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力资源优化建议

人力资源优化建议

人力资源优化建议

人力资源优化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交通集团 人力资源管理 优化创新 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人力进行培训、调配和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动态过程中,以此来确保人力资源的作用能够有效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心理、思想以及行为进行引导、协调和控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热情,从而提高企业、集团的效率。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交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交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交通集团内部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交通集团的管理核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交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面临着全面对外、扩张新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化,地区经济、全球经济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大环境背景下,竞争全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成为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交通集团正面对着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带来的竞争压力,同时还要面对不同的法律规范和管理机制,不同思想观念之间的相互碰撞使得交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履步维艰。此外,交通集团扩张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现适度规模的对外扩张是集团永续经营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有人力资源的支持,扩张就有了基础和保障。在该种形势下,迫切需要交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增强战略性和前瞻性和。

第二,新理论以及新技术对交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实践中可以看到,其原因和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交通集团想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的改进管理理念和模式,不断地创新管理工作方式。二是,随着交通集团管理创新需求的快速增长,专业管理研究机构在研究上的投入非常的大,大量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理论应运而生。然而,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方法的产生,必然会给交通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迫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必须创新和改进。

第三,交通集团对发展战略的重视、再造工程的实施,对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产生了影响。对于交通集团而言,其发展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发展方向、目标,发展战略的优劣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交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从这一层面而言,交通集团之间的竞争就是发展战略层面的竞争。当前形势下,国内外企业集团对发展战略的研究逐渐重视起来,制定了前瞻性非常强的发展战略,交通集团也不例外。交通集团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迫切要求制定、执行符合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要求尽快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逐渐向现代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转变。

2.交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基于以上对当前交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新挑战研究,笔者认为要想优化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建立健全以竞争机制为基础的人才机制

对于国内很多交通集团而言,在人才选拔、任用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标准模糊、以及决策不规范问题;传统的模式下,国内交通集团基本上不存在外聘人员的现象,因此集团内部的高校人才比例非常的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交通集团国内开始对外招聘人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才通过招聘会、网上招聘等形式招揽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竞争机制下的人力资本价值、人才地位不断提升,交通集团应当根据实际发展要求,制定以任职为基础的用人机制,以竞争上岗、以及岗位交流为主的多元化人才管理制度,使集团内部实现人尽其才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在交通集团人才不具备晋升途径、或者岗位空缺甚至出现断层的情况下,采取人才竞争上岗的方式,有利于促进交通集团内部优秀的人才的脱颖而出,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热情,具体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还要积极推行岗位交流机制,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多岗位的交互锻炼,来培养、提高人才的素质和技能,对于防止重要岗位不良现象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2制定严格的、动态应聘人员甄选流程和管理制度

针对国内部分交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工作空白现象,如何才能招揽到适合的空缺岗位人才,成为对当前国内交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大考验。基于此,笔者建议交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采用科学的测试方法、多人面试方式对人员进行甄别。第一,对职位进行分析研究。收集与职能要求相关的信息资料,对招聘职位详尽分析、罗列可能适合的人才要求,并且根据上述信息选择合适的人才。第二,面试与测试。在测试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直接、间接方法对求职者的绩效进行预测、测量;对应聘人员的职业价值观、需求以及动机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测试。根据测试人力资源部门的初步选择,将那些友善、洞察力强以及善于言谈的人员留下。面试前,交通集团人力资源部门的主考官,应当先准备好针对拟招募职位的问题和顺序,按照事先设计的程序,对应试人员行相同内容面试;最终将测试、面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提高甄选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3加强交通集团内部文化建设

对于交通集团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在于集团的文化建设,首先,加强交通集团的价值观念以及经营理念宣传,让集团文化深入人心,并且给每一个员工指明前进的方向。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员工们的感情,坚定为集团服务的信念;其次,营造良好的交通集团文化氛围,为集团内部的员工提供社交平台,满足们自尊、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需求,激发和引导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最后,建议设计“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力以及对员工具有合理性的薪酬体系和具体制度。交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当强化文化建设,从原来的薪酬独木桥形式,逐渐走向现在的薪酬与文化并行的形式。交通集团内部的文化建设与用人观念更新,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在交通集团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突出个性、体现特色,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观念来激励员工,比如组织参观、考察以及学习交流和外出旅游,潜移默化的使集团文化对职工进行熏陶,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奉献精神,使员工对交通集团有归属感和依赖性,这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3.结语

交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当立足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交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莲.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0(1)

[2]赵金海.浅谈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J].铁道建筑技术,2009(S2)

人力资源优化建议范文第2篇

第一部分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充分调动公司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员工智慧和才能,塑造高效率、高绩效、高目标达成率的优秀团队,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建设适应X集团发展需要的优秀人力资源队伍,提高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某某集团有限公司和下属公司。

第二部分

激励原则

第三条

全面激励原则

对员工的激励并不只是针对部分优秀员工,而是针对所有员工运用各种激励方式进行激励,以发挥激励对全体员工的鼓励和促进作用。

第四条

激励方式差异化原则

不同的员工和同一员工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对员工的激励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异,要做到激励手段的多样化和差异化,以求激励效果的最大化。

