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加强身体素质的方法

加强身体素质的方法

加强身体素质的方法

加强身体素质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青少年;网球运动;身体素质;训练要点

对一个运动员来说,其体育生涯的长短与其自身的身体素质密切相关。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满足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因此,要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强化与训练,在网球运动中亦是如此。优质的身体素质对与运动员自身的发展以及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1 网球运动中身体素质的概述

1.1身体素质的概念

身体素质表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地尤为明显。它是包括速度、力量、耐力度以及柔韧度等衡量指标在内的人体机能的基本能力的总和。通常来说,个人的身体素质很大程度上与自身的遗产因素有关,即一个家庭中如果上一辈的身体素质好,那么下一辈的身体素质也会处于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但是,后天的营养摄入和运动习惯也对一个人的身体素质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通过科学的运动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个人身体素质的提高,这点在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中更为突出。

1.2良好的身体素质对网球运动的意义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进行体育运动的前提与基础。对于网球来说,它是一种需要较高专业技能与良好身w素质的对抗性的比赛项目,因此身体素质对于网球运动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网球比赛的运动强度大、运动时间长,这些都要求网球运动员拥有优良的身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度与柔韧度缺一不可。据相关资料记载,网球比赛中百分之七十的失误是因为运动员的脚步存在不到位的情况所造成的。这是因为长时间的比赛让运动员处于疲累的状态,久而久之,运动员的速度就慢了下来,这时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由此可见,运动员在比赛期间的速度,抑或说是身体素质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原因之一。

力量的悬殊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比赛的胜负。在网球运动中的各个环节都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力量素质来进行运动或比赛,力量是网球运动员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可忽视。而柔韧度是对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另一重要要求。如果一个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缺乏柔韧性,那么就很有可能在运动中对肌肉造成损伤。良好的柔韧度可以促进运动员身体上各个关节之间的配合,增强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的灵活性。

最后,耐力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一个运动员的耐力度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那么在比赛中,当双方处于同样疲累的状态时,他就能运用自身的耐力优势,结合本身过硬的技术水平,来提高获胜的概率。

2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中的三大要点

2.1加强运动员速度的训练

网球运动员的速度对比赛的胜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运动员的反应速度有时甚至是一场比赛胜负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对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的训练,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中,不带球徒手快速地挥击训练可以有效地增强运动员手上地速度;在运动场地内快速往返跑动可以加强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脚步的速度训练。此外,还有诸多训练方式,能够从各个方面来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加强其身体素质的训练。

2.2加强柔性度的训练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柔韧度的训练是极为重要的。众所周知,当人处于青少年时期时,其身体的柔韧度的可塑性最强。以此,要想为运动员将来的身体素质打下基础,必须抓住柔韧度训练的关键时期,即青少年时期。

网球运动是一项对身体的柔韧度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因此必须要加强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身体各个部分的柔韧度训练,包括腿部、背部、上肢等处。在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下,让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拉伸,促进机体柔韧度的改善。具体的训练方法,即是可以采用静力拉伸的方法来加强运动员机体中的背部、上肢以及颈部和下肢体的柔韧性。如在将身体其它部位的肌肉与韧带拉伸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通过头颈部科学、适度地扭转来带动颈部肌肉的拉伸,增加其柔韧度。此外,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身体柔韧度的训练需要坚持,即定期进行柔韧度的拉伸;在比赛之前,也可以通过热身运动来加强身体的柔韧性程度,以此来激发运动员尽快进入最好的状态。

2.3加强耐力度的训练

耐力度是运动员身体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在网球比赛中,比赛时间有长有短,长的可能会达到3小时左右。这时,网球运动员只有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在耐力度上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才能坚持正常比赛,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青少年时期是锻炼一个人耐力度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对于作为网球运动员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根据相关的研究标明,间歇式的耐力训练是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耐力训练中最为有效的方法。如通过跑步来进行间歇式的耐力训练时,需要将强度调整至80%左右来进行耐力度的训练,具体即是在进行两分钟左右的耐力跑之后休息2到3分钟,然后继续跑,这样的过程要循环5到10次,如此才能达到提升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耐力度的训练目的。

3 结语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对其将来的体育生涯影响重大。我国作为体育大国,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训练不可忽视。对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自身来说,其身体素质训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机体的速度、耐力度以及柔韧度。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青少年运动员才能在自己的体育事业中走得更远,才能赢得更大的舞台与发展空间。针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科学地理清了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中的重难点,对我国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能够促进我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网球运动员,进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宋健.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途径初探[J].科技展望,2016,26(18).

