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媒体的好处

传统媒体的好处

传统媒体的好处

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第1篇

随着传播生态的变化,在多元的声音中,传统主流媒体的强势地位正在被削弱,这不只是表现在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传统主流媒体话语权的缺失,还包括在话语的表达方式中妙趣横生的新媒体往往能独领。我们经常讲传统主流媒体要“三贴近”,构建良好的话语体系是主流媒体实现“三贴近”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主流地位的要件。

话语体系是主流媒体之所以成为主流的要件

对于话语体系,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作了以下定义: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外在的表达形式。他进一步提出,“不同特色、不同风格、不同气魄的话语表达,对于某种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增强传播力、竞争力、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的效果是不一样的”。①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话语体系对媒体来说何等重要。而传统主流媒体由于其特殊的使命,对此更不能忽视。目前,处于多极、多媒体的合围之中的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着严峻的竞争环境。如果我们的机关报、电台、电视台不思进取,不注重内容和话语体系的创新,报道和评论不能被读者接受和信服,不能影响相当数量的主流读者,还能继续成为“主流”么?

其实,国家管理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而早些年就提出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我们过去谈传统媒体如何“三贴近”的问题,经常想到的是采写作风的深入、内容与民众的贴近,这当然是“三贴近”的主要方面,但我们还应从整体的语境构建上来思考问题。

要打造良好的话语体系,主流媒体工作者的知识体系、办报理念应与时俱进,有所改变。这将直接导致话语形式即其外在表现的改变,从而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能力。譬如,用生动活泼的表现方式多报道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之事,使新闻更加入脑、入心,否则就会“传而不通,通而不受”。话语体系是主流媒体之所以成为主流的要件,主流媒体只有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良好话语体系,才能成为真主流。

传统主流媒体话语体系现存的问题

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构建能力已今非昔比。以报业为例,随着各类都市报、晚报、行业报和休闲类报纸应运而生,多元化的报业格局形成,党报一报独大的局面已经被迅速打破。以速度快、传播广为特色的传播工具——微博的横空出世,更是大大强化了新媒体的话语构建能力和言论表达功能。相比之下,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则有所削减。有传媒观察者尖锐地指出:“不得不说,在议程设置上,传统媒体是失职的;在创造社会流行语方面,传统媒体得分基本为零;在设置讨论话题上,传统媒体基本没有贡献;在引领公众讨论和引导舆论上,传统媒体也非常乏力。”②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给出过这样一组数据,深刻反映了主流媒体话语权的衰微:2010年的20个网络热点事件中,如“我爸是李刚”事件、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等,人民日报与中央电视台介入报道的占80%,但很快对40%的热点采取了封堵,舆论引导有正面效果的约占30%,起了反向作用的也有30%。综合分析,官方媒体只占据了25%的话语权。③

传统主流媒体话语体系现存的问题不容忽视,总的来说有几方面的问题:

1.社会热点新闻话语权弱化

客观原因是新媒体有技术优势,但也有传统主流媒体自身的问题。对社会热点传统主流媒体不仅反应慢,而且经常缺席,有的即便报了,也常常从网上取稿,没有发挥好传统媒体做深度报道的优势。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副主任曹林毫不客气地指出:“经常发生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些事情,网络议论纷纷,微博有图有细节,有当事人诉说有旁观者描述,可传统媒体竟然不见半句报道,纸媒无字,电视无影,广播无声。这就形成了一种很奇特的话语失衡怪象。”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财富持续增长,思想空前活跃,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哪里都是敏感点”,党报官媒的失声让人们求索真相的呼声越来越大。如果传统主流媒体继续将话语权拱手相让,那么“主流”易主绝非危言耸听。

2.语言表达陈旧

与晚报、都市类报纸相比,我们的不少机关报语言表达缺乏新意,有的还有浓重的“八股味”,难以让人“悦读”。与新媒体相比,更是形成强烈反差。传统主流媒体常常被称为“耳目喉舌”,报道内容多关注党和国家大事,政治、经济新闻比重大,政策解读是其重要职责。这本来是干部和的,但是往往报道时显得呆板。如果不能做到“悦读、悦看、悦听”,其“耳目喉舌”的功能也会失去。

3.政府工作类报道充满文件式语言

这种现象有两种情况。有的是某些地方政府过度管理,动辄发通稿,而且还规定原文照发,连标题都不能改,媒体无法以良好的方式表达。有的则是媒体自身不思进取,不与时俱进创新表达方式。党委和政府会议多、文件多,记者常泡在会议和文件中,照搬照抄,用文件语言表达新闻。

4.视觉语言呆板

有一些报纸几十年一贯制,报纸的形态、版面长期不改革创新。新媒体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体验的成功。传统媒体如果没有生动的版面视觉语言,不能让受众有良好的阅读体验,就很难让受众接受。

构建良好话语体系,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党的十报告提出“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官方话语体系的变革已经开始。那么,传统主流媒体又应怎样构建新的话语体系?笔者认为,构建良好的话语体系,不只是播音和文字呈现这么简单,应该是一个体系,包括话语的内容价值、适时表达不缺位、表达技巧等。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

1.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丰富话语表达内涵

传统主流媒体在话语中传达着我国的主流价值观,通过多年的新闻实践,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形成了优良传统,比如有强有力的专业队伍,采写作风严谨,话语表达稳重不偏激等。在继承优良的传统作风的同时,还要大胆创新,有所发展。传统主流媒体的报道方式虽然早就从单一往多样化发展,但由于各地方政府自定的“中心工作”报道题材太多,主流媒体往往应接不暇。中心工作报道与信息传播以及社会生活、文化娱乐报道等如何协调,如何进一步丰富表达内容,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2.处理好舆论引导与遵循新闻规律的关系,以贴近民众的话语提升新闻价值

传统主流媒体总是强调自己的权威地位,这种权威性一方面来自身份赋予,承担着政策宣传、政策解读、主导舆论、批评监督的任务;另一方面则来自实际操作,比如对重大问题的深刻分析、对重大社会现象的理性阐释、对重大经济问题的专业化描述。要确保其权威地位、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则应遵循新闻规律,通过贴近民众的良好语境表达提升新闻价值。在现实中,一些传统主流媒体用心地践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2012年10月19日、20日,央视《新闻联播》破天荒地播出桂林四兄弟寻母的报道,“接地气”的表现迅速在观众中激起正面回响。由此可见,要构建良好话语体系,必须解决好贴近性问题。贴近性不仅仅体现在报道的文风上、选题上、版面上,更重要的是与人民同声同气,了解人民的愿望、呼声与要求。

