J].四川水泥,2018(10):135.

绿色新能源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际经验;低碳经济;低碳技术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是一场依靠技术创新与政策措施来实施的新能源革命,其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同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鼓励低碳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与市场机制,其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的比例,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提高能效、开发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核心是低碳技术创新,目的是转变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是未来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

1.1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经济向低碳转型的主要制约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特点,我国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这就使我国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从而严重加剧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之间的冲突,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社会的构建。

1.2当前发展阶段与发展低碳经济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资源和能源消耗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前提,而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必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高碳排放;若全力发展低碳经济,则要牺牲经济发展,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使用,这必然会减缓经济增长速度,从而造成了发展阶段和低碳经济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在这一特殊发展阶段,寻找解决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低碳环保之间矛盾的途径至关重要。

1.3低碳技术水平落后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障碍

技术进步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但目前我国的低碳技术整体水平相对落后:对低碳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激励不足,缺乏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研发力度不足,缺乏成熟的核心技术,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在工业生产领域,核心设备的制造能力差,产业体系薄弱;此外,一些重点行业由于缺乏先进低碳技术,使得高碳排放的现象长期存在,即“碳锁定”,这就阻碍了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由此得出,技术落后严重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

2国际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经验

2.1英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

1990年以来,英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签订《京都议定书》后,英国更是将减少碳排放、控制气候变化置于国家战略地位,尤其是2003年英国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且确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期节能减排目标,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先行者,为各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一系列成功经验。

2.1.1构建低碳政策体系。2006年,英国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表了《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该报告以经济学角度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指出必须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经济发展必须向低碳转型。在该报告指导下,英国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的低碳政策:2009年,颁布了《低碳转型计划》及涉及能源、工业和交通的相关配套方案,规定了碳减排的具体目标,旨在于2020年构建绿色、繁荣的低碳社会;2010年,了《海洋能源行动计划》,旨在开发海洋能源、减少碳排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总之,英国通过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确保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经济低碳化目标的实现。

2.1.2研发低碳节能技术。为促进新型低碳技术与新能源的研发,英国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英国借助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进行新能源技术研发,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使英国在风能、海洋能、潮汐能等低碳能源开发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此外,英国政府对低碳产业予以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积极发展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大力支持绿色制造业,研发节能减排技术,确保英国在碳减排、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导地位。

2.1.3完善低碳经济政策。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英国政府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经济手段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发展低碳经济:一是征收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税是针对煤、石油、天然气、电力等特定能源的供应者,以不同的税率按照供应对象的不同征税的税收政策,目的是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于2001年开始实施;二是碳排放交易制度。英国政府最早实施碳排放交易制度,即在排污权一级市场上,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将排污权有偿出让给排污者,排污者购买到排污权后,可将排污权在二级市场上买入或卖出;三是设立碳基金。英国的碳基金主要在低碳技术、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活动,极大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2.2美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长期以来对能源和环境保护问题予以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使美国低碳经济迅速发展。

2.2.1低碳法律制度支持。为使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法律效力,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例如,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2009年,美国众议院先后通过了《美国绿色能源与安全保障法案》、《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等等。这些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对传统高碳能源的过度依赖及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同时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

2.2.2开发可再生能源。长期以来,美国政府注重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低碳技术发展。其主要从两方面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一方面,鼓励低碳技术创新,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政府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商品化的技术示范项目,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企业新能源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从而降低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税收激励措施。为调动企业对新能源研发和应用的积极性,政府对开发和使用新能源的企业采取减免税、生产补贴及电力价格优惠等激励措施。

2.2.3低碳税收优惠政策。目前,美国主要建筑、清洁能源和消费等领域采取多样化的低碳税收优惠方式,包括直接减免、税收抵免及加速折旧等。首先,在建筑行业,政府鼓励居民使用节能建筑,对于使用节能玻璃和节能设备的居民建筑,在更换节能设备时给予成本10%的税收减免;对于符合国家一定的节能标准的新建筑,给予一定金额的税收减免。其次,在清洁能源领域,例如,对开发可再生能源的企业予以减免前三年的税收;投资风力、太阳能及地热能发电设备的企业享受投资额10%税收减免优惠。最后,在消费领域,政府鼓励居民低碳消费,对居民购买的节能设备和电器,给予购买成本20%—30%的税收抵免;对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居民,可以取得政府补贴。

2.3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

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日本本土的能源资源极其匮乏,因此,向低碳转型是其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减轻气候变化对本国经济和环境的冲击,日本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核心内容,并出台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公共政策,从而促进了其向低碳经济转型,加快了建设低碳社会的步伐。