加强身体素质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课;身体素质

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令人堪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大学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身体素质与体质健康已经下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尤其是体能素质中很关键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已经连10年下降,耐力素质已经连续20年下降。究其原因,体育锻炼不够、睡眠不足、精神紧张被认为是造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好的主要原因。大学体育是终身体育最关键时期,如何使每位学生在不断增长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使体质得到增强,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因此说大学体育十分重要。

1 什么是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人们的身体素质直接反映在日常生活中的承受能力,往往潜在于学习和工作当中,也在体育锻炼方面,其中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内容。

2 高校体育课怎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法改革创新,即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新、实效性。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并引入激励机制,尽量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自觉性、求知欲、上进心、创造性,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自身的努力愉快的接受教育。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必须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挥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学生的自身感受,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

2.2 合理利用理论课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体育课教学包括体育理论课教学和体育实践课教学。体育理论知识是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基本和保障。理论课教学能使学生清楚的解释了什么是体育锻炼、为什么要进行体育锻炼及如何进行体育锻炼等问题。它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长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从而使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理论课教学,充分发挥体育理论的作用。通过体育理论课教学,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锻炼及如何科学合理的锻炼。把原来“要求学生参加锻炼”的观念转变为“学生自主从事锻炼”的意识。

2.3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会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

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己对教学的驾驭能力,加强教研教改,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洞悉当今世界体育教育发展的前沿,作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开拓自己的视野,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大胆改革,锐意进取,积极探索新时期体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列如:在教学中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先观看多媒体课件,对这项技能有感性认识,产生强烈的模仿意识,然后再进行技能动作的分解教学。使学生一步步都具有强烈的兴趣。最终掌握这项技能,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也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影响,教师讲解准确、熟练、生动形象,动作示范的轻松、优美,自然会直接引起学生对体育动作的兴趣;相反如果教师工作不认真,上课自由懒散,讲解拖泥带水,动作不到位,就会诱发学生对体育的厌学倾向。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言传身教,才能使学生由对老师的喜欢进而提高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一堂体育课中,教材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一堂体育课中,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赛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而不是几节课下来都是呆板、机械、单一的教法和学法。

2.4 选择最直接的项目,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身体素质达标的具体项目,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基础性训练,科学的安排教学内容,针对所训练的方面,选择最直接有效的项目。如耐力素质训练,应该选择中长跑、篮球比赛、足球赛等。另外,也要将多种单一的基础训练内容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切实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新课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选择教材的权力越来越大,选择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教学的内容可以选择,教学的目标也可以分层,用目标统领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确定,要符合学生实际,要引起学生兴趣,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希望通过以上的几点建议,对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能有一定的帮助,能够全面、有效地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定坤.如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浅析[J].现代教育研究,2011(6).

[2]于勇.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湖北体育科技,2005(3).

加强身体素质的方法范文第3篇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教育教学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以期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教育引起广泛关注并建言献策。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人的体力、耐力、毅力等各方面生理指标,相对于体质这一概念,身体素质更易量化、评估和研究。健康理论认为身体素质是对人的基本健康状况的评价,接近“体质”的概念。人口学、社会学则认为身体素质是人的基本生命条件,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教育是强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尽管国家采取了各项措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尽可能保证青少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避免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可实际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当今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巨大的考试竞争压力使得一切为升学让路的观念深刻影响着广大青少年及其家长。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教育的培养尤为必要,而这一思想的确立不仅是基于对广大青少年身体健康的本质认识,更是基于对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身体素质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是青少年获得健康身体的基本手段,也是获得各种知识技能的必要途径,对于青少年健全人格,提升道德素质和社会素质及形成新时代的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价值。

 

一、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的原因

 

1.政策制定角度。尽管近年来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较多,但收效甚微。国家制定的许多规定在一些地区可行性不高,如2007年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保证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使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等,实际上由于学业繁重,学校早、晚自习的开设,使得很多休息时间都被占用,这一举措无法实行。而由于巨大的城乡差异,以及部分偏远、贫困地区经济水平、医疗水平等的不足,使得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更是化为空谈。

 

2.各级部门执行情况。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落实不到位,各级部门传达的政策被逐级“因地制宜”化,出现了层层打折,甚至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发生。所以尽管有相应政策来尽量保证学生身体素质教育,依然有下属有关单位尤其是地方各县、镇政府部门乃至相关学校为了保证所在地区、学校的教育水平以及相应监管力度不够等,将身体素质教育作为形式。