3.处理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补的关系,用好网络语言

传统主流媒体在巩固原有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其原有优势的同时,应在介入新媒体中有所突破,积极发展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产品,通过多媒体的渠道提升综合传播能力。话语体系的改变可以先从自己办的新媒体开始,并与传统媒体互动,相互促进。传统媒体要善于引入在网民中流传的经典语句。比如,《人民日报》刊登范正伟写的《“回应”:互动中筑牢信任的基石》一文,引用了“元芳,你怎么看”的网络语言。这种引用,要得体,是自然的对接,而不要给人生搬硬套的感觉。当然,这需要精选,不能过滥,多了又有可能成为“新八股”。

4.处理好媒体与受众的关系,根据新媒体语境要求激发受众的良性互动

传统媒体办的网站、手机报、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应根据新媒体的语境要求,善于激发网友和受众的情感,通过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吸引网友和受众,实现良性互动。2012年7月22日凌晨近5时,面对北京暴雨,人民日报微博与大家共同守望。权威大报一改居高临下的姿态,其充满温情的表达,打动了人心。

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要经常关注语境的社会环境。当某一事件成为热点,成为民众和舆论广泛关注的话题时,传统媒体及其办的新媒体不能“你说你的、我的”,置之不理。关注语境的社会环境,并以良好的话语方式提高表达效果,是媒体的责任,也是一种功力。比如,人民日报微博对永州遭的母亲因上访被劳教事件适时介入,清新的语言风格,贴近民生的话题,在重大问题面前不失语、不回避的态度,吸引了众多关注,大大提高了人民日报的影响力。2012年12月,已突破300万粉丝的人民日报微博曾在一条微博中如此要求自己:“做一个诚实的微博,不骄矜、不浮夸,以敬畏之心守护事实真相;做一个负责的微博,不盲目、不媚俗,以虔诚之心呵护发展进步。”这同样能给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之变带来启示。

注释:

①张国祚:《关于打造话语体系的几点思考》,中国社会科学网,2012年7月9日

②曹林:《当网媒跟屁虫,传统媒体只有死路一条》,《中国青年报》,2012年10月24日

③祝华新:《“两个舆论场”的由来和融通之道》,《南方传媒研究》,2012年第38期

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第2篇

一、引言

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一股潮流。网络页面的出现,开垦出了一片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相交汇的领域。有很多传统媒体甚至认为网络传播会引起一场变革,在一系列的焦点事件诸如“艳照门”、“华南虎”、“彭宇案”中,很多新闻线索都是来自于网络之中。网络传播可以让大众的想法变得更具现实意义,关于中国的新闻,已经不再是传统媒体的天地了。相对而言,对于一些负面新闻报导和敏感事件,大众有时更愿意相信一些网友在网络中的描述与评价。

实例一:“艳照门”事件:2008年1月28日,在香港高登讨论区的网站()中惊现两张疑似影视明星钟欣桐(阿娇)、陈文媛与陈冠希之间的不雅照片。在随后的几日里,不断有更为不雅的上传到网络上,而且涉及的明星多达20余人,其中包括人气很旺的“清纯明星”张柏芝。之后香港警方在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并陆续拘捕多名嫌犯。最早出现“艳照门”字样新闻的是网络———这个处于现代社会中传播最快的媒体。接着传统媒体如报纸,才相继对此事进行报道,并且以陈冠希为新闻报道的重点。网络上的图片冲击与报纸上的对于陈冠希的谴责,一时之间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实例二:“彭宇案”:时间是2006年11月20日上午9点30分左右,南京自动投币的83路公交车从公交总公司开往白鹭花园,水西门广场差不多是这条线路的中间位置。彭宇与徐寿兰在这一站相遇,一个是在这站下车的年轻乘客,一个是赶着要上另一辆车的六旬老者。徐寿兰在这里跌倒,到医院验伤,发现需要更换人造股骨头之后,咬定陪同她前往医院的彭宇是肇事者。2007年1月4日,66岁的徐寿兰向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提讼,以彭宇将其撞倒在地致其受伤为由,索赔13•6万余元。此事在网络中网友们自发地在网络论坛里对于徐老太太的做法进行讨论。传统媒体如报纸,也刊登了一些老百姓的看法与见解。2007年7月6日14点30分,鼓楼法院第十法庭第三次开庭审理此案,被10余家媒体包围的当事双方各执一词。2008年3月15日14时30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在大会新闻中心就“司法公正”问题接受中外记者的集体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透露,轰动一时的南京彭宇案双方当事人在二审期间达成了和解协议,并且申请撤回上诉。最后案件的结果是以和解撤诉而结案的。如果案件没有结束,网友们的讨论还会继续。

“艳照门”事件发生后,香港的报章和杂志以大篇幅报导网上出现的,这让还不熟悉互联网的人士也能了解事情的发展状况,让不上网的人也不会错过网络世界的大事。但在这次事件中,传播最快的当然是网络。在一些讨论版中“”出现后,网民们疯狂地点击与转载,网友们对于这件事情也有了一定的评价,也就是所谓的对于社会的正、负面的影响。对于“彭宇案”网友们的呼声也是相当的高,大都是对于“助人为乐”的不同看法罢了。但是这和“艳照门”相比显然是正面的新闻。先不论法律是怎样的裁决,但是网友大众大都愿意相信彭宇的行为是助人为乐的。这便是2008年来比较火热的事件,网友们火热的讨论和传统媒体的星星点点式的评论成了鲜明的对比。网络媒体这一发展迅速的新媒体开始发起了对传统媒体的挑战,在大众传播生态圈中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

二、相关概念简述

(一)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也就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

(二)网络媒体。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传播是建构在超文本、超链接之上的全新传播模式。“超链接”是指结点间通过关系链加以链接,从而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信息的存储可以按照交叉联想的方式,从一处迅速跳到另一处,打破了原文本系统只能按顺序、线性存取的限制,可以方便灵活地检索。超文本超连接赋予网络传播许多优势,如形成网状的复杂信息结构,系统能按不同查询条件链接,从而使网络传播拥有强大的检索功能。此外,它有良好的编辑功能,可以进行多窗口编辑,使得网络编辑可以方便地容纳更多元素。网络传媒,是利用网络为载体,通过文本、音频、视频等形式来进行公共或商业行为的一种平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交流。