2.3.1技术创新。日本是全球低碳技术的领军者,鼓励低碳技术创新、改良和应用,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抢占低碳技术制高点。日本政府加大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金投入力度、鼓励能源技术创新;积极开展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等领域的研究;此外,还致力于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节能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等高效技术。

2.3.2树立低碳社会意识。日本政府认为,国民是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主体,国民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是低碳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一方面,日本政府致力于宣传低碳知识和低碳理念,使国民树立低碳意识;另一方面,普及低碳化教育,政府在公共场所开展低碳教育,使国民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开展绿色、低碳的社会活动。

2.3.3财政补贴政策。为鼓励国民使用新能源发电产品,日本政府对家用新能源发电产品进行政府补贴,对使用该类产品的居民执行每千瓦七万日元的高额补贴优惠政策。对于使用节能设备、实施设备技术改造及废物再利用设备的节能环保企业,政府给予一定补助。对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和家庭,政府提供高额补助金。同时,对节能环保相关行业的投资者和进行节能减排的企业分别给予一定的贷款优惠政策,并对购买和使用节能产品的居民进行补贴,促进节能产业发展。

3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脱离世界环境实现经济发展。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适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我国经济低碳转型。

3.1完善低碳经济相关法律体系

应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工作目标要求,深入研究制订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良好发展,应当按照低碳经济要求,制定能源基本法及其配套措施,修订能源、电力、环境保护等法律,完善低碳经济效率评价和执行机制,建立健全低碳经济法律政策体系。

3.2加大低碳技术资金投入力度,发展低碳技术

政府应当加大对低碳技术的资金投入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低碳技术发展规划,构建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共同发展的多元低碳技术体系。在重点工业行业,鼓励研究和开发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从而减少碳排放和降低行业生产成本;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积极推进风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的研发、创新和应用。此外,汽车、建筑等领域要加强低碳能源技术创新,促进低碳交通和绿色建筑发展。

3.3加强低碳经济国际合作

我国应当紧跟国际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加强国际低碳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间低碳技术转让,从而引进、消化并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低碳技术,掌握低碳技术创新和新能源生产的核心思想,加快构建低碳社会。

3.4大力宣传低碳理念,引导公众节能减排

公众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主体,因此应当大力宣传低碳经济理念,使公众了解低碳经济的内涵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通过杂志、媒体、学校教育等方式宣传低碳知识,使公众转变传统的生活、消费方式,引导公众进行低碳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方式,倡导公众绿色、低碳出行或选择新能源交通工具,鼓励居民购买使用节能家电和设备等,从而从全方位、多角度动员社会成员进行节能减排、参与低碳经济发展。

3.5加大财税政策优惠力度,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在政府采购方面,政府应当优先采购低碳节能产品和设备,并规定一些企业与低碳产品和设备的供应商签订一定年限的采购计划,同时向公众推广低碳节能产品和设备,加快其普及和应用。在政府预算方面,政府要加大对低碳生产和开展节能减排活动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在政府补贴方面,对于购买并使用低碳产品、节能设备的消费者以及研发低碳技术的企业,加大财政补贴和政策优惠力度,激励企业和消费者低碳消费和节能减排;此外,对开发、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企业或单位,给予特殊优惠政策等。

[参考文献]

[1]李国志.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及借鉴[J].当代经济管理,2014(01):94-97.

[2]万莎.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及其经验借鉴[J].新金融,2010(05):45-48.

[3]潘家华,庄贵阳,郑艳,等.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04):88-101,+5.

[4]张杰才,毛茜.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经验与启示[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14-18,+129.

[5]张焕英.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障碍与路径选择研究[J].生态经济,2012(04):73-76,+81.

[6]廖红英,孙志威.发达国家低碳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J].生态经济,2011(05):72-76,+99.

[7]骆华,费方域.英国和美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及其启示[J].软科学,2011(11):85-88.

[8]刘成玉,杨颖.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制约与调控政策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1):157-161.

[9]张安宁,唐在富.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财政,2009(08):68-70.

