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设计理论

绿色设计理论范文精选

绿色设计理论

绿色设计理论范文第1篇

低碳是指更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随着人类欲望的膨胀,灾难性气候屡屡出现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针对这种现象设计领域提出了旨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绿色设计”概念。包装业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包装的废弃物严重的消耗资源、污染环境,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包装废弃物约三千万吨,但得到及时无害化处理的废弃物却非常有限,垃圾流失、垃圾围城、白色污染等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如何充分有效回收、利用包装废弃物,开发新型材料,将绿色包装纳入低碳轨道,成为包装业的重要课题。绿色包装是指污染少、能循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无害、符合环境要求、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各类包装。与传统包装相比,绿色包装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贯穿包装设计的全过程,以无害、符合环境要求为前提,以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循环再利用为发展方向,从原材料的采集、无污染的加工、包装的制造与使用以及使用后的回收处理都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由此可见,绿色包装包括保护环境和资源再生两方面的含义。

二绿色包装设计的主要方法

(1)设计合理的包装结构

当前不少包装为追求豪华、浮夸的视觉效果,在设计上喧宾夺主陷入“过度包装”的泥潭,不仅浪费了材料资源,造成了资源回收率低,而且还增加了运输费用和展示空间,给消费者带来许多不便。在倡导绿色环保的今天,设计师应遵循减量化原则,尽量减少包装中多余的部件,在满足实用、有效包装的同时,力求节省空间、节约资源,使包装设计结构逐步趋向小型化、简洁化和便利化。如日本一款香烟盒在侧面设计出一个可以折叠的小袋,用于收纳和锁住烟灰,既减小体积、精简结构,又减少污染、降低消耗、节约能源,是一款结构精巧、便于携带的造型设计,给产品带来了功能上的突破。

(2)设计合理的图案与色彩

图案与色彩是最直观的视觉元素。独特的产品包装图案与色彩不仅能在消费者和商品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增加产品的销量,而且还能塑造不同的主题思想,传递商品的自身价值。如儿童食品包装不仅采用红、黄、蓝等明度极高的色彩,而且还常以小汽车、手枪、机器人等玩具做造型,这类包装造型精致、色彩鲜艳、独具特色,深受儿童消费者喜爱。设计师应根据商品的不同性质设计出合理美观的图案和色彩,既达到扩大营销的目的,又实现节能减排,既不过于轻描淡写,也不大肆渲染。如英国希尔顿香烟盒以吸烟严重危害健康的图片作为警示,既直接起到了限制产品数量的目的,也间接地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

(3)倡导合理的设计风格和理念

可重复使用化、能再生再循环化、抛弃容易化是在简约理念指导下设计出的产品包装。绿色包装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有合适与否的问题。重复使用化设计是最能体现现代工艺水平的包装,如茶叶桶、饼干盒、牛奶瓶、啤酒瓶等使用后仍可继续使用;能再生的再循环化分为物质回收和能源回收,通过产品结构设计的改革、回收材料的新颖设计以及绿色回收标志的设计使包装抛弃时能很容易地进入再循环的流程;抛弃容易化是指为便于回收再处理、减少回收处理的代价,应在确保包装材料安全化和分类容易化的基础上,防止散乱化。如包装设计风格简约大气的一次性照相机以制造商为基础建立闭合的回收、再利用和再循环系统,这种设计不仅体现出鲜明的再循环意识,而且在设计上还做到了低碳、绿色、环保。总之,绿色包装设计的方法很多,但要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包装利于资源、能源的节省和生态平衡,从包装的设计到回收成为绿色系统工程,推动绿色包装设计。

三对绿色包装设计的展望

绿色设计理论范文第2篇

绿色设计是全面、系统地衡量煤矿机械产品的设计初期、加工阶段、应用过程等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特性与资源效率的一种新兴设计理论和手段。煤矿机械的绿色设计系统地考虑到煤矿机械产品的研发、制造及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实现煤矿机械产品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降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绿色设计与制造同现有设计与制造模式有很大不同,它是在现有模式基础上,融合了环境保护学、人机工程学、环境行为学和消费心理学等领域知识的理念和方法,旨在将其渗透到机械产品设计、制造与应用整个生命周期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煤矿机械绿色设计与制造,是一种综合考虑了产品设计、制造、使用以及回收等整个生命周期环境特性、资源效率的先进设计理论、方法;新颖之处在于系统考虑了产品设计、制造及其应用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大限度降低机械生命周期内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煤矿机械的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有设计建模、材料选择、可拆卸性、可回收性、成本设计、数据库和知识库设计、安全保护设计。

2煤矿机械绿色设计的材料选择

绿色设计一直以来所奉行的设计理念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首先在材料择取方面,应当重点选择环保性能高、可再生利用并且具有回收价值的产品材料。其次,构建环境负担数据库及专家系统,即全面整合研究当前拥有的材料,对其所产生的环境协调性表现给予一定的信息支撑,从而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评价。另外,构建研究产品材料生命周期的评价手段。研究材料生命周期评价是指,对原材料产品到成品、成品到废品过程中的资源、环保、成本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出材料的绿色性评价方法。

3煤矿机械绿色设计的内容

3.1可拆卸性设计

可拆卸性设计是使完成产品得以有效回收的一项极为重要的策略,同样,也只有拆卸才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全部的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根据大量实践得知,是否具备可拆性设计,是直接决定机械设备应用生命周期长短的重要因素。可拆卸性设计是在煤矿机械产品的设计初始阶段就必须考虑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煤矿产品的高效回收。煤矿机械产品相较于其他产品,体积更大,加工工艺更复杂,所需要的原材料更多,因此在对其进行绿色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可拆卸设计。可拆卸设计主要包括拆卸产品设计、拆卸工艺设计和拆卸系统设计,其设计原则为:易于拆卸,易于分离,减少拆卸工作量,减少零部件的多样性以及可预测产品的结构。

3.2可回收性设计

煤矿机械绿色设计中的可回收设计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最大化权衡机械产品零部件及产品材料的回收性、回收价值、回收手段以及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实现产品零部件及产品材料资源的高效再利用,最大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可回收性设计涵盖的内容有:产品结构工艺性与经济性分析。可回收性设计在整体绿色设计的周期工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科学合理地实现回收再生利用,能够使产品本身最大化地发挥出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3.3安全保护设计

由于煤矿机械设备绝大多数都在井下工作,因此,机械设计必须要全面考虑保护设计。根据统计显示,近些年来,我国发生的大部分矿井事故都是由机械设备的故障导致的,而且一旦出现事故,就极有可能产生人员伤亡。煤矿机械绿色设计应以“以人为本”为设计理念,保证机械产品的安全性。

