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课堂设计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精选

地理课堂设计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第1篇

一、故事引导,调动教学积极因素

故事有人物有情节,能够将人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其重要激发效果不可小觑。高中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对故事有较高敏感性。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用故事进行引导,有利于启发学生学习思维和想象力。特别是那些不熟悉的地理故事,具有更强吸引力,学生从故事中不仅能够获得一些地理信息,还能够激发学习动力,对地理现象、地理概念进行深入探究,养成良好学习研究习惯,这对塑造学生地理素质和能力有重要意义。《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学习时,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引入了一个故事:1908年,纳米比亚发现了钻石,当地人说夜晚月光照在沙地上都能发现钻石。随后有大量的钻石淘客住进了这个小镇。小镇开始繁华起来,各种生活服务设施齐全。保龄球馆、制冰厂、医院应有尽有。一战爆发前,这里共出产了900多公斤钻石。后来钻石价格暴跌,大家开始逃离小镇。到1956年,这所小镇彻底荒芜了,成了远近闻名的鬼镇,慢慢被沙子侵蚀。学生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自然有了探索的热情。教师再接入教材学习,学生对荒漠化的危害有了更多的认知体验。虽然故事很遥远,也不是我们国家的事情,但学生通过故事获得的学习动力却是巨大的。沙漠之所以会吞噬小镇,当然是人为无度开采造成的。学生学习思维被启动,学习自然呈现高效性。

二、悬疑设置,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朱熹曾说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明质疑在学习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地理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巧妙运用设置悬疑问题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思维,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习,获取更丰富学习认知。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结合学生学习实际,设置一些悬疑性思考问题,让学生自然进入到思考、讨论、整理、归结之中,形成重要学习内驱力。教师用设置悬疑导入课堂教学,并非要故弄玄虚,而是要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展开问题探研,让学生自然而然走进问题之中,形成重要学习激发力。在学习《区域发展差异》相关内容时,教师是这样设计问题悬疑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和它们的经济差异,及其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大家对三个经济地带、划分依据、差异和差异的影响因素都有了明确认知。今天咱们学习“区域发展差异”时,需要对相关概念有清晰把握:首先是三个经济地带的各自特征是什么?存在怎样的差异?其发展方向如何?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学习。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悬疑问题,虽然每一个问题的设计角度都不是太精巧,但足以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对相关问题展开积极探索,课堂教学自然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媒体渲染,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管理机制

大学英语的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教学而言的,主要是指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注1,以构建或模拟真实的目的语语境为目标,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类英语学习活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教学相辅相成,是第一课堂教学的有益拓展。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第二课堂存在形式单一、缺乏规范管理体系的问题,使活动的组织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建设高效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管理体系已经刻不容缓注2。

一、大学英语教学第二课堂现状研究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第二课堂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可以很好地弥补第一课堂无法满足教学目标的需求。但是现在针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和管理却并不尽如人意,主要问题在于,与第一课堂相比,从管理者、教师到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各个学校在第二课堂建设资金和师资方面的欠缺,使得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管理缺乏组织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导致我国现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整体建设上学生参与程度不高,活动设置单调过时,远远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本文通过对全国各级各类30所大学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状况的调研和对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高校特色第二课堂建设的深入考察以及学生社团的走访,总结了目前高校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特点。第一,各个高校目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主要为各种英语竞赛类项目,所采访的高校全部都组织了各种竞赛类英语活动,主要包含以下传统的第二课堂活动:竞赛类(校级、省级和全国级)、英语主题演讲、英文歌曲大赛、各类英语沙龙和大学生英语文化节、英文配音大赛以及英语诗歌朗诵等。第二,部分高校开设有英语讲座类、学习坊等活动;有些高校开展了经典英语原版电影赏析活动,并进行讨论;也有部分高校开设了晚会性质的英语活动,如英语话剧表演、英语晚会、英语戏剧之夜等。但是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都是由学生团体或者教师自发组织的,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不成体系,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第三,像英语角这样的传统第二课堂活动运行效果不是很理想,30所高校中只有18所(占60%)还继续保留英语角活动,但基本都是由学生社团组织或者由学生自发组织,很多学校反映英语角活动效果不佳,学生参与度不高。第四,近60%的高校没有建立高效、规范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管理机制,没有明确各部门和各个要素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具体职责,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成效。谭丽涛、张宏艳[2]认为高校第二课堂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与教学脱钩、指导不到位以及管理体系不健全、项目设计缺乏合理性和系统性等问题;第二课堂活动建设比较随意,在一定程度上是单纯的学生活动,缺少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计划的指导。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活动管理机制应该具有稳定性和协调性的特点,能够很好地起到协调各级各类人员和各个部门参与第二课堂建设的作用,不但要发挥参与者和组织者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还要对第二课堂的实施进行必要规范,以便更好地促进其有序开展,使之成为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

