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教育的方式

社区教育的方式

社区教育的方式

社区教育的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社区 老年 生活方式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社会问题,特别是健康问题,而老年人所患的慢性病大部分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2010年8月~2011年8月随机调研2个社区的180名老年人,对其中100名老年人进行严密的健康教育后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明显,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在大龙华街道随机抽取2个社区,随机选取1个社区的老年人作为干预组,另1个社区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随机抽取2010年6~8月在2个社区居住满1年以上且短期内不会离开本社区的60(周)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100人和80人。其中干预组男51人,女49人,年龄62~89岁,平均70.39岁;对照组男39人,女41人,年龄60~88岁,平均70.13岁。所有老年人均自愿参加本调查,意识清楚,有较好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分别对两组的年龄、性别、患有的慢性病、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人水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指标构成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①有精神异常的患者,②同时患有肿瘤,且近半年内接受过化疗或放疗者,③存在可能导致参加者依从性差或失访情况者,④正在参加或近30天内参加过其他研究项目者,⑤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害者,⑥交流沟通有障碍者。

方法:①调查工具: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老年人生活方式健康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高、体重、BMI、血压、空腹血糖、吸烟、饮酒、嗜盐、嗜甜、高脂肪、高胆固醇、喜油炸食品、运动量、睡眠质量及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有自己监测测血压和(或)血糖等项目。②实施方法:由研究者本人及社康中心的全科医师团队经过培训后分别在实验前后发放问卷调查,当场回收问卷。实验前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0份。实验后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0份。③干预组实施方法:对纳入研究的老年人进行临床资料登记,并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干预组在第1次问卷调查后即由社康中心的全科医师团队通过各种方法实施每个月≥2次的健康教育。④对照组实施方法:对照组只进行临床资料登记和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在第1次问卷调查后不实施任何方式的健康教育,观察时间1年,1年后通过问卷调查对比两组老年人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⑤健康教育方法及内容:全科医生充分利用社康中心便利性、便捷性、可及性、对社区居民的熟悉性的优点,实施面谈法,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栏,播放健康教育录像,电话随访,上门家访等方法实施严格周密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健康4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充足睡眠;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及与健康的关系;吸烟、嗜酒与健康;高盐、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与健康的关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便秘;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症;泌尿系结石;颈椎保健操;口腔疾病;预防感冒等。

体质指数: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超重:24≤BMI<28,肥胖:BMI≥28[1]。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核对无误后输入Foxbase数据库,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数和率的差别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老年人健康教育前后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比较:干预组在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老年人健康教育前后体质指数的比较:干预组在体质指数保持和控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老年人在慢性病有关方面的比较:干预组在慢性病的新发病例和自己监测血压、血糖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深圳市社区的老年人普遍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这可能与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且现阶段深圳市社区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较低有关。不良生活方式是一组习以为常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习惯[2],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老年人常患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据WHO统计,人的健康长寿60%取决于其生活方式[3],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防治老年人常患的慢性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预防和控制或延缓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是控制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减轻家庭和社会压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摆在我们政府和医务工作者上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开始显得尤为迫切[4]。因此,改变社区老年人吸烟、饮酒、高盐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和防范疾病的意识,消除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危险因素,可以达到明显的预防、减少或延缓老年人患慢性疾病,控制老年人现患慢性疾病的发展,节约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减轻社会负担。

全科医生团队通过对2个社区中的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研究后发现,干预组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常识明显提高,在健康教育后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超重、肥胖的控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慢性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己监测血压血糖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事业,充分发挥社康中心全科医生的优势,积极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具有方便、快捷、可及性及有效性的优点,且投入费用低,效果佳,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冀珍,赵连友.高血压防治策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45.

2 巩玉秀,郑修霞,姚岚.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

社区教育的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区 健康教育 分娩方式 孕产妇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on maternal choice of delivery mode. Methods Choice 476 maternal for maternal care in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 maternal voluntary pided into study group 246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230 cases. Maternal in control group were using conventional guidance perinatal care during pregnancy, while maternal in study group were using various forms of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maternal mode of delivery,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new born asphyxia case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rate of natural child birth of maternal in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esarean sec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addition, the rate of bleeding after pregnancy and neonatal asphyxia of maternal in study group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s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could reduce maternal cesarean section. It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to promote maternal and newborn health.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delivery mode maternal

对于女性而言,分娩是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应激过程[1]。不论是经产妇和初产妇,心理上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和紧张,进而影响到分娩方式的选择[2]。为了引导孕产妇正确的选择分娩方式,我们对2010年11月~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采取了社区健康教育措施,效果良好,现报导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孕产期保健的孕产妇476例,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7.67±3.69岁,均为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其中初产妇328例,经产妇148例。根据孕产妇的自愿情况分为研究组246例和对照组230例。两组孕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和孕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孕产妇采用常规的孕期指导等围产期保健,研究组孕产妇则采用多种形式的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主要包括:①针对孕妇孕期的不同,分别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及饮食营养的搭配;②由医院为孕妇每个月开设专题讲座,鼓励孕产妇及其家属定期参加,介绍分娩的相关机制和影响因素,详细讲述分娩过程中产妇的身心变化特点,减轻不适反应的适当方法,以达到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目的;③介绍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适应情况,以及各自的利弊;④介绍产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新生儿常见病的基本防治措施,母乳喂养的好处等相关知识。

