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交通工作总结

绿色交通工作总结

绿色交通工作总结

绿色交通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打造两个平台

1. 开展“绿色”讲坛

“绿色”讲坛就是为教师提供一个自由辩论的平台,让教师围绕“绿色”教育,就自己工作的体会、经验、困惑等与同伴交流,也可从案例分析、课堂、班级管理、专业成长感悟等作专题介绍。

如我们每月坚持开展“六认真”工作评议活动。“六认真”工作评议活动是“绿色”讲坛的活动之一。“六认真”是指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检测等方面都能按学校的要求做好做实。每月教研组长协助教导处进行教学“六认真”工作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在评议活动中与教师交流,表扬优秀,指出不足,加强指导。以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绿色”讲坛活动每月定期开展。通过开展“绿色”讲坛,不但能让教师及时总结、反思、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成长,而且锻炼了教师的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开展“绿色”评比

“绿色”评比是一种途径、是一种肯定、是一种激励、是一种鞭策。通过有效的、较客观的量化评比,树立榜样,营造争优学优的“绿色”氛围,促进教师的良性竞争和发展。因此,我校每学期都开展师生、家长齐参与的“绿色”评比活动。其中教师的评比活动就有“最美教师”评比、“阅读之师”评比等。

“最美教师”评比活动是以“做最好的自我”为主题的评比活动,在评比过程中做到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参与投选,根据“长塘小学最美教师”评选指标,围绕“德、能、勤、绩、质”这五大内容进行评选。因为教师平时都会以此标准作为自己的标尺, 所以每学期都会出现票数相当,不分高下的情况。最后学校会选出当学期的“最美教师”。

二、贯通三个层面

我校围绕“精”、“气”、“ 神”这三个层面构建有“绿色”理念、能落实“绿色”教育的教师团队。

“精”是指精细化管理。我校结合实际,制定了符合学校和教师发展和成长的《长塘小学精细化管理制度》,通过长时间的讨论、修改和酝酿,在教代会上表决通过后全校铺开实施,让老师们在工作开展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气”就是在工作、生活中的生气和激情,是一种气质、一种气概。为了提升老师们的教育情怀,提高工作和生活中的生气,我校能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每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活动和竞赛,如篮球比赛、50米接力赛、亲子同乐日、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让老师们在活动中培养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也能凝聚力量,加深对集体、同伴的理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阳光气质。

“神”就是一种团队精神。我校每月开展一次师德培训活动,每次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主题、有交流、有总结、有学习心得。通过学习,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事业的态度和情怀,深化对教育的理解,坚定走“绿色”教育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三、开辟四个路径

要实施“绿色”教育,就得让教师有践行“绿色”教育的技能。教师的能力是在实践、总结、改进和培训中提升的。

1. 班子引领方向对路

“要敢向教师响亮喊出:向我看齐!”这是我校梁小平校长经常教育和鞭策学校行政班子的一句话。学校的行政班子是学校的“领头羊”,必须从自我做起,发挥表率、引领和指导的作用。我校行政班子坚持开展每两周一次的工作交流培训活动。在活动中每个行政会就自己分管的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将所思所得与同伴交流,以此互相借鉴。也会将下阶段的工作要点和措施进行交流,互相通气、配合。各部门开展的每一项活动都要有方案、有落实、有反思、有收获。

2. 专业培训全面对症

“要强大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做最好的自我!”这是我校教师的奋斗目标。为帮助教师达到这个目标,我校有针对性的开展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各种培训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有效的主题培训活动,迅猛地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 德育队伍培训对口

班主任是落实“绿色”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为了更专业地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在全校培训的基础上,通过“班主任大练兵”,提高班主任的专业技能。我校每月都坚持开展两次“班主任工作沙龙”活动,为全校班主任搭建一个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并坚持做到每次沙龙有计划、有主题、有过程、有总结。时间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一般每次就一个专题开展研究和讨论。