4基于煤矿机械绿色设计的加工途径

4.1网络化机械加工

通过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将处于分散状态的加工中心、数控设备等串联起来,从而使机械加工控制中心有效地对全部加工进程实施全面监督控制。与此同时,还可以和煤矿企业中的工程设计及管理信息系统等集成,以实施最佳的优化决策。

4.2信息化机械加工

绿色机械信息化加工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加工质量的基础上,完成整体的最优化加工。从系统的视角出发,全方位衡量煤矿企业与整个社会的综合成本,综合研究不同的材料、零部件、设备等对加工的影响。信息化加工途径是实施绿色机械加工的重要技术手段。为了使整体设计达到最优化加工,必然要构建加工设备、切削刀具、切削液等相关资料的数据库,利用有限元法、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方法进行验证。

5结语

绿色设计理论范文第3篇

1.应用研究现状

景观中植物色彩的运用在景观植物种植书上和专业相关的书上都会有。西方园林书上这类的内容比较多。在西方,城市在经历过历史变迁之后,渐渐的找到了适合自己国家的植物种植形式。

(1)东方对色彩的理论

传统园林植物色彩种植设计中和园林的性质和主题都有紧密的关系。植物种植设计都遵守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基本理论和法则。在传统的园林景观的植物种植设计中把量大则美用到有自然植被和自然农业景观中。在我游览的所有园林中,以苏州香雪海和北京香山红叶为例,让人感慨大自然是如此的有魅力。总的来说,在中国传统园林的色彩风格中有淡雅和富丽两种代表。中国传统园林的成就非常灿烂,遗憾的是在近代中国,因为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没来得及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就快速被西化了。

(2)西方对色彩的理论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园林和法国勒•诺特式园林中的色彩应用大部分都是以绿色作为植物的基调色,但是景观中的其他色彩的构成要素以点缀和穿插为主。不是很丰富但是亮丽和明快。然而在英国的维多利亚式园林和爱德华式自然风景园林中,两个园林中的花卉色彩的普遍运用,使得鲜艳的色彩成为园林设计中的主要设计要素。亮丽和明快的风格在现代的西方园林植物景观中基本上都使用了,植物在种类上和运用上慢慢扩展。主要是因为景观植物运用的范围从皇室和贵族的庭院延伸到城市中室外的空间,

2.植物不同色彩表现不同的景观效果

(1)白色

纯洁、干净、高雅。当人们看到白色时会联想到简单平静的生活。如果想使局部的色彩进行提升,将白色花朵与其他的色彩的花卉进行组合就可以了,大片白色花朵还会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感。

(2)蓝色

安静和深邃.蓝色是需要和其他的色彩花卉进行搭配组合的的。在景观园林中最好不要将蓝色的花朵单独栽种。和其他花朵的色彩相比,如果在深红色植物或者杏黄色和浅黄色的植物中零星点缀,可以形成非常醒目的对比。

(3)红色

热情、奔放。在景观中红色的花朵和绿色的花朵惊醒搭配会给人亲切、自然。所以最好将红色的花朵安置在园林中比较靠近边缘的位置,切记放在隐蔽的角落或离视线比较远的地方。

(4)黄色

华贵、雍容。黄色的花卉也是一种醒目的颜色,但是黄色的花卉会让人感觉到不安、烦躁。所以很少有人大量使用黄色花卉,只是作为点缀作用。

(5)绿色

生机勃勃,春意无限。在景观比较隐蔽的地方使用黄绿色可以削弱黑暗的空间给人的压抑感。

(6)棕色

棕色在景观园林中是作为点缀,特别在秋冬季节棕色会给景观添上银色和灰色。使园林中的景致非常趣。

(7)黑色

黑色神秘深沉。和黑色颜色相近的有黑红色和深栗色还有光泽的黑紫色的作为观赏的植物。作为景观色调平衡的元素会形成令人晕眩的强烈效果。如果和红色或紫色搭配可以增强景观的深沉感。

3.植物色彩在景观中的应用

植物色彩的搭配是不需要设计理论的而是自然的美,而我们所使用的设计理论是前人对色彩的长期观察而总结的结论。现在将这些理论作用于园林中的自然植物,会使园林中的植物的色彩搭配更加完美。植物在一年四季中色彩是多变的,如果把丰富多彩的花卉运用的恰当,一般来说都会营造出美妙的意境。

(1)基本色应用

在景观中不要随便扰乱绿色这个颜色的基调,因为绿色是景观中植物景致最基本的颜色,它是植物的象征。从绿色之中你会发现许多美的所在。例如:在季节中你会发现早春的嫩绿色、初秋的黄绿色和盛夏的浓绿色,冬季松柏的墨绿色;植物种类之间绿色的差异也会呈现出单色调的和谐,柳树的嫩绿色和冬青女贞的亮绿,沙枣树的灰绿和大叶黄杨的绿油油的绿,竹林的青绿,桦木的黄绿等。

(2)其他色彩应用

其他各种色彩的植物只在必要的地方点缀和搭配一下就行了除了绿色,下面是点缀的几种方式。①成片涂抹。要想达成花开的时期一致、色彩比较统一的效果、就要在一个地方种植一种花卉,这样种植的好处主要有四种,第一是生态的要求相同、第二是方便管理、第三是色彩效果强烈、第四是操作起来简单,虽然这种布置方法在当前比较流行但是只要花期一过就会显得单调。②利用对比。在花坛里红与绿、黄与蓝等的植物的色彩和色彩之间的对比。这样对比的目的是用一种花卉颜色去烘托另一种花卉颜色,使花卉的颜色更为突出。例如芍药在花坛中有绿叶对红色系列的花的衬托,这是在对比之中显示红花的美。③主次谐调。景观的设计者首先要确定景观的主题,然后搭配上与主题色调相似的色调为辅,使整个景观色彩符合人们的审美协调统一。例如,以黄色为主题的色调,再用乳黄色和橙黄色的深浅花色、叶色之间搭配,效果一定十分和谐统一。但是如果主题的色调是蓝色或者紫色比较暗的,那么种这种暗色花卉的地方的阳光一定要充足,不然的话会使整个景观显得过于沉闷或忧郁。如果是设在林间小路边上的花坛,一定要选择如百花、柠檬色花等明色为主调的。④以少胜多。以少胜多是艺术上经常提到的手法。这个“少”需要说明的是指面积要相比较来说的小,在数量上要恰当的少,少和小均要按实际的情况来谨慎考虑,还要“在重要的地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还存在比例大和小的问题,如果太小则容易被忽略。一般来说是利用背景去突出前景。对植物色彩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背景色。与此同时,还要考虑的效果是色彩空气透视;园林中的垂直景物有栏杆、绿篱和墙面等,这些垂直景物也会去当做植物的背景。在这个时候,就要根据背景的色彩特征,去搭配植物的色彩。例如在砖红色的墙脚的地方去布置时当景物的背景是暖色调的,那么作为前景的植物的色彩应该是冷色调的。反之,当景物的背景是冷色调时,前景应该是暖色调:前面可以放置一些明亮色的花坛,比如白色、粉色和黄色的花卉。概括的来说用补色或者邻补色最好。