1.3 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孕产妇自然分娩的比率明显提高,而剖宫产的比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的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2.2 两组孕产妇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孕产妇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比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孕产妇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的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过社会文化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妇女,尤其是城市妇女剖宫产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有些医院的剖宫产率可达到60%以上[3],这大大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剖宫产率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孕产妇自然分娩的比率明显提高,而剖宫产的比率明显下降,另外,研究组孕产妇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比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社区健康教育降低孕产妇剖宫产,促进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王辉,张丽.健康教育对孕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08,3(22):178-179.

[2]齐瑞莹,王敏. 妊娠期女性对分娩方式认知情况的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6):784-785.

[3]陈琼珍,杨雪霞,罗翠玲.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与管理[J]. 全科护理,2009,7(4):1122-1123.

社区教育的方式范文第3篇

改革在深化,社会在转型,作为群众活动单位的社区,理所当然的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当前我国的社区教育日益受到来自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密切关注。目前我国社区教育起步晚,相关的理论与实践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显不足,因此应要认清新形势下对社区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挑战,通过深入宣传,明确社区群众的教育需求,完善社区教育体制,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实施转移培训等方式,创新开展社区教育活动。

关键词

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创新路径

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分支,社区教育以其独有的教育资源、教育对象,在提高社区群众受教育水平的活动中不断发光发热。本文主要从社区教育体制的完善、社区教育活动的宣传、社区教育需求的确定、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等方面入手,探求社区教育活动的创新开展路径,力求建立起能够科学运转的社区教育网络系统,使不同层次的社区群众通过各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形式,始终与时代进步保持一致的步伐,有效地填补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一、社区教育体制的完善路径

在过去、当前以及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社区教育体制仍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这对于教育资源的供给、教育公平的维护是有利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政府的过度介入也会阻碍社区教育的发展和成长,这就需要一些非正式组织来补充。在我国,法律援助中心、老年人协会、社区教育服务中心等非正式组织都为社区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在今后社区教育体制的完善过程中,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道作用,加强政府与社会、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管理方式的多样化,按照社区教育的规律修订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社区教育制度建设,并严格执行、狠抓落实,推进社区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立问责与监督机制,防止任一主体的权力无限扩张和滥用。二要不断培育和发展社区非正式组织,拓宽社区教育服务领域,架起政府与社区居民沟通的桥梁。

二、社区教育活动的宣传路径

枯燥无味的会议、艰涩难懂的文件、啰啰嗦嗦的说教,通过以上这些方式进行社区教育的宣传,其效果相当于零。如果不能与时代同步,搞好宣传,社区教育也就落不到实处,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正确的宣传方式,应该是融入人文关怀,真正从尊重群众、理解群众、激励群众的角度出发,科学地选择合适的宣传形式,力求宣传形式的灵活多样,避免形式的单一呆板。一是开展互动式宣传教育,通过视频系统、广场参与、上门咨询等形式,使宣传教育从表面走向深入、从单向走向双向、从说教式向互动式转变;二是开展微型化宣传教育,根据社区分布广的特点,通过在公园、广场、楼道开展“微型讲座”“微型沙龙”等形式,深入到居民中开展面对面的宣传,让宣传教育更加贴近社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三、社区教育形式的创新路径

目前较为常见的社区教育形式主要包括集中授课、主题讲座等,通过以上方式进行社区教育,其效果总不尽如人意。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发展,社区教育应融入视频教学、QQ交流群、微信交流群等较为便捷的教育形式,使不同受教育水平、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居民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途径获得知识。如铜陵市螺蛳山社区开办了社区微信课堂,以老年人为教育对象,帮助他们学习掌握微信基本知识,既满足了他们多元化的需求,也拓展了他们的学习知识、了解社会的渠道,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宁波市北仑区社区邀请专家指导,帮助教师再三修改设计,并通过专业摄像、录播教室等多种途径进行录制,将技能培训、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制作视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四、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路径

要充分整合社区辖区内的教育资源,将各类现有的教育平台充分整合到社区教育这一大平台中,实现社区教育软、硬件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各级社区教育机构的设施建设,实现辖区内各类社区教育机构的“五整合”,即硬件资源整合、师资配备整合、培训计划整合、日常管理整合、台帐资料整合,以节省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如硬件资源整合方面,要强引导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含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民办培训机构)、文化、体育、科技等场所、设施在不影响学校安保工作和正常教学、经营的情况下,面向社区居民开放,强化社区教育硬件保障,全面提高社区教育质量。不仅要整合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的优质资源,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开发提升公民生活素养、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为主要内容的,具有垫江地方特色,人们喜闻乐见的各类教育资源,要将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贯穿到从幼儿教育到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以不断提高居民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张德法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学富成人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社区教育的方式范文第4篇