(三)大众传播生态学。对于大众传播生态学的理解,浅显的说,就是在生态学基础上的大众传播。“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法学院教授大卫•阿尔赛义德认为,传播生态指的是各种论坛、媒体和信息渠道的结构、组织与可接近性。”[1]关于媒体生态概念,还有以下三种较为具体的定义:一种意见认为,“媒体生态是关于媒体环境的研究,是关于技术与技巧、信息模式及传播符号在人类事物中扮演主导角色的观念,是关于技术决定论与技术演化论的,是关于麦克卢汉研究、口语-文字研究,乃至美国文化研究的,是关于后工业与后现代,及文字以前及史前的,如多伦多学派与纽约学派。”[2]另一种意见认为,“媒体生态是在20世纪以来社会迅速而剧烈变迁的背景下随作为环境的复杂传播系统的研究。”[3]第三种意见认为,“媒体生态考察媒体传播怎样影响人类的感知、理解情绪与价值,以及我们与媒体的互动是怎样帮助促进我们的生存机会的,简言之也就是对作为环境的媒体的研究。”[4]

(四)大众传播生态平衡原理。大众传播生态平衡原理,也就是实现平衡的传播生态。在生态学中,生态平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在特定的时间内的状态下,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物质与能量输入输出接衡,在外来干扰下,通过自身调节(或认为调控)能恢复原初始的稳定状态。[5]媒体生态平衡也就是让媒体的运作进入到有条不紊的自动调节,合理控制的轨道,各种媒体的数量比例、运行模式、功能结构、资源配置和能量交换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媒体大战潜能与环境阻力恰到好处的被置于动态的平衡之中,任何媒体的合理趋利行为,都可以受到市场力量的调节而达到平衡。[6]

三、网络媒体的发展历程

(一)网络媒体寄生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二十世纪最后十年才出现的全新媒体。刚刚开始的网络媒体是寄生于传统媒体而产生的,如:新华日报的电子版等等,它的一些消息都是来源于传统媒体。也就是说网络媒体在产生时期是寄生于传统媒体的,是从传统媒体所传播的信息中吸取资源。网络离开报纸不行,离开电视、广播也不行。网络媒体的发展初期是依赖于传统媒体的,原因是网络媒体自身存在不足,其中主要是受宽带限制和缺乏信息源,而这些不足都可以从传统媒体中得到有益的补充。传统媒体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这可以为网络媒体提供鲜活的内容和素材,传统媒体具有星罗棋布的信息采集网、经验丰富的信息采集加工人才、丰富多彩的信息数据库,这些在以“内容为主”的媒体竞争中具有重要价值。所以网络媒体在开始时是传统媒体的寄生媒体。它必须寄托于一定有基础、有潜力的传统媒体当中才可以很好地发展。

(二)网络媒体的快速壮大对传统媒体发起挑战。

1、大量网站的兴起。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的规模快速扩张,成为全球最大的、最流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它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概念,形成了以信息为主的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虚拟空间。在这里不管是传统媒体的电子版也好、门户网站也好、私人网站也好,这时都大量地兴起。互联网作为可信信息和新闻的首选媒体来源,受欢迎程度大幅地提升。这表明,网络媒体可信度在增加,而网络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各种类型的网站从新闻追踪到商品交易,以及专业类信息的整理、摄取(如旅游、人才中介、产品导购等),网络媒体以其快速、海量的资讯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网民上网畅游。同时,由于网络媒体具有交互性、及时性,网民可以通过及时通讯迅速便捷地对感兴趣的网站、资讯、交易进行浏览、交流。此外,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主动地获得资讯,如SOSO搜搜,BaiDu百度,Google……而传统媒体对此却是望尘莫及。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网络媒体会很快普及,改变人们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交易行为,而这种改变反过来又会促进网络媒体自身的发展,同时发起对传统媒体的挑战。

2、网络媒体新闻速度之快。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传统媒体相比,由于网络媒体独特的新闻方式和服务方式,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受众的青睐。近两年来,突发性事件频繁发生,如:“张钰视频”、“艳照门”、“彭宇案”等等,由于其突发性和所造成的重大影响,会在一个时期内成为整个社会、广大公众关注的热点以及各个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突发性事件报道,是衡量一个媒体实力和水平的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在当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得抓好对于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网络媒体是“全天候”的新闻报道模式。“全天候”指新闻的传播没有间隔性,处在一天24小时的守候状态。与传统媒体相比,电视有固定的节目时间、报纸有固定的发稿时间,而网络传媒可以24小时全天候向外传播各类信息。它的强时效性使信息的传递不受任何时空限制,往往一件事情发生不到两分钟即可上网,网络媒体可以做到实时传播、同步传播、连续传播。对于突发事件,其实报刊、广播台、电视台也均有可能先消息,报刊通过发行号外使之可以得到传播,但是广播电台、电视台由于节目时间的编排制,更改节目单必须征求领导的同意,为此,造成了传播速度的滞后。网络媒体则不然,因为它并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可以很快地进行新闻信息的,速度要比传统媒体快得多。

3、网络媒体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作为网络新闻的传播媒体,网络不仅是一个本身可以容纳报纸、广播、电视的所有的传播功能平台,更是一个时空开放的网络空间。正是这种“时间与空间上的最大限度开放”赋予网络传播媒体与传统传播媒体完全不同的特征。由于网络具有“信息海量”“迅捷”等特点,在目前的传统媒体实践中,网络更多地被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而使用。这里的“网络信息来源”,不仅指在网络论坛、帖子、博客中的网友留言,也包括一些网络媒体自身转载的报道。理想的媒体功能是向公众提供交流的场所,但由于传统媒体在技术上受时空限制,信息流动是单向的,受众一般都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受众的反应收集,反馈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网络媒体的交互使网友既是新闻信息的接收者,又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和者,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新闻消息。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向任何一个拥有网络传输设施提供信息,网友按动鼠标,就可以与传媒进行交流。诸如CHAT(聊天室)、BBS都是网友提供信息和发表意见的场所。互联网电子邮件(Email)已成为现代人亲密的伙伴,它使网上交流极为便捷。对时事发表评论,宣泄不满情绪,世界格局等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更是简单,这是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网络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交流更方便、更及时、更接近,在倾听读者呼声、接收反馈等方面都比传统媒体要技高一筹,这为人们互相交流,制造、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开辟新的事业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现在有很多传统媒体都是从互联网上寻找新闻信息来源。由此,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挑战又迈进了一步。