结语

绿色设计理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发展;未来

一、艺术的发展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岁月里,我们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不断完善,物质生活的需求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将更加多的注意力加在精神文明的富足之上。在这种历史条件的催促下,我国的艺术设计渐渐步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纪元,有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艺术设计思想的解放、艺术设计理论的丰富、艺术设计理论领域的扩大、艺术设计的创新精神不断树立上。这一切的活跃表现使得我国艺术设计空前繁荣,学科的规模和规格不断提高,学生人数不断突破历史新高,艺术生的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为我国的设计事业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液[1]。同西方相比,我国的艺术设计发展历史非常短暂,二者存在较大差异,使得西方的艺术设计很难融入到中国,而中国的艺术设计理论也很难得到西方艺术设计中的地位。因此,我国可以发展的潜力非常的大,艺术设计的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等着我们去探寻。总结艺术设计的过程、理论特征及其观念的认识,完善我国艺术设计体系特征,为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提供新的道路和方向正是我们正在走的路。

二、新的趋势

“新的设计理想的实现首先在于对现实的反思,只有反思才能痛定思痛,调整寻求的目标”[2]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大显成绩,技术与科技的创新发展使得艺术设计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中,所有的事物方方面面都已经和艺术设计融为一体,艺术设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比比皆是。艺术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无知的需求,为了一目的时刻的服务人民大众。人民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舒适和便利了,但量的丰富不代表制得丰富[3],技术是不断的提高。可是人们一味的寻求技术的提高,而忽视了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人性而不是技术。个性能被这样慢慢的埋没,我们要保证我们的艺术内涵不断的发展和传承。艺术是我们永远执着的追求,寻求艺术精神在现在设计上的体现是我们的目标。通过艺术设计在中国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设计出现了很多急功近利的平庸之作,对于西方艺术语言的复制和模仿不断的出现,导致这种“重复”对我国的设计发展毫无意义。多数人打着“全球化”的口号对西方设计进行模仿,把自身拥有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的优势抛开脑后,生硬的设计一些国际化的东西。艺术需要站在自己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特征上出发,发掘自身的特点与众不同之处,立于特别之处寻找个性。在全球化的大流之下占有一席之地,取决于设计者们创造源泉在自身的时代和文化大背景之下接受和转化设计源泉的能力。全球化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交流资源信息,在结合世界文化同时融入自身民族性和地方性的个性因素,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这就是对的发展。21世纪的主流是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全球出现的大规模污染影响已经让人类心存胆怯,对于绿色问题越来越重视。这是人与自然和社会结合的一个设计问题,让这些因素和谐结合在一起,让人考虑绿色环保的问题同时贯彻绿色体系,在生产、包装、材料和设计上都考虑到绿色环保。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生活体验,因为在一起生产发展的同时消耗和破坏了很多赖以身存的资源,要为设计的责任和作用考虑。摆脱掉无限制的消耗,走绿色设计体系。这不只是一种技术层面上的考虑,而是从设计的根源人的角度,不局限在设计形象和功能上,给人带来一种精神上的体验和改变,改变人们之前错误的消费观念。以绿色保护环境为目标,传递正能量。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新时代的需要就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了贯彻这一历史革命使命,更加不能忘记我们的民族精神。把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本土的文化精神融入到艺术设计当中去,以独特的民族面貌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把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的东西变成一种特色,一直是我们的理想。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国际竞争中磨灭掉自己的特征是不明智的,是短见的。从文化上看特色和个性是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重点,失去了自己的文化重心和文化特色会存在很大问题。我们需要一个全球化的视角,还需要一个理性的思维和胸怀,把自身的个性较好审视,将本土和世界的东西相互结合,将达到新的提高和转变。

三、我国艺术设计的现状和弊端

我国的艺术设计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在寻找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需要我们去摸索,我们之前从未有经历过这样的时期。在坚持民族性、地方性和个性的同时遵循全球化的大时展趋势,把独特的文化内涵资源和全球化共享资源结合,形成一个独立的设计体系。与此同时计算机对于艺术设计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艺术设计的发展于计算机的技术息息相关,艺术设计必须吸收其他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发展自己,从而更好的达到服务人民大众的宗旨。数字图像技术为自身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发展和设计技术上的革新,引发了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的改变,灵活运用电脑技术才能为艺术设计带来显著的设计效果,才能完成赋予艺术设计的使命。电脑对于艺术设计的工具有非常的快捷和便利,给设计者的资源越来越丰富,使设计者们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制作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同时电脑效果带来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科学效果,为艺术设计的创新思路提供了非常卓越的好处,这一场对于艺术设计的革命,技术与艺术的辉煌合作成果。但是就当下来说,在我们对于科学技术带来便利窃喜的时候,弊端也渐渐的显现出来了。由于电脑给于艺术设计带来的便利使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广泛性和群众性,大多人认为掌握了电脑技术就可以完成艺术设计了的错误观点。技术只是辅助设计者作图的工具。有些人过于看重利益的效果,而追求商业上的效果,艺术设计变得越来越生硬、缺乏美感或者是单调面目雷同,这就是缺乏艺术修养和艺术语言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运用成熟的电脑技术帮助我们完成艺术设计,灵活运用艺术设计中应该拥有的视觉艺术美感和视觉艺术语言来传达设计表达的东西。电脑只是一个手段和工具,视觉艺术语言才是我们应该遵循的艺术真谛而非电脑技术。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的高度,从基本的手稿就开始不断完善自己,不能从设计的开始就完全依赖电脑,笔杆才是我们设计的灵魂,我们永远是艺术家而不是一个电脑操作者。现代艺术设计的内涵非常的丰富,我国的艺术设计道路才经历了很多的时间考验,全面总结中我国的艺术设计发展现状和趋势还需要大量的参考来继续思考。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还是一个年轻的产业。21世纪应该怎么走,在世界浪潮中走出中国风是我们年轻一代艺术设计者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的时代需要我们携手共进,跟进时代的步伐,顺应社会需要的脚步,为中国艺术设计走向世界而共同努力[4]!

参考文献:

[1]童宜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2]方李莉.新工艺文化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58.

