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信息的独特特征

地理信息的独特特征

地理信息的独特特征

地理信息的独特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董事会特征;会计信息质量

一、引言

董事会作为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不仅对公司经营决策起关键性作用,而且对会计信息质量也能产生重要影响。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都从董事会规模、勤勉度等方面研究了董事会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然而,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现有研究还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出现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是研究时所选样本数据的差异和所选时间的差异等。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董事会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自然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视角考察董事会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我们试图从董事会特征、董事会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和述评。

二、董事会的特征研究

关于董事会特征的研究,现有文献主要从董事会规模、董事会勤勉程度、董事会独立性几个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本文按照这一思路进行文献回顾。

(1)董事会规模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关于董事会规模的研究大多是关于其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联来展开的,有学者认为小规模的董事会更加有效,如Andres(2005)认为,董事会规模对公司绩效产生负向影响。还有一些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如Dalton(1999)发现董事会规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成正相关,尤其是在小规模公司中更为突出。

我国学者的研究也得出了近似的结论,如蔡志岳 (2007)认为公司董事会规模越大越容易发生违规行为。李彬等(2013)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董事会规模与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2)董事会会议频率的研究

董事会会议频率反映的是董事会的勤勉程度,一般而言,董事会勤勉程度越高,公司绩效越好。现有研究主要关注董事会勤勉程度对公司高管的影响。对于二者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更倾向于呈负相关。如Vafeas(1999)认为,会议的内容并没有对经理层进行有效的评价与监督,因此建议少开董事会会议。我国学者向锐、冯建(2008)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公司经营绩效与董事会会议频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董事会勤勉程度对公司高管也有一定的影响,郭葆春(2008)发现董事会会议频率是CFO变更的主要影响因素。

(3)独立董事比例的研究

关于董事会独立性的研究,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董事会独立性和盈余管理、高管薪酬水平之间的关系。

董事会独立性与盈余管理间的关系学者们持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正相关,如Lin等(2000)发现,盈余管理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也越高。第二种观点则认为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如江维琳等 (2011)认为,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人数越多,越能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三、董事会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

关于董事会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主要从盈余管理、财务舞弊以及稳健性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

(1)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间的关系

Klein (2002)认为,提升独立董事占审计委员会成员的比例有助于减少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栾驭,黄谦(2009)的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人数对盈余管理程度呈负向影响;王昌锐,倪娟(2012)也支持栾驭等的观点。

(2)董事会特征与财务舞弊间的关系

董事会规模对财务舞弊的影响,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基本认为两者呈现负相关关系。Lipton(1992)的实证结果表明,小规模的董事会能够更及时地发现经理层的舞弊行为,并对其进行干预和控制。与他们看法不同的是,有些学者根据董事会的不同特征,分别研究了其对财务舞弊行为的影响,如黄世忠 (2002) 研究发现,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扭曲以及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缺失是席卷美国的财务舞弊案风暴事件颇为重要的原因。James F. Waegelein (2007)研究了董事会中审计委员会设置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发现审计委员会的规模对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呈负向影响。

(3)董事会特征与会计稳健性间的关系

在国外,董事会特征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主要从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持股以及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专业性等几个方面的特征来进行。Krishnan等 (2008)发现,增加审计委员会中的会计财务专家的人数,可以促进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提高,但是,审计委员会中的不懂财务的专家以及懂财务但非会计的专家却不会对公司会计稳健性产生显著影响。

我国学者对独立董事比例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的看法基本都是呈正相关。赵德武等(2008)发现随着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加,会计稳健性越来越好。王鹏等(2009)也支持他们的观点。

四、结论

从现有文献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对董事会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发展虽然落后于国外,但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国内外学者尚未发现关于董事会特征对会计信息可比性影响的研究。我们期望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来探讨董事会特征中的哪些因素对会计信息可比性有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有何不同。(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学院)

参考文献:

[1]De Andres,P,Azofra,V&Lopez,F.Corporate Boards in OECD Countries: Size, Composition, Functioning and Effectiveness[J].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2005,13(2):197

[2]Dalton,D,Daily,C,Johnson,J.etal,A.Number of Directors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A Meta一analysis[J.AeademyofManagementJ0umal,1999,42(6).

[3]蔡志岳、吴世农. 董事会特征影响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实证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07,10(6)62

[4]李彬,张俊瑞,马晨. 董事会特征、财务重述与公司价值[J].当代经济学,2013,35(1)

[5]Vafeas, N. Board Meeting Frequeney and Firm Performance[J]. Joumal of Finaneial Economies,1999,53(1)

[6]郭葆春. 公司业绩、董事会特征与财务总监变更[J]. 财经科学,2008,(3)117

[7]栾驭,黄谦.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特性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9(4)3

[8]Lipton, A modest proposal for improved corporate governance, Business Lawyer, 1992.