4、网络媒体传播新闻的无边界性。网络媒体突破了时空观念和媒体限制,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与自由性。网络中每一个成员可以平等地共享网络中的信息,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有计算机,只要与互联网接通,就可以获取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信息。网络将信息自由的空间下放给每一个普通老百姓,每个普通人都可以获得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机会。网络媒体让受众感到了空前的平等与民主,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提供的享受与权力。正是由于网络媒体能及时、广泛地传播信息,并且具有交互性和开放性等诸多优势,网络媒体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说在网络中什么新闻都可能有,真实的或是虚假的;娱乐的或是体育的;政治的或是教育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海量的空间,因此可以容纳大量的、各式各样的新闻信息,所以具有无边界性。当然新闻的无边界性不仅仅指内容的无边界,还指传播形式的随意性。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点还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种传播形式的“兼容”,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手段。“受众也有了众多的自由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有字无声、有声有像、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各种感官得以充分调动。”[7]

(三)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平衡发展。媒体要有平衡,之前必定有不平衡。当媒体处于理想平衡状态时,各种传播手段都在平衡地自我发展。但当一个新的传播方式出现后,便会打破这样的理想状态。如互联网还未产生之前,传统媒体各自平衡发展。但当互联网产生后,人们的眼球开始转向新型媒体,网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的挑战。网络之所以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新型的传播手段,还有就是它所具有的一些传播优越性。但是凡事皆有它的两面性,媒体同样如此,时间久了网络媒体就慢慢暴露出它的不足之处。随之,传统媒体也在吸收着网络媒体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最后,媒体的发展仍旧会处于理想的平衡的发展状态。

1、传播高质量的信息是媒体发展的基础要求。由于信息生产和传播技术的革命,特别是全球信息网络的沟通和媒体文化的泛滥,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正在经受着网络文化、媒体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影响。信息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信息过度转载、重复、失实和误导。信息的生产量不正常地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人类和社会能够进行处理和利用的限度,不仅不能帮助人们消除不确定性,反而增加了人们的不安全感而成为负担,更带来难以估量的浪费。低质信息和大量误导、失实信息通过现代通信技术极容易地不断繁衍,不断加速、无节制地、广泛地向社会传播,使人们处于低劣的、无关甚至有害的信息包围之中。西方的价值观念,社会落后意识和文化垃圾,正在成为主宰文化取向的重要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面对浩瀚的网上信息,受众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入手。可以说,是新闻的真实性不够严谨。而传统媒体,以报纸为例,在报纸中所刊登的都是经过编辑人员专门删减编排过后的新闻消息,其质量要比某些网络新闻消息要高得多。报纸编辑工作的严谨性,体现在编辑立场的客观公正性上。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编辑具有优势“话语权”。“编辑的立场,往往被认为代表媒体的立场;编辑的态度,往往被认为代表媒体的态度。”[8]在报纸中出现的新闻都是经过编辑的,以积极的正确的方式引导读者。而且报纸新闻编排有主次,编辑手段立体化。版面虽然有限,但新闻选择和编排的功力却可以让读者长久保持对报纸的阅读习惯。对于最贴近百姓生活的时政新闻、最有趣的社会新闻、最感人的新闻故事放大处理,更多的新闻通过“集装箱”式的各类新闻栏目,以简讯或新闻图说等形式进行编辑,可以在有限版面上实现信息传播的最大化。由此可以看出,现在传统媒体所传播的新闻量也是很大的,网络上虽然出现海量的新闻,但是就其质量来看,传统媒体的新闻质量要好得多。网络媒体应该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管理力度,才能提高新闻的真实性。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媒体应有义务。在遇到重大问题时,受众往往习惯性地求助于媒体的判断,因为媒体有舆论导向的作用。受众往往需要媒体对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增强自己对未来的把握力;受众也需要听到其他人观点、看法,并渴望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以求争取共识。媒体对于时事快速准确的分析,对于解除受众疑惑、引导受众思想有着重要作用。传统媒体在提供信息的同时也对事件进行某些分析,但是由于受到技术的制约,它的分析不能够如网络媒体那般适时。网络是巨大的数据库,为事件分析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持。网络即时传播的特点,使得事件分析更经常更有时效性。网络传媒所具有的“交互性”特征,使得编辑能及时接收到来自各方的反馈、接触到多种意见。但是网络中的某些建议或是看法往往并不是正确的或是全面的,也可以说是缺乏深刻性。但这样一些片面的见解也能够左右网友的意愿。相比而言,传统媒体就做得很好。在报纸报道的新闻中,往往会配有专业人士的评论和看法,这些评论和看法大都是专业人士的专业意见,大都较为全面、具体。这样可以给受众一些好的价值影响。报纸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强,原创特色以及思想深刻性是其他类媒体永远无法比拟的。“从大趋势看,在未来的每个区域城市,‘一城一报’的特色将明显,主流强势报媒在自身不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下领先优势将会加大。”[9]这些对于网络媒体而言,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权威的信息审核机构是媒体发展的保障。现在网络对世界的诠释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环境和事件的认知和判断。目前在互联网上从事信息的网站已不下几百万个,既有综合性的门户网站,又有进行商业活动的商业网站,既有政府网站,也有大量的个人网站。网站的信息来源渠道众多,信息的审核机制很不完善,更没有什么权威的机构。此种情况造成垃圾信息过多,多数网站相互抄来抄去,以至于网民在同一时间、不同网站看到多数相同的新闻信息,这只是促使信息重复传播频率加大,并不能产生新知识。且不说专门以娱乐为主的网站,就是一般的门户网站、新闻网站,为了尽可能多的吸引受众的“眼球”,大量登载娱乐信息,网上充斥着黑色幽默、黄色笑话、明星私生活、个人隐私、搞笑动画、黄色图片等。这样低层次的新闻消息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传统媒体以报纸为例,在报纸中出现虚假新闻的几率很低,黄色笑话、黄色图片更是不可能看见。可见传统媒体传播的新闻要比网络媒体传播的新闻慎重得多。新闻报道突出权威性,加强报纸的引导作用。网媒的海量信息给了读者最大的选择权但也令人眼花缭乱,转载不同媒体的报道和不同方面的声音,特别是一些传闻性质的报道让读者更是难辨是非。而传统纸媒则不同,报纸对于新闻处理的权威性使得它的新闻白纸黑字,落笔有声。特别是涉及政策方针的调整、法律法规解读等重大的时政报道,都是报纸的报道强项。另外,求证性的新闻的报道也是纸媒的优势,因为网络报道的随意性时常让“传……”、“据称……”等具有不确定性的字眼出现在网页上。但是报纸以最快速度的采访求证、解疑释惑,可以让这种“存疑”新闻的真实面孔见于报端,增加纸媒的公信力。而报纸对新闻简捷凝练、清晰全面的报道还会省却网络搜索阅读的烦琐,为读者节省阅读的时间。