[3]王君.论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新趋势[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

绿色设计理论范文第5篇

摘要:为推动建筑工程的新型发展,应结合时代因素,加强对施工技术和施工理念的创新,有利于节约建筑工程中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同时有利于节约经济成本。针对绿色建筑在建筑工程中的全面应用,有利于实现对建筑工程设计理念的创新和突破,有利于推动建筑工程的创新发展。本文对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建筑物里面设计进行探讨,以实现对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全面认识,结合建筑工程的发展和时代因素,推动建筑工程的创新发展,进而实现建筑立面设计的科学化、时代化。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建筑物;立面设计

建筑工程对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运用,有利于推动建筑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创新,进而推动建筑工程的心形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在建筑物立面设计施工中的运用,应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施工技术和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确保建筑物立面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有利于建筑工程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稳定推动建筑工程的施工。因此建筑物的绿色立面设计,应加强对环境因素、施工技术的分析,以确保建筑物绿色立面设计的合理性,有利于推动建筑工程的稳定进行。

1绿色建筑和建筑立面的概念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英文称为“PassiveBuildingDesign”,主要是指建筑工程通过对电力、石化和水利资源的全面分析,同时加强对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的分析,以实现对建筑环境的科学规划,结合相关平面设计技术的运用,以实现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科学设计,从而推动建筑工程的发展。

1.2建筑立面的概念

建筑立面,主要是指建筑物和外部空间的联系,其中包括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力的间接接触,以及建筑物整体形象和构成方式。建筑立面,即建筑物内外空间界面相关连接处组成方式和构成部件的统称。建筑立面从形式上包括:建筑内立面和建筑外立面。

2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运用的重要性

2.1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运用的经济性

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应用的经济性,主要是指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水、土资源的利用,通过对施工成本的控制,使其在运行的允许范围,其中施工成本的投资应加强对建筑物生态建设的统计,从而确保施工方案制定的合理性、科学性,以推动建筑工程的长远发展。其中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暖气工程的分析,以确保暖气工程施工方案制定的科学、合理,结合相关暖气工程保温、通风的要求,科学设计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推动暖气工程的施工需要。因此,绿色建筑应结合建筑物的施工要求,科学分析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以推动建筑工程的合理运行,同时有利于节约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推动建筑工程的长远发展。

2.2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运用的实用性

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运用的实用性,主要是指建筑工程的运行,应加强对绿色建筑要求的分析,结合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环境、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全面分析,以确保建筑工程的稳定运行。例如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应用,应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分析,从而制定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方案,以推动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绿色建筑在进行建筑物施工外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成本的全面分析,其中包括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和施工理念的全面分析,以确保施工成本的科学管控,实现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的应用性。

3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运用现状

3.1季节因素对绿色建筑的影响

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的应用。应加强对气候因素的分析,以确保不同气候环境下对建筑工程影响的程度处于可控范围。例如针对不同气候区的日照条件,寒冷气候环境下对建筑物的影响,应加强对建筑物日照条件的分析,其中日照条件如果大于平均日照,则该建筑设计应通过对光照的设计,以确保绿色建筑的合理运行,其中针对建筑物的采光时间大于建筑物的平均日照要求,加强对季节因素的分析,其中夏热冬暖地域则反之,需要将更多的设计应用于外立面遮阳系统。而夏热冬暖地区建筑对采光和遮阳需求的倾向性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针对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季节因素的分析,应结合地区因素的分析,以确保绿色建筑设计符合地区施工需要,从而推动绿色建筑在地区建设中的需要。

3.2遮阳系统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影响

遮阳系统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影响,主要是指建筑物进行遮阳系统设计过程中,其中遮阳系统进行相关设施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季节因素的分析,结合遮阳系统的运行需要,以确保遮阳系统的稳定运行。例如针对夏季进行遮阳系统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夏季中高温和中暑的要求,合理安排遮阳系统施工行为,以确保遮阳系统的稳定运行,从而推动绿色建筑的稳定发展。但是遮阳系统在夏热冬冷和严寒地区进行施工建设过程中,应结合遮阳系统的施工需要,加强对相关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分析,以确保气候因素对遮阳系统的建设影响处于最小化状态,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4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的完善措施

4.1加强水体调节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的完善措施,首先应加强对水体调节的分析,其中水体调节应结合水体的化学特性,进行全面分析,以确保水体进行分析实验中相关比热容、流动性的分析,以确保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气候因素的全面分析,实现绿色建筑在建筑工程中的全面发展。例如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针对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立面设计的分析,结合相关架空层设计分析,利用能量转移的关系,以实现绿色建筑的长远发展。同时在中庭的烟肉效应作用下将近水面的冷空气流动到中庭中上部空间,从而通过中庭的建筑内立面进入室内空间。

4.2加强对建筑立面成本的控制

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的完善措施,应加强对建筑立面成本的控制,以实现建筑立面的低成本运行。建筑立面的设计,应结合立面形象合理运用施工技术,其中针对建筑立面形态建设要求严格的施工,运用新型施工技术和设备,实现对建筑立面形态的多彩和结构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给居住者新型视觉冲击和感官享受针对。针对建筑立面形态建设要求较宽松的施工,应结合建筑形态的无污渍要求,以实现对建筑立面形态的隐藏处理。例如某地进行绿化设施建筑过程中,针对该地区进行绿荫设施施工过程中,其中绿荫设施的温度应保持在4℃左右,以确保绿荫设施的稳定运行,推动绿色荫设施向“生态外壁”的发展,其中明显的建筑包PARKOYAL花园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绿荫设施的全面发展。

4.3施工材料的创新

绿色建筑在建筑物立面设计的完善措施,应加强对绿色建筑施工材料的分析,其中对绿色建筑施工中施工材料的施工,应结合其具体用途进行全面分析,以确保施工材料在绿色建筑中的全面运用。例如陶板材料的运用,应加强对施工材料导热性能的分析,结合孔洞对热能的处理。例如对太阳能电力成本进行分析,其中电力成本为1.9-3.5元每度,而电网供电价格仅0.6-1.1元每度,在没有补贴的前提下使用者难以承担其使用成本,资金制约是太阳能发展的最大阻碍,因此在低成本绿色建筑大量使用太阳能难以实现。风能技术在部分视点绿色建筑上尝试使用,但因收到建筑立面造型、所在区域风能等级的制约,较难广泛应用。

5结束语

基于绿色建筑设立理论的建筑物立面设计进行分析,首先应进行对绿色建筑物的全面分析,其中包括设计理念、施工规模和施工技术,其次应结合建筑施工涉及的相关施工技术进行具体分析,以确保施工理念设计的合理,有序指导施工建设。

参考文献

[1]李艺洋.基于绿色建筑理论的低成本建筑立面设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4∶01-57.

[2]孙培伦.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建筑物立面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0):51-54.

[3]金霞.基于绿色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分析[J].大科技,2015(28):221-223.