绿色交通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争创首批中国旅游强县为契机,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提升我县旅游交通和人居生态环境为目的,以旅游发展为导向,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规划、分年实施,因地制宜、彰显特色,主动结合、广泛参与”的原则,以交通旅游干线为基础,以绿色美化为主体,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生态文化,美化人居环境,优化区域布局,加快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一步改善生存生活环境,推动林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绿色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全县提升150多个示范点绿色质量,带动全县10万亩森林质量及沿线绿化景观效果提升,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由83.7%提高到85%,林分蓄积量由每亩3.08立方米提高到每亩4立方米以上,经济林面积比重由7%提高到9%,城市绿地率达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由15平方米提高20平方米以上,使我县景区景点、百佳摄影点、百村千幢和新农村建设及周围环境绿色质量水平大幅提高,交通沿线森林景观明显改善,城镇绿化向纵深推进,“一路山水一路景”的交通旅游环境更加彰显,“中国画里乡村”和“世外桃源”的景致景观更加突出。

三、建设内

总投资15161万元,分五大重点,对全县七个乡镇的155个点(总面积9661亩)进行绿色质量提升:

(一)等重要景区景点绿色质量提升30个点,424亩,投资3880万元。

(二)百佳摄影点绿色质量提升6个点,93亩,投资1390万元。

(三)新农村建设绿色质量提升11个点,1410亩,投资2231.6万元。

(四)交通旅游干线两侧山场及其它绿色质量提升78个点,7261亩,投资2671.4万元。重点围绕4个节点周边山场,主要分布在渔亭镇的团结村,桃源村;西递镇的西递村;镇的镇的村。交通沿线及其它绿色质量提升以省道S326线和S218线及旅游干线石小线、宏儒公路为主题,覆盖县道黟七公路和环城公路。

(五)城镇绿色质量提升30个点,473亩,投资4988万元。主要分布在镇的五东殿工业园区和城南开发区。

四、实施步骤

(一)建设实施阶段(2010年9月到2013年12月)

1、2010年9月—2011年12月

完成绿色质量提升60个点,面积4380亩,投资额4791.1万元,其中,景区景点15个,面积120亩,投资额1042.5万元;百佳摄影点3个,面积61亩,投资额706万元,新农村建设5个,面积568亩,投资额1642万元,交通(旅游)干线两侧山场及其它32个,面积3565亩,投资额576.6万元。城镇绿色5个,面积66亩,投资额824万元。

2、2012年1月—2012年12月

完成绿色质量提升50个点,面积3139亩,投资额3972.3万元,其中,景区景点10个,面积124亩,投资额1067.50万元;百佳摄影点1个,面积20亩,投资额100万元;新农村建设6个,面积842亩,投资额169.6万元;交通(旅游)干线两侧山场及其他18个,面积1936亩,投资额961.2万元。城镇绿色质量提升15个,面积217亩,投资额1674万元。

3、2013年1月—2013年12月

完成绿色质量提升45个点,面积2142亩,投资额3597.6万元,其中,景区景点5个,面积180亩,投资额1010万元;百佳摄影点2个,面积12亩,投资额264万元;交通(旅游)干线两侧山场及其它28个,面积1760亩,投资额733.6万元。城镇绿色质量提升10个,面积190亩,投资额1590万元。

(二)巩固提高阶段(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

1、巩固完善提高总投资2800万元,对所有提升点进行回头看,加强管理。

2、对已经列入绿色规划的区域实行精细化管理,对交通干线视线范围1公里内核心保护区,各地和相关部门将管理落实到位。

3、对规划山场,在达到绿色的前提下,不断进行补植补造,优化树种结构,达到生态效益第一;交通干线旅游干道两侧的面上绿色在树种上进行调优,提升档次和品位,巩固建设成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组织,制定实施方案。

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的县绿色质量提升行动领导组,领导全县绿色质量提升行动的规划和实施,并成立规划设计组、专家评审组、技术服务组、检查督查组、宣传报道组等五个具体工作班子,明确工作人员及职责。各乡镇、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领导和工作机构。

(二)搞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实施交通干线绿色保护工程,对改善我县生态环境,展示新农村建设成就,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乡镇和有关单位要强化交通干线绿色保护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的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地宣传加强交通干线绿色保护的目的、意义,宣传林业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各乡镇要在所辖的交通干线醒目位置构筑永久性宣传牌。各乡镇和有关单位要耐心细致地对环境绿色活动进行部署,统一干部群众思想,赢得群众支持,引导群众积极配合、主动参与,营造浓厚的造林、护林、爱林氛围,掀起交通干线绿色保护新高潮。

