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1篇

绿色一般来讲是指:节能、环保,《物流术语》中对绿色物流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绿色物流即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绿色物流不仅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更是一种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

2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策略

发展绿色物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需要物流行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运作理念、发展政策、基础设施、系统建设等方面入手,寻求转变。

2.1树立绿色物流全新运作理念

要发展绿色物流,首先必须树立起绿色物流的全新运作理念。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紧迫性的宣传,增强企业、民众的环保危机意识和他们对绿色、低碳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鼓励工商企业改变原有的企业内部独立物流运营模式,积极采用物流外包,开展第三方物理,整合物流资源,统一物流设施,以此来节约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率。物流企业要改变原来的“还钱环保,消费环保”的观念,将绿色环保的理念与资源节约理念相结合,将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相结合,以资源整合促进资源节约,以资源整合促进绿色环保,将资源节约、减废减排作为企业长期且重要的任务来抓。

2.2制定绿色物流规范发展政策

现代绿色物流综合性强;涉及工种繁多,涵盖了:运输、仓储、装卸、货代、联运、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环保等;关联部门繁多,包括: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商务部、信息产业部、海关、环保、工商、税务等;这样的运营环境往往容易导致相关政策规定不统一,各部门有各部门的相关政策,执行起来容易混淆,更有甚者,两部门或多部门之间的政策发生冲突,使得物流企业无所适从。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将个关联部门的政策规定进行协调,最好是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统一对物流行业进行管理。这样既可以方便政府职能部门对物流行业的管理,也使得物流企业有一个明确的主管部门,方便其了解最新政策法规和最新的行业动向。同时,要使绿色物流健康发展,就必须要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以此来完成对物流行业的规范、监督、激励、管理。例如:立法要对绿色物流中的排污量、资源使用量做一个明确的规范;对职能管理部门的管理监督权限进行明确规定;对物流企业绿色补贴、贷款优惠等的达标要求进行明确规定。

2.3加快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实现绿色物流,完善的基层设施是有效的保障。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合理利用,改建原有的基础设施,通过科学有效的整合,将原有基层设施的规模、布局、功能有机整合,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其次,要加快新的基层设施建设,在新基层建设中,我们要站在战略高度,对整个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管理、合理分配,杜绝重复建设、防止无用建设,以求在基层设施的建设上就能凸显绿色物流的特点,节约资源;再次,要加大物流便利设施的建设,主要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设施不仅仅可以便利物流,更是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命脉,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人力物力投入,扩大物流企业的经营渠道,刺激企业做大做强;最后,加强各种交通网络和各种交通运输衔接基层设施的建设,增强物流企业货物运输的灵活性,从节约、环保上也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节约、环保途径。

2.4促进绿色物流的信息化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化建设成为各行各业的工作重点,信息化是绿色物流的重要基层,因此,促进绿色物流的信息化发展势在必行。首先,政府需要引导企业,鼓励企业积极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从技术层面上全面提升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其次,政府应花大力气支持建设一个物流信息平台,将物流企业间的非商业机密信息进行资源共享,构建一个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物流网络,同时,在平台中将物流相关部门的资源进行共享,方便物流企业及时了解情况,并对工作进行调整,例如:与气象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可以使物流企业及时了解各地天气,及时调整运输路线,与交通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可以让物流企业及时了解各地路况,及时调整运输路线。

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2篇

文/傅毅明1 刘杰2

“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的提出与政策解析

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这不仅体现了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交通运输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而且说明了交通在现在和过去还没有达到发展先行官的要求。这是对当前交通工作的深刻反思与转型探索。

201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当前更好发挥交通运输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意见》(发改基础[2015]969号)(以下简称《发改委意见》)印发,提出促进交通运输由“跟跑型”向“引领型”转变。主要途径包括四个方面:通过加快补短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优化布局引导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服务稳增长稳投资,通过提高服务水平适应多样化运输需求。

2015年6月,《交通运输部关于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当好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交通部意见》)印发,提出促进交通运输由从“被动适应”向“先行引领”转变。“先行官”的职责包括六大方面:切实发挥对促进经济增长的突出作用、切实发挥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切实发挥对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引领作用、切实发挥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撑作用、切实发挥绿色交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切实发挥在全方位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要求,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均及时提出了相应政策措施,两部委均强调新常态下交通运输对“稳增长”、“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和“贯彻国家战略”等的先行作用。相比之下,发改委更强调交通运输支撑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的总体作用,而交通部更强调通过自身行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和对外开放等具体作用。