4、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共生。现在在核心信息的传播上,网络媒体已经轻易超越了传统媒体。不仅以惊人的速度,更重要的是以形式的多样化、深入的交流互动、完全与大众分享的姿态,让传统媒体不断需要从网络中寻求新闻信息的来源。但在大众传播生态学的视角下,媒体不论是大或是小,都有其自身生存的价值和权利。因此,网络媒体应与传统媒体平衡发展,共同壮大。在“抵制家乐福”事件中,网络上最早出现相关报道,大量网友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言论大都比较偏激,如在网络中呼吁大家不要到家乐福购物等。市民中也有群众有过激行为,如在家乐福门口拥堵不让其正常营业等。紧随其后,报纸等传统媒体就发出了官方评论———“理国更有力量”的口号作为舆论导向,引导群众用理性的形式来爱国,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可以看出,网络成为传统媒体的消息源,传统媒体将材料进行加工以后,又成为网络的供应商。就这次“抵制家乐福”事件来说,先是网上出现帖子,网民热议,随后这些内容出现在报纸上,报社的记者继续采访,再反馈到网络上,网民和报纸的评论作者一起进行反思。也就是说,传统媒体应该和网络媒体相互结合起来,优劣互补。

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推动下不断改进自身,走向完善。面对网络媒体诸多优势的挑战,传统媒体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因而对传统媒体而言,调整运行方式、完善自我已经是迫在眉睫。网络媒体带给传统媒体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媒体应主动积极利用网络优势来改进自身,如:在网络上开办自己的电子版本,让新闻信息用网络特有的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同步。这与网络媒体刚刚兴起时的状态恰恰相反的是,在网络媒体刚开始发展时,是以传统媒体的电子版为表现形式,而现在众多媒体纷纷与网络媒体联姻,获取了网络版或电子版新形态。网络媒体还要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抓新闻,抓创新,才能够保持竞争力。传统大众媒体应借鉴和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拓传播新领域。从某种方面来说,网络上的信息是人为输入的,而认为获取信息则有很大一部分必须靠传统的大众媒体。因此,传统大众媒体应时刻做好准备,随时都能够为网络媒体的发展提供有效、有保障的信息来源。同时,随着网络媒体的日益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传统大众媒体成了网络媒体的股东,传统大众媒体采取加盟方式得以保持自身竞争力。其实现今不少大众传播媒体都开办了自己的网络版媒体,以进一步保持提供新闻的时效性。同时,因特网的盛行为传统大众媒体的发展带来好处,人们通过网络购物和在因特网上从事商务活动所节省下来的时间为他们在传统媒体上的消费提供了更多的资源。

事实上,在大众传播生态圈里,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相继出现过程中,人们就一直不断地在探讨新媒体能够取代旧媒体,这在不少人心中都引起过波澜。但是,事实却是每一种新的媒体形式的出现从来没有消灭旧的媒体形态,广播没有取代报纸,电视没有取代广播,网络也不可能取代现有的媒体形式。因为,每一种旧的媒体形态都在不断地向新的媒体形态学习它的组织方式,学习它的运作方式,学习它如何利用所依靠的媒体技术形态来发展自我。所以,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网络媒体带给传统大众媒体不仅是挑战,还有机遇;对于网络媒体而言,必须掌握机遇,学习传统媒体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这样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才能以求得进一步的共生平衡发展。

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第3篇

温州“7·23”动车事故作为重大突发性事件留给新闻传播研究很大的空间。有学者称,温州“7·23”动车事故中对舆论的重视是空前的,但对舆论的失控也是空前的。专家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自媒体的出现。“7·23”甬温动车事故发生后仅4分钟相关微博就出现在网络上,比国内媒体互联网报道早了2个多小时。12小时后微博相关讨论200万条,一周内微博达到3亿条。

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这样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媒体的全媒体时代和全民的媒体时代。

全民媒体时代的重大突发性事件传播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发生的瞬间性,易导致短时间内的认知空白和信息短缺。爆发点的偶然性,增加事件的不可预测性模糊传播的情形。发展后果的危害性,给相关传受主体带来物质精神压力乃至集体恐慌。在突发事件中,信息传播渠道不通畅、不均衡,产生信息黑市,猜测臆想充斥,大量的信息变异就会产生。

自媒体具有超强的时效性、广泛的传播范围、海量的信息内容以及受众参与的双向传播等特点,舆论监督力量空前强大。自媒体的传播加剧了突发事件传播的复杂性。而移动传播集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和互联网海量信息两大优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兰认为,移动传播是数字传播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飞跃,改写了新闻生产的时空观。

“9·11,凤凰;5·12,央视;4·20,微博”。有资深传媒人对十余年来新闻事件第一现场信息渠道发生的变化发出如上感叹。在全民媒体时代,传播方式的改变不仅突破了信息传播的地域和时空限制,改变了传媒生态和传播方式,同时也改变了话语权框架。一个信息点的,可以引来众多的围观者参与制作和传播内容,受众和传播者之间的界限被模糊。

全民媒体的出现,使重大突发事件传播中的受众由以往的利益相关者延伸至公众。利益相关者不再是事件主体唯一需要应付的受众,利益相关者界限逐渐模糊。受众更加主动地接受突发事件信息。随着媒体对突发事件不断关注,受众对突发事件的信息需求增大。而受众对突发事件的关注,从自身利益更多转为对事件行为的价值追求。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传播功能演化