(三)明确责任单位,确定专人负责。

各乡镇要切实落实辖区范围内的绿色质量提升建设任务,组织相关部门单位抓好绿色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交通、公路部门负责交通(旅游)干线的实施;林业部门负责交通(旅游)干线两侧山场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旅委、相关旅游公司负责景区景点绿色建设,农业委负责新农村建设,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开发区绿色建设。各责任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绿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

(四)强化项目扶持,多方筹措资金。

明确责任,广开渠道,多方筹措资金。交通干线绿色保护工程建设资金投入,原则上按管辖范围和职责由各地各部门自行解决。同时要多种途径筹措建设资金。一是要从重要节点、景点建设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落实绿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二是林业部门要把林业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在主要交通干线沿线,以加快造林绿色进程;新村办要把交通干线沿线自然村优先纳入新农村“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试点范围,以提高村庄绿色水平;农口其他部门要将项目资金优先向交通干线沿线重点倾斜,以推进沿线的环境综合整治;财政和林业部门要将生态公益林优先安排在主要交通干线和村庄周边,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绿色质量提升行动顺利开展。

绿色交通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绿色交通;多元化公共交通系统;慢行交通系统;交通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快速增长,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规模迅速膨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和人类经济、工业生产的增强,使城市交通需求急剧增加,交通环境进一步恶化。不仅造成了汽车尾气污染、噪声污染等自然环境问题,还造成了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等社会环境影响,产生了城市生态恶化、大气环境污染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安全、高效的城市交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绿色交通研究应运而生。

20世纪90年代,Chris Bradshaw提出了绿色交通体系 [1],将绿色交通工具进行优先级排序,级别最高的是完全使用人力、太阳能、风力、畜力等可再生能源的各种出行方式,包括步行、自行车等,接下来依次是公共交通、共乘车,级别最低的是单人驾驶的私人小汽车。

我国学者徐鹏志对绿色交通的理解是,“减少个人机动车辆的使用;提倡步行,提倡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减少高污染车辆的使用;提倡使用清洁干净的燃料与车辆”[2]。

以上研究多侧重于绿色交通方式和工具的选择,笔者认为城市绿色交通的构建应采用系统方法,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路网构建、交通方式选择、交通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交通系统。

2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因分析

2.1城市规划与综合交通规划分开编制,相对独立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的编制在时序、理论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相互独立,城市规划的编制基本上采取总体规划一分区规划一详细规划的编制体系,对城市交通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总体规划中,确定城市道路网及道路断面宽度以主观判断、定性分析为主,对城市交通和道路网系统规划多从构图和平面形式上进行研究,对用地布局、功能分区进行定量化的交通分析工作缺失。

而城市交通规划长期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量预测,多是在已有的城市结构形态、用地空间布局及道路基础建设的基础上,把人口分布和土地利用作为外生变量,进行城市交通量的定量分析及分配,仅就交通论交通,与城市规划的融合渗透不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

2.2道路容量不足,路网结构不合理

城市的人口数量增多,城市拓展扩张速度的加快,使出行需求越来越多;土地建设开发密度和强度的增大,使已有道路容量不能满足要求。交通供应与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在城市中具体表现为:高峰时段许多路段的饱和度大,交通拥挤;交叉口车辆排队加长,时间延误增加;行人和非机动车路权被侵占,与机动车之间的相互干扰严重;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加重等。

城市道路结构级配不合理,次干路、支路不成网络,交通无法分流。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国家指标标准,合理的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密度级配结构应为“金字塔”型,其指标下限比例为1:1.5:3.75,指标上限比例为1:1.17:3.33。但在道路建设中长期存在重视干路,轻视支路的现象,导致很多城市的道路网密度并没有达到这一比例,城市道路网等级结构普遍形成"倒三角"型,缺少次干道和支路,其中又以支路的缺乏更为突出。