地理信息的独特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形创意;设计视觉语言;图形语言

1 图形的概述及起源

1.1 图形的概述

图形就是图而成形,它的产生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图形是人类进行交流、表达、记录思想等相关活动的最早手段。

“言为心声,图为心画”,图形作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元素,长久以来一直是信息传播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当前,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每时每刻都在读取各种无声的图形信息,如行车时的指示牌、公共空间的导示系统、日用产品使用示意图,小到某一产品按钮上的图形,图形在很多地方起到了文字语言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图形是一种没有国界和地域限制的语言形式,是一种国际性的语言,它超越了文字语言的局限性。

1.2 图形的起源

图形起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从已发现的4000~8000年前的象形文字可以判断,图形的出现远远早于文字。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图形标志逐渐统一和完善起来,这时文字产生了。文字的出现使信息可以进行广泛而准确的传播,使人类的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

图形的演化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分别是原始符号和原始文字的形成期、是中国西汉时期发明的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19世纪欧洲的产业革命。

2 图形创意的概念及目的意义

2.1 图形创意的概念

图形创意就是寻求视觉传达的独创性意念、构想,是现代设计师根据表现主题内容的要求,以说明为主的图画形象为现代造型元素,运用一定的独创形式构成的规律性的组织变化,使现代图形本身更具有深刻的寓意,从而调动视觉来激发心理层面,并准确传递信息,沟通情感。图形创意需要符合视觉美的要求,现代图形含有一定的信息量,为了传播某种概念、思想或观念而存在。通过美好的造型、艺术的构思,来吸引人们观看、解读,从而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让现代图形的传播更直观,视觉传达的冲击力更强,接受现代图形所要传达的观念信息而具有国际性。

2.2 图形创意的目的意义

图形创意的目的是把信息通过媒体传播给观众。创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信息传播的有效程度,信息传播的有效程度又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代创意思维是图形创意的核心,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是成功设计的前提。

图形创意的意义是以传播信息为根本原则。以创造性思维为先导,寻求独特、新颖的意念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以独特而清新的阐释方式说明信息内容;以独具匠心而新异的形象引人关注、发生兴趣、产生感染,接受信息并留下深刻印象;以独特的表现方式,对事物的全新理解给人以思想和智慧的启迪;以超然意境和独特审美情趣给人以美的熏陶和引导。

3 图形的创意特征

3.1 图形创意的艺术特征

1)艺术的原创性。原创是职责,是使命,是现代设计生命的意义所在。2)语言的独创性。对图形语言的研究是在对概念进行捕捉和建构之后,语言能够全面提升其品质和特质,能进行艺术的思考和表现,能强烈的再现个人风格等。3)文化的综合性。

3.2 图形创意的符号特征

图形创意本身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较准确的传达媒体,它在沟通人们与文化、信息方面影响着现代图形创意设计表现性思维的表述,让平面图形设计的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

3.3 图形创意的语言特征

图形语言在信息传播中,以简洁、真实、直观的形象,承载着大量的信息,让人易于识别、记忆并产生联想。图形语言的生动性、直观性、象征性的表现特点弥补了文字语言的局限行,帮助人们理解概念和传达思想。

3.4 图形创意的信息特征

图形是信息的载体。在现代图形的创造中对信息的准确表达是其核心思想,也是图形自身价值的根本体现,经常运用一种可感、单纯而又简练的语言,有着强烈的直观性,激发观者产生联想,达到情感与思想的交流,运用感性、含蓄、隐喻的象征性符号,暗示和启发人们产生联想,时代性信息带来的审美价值,图形的传播应该具有可读性和准确性,图形语言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4 图形创意的思维方式与形式语言

4.1 图形创意的思维方式

图形创意思维是指设计者的创造力和创造思维。创造力是指设计者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思想、概念、综合归纳、逻辑分析的能力。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对形态与意念具有深刻的理解和严密的逻辑性。从元素到创意灵感的过程具有突发性、突变性和突破性。创意灵感是思维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心理现象之一。创造性是创意灵感的基本特点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理念上的创新。

4.2 图形创意的形式语言

图形语言作为一种客观的艺术形式,在平面设计创意、表现中占有主要的地位,它以其可视性的语言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所以,图形的创意过程,是一种运用视觉形象而进行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5 图形创意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5.1 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

作为具有传媒特性的标志,为了在最有效的空间内实现所有的视觉识别功能,一般是通过特示图案及特示文字的组合,达到对被标识体的出示、说明、沟通、交流从而引导受众的兴趣、达到增强美誉、记忆等目的。表现形式的组合方式一般分为特示图案,特示字体,合成字体。

