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制图的收获与体会

机械制图的收获与体会

机械制图的收获与体会

机械制图的收获与体会范文第1篇

Abstract: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parts of harvesting and straw recycling was mainly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harvest problem of high yield Super Rice was solved. Because stalks don't enter machine when comb thresher working, which can reduce the machines and tools' productivity to materials, lessen power dissipation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it becomes one of the ideal machines of solving Super Rice's harvest.

关键词: 收割机;收割部分;秸秆回收部分

Key words: harvester; harvesting parts; straw recycling parts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308-01

1对收割机械的基本技术要求

①适时收获,减少谷物损失。稻麦收获期为黄熟中期到黄熟末期,不超过半个月。要求机械有较高的生产率和工作可靠性。②对作物品种、栽培方法、地形和地表状态等有较强的适应性。③保证收获质量,减少谷粒的损失、破碎和机械损伤。收获的谷粒具有较高的清洁率。留茬高度不可过高,稻麦一般为5~15cm。稻麦收获完成茎杆切割、脱粒、分离和清选等项作业。

谷物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为高效、多用、提高可靠性、自动调节、节能和改善机手工作条件等。

综上所述的各种要求,从而制定一系列的收割机优化设计方案。收割机一般分为三大部分:收割部分、脱粒部分和秸秆输出部分。通过技术人员的交流发现,在收割部分一般会出现以下几种问题:收割时切割器会出现少割,漏割的现象:收割上来之后通过扶禾器来确定秸秆的摆放位置,由于扶禾器里拨指的长度问题会出现秸秆滑漏的问题,就从这里来看,收割的时候粮食的损失率是可以通过设计新型的切割器和扶禾器来降低。在后面的方案设计当中会具体的解释如何来设计新型的切割器和扶禾器的。在南方,农田都是小块的,收割机在把收割完的秸秆直接铺放在田里。杂乱无章,农民在清理田地的时候无形中增加了劳动强度,为此设计出秸秆回收器,将收割完的秸秆有序的堆放在田里,从而降低农民的工作量。

2总体方案的设计

2.1 切割器的设计收割机上采用的切割装置简称切割器,它是重要的通用部件之一。对切割器的性能要求是:割茬整齐,不漏割,不堵刀,功率消耗少,在收割水稻时,还特别要求能进行低割,以减少损失,增加收获。茎杆的切割过程与切刀的特性、茎杆的物理机械性质、切刀与茎杆的相对位置以及切割的速度和方向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在为期三周的调研过程中,查阅了近期国内外收割机厂家的有关技术资料,对现有的进口收割机的工作性能、适用范围、工作条件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如下几种关于优化收割机的方案:

将切割器的动刀片设计成带有锯齿的梯形形状。(见图1)

将切割器的动刀片设计成三角形。(见图2)

2.2 扶禾器的设计工作原理:扶禾器利用装在链条上的拨指(见图3),贴着地面从根部插入作物丛中,由下至上将倒伏作物扶起。

由于原来扶禾器上拨指的长度不是很理想,所以经常会出现滑漏的现象,所以这里增加了拨指的长度,从而可以提高扶禾的质量。它又有较强的扶倒能力和梳理茎秆以及定位的作用。在辅助拨禾装置的配合下,使茎秆在扶持状态下切割,然后进行交接输送,能保持茎秆直立,禾层均匀不乱。扶禾器的链条位于割刀前方与水平成60~78°角的倾斜链盒中回转,铰接在链条上的拨指,受链盒内导轨的控制,可以伸出和缩进。较好地满足了半喂入收割机的要求。

2.3 秸秆回收器的结构设计回收器通过固定板连接在收割机的尾部。下挡板用圆柱螺旋扭转弹簧将下挡板和箱体连接起来,可以进行张合运动。张合的角度是通过限位装置来限制。收割机将脱完粒的秸秆通过输送链输送到后面的回收箱中,当回收箱中的秸秆堆积到一定重量的时候,秸秆就会自动撑开下面的下挡板,这样秸秆就会成堆的摆放在田里,这样大大的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见图4)。

