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信息培训

地理信息培训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地理信息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地理信息培训

地理信息培训范文第1篇

目前,我国正在组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经济发展将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于我国各级政府、企业面向信息经济社会,满足决策和生产的信息需求,推动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发展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对于促进我国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改造和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加强国家信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推动国产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现就推动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及其产业化提出若干意见。

一、按照“抓应用、促发展、见效益”的指导方针,本着以用立业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动员和发挥全社会的科技力量,大力发展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结构,争取到*年国产软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二、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纳入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推动国产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及产业化工作纳入“*”计划和相关规划。

三、“*”期间,国家将致力于扶植和发展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企业,建立若干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业基地,开发和完善具有自主版权的全系列地理信息系统产品,提高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业的整体实力。

四、“*”期间,国家将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条件具备的5—10个领域组织实施国产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示范工程。鼓励和支持地方和部门建立或利用现有机构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应用示范工程推广普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培育、扩大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市场、规模。

五、建设国家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组织制订地理信息系统开放性的数据标准规范,建立公共标准的模块化软件系统,制订空间数据交换共享的实施办法和地理信息系统考核评估体系;着手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工程的监理制度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工程企业的资质认证制度。

六、鼓励和引导国产地理信息系统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加强技术服务;鼓励国产软件企业之问的有序竞争,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七、建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测评和产品认证机构,培育和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加强成果转化和普及应用,为企业和用户提供技术和信息咨询服务,确保向用户提供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技术和产品。

八、鼓励企业充分落实好现有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贸易、税收、奖励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地方、行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推动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业发展的更加优惠的政策,在融资、上市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九、鼓励相关产业使用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地理信息系统相应产品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政府招标采购中优先考虑使用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议在国家安全敏感部门中强制使用成熟的国产地理信息系统。

十、充分调动高校和科研部门的力量,鼓励和支持开展地理信息系统人才教育和培训工作;各地方、行业要利用已有机构开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在职培训,实现培训工作制度化、社会化、现代化,推动形成培训网络服务体系。

地理信息培训范文第2篇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就开展数字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及应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

平台建设总体目标是:紧密结合县实际,以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以地理信息服务为目标,以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开发利用为核心,针对政府和专业部门等对地理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和高效服务的需求,依托现有的地理信息数据与服务架构,部署建设“数字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打造全县地理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开放与不间断的“一站式”服务,全面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近期目标:,完成县城区部分的建设,并实现与市级平台的互联互通,通过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的验收。

(二)远期目标:“十二五”期间,对平台的数据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力争覆盖全县范围,依托县党政办公专网推广应用。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基础先行,稳步推进;资源共享,促进应用;加大投入,创造效益。

(二)统一的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保证数据的精确性、完备性、现势性、标准性、权威性、安全性,指导各类信息资源数据的集成整合。

(三)以需求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四)以人为本,惠及全民,营造广大群众用的上、用的起、用的好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环境。

三、主要任务

(一)基础数据组织整理。平台建设采用最新、最精确的基础地理信息,确保平台数据真实、可靠、权威、有效。按照平台数据集建设的要求,对现有的县城区80平方公里1:500、1:1000比例尺及乡镇驻地24平方公里1:5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进行转换、重组、地理编码、公共信息的提取等整合处理,建立平台数据集,直接为平台网络使用。

(二)网络运行环境。平台运行环境为县党政办公专网,目前该专网与县国土资源局已经实现专网链接,同时国土资源专网也已经实现与市国土资源局的链接。为保证上述两个专网均可实现县级平台与市级平台的互联互通,配备相应的高端服务器、存储等设备及提供地理信息网络服务的平台软件。

(三)平台的建设。平台的建设要注重内容,完善功能。采用国内先进的地理信息平台软件,部署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设数字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基础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并实现与市级公共平台的互联互通。

(四)数据保密技术处理。根据《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及其补充规定和《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基础地理信息及相关要素细化分层和使用方案》等规定,按照市保密局批复的《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地理信息数据保密处理和利用方案》要求,对地形图基础数据中涉及军事和公共安全等区域进行保密处理,杜绝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为切实加强对平台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平台建设顺利进行,县政府成立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平台建设和应用的具体实施工作。