2.3公共交通系统性差,公交优先未有效落实

公共交通系统应包含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出租车等交通方式及其运行维护所需的场站、设施等。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常规公交、出租车得以普遍采用,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由于资金不足等客观原因未能得以实施,使得公共交通系统性差,服务水平低。公共交通吸引力的下降,使大众出行转向私人交通,公共交通在城市出行中的分担率下降。

广义的公共交通优先应包括在城市发展和交通规划中,从战略、策略和措施上,优先推进公共交通的系统建设和完善管理;狭义的公共交通优先则是指在城市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中,在道路空间和时序上对公共交通的优先权。由于种种原因,以上多种优先权并未有效实施。

2.4交通管理不到位

在公安部“畅通工程”的大力倡导下,我国各地的交通管理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城市交通管理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城市中路口、路段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设置不充足、道路功能划分不明确现象普遍存在,以致各类交通互相干扰问题严重;道路交叉口信号灯配时不尽合理,没有为公共交通提供足够的优先权;道路两侧摆摊设点、乱停乱放现象较为普遍,致使交通性道路生活化;市民缺乏现代交通意识,各种交通方式争道行驶,行人、摩托车和自行车交通行为随意性较大,交通法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道路交通秩序较为混乱,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交通安全问题突出。

3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策略

3.1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一体化编制

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就充分考虑城市交通规划,使之形成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关系。在城市规划布局结构形态及城市发展模式研究阶段就勾勒出城市交通规划的框架,并以此对城市的交通产生、分布及道路网容量进行粗略估算,用以反馈控制城市的用地布局、用地性质及地块规模,使其更加合理化。在城市地块功能分区中就考虑居住和就业的平衡,从根本上减少出行需求和缩短出行距离,节约总出行消耗,引导城市交通绿色发展。

3.2完善路网结构,消除交通瓶颈

拓展道路宽度、增加道路里程提高道路交通的可达性;调整路网结构,加强次干路和支路的建设,提高路网密度,完善道路交通“微循环”;对道路交叉口进行渠化设计,优化红绿灯信号配时,疏通路网节点;在路段上设置公交港湾式停靠站,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3.3落实公交优先政策,构筑多元化绿色公共交通系统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合理交通方式结构,加快轨道交通和大容量快速公交(BRT)系统的建设,构筑多元化绿色公共交通系统。强调多种交通方式协调策略,以一体化客运枢纽的建设为中心,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设置公交车专用车道,提高公交车运营速度;调整公交线网及站点布置,减少换乘次数,缩短换乘时间,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增加公交科技含量,开发智能型公共交通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通讯、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技术,大力开展开发公交智能化管理研究,逐步构建公交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正规化模式,实现对公共交通系统适时电视监控、自动报警服务、信号控制、交通信息诱导、通讯等功能的一体化、智能化管理。这是确保公共交通协调运行的前提,也是加速公交专用系统网络建设的需要。

3.4重视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由步行系统与非机动车系统两大部分构成,慢行交通往往是出行起点始发及出行终点到达的必要方式,在出行中是不可或缺的。慢行交通隐含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当前能源供应趋紧、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与改善慢行交通系统环境,充分发挥其优势,可以实现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的良好换乘衔接,使城市交通向“绿色”方向发展。

3.5采用“绿色”管理新技术,加强绿色交通宣传力度

实现“绿色”交通首先就要保证道路畅通,这需要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运用高科技手段解决道路拥堵。目前应当首推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ITS)是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和控制,加强了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它是目前公认的全面有效地解决交通运输领域问题,特别是交通拥挤、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和交通污染等的最佳途径。“智能交通系统”通过高科技的运用,使道路交通达到高度智能化程度。借助系统的智能,司机对交通状况了如指掌,调度管理人员对车辆行驶也一清二楚,使出行者避免陷入阻塞行列。这一系统体现了车、路、人的高度统一,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交通的安全性、环境的质量和能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宣传交通对环境和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以增强公众的交通环保参与意识。公众对绿色交通的参与不同于对一般活动的参与,也不同于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对于公众来说,绿色交通是与自己紧密联系的解决其出行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人们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改变自己的思想,建立节制的交通出行观念,进而用符合绿色交通的方法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3.6可持续的绿色交通发展战略