 

3.社会水平。随着现代科技水平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肌肉活动被越来越多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所代替,用进废退,人们的运动能力正在逐渐退化,并且安逸的生活使得人们忽视了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由于生活的富足,人们平均生活水平提高,导致了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摄入的膳食纤维类食物不足,肉食摄入过多,超重和肥胖比例变大。

 

4.思想水平。当前中国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很多人对教育价值观念定位并不准确,并且由于层层升学的巨大考试压力和学生之间激烈的竞争压力,使教育者和家长在急功近利思想左右下只是专注于文化成绩,而不注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教育。同时思想水平还不够成熟生活阅历还不够的青少年还不能理解锻炼的意义,加上学校、教师、父母等强调又不足够,使得广大青少年的潜意识中并没有锻炼身体的习惯,这就导致部分青少年宁愿用大量的空闲时间玩游戏等却很少有人愿意抽时间去锻炼身体。

 

5.学校层面。学校校车接送,体育教育改革相比文化教育严重不均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都相对过于单调乏味,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对于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及升学考试中关于体育测试都还存在一些理论与实际问题。

 

6.家庭层面。由于“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广大青少年生活过于安逸,家长又怕孩子吃苦、受累,不愿让孩子锻炼,学校、教师怕学生受伤,不敢让学生锻炼,因此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产生轻视体力劳动与体育活动的意识。

 

二、倡导“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督导身体素质教育的具体落实是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1.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到具体法律法规中。近年来,针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的现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如2003年国务院颁布施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2006年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通过《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意见》,2007年5月7日,《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下发,2011年制定的《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等。这一系列的法律条律规定都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关注,但较其实用性而言,其各项条款呼吁号召的色彩较重,约束力、针对性和具体操作性等方面相对欠缺。

 

因此,应结合各地区的具体情况,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制定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均较强的法律法规。同时为避免应试教育所导致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的现况,可以适当提高体育成绩在综合考试中的比例,建议中考、高考的体育考试方式可以采取多次考试、划分多个级别的方法,按不同学校的录取要求分为不同的级别,以提高身体素质教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从而让学校、家长及学生意识到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尽量避免现行教育体制带来的弊端。

 

2.切实加强和落实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具体实施。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中的同时,也要监管相关规定的全面实施,确保各级下属部门能够具体落实。建议应将身体素质教育和智育教学工作同等对待,甚至可以以身体素质教育为主线来开展教学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大监管和惩处的力度,确保相关政策能具体高效运行。此外,还可以通过异地检查方式定期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进行评估,对于其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地区各级负责部门实行行政问责。

 

3.改变体育“放羊式”的教学。鉴于目前我国广大青少年多数从小比较娇生惯养,而且也有部分学校因学生运动出现的事故被媒体曝光,导致在校期间部分体育教师过于惧怕,不敢放手让学生参加运动,使学校的体育锻炼出现“放羊式”的教学。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更科学、更客观的体育活动来改变这一窘迫的局面。如可以借鉴北京大学的游泳、12分钟跑等项目。同时在平时的具体教学工作中,可以举办各式各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让体育教学尽显趣味性,既可以调动学生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从而弥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单调性及竞技性过强的缺点。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主动组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运动或者集体体育活动等。

 

同时相关机构也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条件,研发一些既安全又能调动积极性的新活动或者新器械,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运动,积极锻炼。为保证这种体育教学模式的高效运行,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将传统的师生关系转换为伙伴、朋友关系。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人格并关注个体差异,这就需要强调师生间交流与互动,包括知识、情感、兴趣及生活经验等各方面。

 

4.扩大“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影响力。政府、学校、家庭均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一方面要为学生繁重的学业负担减压,比如学校要克服片面追求文化分数、升学率,导致学生学业繁重、睡眠严重不足、体质下降、近视率大大增高等。必须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安排合理及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充沛。

 

部分教育教学科研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运动员的大脑工作能力等方面稍高于普通人群,其原因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大脑功能得到提高,人体各种机能状况也能得到改善,这为智力的发展、记忆力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生理心理条件。因此政府及社会媒体应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改变“锻炼身体会影响学习”的愚昧思想,让社会各阶层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要转变体育对健康体质作用绝对化的观念,政府、学校、家庭应该让青少懂得健康饮食、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政府积极宣传,学校主动建议,家庭不过分溺爱,共同帮助学生调节饮食结构及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如《决定》所提出:在确保体育工作高效实施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的营养知识。也就是要坚守科学锻炼与合理营养并重的理念以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