开发性移民的核心是提升移民素质,而移民素质提升的关键是教育。总结我国社区教育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社区教育的有效模式,揭示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科学性、适应性、创新性等出发,建构“面向市场,政府主导,居委会组织,社区学校为实体,整合教育资源,实行国有民营”的“移民社区教育-市场型”模式,充分发挥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的功能,实现三峡库区社区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实践,推动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模式升级换代,不仅有利于提高三峡库区移民的素质、增加移民就业率、助推移民安稳致富,而且也有利于三峡库区学习型社区建设、消除社会死角、促进库区长治久安。

[关键词]

三峡库区;社区教育;模式创建;价值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研究”(11AZD09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研究”(14XRK002)、重庆市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三峡库区建成后,形成了独特的地理单元,但人文地理因素发生根本变化,原有河谷村社社区形态荡然无存,移民社区形成;劳动力转移成为移民生存发展的主渠道。这些新情况必然对移民社区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也就是说,移民社区教育不单单是职业技术教育、转岗培训等,而且还将面临新的问题、新的领域:移民社区聚居着特殊的利益共同体,这一大的社会群体形成后颇受国内外各方面包括境外敌对势力等的关注。为维护库区稳定并实现长治久安,需要社区教育担当主角。正是三峡库区人文地理所发生的这一根本变化,要求移民社区教育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作出新决策。因此,揭示移民社区教育的特殊性,探索移民社区教育模式创建的规律性,对于提高移民素质,增强移民生存竞争能力,助推移民致富发展,消除“移民社区的社会死角”[1],实现库区安全稳定意义重大。

一、三峡库区社区教育模式的内涵及相关成功模式资源借鉴

(一)三峡库区社区教育模式的内涵

在社会学范畴,广义的社区是指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特定地理区域形成的人口、设施、文化、组织等相互关联的社会有机体,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宏观社会的基本细胞;狭义的社区是指街道下设居委会的辖区,是连接政权机构与居民的纽带,也是行政权力向居民自治转换的节点。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是指以移民及相关社会组织为主体聚集在三峡库区而新建的,具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设施以及特定的文化、组织等相互关联的特殊社会有机体;是聚居在三峡库区以移民为主体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库区微观社会的组织形态,中观社会的细胞。三峡移民工程落下帷幕后,仅重庆库区就建成了包括470个移民居住点在内、移民相对集中的1000余个社区。移民社区的建立标志着以移民为主体的社区的形成。教育模式指人们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进行有效教育而采取的一种教育策略集合体系的范式,体现出相对稳定性并具有内在规律的一种教育程式;社区教育模式由此演变而成,是社区教育组织、工作者在实践中形成、对社区居民进行有效教育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教育策略集合体系的范式,有着社区教育特殊规律的教育程式。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社区居委会为载体,开发、利用、整合学校、社区、社会机构的教育资源,以移民为主要对象、劳动力转移为主要目标、稳定为主要任务,开展旨在提高移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移民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维护库区长治久安的教育活动。

(二)三峡库区社区教育模式创立的资源借鉴

1.西方发达国家社区教育模式资源借鉴。

美国的“社区学院”、日本的“公共机构”、德国的“邻里之家”[2]、北欧的“民众学校”等都是通过实践证明、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社区教育成功范式。美国的“社区学院”: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为适应工业现代化对劳动力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美国将“初级学院”更名为“社区学院”而形成的一种社区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将技能培训、学历补偿、转学教育融为一体,教育对象多样化,资金来源多样化,其中,转学教育是最突出的特色。这种模式被称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伟大创新,是一种区域性、多层次、开放式、综合性、大众化的集区域高教、成教、职教为一体的新的大教育模式[3],为美国教育如何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推动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做出了贡献。日本的“公共机构”:二战以后,为了满足振兴经济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日本以公共专门机构为载体开展社区教育而形成的一种社区教育模式。公民馆、图书馆、会所、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机构都是社区教育的载体;中小学生、家庭妇女、退休人员等学习、交往都可以在相关的公共机构进行。日本还运用立法的形式将“公共机构”模式确定下来,有力地促进了全社会成员在社区的学习。德国的“邻里之家”:以社区服务中心为载体,以丰富居民业余生活、提高居民素质为目的,德国创立了“邻里之家”的社区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以居民共同参与为主,运用文艺表演、讲座、报告、体育、交流等形式寓教于活动中。这种社区教育模式灵活多样,没有直接的针对性,反映了德国人注重生活质量、团结友善的特点。丹麦、瑞典、挪威、芬兰等国的“民众学校”:由社区组织的以民众学校为载体、有机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开展社区民众日常教育的社区教育模式。资源整合、成人教育是其显著特点,被称之为社区成人教育的“斯堪的纳维亚模式”。

