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粮食安全的看法

粮食安全的看法

粮食安全的看法

粮食安全的看法范文第1篇

确保粮食安全的几点看法

"粮食为万物之首,粮价乃万价之基"。粮食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如何搞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一直是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课题。现结合我市实际,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安全

粮食安全是政府行为,政府必须承担起保障粮食安全的义务,切实履行建立粮食安全体系的职责,实现稳定粮食生产,稳定粮食供应,保障低收入阶层粮食供给。首先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耕地和粮田面积逐步减少,而且减少幅度有逐年增大的趋势,特别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日益深入和生态建设的不断发展,种植业生产将呈现蔬菜产业和其他高效优势产品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粮食生产规模逐渐缩减的趋向。目前,我市现有人口107万,粮田面积69万亩,人均仅0. 65亩,因此,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和破坏耕地的行为,切实保护和建设好基本农田,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改善粮食品种结构和质量。近年来,受结构调整和市场价格低迷的双重影响,我国农业科技保障体系也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国家资助和将研究与推广的重点由高产转变为优质,由粮食作物转向其他经济作物,由此也导致了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下降。到目前为止,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比任何时候都薄弱,大批粮食生产的先进实用技术不能得到及时推广,粮食品种结构和质量不适应市场要求,缺乏市场竞争力,适销对路的优质粮食和专用粮食,供不应求,一些质量较差的粮食滞销,积压较多。因此,大力推广粮食优良品种种植,形成规模优势,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及时市场行情,科学预测市场走向,引导农民合理种植,不失为提高粮食经济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切实转变职能,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今年,我省粮食全面放开,推向市场。要确保粮食安全,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彻底转变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把国有粮食企业推向市场,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一切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一)转变职能,真正发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作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必然要触及到政府粮食权力机构,如果其职能仍然不改变,继续扮演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身的计划经济特殊角色,那么,不管改革搞得多么轰轰烈烈,都将是"换汤不换药",名改实未改的徒劳行为,经不住市场经济的冲击。因此,改革必须先从转变政府粮食机构职能入手,具体应调整为四大职能:第一大职能是负责制定粮食流通的政策法规。为本辖区搭建合法自由经营的平台。第二大职能是负责随时掌握粮食流通动态。全程跟踪监督粮食行业执行政策法规情况,加强市场宏观政策调控,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所赋予的职能,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执行力度,确保市场不乱,农民增产增收。第三大职能是掌管本级粮食安全。负责平时安全信息调查,安全体系建设、制定本级应急方案,掌握一批国有地方储备粮库以及应对战争等突发事件的粮食供应等工作。第四大职能是负责建立本级国有粮食企业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并使其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从而使其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保证国有资产增值。从而,通过规范政府粮食机构职能,切实理顺政企关系,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使之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政府粮食职能机关。

(二)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以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促进粮食流通,支持农业结构调整。要结合粮改,打破行政区域设置模式,采取兼并、合并、捆绑经营等形式,组建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粮食购销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粮食市场流通。有条件的工商企业可考虑组建工贸一体化的集团公司,发展集团经营。要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控制粮源,搞活经营。工业企业要努力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为带动,壮大企业实力,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和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尽快把企业做大做强,以推动粮食经济快速增长。

(三)构建私营网络,不断增强国家粮食体系的抗险力。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由竞争,多元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与市场多元化发展,建立私营粮食经济已是大趋势。目前,我国粮食经济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由国有粮食企业独家搭台唱戏的格局,这是一种不健全的也是经不起风浪的粮食市场经济,必须在新组建国有粮食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粮食私营经济,以激活粮食市场发育和补充国有粮食企业经营。一要完善允许发展私营粮食经济的相关法规。在承认私营粮食企业合法性的同时,要以法规的形式明确私营粮食企业与国有粮食企业同为国家粮食经济体系,为其开辟一片生存发展的空间。二要扩大私营粮食企业经营的自由度。要一视同仁,准予私营企业申办企业、商标注册和经营管理,使其获得发育壮大的土壤。三要着眼长远发展。随着多元经济的交融发展以及私营粮食企业的壮大,要准许私营粮食企业进行跨省市经营,以及允许与国有粮食企业"公平竞争"、"公私合营"、"相互兼并"、"私代公营"等多种形式发展。四要对私营粮食企业进行必要的规范管理。包括"规定企业经营规模,保证粮食质量安全,要求其在紧急状态下听从国家调度,切实引导私营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通过鼓励私营粮食企业发展的办法,扶持一批竞争力强的私营粮食企业,组成一个补充国有粮食企业的私营经济网络,进一步加固粮食经济安全体系。