 

三、结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为了缓解目前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普遍较低的局面,加强青少年身体素质教育的改革力度已在教育改革中刻不容缓。身体素质作为德育、智育的基础,其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青少年身体素质教育,才能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身体素质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改革;体育教学;提高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A-0141-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从改革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人结合多年体育教学实践,就如何改革体育教学发表一些看法。

一、确定教材任务的意义

过去的老教材项目内容较多,对运动场地要求也较高,基本上以竞技项目为主,运动项目繁杂。多年级专业教材项目重复出现,教学方法也年年如此。有的教材简单而缺乏锻炼价值,有的教材难度较大,不容易掌握。许多学校不具备场地,因此有些教材不能全面开展,教学课时拖长,任务难以完成,学生练习机会少,达不到增强体质的要求。在学完一个项目后进行考评,学生的体育成绩代表学生的技能和技术的产物,是学校体育教学中“高分低质”的表现,学生身体素质被体育成绩所掩盖,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体质,更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为主要教学的三项基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实际上由于教材内容多,加上我们现今学校的体育教学法基本上还是按照过去的方法而照搬,过多追求形式,不讲自己的实际情况,使教学任务主次不分。现在随着各方面体育形势的发展,各个国家都认识到这个严重问题,并逐步进行探讨,所以现在的教材、大纲都非常强调发展学生素质。美国加快改革的进度,该国W委会运动医学理事会主席在谈到影响学生健康的社会原因时强调指出,学校体育课内容的开设越来越不完整,美国体育课程的着重点是社会和生活方式,而不是什么身体素质的教学法。当前我国部分学生素质发展与时代的要求也不相适应,我国的体育教学首要任务在一部分学校中是否也存在着“名存实亡”的可能?但在许多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已经出现名存实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课本身的职能特点,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怎样增强学生体质,在这个基础上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同样也是我们的关键任务。

二、结合专业,精简教材内容

根据学生的所学专业不同来确定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应为实现教学的目的任务而服务,要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应改革一些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现行教材分量重,这种面面俱到、多种兼顾的教材编排,学生不易接受,不能充分发挥为增强学生体质而服务的作用。应去掉锻炼身体价值小和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项目,多增加一些和专业对口有辅助作用的内容。如医学院校应多设一些武术养生和耐力项目,水运专业必学好游泳和救护等内容,一些竞技项目内容只需作为了解的作用即可。要缩小一些项目教学的教学时数,如体操的前后滚翻、急行跳远、各种腾越等。特别是在目前许多学校教学场地设备不完整、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更要使教材内容少而精,使教学内容主要为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较为合理。

三、学生素质练习要加强

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要建立在学生对某些项目的爱好上,采用对学生身体最有影响的项目,能直接发展身体素质的教学和练习,并把这些练习贯穿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去。如医学的练功十八人法、杨式、陈式太极拳、太极剑和一些长拳、800米、1500米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引体、屈臂等项目,这些项目对身体的某种素质会有直接影响。

四、考核项目的确定和改革

原来我们的考核项目第一学年基本上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内容进行讲授、练习和考核,包括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等运动能力,这些项目运动能力可变性大。从世界发展趋势来看,统一化、规格化的方向越来越明显,考核项目与成绩,能充分显示反映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近来我们充分利用体育课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定期定时测验,注意从实际出发,有计划系统地进行练习,注意全面发展学生素质。采用河南省卫生中专体育教材规定的内容,并把教材的内容作为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的锻炼手段,发展比较差的肌肉群,还根据男女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生理特点,发展相适应的素质。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身体素质练习的重要意义,才能主动进行比较单一、枯燥、费力的素质练习。另外教法要多样化,如多样练习、综合练习、循环练习、转移性练习、辅助练习,多搞些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坚持练习,不断提高。在体育课的各部分灵活运用,达到发展学生素质的目的。同时,注意使一些素质和技能较差的学生也能愉快地参加学习、练习,培养他们自觉参加到锻炼的习惯和行列中来。