2.我国创建的社区教育成功模式资源借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步伐的不断推进,“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创新频率加快,国际竞争加剧”[4],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建立学习型社区”[5]、“大力发展……多样化的社区教育”、“建设城乡社区学习中心”[6]的号召。对此,《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措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了我国社区教育“采取政府主导,社会积极参与的模式”[7]。三十年来,全国各地创建了各种各样的社区教育模式,学界普遍认同并被实践证明的成功模式主要有四种:“以区或街道(镇)为主体的地域型体制模式”、“以学校为主体的辐射型体制模式”、“政府机构与社区合作办学的体制模式”、“社区学校(院)实体型的体制模式”[8]。虽然我国社区教育模式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但归纳起来基本上是以这四大模式为基础,只不过名称、表述不同而已。第一类实质上是我国传统的社区教育模式,主要依托居委会、街道的文化教育中心实施社区教育;第二类是借助社区所在地的学校,利用学校资源进行社区教育;第三类和第四类是改革开放以来创新的社区教育模式。我国现存的社区教育模式集中在一点上就是政府主导,街道、居委会、村委会唱主角,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参与,教育对象顺其自然。这种模式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它既受行政体制惯性的影响,又具有突破行政体制约束的改革冲动,预示着我国改革的方向将由“学校—行政型”向“社区—社会型”[9]或“社区教育—市场型”转变。总之,以上各种社区教育的成功模式为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模式的创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二、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的特殊性及其模式创建

我国历来重视学校教育,改革开放后开始重视机构培训,社区教育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开辟的新天地。2012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社区教育对象是居民,组织者是政府,实施者是社区,依托的远程教育网络是广播电视大学。同时,其教育目标是提高社会成员个体的综合素质,以及城市整体幸福生活质量和全社会精神文明水平;教育重点是职业技术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手段是以实践示范为主、简单理论为辅的“电大依托模式”。移民社区虽然也积极推广“电大依托模式”,但依托街道、居委会教育学习室进行常规性时事政策、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扫盲、老年健康、儿童作业辅导等教育活动,为各类培训机构组织生源的“社区学习中心载体模式”仍然起着积极作用。这种状况很难适应大数据时代、学习型社区对社区教育的需要,这是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滞后的模式因素。移民社区的特殊性决定了移民社区教育的特殊性,进而决定了移民社区教育模式的创新性。

(一)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的特殊性

教育客体的特殊性: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面对的是就近后靠的百万非自愿移民,其中农民、城镇居民占80%以上,无专业谋生手段、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2%;300余万打工仔、170万富余劳动力、15万/年新增劳动力、900余万“三留守”构成了社区教育客体。教育客体诉求特殊性凸显———适应外出务工。同时,这一教育客体具有集中的特殊性———受共同利害关系的驱动容易形成群体行为。截至2005年底,重庆市移民系统共受理库区移民42714件(次),来访29915件(次)[10]。社区教育模式的创建必须适应移民社区这种客体的特殊性。教育干扰的特殊性:三峡库区是境外敌对势力积极插手的重点地区,移民社区更是重中之重。有调研报告指出,境外非政府组织已有百余家[11]在库区活动,英、美、德、意、韩等国的新闻媒体也多次到库区进行非法采访并在报刊、杂志、网站上影响极为恶劣的报道,打着人权幌子、利用人民内部矛盾攻击党和政府,[11]国外敌对势力和一些宗教组织插手库区热点、敏感问题和,在移民社区以移民为对象扇阴风、点鬼火,为社区教育正常开展增加了阻力,使社区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这种干扰是其他社区教育所没有的。教育主体的特殊性:政府主体功能强化是非自愿移民社区教育最显著的主体特点。虽然我国社区教育都是以政府为主导,但三峡库区表现尤为突出,相当一部分移民存在“等靠要”、“特殊公民”心理,希望政府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无限期包办一切;社区工作人员或多或少也存在这种心理,这是社区教育政府买单的社会基础。政府为了实施开发性移民策略就必须坚持智力扶持为主,社区教育成为后期扶持的关键。因此,无论投入、组织、监控、整合资源,政府都唱主角,教育主体非政府莫属。教育目标的特殊性:移民社区教育目标的特殊性集中表现在转移就业与社会稳定上,库区占地43.13万亩,[12]947家企业关闭后涉及到300余万农村劳动力、16.2万一次性拿钱走人的企业职工和3.1万人实现了再就业的职工,以正规方式就业的不到总人数的8%[11];其中,集镇需就业的移民劳动力14.52万人、农村移民劳动力48.88万人。移民社区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城镇移民和下岗再就业的需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帮助库区近400万人转移就业。同时,在安置质量不高的农村移民、未就业的城镇移民中,有部分人的生活水平已降至生存底线成为矛盾最突出、最集中的群体,而这些人都集中在移民社区,诉求相同。这种移民社区教育目标的特殊性不容置疑。教育内容的特殊性: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的内容呈多样化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移民就业涉及铸造、建筑、保健、服务、社区服务等20余个行业或工种,由于行业、工种的多样性,要求教育内容与之适应,教育内容多样性成为必然。同时,中青年外出务工,留下“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成了社区常驻人口,社区日常教育的内容又必须与之相适应。因此,多元化、层次分明是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内容的显著特征。教育方式的特殊性:三峡库区社区教育以提高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农民职业技能、劳动力转移岗位技能为主要任务,这就决定了社区教育必须与职业技术教育、移民转岗培训有机结合,整合社区、教育、移民、扶贫、社保等部门的资源、项目、资金,根据劳务接纳单位的要求采取订单培训方式进行。对于库区每年初中毕业未升学的约10万余人、高中毕业未升学的约3万余人,则采取就业培训方式,帮助其掌握就业技能,尽快实现就业需求。由于移民创业资金、市场、资源都十分有限,只能在技术上拓展,并按照开阔视野、理清思路、认准目标、提高能力等要求,采取“1+3”(一所职业学校负责三个社区)的高技能创业人才培训方式。