深圳技术大学是广东省深圳市的一所公立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向高端产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极具“工匠特色”的顶尖专业人才[2],首次招生在2017年9月。建校至今,深圳技术大学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目前学校的第二课堂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主要包括大学英语线上和线下两种。其中,线上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Unipus英语学习平台,主要提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包括学生使用的课文、音频、视频以及课后练习材料及参考答案;二是线上CET4模拟题库,供学生自主练学英语四级题型;三是批改网作业平台,供学生进行写作、翻译、听写和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课外练习;四是SZTUFLA(深圳技术大学外语协会)公众号,致力于为全校师生提供高效便捷的语言学习辅导,及时推送外语考试、竞赛、英语活动、讲座等新闻资讯,同时向全校学生普及英美文化和语言学习技巧等。大学英语线下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每学期开展多次英语角活动;二是开展校级英语表演大赛、校级英语配音大赛、EnglishMovienight等各类英语校级大赛;三是每年夏季学期,举办外研社英语写作大赛、外研社英语演讲大赛、外研社英语阅读大赛和商务英语演讲大赛等;四是每年冬季学期,举办批改网英语写作大赛、外研社英语辩论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和口译大赛等;五是开展学术讲座,由本校或者外校请来的外语专家针对全校本科生不定期开展各类英语讲座。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深圳技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其建设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管理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如何使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内部各要素协调发展,避免出现相互制约的现象,从而扩大活动影响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二是怎样规范指导教师的管理,避免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怎样协调活动组织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行政、财务、宣传各部门的职责,避免出现相互扯皮的现象,从而最大程度地落实第二课堂的成效。为探索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征、具有深圳技术大学特色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培养不仅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主要是语言素质也同样过硬的深圳技术大学学生,项目研究团队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间,对国内部分理工类大学和综合性大学开展调研工作。通过对国内各级各类30所高校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从中筛选出第二课堂建设体系最完善和最成熟的北、上、广、深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学[1],并组织一批教师赴这些大学进行全方位的实地考察、交流、访谈和学习。同时组织学生社团成员赴兄弟院校进行实地考察和社团交流,学习其他院校学生社团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和管理经验。在对这些大学广泛调研和深入考察、走访的基础上,形成了目前深圳技术大学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和管理体系,既是对目前国内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总结和共性反映,也是对像深圳技术大学这样的应用型新建大学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体系的大胆探索和尝试。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管理机制建设

(一)管理机制创新。在广泛地调研和积极地探索下,为了更好地管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提升活动举办效率和活动组织的积极性,深圳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机制,对其进行项目式管理的创新机制探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管理机制是决定第二课堂管理活动成效的核心因素。为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调动教师积极性,经外国语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商议,对教师组织的涉及学生面较广、需要组建教师团队来实施的第二课堂活动(如演讲、辩论、写作、阅读、语音、语法、词汇大赛及学生外出实践等)予以项目式支持及管理,形成了系统化的管理机制。一是每一次的第二课堂活动都由一位教师专门负责,作为项目主持人提出申请,项目主持人须填写项目申报书并提交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每个项目的经费支持由教学指导委员会批准,审核通过后由项目主持人负责项目的实施。二是项目主持人在学科负责人的指导和监督下组建项目团队,同时拟定项目实施内容及细则,项目经费由项目主持按项目的实际需求列支。三是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需要进行项目阶段性成果报送,期间涉及的政策、财政和宣传、信息工作由学院行政、学院财务以及学院宣传负责人员进行协调;项目完结后项目主持人负责进行项目结题工作。项目整个实施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由学科负责人负责指导、监督和协调。第二课堂活动以项目方式开展,由项目主持人落实到位,学院财务秘书、行政秘书、教学秘书和信息技术人员积极配合,学科负责人全程协调和监督,使得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经费报账、政策支持、人员保障和宣传报道能够在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协调有序地开展,责任明确到人,避免出现责权不明、相互推诿的现象,大家齐心协力,共同配合,使第二课堂活动运作协调顺畅,大大改善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效率,提升了活动开展效果。总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机制规范了第二课堂活动指导教师的管理,教师不再互相推诿,而是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第二课堂的活动组织和学生培训。同时明确了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所涉及的各部门职责,使其内部各要素协调发展、相互配合、积极协作。第二课堂活动在质量和规模上更上一层楼,学生参与度空前高涨,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