3结论

这里主要针对收割机割台的主要零部件(割刀)进行了优化,即将原来的直刃口梯形割刀修改成带有锯齿形刃口,避免了收割机的割台在工作的时候有少割,漏割和滑割的现象,从而增加了收割的质量。增加了拨禾链的长度,当秸秆从田间割起后提高了传输的质量,避免了在传输过程中秸秆滑脱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朱星贤.新型秸秆粉碎还田机的设计[J].河南科技,1999,(11).

[2]郭世杰.日本农业机械的试验鉴定[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1990,(03):42-45.

机械制图的收获与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花生;机械化收获;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S23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055

花生的种植历史比较悠久,是油用和食用两用作物。我国的花生种植面积居世界第2,产量居世界第1。随着经济及机械化农业的发展,花生的机械化收获被提到研究日程上。我国由于研究花生机械行业的人员较少,所以花生机械化收获程度较低,目前花生收获主要以人工为主。了解辽宁省花生机械化收获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促进辽宁省花生机械化收获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1 花生种植特点

我国是花生生产大国,面积种植区域较广,辽宁省的花生种植面积也很大,但种植户的花生种植是以户为主,经营分散,规模较小。

2 花生机械化收获现状

2.1 花生挖掘机

花生挖掘机的结构和原理比较简单,一般与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花生挖掘机在工作时只是简单地将花生从地里耕起,之后的收获过程还是由人工来完成。由于这种挖掘机的功能单一,不能满足花生收获环节的多个环节机械化作业要求。

2.2 花生收获机

花生收获机是在挖掘机的基础上,不但将果实从地里耕出,还能实现将果实与土的分离,但之后的捡拾、摘果等仍需要人工完成。目前比较实用的是4H-2型机器,工作可靠性高 ,收获后的花生秧整齐便于捡拾。

2.3 花生联合收获机

花生联合收获机可以一次完成挖掘、摘果、分离、清选等工作,这种机械采用的是履带式行走模式,脱荚率达99%,算是目前国内功能比较完善的花生联合收获机。

3 花生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

3.1 收获机械性能和质量有待提高

机械的性能决定机械工作质量,花生收获机械也不例外。花生收获机械的性能、动力消耗和效率都影响花生收获机械的工作质量。辽宁省目前的花生收获机械主要是中小型机械的研制和推广,生产企业多,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生产出来的机械适应性差。比如研究的沙土适用机器,用于稍有粘性的土壤中就会出现阻塞、损失高等;摘果机分为干摘和湿摘,干摘的机器用的多,但也有摘不干净的情r。多数花生收获机械是针对一个地方的花生品种、土壤情况和工艺等来设计的,通用性和兼用性较差

3.2 农机研究与农业工艺脱轨

花生的品种和田间管理模式影响花生的质量和产量,目前在花生种植中,品种选择、种植技术上关注较多的是花生的高产高油,进而忽略了机械化生产的适用性,给花生机械收获带来困扰。在花生品种选择方面,花生品种的果柄强度、结果范围直接影响机械收获效果,果柄柄力抗拉能力不够会造成落果,果柄柄力抗拉能力过大会导致摘果时荚果的损伤。在种植方式上,辽宁省的种植方式主要是平作,即在平地上开沟或开穴播种,这种种植方式往往会因为种植行不整齐造成土壤板结,给收获带来难度。而且采用联合收获时,操作人员不容易对准行,容易造成损失。在收获方式上,主要是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分阶段收获对种植要求比较高,必须保持行距一致,而且要预留机械收道。在作业完成后,其他工序需要人工或其他机械来完成,总体投资大、作业成本高。