(二)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目标模式的创健

一方面,我国各级政府是经济、社会、文化组织的核心,具有资源丰富、权力集中、效率较高等特点,这也决定了政府在社区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而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政府主导的特点更加凸显。因此,坚持政府主导、社区搭台、学校参与、自愿者奉献、居民终身学习的有机组合成为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目标模式创建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三峡库区传统的社区教育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发展的新情况———以往重庆市倡导的政府主导、依托电大、社区学校实施的办法本来是个行之有效的模式,但太具有普遍性,对移民社区的特殊性考虑不够。也就是说,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目标模式的创建必须从特殊国情、市情、库区区情出发,借鉴国内外现行的成功模式加以进行,必须从教育客体、主体、目标、内容、方式的特殊性出发,针对移民社区教育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提升移民社区的成熟度;同时要以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办学实体化为基础,加强制度完善和机制健全为保障。这样一来,实现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模式创新,历史和逻辑都将“面向市场,政府主导,居委会组织,社区学校实体,整合教育资源,实行国有民营的社区教育目标模式”推向前台。“面向市场”要求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目标模式根据有利库区稳定、劳动力转移、“三留守”救济等客观需求来设计:稳定需求———主要实施“移民社区归属感”[13],排除敌对势力干扰,开展长治久安的教育;劳动力转移需求———主要实施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教育;“三留守”救济需求———主要实施留守妇女、儿童、老人的教育。“政府主导”要求政府既是社区教育的组织领导者、管理监督者,又是投资主体;非自愿移民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主导必须强化———移民社区是政府关注的焦点,移民社区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主要着力点之一。离开政府主导,移民社区教育将寸步难行。“居委会组织”要求街道作为政府的终端,具有把政府的社区教育政策法规、投入、组织管理等信息传递并落实到移民社区居委会,及将移民社区居委会搜集到的居民对社区教育政策的态度、需求等信息及时反馈的双重功能。居委会则承担着具体组织社区教育活动,直接评估社区教育效果,推进社区教育实体化建设的任务。离开了三峡库区街道、居委会组织,社区教育无处生根。“社区学校实体”要求将社区文化教育中心(室)变更为移民社区学校,并加大投入力度,在组织、人员、场地、设施、资金、管理、模式等方面加以落实,把流于形式的社区文化教育中心(室)建成真正能承载社区教育任务、功能的移民社区教育平台。“整合教育资源”要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社区为载体,将附近的大中小学校,政府、企事业、民营培训机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学馆、纪念馆的教育资源有机整合,纳入移民社区教育体系。“国有民营”要求尊重市场规律,即政府组织建设一流的社区学校,交由民营机构按市场方式运作,政府监管,或在民营机构建设社区教育平台后,由政府购买开展社区教育服务,以及洋为中用,借鉴西方国家政府出让或购买公共服务的常规做法,即三峡库区政府“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社区教育服务,这也是目标模式建构必须突破的体制瓶颈。总之,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目标模式是在借鉴国外成功模式、总结我国现行社区教育模式经验基础上,针对移民社区教育的特殊性,抓住移民社区教育的基本矛盾,同时与移民社区教育客观规律相结合建立起来的。其模式可简单归纳为:以移民转移就业、库区长治久安为主要目标的,由政府主导、社区学校为实体、国有民营的“移民社区教育—市场型”模式。当然,这种模式落到实处还需要移民社区教育实践的检验,并不断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在实践中发展完善。