要将城市绿色交通的构想付诸实施,除了所应具备的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硬、软件外,也要有可持续的绿色交通发展战略与之并行。战略可持续既是要有远大的规划目标,并通过稳定的政策坚定地执行这一目标,而不能换一届政府换一个战略。战略可持续规划所要把握的是总体的方向,至于在实现规划目标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发展状况的变化引起目标指标的改变可以通过修订规划细节实现。

4结论

“绿色交通”的要义在于“绿色”而非“交通”,在城市规划中应采取以人为本的规划思维,以削减交通量为最高层次的规划目标;重视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融合,注重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的慢行系统规划,注重换乘系统及交通枢纽的建设,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优越性,引导市民选用绿色交通工具。实施城市绿色交通,为城市交通指明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城市绿色交通,是新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Chris Bradshaw,The Valuing of Trips.Revised Sep 1994.Prepared for Ottwalk and the Transportation Working Committer of the Ottawa-Carleton Round-Table on the Environment.

【2】徐鹏志.构筑城市绿色交通系统[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8,23(6):49.

绿色交通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根据读书会的安排,我代表省农场局和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就我们学习十六大精神的体会,和如何贯彻十六大精神,积极推进我省绿色食品发展的初步打算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十六大召开后,我们迅速组织了认真的学习,并联系我局工作实际就如何贯彻十六大精神组织了深入的讨论。大家认为,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最根本的是要切实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主题和灵魂,结合本单位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始终做到方向明确、目标一致、精力集中,把事业推向前进。当前作为我们局来说,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重点就是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浙江和省农业厅提出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大好机遇,积极推进我省绿色食品的加快发展。

今年,我们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市、县农业部门到外省学习考察、积极参与展览展销等营销活动、完善申报服务、加强宣传等一系列措施,加大了绿色食品开发的工作力度。到11月底,我省已经有45家企业的粮油、茶叶、水果、水产品、加工食品等不同种类的72个产品取得绿色食品标志,比去年底增加5倍。同时,还有50个产品已进入绿色食品申报认证程序,明年上半年全省绿色食品可望突破100个。我省绿色食品开发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好势头。“发展绿色食品符合农产品的发展方向,是引导和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着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绿色食品将成为我国农产品扩大出口的一支新兴的主导力量,是积极应对入世挑战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定位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我省绿色食品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从全国的情况看,到今年10月底,全国已经有1400多家企业开发了不同种类的绿色食品产品2791只,总产量超过了XX万吨,监测和保护了200多万公顷的农田、草场和水面,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年总产值达500亿元,产品出口创汇额超过2亿美元。而我省无论是绿色食品的品种、规模、生产总量,还是在农产品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都十分有限,发展速度已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通过十六大精神的学习,我们全局干部进一步树立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机遇意识,也为我们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增强了做好绿色食品工作的信心。在积极做好加强宣传、扩大培训、优化服务等工作的同时,明年我们将根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要建设生态更优化、山川更秀美、环境更安全、经济更发达的“ 绿色浙江”的宏伟战略目标,和省农业厅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总体要求,把发展绿色食品作为建设“绿色浙江”、打造绿色浙江农业的重要内容,坚持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为目的,加大绿色食品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根据我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积极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逐步优化农产品结构,构筑和壮大绿色食品的产业化体系。

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编制《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发展规划》,加强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通过《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提出我省绿色食品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具体措施、技术对策以及区域布局。确定各地发展绿色食品的主攻方向和主导产品,明确绿色食品开发的重点,促进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趋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目前此项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之中。

二、制定一批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操作规程是绿色食品生产的技术依据和标准,是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生产操作规程还很不完善,在某些方面还是空白。因此必须抓紧抓好生产操作规程的制定工作,使绿色食品技术标准体系尽快得到完善。明年计划完成粮食、蔬菜、水产、茶叶、柑橘等5项与我省生态、地理条件相适应的生产操作规程的制订工作,以切实保证绿色食品的产品质量。

绿色交通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要点

 