(二)加强协调配合,实现资源共享。本次平台的建设及应用在我县首次组织实施,是政府唯一投资建设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各单位各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在建立专题应用系统时,应当采用本次统一的、标准的地理信息成果,避免重复投入和建设。

(三)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平台的现势性。要把平台建设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在资金上给予保障。要建立公共财政对平台建设的稳定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实际需求,做好近期及远期平台建设的总体资金规划。为实现平台的持续和长期服务,县国土资源局应充分发挥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优势,按照“权威数据来自权威部门”的原则,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和信息,建立数据获取、更新机制,加强基础测绘工作,确保平台基础数据每三年全面更新一次,提高平台的现势性。

(四)加强信息安全以及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信息安全教育,提高系统使用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在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建立网络安全体系,保证网络平台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经常化、制度化,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对现有平台建设的骨干人才,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不断强化教育,提高平台建设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平台建设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学习借鉴国内优秀、成功的平台建设及应用案例,加强技术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促进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五、推广应用

地理信息培训范文第3篇

1工作机制体系

1.1目录标准体系

目录标准体系包括目录体系和标准体系。

1.1.1目录体系为了建立一个符合当前实际、科学合理的目录体系,监测指标的选择需要与全省基本状况、有关专业部门需求现状、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每个监测指标必须经过需求调研、内容会商、技术会商、监测试验、成果会商、行政审核等一系列流程方可纳入目录体系。此外,在后续实施过程中,由于需求变化等原因需要对相关目录标准进行更新时,则必须进行充分论证后再进行明确。由于指标众多,根据产品深加工程度,监测指标分为专题指标、综合指标两大类。专题指标指基于各种数据资源可直接提取的单要素分布及其统计量(如面积、长度等)。综合指标则需要基于一种或多种要素信息,采用地理分析方法获取。所有专题指标采用二级分类(见表1),综合指标则直接分为自然资源、社会环境、综合3类。指标监测的空间覆盖形式分三种:全省覆盖、建成区覆盖、重点区域覆盖。根据对象特征、监测技术难度、需求现状等多方面因素确定采用何种覆盖形式。指标的监测周期则主要参考监测对象的更新频率而定。

1.1.2标准体系当所需标准在现行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中已有规定时,则需要充分参考相关依据并做好沟通、衔接工作。针对没有参考依据的标准,则组织专业部门进行综合会商,共同拟定。同时,标准的建设还需考虑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国家和行业相关需求,合理设置相应标准。参考测绘标准体系分类,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机制的标准体系内容主要分为5个大类、27个小类(如图2)。

1.2技术支撑体系

通过对监测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一系列技术方法进行了梳理、抽象和整合,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法框架和技术作业平台框架,作为技术支撑体系内容。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框架主要由空天地一体化动态数据获取、高效能数据处理、自动化信息提取、地理分析、网络化产品服务应用、海量时空数据库群及快速可视化7类技术组成。动态数据获取技术为后续监测提供多源数据支持。以此为基础,依次采用数据处理技术、信息提取技术、地理分析技术进行处理,快速获取监测成果。最后,由产品服务应用技术完成成果的网络分发和应用。在监测过程中,数据库群技术、可视化技术为其他几项技术提供重要支撑。技术作业平台框架主要根据监测技术方法框架进行设计,具体结构如图3。其中,数据库群、可视化工具的应用贯穿作业全过程,是平台的重要支撑;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信息提取、地理分析、产品处理及成果应用系统则共同组成了业务化生产作业平台核心。