3.3 花生机械化收获体系没有建立

我省花生种植规模和土壤条件都各不相同,所以花生种植模式和生产手段方式也多样化。至今,辽宁省的花生种植模式与现代化机械收获方式还有许多不适应。花生联合收获机器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需要根据辽宁省特点建立与现代农业生产相适应的技术体系。

4 建议

4.1 品种选择考虑机械收获适用性

花生种植时品种选择除了以高产、高油为目标外,还要兼顾机械化作业的要求。花生品种、种植密度和方式等都要考虑到机械收获的适用性,以研究出适合的规模化、标准化有机械作业设备,提高农业技术与机械的适应性。

4.2 提高收获机械的性能和质量

研发团队对于机械的研发是促进花生机械化收获的前提。要加强研发队伍建设,增加机械的研发力量,尽快建立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花生机械化生产收获研发队伍。同时加强机械的基本理论研究,研制出适合辽宁省花生收获特点的设备,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操作性能。

4.3 建立合理的花生机械化收获体系

可以根据辽宁省花生种植特点建立适合辽宁省的花生机械化收获体系。辽宁省的种植模式及土壤条件比较适合使用集成度高、功能完善的联合收获技术装备。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的收获与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马铃薯收获机;挖掘;分离;清选;输送;专利

中图分类号:T-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19-0010-03

1 概述

我是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马铃薯收获在马铃薯产业链中是最费工,耗时的一项作业,消耗的工作量占整个产业链工作量的40%,收获期短,劳动强度大。因此要实现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就必须重点解决收获机械化问题。

2 马铃薯收获机专利分析

2.1 全球专利申请情况

图1是全球历年来马铃薯收获机申请量,从全球历史申请量来看,自从1966年马铃薯收获机的研制技术起步之后,相关专利申请量大致呈上升趋势,从1976年开始进入一个缓慢发展阶段(1976-2004年),专利申请量保持在一个稳定变化的区间,维持在平均每年20件左右的申请量的水平;自2005年起马铃薯收获机专利申请呈急剧增长趋势,并于2013年达到顶点。

从图2国家申请量分布来看,中国、俄罗斯(含前苏联)、日本、德国是主要的马铃薯收获机专利申请国,特别是中国和俄罗斯(含前苏联),二者申请量数量之和相当于其他国家的数量之和。

2.2 国内专利申请情况

国内针对马铃薯收获机的研制相对起步较晚,如图3为国内马铃薯收获机的申请量。由图3可知,我国于1992年申请了第一份马铃薯收获机专利申请。一直到2006年,整个专利申请的数量较少,这个时期正是国内研究单位和公司还处于马铃薯收获机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过程,与国外先进的马铃薯收获机技术差距较大。2006-2011年,国内马铃薯收获机技术开始发展,申请量稳步增长。进入2012年以后,国内的马铃薯收获机技术出现急剧增长趋势,这与近几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和马铃薯需求量增加的趋势相吻合。2014年专利申请量达到了87件,并且发明专利申请增长速度已经开始逐步赶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这表明国内相关企业单位或个人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已经加强了马铃薯收获机技术的创新和储备。

在国内关于马铃薯收获机专利申请中,申请人主要是个人,其次是公司,高校和研究所等相对较少,图4表示国内申请人的申请量分布。个人申请占了一半以上,这与我国的马铃薯种植情况相符。由于中国面积辽阔,不同区域马铃薯的种植方式和生活环境、气候条件等的差异,使得马铃薯收获机械的性能要求各不相同,进而不同地方需要具有不同适应性的机型。再加上中国马铃薯种植户零散,大面积种植的农场较少,进而国内企业生产的马铃薯收获机可能只是针对当地的大型用户,而不适用于其他地方的用户需求以及小种植户的需求,高校和研究所也同样如此;而个人则针对自己或其他小种植户的需求,设计生产满足自己需求的马铃薯收获机的情况较为多见。