由长虹公司委托第三方调研机构的调查显示,北京地区每晚百户电视开机率38%。三年前同一机构调研的结果是75%。据CNNIC调查,全国电视收视率一年下降13%左右,而在过去3年,网络视频收视率以每年300%到400%的速度增长。

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内容生产面临自媒体、社会化媒体的挑战。信息源、传播者、媒体、受众之间的关系变化正在改变新闻传播性质和形态,新闻报道演变为全民参与的公民新闻活动。突发性事件中,社会化媒体首发优势非常明显,职业记者对新闻资源的占有优势不再。

在全媒体的新形势下,传统主流媒体要用好手中的信息传播权和话语影响权,以媒体传播引导公众传播,以媒体理性涵养公众理性,以媒体责任激发公民责任。传统媒体要改变理念,从运作新闻信息内容到运作新闻信息平台,从运用传统大众媒体到运用网络移动新媒体,从自我静态媒体到互动媒体以及媒体互动。

中央电视台2013年开创全媒体运营的新模式,台网“一体化策划、一体化运行、一体化实现”,实现台网资源共享、共同传播。2012年12月30日,顶风踏雪赴太行山深处、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的两个贫困村考察。“央视新闻”进行微博直播,以“要看真贫”为题,首发了慰问考察的系列报道,改变了时政新闻由《新闻联播》首发的惯例,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在重大突发事件传播中,电视、广播等可通过运用新媒体的新型传播形态和实现手段,达到媒体资讯共享和多媒体传播,从而实现媒体的融合传播。例如,湖州广电集团探索构建“全媒体中央厨房”,将拥有的19个传播平台有机结合,并在抗御2012年强台风“海葵”报道中全面启用,有力地提升了媒介融合传播效能。

重大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共享和处置

在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中,电视广播等如何进行信息掌控和信息共享处置是衡量新闻媒体综合实力、组织运筹水平和新闻队伍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信息第一时效。突发事件首先表现在“突”字上,这种偶然性和不可知因素符合新闻的本性,事件发生和人们意识之间大都有一段空白。在大数据时代,网上各类信息鱼龙混杂,甚至是前后矛盾,这个时候媒体的第一手准确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

温州“7·23”动车事故发生的半小时内,浙江电视、报纸、新闻网站就从微博获得信息,并马上选派记者连夜奔赴事故现场,连续数十个小时,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突发事件信息第一时效的掌握,保证了传播报道抢发第一声。

信息第一落点。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把握黄金节点和落点是一个关键。突发事件可能看似到处都是新闻,记者往往什么都想写却又觉得没有抓手。也可能现场新闻无从获取,会遭遇很多突发状况,信息落点把控是记者胜任报道的重要素质。

2012年7月北京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人民日报官微发出第一条遇难者人数信息,迅速成为热门转发信息,截至7月27日13:00累计转发22854次。之后,前方记者源源不断地将信息在微博上,在突发事件中凸现了权威优势。

信息要素整理。突发事件信息的基础性要素可以包括事件的名称、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范围、环境特征、主要属性、影响程度、事件发展、措施及成效等。这些基础性要素不能发生误传缪传,模糊传播,以帮助公众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否则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

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广播消息《公安微博危机公关十小时》,陈述“8·17”下班高峰期,在济南路口发生的一起修车纠纷导致警察打人事件。济南公安七次微博事实通报处置,最后发出“打人者已被连夜拘留”,10小时内成功疏导了网民负面情绪。记者第一时间跟进七次权威连线报道,消息短短三分钟,有现场、有故事、有冲突、有评论,还有媒体担当的价值体现。

信息数据共享。大数据领域的权威人士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应充分利用开放数据及时发表真实信息,传播正能量,同时通过多种媒体平台达到信息数据的共享。

信息舆情研判。舆情信息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出现的,通过一定媒介传播的,人们对于突发事件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随着互联网的影响力不断增强,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呈现出新的特征,并对突发事件传播管理带来大挑战。新闻媒体关注研判信息舆情,有助于突发事件的正确报道。

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媒体互动和融合

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传统媒体应运用自身优势,发挥多媒体传播和自媒体互动的融合功能,准确及时地为受众提供真实权威的新闻信息,引导舆论正确发展,提升社会正能量。

媒体平台运作。电视广播在全媒体时代运作平台的思维,不仅是利用好新媒体平台,更包括以运作平台的思维重塑自己。传统媒体本身就是一个平台,尤其是电视媒体最具有全媒体基础优势,视频、音频、文字、图片功能兼备;数字电视的发展,更让互联网非线性传播和互动传播变成了自身的优势。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看,视音频图文一体化愈来愈成为现实。传统媒体的运作方式,把公众利用新媒体的方式、新媒体利用内容的方式移植到电视广播平台上来,整合运用传统媒体平台。

媒体流程再造。在全媒体时代的语境里,电视广播需要突破传统媒体的限制,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流程再造整合挖掘信息的意义,赋予新闻更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从而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温州广播电视台“7·23”动车事故现场报道,在没有事先制定任何直播文案的仓促情况下,一边直播一边完善流程。利用新闻卫星直播车实时信号,记者现场连线报道,与事故遇险人员及家属电话连线,多处救援现场视频对接,同时运用微博信息等多种直播手段,画面信息丰富且具震撼力。

媒体互动传播。传统媒体要实现与互联网、手持移动终端等传播介质互动,使媒体的新闻信息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范围、更好的互动参与形式,实时实地推送到多重传播介质上,使媒体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和互动需求。

浙江卫视对雅安地震直播最初就是从微博互动开始,前方出镜记者在从成都赶往雅安路上登陆微博,打开微信,通过卫星连线,做了雅安直播的第一期报道。在雅安地震期间的三期直播节目中,来自于微博、微信的内容消息,占了直播时长的一半以上。

多种媒体融合。随着新兴媒介微信、微博的出现,媒体信息传播量不断扩大、信息传播速度不断提高。电视广播等与各类新兴的社会媒介互为补充,建立微信号、微博号、手机客户端等,及时把信息在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上播发。建立全媒体实时传播模式,实现全媒体渠道整合、全贯通流程再造、无滞后信息传播。