5.2 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具象图形表现形式

具象表现是忠实于客观物象的自然形态,对客观物象采用经过高度概括与提炼的具象形进行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是对显示对象的浓缩与精炼、概括与简化,突出和夸张其本质因素。具象的标志具有图形的通俗性与高度清晰的识别性,表现较为自由,充满个性,容易以清新、明快的视觉形象传达标志的神韵而为大众接受。

5.3 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抽象图形表现形式

抽象表现是以抽象的图形符号来表达标志的含义,以理性的几何图形或符号化的表现形式来突出标志的个性。抽象形式的标志,单纯地表现对象的感觉和意念,具有深刻的内涵。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抽象表现形式可分为:圆形标志、方形标志、三角形标志、多边形标志等等,以及它们的多种组合形式。

6 结语

图形是特殊的美的视觉信息,也是用思维和思想串起来的独特的视觉符号。创意是设计思维的奇妙火花的碰撞。创意并不是对一个简单图形结构的描述,也不是数学式的加减乘数,而是集图案思维、图案形式、图案联想、图案变形、图案技法、图案风格等一体的情感的幻化;是一种远远驰骋于另一个可思而不可及的艺术天地里的美德幻化的演示。

参考文献:

[1]何方.图形创意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王亚非.标志设计[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

[3]李金莉.再谈标志设计中的图形思维[M].合肥: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

地理信息的独特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联合框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141-02

2010年9月,作为FASB与IASB联合趋同项目的成果,FASB了财务会计第8号概念公告《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公告第三章为“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取代1980年的SFAC NO.2,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修改。本文主要对上述阶段性成果进行介绍、比较和分析。

一、机构对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回顾

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发表《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首次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会计目标联系起来研究,其提出四个评价会计信息的标准,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质量特征:相关性、可验证性、不偏不倚和可定量性[1]。

1970年4月,美国会计原则理事会第4号报告书《编制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原则》,比较全面地总结了财务会计的环境、目的、基本特征、基本要素和原则等方面的问题。APB Statement NO.4中描述的会计目标的第三类质的目标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信息质量特征,这些质的目标包括:相关性、可理解性、可靠性、中立性、及时性、可比性和完整性[2]。

1973年,特鲁布拉德委员会了《财务报表目标研究小组的报告》,专门探讨了财务报告的质量特征。其认为,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财务报表所包含的信息必须具有某些特征,包括相关性与重要性、形式与实质、可靠性、不偏不倚、可比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3]。

1980年5月,FASB了SFAC NO.2《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第一次将会计信息质量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项目系统地加以论述。其沿袭了ASOBAT和Trueblood Report的传统,在决策有用性的目标下列举和解释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层次[4]。1989年,IASB前概念框架与SFAC NO.2类似地列举和解释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层次[5]。FASB与IASB框架的区别主要有:(1)FASB把相关性和可靠性作为首要质量特征,而且强调相关性;(2)FASB的相关性的构成包含及时性,但IASB则将及时性列为制约因素,将重要性视为相关性的成分。重要性只能是一项相对地来观察的特征,不能绝对化,将其视为确认的起点或质量的起端,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3)FASB的可靠性包含了可验证性,而IASB则删除了它。也许他们认为,可靠的信息数据具有可验证性是必然的,既不能掩饰,也不能杜撰[6]。

二、信息质量特征最新阶段性成果及其比较思考

(一)相关性特征

相关性和如实反映是有用财务信息的两个基本质量特征。相关性是指财务信息具有的能够让使用者据以做出差别决策的能力。预测价值、证实价值、重要性是相关性的三个要求。当财务信息能供使用者作为一种信息输入来预测未来结果时,其就具有预测价值。要具有预测价值并不要求财务信息本身具有预测功能,财务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只是说使用者需要用这些信息来做出他们自己的预测。当财务信息能为之前的评价提供反馈时,它就具有证实价值。SFAC NO.2中与证实价值相对应的是反馈价值,但实际上两者意图表达的意思其实是相同的。财务信息的预测价值与证实价值是内在相关的,具有预测价值的信息通常也具有证实价值,比如,本年的收入信息可以作为预测未来收入的基础,也能与之前年份做出的本年的收入预测相比以帮助更正和改进用以做出之前预测的方法。如果删除或者谎报相关信息会影响使用者根据特定报告主体的财务信息做出的决策,这种信息就是重要的。换句话说,重要性是相关性的一个特定主体方面,这种相关性是基于单独主体财务报告背景下与信息有关联的本质或者重要性或者两者皆有。