[4]李林方.浅析基于绿色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8):121-122.

[5]闫妍.探析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0)

作者:程宏柱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第二篇: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及目标

摘要:针对绿色建筑设计,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及建筑行业实际情况,对设计原则及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例,简单介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旨在为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设计原则;设计目标

如今,人们的日常生活出现了巨大的变革,但同时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即为各类资源的枯竭以及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作为资源消耗主要项目,建筑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据绝对地位,对其进行有效变革可起到重要的作用。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是目前建筑行业的重大变革,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在未来绿色建筑必定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从而为人们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

1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1.1系统协同性

绿色建筑指的是和外界自然环境一同组成的系统,具有其自身的功能与特性,组成系统的不同要素要求具有关联性与协同作用,以此推动整个系统高效、稳定运营。从整体上讲,绿色建筑是在建筑运行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多学科领域交叉、跨越多层级尺度范畴、涉及众多相关主体、硬科学与软科学共同支撑的系统工程。

1.2地域性

在对绿色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以及人文特征,分析研究建筑设计策略,按照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编制相关评价体系,并选取最佳的技术措施,以促进绿色建筑施工有序进行。

1.3高效性

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应提升各项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和消耗,避免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时降低污染与垃圾排放,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绿色”目标。

1.4自然性

设计工作中应注重环境设计及生态系统保护,防止或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尽量保持系统现状,强调生态系统连续性。针对已经造成破坏的生态系统,应视破坏程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或重建。针对无法避免的破坏行为,应在满足建筑建设需求的基础上,采取相应补偿措施。除此之外,在对建筑内部环境进行调控设计时,应尽量引入自然要素。

1.5健康性

绿色建筑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适宜、有效的调控与规划,创建一个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高质量居住、生活环境,从而提供优质的空间场所,并具备现代化功能,满足当前建筑业发展需求。

1.6经济性

对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准确估算,评估方案的实际投入与产出。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应制定有利于施工成本控制,且可操作性强的优化方案,从而根据建筑实际经济情况选取最佳的技术措施,在优先选用被动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主动、被动技术的良好结合与相互补偿,达到提升绿色建筑经济效益的目的。

1.7进化性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工作中,应对技术措施更新、可持续化发展等给予充分的考虑,通过分析确定其可行性与必要性,同时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特征和对后续发展有积极作用的策略,为未来的技术升级预留操作的端口和载体,以达到保障系统和谐发展的目的。

2绿色建筑设计目标

2.1设计目标

2.1.1环境目标

竭尽全力提升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小建筑建设、设计对传统能源的使用,将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严格控制在标准限度之内,从而实现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2.1.2经济目标

在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应妥善处理经济需求和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即在满足经济发展及效益发挥的基础上,实现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

2.1.3社会目标

充分融合环境目标、人文生活与心理需求,以创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态文化。

2.1.4观念目标

绿色建筑设计观念目标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为普适性,绿色建筑不能仅仅当作个别的案例和实验性项目,而是要广泛存在于人类的居住环境当中;其二为系统性,绿色建筑本质上是会受到许多外界因素影响的,属于极为复杂的系统,需要在相对整合的空间和范围内,由各个主体在技术开发、经济支撑等层面上通过有效的协同来完成。

2.2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指的是采取设计、施工与管理等方法使建筑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评价体系的要求,同时取得绿色建筑对应的评价标识。这是当前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经常运用的设计依据。现阶段,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大致可分成两种,其一为通过专家判断给出评价结果和策略;其二将生态承载力最为考量的评价体系。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第一种评价体系,比如我国当前实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英国实行的BREEAM、美国实行的LEED、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加拿大实行的GBTOOL、澳大利亚实行的NABERS、以及德国实行的DGNB体系等。

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例

3.1评价对象

住宅建筑、办公建筑以及商场建筑等都可运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针对住宅建筑,原则上需要将住区为评价对象,个别情况也可将单栋住宅作为评价对象;针对公共建筑,可将单体建筑作为评价对象。在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可以分为两种,即为设计标识与绿色建筑标识。其中,想要申请设计标识,需要通过严格的施工图审查,满足相关技术标准;想要申请绿色建筑标识,需要通过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交付业主进行使用,使用期达到1年以上且无重大质量问题即可批准标识申请。

3.2指标体系和等级划分

3.2.1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意义在于按照定义的要求和程序对建筑性能实施完整的表述,明确建筑实际功能和定义之间的差异,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创建的统一指标体系。这一体系的内容主要包含:节省土地资源和室内环境、节约能源和能源使用等。由于当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所以大多数指标内容还处在定性分析阶段。

3.2.2等级划分

根据评价标准的规定,在符合相关控制需求的前提下,按照满足一般、优选项数的实际程度,将建筑等效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与三星级。3.3评价实施3.3.1管理机构由住房与城建部授权,在城市科研会中开展相关评价工作;由科研会中的专题研究小组负责管理与体系实施。

3.3.2申报主体评价标识

申请需要由工程业主与开发商提出,建议设计、施工与物业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到标识申报过程中。

3.3.3申报方式

以网上申报为主,申报单位可以登录标识网站,进入到对应的申报系统中,按照指示和要求完成申报流程。3.4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1)体系条款当中存在较多定性指标,可以用在精确评价过程中的定量指标很少,使得部分内容缺乏可靠的数据依靠;(2)在完整的架构当中,还没有针对生态效益等方面提出的条款与技术支撑;(3)标准覆盖的系统还不够完善,标准体系评价对象存在一定局限性,实际情况中集中在城市建筑,未充分考虑农村住宅,还需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完善。

4结束语

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建筑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性,有着极强的魅力,是人类文明史的见证。伴随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人类加大了对地球的索取力度,环境破坏与自然资源枯竭成为限制热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全新的时代中,急需对建筑生产形式进行更改,提升绿色建筑的发展速度,确保建筑实用、高效、舒适,还能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其快速兴起是现代化社会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必然趋势,是当前可持续发展阶段的重要探索内容,应得到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刘抚英,厉天数,赵军.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目标[J].建筑技术,2013,10(03):212~215.

[2]王江.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和目标解析[J].江西建材,2016,7(06):50~53.