“绿色化”的提出与“绿色发展先行官”的新使命

2015年4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生态文明意见》)印发,中央首次正式提出“绿色化”,要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即“新五化”。《生态文明意见》提出,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绿色化对交通建设提出了新的定位和要求,需要努力实现从“发财致富”先行官到“绿色发展”先行官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要致富,先修路”和“路通则财通”等以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交通作为“发财致富”先行官也被广泛认同,但是与发展先行官仍有较大差距。问题的实质在于发展观的异化,导致交通同其它部门一样,追求短期的、局部的物质财富的增长,而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导致交通不通畅、不耐用、不安全、不便利和不清洁等问题。

当前政策对交通支撑引领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成为绿色发展先行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发改委意见》在加强改善民生重大项目中提出加快实施“城市绿色交通项目”,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出行系统,鼓励新能源车辆应用,加快老旧车辆更新淘汰,有效调控、合理引导个体机动化交通需求,倡导绿色出行等。《发改委意见》对于绿色交通的认识涵盖营运性车辆和社会车辆,从交通运输行业扩展到社会交通系统,但是仍然局限于交通系统自身的节能减排。另一方面,《交通部意见》提出“切实发挥绿色交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主要内容包括“加强交通运输领域资源节约”、“推动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消费革命”、“强化交通运输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三个方面,关于绿色交通的认识主要局限于交通运输行业自身。

从绿色化的支撑引领、行业责任、先锋表率三个层面把握“绿色发展先行官”的新内涵。本届交通运输部党组提出建设“四个交通”,其中,综合交通是核心,智慧交通是关键,绿色交通是引领,平安交通是基础,共同构成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有机体系。但是,目前对绿色交通的认识,主要停留在交通运输行业自身贯彻落实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上,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支撑引领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甚至作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先锋和突破口等方面的认识和重视不足。

绿色先行官的支撑引领,重点体现在通过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支撑带动国土空间开发的绿色布局,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支撑带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绿色先行官的行业责任,重点体现在交通运输行业自身的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和资源节约,以及改善公共交通服务降低私人交通系统的能耗和排放水平等方面;绿色先行官的先锋表率,重点体现在完善绿色交通制度体系,推进“互联网+”与智慧交通,培育绿色交通文化等方面,率先为国家探索创新绿色化治理模式提供试点示范。支撑引领、行业责任与先锋表率三个职责之间相互影响,三位一体,构成绿色发展先行官的核心内涵。

张家口市绿色交通建设实践探索与重点工程

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四个交通”、绿色奥运城市建设等战略的协同推进下,张家口市交通运输局率先针对“大绿色”提出打造“绿色交通”品牌城市,并委托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等单位开展规划研究工作,为张家口市绿色交通建设提供顶层设计,为如何使交通真正成为绿色发展先行官提供地方样板。

“大绿色”,是针对“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分散管理,以及绿色交通更多局限于行业自身节能环保建设等“小绿色”而提出的。张家口市瞄准的“大绿色”,涵盖了节约资源、提高能效、排放控制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绿色要素,以及包括了“支撑引领”、“行业责任”和“先锋表率”等相关绿色层面,在绿色交通建设上具有创新与突破意义。

张家口市绿色交通要支撑引领京张一体化和绿色奥运城市建设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近期已经印发,按照“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思路,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推动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构建以重要城市为支点,以战略性功能区平台为载体,以交通干线、生态廊道为纽带的网络型空间布局。张家口市作为京津冀西北部生态涵养区,重点发挥生态保障、水源涵养、旅游休闲、绿色产品供给等功能。

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为京张城市一体化发展创造了机遇和平台。张家口市委书记邢国辉曾指出“张家口目前最大的机遇是奥运,最大的竞争力是生态”。如何在建好首都生态屏障的前提下,为奥运城市和休闲旅游城市建设提供绿色交通支撑,是张家口绿色交通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

加快建设冬奥会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根据《张家口市承办2022年冬奥会综合交通规划》,张家口市奥运综合交通体系将以“铁公为主,立体结合”,规划利用京张铁路及新建的崇礼支线作为解决北京至崇礼赛场的主渠道;利用京藏高速、张承高速、新建的京北高速满足北京、张家口至崇礼的汽车客运需求;张家口机场适时改建,满足航空客运需求。