3 马铃薯收获机的技术分支

3.1 马铃薯挖掘

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铲是收获作业的起始部件,根据其工作方式可分为固定式挖掘铲和振动式挖掘铲,固定式挖掘铲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该方式应用最为广泛,如RU2309572、CN201639982U、CN102077726A、JP特开2008-182963A、KR20

020022431A等专利申请。振动式挖掘铲具有挖掘效果好,薯土分离效果好、入土角度可调等特点,如SU1276284A1,一种根茎作物收获机,采用曲柄连杆驱动挖掘铲振动;KR20-0448815Y1,一种马铃薯收获装置,采用入土角度可调的振动式挖掘铲,还包括切茎刀;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申请的CN201639983U,三振动侧抛送马铃薯挖掘机,采用振动铲挖掘,降低挖掘阻力,增加土壤破碎率,有利于薯土分离。

根据挖掘铲形状可分为犁形铲、条形铲、齿形铲等类型。犁形铲一般为固定式挖掘铲,如RU2309572、CN201639982U、CN103828529A等专利申请,适合垄作种植的马铃薯的挖掘,挖掘后的马铃薯露在土表面;条形挖掘铲的工作方式为把整个垄的马铃薯连土块一起挖起,然后整体输送到薯土分离部进行分离,如CN200980250Y、CN202135494U、CN202799646U等专利申请;齿形挖掘铲则是在条形挖掘铲的基础上做的改进,将条形设置成多个齿状,达到更好的挖掘效果,如CN202276642U、CN102440113A等专利申请,甘肃农业大学申请的CN102440113A,马铃薯收获机阶梯状挖掘铲,即采用条形挖掘铲设置成多个齿状,增强了挖掘铲的入土性能。

3.2 马铃薯分离清选

挖掘后的马铃薯跟土块杂质等混在一起,一般马铃薯收获机在挖掘部件后都会设有分离清选装置,按分离部件的结构形式, 可将挖掘分为升运链式、旋转分离筛式、振动筛式、分离辊式、滚筒筛式等。

3.2.1 升运链式分离清选

升运链式马铃薯挖掘机作业时,挖掘铲将薯块连同泥土挖起,送到回转抖动式升运链上,在升运链的抖动作用下,泥土与薯块分离,从升运链杆条的间隙中漏下,薯块则由升运链后端下落。如DE3810942、SU1802989A1、CN203206728U等专利申请,均采用升运链式的分离清选装置。升运链式的分离清选装置除了具有分离清选功能外,还具有运送功能,如马铃薯联合收获机:JP特开平847318A、SU893162,均采用多级升运链,边清选边输送,输送过程中一直在进行分离清选作业,清选分离效果好。

3.2.2 振动筛式分离清选

振动筛式分离清选装置的分离部件一般由前后配置的2个筛子组成。在第一筛(前筛)的前端固定着挖掘铲,并由动力通过振动部件使其振动。如CN202135494U,一种农作物挖掘收获机,采用的技术方案即为与挖掘铲22固定的由梳杆21组成的前筛,通过振动臂19驱动振动,以及后部的簸筛边框15中的振动筛,由后振动臂16驱动振动。按分离筛的固定形式和摆动方向,此类振动筛式分离清选装置可分为2种:一种是分离筛绕立轴摆动的振动筛;另一种是分离筛安装在4根平行吊杆上,可做前后摆动的振动筛,如SU1720531A1,根茎收获机挖掘分离部件,即采用多根平行吊杆驱动挖掘铲后方的振动筛前后摆动。

3.2.3 旋转分离筛式分离清选

旋转分离筛又称为转盘式分离筛,一般布置在挖掘铲后方,由圆盘形的外边框支架和成十字交叉的支杆支撑形成。该装置工作时,首先挖掘铲挖掘起来的薯块和土块混合物进入到转盘分离筛中,薯块和土块混合物在转盘分离筛中滚动,土块慢慢变碎,被筛分出去。该类型分离清选装置一般设置在小型马铃薯挖掘收获机中,由牵引装置牵引驱动。如CN101803508A、CN102077726A、CN202035284U、CN203446207