三、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力度,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

粮食市场既要放开又要管好。国务院17号文件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明确赋予了粮食等有关部门对粮食市场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权,粮食、工商、物价、卫生、技术监督等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对粮食市场监管的责任。一是抓紧建立严格的粮食市场准入制度。粮食、工商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把市场准入关。进入粮食市场的经营者,必须在经营资金、仓储设施、检验和保管能力等方面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二要加强对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服务和监管。非国有粮食企业参与粮食流通,对于方便农民售粮,活跃粮食市场,具有重要作用。既要依法加强监管,引导他们合法经营,又要为他们提供服务,维护其正当权益。三要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要坚决打击垄断经营、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掺杂使假、坑农害农和损害消费者权益等不法行为,保护合法经营和公平竞争。公安、工商、粮食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当地粮食经营者和跨区收购的粮食经营者的日常管理,通过市场巡查,保护正当经营,及时查处收购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四要建立健全粮食经营信息统计体系。通过建立粮食台帐制度,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掌握粮食经营者的购销、储存等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密切监测市场粮价动态,及时掌握粮食供求和价格的最新变化,及时粮食生产、消费、价格等信息,正确引导市场预期,保持市场稳定。

粮食安全的看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西南民族地区;粮食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5-3832-06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5.15.063

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s 23 indicators from 6 dimensions including ecological resources,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food production, food demand, market trade and fair, and combines with expert scoring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calculate food safety level in southwest nationalities area including Guangxi, Yunnan, and Guizhou provin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stly, the food safety level in southwest minority area has been greatly enhanced by 5-6 times during 1978-2012. Secondly, the improvement of food safety show significant stage characteristic with rapid promotion during 1990-2004 and speed up promotion after 2004. Thirdly, the overall food safety level in southwest minority area i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and the gap between them gradually expanded after 2004. Fourthly, food safety level in Guizhou is the lowest in southwest minority area, while Guangxi′s is the highest. Lastly,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re the major factors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food safety level and causing the food safety level gaps among regions. While, the impact of market trade and fair on food safety are weak.

Key words: southwest minority area; food safety; synthetical evaluation model; AHP

粮食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然而,作为人口大国,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保障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安全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2014年,我国实现了粮食连续“十一连增”,粮食产量达到6.07亿t,然而粮食供求整体上仍然是一种紧平衡。另一方面,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在继续关注保障全国整体粮食总量平衡的同时,解决区域性粮食短缺问题也逐渐提到日程上。许多研究表明,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1]。云南、广西、贵州三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为少数民族聚集区,境内又以山地为主,耕地面积有限,粮食生产和贸易条件较差,整体上属于我国粮食安全脆弱区[2,3]。保障西南民族地区粮食安全,对于维护民族和边疆地区稳定,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以西南地区粮食安全为研究对象,构建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粮食安全综合评价模型测度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粮食安全水平,考察1978年以来西南地区粮食安全水平动态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西南地区与全国整体粮食安全水平差距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区域粮食安全保障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1 文献综述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因而评价粮食安全水平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这些研究大致从3个方面展开,一是粮食安全评价方法,二是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三是粮食安全评价区域。

从粮食安全评价方法来看,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是综合评价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对选定的评价指标进行赋值,然后对指标进行加总得到总的粮食安全系数。朱泽[4]较早提出了粮食安全综合评价法,后来被很多研究所采用,但不同研究在指标赋值、加权方法以及权重确定方面存在差异[5-7]。也有学者采用其他方法来对粮食安全进行评价,如吴文斌等[8]运用了空间模型的方法来分析粮食安全的空间差异。粮食安全评价指标的选取是粮食安全评价的关键,评价指标经历了从单维度向多维度、多层次指标体系的演变过程。一些研究采用单一指标如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占有量和粮食生产潜力对粮食安全进行评价[9,10]。然而,单一维度并不能反映粮食安全整体状况,更多的研究采用多维指标对粮食安全进行评价。朱泽[4]和刘晓梅[6]使用了粮食产量波动率、粮食储备率、粮食自给率和人均粮食占有量4项评价指标,后来一些研究增加了需要波动指数、地方经济赔偿能力、地方财政水平、粮食市场状况、粮食贸易依存度、居民收入差距、粮食播种面积、贫困人口的粮食安全保障状况、人均耕地、粮食单产等指标[5,7]。随着指标的增多,单层次指标逐渐演化成多层次指标体系。