2021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做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以下简称“绿色有机地标”)工作至关重要。整个工作系统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部党组的总体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主攻方向,强化风险防范,狠抓责任落实,组织实施审查工作规范、标准规程进企入户、规范用标、品牌宣传月、队伍能力提升“五大行动”,充分发挥绿色有机地标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一、 全力推进绿色有机地标稳步增长,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一)提高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按照“稳存量、优结构、增总量”要求,不断优化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发展。重点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食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发展绿色食品,加快推进畜禽、水产和加工食品发展。探索建立续展率与新增产品数挂钩的工作机制,推进绿色食品平稳健康发展。

(二)提升中绿华夏有机农产品影响力。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农业系统的产业优势和体系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开展认证,重点支持资源禀赋好、工作积极性高的地区,发展一批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市场青睐的有机农产品。积极扩大境外产品认证,继续保持有机行业境外认证领先地位。

(三)深入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在部监管司统筹指导下,按照“产品特色化、生产标准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的总体思路,扎实推动特色品种繁育、基地建设、品质保持、品牌培育、标识使用等任务落实。配合做好项目进度、培训、评价等工作,总结和提炼一批典型做法,加强交流推广。扩大绿色有机和地标品牌的叠加效应。

(四)启动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五年行动计划。支持脱贫地区绿色有机地标发展,对脱贫县,从脱贫之日起5年过渡期内,全部免除绿色食品认证费和标志使用费,减免中绿华夏有机农产品认证费。积极组织脱贫地区绿色有机地标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农交会地标展、绿色食品博览会和有机食品博览会等专业展会,不断拓宽脱贫地区绿色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

二、从严审核认定和证后监管,提升品牌公信力和美誉度

(五)严格审查把关。坚持“严”字当头,严谨执行标准,严格履行程序,严肃落实责任,把好绿色有机地标质量审查关口。绿色食品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平行生产、委托加工审查,提高蔬菜、水果等产品申报规模,原则要求申报产品有注册商标;聚焦风险隐患,完善审查制度规范,落实各级工作机构审查责任,健全“四查四通报”机制。修订有机认证风险监测相关制度,强化认证现场检查作业指导,进一步规范检查员现场检查工作。坚持规范性和严格性,全面梳理和完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相关技术规范;提高准入门槛,不受理品质特色不突出或登记保护价值不显著的产品;加强对申报产品特色品质、人文历史、品牌基础和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等内容审查,把好登记关口,提高登记质量。

(六)强化证后监管。压紧压实各级工作机构监管职责,明确任务要求,认真落实各项监管制度,确保不发生大的质量安全事件。绿色食品重点对甘肃、青海、宁夏、山东、青岛、湖南和吉林等7家省级工作机构开展年检督导检查和续展核查。安排抽检3000个绿色食品产品。落实2021年风险预警监测项目,强化预警结果应用。做好有机农产品监督抽检,抽检 300个产品,组织开展飞行检查。继续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质指标跟踪监测。积极推进质量追溯管理,继续向国家追溯平台推送绿色有机地标获证信息,组织申报主体完成平台注册。强化获证企业和产品质量舆情监测,有效防范和应对舆情风险。

(七)组织开展审查工作规范行动。探索建立工作机构审查质量综合评价机制,着力提升审查工作质量和效率。以规范申报材料、强化现场检查、落实落细各级审查责任为重点,评价各地申报审查工作质量。对初次申报一次性审查通过率低于40%、续展申报一次性审查通过率低于60%的地区,提出从严相关要求。适时邀请行业专家,对审查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或产品申报集中的区域,试行集中飞行检查。

(八)持续开展规范用标行动。修订《绿色食品商标标志设计使用规范手册》,做好面向获证企业的宣传推广和培训工作,指导企业主动用标、规范用标。推进绿色食品防伪标签向粘贴式标签转换,提高用标率。开展对绿博会参展产品用标专项监察,做好包装标签备案工作。持续开展绿色食品证明商标境内外注册、续展、监测和保护工作,启动在“一带一路”和东盟地区有关国家绿色食品证明商标注册咨询工作。配合市场监管部门打击假冒绿色食品,维护品牌信誉和市场秩序。

三、加大标准和技术推广力度,引领农业标准化生产

(九)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对接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质量标准,按照“先进性与实用性结合、安全与优质并重”的原则,组织完成15项绿色食品标准制修订工作。组织开展茶叶(绿茶)、核桃、辣椒、大豆油等4个绿色食品品类的品质、营养指标研究工作。完成30项区域性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编制工作。