U等专利申请均采用旋转分离筛式进行分离清选。

3.2.4 滚筒筛式分离清选

滚筒式分离清选装置一般体积较大,但分离清选效果好,通常设置在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中,如RU2080764C1、CN203181549U、KR100744355B等@申请均采用滚筒式分离清选装置进行分离清选。

3.2.5 分离辊式分离清选

分离辊式分离清选装置的一般结构为在挖掘铲后设置多个旋转的辊或滚筒,转向相同,在辊或滚筒上设置若干分离齿,相邻的辊或滚筒上的分离齿交错排列。具体结构如专利CN201878537U,机引多功能薯类挖掘机。该结构的特点是分离辊上的分离齿具有破土和梳刷的功能,对大土块破碎效果好,并且对于茎秆类杂物进行梳刷分离,防止分离清选装置堵塞。EP1836889B1、JP特开2000-106729A、RU2187923C2、JP特开2011-130668A等专利申请均是对分离辊式分离清选装置进行的改进。

3.3 马铃薯输送装置

输送装置一般设置在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中,一般采用挡边带式输送机,布置形式为侧向升运式,根据实际需求,有折叠式和非折叠式,同时,有的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中的输送装置还具有分级功能。

3.3.1 折叠式输送装置

折叠式输送装置具有输送距离远,结构紧凑的特点。一般分为工作状态和储运状态。专利CN202524757U,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即是对折叠式输送装置的一种改进。此外,GB2134763A、US20130149092A1等专利申请也是对折叠式输送装置进行的改进。

3.3.2 非折叠式输送装置

非折叠式输送装置由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应用较为普遍,专利申请CN102428793A、JP特开平847318A、SU1050598

A、SU1329655A1、GB2195223A等均是对非折叠式输送装置进行的改进。非折叠式输送装置一般都采用多级输送装置,其中GB2195223A,马铃薯收获机分级装置,和SU1329655A1,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均采用的是多级升运链式的输送装置,输送过程中不断分离薯块中的土块。

3.3.3 具有分级功能的输送装置

在很多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中,输送装置输送过程中会带有马铃薯分级功能,如专利SU1554801A1、SU1802989A1、CN

101606458A、CN103503627A均是对输送装置中的分级设备进行的改进,其中SU1802989A1,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在提升输送之后采用倾斜的筛孔由小到大的分选筛进行分级。而CN101606458A,分级装袋式薯类联合收获机,则采用在输送过程中设置辊轴链式分级装置进行马铃薯分级。

4 结束语

我国马铃薯收获过程在整个农业收获体系中处于自动化及机械化的较低水平,现有的马铃薯收获机械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如售价较高、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下、作业损失大以及通用性差等,研制高效、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作业损失小和通用性好的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械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宋言明,王芬娥.国内外马铃薯机械的发展概况[J].农机化研究,2008(9):224-227.

[2]史明明,魏宏安,刘星,等.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现状[J].农机化研究,2013(10):213-217.

[3]单爱军,刘俊杰,崔冰冰.马铃薯收获机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6(4):19-20.

[4]王福义.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12):83-84.

[5]曾山.马铃薯收获机械现状及发展趋势[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2): 233-235.

[6]刘剑君,邓明俐,贾世通,等.马铃薯收获机械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学学报,2015,5(1):95-99.