将“冬奥会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比重”作为绿色交通建设的重点指标。根据冬奥会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实施方案,张家口市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19个,总投资340.6亿元,绝大多数实施期限在“十三五”期间。

推进草原天路生态建设工程

“草原天路”目前主要位于张北县境内,是连接崇礼县塞外风景区和张北草原风情大区的一条重要通道,也是中国大陆十大最美丽的公路之一,全长132.7公里,于2012年9月底建成通车。公路沿线蜿蜒曲折、河流山峦、沟壑纵深、草甸牛羊、景观奇峻,展现出一幅百里坝头风景画卷,分布着古长城遗址、桦皮岭、野狐岭、张北草原等众多人文、生态和地质旅游资源。

将“草原天路生态建设达标比重”作为绿色交通建设的重点指标。为了增强张家口坝上草原的旅游服务能力,同时强化生态保护,张家口沽源等地区也在修建草原天路,拟探索统一规划张家口“草原天路网”,并因地制宜,制订生态建设标准,开展标准化建设与运营。

张家口市绿色交通要强化生态环保和公交优先建设的行业责任

大力推进绿色廊道建设

根据《河北省绿色廊道建设指导意见》,以“天蓝、水清、地绿”为目标,以完善森林生态体系为基础,以强化环境治理为保障,倾力打造交通环境优美、沿线生态文明的绿色廊道体系,为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提供良好的绿色交通环境。

将“绿色廊道建设达标比率”作为张家口市绿色交通建设的重要指标。2013年,张家口市加大国道110线和国道109线的绿化力度,建设公路绿色廊道250公里,绿化率达98%,可绿化公路用地绿化覆盖率达到95%。2014年,张家口市重点对塞北连接线、坝上草原特色旅游区、国道207线、省道半虎线等33处节点进行绿化,绿化里程156公里。拟探索研究开发“张家口绿色廊道建设标准”,针对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等不同道路类型和区域特点,开发不同的绿色廊道建设标准,并对全市路网进行分期达标建设试点和推广,形成张家口绿色公路建设的品牌

快速提高节能环保型营运车辆占比

将“节能环保型营运车辆占比”作为张家口市绿色交通建设的重要指标。2012年,张家口市实有公交车872辆。2013年,购置天然气公交车103部,市区天然气公交车已达190部,占市区公交车的34%,位列全省地级市清洁能源公交车前5名。2014年,主城区新购置公交车150辆,全部采购新能源公交车或电气混合动力公交车。力争到2017年底全市拥有公交车达到1182部,新增清洁能源或新能源公交车540台,约占公交车总数的47%。

探索建设城市客运轨道交通工程

尽管张家口市目前尚不具备申报建设地铁以及轻轨的条件,但是张家口市为带状城市,南北狭长,东西距离较短,城市客流走廊主要集中在南北向的主要道路上,南北向道路通道较少,有必要打造南北向的城市轨道交通。

2014年7月起,具有105年历史的张家口站停办客运业务,只保留售票业务,探索将张家口北站至张家口南站的既有铁路线改为轻轨,有利于缓解城市客运压力,有利于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衔接,同时提升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张家口城市轻轨建设,将极大增强公交服务能力,提高公交出行比例,缓解交通拥堵,促进节能减排。

张家口市绿色交通要凸显信息科技与制度创新的先锋表率

率先推进“互联网+交通”工程

以智慧交通引领“智慧张家口”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交通”工程落地。目前张家口市建成了包括高清闯红灯电子警察系统、视频监控和交通违法视频抓拍系统、超速检测系统、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压黄线检测系统、指挥中心系统等八大系统为一体的主城区智能交通管控系统。2014年市主城区公交gps智能调度升级改造完成,实现公交运营实时监控和可视化调度,农村客运安装北斗导航及GPS达到100% ;新增5个收费站ETC车道建设,实现市管高速ETC车道全覆盖。2014年11月张家口“无线城市掌上公交”查询系统开始试运营,乘客即可随时随地查询所等待公交线路的实时位置信息。

创新绿色交通治理制度体系

完善绿色交通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市政府层面的绿色交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建设张家口市交通运输节能环保中心,争取申请成为交通运输部、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张家口市人民政府三方协同支持单位,争创城市绿色交通管理服务改革试点示范。加快培育专业节能服务公司,为交通运输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