[3]牟永春.浅析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目标[J].门窗,2015,8(03):37~38.收稿日期:2016-6-23

作者:谢劲松 单位: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第三篇: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提高建筑建设效率的同时,避免资源和能源浪费,尤为重要。本文就对建筑系统的全寿命周期进行简述,并结合寿命周期评价理论,分析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和实现手段,以对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寿命周期评价;绿色建筑

1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概述

传统建筑施工对资源能源的消耗非常严重,尤其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过于频繁,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师们不断通过气候设计、节能建筑和生态建筑等设计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效果仍不够显著,因此,建筑系统的全寿命周期概念应运而生。建筑系统的全寿命周期,意味着建筑作为工业产品,其在整个生产到运行,再到消亡的过程中,都应当对生态环境负责。目前大多数设计师过于注重建筑设计效率,而忽略了设计质量的重要性,这也是设计决策工具的缺乏所导致的,而当今寿命周期评价就可以作为这样一个决策工具,对建筑物的寿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的环境性能评定,对设计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2寿命周期评价理论概述

2.1寿命周期评价理论的概念

寿命周期评价理论,简称LCA,它的核心原则是全面地分析和评估某个产品从生产到服务,再到消亡的全部生命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LCA是一种方法,它的评价对象是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系统,评价所针对的就是这种产品从原材料开采,到产品制造,再到运行、使用,最后到消亡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可以说,LAC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体性评估,克服了传统方法对环境评估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2.2寿命周期评价理论的范围和技术框架

作为建筑产品的LCA研究,其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六个阶段:即资源开采阶段、原材料加工阶段、建筑构件制作阶段、现场施工阶段、维护及复用阶段和废物处理阶段。建筑物LAC的技术框架主要包括四个相关步骤,即对目标和范围的确定,对清单的分析,影响评价和改进评价。其中,影响评价是技术性的定量或者定性的描述和评价清单分析中所辨识出的环境负荷;改进评价是在识别评价环境污染负荷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和评价降低能量和原材料使用的机会。

2.3寿命周期评价理论的工具分类

根据LCA工具在建筑产品应用领域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建筑产品性能的比较工具,这种工具主要应用于建筑原材料或者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领域;第二种是建筑设计决策的支持工具,这种主要应用于建筑物的设计领域;第三种是建筑环境性能评级系统,这种主要应用于对建筑设计进行管理的领域。

3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目前我国所研究的绿色建筑主要是绿色住宅,因此,很多的生态设计和节能设计都是以住宅建筑为基准的,加强对住宅建筑的绿色设计,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实施。寿命周期评价理论和方法是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的基础,这种绿色建筑设计强调整体,并非单独一项,针对我国住宅建设的现状和领域,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消耗最少能量的原则

一般而言,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寿命周期为50年,在其整个寿命过程中,日常使用阶段以及建材生产运输阶段,是建筑物寿命周期耗能最大的两个阶段。因此,对能耗的节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个方面是要减少对建筑材料进行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能耗。这部分能耗也通常被称为建材含能。相对而言,石和砖的含能量较低,钢铁和铝材等精细材料的含能量较高。由此可以看出,要想对材料含能进行保护,一是要尽量使用生产耗能比较低的建筑材料,也就是具有可再生性的,以及钢铁等初始生产耗能比较高的建筑材料;二是要尽量选择使用地方性材料,这样可以减少运输距离,从而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第二个方面是要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一是对建筑形体进行设计,以满足节能目的,例如北方建筑尽量南向阳光等,计算好平面形状、进深、体型系数以及表面面积系数等要素与建筑能耗的关系;二是采取措施加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即对建筑物的墙体、窗户、屋面等围护结构进行必要的材料选择和安装调整,以最大可能的减少建筑耗能。

3.2利用最佳资源原则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清洁能源的利用,例如太阳能、风能等资源,可以利用太阳能制作光电屋顶、光电玻璃等设备,或者利用风力进行发电和制热;二是加强对回收旧建筑材料的利用,例如用回收的混凝土、砖和沥青等作为粒料或者填充物,也可以用回收的建筑碎玻璃来制作玻璃棉保温材料等;三是加大对可再生材料的运用,尤其是木材和废纸,以及部分纤维保温材料。

3.3尽量减少环境负荷原则

第一步是尽量选择生态水泥、高性能长寿建筑材料等环境负荷相对较小的建筑材料,第二步是通过制作使用预制模数构件,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放;第三步是选用最为合理的施工方法,例如英国在东泰晤士河施工时所创新的施工方法,可以使地基快速恢复原状。

3.4经济合理的原则

争取以最短的寿命周期,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也就是寿命周期经济利益,可以通过选择使用经济性和环境性相平衡的建筑材料来提高寿命周期,也可以建立宣扬整体建筑系统投资优化的理念,在保证环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初期投资和维护费用。

4面向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设计的实施必要条件

绿色建筑体系是一个综合体系,它是由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建筑法则、生态环境等多种要素共同决定的,因此,要想实现面向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设计,就必须在保证设计师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同时,也要提供以下几个条件:

4.1进一步完善设计团队

全寿命周期评价设计的关键因素就是各专业和部门设计人员相互协调合作,不同的设计阶段由不同专业的人员负责。首先,要对主体进行整体设计,将应当达到的性能指标和投资支出当作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其次,设计主体们要明确设计目标,并对设计项目排除先后顺序,逐步细化方案。对于我国实行整体设计方法的要点,一是要对建筑工程的运作模式进行改革,进一步加强建筑师对工程全程的控制;二是要加强各专业的协作,改革建筑设计的组织形式;三是改变建筑专业分化状态,提高整体设计意识。

4.2建立绿色建筑的评估认证体系

我国目前已经有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和奥运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但还应当根据实际状况和具体的气候地域状况,注意把评估体系的量化指标进一步规范统一,并提高评估手段的科学性,简化评估结果,并将评估工作贯穿于绿色建筑从设计到消亡的整个过程。

4.3运用政策和经济手段进行激励一方面完善政策规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政府财政补贴力度、改变设计付费方式等方式,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实施进行资金激励。

参考文献

[1]王书林,钟美昌.面向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5,52:77-78

作者:闫威,邵彬彬 单位:浙江省工业设计研究院

第四篇:暖通空调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

摘要:结合寒冷地区某儿科住院楼的布局和使用功能特点,根据供暖、通风、空调、制冷和自控专业的相关规范要求,阐述了暖通空调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旨在建造出既满足医疗使用要求,又符合节能环保理念的医疗建筑。

关键词:医疗建筑;暖通空调;绿色建筑;节能

1概述

2014年4月,国家颁布了新的GB5073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该标准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确立了我国以“四节一环保”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建筑发展理论和评价体系,更好的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该标准中明确定义“绿色建筑”为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7类指标组成,其中暖通空调专业在节能与能源利用和室内环境质量部分占据很大比例,本论文结合寒冷地区某儿科住院楼对暖通空调专业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伴随我国就医环境的改善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医疗建筑建设标准大大提高,医疗建筑的能耗也一直呈上升趋势。对于医疗建筑,节能的前提是满足医疗使用和卫生要求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实现节能。