机械制图的收获与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收获;现状;探讨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124-02

彬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塬残塬沟壑区,位于咸阳市西北部,全县总面积1 183.2km2,辖8镇1个办事处,156个行政村,耕地面积2.91万hm2,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县。玉米是全县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年来,玉米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年种植面积稳定在0.67万hm2,占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的25.7%。而玉米机械化生产相对滞后,特别是玉米机收已成为粮食生产机械化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也是现阶段制约全县农机化发展的热点问题,备受行业关注。

1 玉米机械化收获现状

近年来,彬县农机部门针对玉米收获机械保有量少是制约农机化发展的瓶颈这一问题,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契机,引导农民加大对玉米收获机械的投资力度。目前全县拥有小麦玉米两用收割机和玉米自走式收割机12台,其中小麦玉米两用收割机4台,主要是新疆4YLZ-2A收割机1台和铁牛TN4YZ-3收割机3台,已逐步淘汰;玉米自走式收割机8台,主要是中收4YZ-3D收割机2台,博远4YZ-3收割机1台,春雨4YZP-2收割机3台,大丰王4YZ-3A收割机1台,中收4YZ-5收割机1台。全县在新民镇东坡村、丑寺村建立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示范区。2009年、2011年和2014年连续在示范区召开玉米机械收获暨秸秆综合利用现场演示会,加强对玉米机收工作的宣传引导,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对玉米机收的认识。2014年完成玉米机械收获面积0.14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21%,远远低于小麦机收水平,滞后于全市玉米机械化推进较快的县市区。

从各机型的作业情况看,总体质量可靠,技术性能基本成熟,运行良好,其适应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使用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易损件使用寿命短,连续作业极易发生小故障。主要表现在链条传动装置、玉米穗输送装置及部分连接件强度差。多次出现断链、掉链及皮带损坏等现象,传送机构易堵塞,连接部位易开焊,轴承寿命短。可以说是大问题不多,小问题不少,机手反映强烈。在设计方面还不能很好的满足作业需要,漏穗、破碎、夹杂现象常有发生。由于各种玉米收获机机型各异,标准化程度低,通用性差,不能互换,增加了维修、配套难度。加之机手技术水平不同,效益也有很大差别。

2 制约玉米机收的主要问题

2.1 农民对玉米机收认识不足 我县属一年一作耕作区域,玉米收获季节平缓,基本上用不着抢收。由于收获时间不集中,农民不抢种回茬,有较长时间进行收获,加之受传统习惯的束缚和粗放经营,农民对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和转化所带来的附加效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玉米机收的认识和需求不足,因而制约了玉米机收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2.2 农机与农艺结合不够 我县属渭北旱塬春玉米种植区,与夏玉米种植区相比,玉米秸秆高、茎粗,对玉米收获机械割刀要求较高。加之玉米种植的模式多样、复杂,有平栽玉米、地膜玉米、间作套种玉米。就平栽玉米而言,大部分种植不对行、密度较大,给玉米机收带来诸多不便。地膜玉米机械收获可以,但由于地膜的影响秸秆还田后存在残膜回收难的问题,给玉米机收推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果树面积大,玉米种植都是小面积块块田,新载果树面积大,幼树基本上都在麦田和玉米田,不利于机械化收获。

2.3 农民购买力不足 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械价格高,一次性投资大,回收期长。玉米剥皮收获机都在12万元以上。尽管国家对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但对目前并不富裕的农民来说,购买玉米收获机械仍力不从心。加之农机户对玉米收获机械质量心存疑虑,发展玉米收割机积极性不高。

2.4 收获机械质量有待提高 近年来,各农机制造企业尽管对玉米收获机械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有了较大的改进,但仍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一是摘穗收获机存在抛撒、漏穗、破碎现象,堵塞情况时有发生。二是籽粒机存在受玉米成熟程度限制,破碎率大,抛撒严重,适应性差。以上机型传动链条磨损严重,引起链节裂纹,小故障、小毛病较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使用收获机械的积极性,影响了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

2.5 商家售后服务存在问题 当前,各生产企业都比较重视售后服务工作,总体情况良好。但由于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械推广较快,个别企业售后服务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一是配件不到位,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更换配件。二是售后服务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到现场后有些问题也不能及时解决。

3 发展玉米收获机械的对策

3.1 加大宣传和示范引导力度 县农机部门要继续加大对玉米机收的宣传和示范引导力度。通过技术培训、强化示范宣传,开展送技术下乡,召开各种形式的玉米机收演示现场会,让农民更直接地看到玉米机收的效果和好处,进一步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