SFAC NO.2将重要性作为确认的界限,1989年IASB前框架则把重要性作为相关性的一个方面,并没有表明重要性与其他特征之间的关系。虽然重要性普遍存在,但它不是财务报告主体报告信息能力的约束条件,而应该是相关性的一方面。此外,一个准则的制定者制定准则的时候不能不考虑重要性,因为它是单独主体层面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如实反映特征

如实反映主要包括特点:完整性、中立性和没有差错。没有差错意味着在现象的描述上没有错误或者遗漏,选择用来处理信息的方法是正确的并且在处理过程中没有错误。在这种背景下,没有差错并不意味着在所有方面完全精确。比如,不可观测的价格或价值的估计不能被确定是精确的还是不精确的。然而,作为一种估计,只要数量被清楚地描述出来,估计的表述是值得信赖的,我们就说在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计时不存在差错。

SFAC NO.2和IASB前框架中都把可靠性作为与相关性等同的质量特征,但重构后的质量特征中没有出现可靠性。理由是FASB和IASB认为之前的两个框架都没能清晰地传达“可靠性”要表达的意思,且各界对可靠性的理解很不一致,可靠性实际上不是可以量化的质量特征,而只是一个伦理学的标准,但如实反映就密切联系会计的计量了。如实反映仍然包括了先前的框架中可靠性所包括的一些主要特征,联合框架未提及可靠性,却突出了可靠性的实质。

此外,IASB前框架中的“实质重于形式”特征不再作为“如实反映”的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这样显得很多余。只表述与经济现象的实质有差异的法定形式不属于如实反映。“谨慎性”也没有再包括进去作为如实反映的一部分,因为一旦包括进去将导致其与中立性不一致:有时候,谨慎地反应对资产、负债、收益和权益的估计是可取的,它可以用来抵消已经为我们所察觉的管理层过度乐观估计的影响。然而,尽管现有的框架禁止蓄意虚假陈述,对谨慎性的支持似乎会导致一种偏袒。在一个期间内,少报资产或多报负债常常会导致后续期间财务业绩的夸大。这算不上是谨慎或者中立。如果财务信息通过鼓励使用者采取或者规避预先裁定的行动,那就是一种偏袒,这样的信息不是中立的。另外,如果按照SFAC NO.2将“可验证性”作为如实反映的一个方面会把还没有被验证的信息排除在外。许多对提供相关财务信息非常重要的前瞻性的估计不能直接被验证。然而,排除掉这些信息会使财务报告的有用性减少。理事会同意把可验证性作为增进性质量特征,就是说它非常可取但不一定能获得。“及时性”则不具备像可预测性、可证实价值一样的道理可以构成相关性的一部分。及时性是非常可取的,但是不像相关性和如实反映一样关键。

(三)相关性与如实反映的逻辑界定

关于两个基本特征之间的逻辑顺序,QC18段中指出最有效率和最有成效的运用基本质量特征的方法应该是:第一,识别可能对报告主体财务信息使用者有用的经济现象;第二,如果与经济现象有关的信息预期可用并能如实表述,识别出与之最相关的信息类型;第三,决定选取的信息是否可用并能如实表述。由此可见,在逻辑推导上,应优先考虑相关性,因为相关性决定了哪些经济现象应该在财务报告中给予描述。相关性与可靠性可能在两个层面上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一是准则与制度制定层面,二是报告编制者、审计人员与财务信息使用层面。在第一层面,以定性描述为主,准则与制定机构显然更关注相关性,即相关性更重要,两者不可能发生冲突。冲突主要发生在同时涉及定量说明与定性描述的第二层面,葛家澍教授认为,应着重关注可靠性,要及时更正不可靠而相关的项目的数据,否则,整个信息的相关性就会落空[7]。重构后的框架明确了逻辑推导顺序,从而提供了相关性与如实反映两者冲突时的取舍思路,很好地弥补了先前框架因没有明确这一点而备受争议的缺陷。

(四)增进性质量特征

可比性、可验证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是能增强相关且如实反映的信息的有用性的质量特征。当两种描述方法被认为同等相关并进行了同样程度的如实反映时,增进性质量特征还可能有助于在他们之间做出选择以描述经济现象。“可比性”有助于识别不同项目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当关于某一报告主体的信息能够与关于其他报告主体或者同一报告主体在不同期间或不同日期的类似信息可比时,信息会更加有用。“可验证性”让使用者确信信息如实反映了它所要表述的经济现象。可验证性意味着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独立观察者能够在特定描述确实是如实反映的问题上达成一致,虽然不一定完全一致。“可理解性”是指会计信息应清晰、简明地分类、描述信息,让其可以理解。分析可理解性时,我们要注意明确一个界定:财务报告是为具有合理的商业知识和经济活动,并能勤勉地回顾和分析信息的使用者而编制的。有时候,即便是勤勉的具有充分信息的使用者可能也需要获取咨询,以理解复杂经济现象的相关信息。

最后,需要明确基本特征与增进性特征之间的辩证关系:不具备相关性和如实反映这两个基本质量特征的财务信息是对决策无用的。然而,相关并如实反映的财务信息即便不具备增进性质量特征中的任何一种也仍然可能是有用的。

参考文献:

[1] AAA. “A 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1966.p.12.