1.3业务运行体系

业务运行体系包括业务流程及其涉及的各方业务协同制度。

1.3.1业务流程以浙江省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批业务流程为基础,结合试点工作中取得的业务经验。工作会商和技术会商环节主要在指标初次全面监测或需要更新指标相关内容时实施。两者旨在以指标监测试验为基础确定全面监测相关事宜。工作会商用以明确监测内容、要求及部门间总体分工。技术会商根据工作会商结果,以评审会方式确认全面监测技术方案,并以书面形式明确部门间分工细则。根据各指标的监测技术方案,数据获取环节统筹获取所需数据,并进行数据评价。数据加工是业务流程核心环节,以监测技术方案为依据,以多源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作业平台为工具,依次完成数据处理、信息提取、地理分析3个子环节获取监测成果。以标准体系为依据,成果质检环节对数据加工环节形成的监测成果进行全面、准确的内外业核查。完成成果质检后,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组织相关专业部门和(或)监测要素所在的当地人民政府,对指标的实际监测方法和成果数据进行成果会商;并根据科学、准确原则进行成果修正。成果会商审核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成果进行定密,并根据成果会商意见明确成果使用范围。由于某些带有精确位置和属性信息的成果在公布前需保密处理,因此成果管理包括原始成果管理和非涉密成果管理。针对不宜公开或涉密的成果按照保密要求管理,政府或企事业单位需经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严格审批后,方可获取和使用。适宜公开的成果在前需脱密处理。完成保密处理后还需进行保密审查,并根据成果定密意见核实其公开范围,最后入库至非涉密成果库中进行公开。为满足政府、社会和公众需要,监测成果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公告、新闻、内参、专题报告、WEBGIS等。成果应用形式则主要有在线地理信息服务、产品定制、咨询服务、公众宣传与普及等。

1.3.2业务协同制度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涉及面广、参与单位多,在业务运行体系中还需要明确有关协同制度,着重处理好如图5四种关系。1)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与基础测绘工作统筹基础测绘注重测制和更新标准化基础地理信息图件及系统,精度高但更新周期长。地理国情监测侧重地物信息的动态监测和地理分析,更新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前者为后者提供高精度实测数据。后者在前者成果的基础上,并综合其他各种据源进行深加工。由此可见,基础测绘是地理国情监测的必要前提,地理国情监测是基础测绘的发展与延伸。为了合理配置资源,形成良性循环,两者之间需建立一系列统筹制度:基础测绘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高精度实测数据;地理国情监测可向基础测绘提出增加监测指标要求,或协同其完善相关标准和技术方法;基础测绘可要求地理国情监测提供技术支持。2)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和专业部门协同作为地理信息服务的提供者,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具有较强的中立性,能有效排除部门利益牵扯;同时它为地理国情监测作了大量数据、技术、人才、设备积累,并具有严格的产品检验制度。因此,它是组织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最佳主体。地理国情监测不仅涉及基础地理信息要素,还涉及较多专业指标内容。现阶段,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在这方面缺少必要的经验积累,要全面开展工作还离不开专业部门的大力配合及相关支持。专业部门是监测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参与者。综合考虑监测指标特征和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经验积累情况,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在初期阶段主要存在3种分工形式:①地形地貌等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指标监测可由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独立开展;②充分依赖“3S”技术应用,但需一定专业技术积累的指标监测,采用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主导,专业部门积极配合的方式予以监测;③对于极少数专业要求极高,但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可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的指标监测,采用专业部门、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紧密合作的方式进行监测。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及时消化、吸收此类监测技术,逐渐实现由自身主导进行监测。灵活采用上述合作方式可共同完成专业部门因自身“3S”技术限制未能实施而又有迫切需求的监测工作,同时也解决了监测工作部分经费来源。3)省级和国家及地方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联动若要顺利开展监测工作,离不开省级和国家及地方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之间的积极联动。省级和国家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间的联动主要包括:省局在国家局总体指导下开展监测工作;地理国情监测法律法规由国家局统一制定,省局协助国家局开展标准规范建设;省局及时向国家局汇报本省监测工作进展;建立国家局与省局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共建共享机制;在国家局指导下成立省级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省级和地方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间的联动主要有:地方局及时向省局提交大比例尺测图成果;省局可要求地方局协助或主导开展其辖区内的实地调查工作;省级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为有条件地区的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提供技术培训,指导其试验辖区内更高精度、更高时相的监测工作。4)地理国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与省交换和共享平台衔接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目前已汇总全省各个厅局的专题空间数据,覆盖面广、数据量大。地理国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则是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应用管理的重要载体,涵盖了监测主要成果内容。但前者不能完全满足后者在数据覆盖范围、颗粒度和监测时相上的要求。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成果、减少重复建设,地理国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所需的底图数据可通过服务接口从省交换和共享平台获取,其被列入交换和共享目录的空间数据,则提交省交换和共享平台使用。