2012年12月,《纽约时报》了一条《雪崩》的专题报道,以多媒体形式呈现事件的全貌。首先是全屏循环播放的积雪滚落山坡的视频,读者滑动页面浏览文字报道的同时,还可看到现场视频、3D地貌图、照片集和气象图表等流畅的多媒体组合式呈现画面。

媒体合作联动。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传播中的制胜法宝之一就是合作联动。通过传统媒体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与社会媒体、传统媒体与自有新媒体的全方位合作,才能使我们的信息掌握更为全面和深入,从而避免陷入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不对称困局。

重大突发性事件传播中的几个关系

将突发事件传播置于和谐社会构建的语境下来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舆论引导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突发事件传播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传播融合和自我传播。在自媒体社会化下,现在一些媒体采编人员开设个人微博、微信,发表信息观点。记者的信息观点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媒体,应该受到新闻媒体的严格约束。更重要的是,传统媒体要建立与新兴媒体互动融合平台,着力培养全能型采编播人员,在突发事件传播中全媒体运作,真正推动广电媒体“声、屏、报、网”平台融合。而不是固守自我,认为重大突发事件线性播出仍然是观众最好的选择。也不是将新媒体单纯作为广电媒体的推广渠道,满足于将广电节目直接移植到新媒体平台。而要为新媒体量身制作合适的新闻产品,将新媒体的信息作为传统媒体十分重要的有机组成。

二是传播信度和失真传播。广电媒体较之报刊更容易体验到传播速度的第一性,而做好突发事件报道,媒体的信度又是第一位的。有人总结了主流媒体突发事件报道要追求的事实、数字、分析、细节、结论、观点六个权威。要在是非之中把握好度,去伪存真,避免哗众取宠。新闻媒体在一定情况下对失真信息的容忍或沉默会助长虚假信息传播,失声传播往往导致失真传播。

三是传播观点与激化传播。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善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新闻媒体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突发事件时评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抢占制高点、赢得话语权。在社会现状“多元、多样、多变”的大背景下,新闻媒体对社会热点的评判往往影响公众情绪和社会舆情,媒体观点的展现要主动、理性、平衡,增强社会热点的解读力。要树立“问题意识”,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媒体观点偏激。突发事件发生初期尤其容易出现信息的不对称,新闻媒体不是旁观者,但也不是突发事件的直接发言人、处置者和裁判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四是传播正能量和负面传播。报道一个有负面影响的事件并不等于负面报道,关键是看媒体的态度。如何使暗色报道变“亮”、负面新闻变“正”。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往往不可避免带来负效应,容易激活负面情绪,一些公众的心理危机极易转化为社会危机。要做好突发事件报道,及时为紧张焦灼的社会情绪安装“减压阀”,及时释放正能量。

五是传播人性和悲化传播。传播学者施拉姆认为:“重大事件报道分为三个阶段:事实传播阶段、治疗阶段、解释和采用阶段。”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要将人放在首位,立足于人的尊严、价值、个性及生存状况。体现人性化,应尊重媒体伦理,要避免灾难悲观化,在灾难中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

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互联网;传媒产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8-0016-02

1 “互联网+”时代

所谓的“互联网+”时代是指相对于传统的实体经济而言的,让互联网融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充分发挥互联网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分配的同时,对实体经济进行拉动和提升,两者相结合带动经济向前发展。在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创新尤为关键,经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从而提升实体经济的生产力和创新能力,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广泛的发展“互联网+”的新经济形态。

就传媒产业而言,“互联网+”主要对其提出五大方向的改变和转型的客观要求。本文将采用一定的生活实例来说明这五大方向的改变和转型的客观要求,以此为基础将理论性的知识予以生活化。我们需要从这5个方面入手,只有了解市场以及自身的发展情况,我们才能更好的实现媒体转型。

2 创新的五大方向

2.1 角色转型:从介质传媒到关系传媒

在“互联网+”的概念提出之前,我们一般是基于媒体自身的介质传播方式来对互联网、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角色进行划分,这种传统的划分方式也被人们习惯性的接受。而身处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这种基于媒体自身的介质传播方式已不再适用。

当下,由于时代的发展,介质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甚至被打破,传统的媒体信息角色如电视、报纸等遭到人们的忽略甚至抛弃,而一些本身带有社交属性的平台如微博、微信及其公众号等信息媒体,因为其本身有着相对于传统媒体信息的巨大优势,逐步走入人们的视线,成为媒体内容承载的核心。今天,信息内容的传播主要以关系传媒为中心,媒体产业只有构建良好的运营用户和社群关系,积极创新,才能创造更大的业内价值。例如如今的网红经济,一个淘宝店的关注用户可能最开始只有3 000左右的粉丝,但是当淘宝店的店主或者模特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公众号等方式引起人们的注意后,粉丝的人数会以极快的速度达到几万、几十万。听起来或许很夸张,但是此类事例的发生不在少数。所以传统媒体应该学习这种方式,进驻关系媒体,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2.2 生产转型:从注重内容到注重营销

传统媒体产业从来都不缺少好的内容,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传播,导致信息过剩和渠道失灵等现象频频出现。并且跨媒体的传播,更需要扩大多终端的影响力,并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从而提升内容产生的溢出价值。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的传播已经不仅限于电视广告、新闻会等传统的途径,而是与时代接轨,与一些自媒体、电视娱乐节目做捆绑营销。例如,提到“奔跑吧 兄弟”就会联想到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的OPPO手机;提到“欢乐喜剧人”就会联想到前置2 000万像素照亮你的美的VIVO手机。这使得客户在还没有接触这个事物之前,就已经了解了此事物的特色,进而引发对其的兴趣。相似的例子数不胜数,这种营销方式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非常值得观察和借鉴。

2.3 经营转型:从产销分离到产销一体

随着经济的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提及的次数逐渐增多,无止境的生产已经不再是王道,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产生较高的经济利益成了进步的关键点。

传媒也认识到了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性,并逐步实现产销一体,推进产业的升级转型。但这种发展并不易,需要媒体提高现有的能力,努力适应这种改变。所谓的能力是指提高广告的创新能力,努力探索一条龙式的相互融合适应的营销战略;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包括读者、观众以及互联网用户)及相应的应用营销体系。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上企业愈发火热,实体企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但是他们在发展的同时积极思考,将线上企业与实体企业现结合,例如只在线上销售的三只松鼠已经开了实体店,这种创新方式非常值得借鉴。