三、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目标模式的价值

“移民社区教育—市场型”模式创建的实体性价值重大,工具性价值亦不可低估。

(一)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目标模式的实体性价值

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目标模式作为一种价值载体是实体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的统一,即“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14]的有机统一。实体性价值是指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模式的内在价值,也是目的性价值,是由价值实体本身的科学性、适应性、创新性决定的。科学性: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模式是在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社区教育模式,深入研究移民社区教育客体、干扰、主体、目标、内容、方式的特殊性,揭示移民社区教育一定要适应移民特殊性的规律的基础上设计的模式。规律性是移民社区教育模式有效性的客观依据,体现着各个环节联系的内在性、客观性。只有正确揭示移民社区教育的特殊矛盾及其本质联系,设计的社区教育模式才能符合客观实际,才能有效实施。规律性是移民社区教育模式这一实体内在价值的根本。适应性: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模式一定要适应移民这一特殊群体,而且是在动态中适应;不适应就得调整,这种调整不是外力强加的,而是移民社区教育内在结构决定的,只有适应这种特殊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目标模式是从现存移民社区教育的实践中归纳、提炼,揭示出移民社区教育的特殊规律,并通过社区教育试点检验而创建的,因而能够较好地适应三峡库区移民群体对社区教育的需求;同时,目标模式还从运行机制、制度安排上设计了动态适应,即根据移民社区教育的新需求不断完善目标模式,在动态中适应、发展、完善。其适应性强,特别是动态适应体现了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模式的实体性价值。创新性: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微观教育,准确找到国家、重庆市与三峡库区社区教育制度的结合点,是创新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制度的突破口。政府主导、社会积极参与的模式体现了社区教育的共性,而目标模式提出强化政府职能,明确移民局在移民社区教育中的地位、权限、责任、义务,落实移民社区教育实体化建设,健全多元保障、科学评价机制却是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鲜明个性所在;正是这种鲜明的个性体现了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在管理体制、机制、评价领域等方面的创新。创新驱动是实现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模式智慧转型和不断发展、完善的不竭动力;目标模式将创新纳入制度、机制建设体系,为实现模式创新提供了内在动力———根据移民社区教育实践的发展,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并自动修正、创新模式以适应社区教育理论、实践发展的需要,丰富和完善移民社区教育的理论系统和实践操作系统。创新性体现了目标模式的实体性价值。

(二)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目标模式的工具性价值

实体性价值是内在根据,工具性价值是外在表现形式。工具性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三峡移民社区目标模式具有决策、实施、推广、消除等工具性价值。关于决策方面:2006年,《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快库区产业发展着力解决移民就业促进库区繁荣稳定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移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坚持“对移民实行3个月至半年免费培训并实施3个月内指导性就业”,要求“整合移民、劳动、扶贫、教育、农业、工业、建设等各类培训资源,创新培训和管理方式,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推广校企联合、定向培训、订单培训等模式”;2009年底,《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提出,由“市政府统筹、市教委牵头,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依托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平台和办学网络……区县(自治县)社区学院,街道(乡镇)社区学校,社区(村)学习活动室”等全方位开放的“社区教育新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移民社区教育模式建设。而《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模式的创建及价值研究》的工具性价值则在于:助推重庆市教委牵头对库区社区教育进行专门调研,把理论研究上升到决策层面,促进《重庆市教委加强三峡库区社区教育工作意见》早日出台,并为库区各级政府社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关于“实施”方面: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目标模式一旦上升为政策必然成为百万移民上千个社区的操作模式。虽然“截至2007年底,重庆市已培训移民387588万人次”,“2004年以来,移民技能培训”已完成“157588万人次”[15],这些培训都是社区与库区21个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共同完成的;但库区每年还需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初中毕业生约4万人、高中毕业生约3万人[11]、转岗农民工约30万人。目标模式将进一步推动库区移民社区教育实体化建设,并在移民职业技能培训中唱主角;“1+3”的培训模式将促进社区与职业技术学校、大专院校携手共同承担移民劳动技能培训任务,“造就具有大视野、高境界、博情怀的新一代”[16]移民创业精英;同时将使受训移民经过考试考核,90%以上取得受训专业的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合格的移民就业率达60%以上[15]。目标模式的实施将促使社区学校办成集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学习型社会构建为一体的基地。关于“推广”方面:移民在国内外都是一个宏伟工程,其中水库和生态移民占的比重最大。“新中国成立到1990年代初期的40多年间,全国一共建坝86000余座,移民1000多万人,有19个省超过10万人”[17],“在建和拟建的水电工程移民总人数约150万人”[18];生态移民则遍布我国西部十一个省(市、区),移民总数超过700万人(不完全统计);国外仅水库移民就高达“4000-8000万人”[19]。由此形成的移民社区成千上万,这些移民社区与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性质基本相同———非自愿移民、政府补偿安置、移民集中、居民利益共同、移民基本生活条件改变、劳务收入成为主渠道、社区教育政府主导等。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目标模式在这些社区有极其广泛的推广价值;政府运用行政组织系统,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其推广完善,对于提高移民社区学校的组织管理水平、市场适应能力,提高移民综合素质、谋生发展能力、新增就业岗位适应能力,维护移民社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城镇化进程中已经形成的安置、公租、廉租等集中社区和已建立的“76122个农村社区”[20]虽然与三峡移民社区不同,但也有很多相似性。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目标模式在这些社区推广对于提高辖区居民整体素质,确保“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5]意义重大。关于“消除”方面: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模式工具性价值的独特性还在于消除移民怨气和国外敌对势力、国内组织的消极影响。三峡成库后,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的新变化,移民社区教育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非自愿移民的怨气,国外敌对势力、国内组织的煽动性、破坏性宣传活动日益猖獗;这是其他社区教育模式没有直接面临,但又是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模式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化解移民的怨气,提升社区居民自觉抵制国内外敌对势力破坏活动的能力、消除已产生的恶劣影响是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模式独特的工具性价值。当然,社区教育本身是个新课题,如学校教育、机构培训、社区教育的边界确定,移民社区学校的实体建设,以社区为载体整合教育资源等困难和问题都需要破解。但是,移民社区教育相对于一般社区教育的优势在于政府关注,政府运用行政资源、政策保障、加大投入、计划安排等工具,按照行政隶属关系进行实施推广可降低摩擦系数,强化实施的有效性。只有不断探索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目标模式的先进性,并厘清建构路径,创新三峡库区移民社区教育模式,在移民社区教育实践中升华移民精神境界,提高移民就业技能,重点培养移民“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21],实现移民全面发展、库区长治久安,才能助推全国工程、生态移民社区教育创新发展,把开发性移民政策落到实处,让移民社区成为美丽中国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作者:夏海鹰 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参考文献:

[1]邹学荣.三峡库区移民隐患预测及其防范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2]王琪丰.国内外社区教育模式及相关研究综述[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3]文锦.面向未来的社区教育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2005(6).

[4]夏海鹰.学习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探究[J].教育研究,2014(6).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Z].中发(第16号),2003.

[6]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Z].国发(第14号),2007.

[7]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新华社,2010-7-29.

[8]黄云龙.社区教育管理与评价[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9]王芳,佐斌.国内社区教育的未来模式[J].教育探索,2002(7).

[10]冯跃等.化解各类矛盾确保库区社会稳定长效机制研究[R].重庆:中共重庆市委研究室,2006.

[11]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教育专题调研报告[R].重庆:中共重庆市委研究室,2006.

[12]甘宇平.当惊世界殊———重庆三峡移民纪实[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13]汪雁,风笑天,朱玲怡.三峡外迁移民的社区归属感研究[J].上海社科院季刊,2001(2).

[14]邹学荣.民事诉讼法价值新探[J].探索,2003(1).

[15]王显刚.三峡移民工程700问[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8.

[16]夏海鹰.班主任视野、境界、情怀探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4(11).

[17]李东.中国生态移民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西北人口,2009(1).

[18]我国在建拟建水电工程移民总人数达150万人[EB/OL].(2012-12-08)www.jinghua.cn.

[19]胡静.非自愿移民相关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7).

社区教育的方式范文第5篇

社区教育是实现居民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习型社会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必要了解现今社区教育发展的状况。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佛山市社区居民社区教育的需求情况的调查,掌握和分析佛山市社区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如何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策略,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

佛山市;社区教育;教育发展;问题与策略

一、社区教育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社区教育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来的,20世纪中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较快发展,并逐渐普及。现如今,建立一个以终身学习为导向,全民普遍参与的学习型社会俨然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可阻挡的潮流[1]。社区教育就是面向社区全体成员,旨在满足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教育需求,培养和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的教育活动[2]。社区教育属于终身教育系统组成部分,在其中占有一定比重,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我国,社区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市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教育的发展也愈发迅猛,教育需求在不断地增加。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了居民的生活节奏,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居民们更多地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社区教育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佛山市政府也一直在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积极探索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途径,为建设文明城市而不懈努力。因此,居民的社区教育需求状况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关注,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提出有效措施。

二、佛山市社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佛山市社区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佛山广播电视大学也成为社区大学,为居民提供一些短期的教育课程培训。顺德区也挂牌成立了佛山市顺德社区学院,并于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3]。但是佛山市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结合佛山某大学学生社团对佛山市白燕、铁军等五个社区300名居民展开的一个问卷调查,通过分析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和态度、接受社区教育的目标和动机、社区教育需求的内容和形式等情况,本文试图阐述佛山市社区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社区居民接受社区教育的动机不强

问卷调查显示,有26.0%的人表示迫切需要社区教育,49.5%的人对社区教育的需求程度为一般,其他部分的居民对社区教育并没有多大需求。总体上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需求程度还处于较低状态。同时,由统计分析得知,调查者年龄呈正态分布,青年居民、中年居民和老年居民的比例分别是28.4%、50.3%和21.3%,说明中年社区居民更加注重社区教育,希望从中学得知识、技能,完善自我。从影响居民选择社区教育的原因角度分析可知,主要原因是“工作忙,生活负担重,没精力”和“社区提供机会有限”,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都使得居民接受社区教育存在一定困难。总体来说,居民社区教育的需求动机有待增强。

2.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识不足

研究分析发现,问卷调查中的大部分居民对社区教育认识不足,认为社区教育对其帮助不大或者很少,只有少数居民认为有帮助。且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之间差异显著,文化程度高的居民多数认为社区教育有帮助,文化程度低的居民一般认为社区教育没帮助。由此表明,社区教育的认可度不高,不论是在社区教育的教育内容、范围方面,还是在社区教育所面向的教育对象上,佛山市社区教育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居民文化素质的高低也影响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识和了解,要让居民增加社区教育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多样、项目多样的社区教育来适应不同的居民对象,也是社区教育应改进的方向。