从粮食安全评价的区域来看,国际和国内粮食安全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吴文斌等[8]评价和预测了全球2000-2020年的粮食安全情况,余强毅[9]评价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地区的粮食安全情况,刘晓梅[6]对我国和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与消费国的粮食安全进行了对比研究。此外,也有研究对各省、各县或者区域粮食安全评价进行了研究[10]。

综上所述,粮食安全评价研究已经有了很多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以粮食安全综合评价法为主要方法;关于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问题也有许多讨论。从研究区域来看,全国整体以及分区域粮食安全问题都受到了研究的关注。然而,目前为止尚没有研究深入分析西南民族地区粮食安全状况演变趋势以及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情况,也缺乏对西南民族地区粮食安全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

2 粮食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文献分析表明,前人研究使用最多的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粮食生产、粮食消费、粮食市场、粮食库存4个维度。然而粮食生产的资源生态环境、设施装备条件也是决定粮食生产潜力的重要因素。此外,粮食安全公平度指标反映了粮食安全的公平程度,例如阿马提亚・森[11]在《贫困与饥荒》一书中强调了公平获取粮食的权利,马九杰等[12]认为居民收入差距反映了不同群体获取粮食的能力的差异,也应该作为衡量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根据以往研究成果,结合西南民族地区农业生产状况以及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资源生态、设施装备、粮食生产、粮食需求、市场贸易、公平等6个维度共23个二级指标对粮食安全进行评价,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资源和生态环境是粮食生产的先决条件,资源不足和生态环境退化将会显著降低粮食生产能力。选用森林覆盖率、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和复种指数4个指标代表西南民族地区粮食生产的资源和生态条件。森林覆盖率越高,水土流失越少,粮食生产生态环境越好,因此森林覆盖率和粮食安全水平正相关。耕地资源潜力是粮食生产能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水平显著正相关,而耕地压力指数则与粮食安全负相关。复种指数反映了粮食生产的气候资源,复种指数越高,粮食生产能力越高。农业设施装备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条件。选用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比重代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代表农机装备水平。农田灌溉条件越好,粮食生产能力越高,产量也越稳定。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背景下,替代农村劳动力的农业机械装备条件对于节省劳动力,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粮食生产决定了粮食产出和供给状况,是反映粮食安全水平最直接的指标。选用人均粮食播种面积、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单产、粮食产量波动系数、农业灾害强度5个指标衡量粮食生产状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粮食播种面积越大,粮食总产出水平越高。以往的多数研究都使用了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人均占有量和粮食单产考察粮食安全。粮食产量波动系数反映了粮食产出的稳定程度,波动幅度越大,说明粮食供给越稳定。农业灾害容易造成显著的粮食产量损失,因而灾害强度与粮食安全显著负相关。

粮食需求也是反映粮食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选用口粮满足度、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等衡量粮食消费。在粮食生产量一定的情况下,粮食需求越大,居民口粮满足度越低,粮食安全水平越低。除了直接的粮食需求外,居民收入水平体现了粮食购买能力,是城乡居民粮食获取能力的直接体现。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小,代表着居民生活水平越高,对粮食的购买能力越强。

粮食贸易体现了区域间粮食调配能力大小,对于缓解地区粮食短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用粮食贸易依存度、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铁路公里密度等指标衡量粮食贸易。粮食贸易依存度体现了粮食自给外对市场的依赖程度,贸易依存度越高,粮食安全水平越低。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粮食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消费价格指数越低,居民粮食购买力越低,居民家庭粮食安全水平越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反映了粮食生产物质投入价格变动幅度,价格指数越高,生产资料价格越高,农户生产资料投入越低,粮食产出相应降低。良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是粮食运进运出的重要保证。

居民获取粮食能力的不均衡性是体现粮食安全公平性的重要指标,采用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作为考察粮食安全的公平性指标。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越大,城乡居民对粮食的购买能力差距越大。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甚至爆发粮食危机的情况下,城镇居民由于具有更高的收入水平,因而拥有更高的购买力。

收集西南民族地区广西、云南和贵州三省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测算。为了便于区域间比较,同时收集全国所有指标数据。本研究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云南、广西、贵州三省地方统计年鉴和资料汇编。还有一部分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粮食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和《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等统计年鉴和资料汇编。对于极少部分缺失数据,采用通用的缺失值弥补法(包括插值法和相邻年份均值替代法)来进行处理。