3.2 继续加大购机补贴力度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进一步调动农民的购机积极性,拉动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快速发展。

3.3 加强农机与农艺相互配合 建立玉米种植标准化模式,推广玉米规范化种植行距、株距,形成耕整地、播种、收获机械作业的配套技术体系,加强农艺和农机技术的有效结合,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协调发展。

3.4 开展跨区作业 积极培育、扶持典型,充分发挥新型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机服务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跨区作业,提高玉米机收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规范化服务程度,增加农机户收入、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

3.5 强化技术服务 通过调查证明:操作熟练、懂经营、会管理的机手所驾驶的收割机问题少、效益好。县农机推广部门、农机企业要积极联手,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田间地头,为玉米收获机用户切实搞好指导、培训、机具检修、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服务,解除农民购买使用玉米收获机械的后顾之忧。

3.6 严把收割机产品质量关,提高售后服务水平 生产企业要严把产品质量关,坚持以质量求生存的理念,努力提高整体机械质量和性能,提高关键部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要切实提高损耗件质量,如皮带、链条等,减少小故障的发生。同时要强化“三包”售后服务,提高售后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加零配件供应点,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机手的信赖和市场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孙益武.化学文.以科学发展观推进玉米机械化[J].陕西农机化,2009(5).

[2]杨敏丽.积极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J].陕西农机化,2013(119).

[3]杨卫国.发展澄城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探讨[J].陕西农机化,2014(1).

机械制图的收获与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图像处理技术;农机;农机测试;应用

测试技术,是一种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分析产品质量以及工作性能的技术。测试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的初始时间是上世纪90年代,后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处理技术逐渐成形,并被作为一种可视化现代信息技术被引入到农业机械测试中,因测试效果良好而得到了农机测试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尽管目前图像处理技术在农业测试中的应用实例并不多见,但从其技术所具有的优势来看,图像处理技术在农机测试中的应用前景是极为广阔的。

1.图像处理技术

1.1图像处理技术的概念

计算机图像处理是通过计算机实现人类视觉功能,将所测的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模拟识得判别标准对其进行理解和识别的过程。其主要原理是用图像采集卡和摄像机将外界图像转换成以红(R)、绿(G)、蓝(B)三原色灰度值表示的数字图像,然后运用相应软件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和输出。狭义的图像处理是消除图像劣化因素,改善图像质量,即完成“图像一图像”的转换;而广义的图像处理概念是分析给定图像,提取有效特征,完成“图像一描述”的过程。

1.2图像处理系统的组成

根据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特点来,与之配套的计算机图像管理系统在组成上必须要有光源、高速摄像机、图像采集卡或采集器,4个必不可少的计算机系统图像输出器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图像采集处理系统中,最最重要的一个系统元件是高速摄像机。我国目前所使用的高速摄像机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CCD阵列摄像机,另一类则是基于是CMOS技术常的摄像机。

1.3图像处理技术的特点

比起其他类型的图像再现,本文中所介绍的图像处理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图像文字的再现,且能够保证图像在转换过程中的再现质量,能尽量维持数字化后图像的原稿质量,不会在转换过程中因为存储、传输或复制等过程中出现图像质量的改变和退化。

图像处理技术处理精度高,现代扫描仪可以把每个像素的灰度等级量化为16位甚至更高,所以计算机几乎可将一幅模拟图像数字化为任意大小的二维数组,这意味着图像的数字化精度可以达到满足任一应用需求。不论数组大小,也不论每个像素的位数多少,其处理过程几乎是一样的。换言之,从原理上讲不论图像的精度有多高,处理总是能实现的,只要在处理时改变程序中的数组参数就可以了。图像处理技术处理精度高,现代扫描仪可以把每个像素的灰度等级量化为16位甚至更高,所以计算机几乎可将一幅模拟图像数字化为任意大小的二维数组,这意味着图像的数字化精度可以达到满足任一应用需求。不论数组大小,也不论每个像素的位数多少,其处理过程几乎是一样的。换言之,从原理上讲不论图像的精度有多高,处理总是能实现的,只要在处理时改变程序中的数组参数就可以了。