健全绿色交通融资体系。探索创立绿色交通发展基金,率先策划发行交通运输绿色债券;研究开发交通运输核证碳减排量,力争实现参与国内碳市场交易;鼓励交通运输企业采用能源合同管理、租赁代购、PPP公私合营融资等方式提升绿色融资能力。

完善绿色交通监管体系。建设交通运输能耗与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交通运输考核评估体系,实行节能减排第三方考核评估制度。强化对绿色交通重点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入领跑者制度和末位淘汰制等,对实施情况好的单位优先给予奖励和补贴,对实施质量和进度严重滞后的单位,将其淘汰出规划项目库,取消享受相关政策的资格。

作者单位:

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生态文明;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珠海市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同时,珠海市也是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民幸福的生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突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珠海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是政策所趋、研究所指、现实所需、发展所望,对于中央政策的切实贯彻落实、理论研究的发展、资源的保护、成果的展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进一步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珠海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内涵

珠海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不同于一般的产业融合,它是一个产业与一种理念的融合,是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生态文明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旅游化的互动融合成长过程。

珠海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均发展良好,且具有自身发展相对独立性的内核特征,他们的融合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他们的融合不是属于寄生依附关系的融合而应该是共生关系的融合,以实现共荣共兴。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注入,珠海乡村旅游可以实现优化创新、改善竞争结构、改善组织形式、提高管理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效应。珠海乡村旅游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意味着,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将乡村旅游的理念进行前期植入,以期在实现生态恢复、生态建设等功能的基础上能实现乡村旅游功能,从而提高整体效益(见图1)。

三、珠海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基础条件

立法支持基础:生态建设一直是珠海立市的重要基调,珠海市充分发挥特区立法权作用,率先在广东省立法出台首个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珠海市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酒店住宿绿色基础,珠海乡村旅游酒店住宿企业不仅具有低碳、环保的管理理念,也已经累积了进行企业绿色管理、绿色营销的丰富经验。因此,在珠海的乡村旅游住宿业中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推广工作,具有一定的理念基础和可行性。交通绿色基础,珠海地势平缓,全线贯穿的绿道,珠海的乡村道路系统完善,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发展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对于珠海乡村旅游中减少碳排放、配合政府绿道网络建设,形成健康科学的城市生活方式有重大意义。民众需求,政策支持,都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项目的规划、建设、发展、普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生态修复基础,横琴岛海洋生态修复区域包括芒洲和二井湾两片湿地,总面积约为392公顷,其中芒洲片区60公顷,二井湾片区332公顷。芒洲湿地生态展示区将结合不同深度的水塘种植各类湿地植物,清理蕉林以种植不同高度层次渐变的耐湿林木,向公众展示湿地动植物的组成、结构、特征,以及和谐共存的关系等等,起到直观的湿地生态展示宣教作用。二井湾片区将现状成片鱼塘改造为重点保护区,打造鸟类天堂;将现状蕉基鱼塘改造为湿地静态游览活动区;将现状海洋乐园改造为湿地动态游览活动区与管理服务区,同时,打造红树林生态修复区。珠海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已实现具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景观打造。

四、珠海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的对策分析

1.旅游餐饮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对策

树立生态消费新观念:首先要讲究健康饮食,这是我们对饮食方面的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要讲究节制饮食;最后要讲究低碳饮食。

加快乡村旅游餐饮业的制度建设与创新:完善旅游餐饮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旅游餐饮企业的环保审批前置工作,实施排污申报登记,加强部门间协同工作的机制。

加强乡村旅游餐饮行业自律:经营者在采购环节需保证食品原料的安全与环保;另外,餐饮烹饪协会可以推出具有代表的生态餐饮企业;最后,餐饮业服务销售人员是连接宾客与厨房生产的桥梁,是宣传产品知识、传递消费信息的主要渠道,服务人员要引导文明消费,合理建议、科学组合产品等。