(二)管理机制创新成果。虽然由于疫情的影响,一些原定的第二课堂活动无法如期举行,但是自大学英语第二课堂项目管理制度2019年10月份实施以来,所开展的活动还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对深圳技术大学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管理制度实施前后所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基本情况做了一个统计:在第二课堂项目管理制度实施前,一共组织了八次英语比赛,分别是首届英语演讲大赛(2017年11月,校级)、首届英语写作大赛(2018年4月,校级)、广东省第五届“联盟杯”本科高校英语写作大赛决赛(2018年6月,省级)、第二届英语演讲大赛(2018年9月,校级)、第二届英语写作大赛(2018年10月,校级)、首届英语影视表演大赛(2019年3月,校级)、第三届英语写作大赛(2019年4月,校级)、广东省第六届“联盟杯”本科高校英语写作大赛决赛(2019年6月省级)。在第二课堂项目管理制度实施后,已经组织和计划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有七项:第三届英语演讲大赛(2019年10月,校级)、第四届英语写作大赛(2019年10月,校级)、“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广东省复赛(2019年11月,省级)、澳门“商骄”商务英语演讲大赛珠海赛区(2019年12月,省级)、“外研社”英语辩论大赛广东省赛区(2020年6月,省级),还有原定于2020年1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省级)和3月举办的深圳技术大学TEDx(市级),均因疫情原因推迟。通过比较,可以看到项目实施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就和项目实施前两年间组织的活动总和基本相当。而且在实施大学英语第二课堂项目管理制度之前,主要举办的是校级英语竞赛,组织参加的省级竞赛只有写作大赛,学生取得的最好名次是第三名;而实施大学英语第二课堂项目管理制度之后,教师组织参加的省级竞赛有写作、辩论和演讲,不但内容丰富了,还取得了全省一等奖的好成绩,是深圳技术大学建校以来零的突破。同时,为了鼓励教师参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学院规定教师成功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可以算作工作任务中的公共服务量,在年终考核和考评中占有一定比例,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与教师参与热情高,形成了良好氛围,取得了不错佳绩,也说明了英语第二课堂项目管理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深圳技术大学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已经起步,但是由于场地、师资、设备、学生人数等条件的制约,仍处于摸索阶段,还在不断积累经验,调整模式,以适应学校的飞速发展。如何创建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特色的英语第二课堂,使之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应用技术型高端人才,还值得人们进一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安永军.第二课堂对强化大学英语持续性学习的必要性[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76-181.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茶文化;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现状;创新策略

在高中时期地理属于文科,涉及到诸多理论知识内容,且知识面相对零散,难以让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基于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对课堂教学方法展开创新变革,将茶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如此一来,不但能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进而提升高中生学科素养,使其发展成现代社会所需的综合性人才。

1茶文化概述

茶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整体设计范围十分广泛,是中华文化的关键构成部分。随着时展变迁,茶文化也得以进一步传承。基于此,要想了解茶文化发展起源,则应将中华历史文化作为入手点,其既继承了中华历史文化的核心,又承载着相应的历史责任。而且,中华茶文化囊括儒家、道家与佛家思想,强调君子气节,是我国古代先人具备的优秀品德,也是他们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2茶文化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2.1地理教学理念陈旧传统

将茶文化融入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能有效改善高中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使得国内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然而,许多地理教师未能对茶文化展开深度探究,只是生搬硬套相关理念,使得高中地理教学始终处在较低的水平中。另外,还有一些教师未能摆脱传统思想限制,在课程教学中忽略了学生占有的主体性位置,依旧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手段,认为这样才可充分发挥教师的效能和作用,才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然而在现实中,却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热情,致使课堂教学如同死水一般。