[2] AICPA . “Basic Concept and Accounting Principles Underly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 1970,par.85-105.

[3] AICPA , Trueblood Committee. “Report of the Study Group on the Objective of Financial Statement”,1973, pp.57-60.

[4] FASB. “SFAC NO.2”,1980, p.15.

[5] IASC. “Framework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1989,p20.

地理信息的独特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 会计信息质量 实证研究 综述 建议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成为近十几年国外实证研究讨论的热点。学者们主要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审计委员会特征等方面着手,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或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

一、国外学者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综述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国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主要是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审计委员会特征,分析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一)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Dechow等(1996)研究发现利润操纵的更有可能存在管理控制的董事会成员,更少地有审计委员会。

Klein (2000)对687家美国大公司进行检验,发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非线性负相关关系,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占少数的公司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当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低于51%时,其负相关关系显著;但对于那些审计委员会完全独立或完全不独立的公司,其进行盈余管理则没有差异。

Peasnell, Pope和Young(2000)检验了英国公司盈余管理与独立董事以及审计委员会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管理当局提高非正常应计项目以避免报告损失或盈利减少的可能性与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比重负相关。

Chtourou等(2001)用两组美国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盈余管理与公司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制定的有关治理政策显著相关。对于审计委员会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公司,增加利润的盈余管理与较大的独立董事比例显著负相关。

(二)董事会特征与财务报告舞弊及财务报告质量的关系

COSO(1992)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发现,舞弊公司的独立董事所占比例比非舞弊公司小;舞弊公司董事会中灰色董事的比例大于非舞弊公司;舞弊公司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的任期比非舞弊公司短;舞弊公司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所持股权比例比非舞弊公司低,舞弊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比例低于非舞弊公司,因而审计委员会能够加强董事会对管理当局的监督,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公司的财务报告。Leob-becke and John(1992)的研究也得出了与相似的结论。

Dechow等(1996)通过对违反GAAP的92家样本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内部董事的比例越高,或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为同一人,以及公司未设立审计委员会,则该公司越有可能因违反GAAP而受到SEC的处罚。

Beasley (1996)运用logistic回归对董事会成员构成与会计舞弊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舞弊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外部董事的比例显著地低于未舞弊公司,外部董事的比例与会计舞弊的可能性显著负相关,但审计委员会的存在和组成并不显著地会计舞弊的发生率;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任期增加、持股比例增加、在其它公司任职减少使会计舞弊发生的可能性下降;董事会规模小,会计舞弊发生的可能性下降,Beasley (1998)对舞弊公司和未舞弊公司董事会构成的进一步比较研究发现,舞弊公司的董事会在构成、任期、持股水平、在审计委员会中的作用方面与未舞弊公司有很明显的差别,与前述结论基本一致,而McMullcn, Dorothy, Raghunandan and Rama (1996)的研究发现,舞弊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比例低于未舞弊公司,内部董事持有公司较高比例的股权,Carccllo and Ncal (2000)也指出,对一些陷于财务困境的公司而言,独立董事在审计委员会中的比例越大,注册会计师在其审计报告中对公司能否持续经营表示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该研究支持蓝带委员会1999年关于建立完全独立的审计委员会的提议,显然,他们的研究与Beasley的结论不一致。于东智、谷立日(2002)认为差异可能是出于样本选择不同造成的,Beasley使用的是1980---1991年的样本,审计委员会制度初步推行且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而Carccllo and Ncal选取的是1994年的样本,具有独立性的审计委员会已开始发挥作用。