2.图像处理技术在农机测试中的应用情况

农业机械测试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室内测试和室外测试(或田间测试)。在这两种测试方法中,室内测试所存在的局限性相对较大,所以在具体测试时很容易对随机因素产生忽略。另外,如果采用室内测试方法来进行农机机械的测试,那么在具体的测试过程中,由于受到农机过快的运行速度以及过大的运行变化的影响,经由试验研究所得到的农机具的性能参数并不准确,更无法做到对农机测试关键环节的观测和记录。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建议在农机性能测试阶段引进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图像采集、记录和情景再现等连续性操作来监控农机具运行过程中瞬时变化,进而实现农机具测试系统的设计优化。

2.1土壤耕作机械

土壤耕作机械的主要功能为,负责对土地土壤进行翻耕、松碎等操作,是土壤耕作时需要使用的一种的基础性操作机械。常见的土壤耕作机械类型有桦式犁、凿式犁和旋耕机等。在所例举的几种耕作机械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耕作机是旋耕机。旋耕机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对该机械的性能参数作全面认真的动态测试和定量分析,通过研究旋耕机的抛土性能与其结构参数的关系,确定优化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但常用的手段难以精确测量抛土率。为解决这一难题,李伯全等利用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图像处理技术定量地描述了抛土率,并对抛土率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还利用摄像机获得了旋耕机抛土过程中土粒的运动参数,为进一步提高旋耕机的性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图像处理技术在其他的土壤耕作机械中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图像处理技术在研究铧式犁中为解决犁铧和犁壁的形状和参数与机组的行进速度的关系同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2种植施肥机械

种植机械按照种植对象和工艺过程的不同,可分为播种机、栽种机和秧苗栽植机3大类。为改进和设计更合理的精播机结构,中国农业大学研制了精播机虚拟仪器检测系统。此系统利用先进的图像处理系统来捕捉和检测种子的运动轨迹,再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确定种子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程,得到了改进和设计精播机的相关参数。

排种器是播种机的关键部件,在台架上检测和对比排种器性能是个繁重而费时的工作。目前,测试排种器性能大部分都停留在人工测量和光电检测阶段。人工测量即人工在黄油粘胶带上测试。此种方式性能比较直观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子的着落性能,但浪费种子、污染环境、效率低。光电检测只适合于测试漏播,对于重播准确性差,特别当种子体积较小、速度快时,误差更容易产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农业机器的机件的类别和应用范围都已扩大,又因为栽种机的专用性,对机件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传统的栽种机机件变形测试方法在很多情况下都受到限制,因此设计一种方便、实用的检测系统迫在眉睫。应用图像处理技术设计的变形测试系统。通过试验对象在整个受力过程中状态的变化,实时存储试验数据,经分析得到测试结果,从而达到测试的目的,显著提高了栽种机机件的测试水平。

2.3作物收获机械

作物收获机械指用于收取各种农作物或农产品的各种机械。玉米收获机是主要的收获机械之一,在设计玉米收获机的过程中,常用的路径获取源于人工驾驶,这种方式难在真正的提高机械化程度,收割效率与人操纵机械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具有不稳定性。因此提高玉米收获机性能的关键在于玉米智能收获机器人路径的识别。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农机测试,其测试的研究范围比普通研究方式的研究范围更广,不仅涵盖了测量、仪表、计算机、控制和电子工程,还包括了提高农机测试准确度、解决传统农机测试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高以及操作复杂困难等内容。由此来看,我国图像处理技术的先进不仅可提高农机测试的精确度和准确性,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农业机械经济的发展与增长,进而全面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