2.2地理课程课时安排不足

因受到传统观念限制,虽然地理课程已经被纳入到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但依旧会受到“副课”影响,在课程与教师安排上均会被有所轻视。例如,从地理课时安排角度而言,高中生一周地理课程安排时间要远少于语数外,使得任职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只能快速讲解知识内容,对教材内容讲解不够全面彻底,也不会延伸知识,拓展学生知识眼界,从而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与欲望形成不利影响。事实上,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而且高中地理已具备相应深度,如若一周只安排两三节课程,则无法达到高中地理课程教学需要,使得教师仅仅只是为了“讲解知识而讲解”,走马观花。此种课程教学速度与教学深度,无法让高中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具有的重要性,也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从而会对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成绩形成严重影响。

2.3教师教育素养亟需提升

尽管高中地理已受到更多人重视,然而因其属于副课,无法与语数外等主科课程相比,师生也未能认识到地理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在地理课程任职教师安排上也相对随意,未能如同主科教师一样经过严格谨慎考察。从传统角度而言,不管是教师、学生或家长,均认为地理任职教师教学能力有限,专业知识储备欠缺,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照本宣科”,引导学生了解表面知识,只要在课堂上控制好学生学习态度,就属于完成教学任务。故而,致使地理任职教师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不断下降,究其根本,具体由两方面造成:一方面因部分教师自身知识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不高;另一方面因一些教师观念错误,在实际工作中未能真正认识到提升自身、完善自我的重要性,他们同样认为地理不属于高深课程,只要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展开教学。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国内高中地理课程教育教学进程中,如若想将地理知识生动形象呈现给学生,并利用课外延伸丰富教育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掌握地理知识,提升其地理成绩,则需高超、高水平的教学手段与知识体系作为支撑。由此可见,如若地理教师对教学缺少正确认识,则会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形成消极影响。

3茶文化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价值

3.1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茶文化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指明方向,达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优化的目的。首先,实现高中地理学科理念的创新,使高中地理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在茶文化的引领下,树立地理人本性的教育理念,促进茶文化融入到高中地理学科中,不断的凸显高中地理学科人文性教育特性,从而使地理教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地理学科教学为导向,开展茶文化的高中地理学科模式。其次,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革新,在茶文化的引领下,地理的课堂教学方法得到创新,使课堂教学方法呈现多元化。例如:在地理信息讲解中,教师融入茶文化信息,讲解相关的地理背景与文化信息,增强学生对地理文化的了解,从而更好了解地理人文风貌。最后,地理评价手段创新,评价教学是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而将茶文化融入到其中,以茶文化中所提倡的自然、清晰、公平的思想,可促进高中地理评价教学手段的革新,使地理教学的实施重视“过程+结果”的评价方法运用,从而给予学生高中地理学科学习的针对性指导,达到高中地理学科实践的有效性。

3.2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茶文化背景下,针对高中地理学科人文性教育缺乏的问题,影响到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将茶文化融入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可发挥地理人文性教育成果,助力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高中地理学科践行茶文化,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实现地理的学科理念、方法的创新,融入茶文化思想与精神,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平台,并运用多媒体工具,创设地理人文性的情景,学生融入到其中,发挥学生主体性,进行自主实践、自主学习、自主分析地理信息,在此背景下使学生收获地理信息、文化信息、能力信息、思维信息,从而助力于学生的成长,凸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的意义。

4茶文化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4.1创新教学理念,坚持学生为本

根据相关调查可知,在传统教育教学中,因地理教师受到原有教学理念影响,依旧应用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教育手段,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展开教学,课堂学习氛围冷清寂静,基本上均是地理教师自问自答,演“独角戏”,此种情况在我国高中课程教学中尤为普遍。现阶段,部分教师因长期任职于教学工作,并均在教授某一课程,以构成属于自身特有的教学习惯与方法,传统理念扎根于内心深处,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和学生展开有效互动,且知识概念性极强,此种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对地理课程学习的热情逐渐降低,甚至会降低学生学习欲望及兴趣。故而,地理教师要积极转变现状,创新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调动课堂学习氛围。由此,基于茶文化背景下,教师应明确学生主体性位置,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并给予学生相应权利,不可利用成绩高低来衡量学生品质,不存在坏学生,只有对学习未能掌握正确方法及兴趣的学生。所以,地理教师要协助这些学生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充分激发其学习欲望。譬如,在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可将与茶文化有关的内容融入到课堂知识讲解,而茶文化属于传统文化,中国作为茶文化主要起源地,各地区均有制茶产地,利用茶叶种植产地土壤情况或地区分布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能使地理课堂更为生动形象,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及传统茶文化的了解,以创新精神来培育所有学生。值得注意的是,地理教师在实施学习指导时,要结合学生个体情况因材施教,既要注重传授学生地理知识,又要着重培育其人地协调观念,利用构建知识学习框架的模式,协助学生奠定扎实知识基础,推动学生进一步发展。