Wright (1996)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中内部董事与灰色董事的比例与财务报告质量负相关;美国COSO(1999)也得出相同的结论。香港的何顺文、黄家信(1998)的问卷调查表明,董事会中家庭成员的比例与公司自愿披露程度存在负相关,公司规模、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公司的自愿披露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美国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Treadway)的发起组织COSO(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nanization)(2000)公布的研究成果《舞弊财务报告的编制:美国上市公司的分析(1987- 1997)》以美国证监会(SEC)的《会计和审计法规执行公报》中所列的1987- 1997年间的则务报告舞弊案例为总样本,随机选取了涉及近300例舞弊案件的有财务舞弊行为的200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结果发现,有72%的案例涉及到首席执行官(CEO) ,有43%的案例涉及到首席财务官(CFO)。25%的舞弊公司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在设立审计委员会的舞弊公司中,大部分成员没有会计任职资格或没有在会计或财务岗位的工作经验。内部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一年大约有一次舞弊行为。可见审计委员会对防止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有一定积极作用。在制造舞弊报告的公司中,董事会成员通常参与其中或是“幕后”领导(他们受到与公司有密切联系的外界的影响)这些成员一般拥有大量公司股份(比例大致在33%左右,其中仅CEO个人就占到17%),但这些董事会成员缺乏长期领导经验,整体素质不高。依据COSO研究分析的舞弊案例的数据,Beasley等对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的三个舞弊事件容易发生的行业(技术、医疗卫生和服务)进行了分析,这三个行业占据了COSO研究分析的舞弊案例的人约40%。他们发现,行业间的舞弊技术差别很大,技术公司中收入舞弊最普遍,金融服务业中资产舞弊和私吞资产的现象最普遍。三个行业中的任一行业的舞弊公司与未舞弊公司相比,其治理结构非常薄弱。技术和金融服务业中的舞弊公司较少拥有审计委员会,而且在所有三个行业中,舞弊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的独立性都较差。技术和医疗卫生行业中的舞弊公司很少召开审计委员会会议,所有三个行业中的舞弊公司很少提供内部审计支持。

(三)股权结构与信息质量关系

Warfield等(1995)提出当管理人员入股或机构所占股权增加时,会降低人成本,因此也减少经理人员操纵盈利数字的可能性;La Porta等(1998)发现股权集中度与财务报告质量负相关。

二、国内学者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综述

陆建桥(1999) 、陆金海(1999)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有利用盈余管理而避免亏损的行为;林舒等(2000)、卢文彬等(2001)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募股(IPO )过程中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陈小悦等(2000)、王跃堂等(1999)、王安武等(2000)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着为了满足配股政策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章永奎、刘峰(2002)通过对资本市场上1998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注册会计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审计出盈余操纵。

李爽、吴溪(2003)认为监事会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不明显,不能有效监督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刘立国、杜莹(2003) 以1994年至2002年6月因第一次公布年报即发生舞弊而被证监会处罚的1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两方面分别研究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发现上市公司的法人股比例越高、流通股比例越低,公司越有可能发生财务报告舞弊,当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国资局时,公司更有可能发生财务报告舞弊,执行董事、内部董事在董事会中比例越高,公司越有可能发生财务报告舞弊;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往往有一个更大规模的监事会。蔡宁(2003)研究发现,发生财务舞弊与未发生财务舞弊上市公司董事会外部董事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董事会规模与财务舞弊显著正相关,发现股权集中度与财务舞弊行为显著正相关,控股股东性质与财务舞弊行为相关性不显著。

薛祖云、黄彤(2004)以2001, 2002年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其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特征变量,认为监事会规模较小,以及灰色监事和名义监事的独立性差可能是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失控的原因之一;董事会、监事会会议更大程度上起灭火作用;持股董事、监事人数较多的董事会、监事会在监督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会更有效。梁杰,王漩,李进中(2004) 以我国证券交易所成立至2003年12月31日期间被证监会公开查处的财务报告舞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比较全面地选取了分别代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经理层特征、股权结构等方面的14个指标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舞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内部人控制度、国家股比例、股权制衡度与财务报告舞弊显著正相关,法人股比例、股权集中度、高级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显著负相关。

三、对我国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主要是通过逻辑线性回归的来检验各种具体的公司治理机制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尽管这些研究取得了一些证据,对如何组合公司治理机制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有利的数据。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还远未系统化,而且存在一些缺陷。因此,笔者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以下建议: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变量的选择

已有的实证研究在上过于局限在对单一治理结构机制作用的,而没有充分关注多种治理机制之间的互动性。公司治理结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其内部各因素之间因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而相互。所以若要系统了解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必须从公司治理结构的整体上把握他们之间的关联关系。仅仅考虑单个指标或单一方面的影响,不能反映它与公司治理结构中其它因素的制衡关系,结果必然会出现偏差。应该提炼出反映公司治理状况的综合指标与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实证研究。

(二)研究方法的设计

现有的国内的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证研究绝大多部采用的是逻辑线性回归模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考察主要是基于财务舞弊行为或者赢余管理行为,可以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标准用数学关系式进行量化,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验证。