1.4工作保障体系

(1)政策法规保障:在已建立的具有浙江特色的测绘与地理信息法律法规制度基础上,还应增加如下政策法规保障:将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将地理国情监测目录体系建设更新流程法制化;将地理国情监测业务流程法制化;进一步研究制定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定密规定。2)组织机构保障:在试点工作已形成的队伍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如图6所示的完整组织机构。由政府及各厅局领导组成工作领导小组,从宏观层面把握监测工作总体方向。领导小组下设小组办公室,负责监测工作的总体方案编制、各种会商和协调工作。监测工作总体运行由局指定相关处室牵头、同时由局指定一个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归口单位进行统筹实施。根据业务分工情况,将参与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现有部门划分为技术支撑单位、生产单位、质量控制单位和成果管理单位,由这些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工作。3)监测装备保障:对技术支撑体系进行深入剖析可知,监测装备保障内容主要包括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和网络化信息应用装备。数据获取装备是监测工作的数据源基础,如传感器、无人机、GPS接收机、光谱仪等。数据处理和分析设备主要用于生产加工环节,包括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各种“3S”商业软件等。网络化信息应用设备则主要由通讯网络、服务器集群等硬件设施和地理国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组成。4)人力资源保障:通过以下各种引进、培训、项目锻炼等方式打造一支专业领域全、综合素质高、作业能力强、层次合理的人才队伍:①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业内高水平名师;依托国家局建立的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等科技支撑基地,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等创新研究,建设一致高水平科研团队;②定期举行技术培训,有计划地安排技术人员承担或参与重点工程项目,着力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③加强新员工培养,强化岗位职责,通过“加任务、压担子”方式,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5)资金投入保障:地理国情监测是基础测绘的发展与延伸,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具有社会公益性,其主要资金投入保障来源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年度财政预算。

2结束语

地理信息培训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围绕地理信息获取、提供、使用、生产、出版和传输等重要环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整顿和规范工作,力争用1年多的时间,使非法从事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加工、提供等测绘活动的行为基本杜绝;各种地理信息失密、泄密、窃密案件和非法提供互联网地图出版服务行为得到依法查处;各种涉外、涉军非法测绘活动得到有效遏制;相关监管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地方各级政府对地理信息市场的监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同时,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和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坚持打击和教育相结合,确保整顿和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依据

㈠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江西省测绘管理条例》等。

㈡国务院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测绘局等部门关于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4号)、《关于对外提供我国测绘资料的若干规定》(国发〔1983〕192号)等。

㈢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管理暂行办法》、《地图审核管理规定》、《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江西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关于印发全国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国测管字〔2009〕1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管理工作的通知》(国测成字〔2009〕3号)、《关于加强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监管的意见》(国测图字〔20*〕l号)、《国家测绘局关于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管理工作的通知》(国测成字〔20*〕2号)、《关于加强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管理工作的通知》(国测管字〔20*〕36号)、《关于加强网上地图管理的通知》(国测办字〔20*〕5号)等。

三、工作重点和职责分工

各级各部门要依照各自职责,围绕地理信息获取、提供、使用、生产、出版和传输等重要环节,针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和重点项目,确定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在联合执法的基础上,分工负责,建立部门间联席会议和信息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并及时通报重大案件查处情况和专项行动进展情况。