提高村民和社会公众参与度:以社区为单位加强生态宣传的力度;建立公众参与监督机构;建立公众监督机制。

2.旅游住宿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对策

相关政策应具有可操作性。政策的出台缺乏市场调研,究竟乡村旅游住宿中最大的能源浪费实在哪个方面呢?为什么一想到节约就要从减少顾客服务用品或降低顾客舒适度入手呢?应该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出台鼓励酒店企业使用低耗、低排放的设备设施,进行低碳改造,为顾客提供既保证品质又容易降解的生活日用品等方面的政策或行业法规,这样才能得到酒店企业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鼓励乡村旅游酒店业进行绿色公益营销。把公益营销作为旅游酒店企业的营销策略之一,能回馈社会,帮助有需要的群体,树立起正面的品牌形象,对珠海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正的推动作用。建议由珠海市有关部门引导,鼓励乡村旅游酒店与一些有影响力的绿色环保组织联合,开展一系列的公益营销主题活动,如组织酒店的员工和客人共同去海边进行沙滩清理、将酒店淘汰下的布草捐献给珠海市的低收入家庭等,通过这些公益活动在行业和市民中传播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形成社会正能量。同时,建立绿色酒店示范企业,引导绿色消费,开发绿色酒店产品;采用绿色酒店技术;提供方便消费者购买的绿色营销渠道;倡导绿色设计,坚持6R绿色行为。

3.旅游交通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对策

绿色交通在整个生态化的旅游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是人们实现生态化旅游活动的必要手段。绿色交通对现有的交通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交通不仅要具备浏览性、舒适性、高效性,而且应具备环保性、白然性、乡土性,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以期更加贴近白然和生活,更好地融入当地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

普及绿色交通理念。政府部门的带头示范作用,对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宣传、教育和普及以及珠海市的绿色交通体系的建设意义重大。政府应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消费政策,引导大众的汽车消费,并建议各级政府带头使用经济型低排放车。要求全社会实践的绿色交通理念,应该通过政府部门的带头示范作用体现出来,建立绿色交通体系的努力,也应该从党政官员做起。政府部门应在制定与实施城市绿色交通体系方而为全社会树立表率。

发展轨道交通。轨道交通也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方式之一。在公共交通系统内部进行比较,城市轨道交通在很多方而都大大优于道路交通方式。它具有更快的速度、更节省时间、更节约运输成木、更安全。除轻轨外,珠海还可以积极规划发展有轨电车线网作为新开发乡村旅游地内部公交骨干系统,同时也是轨道交通的延伸、过渡和补充。

完善步行及自行车道。珠海市可逐步完成主乡村旅游地主干道自行车专用道的建设,以后将逐步延伸到支路等其他路段。自行车专用道还应设置交通设施、安全设施、指示牌,并有专门的颜色,清晰醒目,既保证自行车道专有路权,也保证骑行者的行车安全。

实现景区景点道路绿色化等方面。珠海乡村旅游各景区景点或各游览线路在基础设施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保护性。

4.旅游景区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对策

旅游景区是自然环境优良,人文资源丰富的区域,是优质的景观资源、珍稀的自然生态系统、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景观、生态和文化价值。建设绿色旅游景区,实现旅游景区的生态游览,对旅游景区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旅游景区引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有利于为旅游景区实施生态化管理提供依据和技术规范,保护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业发展内在素质。乡村旅游景区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需要做到:落实绿色规划;设立绿色标准;打造绿色员工;实现居民参与;加强政府管理;树立绿色形象;设计绿色景区产品;倡导绿色景区消费;开展生态旅游,树立生态道德标准。

5.生态修复与旅游业融合对策

所谓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珠海乡村中虽然自然环境相对良好,但依然存在这生态问题,这些问题的治理是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在这些问题的治理过程中,如果能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规划考虑,将有利于实现生态治理的多重功能,实现更大的综合效益。

通过生态修复树立生态旅游开发原则。珠海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应该实现功能互补、注重特色、立足保护、逐步开发、协调发展。

通过生态修复树立乡村旅游品牌价值。珠海乡村旅游景区通过生态修复可以成功地树立生态保护的典范,旅游者在这里可以在娱乐的同时,认识、体验和感悟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这一生态品牌的打造具有独特的吸引性和高度的辨识度。

通过生态修复改善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通过生态修复,珠海乡村旅游地逐渐形成多样性的生态景观结构并逐渐改善产品结构,使旅游产品从观光到休闲度假体验转变,进而增加了产品附加值。珠海的乡村旅游地将逐渐开发成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科普研究、生态示范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旅游区,形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多赢的旅游开发格局。

参考文献:

[1]秦玲.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评价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

[2]兰宗宝,韦莉萍,陆宇明.生态文明理念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01:223-225.

[3]陈祥瑞,范士陈. 海南乡村旅游与文明生态村融合发展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11,22:117-118.