地理信息的独特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一、引言

安然、世通等会计丑闻充分暴露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法案,正式提出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强制要求。在我国,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深圳石化原董事长被捕、国美电器黄光裕被刑事拘留等事件,无不显示我国公司治理环境中内部控制的薄弱及其相关信息披露的缺乏。在财务丑闻越来越多的今天,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显得尤为重要。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减少公司的内部失控、保障所有者权益、提高自身治理水平及降低风险,因此也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重视。2006年上海、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先后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明确公司董事会应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有效执行负责,并要求上市公司从2006年年度报告起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对自我评价报告的合适评价意见。本文以此为契机,对广东省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从刘秋明(2002)、李明辉等(2003)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动机不强,到蔡吉甫(2005)、李少轩(2009)等运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研究,更系统深入地发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无不体现近年来学者对内部控制研究的重视。本文试图从股权性质、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质量及公司规模等方面特征研究内部控制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只有弄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才能够解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流于形式、披露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自愿披露动机不足等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国企转制而来,由国有资本相对或绝对控制。改制不彻底就会出现“所有者缺位”现象。蔡吉甫(2005)的研究发现控制权性质与内部控制披露情况相关性不显著。张秀红(2006)利用2005年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内控信息披露,认为国有股比例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显著负相关。金斐、朱永华(2009)根据2008年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出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间呈正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目前,并没有占绝对优势的理论去论证“股权性质是否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关”这一命题,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股权结构有关,或正相关,或负相关

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运行,很大程度与公司治理是否完善有关。李少轩、张瑞丽(2009)研究发现公司治理因素对内控披露不具有影响力。金斐(2009)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性不显著。童文娟,李洁(2009)发现两职分离、独立董事比例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负相关

假设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独立董事比例正相关

蔡吉甫(2005)以2003年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后发现,内控披露受到公司盈利能力的显著影响,即经营业绩好的公司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财务状况异常,如有重大会计差错、违规处理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主动性会比较缺乏。李少轩、张瑞丽(2009)认为盈利能力强和财务状况正常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力高于低质量的公司。左惟、乔晔(2009)利用中小企业板民营上市公司的年报信息为样本,研究发现长期负债比率与内控披露指数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越高,表明公司的经营风险越大,成本也就越大,而且债权人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提出了较高要求。由此得出如下假设:

假设4: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

假设5: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资产负债率有关

童文娟、李洁(2009)认为公司规模与其所披露的内控信息质量呈明显的相关性。左惟,李少轩(2009)的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与内控披露没有显著影响。一般情况下,公司规模越大,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多,内控披露的要求就越高。所以,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6: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总资产自然对数正性相关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08年广东省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剔除*ST和**ST公司、金融保险业公司、上市时间三年以下的公司、在AB股市场同时上市的公司和深圳板块的公司,选取剩下76家公司的年度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沪市24家,深市52家。本文数据主要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在各公司2008年年报中主要收集公司是否有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三)变量选取和模型建立本文为了考察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质量和公司规模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采用logistic模型。考虑到变量间的相关性较高,利用该模型进行回归会引起多重共线性问题,所以在logistics回归分析中引入了主成分分析法。根据提取的主成分得分和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

Nkpl=β0+β1comp1+……+βncompN+ε

其中b0表示模型的截距项,β1……βn表示各主成分的系数,ε表示模型的误差。相关变量的选择及定义见(表1)。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由(表2)可以看出,广东省的76家上市公司里,有75%的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信息,有25%的公司未对外披露内控信息,广东省上市公司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43%的公司是国企,控制权在国家手中。不难理解,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有国企转制而成,尚未上市流通的国家股比重很大,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较普遍。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的情况比较少,独立董事的比例的平均水平是36.17%。从总体上来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水平3.73%,中位数7.46%,处于一个较低水平。而资产负债率的平均水平是46.38%,处于一个较合理的位置。

(二)相关性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指标的相关性系数都分布在5%-35%之间,说明选取的指标都比较合理。但是,Gybl与Gqxz这两个变量高度相关,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相关系数达到80.71%。现实正是如此,国有控股比重越大,股权性质属于国有的机会就越大。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公司规模与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关系,即公司规模越大,资产负债率就越大。