2工程概况

山西某儿科住院楼地上8层,空调区总面积约为22000m2,1层和2层为收费大厅、儿科诊室、办公室、餐厅和厨房,3层和4层为儿科住院部的病房、办公室和相关医疗用房,4层~8层为医生临床培养基地,主要功能为示教室,宿舍和会议室。该建筑夏季和冬季均为集中空调系统供冷和供暖,空调系统夏季冷源由制冷机房的两台制冷量均为1400kW的高效变频直驱离心水冷机组提供,冬季热源由集中供热外网提供75℃/50℃热水,经制冷机房的水—水换热器,换热后供回水温度为60℃/45℃。门诊大厅、输液大厅、多功能厅和餐厅采用一次回风全空气系统,冬、夏季均采用最小新风比,回风工况运行,过渡季采用80%送风量全新风运行;门诊室、病房、办公室、教室和宿舍采用新风+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厨房采用全空气直流式空调系统,厨房热加工间选用补风式油烟排气罩,同时在人员工作区域上部设置岗位送风,经平时排风机排出。

3绿色建筑设计措施

根据当地地方政策要求,为推动本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由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体育馆等大型公共建筑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对该项目要求应能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二星级,下面结合实际工程的设计,对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暖通空调专业的相关条文,对部分评分项条款进行详细阐述:

1)空调系统的冷源为两台高效变频直驱离心水冷机组,其能效等级COP值为6.31,满足GB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DBJ04—241—20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且提高幅度大于6%;冬季热源由集中供热外网提供75℃/50℃热水,经制冷机房的水—水换热器,换热后供回水温度为60℃/45℃。

2)经详细计算,空调冬季供暖的热水系统循环水泵耗电输热比为EHR-a=0.00546<0.00563,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耗功率(Ws),两管制系统风机单位风量置耗功率不大于0.3,普通机械通风风机单位风量置耗功率不大于0.27,空调冷水系统循环水泵耗电输冷比为ECR-a=0.0256<0.026,满足GB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的有关规定。

3)该工程中的大空间均采用全空气系统,一次回风全空气系统冬、夏季均采用最小新风比,回风工况运行,过渡季采用80%送风量全新风运行,并将排风机与新风阀联动。

4)采取措施降低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能耗:a.建筑主体部分,1层~8层房间区分南北朝向和东西分环,风机盘管和新风机的水系统供、回立管分设,新风系统分为左右两个,减小风系统和水系统半径;制冷机房的分集水器共分为四个分支,服务区域分别为:风机盘管,空气处理机组,洁净空调,专家周转房四个区域;b.整个空调水系统冷冻水侧和冷却水侧循环泵均采用同步变频技术和加减机技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保护水泵及主机设备安全,达到最大的节能效果;系统启动时开启一台泵,一台主机,且水泵频率预置为主机最小流量对应频率,随着负荷加大,主机调整功率满足供水温度,而循环泵则提高频率满足回水温度;加机时,首先将水泵流量调整到加机后主机所需的最低流量,连锁两台水泵开启,该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完成,以确保流量变化率满足要求,减机过程与此相反进行;c.空调水系统、风系统均采用变频技术,且供、回水系统每层分支处和空气处理机组处安装相应的水力平衡阀门,空调系统的一次回风空气处理机组风机采用变频控制,1层~8层的数字化分体式能量回收机组的新风和排风机组联动、变频控制。

5)1层~8层的数字化分体式能量回收机组的新风和排风机组联动、变频控制,通过乙二醇溶液进行液体回收排风的热量,热回收效率为61.9%>60%;利用乙二醇溶液进行液体回收排风的热量,不仅节约了系统能耗,同时避免了新、排风的交叉感染,降低了空气安全隐患。

6)室内风机盘管带三速开关,温度传感器和电动两通阀,由空调房间内的温度传感器控制风机盘管回水管上的电动两通阀的开关,调节风机转速,空调末端装置可独立启停的主要功能房间数量比例大于90%;

7)厨房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按25次/h计算,平时排风系统为总排风量的35%,排油烟系统为总排风量的65%,厨房选用自带补风的油烟罩,油烟罩的局部补风和排风分别单设送风机和排油烟机;公共卫生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按10次/h计算,每层设置卫生间通风器,通风器与屋顶风机连锁;合理设置送风口与排风口的位置,避免了交叉短路或污染。8)提高和创新:a.空调冷源采用高效变频直驱离心冷水机组,冷水机组制冷性能系数COP=6.31,比限值5.5提高14.7%>12%;b.1层~4层的医疗用房采取有效的空气处理措施,进风上安装G4级粗效过滤、F7级中效过滤器,回风口上安装M5级低阻中效过滤器(初阻力小于50Pa,微生物一次通过率不大于10%和颗粒物一次计重通过率不大于5%)和光催化型净化装置。

4结语

暖通空调专业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本文只是结合实际工程对绿色建筑设计中的部分常用节能措施进行了阐述,然而在合理利用蓄冷蓄热、余热废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和科学合理的策略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更要跟建筑、结构、水和电灯其他专业的设计有效配合,才能更好的将绿色建筑以人为本、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节能减排的力度逐渐加大的情况下,国家对绿色建筑的鼓励政策也会出台,绿色建筑评价会逐步进入有经济效益的阶段;空调系统是医疗建筑的耗能大户,采用绿色节能技术是暖通空调专业设计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暖通设计人员不断研究、探索,根据每个工程具体分析,在设计空调系统的时候应在满足医院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采用合理先进的设计方案,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费用,建设更多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医疗建筑。

参考文献:

[1]GB5073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姜涛.综合医院暖通设计常见问题及节能措施探究[J].房地产导刊,2013(24):17-20.

作者:路文渊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第五篇:环境保护下绿色建筑设计研究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本身涉及到注重内容,涵盖方位非常广,复杂性较强,在施工作业环节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这造成自然环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现在人们环保意识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们开始越发关注于绿色环保理念,再加上市面上已出现了各种新型环保装置以及材料,使得建筑行业重换生机。由此在开展建筑设计时需要融入使用环保以及绿色理念,科学的应用环保设计方法,有效投入绿色材料,从而使建筑更具有绿色环保性能。本文主要探究论述了在建筑项目中绿色环保理设计念的具体应用。

关键字:建筑;设计;绿色环保

1、前言:

所谓绿色建筑指的是将节能和绿色环保理念应用到建筑中,在通过各种绿色环保以及节能材料的科学运用,从而使其和自然更好、更为和谐的公出。在对绿色建筑展开设计时需要始终遵循使用可持续发展的这一重要理念,以使土地、能源以及材料等各种自然资源的使用能够降低最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大气中的污染物也可以有所减少,使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以及居住空间。在开展建筑设计时由于设计环节众多,比如说00000,为了更为充分的体现出建筑的绿色性以及环保性,需要将绿色环保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到其中,从而提升建筑的设计效果。