(十)持续开展标准规程“进企入户”行动。总结推广试点省份的经验和做法,全面开展绿色食品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进企入户”行动。通过举办内检员培训班、发放生产操作规程、挂图和农事操作历、树立技术匾牌等形式,为企业和基地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推进标准落地生根。支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研究院建立“绿色食品科技小院”模式,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方式。积极扩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推广应用。

(十一)稳步推进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以提升质量、稳定总量、优化结构为重点,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质量安全县等,创建一批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突出示范引领,因地制宜推进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拓展园区功能,延伸产业链条,扎实推进全国绿色食品(有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园区建设。强化基地监管,全面落实基地年度检查和抽检制度,召开基地建设推进会,提升基地建设质量和效益。

四、扩大品牌宣传和产销对接,着力培育绿色消费市场

(十二)开展绿色食品宣传月行动。以“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发展”为主题,继续组织开展“春风万里 绿食有你—绿色食品宣传月”行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宣传绿色食品先进标准、清洁技术、特色制度、基地建设及产业成效,推动绿色食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引导媒体记者进企业、进基地、进市场,进一步提升绿色食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十三)办好专业展会。加强统筹谋划,全力办好在合肥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突出“商”味,强化专业招商、产销对接、宣传推介等服务,持续提升展会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认真办好第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展暨第七届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持续提升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影响力。

(十四)持续做好绿色有机地标公益宣传。充分借助农民日报社等部属媒体资源优势和宣传平台,积极运用新媒体,加强对绿色有机地标工作的宣传报道。组织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评价、“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农产品地理标志宣传。协助做好《源味中国》第二季宣传片制作和播出。加强“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运维与管理。办好 “中国绿色食品”等微信公众号。

(十五)促进市场营销。着力抓好绿色食品经销商队伍建设工作,优化经销商队伍数据资料,做好绿色食品企业与经销商信息交流服务工作。鼓励支持绿色食品企业和专业经销商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产销对接,引导各地加强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构建便捷高效的专业营销网络。鼓励和支持各地举办绿色有机地标市场推介活动。

(十六)加强境外交流与合作。稳步推进绿色食品境外标志许可工作,与马来西亚开展可持续棕榈油认证合作。继续与台湾绿色食品暨生态农业发展基金会交流合作,做好台湾地区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工作。积极拓展有机认证境外合作,扩大境外认证项目。协助做好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和RCEP协定有关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落实和服务工作,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走出去”,提升国际影响力。

五、强化支撑保障,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任务

(十七)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绿色食品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推进措施。建立规划纲要落实机制,跟踪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十八)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绿色有机地标业务系统、大数据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业务工作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整体提升服务事业发展、支撑业务运行能力和水平。启动绿色有机地标等应用系统建设,建立业务流程标准和数据标准,实现核心业务工作线上化、电子化。启用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业务线上办理功能。继续做好绿色地标业务档案数字化工作。

(十九)加强检测机构管理。组织开展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定点检测机构飞行检查和能力验证工作。举办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检测机构能力提高培训班。统筹做好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检测新增机构的遴选考核工作。新版《有机农产品委托检测机构管理办法》和评价程序,开展有机农产品检测机构能力评价工作。

(二十)加强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立项开展绿色食品蘑菇类重金属指标比对及污染现状跟踪调查研究工作,立项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绿色有机地标调研工作。设立绿色食品标志知识产权保护课题,开展依法保护绿色食品标志工作研究。2020年度《绿色食品发展报告》《绿色食品统计年报》《绿色食品统计分析报告》。

(二十一)启动体系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组织举办绿色食品师资、现场检查技能提高、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等培训班。支持各地举办绿色有机地标检查员、监管员、核查员和企业内检员培训班。统筹做好专业人员的资质审核、注册管理和绩效考评工作,强化动态管理。加强专家库建设,发挥专家技术支撑作用。引导工作系统持续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洁意识,共同维护体系队伍“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整个工作系统要深入学习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农业农村部1号文件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增强能力本领,持续改进作风,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量保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