㈠工作重点

对我市地理信息市场进行全面清理,对存在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检查,依法查处违法案件,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1.组织市场检查。组织开展地理信息市场全面检查,摸清市场总体情况,掌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针对从事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使用、保管、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等活动的单位,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存在隐患的单位,要进行重点检查,查找问题和漏洞,并组织开展自查整改,督促完善相关制度,力争从源头上消除各种隐患。

2.查处违法案件。一是查处无测绘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从事地理信息采集、加工的非法测绘行为;二是查处各种涉密地理信息在提供、使用、生产、出版和传输过程中的失密、泄密、窃密案件和非法提供互联网地图出版服务行为;三是依法查处涉外、涉军非法测绘活动。

3.开展警示教育。深入开展测绘、国家安全、保密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地理信息审核与公布、出版、保密、对外提供等制度的宣传教育活动,选择典型违法案例予以通报曝光,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警示教育功能,不断把专项整治工作引向深入。

4.建立监管长效机制。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完善制度,密切部门协作,明确责任,形成统一监管、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地理信息市场长效监管机制。

㈡职责分工

为加强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全市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成立新余市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龚晓陆兼办公室主任,具体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政府负责、统一领导、部门协调、联合行动”的工作原则,协同开展工作,认真履行以下职责:

1.市国土资源局: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做好组织协调。提出总体工作方案建议,组织有关执法人员参加专项整治培训,协调开展市场检查工作。重点是查处无测绘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从事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加工的非法测绘行为,规范获取、提供、使用涉密地理信息的行为,加强对公开出版的地理信息的编制、审核管理,查处互联网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出现的“问题地图”。严厉打击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余非法测绘活动及擅自对外提供涉密地理信息的违法行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涉军测绘的有关情况,做好与军事部门的沟通。

2.市信息化办:负责会同国土资源部门对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其他信息化应用项目中涉及获取、提供和使用涉密地理信息的审查;对未经国土资源部门批准的涉及使用涉密地理信息的信息化应用项目不予立项;根据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对单位和个人自行投资开发的应用信息系统非法持有和使用涉密地理信息的行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加强对提供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和生产、服务的企事业单位规范地理信息合法使用的宣传工作,依法查处非法开发、研发、生产、集成涉及使用涉密地理信息的企事业单位。

3.市*局:做好互联网地理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的备案,对没有取得国土资源部门许可的地图和地理信息网站不予备案;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对互联网地理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的监管,依照有关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及时对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的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通知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或拒不执行的,通知互联网接入服务单位停止为其网站提供接入服务。

4.市国家安全局:负责涉外测绘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重点查处境外组织及个人非法持有、窃取涉及我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军事设施地理信息数据的违法案件。

5.市工商局:负责地理信息产品流通环节的整治工作,提供从事地理信息生产的注册企业信息,依法查处未依法进行注册登记或超出经营许可范围,擅自经营和销售地理信息产品的行为。

6.市新闻出版局:负责地理信息出版服务环节的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未经审核批准擅自出版地理信息和非法提供互联网地图出版服务行为,切实履行对涉及地图出版物及相关产品的印刷服务企业的监管职责,加大对侵权盗版地图出版物的打击力度。

7.市国家保密局:负责指导涉密地理信息保密管理,配合开展地理信息保密检查,组织协调查处地理信息泄密、窃密案件,加强涉密地理信息保密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的涉密地理信息安全保密意识。

8.新余军分区:负责通报涉军测绘有关情况,协同查处涉军非法测绘案件,规范涉军测绘活动。

四、工作安排

从2009年5月开始,分4个阶段进行:

㈠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5月4日至5月31日)

一是召开专门会议,统一思想认识,认真做好专项整治的动员部署工作;二是结合本地实际,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三是组织有关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专项整治培训。

㈡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6月1日至*月30日)

1.开展自查。2009年6月,组织地理信息从业单位开展自查自纠,摸清存在的问题隐患。各级各部门对重点地区开展调研,分析原因,查找监管薄弱环节。

2.组织抽查。2009年7月至8月,各级各部门根据地理信息从业单位的自查结果组织抽查,形成分析报告,进行通报。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处理。