在《体育与健康》教材使用三年来,我们感到:(1)重视体育中发展身体素质,应以加强基本技术、基本知识为教学基础。重视发展身体素质,要注意人体基本运动规律,讲究科学的锻炼方法,注意基本技术的教学,并与发展身体素质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发展素质促进基本技术的掌握与提高,因此技术教学要有一定的素质为基础。(2)课的结构不变,并在课堂主要的时间内去发展身体某一项身体素质为主,少部分时间也可作为辅助、游戏、比赛等。(3)身体素质测定的利用、评定学生体育成绩,也不否定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评定。体育教学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考核主要是促进学生体质发展的手段,体育考核应该对学生体质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评价。(4)在体育教学中解决重视学生素质发展的问题上,还有许多问题可能出现,尚待探讨。如年龄、性别、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知识的教学程度,学生上课的兴趣和情绪,教师怎样提高技术、技能及教学水平和积极性,还要区别体育设施好和差的学校等问题。

随着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在体育课教学上愈来愈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国家要求学校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是我们体育教学的重点任务,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努力造就培养德才兼备、精力充沛、适应高速度、高强度现代化社会生活的人才。怎样改革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怎样根据课程内容、教学设施、专业设置、地区等不同情况也是我们有待共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加强身体素质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2-0117-02

引言

现代的篮球运动是一项复杂,综合性的运动项目。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篮球比赛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技术与战术的较量,而是技术、战术、体能、只能与心理状态等各当面素质的综合较量。篮球运动员不仅仅是掌握了高超的技术和熟练的默契就可以的了,在激烈的篮球比赛中,还必须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能为保证。因此,对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要求非常高,其中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弹跳、灵敏、力量、耐力、柔韧六个方面。

各项身体素质是构成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发挥技术、战术的前提和基础。他们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比赛的胜负。因此,如何提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已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目前对篮球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的文章有很多,我们通过认真查阅发现,他们对各项身体素质的训练也有所差异。本文通过对12篇文献的对此分析,提出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与手段。对提高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极为重要。

一、现状分析

在现代,篮球运动开展得比较普遍,并且深受广大青少年的热爱。虽然如此,从他们的打球情况来看,他们并没有注重身体素质的训练。然而中国最高水平的篮球比赛――CBA,从这些篮球运动员打季后赛的情况来看,与世界篮球强队相比,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原因就是中国的篮球运动员对身体素质的重视不够。而且教练员也没有十分重视,而是重视技术和战术。但技术和战术的基础是身体素质综合性发展。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不会打出好的技术和战术的。随着中国CBA的正规化、篮球运动员的职业化,并且向美国的NBA靠拢。中国的篮球运动员更是应该注重身体素质的训练,而且要科学的训练。

二、身体素质的概念

身体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速度、弹跳、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1]。

1.速度素质及其训练[2]。速度主要指人体进行快速移动的能力,是篮球比赛中争取时间优势的重要条件。篮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应抓好反应速度和短距离的移动速度训练。篮球身体素质训练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各种步法练习。小步快跑、高抬腿、后蹬跑、左右交叉步跑、跨跳步跑、原地快频小跑、左右滑步、上步后撤步、交叉步以及他们的综合练习等。(2)各种启动跑练习。原地或移动中,当听或看到信号后,突然启动做各种距离的快跑练习;根据教练员的信号,做徒步或运球的快速启动、冲刺、急停、转身、变向的练习;两人一组并排站立,听或看到信号后,抢两米远处地上的球;还有各种快速过人切入动作等。(3)各种跑的练习。30m跑、50m跑、50m折回跑,各种折回,往返跑练习;绕过障碍的快速折线跑、变方向跑、弧线跑、曲线跑各种距离的侧身跑、后腿跑等练习。(4)结合球的各种跑练习。队员围绕场地做跑动中自抛自接球的练习,教练对球的高度、速度要提出要求;队员接另一人向不同方向、位置抛出的球练习,一般是在球落地之前让队员接住;队员从端线开始,运球三次后,加速投篮练习;两人一组全场一打一练习,限制时间。

上述文献的训练方法与其他文献的训练方法有不同之处,它注重基本功的练习,这对提高篮球的速度素质起到直接的作用。现在也有很多文献提到按照生理发现规律的训练方法,这是一个科学的训练方法,但是它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很多高科技的仪器,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在条件有限的学校很难实现这样的训练,也就是说它不能被广泛应用,所以我觉得上述文献的训练方法比较符合实际。