3.社区居民获得社区教育的途径不多

社区居民获得社区教育的途径仍然比较单一,在学生开展的居民社区教育问卷调查中,仅文体活动场所、图书馆是比较受认同的有效途径。文体活动场所受到欢迎,可能在于它的大众化、娱乐化,居民都能参加,又能得到快乐。对于“图书馆”,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看法不一致,相对而言,青年居民中有68.2%的人选择了图书馆,中年居民则为20.5%,只有11.3%的老年居民选择了图书馆,这可能与居民的文化程度、对学习的激情度有关,年轻人比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要高,并且有更多的受教育需求,所以更愿意去图书馆学习。而“社区学校”“多媒体设备”等其他途径则较少被提及,一方面社区学校在我国发展并不成熟,另一方面多媒体的形式虽好,但适合社区教育的内容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得还不多,有待进一步增加。

4.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需求单一

社区教育需求的内容和形式是问卷调查研究的重点,因此我们从居民对社区教育服务机构的选择、教育服务方式的选择和教育人员的选择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调查显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需求仍然比较单一。在社区教育服务机构方面,“体育文化机构”有近80%的居民没有选择。“医院”“科研机构”“企业”“图书文博机构”则不被大部分居民信任,居民最信服的是“政府机构”“教育机构”。而对于社区教育人士的选择,居民普遍选择“业界人士”来开展社区教育,这也是最能让居民信服的人员选择。对其他方面的人士,居民多不认可。在社区教育的方式上,居民希望得到的教育服务方式也大相径庭,也就是说,对于这些方式居民都持不同的意见。在选项中,文艺表演是最突出的,有61.4%的居民认为这是社区教育的最好形式,得到大部分居民的认可,而“生活知识宣栏”“学者专家现场指导”“电视等新闻媒体报道”等形式,仅有部分居民认可。其他学者的研究也指明,佛山市顺德社区教育结构松散,缺乏统筹,诸多社区教育机构是社区在自身条件不具备时勉强成立的,教学、师资、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4]所以,社区教育要得到良好发展,不仅是在教育机构上要多样化,实施教育的师资力量要加强,教育内容、形式也要多样化。比如定期举行文艺表演,进行生活知识宣传,不定期邀请学者专家到现场指导等,不同教育机构、不同人员、不同形式加以结合,社区教育活动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三、佛山市社区教育发展策略和建议

1.加大社区教育的宣传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居民大多对社区教育了解甚少,认识不足,社区教育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佛山市发展社区教育仍是一项亟须努力且耗时长远的工作,要加大对社区教育的宣传。一方面要树立佛山市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理念与和谐社会发展观念,让广大居民认识到终身学习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鼓励全民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认识、理解和参与。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在社区教育发展中的引导作用。社区教育是获得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作为国家赋予的社会管理者,应重视社区教育,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只有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才能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改善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才能更好地发挥社区教育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作用。

2.加强社区教育的投入

尽管政府对我国社区教育投入有明确“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拿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多元经费保障机制,但实际上社区教育经费并未得到保障,多渠道投入格局也尚未形成[5]。当前佛山市社区教育存在较多的不足,经费投入的缺乏是关键。要发展社区教育,加强社区教育的建设,就必须加强对社区教育的投入,包括资金的投入和硬件设施的建设等。政府应该保证发展社区教育所需的基本经费投入,来保障社区有足够的资金开展社区教育,让更多的居民享有政府提供的服务。同时要完善社区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通过调查可知很多社区并不是不想开展社区教育,而是没有足够的硬件设施可以利用,无从下手。在社区设立图书馆、阅览室、报告厅、学校,提供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等,都是十分必要的举措。

3.丰富社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一个社区教育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社区教育发展得好,居民参与的积极性自然会高。社区教育发展有两个重要指标:内容和形式。社区教育的内容要讲究内涵,结合传统和现代文化,考虑居民的实际需要,以提高社区教育的效度;社区教育的形式则追求多样化,文娱表演、技能培训、会议讲座、展览等多方面不同方式的活动都可选取,努力做到应居民之所需,得居民之所盼。佛山市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城市底蕴,社区教育也可根据地理、文化上的便利开展富有佛山特色的社区教育内容。比如,石湾陶瓷声名远播,石湾社区可开展陶瓷制作、陶瓷展览带动居民参与到陶瓷文化建设中来。舞狮表演一直是佛山人非常喜爱的庆祝节日的活动,社区可邀请表演经验丰富的师傅对社区内居民进行业余教学,一来可以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二来也能使佛山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4.壮大社区教育的师资力量

社区教育要得到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同样也离不开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其中人力投入是办好社区教育的关键。为适应社区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支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吸引和培养为社区教育服务的人员,壮大社区教育的力量。比如专职社工、高校教师、行业专家、志愿者等,通过宣传招募,并帮助社区教育人员建立档案库,肯定和维护其教育成果。

作者:李艳姿 罗祥华 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处

参考文献:

[1]郭媛媛.社区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J].亚太教育,2015,(12).

[2]厉以贤.社区教育的理念[J].教育研究,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