3 粮食安全评价的方法选择

根据选定的23个二级指标,采用学术界普遍使用的综合评价法计算西南民族地区粮食安全系数。首先使用改进的min-max比值法进行指标赋值,然后通过对所有指标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粮食安全系数。各项指标的权重则结合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加以确定。

3.1 指标赋值

本研究利用min-max比值法,以指标的最小值或最大值作为计算标准进行分析。为了便于各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具有可比性,同时又能够反映粮食安全水平的变动趋势,统一使用每个指标1978年全国平均水平作为计算标准,广西、云南、贵州、全国历年相关指标数值与这一标准值的比值作为标准化后的取值。对于与粮食安全负相关的指标,再将它们标准化的值取倒数。

3.2 权重确定

为了获得相对客观的指标权重,邀请5名国内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研究的专家各自独立按照1~9的比例标度对各指标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打分。然后对专家打分进行加权平均。构造判断矩阵D=(dij)m×n,dij表示第i个指标和第j个指标相比之下的重要程度。其中,满足条件dij>0,dji=1即满足关于对角线对称的元素互为倒数。然后,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步骤确定权重大小:(1)计算比较判断矩阵D的最大特征根?姿max;(2)由?姿max求解特征方程:Dx=?姿maxx,得到?姿max对应的特征向量x=(x1,x2,…xn)T;(3)对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最后的评价指标对目标的权重向量Ai=xi/■xj;(4)对判断矩阵做一致性检验,定义判断矩阵的不一致程度指标为IC,定义IC=■。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IR,称RC=IC/IR=■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例。如果RC

3.3 综合得分

得到各项权重后,进一步通过把所有指标加权平均得到粮食安全综合系数:

F(x)=■xi×wi

其中,F(x)为粮食安全综合得分,wi为粮食安全评价指标的权重,xi为相应指标的权重。

4 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广西、云南、贵州和全国1978-2012年粮食安全综合系数(图1)。按照本文的指标赋值方法,1978年全国粮食安全系数为1,1978年以后粮食安全系数逐渐增大,超过了1,说明粮食安全水平得到提升。西南地区三省和全国粮食安全系数持续增长,从1978年的1.0左右增加到2012年6~8,30多年间提高了5~7倍。这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西南民族地区粮食安全状况得到了极大程度地改善。

尽管西南民族地区粮食安全水平总体上有了大幅度提升,但粮食安全系数提升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大体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0年,全国和西南民族地区粮食安全水平稳中有升,粮食安全系数从1.0增加到1.5左右,提升速度较为缓慢。第二阶段:1991-2004年,全国和西南民族地区粮食安全系数提升速度较快,粮食安全系数从1.5增加到3.5左右。第三阶段:2004-2012年,全国和西南民族地区粮食安全系数提升速度明显加快,粮食安全水平从3.5左右快速增加到8.0左右。从地区间的差异来看,西南民族地区粮食安全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其中,1978-2004年,广西粮食安全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不大,个别年份广西粮食安全水平甚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期,云南粮食安全水平略低于广西和全国平均水平,而贵州粮食安全水平最低。从图1可见,2004年以后,广西、云南、贵州三省粮食安全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拉大。到2012年,广西、云南、贵州粮食安全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分别达到1.0、1.5和2.0个单位。因此,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西南民族地区仍然是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偏低的地区和粮食安全脆弱区。

从单项指标得分来看,全国和西南民族地区资源生态、设施装备、粮食生产、粮食需求、粮食贸易有一定程度地改善,这对于提高粮食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广西、云南两省资源生态有一定程度地提高,但贵州省和全国资源生态提高幅度并不明显。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和全国设施装备条件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得分基本上增加了1倍。西南民族地区和全国粮食生产指标得分也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总体上提高了1倍左右。从指标得分的绝对数量和增长幅度来看,粮食需求构成了粮食安全综合系数的主体部分,得分占比在60%以上,它对粮食安全总得分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左右,是西南民族地区和全国粮食安全最主要的贡献力量(表3)。

深入分析发现,粮食需求指标中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表示的居民粮食购买能力的提升是改善粮食消费甚至粮食整体安全水平的最重要的单一指标。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对于西南民族地区和全国粮食安全水平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2004年以后,西南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逐渐扩大,导致其粮食安全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拉大。

此外,粮食市场贸易水平改善也在一定程度上贡献于粮食安全整体水平的提高,贡献率在1%~2%。当然,城乡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差距扩大造成粮食公平性恶化,对粮食安全整体水平起到了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程度并不大。