2.弹跳素质及其训练[3]。弹跳素质是指通过下肢和身体某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好的弹跳力,不仅可以提高争夺高空优势的能力,扩大攻守范围(如控制篮板球,盖帽技术,抢断技术等),也能更好地掌握高难技术和复杂动作。弹跳素质训练一般常用的方法是跳深和单足跳,跳深的高度一般控制在30厘米~5 0 厘米左右,可向前跳和向前上方跳,采用单脚和双脚落地,距离为三至五步,每次间隔一分钟左右,组间休息到回复为止。这和plyometric爆发力弹跳训练一样,训练队员在跳跃中肌肉先离心收缩紧随其后向心收缩,被拉长的肌肉在弹性增大的情况下快速回缩,被拉长的肌肉在有效地提高篮球运动员的弹跳素质。这是一种比较笼统的训练方法,而在篮球运动员弹跳训练的研究中也有这样的说法:(1)发展下肢力量应以伸膝肌、伸踝肌为主,应注意提高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2)在提高伸膝肌踝肌肉的向心收缩力量和速度的基础上,必须加强这些肌肉离心力收缩力量的发展。(3)在力量练习中采用大重量少次数的方法,用速度练习改善肌肉能同时提高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

3.力量素质及其训练[3]。力量素质是指人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分为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力量素质是其他各种素质的基础,也是篮球比赛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要想在比赛和训练中争取主动,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和爆发力。发展力量素质一般采用负重抗阻力练习,1RM~4RM的负重可以提高肌肉内协同能力,有效地发展最大力量和肌肉爆发力;5RM~12RM的负重可以刺激肌肉凝蛋白含量增加,横断面增大,肌肉肥大,收缩力,收缩速度加大;篮球运动员主要以12RM内的负重训练提高力量,组数一般为4组,组间休息3~5分钟。这种训练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其训练的生理过程为:刺激―反应―适应―加大刺激―增长力量。我觉得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在逐渐加大刺激的过程中可以达到力量增长的目的。这是个比较科学的训练方法,它详细的安排训练的量,这符合人力量的循序渐进的生理特点。篮球运动是一种对抗很强的运动,力量素质可以直接影响篮球运动员技术,战术的形成。因此练好力量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4.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篮球运动员必须有很好的耐力,才能在比赛场上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斗志。才能保证技术、战术的正常发挥。在篮球运动员的耐力训练中一定要注意以无氧耐力训练为主,并在一般耐力基础上提高专项耐力。(1)发展一般耐力练习。可采用中长跑、越野跑、较长距离变速跑等手段。(2)发展专项速度耐力练习。可结合篮球技术进行训练,采用逐步增加练习的负荷和强度,增加完成篮球技术动作的数量、组数,增大训练课的密度等。在我们现代的教育中,重要的一点是耐力训练要区别对待和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科学地安排练习的强度,重复次数,休息间隙的时间;进行速度耐力训练时,强度要加大,但密度要小;耐力训练应把培训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和顽强作风的结合起来进行。

5.灵敏素质及其训练。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部环境的能力。它是各项身体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体现,又是各项素质所不能涵盖的一种特殊素质。它与人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预判及反应能力有关。发展灵敏素质主要采用变换训练法,强度较大,速度较快,次数不宜过多,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在我们平时的训练当中应该多点的运用不同的信号等来刺激人体的反应器官,以达到提高灵敏的目的。

6.柔韧素质及其训练。对于篮球运动员柔韧素质的测量,传统上多采用立体前屈,坐位体前屈,肩回环及关节背屈等方法。而立位体前屈更能介乎篮球专项的特点,能较好的测量出运动员腰、胯、肩、踝关节的柔韧状况。

结语

从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表明,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技术和战术的基础。要想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必须注重身体素质的训练,而且要科学的训练。这样才能尽可能的提高篮球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然而,各项身体素质不是各自单一发挥作用的,不是具备了其中某一方面就可以发挥好技术,而是在各项身体素质相互协调、相互作用,才能把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到最高点,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而不是单一分开的。身体素质的每一方面都对比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篮球训练过程中,必须注重和加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

参考文献:

[1]于少勇.CUBA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3):83-85.

[2]王永强.浅谈篮球运动员的专项技术体能训练[J].科技论坛,2005,(24):34-35.

[3]王中武.篮球前锋的主要素质及其培养[J].咸宁学院学报,2005,(6):128-130.

[4]韩秋.篮球运动员弹跳训练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8).

[5]刘金波.篮球专项力量素质的特征及训练因素[J].湖北体育科技,2005,(4).

[6]张博,等.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测试成绩与评价标准的对比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5,(5):64-67.

[7]侯光辉.试论提高篮球策应队员的身体素质[J].四川体育科学,2004,(4).

[8]王树金,等.对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1):86-87.

[9]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30.

[10]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