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物流 发展障碍 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之一直以来对环境问题的忽略,人为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日益恶化。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必须强化全民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应发展清洁生产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成本以及发展绿色消费以减少消费过程对生态的破坏,发展绿色物流以减少商品流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消耗。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向生态工业文明的跨越,培育出人与自然、人与人双重和谐的生态文明。目前,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绿色物流作为绿色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刚刚萌芽,还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其理论与实践都尚处于摸索阶段。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绿色物流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经济主体的盈利、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经济利益,它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

绿色物流的内容

集约资源。这是绿色物流最本质的内容,也是发展物流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

绿色运输。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流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绿色运输是指以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为特征的运输。其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克服迂回运输和重复运输,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

绿色仓储。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建设还应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

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的的包装方式,包括包装材料的绿色化、包装方式的绿色化、包装作业过程的绿色化三个方面。实施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

绿色流通加工。绿色流通加工是出于环保考虑的无污染的流通加工方式及相关政策措施的总和。实施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废料,与废弃物物流顺畅对接,降低废弃物污染及废弃物物流过程中的污染。

绿色信息搜集和管理。物流不仅包括商品空间的转移,也包括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和利用。绿色信息的搜集和管理是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战略的依据,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储存各种绿色信息,并及时运用到物流管理中,促进物流的进一步绿色化。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主要障碍

思想认识障碍

全社会绿色物流理念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各级政府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企业片面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经济效益,忽视物流活动对环境的负面效应。

体制政策障碍

我国物流业传统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多头管理、分段管理体制,造成物流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物流体系内在联系被人为分割,严重制约物流体系的整体统筹与规划,影响各种物流服务的协调发展,妨碍物流社会化、集约化进程,导致物流资源的严重浪费。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目前我国在绿色物流产业政策方面还缺少相应的扶持政策,各种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

基础设施障碍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已有较大的改善,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绿色物流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偏小,按国土面积和人均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和253.59公里/万人,德国为14680.4和65.94,我国仅为1344.48和10.43,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其次,缺乏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严重影响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第三,物流设施结构不尽合理,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技术障碍

我国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先进物流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滞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不同物流部门之间技术、设备、信息标准不统一,非标准化行为相当普遍,尤其在包装、运输、装卸等一些流通环节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物流成本上升,资源浪费,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人才障碍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绿色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物流专业人才也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当前我国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比较低,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物流学历教育与培训认证工作滞后;物流师资力量薄,教育手段落后,严重制约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

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建议

树立绿色物流全新运作理念

政府要加强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唤醒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危机意识,为绿色物流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引导工商企业打破其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的自我服务来完成的经营组织模式,鼓励企业实行物流外包,开展第三方物流,以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物流企业要打破“环保不经济、绿色等于消费”的传统观念,应着眼于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树立集体协作、节约环保的团队精神,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等目标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制定规范的现代绿色物流产业发展政策

现代绿色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涉及运输、仓储、装卸、货代、联运、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环保等行业,政策上关联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商务部、信息产业部、海关、环保、工商、税务等许多部门。为避免政出多门,确保政府部门间政策的协调一致,我们应该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设立统管物流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能是提出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协调全国和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等。

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来有效地规范、监督和激励物流企业的行为。通过环境立法、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制度和建立绿色物流标准来约束、干预物流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通过制定绿色补贴政策、税收扶持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等激励政策激励和引导物流主体的行为,促进绿色物流健康发展。

加快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首先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通过对其规模、布局、功能进行科学的整合,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其次要加强新建物流基础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应从整体战略的高度协调物流相关规划,理顺各种规划的关系,使物流规划、不同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规划、工业及商贸流通行业的仓储设施规划能够有机衔接和配合,防止重复建设,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第三,要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配送等设施的建设力度。对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政府要增加投入,对经营性设施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扩大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经营。第四,要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促进物流信息系统发展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是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性。首先,政府应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技术(rf)、全球定位系统(gp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其次,政府应大力支持建设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加快构筑全国和区域性物流网络,实现不同物流部门、物流企业的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为物流信息交流的畅通和高效创造条件。

物流标准化是资源整合的重要基础工作。针对我国当前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政府应加强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视,一方面要在物流术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尚缺的标准应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