3.开展督查。2009年9月至*月,市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地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迎接全省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来我市督查。

㈢落实整改阶段(2009年11月1日至20*年1月31日)

一是总结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地区和部门的先进工作经验,加强宣传推广;二是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集中通报地理信息市场违法案件,扩大专项整治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三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明确整改重点,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切实加以整改。

㈣总结验收阶段(20*年2月1日一4月30日)

各级各部门对本地区、本部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形成阶段性成果,向市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报送工作总结。市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检查验收,研究进一步深化完善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工作的意见,并将有关情况汇总报市政府和省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五、工作要求

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实施,强化监督检查,务求取得实效。

㈠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级各部门要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高度,把专项整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应的办事机构,落实责任,精心组织,确保工作经费,把专项整治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㈡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和本部门、行业特点,抓住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围绕重点地区或重点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具体要求,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要把专项治理与健全监管制度紧密结合,与加强日常监管紧密结合,切实把专项整治工作做好。

地理信息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地理教育;关系

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然不再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共识。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必须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并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现对地理教学的优化创新。而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为此,初中地理教师也可以借助学校现有的条件,将地理信息技术合理引入地理课堂中,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地理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地理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推动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化。

一、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现代地理教学的必然趋势

地理是一门专门研究地球表层事物和现象及它们之间规律的学科。但是由于地球表层具有非均一性的特征,在地理学科探究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要准确获取能够描述地理现象的地理数据。在以往地理学家们会运用文字和二维地图的方式来模拟地理现象或是事物,但这种方式存在较大滞后性,所获取的地理数据的精度较低。而地理信息技术的出现,则为地理数据的获取和呈现提供了多样化的方式,比如图表、影音资料和图像等,地理数据的真实性和精确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另外,卫星遥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的运用,也可以保证地理数据的实时更新,提升了地理数据的实效性。可见,这些先进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推动了地理学科的发展。在这一全新的背景下,中学地理要想获得创新发展,也应积极引入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提升地理教学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二)提升地理教学效率的必然选择

虽然初中地理课程中所涉及的地理知识相对基础,但由于地理事物多样化、地理现象关系复杂等特征,也加大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难度。再加上初中生的生活活动范围较小,认知能力有限,所接触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相对较少,如果在地理课堂上仅凭文字描述来理解地理知识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地理课堂中,则可以将一些复杂、多变的地理现象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将课本中的文字描述与直观感受相结合,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水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三)促进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地理教育的价值也尤为凸显。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地理是唯一直接体现人类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从某种层面上来看,地理教育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种地理环境问题是否可以被妥善解决。在地理教育中合理引入地理信息技术,则可以为各种地理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工具,提升地理教育水平,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推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另外,在信息时代下,信息素养是现代人才必须要具备的一项基础素质。在地理教学中合理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最新地理技术的机会,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得信息素养的有效提升,并在今后的地理知识的学习中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地理学科学习水平和效率。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合适的教学软件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首先需要有相关的应用软件作为有效支撑,这里不仅包括地理信息技术软件,也包括各种信息化教学软件。同时教师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具体功能和使用方法,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灵活选择合适的软件,并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充分体现出来。但就当前中学地理信息化教学情况来看,学校很少会引入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地理教学软件和相关的教学资源等,这些都需要教师从网络途径获取,导致教学软件匮乏,地理信息技术难以被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

(二)教师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地理教师是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中运用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应用效果。但多数中学地理教师都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无法灵活地运用各种地理信息技术,进而影响到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地理教师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无法选择合适的地理信息技术,也不能灵活地开展信息化教学;二是地理教师的信息化备课能力较差,未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导致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三是地理教师的信息化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不足,无法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对信息化资源进行再加工,导致地理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设备不足

虽然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多数学校都已经完成了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教室中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设备,为地理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但相较于普通的信息化教学,地理信息技术对于信息化设备和网络的要求更高。比如,地理图像的加载和显示对于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环境就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无法达到要求,则极易出现图像加载或显示不全的问题,进而影响到信息化教学的正常开展。不过目前多数学校的信息化设备只能满足普通信息化教学的需求,难以达到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