从地区间的绝对差距来看,贵州省粮食安全水平得分最低,主要是由于贵州省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得分低于广西省、云南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粮食单产、人均粮食产量、口粮满足度和城乡收入水平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是贵州省粮食安全水平相对最低的主要原因。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西南民族地区历来是我国粮食安全脆弱地区,本文利用粮食安全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粮食安全指标体系,结合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对1978-2012年广西、云南和贵州三省粮食安全水平进行了测算,得出如下结论。

1)改革开放以来,西南民族地区和全国整体粮食安全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地提升,综合系数提高了5~6倍。

2)粮食安全走势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特征,1978-1990年粮食安全稳中有升,1991-2004年快速上升,2004年以后则加快提升。

3)整体而言,西南民族地区粮食安全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但如此,2004年以后西南民族地区粮食安全水平与全国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4)粮食生产和居民收入水平是推动全国和西南民族地区粮食安全系数提高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贵州和云南等省粮食安全综合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

鉴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全国粮食生产规划应该将西南民族地区作为重点扶持区域之一,加大对这一区域粮食生产资金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对粮食安全比较脆弱同时又是少数民族和贫困人口聚集的贵州和云南两省的补助规模。第二,提高西南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增加西南民族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开发西南民族地区特色农业,提高农民农业经营收入,同时为农村居民外出务工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和非农收入,提高居民粮食支付能力。第三,加大对西南民族地区适宜粮食作物品种和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改善粮食生产。第四,巩固西南民族地区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生产机械装备水平。

参考文献:

[1] 殷培红,方修琦.中国粮食安全脆弱区的识别及空间分异特征[J].地理学报,2008(10):1064-1072.

[2] 王怀豫.滇西南山区农户陆稻技术采用与粮食保障的经济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

[3] 吴海涛.云南南部山区农户改良陆稻技术采用及其影响研究[D].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

[4] 朱 泽.中国粮食安全状况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1997(5):26-33.

[5] 马树庆,王 琪.区域粮食安全的内涵、评估方法及保障措施[J].资源科学,2010(1):35-41.

[6] 刘晓梅.关于我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财贸经济,2004(9):56-61,96.

[7] 李文明,唐 成,谢 颜.基于指标评价体系视角的我国粮食安全状况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9):26-31,110.

[8] 吴文斌,唐华俊,杨 鹏,等.基于空间模型的全球粮食安全评价[J].地理学报,2010(8):907-918.

[9] 余强毅,吴文斌,唐华俊,等.基于粮食生产能力的APEC地区粮食安全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11(13):2838-2848.

[10] 潘佩佩,杨桂山,苏伟忠,等.太湖流域粮食生产时空格局演变与粮食安全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3(6):931-943.

粮食安全的看法范文第3篇

徐绍史同志充分肯定了2014年粮食流通工作取得的成绩。他指出,要全面认识新常态,准确把握粮食形势新特征和工作新要求。从粮食供给看,我们告别了粮食短缺时代,但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未根本改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必须转变单纯追求数量增长的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从粮食需求看,粮食总消费继续保持刚性增长,粮食总体上处于紧平衡,优质粮食品种趋紧,但粮食消费增速有所放缓,玉米、籼稻等品种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必须加强对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引导,更加注重提高粮食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从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看,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在逐步提高,而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呈下跌态势,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日益融合的背景下,既要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和国际粮食资源,又要注重防范国际粮食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从粮食生产经营方式看,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兴起,粮食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趋势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成为发展方向。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依靠增加直接补贴刺激粮食生产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对粮食市场的过多直接价格干预可能抑制市场机制作用甚至扭曲市场,粮食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需要加快完善。

徐绍史同志强调,2015年粮食流通工作重点要守住四条底线,狠抓改革攻坚,依法加强监管,提升三个能力, 统筹三大建设。一要坚决守住粮食总量安全、质量安全、农民增收、市场稳定等四条底线,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二要从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入手,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进一步全面深化粮食流通领域各项改革。三要进一步推进粮食法制建设,依法加强对地方落实储备规模、粮食仓储设施和粮食收储企业的监管,着力推进依法治粮。四要大力加强粮食流通能力建设,提升粮食收储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和粮食加工转化能力。五要持续深入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统筹融合党务、业务、队伍建设。