(三)主成分分析 运用stata9.0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求出各成分的特征值和贡献率,并提取主成分。从(表4)可以看出,第一特征值最大,占总变异的三分之一,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以达到91.04%,说明前5个主成分已经包含了各指标变量的主要信息,故提取前5个主成分进行分析。由(表5)可以看出,第一特征向量中Gybl和Gqxz占较大的负荷,说明第一个特征向量反映的是公司的股权性质的情况;而第二个特征向量中Lev的负荷较重,说明第二个特征向量反映的是公司偿债能力;第三个特征向量在Jr上有较高的负荷,说明第三个特征向量反映的是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兼任情况;第四个特征向量在Ddbl上有较高的负荷,说明第四个特征向量反映的是独立董事的比例;第五个特征向量在Jr与Roe上有较高的负荷,而且呈现负相关性,说明两职合一对公司的盈利有不利的影响。Lzzc在提取的五个主成分中的负荷都不高。具体各主成分分别解释的变量如(表6)所示。

(四)回归分析本文运用极大似然回归法进行回归,结果见(表7)。模型的卡方值为7.54,这个较大的卡方值在对应1个自由度时的概率(0.1834)已经较小。从主成分的回归系数来看,只有主成分comp1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comp1主成分代表的信息与内部控制披露状况显著相关。主成分comp2、comp3、comp4和comp5所代表的信息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性不显著。回归结果说明,公司国有控股比例和股权性质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显著。通过对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各因素对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效果。具体分析如下:第一,股权结构因素。股权结构是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接受假设1。回归结果表明,国有股比例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显著负相关,说明国有控股比例高的上市公司,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不能有效监督经营者。第二,偿债能力因素。公司的偿债能力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性不显著,拒绝假设5。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粉饰报表、盈余操控的动机越强烈,基于此,信息披露的主动性会越低。但是,实际情况与理论出现了反差,说明资产负债率对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的影响不大。第三,董事长与经理兼任的因素。两职合一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性不显著,拒绝假设2。两职合一的情况越多,则“内部人控制”度越大,董事就不能对经理形成有效的约束与监督,那么公司主动披露内控信息的意愿就没那么强烈。但回归结果表明广东省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与两职合一不相关。第四,独立董事比例因素。独立董事比例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不大,拒绝假设3。原因可能在于广东省多数上市公司虽然按照《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设立独立董事,但大多独立董事都在上市公司内部领取薪酬,实质上并不独立,所以也就失去了独立董事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第五,净资产收益率因素。公司盈利能力与内部控制披露的相关性也不显著,拒绝假设4。一般来讲,盈利能力强的公司比盈利能力弱的公司更愿意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但是实证结果却差强人意,原因可能在于2008年发生的金融海啸,广东省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都偏低,所以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不大。第六,公司规模因素。在提取主成分时就忽略了公司规模这个变量,表明这个因素对内部控制披露的影响不大,因而拒绝假设6。

四、结论与建议

对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的结论是,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受到股权性质的影响显著。主要表现在国有控股比例越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动性越低。而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质量与公司规模对内控披露的影响不大,对此,本文建议:首先,优化股权结构。在我国一股独大,特别是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情况非常严重,可能会形成所有者缺失、内部人抽空的缺陷,阻碍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但是股权的过于分散又可能导致股东监督不足的现象。从上述分析看出国有股权过于集中会反向影响广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要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一方面在股权结构的设计上,应结合我国国情,吸取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模式,除一些重要行业和重要产品以及少数公用事业类上市公司保持较高的国有股比例外,应积极营造有利于市场竞争的自然人持股、法人持股和国家持股比重适当的股权结构。国家逐步有计划地降低国有资本在上市公司中的持股比例,相应地增加非国有资本。另一方面积极引入机构投资者,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分散且持股数量不大,难以影响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并对上市公司的董事和管理层发挥监督作用。而机构投资者克服了个人中小投资者的难题,机构投资者是由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在信息的收集和判断都更有理性,能够更好地履行股东的监督职权。其次,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由控股股东聘请,他们必然代表控股股东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做到真正的独立。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在制度设计上使其独立于控股股东和经理层,扩大其监督权并保证落实。为此,应从完善公司激励与约束机制、薪酬机制、考评机制入手,加强独立董事的责任意识,同时加强这方面的信息披露,给独立董事们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如在公司章程中明确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担任独立董事工作的具体时间,定期对独立董事的履职考核评价。最后,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动力不足,而且没有强制性披露的法规要求,要想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根本的做法应是建立起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外部监管;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使其固定下来,提高内部控制报告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应详细规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内容,使其内容更为细化,信息量更为广泛,从根本上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相关信息披露的有效性;要进一步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把对内部控制披露的责任落实到实际执掌公司大权的关键人和实际负责公司资产安全和财务可靠性的高管身上。

参考文献:

[1]周勤业、王啸:《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及其借鉴》,《会计研究》2005年第2期。

[2]杜瑞军:《基于公司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研究》,《财会通讯》2009年第3期。

[3]金斐、朱永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实证研究》,《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第8期。

[4]李少轩、张瑞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基于沪、深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财会通讯》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