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广西;农产品绿色物流;现状;制约因素

在我国工业品生产和食品消费中农产品一直占据很大比重, 农产品主要指粮食、棉麻、油料、肉类、果蔬以及乳、蛋、糖。农产品绿色物流是指融入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物流活动,强调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不变质不受污染和实现增值以及物流操作、管理全程的绿色化。具体包含农产品绿色运输、农产品绿色包装、农产品绿色装卸搬运、农产品绿色流通加工等内容[1]。农产品绿色物流涵盖了与农产品相关的生产、流通、消费领域。

一、广西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现状

农产品绿色物流在发达国家发展较为迅速。它实际上是农产品物流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冲突的一种产物,同时也是农产品物流今后发展的新趋势。目前我国虽然农产品绿色物流逐渐引起了注意,但和国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广西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则更加滞后:

(一)初步具有绿色农产品的认证和开发意识,但农产品绿色物流思想还没确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绿色观念的深入,近些年来绿色产品倍受消费者欢迎。www.133229.CoM广西抓住市场机遇重视绿色产品的认证和开发,到2010年8月13日共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书151个(见表一),只占全国总认证书15917个的0.95%,获绿色食品认证的主要是大米、机制糖、鲜果和啤酒等产品(见表二)。

广西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总体落后,人们对农产品绿色物流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观念水平。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绿色物流思想并没有确立。当前农产品经营者消费者的绿色经营消费理念已初步树立,但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思想几乎还没有。农产品经营者提供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甚至绿色服务;农产品消费者追求绿色消费、绿色享用甚至绿色保障。可就是对农产品绿色物流环节没有引起重视和关心。由于目前广西农产品的生产还是以个体农户为主,每个农户受文化经济条件所限,相当多的农产品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现状,经营方式相当落后粗放,加工方式大部分停留在初级方式而无法升级,农产品的附加值相当低。农民则只关心农产品的最终产量和价格,对于像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环节没有也无法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缺乏绿色物流思想,导致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腐烂、变质、霉变等浪费现象严重,绿色农产品的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实现。

(二)物流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但农产品绿色物流配套基础设施落后

道路和货运场站及物流集散设施是农产品物流主要的基础设施。近年来,虽然广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物流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但农产品绿色物流配套基础设施落后。

道路方面,承担农产品物流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公路、铁路、航运和空运。广西目前农产品交通道路方面:一.据调查近10%的行政村没有通公路,这些村的农产品没法外运,农村公路的通达率有待提高;二.贯穿广西境内的只有南昆、湘桂、焦柳、黔桂、黎湛5条铁路干线,大部分广西农村地区还没通铁路;三是广西机场本身数量不多,能用于农产品物流的飞机少。

货运站场及运输设备方面,目前广西在货运站场的建设方面力度不大,缺乏专业化的汽车零担货运站和集装箱中转站,承担农产品物流的货运站场主要是一般的普通公路货运站。

而农产品运输载体主要是中型卡车、农用车、三轮车,这样的运载工具不仅能源消耗大,而且容量不足,更不能保护好农产品[2]。

物流集散设施方面,首先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得到发展。目前广西以城乡农贸市场为基础以城市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已经形成,但是农产品市场结构中集市贸易占主体,批发市场主要分布在南宁和柳州几个大城市,批发市场的保鲜、加工、运输、仓储等绿色物流配套设施少,建筑老旧且交易方式陈旧,市场服务单一和市场法规不完善等。其次是仓储设施陈旧。广西农产品以亚热带果蔬为主,对保鲜储藏会有特别的要求,但目前广西的仓储设施不论在数量结构还是技术水平上都不能满足广西农产品绿色物流的需求[2]。

(三)物流技术得到提高,但农产品绿色物流技术水平低下

随着广西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广西农产品物流活动得到了较大发展,物流技术也得到了提高,但农产品绿色物流技术水平仍然低下。

1.农产品绿色运输。农产品绿色运输是指通过运输实现农产品空间位移时,采用绿色运输策略,包含合理选择运输方式、运输工具;有效规划运输路线,避免迂回运输、重复运输、对流运输等无效运输[3]。目前广西不合理的运输现象大量存在,据调查有些农产品从海南运到南宁的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再运到湖南的长沙,这不仅加大了农产品物流成本,还很难保证农产品的鲜活性。

2.农产品绿色流通加工。农产品流通加工是指根据终端的要求对农产品进行分类、清洗、包装等活动。绿色流通加工要注重防止加工中的货损,尽量将分散加工转向专业集中的流通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3]。发达国家果品加工能力已经达到生产能力的70%以上,广西农产品现阶段仍然以自然形态进入市场,加工能力严重不足。广西年产鲜果在450万吨左右,但经过流通加工的只有60多万吨,还不到生产能力的20%。