会议认为,2014年粮食市场形势错综复杂、收储压力前所未有、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粮食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的决策部署,切实抓好粮食收储保供,扎实推进“五项改革”,大力实施“两项工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一是抓收购、保供给、稳市场取得新成绩。多措并举化解收储矛盾,全年各类粮食企业粮食收购量首次突破7000亿斤,促进种粮农民增收550亿元以上。各地市场粮源充裕、供应充足,有效保证了军需民食,维护了粮食市场稳定。二是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实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将为全面深化粮食流通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粮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础。经国务院同意,国家有关部门重新核定下达了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制订新的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组建国家粮食交易协调中心,积极探索政策性粮食收购新机制,基层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也在积极推进。三是“粮安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2014年中央财政对粮食行业各类设施建设投资达54.5亿元,直接带动各地财政和企业及社会投资167亿元;为农户配置科学储粮装具140万套,累计达到817万套。四是科技兴粮、人才兴粮工程迈出新步伐。中央财政安排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1.5亿元,安全绿色储粮、粮食质量安全等7个重大项目研究进展顺利。全行业培训干部职工27万人次,9171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五是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

会议强调,全国粮食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系列讲话精神,按照总理关于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部署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农工作形势总体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刻认识粮食供求总量紧平衡与部分品种阶段性过剩的矛盾、托市价格面临双重挤压与保护粮农利益的矛盾、适度利用国际粮食资源与进口粮食冲击国内市场的矛盾,统筹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粮食市场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会议指出,粮食市场运行呈现内外融合、矛盾交织的新特征,粮食行业发展迈入改革转型、创新发展的新阶段,粮食流通管理进入厉行法治、依法治粮的新时代。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粮、加快法治粮食建设的开局之年,是继续贯彻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入推进粮食流通改革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关键之年。全国粮食系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全面深化粮食流通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粮,全面加强“粮安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粮食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粮食安全的看法范文第4篇

掌握粮食流畅面对的时机和应战

“十二五”期间,我国开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主要计谋时机期,粮食流畅面对可贵的开展时机。一是国度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时增强,粮食省长担任制进一步强化,农人种粮和当地抓粮的积极性进一步进步,粮食综合出产才能明显提拔,粮食不变开展的长效机制逐渐完美,为粮食流畅开展奠基了坚实根底。二是粮食消费构造加速晋级,消费者需求从曩昔的吃饱转向吃好,愈加注重粮油食物的平安、优质、养分、安康,为粮食流畅开展供应了宽广空间。三是国度加速经济构造调整和经济开展方法改变,有利于粮食流畅财产构造调整和优化晋级,为粮食流畅开展供应了主要时机。四是科技提高不时加速推进粮食仓储、物流和加工等范畴技能晋级,国内交通运输收集疾速开展降低流畅本钱、进步流畅效率,为粮食流畅开展供应了刚强支撑。五是粮食流畅体系体例变革持续深化,粮食微观调控机制愈加健全,现代粮食市场系统初步构成,粮食律例系统、监视反省系统和查验监测系统建立不时推进,为粮食流畅开展供应了有力保证。

还应看到,“十二五”期间粮食流畅开展面对新情势、新应战。一是国际粮食市场愈加复杂多变,对国内粮食市场构成必然影响。当前,国际上粮食问题与金融问题、动力问题和天气转变互相交错,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开展的严重难题。粮食的金融属性和动力属性加强,国际动力市场、本钱市场和钱币市场对粮食价钱影响不时加大。还,国际国内市场联络愈加严密,国际市场粮食供乞降价钱转变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加大。二是坚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钱根本不变难度加大。“十二五”期间,我国粮食供求仍将出现总量紧均衡,种类构造、地域间不服衡的矛盾仍然存在。从总量看,我国粮食出产受耕地、淡水资本、天气等要素约束较强,而粮食消费受生齿刚性增进以及经济开展后食物构造转变的影响不时加大。从种类构造看,小麦、稻谷供求略有结余,玉米供求偏紧,大豆及油脂油料对外依存度较大。从地域看,北方粮食主产区粮食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主销区粮食产销缺口呈扩展趋向,“北粮南运”数目添加。三是国内粮食企业需求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效果需求进一步加强。当前,国内大大都粮食企业的规划较小,与外资粮食企业比拟市场竞争力不敷强。从粮食财产平安角度看,急迫需求做大做强做优国内粮食企业特殊是国有粮食企业。四是粮食市场监管需求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愈加多元,监管难度相对加大。还,大众对粮食质量平安的要求进一步进步,粮食流畅监视反省系统和质量平安系统需求进一步健全。五是粮食流畅根底设备亟待改善。总体上看,粮油仓储、物流系统还须进一步完美和优化结构。六是粮食流畅在运营理念、开展方法上与科学开展的要求还有良多不顺应的方面,加速改变粮食流畅开展方法愈加紧迫。