三、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有着显著的应用优势,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意识到这一点,并选择合适的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对课堂教学的优化创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地理环境会受到人类活动和地理活动的影响,因而地理环境有着多变性特征。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地图和地理数据多是在以前测绘得到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甚至部分地图和地貌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如果在地理课堂中一直沿用传统的地理数据,则会影响到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地球环境的认知,这对于学生的地理学习是非常不利的。针对这一问题,地理教师就可以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引入课堂教学中。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有着强调的地图绘制功能,并且可以保证地理地图的实时更新,提升地理数据的精准度和真实性。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则可以定期通过互联网更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数据,为地理教学提供精确的地理数据,提升地理教学的先进性和时效性。以“中国地区分布差异”这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教师则可以利用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近期中国东—中—西部的降水量通过图表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软件,在图层上将各地的工业分布情况标注出来,通过对图层的分析,学生可以发现我国的工业分布呈现出“南轻北重,东轻西重”的特征。除了这些信息,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我国不同地区的交通线路、农业发展等一些可视性不强的地理数据信息反映到电子地图上,以便于学生观察和学习,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我国不同地区在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分布差异,并分析出其中的内在因果联系,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

(二)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学习

地理信息技术有着强大的功能,如果只是将其作为辅助教学工具使用,是无法将其功效充分发挥出来的,同时这也与信息化教学的最终目的不符。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意识到这一点,并将地理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学习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地理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信息素养,选择合适的地理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比如,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高端的地理信息技术对于使用者的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不适合初中生使用。为此,教师则可以采取地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地图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高效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的地理教学活动,并让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找出自己家乡的位置,并通过拖动鼠标将观测海拔拉高,查看自己的家乡属于中国的哪个位置,与哪些省份接壤等。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打开中国气候、地形地貌、火山地震带分布等分布图,并结合自己家乡的位置,分析家乡的气候环境、地理环境,预测可能会发生的自然灾害等。在这一教学设计中,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对家乡的认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创设更多地理信息化教学案例

相较于传统的地理教学手段,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显然更受学生欢迎。为了提升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学校应加强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并为地理教学提供更多的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的案例。首先,学校可以加强对地理信息技术教师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让教师不仅可以灵活地使用信息技术,同时还可以具备开发信息化教学案例的能力,为地理信息化教学提供更多的案例;其次,学校应积极招揽专业人才,不断提升地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为地理信息化教学开发出更多专业的教学案例;最后,学校可以邀请地理领域的专业人员,对地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并给予专业的意见或建议,为地理信息技术教育提供更多的案例资源。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地理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地理信息技术的正常运用,这样才能让案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升地理教学信息化水平。

(四)提升地理教师的信息素养

高中地理教师的信息素养会直接影响到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因此,地理教师必须要注重对自身专业技能和信息化素养的提升,掌握更多的地理信息技术,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保证教学效果。首先,地理信息技术必须要通过日常授课和学习,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必要技能,并多关注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动向,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其次,学校应加强对地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应为教师的地理信息技术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比如,学校可以安排地理教师去到相关单位参观和学习,掌握最新的地理信息技术,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最后,学校还应完善教学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即将地理教师的地理信息技术运用情况纳入他们的工作考核当中,并将其与他们的绩效、薪酬和职称评定等挂钩,以此来激发教师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地理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信息技术有着较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在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意识到这一点,并根据地理教学内容和实际需求,合理引入地理信息技术,实现对地理教学的优化创新,提升地理教学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地理学习效率。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地理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地理知识探究提供强大工具,促进学生学科探究能力的发展,进而将地理学科教育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文云.地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育关系探析[J].高考,2020(04):174.

[2]杨秀琴.地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育关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66-167.

[3]许怡蕾.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测绘,2018,41(05):65-66.

[4]赵红梅.地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育关系探讨[J].教书育人,2017(14):80.

[5]米吉提·阿卜来提.地球信息技术辅助中学地理教学策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