3.农产品绿色包装。农产品绿色包装强调“适度”包装,既反对过度包装,造成包装材料浪费,又不能为追求低成本,采用劣质包装材料,影响人体健康[3]。目前广西农产品包装仍处在初级阶段,农产品运输包装大多用的是塑料编织袋和麻袋,农产品销售许多根本没有包装,至于保鲜型包装相对更加落后。

二、广西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物流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在人们渴望绿色生活、在党和国家吹响又一轮西部大开发号角的时期,推广农产品绿色物流对广西经济发展具有不一般的促进作用。针对广西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制约广西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因素。

二、广西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物流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在人们渴望绿色生活、在党和国家吹响又一轮西部大开发号角的时期,推广农产品绿色物流对广西经济发展具有不一般的促进作用。针对广西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制约广西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因素。

(一)农村自然、文化及经济条件使农产品绿色物流思想难以确立

2009年末广西农村常住人口2952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60.8%,分布在12918个行政村;广西农业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0.2%,而文盲的比例达到了3.83%;2003-2009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095元、 2300元、2490元、2770.5元、达到3224.1元、3690.3元、3980元。广西农村人口数量多,居住分散,农民文化程度低,农民人均纯收入少,这样的自然文化和经济条件使农民难以接受新技术、新观念,更不能正确认识农产品绿色物流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促进作用,因而农产品绿色物流思想在广西农村难以确立。

(二)农村基础设 据调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4项一级指标中,广西位列第一的有4项,排位二、三名的分别为4项和1项,位居倒数第一的有6项,倒数二、三名的分别为5项和4项,排位4~6名的总数为15项,超过排位在1~3名的9项,而且排名第一的4项指标中,除沼气池项目外广西的项目优势并不明显,说明广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处于中偏下水平” [5]。

2009年11月,广西爆发了震惊海内外的“爱心香蕉”事件。当年广西香蕉种植面积达110多万亩,总产量210万吨,比上年增加84.5%。香蕉大量上市后,市场需求萎缩,价格最低0.12元1斤,不少蕉农因为采摘费用比卖出价还高,宁肯让香蕉烂在地里。最后在中央和全社会的共同帮助下,以“爱心香蕉”的名义消化掉了囤积的香蕉。“爱心香蕉”事件暴露出广西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严重匮乏,农产品物流体系还十分脆弱。因为基础设施不健全,农产品生产止步在自然收获阶段,缺少了加工、配送、储存等供应链增值环节;因为缺乏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提供专业化、专门化、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增值服务,大多数农民不但承担着农产品生产功能,而且承担了本应由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承担的销售、运输、加工、储存等功能,流通效率低下[4]。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无形中限制了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总体发展。

(三)绿色物流机制不完善制约了农产品绿色物流技术水平的提高

绿色物流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绿色物流机制的完善需要从社会和企业两方面着手。广西绿色物流机制的建设缓慢,首先从社会方面看政府对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政策规范和管理功能没能充分发挥。到目前为止,广西的物流业仍然是实行分散的、分行业的管理方式。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这种无序发展造成物流行业资源配置巨大浪费。同时,广西针对物流行业在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制订和颁布也很少。其次从企业方面看农产品企业物流外包的动力不足,并且第三方物流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广西物流业目前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物流企业规模小,而且分布范围范围广,大多数以自办物流为主。专业化程度低,常规物流发展还很不健全[6]。由于对物流作为“第三方利润源”的错误认识和受“大而全、小而全”观念影响,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抓住本企业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主观认为有利可图就自建物流系统,农产品企业则更加突出不愿向外寻求物流服务。绿色物流机制的这些不完善制约了农产品绿色物流技术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伟媛, 发展浙西南山区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思考[j].物流科技,2008,(5).57-59

[2]唐运艳,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南宁,广西大学,2007年

[3]郑颖,农产品绿色物流实施探索[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10).37-39

[4] 李万青. 从广西“爱心香蕉”事件透视我国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建设[j].江苏商论, 2010,(05).61-62

[5] 黄若君, 广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11).22-36 [6] 李春香, 广西发展绿色物流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 2009,(2).24-29

[作者简介]李春香(1965—),女,湖南湘乡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管理系教授。研究方向:市场经济与绿色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