4.2依托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教学

伴随国内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模式与习惯发生极大改变,而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对提高教学成效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受到相关人士一致好评。在茶文化背景下,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丰富感以及趣味性,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因信息技术具备特有优势,能把图片、文字、音频进行结合,使高中生可直观形象体会到光、影、声三合一的教学效果,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但因高中地理知识相对零散,概括性知识多,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学习并记忆地理知识,教师可归纳整理教学重难点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清晰直观学习内容,进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譬如,针对高一学生来讲,他们对学习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且想象力与创造力十分丰富。故此,在讲解《地球的结构》中的地理知识时,教师为了能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展开讲解。由于此节内容复杂繁琐,存在诸多概念性地理知识,任职教师可利用视频播放形式将重点内容呈现给学生,使高中生直观形象掌握地球整体结构和运行方式,了解地球结构具有的特殊性,学习地球内外圈层。除此之外,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还可将茶文化作为基础,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培育其自主探究、自我学习能力,从而强化高中生地理思维,为其日后更好成长发展提供巨大帮助。

4.3贴近现实生活,增添教学亮点

在茶文化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展开实践教学活动时,会涉及诸多抽象晦涩的知识,但地理和茶文化及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很多知识均能合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而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可以掌握教材中没有的知识。并且,茶树生长、茶叶质量均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将茶文化与地理课程教学相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地理知识呈现形态趋于静态化,主要是对生活现象进行理论性总结,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知识内涵,更何况掌握地理知识,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基于此,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活动开展中,应将抽象、晦涩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转化,利用生活化教学法让高中生在现实学习中加强对地理知识的认知,从而充分满足现代教学需求。譬如,将地理课程教学和现实生活相融合,利用高中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为课程教学背景,以此调动学生运用自身生活经验展开自主探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识线索,感受知识形成的意义和真谛。而且,生活化教学,即可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具有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又能提升其综合能力,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再讲解《人口与环境》中的地理知识时,教师可将茶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了解气候条件与人口变迁对茶文化发展的影响。随后,地理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组织学生进入到茶叶种植基地了解气候条件变化及人口迁移的因素。高中生可根据教材所学知识,根据走访相关机构展开人口调查,并全面剖析其原因,深入探究人口和环境、环境和茶文化的关系,加强学生对人口与环境地理知识的学习。应用此种教学手段,不但能够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充分了解茶文化,从而大幅度提升高中地理课程教育成效。

4.4提升地理教师人文素养

在茶文化视域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应提升地理教师人文素养,使教师具有茶文化思维与认知,明确茶文化与高中地理之关联,在教育实施中,将茶文化融入到其中,开展茶文化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领下增强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达到地理学科实施的实效性模式。例如:地理通过开展培训工作,将茶文化融入到其中,提升教师的人文性素养,使教师将茶文化运用到高中地理学科体系中,实现高中地理内容与茶文化信息的融合,从而设计优质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为学生学好高中地理学科助力。

5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如若想真正提升地理课堂教育成效和质量,则要对课堂教学存有的不足展开深入探究,积极改变自身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自身对地理教学的了解,并将茶文化合理融入其中,完善知识架构,强化自身文化素养,只有如此,才可确保自身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真正实现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袁飞林,李善斌,曹达金.例析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培育责任担当素养的设计策略[J].地理教学,2021(13):30-32.

[2]苏启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路径[J].教师教育论坛,2021(04):68-70.