明白粮食流畅开展的思绪

“十二五”期间,紧紧环绕主题主线开展粮食流畅,根本思绪是对峙为耕者投机、为食者造福的效劳理念,实在保证国度粮食平安。

以保证国度粮食平安为首要目的,掌握粮食流畅任务全局。把进步粮食综合出产才能作为重点,持续稳固完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办法,施行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出产才能规划。构建“供应不变、调控有力、储藏足够、运转高效”的粮食平安保证系统,进步粮食行业抗风险才能和市场竞争力。还,注重发扬流畅对出产的指导和促进效果。

以维护种粮积极性为起点和落脚点,强化粮食支撑维护政策。具体落实中心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办法,持续进步粮食最低收买价,特殊是落实好粮食最低收买价政策和暂时收储政策,维护好种粮农人积极性。完美对种粮农人直接补助机制,不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投入支撑力度,探究树立粮食主产区好处赔偿机制。鼎力推进粮食财产化运营,鼓舞开展多种新型粮食财产化协作组织,让农人分享粮食加工、流畅收益。

以粮油保供稳价为重点,加强粮食微观调控才能。在发扬市场装备粮食资本根底性效果的前提下,持续增强和改善粮食微观调控,进一步立异调控伎俩和方法,进步调控程度,加强调控预见性、针对性和有用性,构建当局调控与市场机制相连系的流畅形式。完美粮食产销协作长效机制,树立多方式、深条理、长时间不变的粮食产销协作关系。健全粮食储藏调理系统,完美储藏结构和种类构造。增强粮食市场预警系统和应急保证系统建立,进步粮食应急保证才能。

以推进依法行政和健全监视反省系统为抓手,增强准则建立。增强粮食流畅法治建立,具体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粮,不时进步粮食系统依法行政才能和程度。深化粮食流畅体系体例变革,推进粮食行政治理部分本能机能改变。树立健全粮食流畅监视反省行政法律系统,完成粮食流畅反省的常态化、准则化。

以转方法、调构造为契机,推进现代粮食流畅财产开展。加速粮食财产构造调整和结构优化,推进财产晋级,加强企业竞争力,促进粮食流畅专业化、现代化、集约化开展。开展现代粮油加工系统,为消费者供应绿色、安康、优质的粮油产物,不时知足广阔消费者对粮食的新需求。加速粮食流畅根底设备建立,具体施行《粮食现代物流开展规划》。积极推进一致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粮食市场系统建立。加强粮食科技立异才能,进步粮食行业科技程度,进步资本综合应用率。

推进粮食流畅科学开展

“十二五”期间,环绕主题主线推进粮食流畅科学开展,应以深化变革、转换机制为动力,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任务。

树立健全六大系统。一是构建高效便民的粮食收买效劳系统。不时完美最低收买价执行预案,健全暂时收储政策的启动、补助和监管机制。持续发扬国有粮食企业收买主渠道效果,鼓舞具有天资的多元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买,积极培养开展粮食生意人步队,健全便利农人售粮的收买收集。强化为农效劳认识,立异收买方法,确保国度粮食收买政策落实到位。健全粮食市场价钱信息效劳机制,促进栽种构造调整,促进农人增收。增强粮食收买市场监管,严厉收买市场准入准则,维护粮食收买市场次序。二是完美坚持粮食市场和价钱根本不变的粮食调控系统。持续完美粮食微观调控系统,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本”,调动中心和当地两个积极性。任务重点包罗:促进粮食产销协作,组织好政策性粮食调运,优化库存地域结构和种类构造;树立健全中心储藏粮存储、吞吐轮换和进出口有用连系的机制,充分当地粮油储藏规划;完美国度粮食一致竞价买卖平台,科学布置政策性粮食发卖;健全应急任务准则,充分制品粮油应急储藏。三是增强粮食物流系统建立。增强仓储设备建立和维修正造,有用扩展仓容。增强烘干设备建立,进步烘干才能。加速“北粮南运”首要物流畅道和西部地域物流畅道建立,完成跨省粮食首要物流畅道的“四散”运输。四是加速粮食市场系统建立。推进构成以粮食收买市场和粮食零售市场为根底、批发市场为主干、期货买卖稳步开展,一致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粮食市场系统,更好地发扬市场装备粮食资本的根底性效果。五是推进现代粮油加工系统疾速开展,具体进步粮食科技立异才能。调整粮油加工财产构造,鼎力开展粮油食物加工业,积极开展饲料加工业。推进节能减排和副产物综合应用,提拔粮油加工业市场竞争才能。增强粮食科技自立立异,持续展开行业共性要害技能研发。重点展开粮食物流信息采集、追溯技能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使用示范,逐渐完成粮食库存信息智能化监控。积极研发绿色储粮技能系统,不时进步粮食加工配备设计和制造程度。六是树立健全粮食规范与查验系统。