2.4 定位转型:从重事业到生产事业并重

传统媒体具有双重属性,第一个就是事业属性,这也是历来最重视的一个属性,便于更好的理解这一属性,可以这样说,事业属性就像是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而第二个属性就是一直没有被重视起来的产业属性,但是现在已经越来越重视传统媒体这一属性了。想要产业化又没有那么简单,需要健全的管理体系和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的现代化。

现代企业制度在传统媒体的创新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实现企业化,就会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例如增强企业的活力,整合现有资源,促使企业实现更优异的发展。一个公司想要成为一个企业,不仅需要硬件上的满足,也需要软件上的满足,例如公司举办的年会当中员工的抽奖环节,就很注重员工的感受,这种软件上的满足对企业的发展益处颇丰。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体应该生产事业并重。

2.5 模式转型:从依赖广告到产业多样化

传统媒体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收入方式一直处于单一的状态,而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现产业发展的多元化。传媒业创新的重中之重就是拓展企业链,增长价值链,而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必由之路。只有依靠技术的进步,才能实现客户的多重需要,App实时更新来增加新功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一个App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他就会被淘汰,因为竞争对手在时刻准备着超越,时刻在更新自己的内容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如果一个产品一味依靠广告的宣传,而不提高自身的品质,重视客户的反馈,这个产品只会慢慢的消失在人们的生活当中。

在人们日益追求享受而不是实惠的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体应该像一个橡皮泥一样,能够随时跟着客户或者时代的步伐,而不是一味的盯着单一的广告宣传。

3 结论

对于传媒产业而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其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对其改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体转型必须紧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转型的过程当中,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思路,即需要先做好顶层设计,在观念中先达到一个高度,从全局的视角出发,要做到统筹兼顾。做到这些后,即开始进行媒体转型,转型的过程当中要保持一定的敏感性,及时解决遇到的一切问题,且要注意不要顾此失彼,要衡量好各要素的重要性。通过进一步研究传媒产业如何通过创新来提升其市场影响力,从而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发展工具和基础设备的新形态。

参考文献

[1]喻国明.“互联网+”逻辑下传媒发展的进路与关键[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5(8):40.

[2]张明昊.新媒体对我国传媒产业的影响[J].中国传媒科技,2013(24).

传统媒体的好处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统战工作;新形势;问题

在2015年5月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统战工作面临的形势,扎扎实实做好统一战线各方面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

高校统战工作是统战工作总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承担着派、党外知识分子、无党派人士、民族宗教、归侨侨眷、台胞台属以及海外留学人员工作等方面的任务,是整个统战工作的缩影和窗口。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想道德都直接影响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调动党外人士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校完成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神圣使命,有利于促进学校中心工作的完成。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高校统战工作提供了新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

一、新媒体的传播特征

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快速性(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互性(信息在多方交流中形成)、虚拟性(任何人都借助一个虚拟的名称参与信息传播)、个性化(个人可凭借自己的爱好选择信息)、信息传播的海量性等特点。

首先,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上的限制,可以在瞬间将信息发送至各个地区 的接受者。

其次,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在媒体与受众以及受众者与受众者之间建立了多元化的交流渠道。

再次,网络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网络媒体具有虚拟性与匿名性,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众大多都是虚拟的,无法掌握其具体的身份资料。

最后,传统的报纸受版面、出版时间等的限制,传播的信息量有限,而新媒体通过互联网技术形成了一个海量的数据库,并且可以随时增加数据库的资料和信息。

从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可见,新媒体拥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快速将个性化的信息发送到众多的受众手中,实现他们的平等交流。

但是新媒体也导致了一些虚假信息的大量流传,匿名民众不负责任的言论等不良问题。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为高校统战部及时了解沟通党外代表人士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了新平台,使统战部的工作更为便捷方便,但是也使得统战思想政治工作更具难度。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加大了统战工作的难度

从社会环境来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呈现出大繁荣的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及收入分配方式的多元化不断加深,各种思想文化激荡,人们行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而且近年来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长期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具体到学校,高校改革过程中机构调整和内部人事变动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在一些问题上,人与人之间可能会产生矛盾、摩擦甚至是冲突,如果处理不好极可能触发甚至激化矛盾,不仅影响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更会对高校知识分子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从国际环境来看,当前国际间的教育、文化、学术等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互联网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首选工具。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宣扬西方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主张政治上多元化,经济上私有化,军事上非国防化,领土上分制化,学术上国际化,以此混淆是非。

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实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有利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善于联谊交友,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

(二)新媒体使广大统战干部的工作能力面临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统战干部是新媒体的运用者,如何运用新媒体来做好统战工作是广大统战干部面临的能力挑战。

首先,新媒体以其便捷性和海量性为广大党外代表人士提供了各种信息。同时也使得高校统战部门和广大统战线成员之间的沟通更为方便快捷,实现了信息的双向沟通,并为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提供了新的平台。在带来这些好处的同时,新媒体也让广大师生生活在各种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之中,甚至还产生了网络暴力现象等问题。因此,统战干部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来看待新媒体,认真学习新媒体,了解新媒体,从而掌握新媒体,充分发挥其在统战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限制其负面影响,进而推动新媒体在高校统战工作中的运用。

其次,统战干部作为新媒体的管理者,其管理水平面临考验。传统媒体环境下出现突发危机事件可以通过控制封锁消息的途径来稳定局面。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多种渠道和独立发言权。一些新闻事件的发生很快就被各种媒体广为传播,再也无法实现封锁。因此,广大统战干部需要学习在新媒体环境下处理危机的方法做到既能保障党外代表人士的知情权,又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最后,新媒体的公开、公正性为党外代表人士履行监督职责提供了便利的信息和快捷的工具。民主监督是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职能,也是维护高校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学校各级党委在各项工作中都要注重主动接受党外代表人士的民主监督。新媒体的开放促使各级党委在做好政务公开的同时还需要注重主动接受广大师生、家长的监督。传统党外代表人士的监督主要通过、社会调查、情况反映等形式来实现。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个体都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新媒介来参政议政。这就为广大党外代表人士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责提供了便利性。

与此同时,广大统战干部的言行便成为成为党外代表人士监督的重点。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成为监督的利器。因此统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这也是对广大统战干部的一种考验。

[注释]

① 周统建. 加强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04.

② 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③ 李胜沪 王者琦 刘江雁 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浅析.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