[3]江帆.基于SWOT分析法的地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1):136.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样导入促进教学

导入是进入新教学内容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愿意采取以复习前一课所学的内容来导入新课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对地理新课堂便没有了期待,学习热情也逐渐降低,难以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必须改变单一的地理教学导入模式,而应结合学生兴趣和地理学习需求,引进多样化的导入方式和方法,以新颖、多变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带动学生参与,使地理课堂教学更为和谐、生动,在确保课堂教学各环节顺利开展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

一、漫画导入,点燃学生兴趣之火

幽默、诙谐是漫画的固有特点。然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漫画的形式导入课堂学习,以生动的漫画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地理课堂。运用漫画导入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漫画与地理学习内容的衔接,并要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中“资源及生态保护”一课内容时,我以漫画导入新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开始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生动、形象的漫画,以漫画刺激学生眼球,促进学生思考。漫画下方显示着“我想有个家”。漫画内容主要由哭泣的小鸟、拿着砍伐工具的人们、被砍伐的树木构成,被砍伐掉的树木以漫画人体形式呈现,并大声呼喊:“抗议人类乱砍滥伐。”生动的漫画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漫画中的相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漫画中的小鸟为什么哭泣?资源为什么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果在山区,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后,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学生能够围绕漫画内容和地理知识认真讨论。显然,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漫画导入新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二、话题导入,引导学生互动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地理学知识相关的话题,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尽量选用一些学生熟悉且能有所感悟的话题来导入新课,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设计话题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地理课堂教学的需要,巧用话题,促进学生互动讨论,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课内容时,我设计的话题导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中,我以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为例,引导学生对城市进行积极探讨。师:“以中国上海为例,你认为什么是城市?上海城市化具有什么特点?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出现‘逆城市化’,你认为什么是逆城市化?上海已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了吗?”学生对这样的连环话题非常感兴趣,从城市到城市特点,再到逆城市化,问题层层递进,学生的思维被这些话题牵引着。话题引入后,我再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参与到学生的互动…………………………………………………讨论中,了解学生的想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引领地理课堂逐渐走向精彩与高效。

三、问题导入,诱发学生自主思考

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要更多地思考各种地理问题背后所隐藏的原因,借助地理问题导入课堂学习是最能诱发学生对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提出问题时,需要注意其起点要恰当,过于简单的发问和起点太高的问题均难以促使学生更深入、更具体、更全面地思考。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课内容时,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如下问题:(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2)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是由西方国家提出的。中国目前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你认为有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吗?(3)如果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面临的人口问题有哪些?又该如何解决人口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设计难度适宜,并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易于引起学生思考和交流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接呈现以上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并深入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想法,与学生互动交流。在思考交流结束后,教师再以抽查式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逐步深化教材的学习内容。

四、广告导入,带动参与欲望

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将广告与地理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利用广告方式导入地理课堂教学,从而带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一课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则有关海洋保护的公益广告,播放结束后,再引出保护海洋的广告标语“海洋是广大资源的依托,是生命的摇篮,让我们全力以赴保护她吧!”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你知道这些广告宣传的用意吗?”引导学生认识海洋的污染情况,激发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通过广告导入的方式,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明显高涨,课堂参与度也有所增强。

五、时事导入,彰显新鲜气息

时事导入法是指将国内外大事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完全以教材为中心的做法,使地理教学资源更为丰富,也更具新鲜气息,从而满足学生的“尝鲜”需求。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交通运输布局”一课内容时,我以“合福高铁”这一时事导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合福高铁”的时事内容,再切入“交通运输布局”的学习中来。利用多媒体展示合福高铁开通的情况,深化学生的知识,引出与之相关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师:“合福高铁的开通具有什么意义?你知道合福高铁途径的城市有哪些吗?其建设意义又是什么?”这些内容设计新颖,与社会实际相关,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由此可见,时事导入能够让地理学习更具时代气息,也更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谜语导入,活化地理课堂

谜语导入法主要是教师以竞猜谜语的形式,促进学生思考,带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通过设计谜语,引导学生竞猜谜语的导入方式,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方式;能够活化地理课堂。例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内容时,我以谜语导入新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猜一猜谜语,比一比谁猜得又快又准,大家都做好准备了吗?”学生大声回答:“准备好了。”师:“‘一块蓝布无限大,日月星辰全包下,五湖四海全包罗,世间万物皆容纳。’猜一猜这是什么?”学生很快地回答:“宇宙。”进而引出与宇宙相关的问题“什么是宇宙?”学生再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由此可见,猜谜语这一喜乐见闻的导入形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化地理课堂教学。总之,导入设计不能单一。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以及地理学科特点,丰富导入设计,从而达到以“导”促进教学的目的。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控制导入的时间,不能生搬硬套导入的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丁无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的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1(3).