积极推进“两大工程”建立。持续施行农户科学储粮专项,为800万农户装备规范化科学储粮装具,使全国农户科学储粮总户数到达1000万户,项目地域农户储粮损掉率降低到2%以下。深化展开安心粮油进乡村、进社区运动,进一步扩展掩盖面,把这项民意工程办实办妥。

粮食安全的看法范文第5篇

由于人均可耕地面积很少,又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安全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引起国际社会一些人的担忧,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于1994年发表的文章《谁来养活中国?》堪称“代表作”。但事实是,自那时以来,中国粮食连年丰收,总产量不断创出新高,自给有余,于是相关的担忧渐渐淡化。但最近由于国际市场粮价上涨、转基因食品争论等集中呈现,粮食安全再次成为不少人关注的话题。

中国有能力保障自身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按照联合国粮农署的定义,是要做到“能够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既买得到又买得起维持有活力和健康生活所需的基本食品”。中国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为了保证粮食的生产供应,中央规定了全国必须保证18亿亩耕地的红线,对工业和商业用地的审批越来越严格。尽管各地仍存在不同程度违规用地的情况,但由于设立了红线,同时得益于农业科技不断进步、粮食亩产不断提高,最近5年中国的粮食产量一直维持在500亿公斤以上,而粮食消费需求一般为490亿公斤左右,总体上供大于求,所以尽管近几年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中国的粮价始终稳定,国内市场没有出现波动。中国每年也进口一部分粮食,主要是大豆和玉米,用作食用油生产原料和饲料,在全部粮食供应中所占比重不大。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仍然能够靠自己的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进口粮食、释放耕地”是错误论调

但是,我们不能说中国的粮食安全就不存在隐忧,粮食安全仍必须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气保障。目前的粮食安全状况并非轻松得来,而是不懈怠的结果。应该看到,中国粮食的供需平衡面临种种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推进,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离开农村和农业生产,对粮食生产的未来形势并不能轻易乐观;农业生态环境在工业化过程中不断遭受破坏,水资源日益短缺都给粮食生产增添着不利因素;还有,18亿亩耕地的红线仍不时遭遇侵蚀。从积极的意义上讲,不断自我检视粮食安全问题,堪作警钟长鸣。

现在有一种论调,认为中国有世界第一的巨额外汇储备,完全可以购买其他国家的粮食来释放自己的耕地,以此获取比种粮食高得多的土地产出。这种观点肯定是错的。论者短视,把粮食等同于普通商品,对“粮食是战略物资”这一常识无视或无知。粮食是无法代替的维持人的生命的基本物资,如果中国的粮食自给率低于一定的安全线,主要供应国随时可能掐断我们的生命线,那时不要说发展,恐怕连自主能力都不可能有了。更何况,国际粮食市场上可供交易的粮食数量有限,一旦中国大规模购买,价格就会直线上升,那些靠进口粮食活命的发展中的小国家很可能马上出现饥荒。所以,中国的粮食决不能依赖进口。

一些粮食安全新问题需慎重研究

如今,除了传统概念上的保障粮食安全,不少人开始担心另一些新的粮食安全问题,比如转基因粮种的引进、外资对粮食流通环节的渗透,甚至还包括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滥用。

转基因粮食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究竟有没有损害,如引进种植,对中国原有物种究竟会不会造成损害,这两个问题至今仍在激烈争论。比如以转基因大豆榨制的食用油对健康、其种子引种后对东北等原产地的传统大豆品种有没有危害,就需要国家权威部门尽快组织研究、得出结论。在科学结论出来之前,比较稳妥的做法应是控制销售和种植规模,以防万一出现问题而难以挽救。但现在有些地区和企业,只看眼前利益,忽视可能存在的风险,把“保证人民有活力和健康的生活”这个粮食安全的核心目标,草率地当成“在数量上保证供应”,如此,粮食安全问题就有可能在另一个层面上冒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