[10]刘书英.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绿色新能源技术范文第4篇

我国一些城市的环境规划设计缺乏科学、合理的统一管理与设计,仅仅是程序化的先建楼后造景,未能充分利用空余土地资源。一些人工园林景点过于单调古板,未能从生态环境资源的根本主旨出发,这种违背自然、影响视觉美感的设计方案,不仅不利于生态气候的循环,还对管理费用造成了巨大浪费。因此,应统筹设计植被、生物、动物与人之间的各种生态关系,使各种因素达到和谐统一、共荣共生、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植被的绿色涵养功能、树木化学降污功能与自然水的多样性等特性进行规划设计,以此全面提升城市环境美化标准与居民健康满意指数,全面推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多功能化发展。

2.以绿色生态美感设计理念进行统筹规划

要充分结合现代建筑学的基本原理、生态价值观、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新技术,营造适宜的生态居住环境,对影响城市生态平衡与美感的各种环境因素、自然因素以及人文因素进行统一协调与统筹规划,使其和谐共融、统一共生,有序而持续地发展。在城市住宅布局整体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对环境空间的生态环境进行充分合理设计,依据南北朝向、最大向阳与通风程度对住宅区进行规划,留出科学合理的通风道口与生态绿色走廊;科学合理地设计建筑单体、群体的朝阳区与阴影区,使居民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阳光;应以城市空余地面为基准,强化区内景观园林建设;充分利用城市内外自然山水环境,使之统一,通过远山借景、引水入市等美化生态景观;保持动植物种类的多样化,创建自然和谐的生存环境;扩展区内园林树木种植面积,加强生态气候调节能力,提升居民生活舒适度与健康指数。设计师可以通过科学统筹规划绿地、建筑与景观,形成通透深远、富有层次感的景观空间,通过以曲代直的形态布局,美化建筑形态与园林分布空间。

3.艺术美学角度下自然可再生资源研究创建

绿色新能源技术范文第5篇

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中提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作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技术改革,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就是把有机整体,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面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劣,欧盟制定了严格的减排目标,对现有的社会和经济体制向低碳经济进行转变,并率先承诺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低到15%—25%左右,到了2050年可减排至70%左右,而丹麦、英国等国家建设低碳城市,挪威的目标是建设低碳国家,希望在2020年减排到35%左右。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形势更加严峻,以石油、煤炭、天然等燃料为主,“高碳”经济特征非常明显,从而使我国面临严重的生态挑战。“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投入1000多亿元用以治理大气污染,投入3500亿元用于八大防治重点工程。项目包括:二氧化硫治理、氮氧化物治理、工业烟粉尘治理、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油气回收、黄标车淘汰、扬尘综合整治、能力建设等八大类。以上重点项目投资总需求约3500亿元,其中二氧化硫治理约730亿元,氮氧化物治理约530亿元,工业烟粉尘治理约470亿元,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约400亿元,油气回收约215亿元,黄标车淘汰约940亿元等。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彻底落实低碳经济的各项措施及行动,从而使我国快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解决发展与生态之间的重重矛盾。

三、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

1.我国新型能源短缺,出现“煤多、油少、气缺”的情况。近几年的相关报告显示,我国煤炭比重下降了27%左右,石油消费提高了15%,天然气消费提高到4%,核电、水电及风电在能源比例中提高到了10%左右。其中我国传统的能源占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煤炭在能源比例中一直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

2.我国的制造业和传统业仍然是产业结构中的主体。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其消费结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口增长等对这些行业需求在日益增加。

3.我国的经济水平虽然发展较快,但是人均收入不高,同时人们对物质的享受仍然是重点追求部分,离“田园式”的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

四、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能源经济生态革命的措施

1.加强新能源的研发工作,提高新能源的绿色化,并以新能源为核心形成绿色能源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圈,从而作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和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基础点。

2.加强环保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力度,建立一系列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环保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就是绿色能源也可以说是低碳或无碳能源。发展清洁环保、可再生能源是我国未来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发展绿色经济的方向。

3.加强化石能源的生态化,降低高碳能源的利用率,把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这不仅是现阶段我国调整优化能源产业结构的方向,也是我国为发展绿色经济的唯一途径。因此,我国应该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对高碳能源进行低碳化或无碳化的处理,从而实现煤炭、石油等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目的。

五、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1.提高环保意识,制定规划。加强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树立人们低碳经济发展的概念和意识,使人们明确的认识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人们过低碳生活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各级政府应重视低碳经济发展政策、项目、措施的彻底落实,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2.加强绿色能源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加强绿色能源的研发和技术的创新,即清洁环保能源技术和清洁环保生产技术以及低碳或无碳技术。重视和促进绿色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与运用,形成一系列绿色能源技术体系,从而为中国低碳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保障的条件。

3.合理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通过低碳经济发展制度的制定,推动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以及推进低碳经济体制的各种创新。例如创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绿色信贷的体制机制、节能减排产业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绿色化的体制机制以及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各种绿色管理机制机制、法律保障体制机制等,从而形成一系列我国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环保发展等法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