[2]胡开新.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才智,2013(6).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低效现象;自主学习

由于长期以来地理学科的“边缘化”地位,导致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一些低效现象仍未能有效避免。这些低效的现象削弱地理学科整体教学效果,制约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以下,笔者针对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低效现象进行归纳,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现象

(一)课堂提问的低效现象。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互动的主要环节。适当且必要的教学提问,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交流,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作为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当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这一形式被运用得不可谓不频繁。然而,过于放大提问的效用,将课堂教学由“问题”堆砌起来的课堂,则明显过犹不及。部分教师片面追求提问的效果,刻意地营造所谓“和谐、热烈”的课堂氛围,而毫不顾及课堂教学的实际进展和情况,这种舍本逐末、华而不实的问题式课堂不仅违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与有效性教学背道而驰。除此之外,提问方式简单粗暴,提问内容零碎不堪,所提问题可有可无,这些都是目前高中地理课堂常常出现的低效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拖累教学进度,造成教学有效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丧失提问的意义,其实际收效甚微。

(二)自主学习的低效现象。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新的教学低效行为不断暴露出来。比如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解读“只学其形、不知其意”,在实际教学中,开始冒着稀释课堂知识灌输密度的风险,过于追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并且将形式上的探究式教学和自主学习奉为“至理名言”。这一行为表面上看是顺应了教学改革,以实际行动践行新课程改革,然而实则是“旧瓶装新酒”,换皮不还芯,对教学效果毫无促进作用,只不过学生从过去的不大积极的听众,变成了积极的听众而已。当然,除了“换汤不换药”的自主学习形式外,还有一种“听之任之”的自主学习形式。后者完全以学生为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仅仅对提纲挈领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梳理,对所谓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然后就开始以旁观者的身份,在一旁观看学生如何讨论和争辩。处在“放养”状态下的学生,自主性和讨论自由的权利是保障了,在课堂上争辩得面红耳赤,然而在“轰轰烈烈”的课堂氛围之下,真正能学到的知识和成果寥寥无几。整节课就为一个或者几个简单的知识点争辩不休这类现象成为常态,耽误教学实践不说,而且稀释每节课知识的浓度,造成课堂教学“浅入浅出”,自主学习沦为一种形式。

(三)教学设计的低效现象。教学设计是构建高中地理有效课堂的保障。教师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当结合课堂教学主题、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时动向,设计和调整教学顺序和教学重点。目前,低效的教学设计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处处可见,比如有的教师设计教学仅仅是通过将高中地理教材简单地进行组合、拼凑、拓展和加深,处理方式简单化、形式化,内容纵深度不够,横向延展度不足,教学设计还是拘泥于教材本身,未能有效跳脱出来。

二、造成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现象产生的原因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产生以上几类低效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在于教师未能彻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教学中不自觉地便充当起课堂“主宰者”的身份,占据绝对的主导权,这与新课标理念格格不入。其次,教学实施不够科学,针对高中地理这门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应当站在多元化的角度实施教学,不能将教学目标窄化而产生主次不明、层级不清的问题。

三、对策

(一)提高教师创设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针对课堂提问的低效现象,应当从教师方面入手,努力提高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教师开展课堂提问活动的关键在于所创设的问题要合理,且难度适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时,不能随意抓取,而应当费心思量,所创设的问题应尽可能地满足具有价值性、趣味性和思考性。还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掌握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并以此为突破口,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等能力。

(二)更新教师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自主学习的低效现象,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将目光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同时积极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学生开展对话,为学生创造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勇于畅所欲言,勇于自主创新,勇于自我思索。

(三)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帮助学生学习吸收。针对教学设计低效的现象,应当着眼于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通过增加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专业化水平,开展引导式教学。引导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导”,这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掌握教材的重难点,能理清教材的体系与层次。在提升地理专业水平的同时,教师还要广泛地了解与地理学生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能够做到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

参考文献:

[1]王建梅.浅谈走出高中地理低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