2、采光通风的绿色环保设计

建筑采光直接关系到人工环境质量,通常建筑采光可分为两种形式,也就是人工照明以及自然资源。为了使建筑更具有环保节能性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采光设计时,会考虑选取低能耗策略,也就是提升自然光的利用率,降低人工照明,从而使自然采光以及人工照明之间可以达到一种平衡。另外通风也是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进行通风设计时设计人员可通过自然风的利用来提升建筑的环保绿色行。通过自然通风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降低由于机械通风所带来的巨大耗能,并且也可以使建筑使用者感受到自然风的舒适,从而营造出更为怡人的建筑内部空间。现以某高层建筑为例说明自然采光以及通风的应用。为了使自然通风以及采光得到更为充分的应用,在对该建筑展开设计时将屋顶设计为了圆形穹顶,同时在该圆形穹顶上安装了一个反射设备,同时该反射设备呈现出倒锥体状,该反射设备在受到阳光照射之后会把太阳光反射到建筑大厅中,为大厅提供较为柔和的漫散光,照亮整个大厅,这样大厅即可以在晴朗天气时获取良好的照明,大大降低了由于机械光所带来的能耗。在对该高层建筑的通风进行设计时,为了使自然通风得到充分的运用,在该建筑之前建立了树林以及花园草坪,热空气需要通过该树林之后才能够进入到室内,这样既可以使热空气的温度有所降低,另外由于建筑室内已经安装配备了热转换器以及通风管,这样即可以吸收一部分温度,热风在通过花园、热转换器以及通风管进入到室内之后,温度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使人感到一丝丝凉爽。

3、水资源的科学运用

无论是人们的生活还是企业的生产均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为了使水资源得到充分的运用,在开展建筑绿色设计时需要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反复力度。比如说对于各种绿化用水、生活用水以及景观用水需要通过适当处理之后洗车或者是厕冲用水中,这样即可以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反复的利用,降低了建筑对新水资源的需求。对于各种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等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之后才可以排除,以防止周围环节或者是洁净的水资源遭到污染。总之在开展建筑设计时需要遵循高品质多利用以及低品质低利用,根据用水水质的不同对各类水进行适当、梯级处理回用。为了提升建筑的节水效果,还需要注重雨水以及污水的回收再利用。在建筑设计环节设计人员需要同时设计使用雨水、中水回用以及雨水、污水分流装置。其中雨水在收集好之后通过一系列处理可以用于绿地浇灌。对于污水则可以通过严格的净化处理用于冲厕等方面

4、绿色环保设计于建筑外墙中的运用

在对建筑展开环保节能设计时还需要做好外墙体的设计,这也是保证建筑绿色节能效果的重要一步。一般来说建筑墙体可以设计为多种形式,比如说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等,其中外墙外保温的保温隔热效果更好,也是现在应用范围更广的一种墙体保温手段。顾名思义,外墙外保温也也就是将保温材料设置于建筑的外墙外侧,这种墙体保温设计方法不仅不会占用建筑内部空间,同时施工难度也更小,保温效果也更好。另外外墙外保温还可以防止保温材料裸露于建筑内部,使室内装修更具有灵活性。外挂式外保温措施是现在常用的一种外墙保温技术,在使用该措施时主要会用到聚苯板材料,这是由于这种材料具有较强的整体性能同时性价比也较高。在使用聚苯板材料时可以通过专用固定件或者是粘接砂浆材料对其进行固定,之后需要涂刷使用保温材料以及涂抹抗裂砂浆材料,同时压入使用玻璃纤维网格布材料,以使聚苯板材料外部可以有一层保护层,也可以直接在建筑外墙上固定使用保温板材料,之后在外挂使用龙骨以做装饰面。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根据项目造价以及建筑外挂需求来选择外墙外保温形式。

5、绿色环保设计于建筑门窗中的运用

门窗作为建筑重要的护结构开口区域,可以起到通风以及采光的作用,但为了体现出门窗的环保绿色性,门窗还需要具备隔音效果、保温以及隔热性。首先在门窗框材料的选择方面,门窗框一般可分为复合型材、金属型材以及非金属型材等材料,其中在热工特性方面,铝、钢等金属型材的导热系数要超过玻璃钢、PVC塑料以及木材等非金属型材,另外从保温性能上来看,多腔型材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在使用金属框时为了降低其热传导性能,可以通过非金属材料形成断热桥,以使金属型材受到断热处理,也可以把非金属型材以及带腔金属共同制成复合型材,并使非金属型材具有更大的厚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型材的热阻性能;另外还可以通过玻璃质量的增强以提升门窗结构的保温性能。设计人员可优先考虑使用双玻或者是三玻门窗,并对玻璃之间进行抽真空处理,以增强玻璃的热阻力度。另外也可以通过镀膜的使用来使玻璃之间具有更小的辐射传热能力;在门窗框比例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到门窗面积、门窗立面设计与其表面积,通常门窗框比例需要控制在25%-35%之间,若是门窗框比例有所改变,则会造成门窗框的感热面与其放热面出现变动。在使用金属门窗时需要对其门窗立面分割情况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门窗保温效果,另外小门窗需避免选择断面相对较大的金属型材。

6、绿色环保设计于建筑屋面中的运用

由于屋面的保温性能也会影响到建筑的内部温度,所以也需要将环保绿色设计理念应用到建筑屋面上。首先为了使屋面具有更强的保温以及隔热效果,需要选择使用强度高、重量轻同时热导率小的保温材料,比如说聚氨酯泡沫塑料等。另外由于保温层所用材料具有的热导率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其含水率的影响,像是加气混凝土板或者是水泥膨胀珍珠岩等保温材料具有较较强的吸水率,这就造成这类保温层在出现含水量上升情况之后其热导率也会增大,所以在选择屋面保温材料时,需要注重其吸水率,使用聚苯乙烯板或者是沥青膨胀珍珠岩等不仅具有较强温效果,同时吸水率也较低的材料。

7、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愈来愈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进步,为了促进建筑行业发展前进,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开始关注于绿色环保,同时建筑设计效果的环保节能性已经影响到了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所以一定要科学开展绿色建筑设计,对各个施工作业环节均进行有效的控制,做好建筑屋面、门窗、外墙、等方面的节能绿色设计,并科学的使用自然通风以及自然采光,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反复的运用,从而在保证建筑运行效果以及使用质量不受到影响的情况下,降低建筑的能耗。

参考文献

[1]程庆.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无线互联科技.2014(11)

[2]谢晶,成书珊.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门窗.2014(10)

[3]韩茗.绿色建筑建材实验室的建设漫谈[J].科技风.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