第五条

绩效考评为基础原则

对员工所采取的相应激励措施,应依据对员工的全方位的科学的绩效考评,而不是依据管理者个人的主观好恶。

第六条

奖励和处罚相结合原则

对绩效表现优秀和无论以何种形式对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都要进行奖励;对绩效表现差的员工和无论以何种形式损害公司利益的员工,都要进行处罚;对工作表现累积不佳的员工和工作能力始终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员工,以及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或致公司遭受重大利益损失的员工,要通过员工淘汰机制进行淘汰。

第七条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奖励和处罚的考核标准要公开,考核过程和评选过程要做到公平、公正,这样才能确保对员工的奖励和处罚的正面效应充分发挥,不致因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的奖励和处罚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第八条

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机会激励相结合原则

对员工的奖励不能只适用物质奖励,要将适度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和机会激励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种激励手段的协同作用。

第三部分

激励方式

公司目前主要采用以下激励方式,并将随着公司发展需要采用更多的激励方式。

第九条

薪酬激励

公司通过制定和实施具有外部竞争力和内部公平性的市场领先薪酬制度,通过对员工薪资需求的合理满足保证对员工的基础激励作用。

第十条

职业规划

通过全方位绩效考评,公司对工作表现好,工作绩效好,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将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员工的能力提高和晋升提供相应的发展通道。

第十一条

培训激励

一、公司对优秀管理人员和优秀员工提供了各种内部培训和外派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促进员工个人发展和公司发展相结合。

二、同时,对绩效表现不佳者,公司也提供岗位适应性再培训,通过培训改善员工工作态度和提高员工工作能力,以使绩效表现差的员工也能适应岗位要求。

第十二条

职位晋升

通过全方位绩效考评,对绩效突出、素质好、有创新能力的优秀管理人员,通过岗位轮换、个性化培训等方式,从素质和能力上进行全面培养,随着公司发展,需要补充和调整人员时,优先予以提拔重用。

(备注:优秀奖、合理化建议、员工淘汰等激励方式将在后面单独详细规定)

第四部分

优秀奖

第十三条

定义

优秀奖是指通过公开评选对工作表现好、工作能力佳、工作绩效完成好的公司员工予以公开奖励,以达到奖励先进,鼓励后进的目的。

第十四条

优秀奖类别

优秀奖分为“优秀经理”、“优秀管理人员”、“优秀员工”

三类。

第十五条

评选范围

一、“优秀经理”的评选范围为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级以上管理人员和下属公司总裁/总经理。

二、“优秀管理人员”评选范围为各公司“主任主管级和经理级人员以及相当于主任主管级或经理级的其他人员”。

三、“优秀员工”评选范围为各公司主任主管级以下员工。

四、年度优秀奖的参选人员为所评选年度4月1日前入职且在公司连续工作满9个月的人员;季度优秀奖参选人员为所评选季度在公司连续工作满75日的员工。

五、季度优秀奖参选人员须在评选季度内未受过任何违规违纪处分(如警告、罚款、降职、被有效投诉等),同时在评选季度月度绩效考核未被评为“C”、“F”。

六、年度优秀奖参选人员须在评选年度内未受过任何违规违纪处分(如警告、罚款、降职、被有效投诉等),同时在评选年度月度绩效考核未被评为

“F”或累积两次以上(含两次)

“C”。

第十六条

评选比例

一、“优秀经理”和“优秀管理人员”获奖人员比例不得超过参选人员比例的20%。

二、“优秀员工”获奖人员比例不得超过参选人员比例的15%。

第十七条

评选频率

一、“优秀经理”为年度评选。

二、“优秀管理人员”和“优秀员工”分为年度评选和季度评选。

第十八条

“优秀经理”评优标准和评选程序

一、评优标准

1、具备良好职业道德。

2、有强烈的某某X荣誉感。

3、积极落实某某X董事会的有关决定。

4、在公司规范管理和团队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5、超额或很好完成投资公司下达的年度经营计划、经营目标或部门工作目标。

6、能组织相关人员高标准、高效率完成投资公司各领导和相关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

二、评选程序

1、“优秀经理”评选由投资公司人力资源部和经营管理部负责组织。

2、人力资源部和经营管理部协助总裁层根据“优秀经理”评优标准拟订“优秀经理”候选人名单。

3、总裁层、投资公司各部门总经理(含副总经理)、下属公司总裁/总经理组成“优秀经理”评审委员会,对进入“优秀经理”候选人名单的候选人逐一进行投票表决。

4、在对每一位候选人进行表决时候选人应离席回避投票表决过程。表决采用无记名投票形式,每一评审委员会成员只需写明是同意还是不同意被表决候选人入选“优秀经理”。

5、表决过程结束后,由人力资源部和经营管理部组织验票,根据得票数从高到低初步拟定“优秀经理”名单,并报总裁层审核批准。

6、如遇多人票数相同现象,由总裁层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确定入选“优秀经理”名单。

7、“优秀经理”评选原则在次年元月25日前完成,如遇特殊情况完成时间另行通知。

8、“优秀经理”、“年度优秀管理人员”和“年度优秀员工”的颁奖活动原则上与春节联欢晚会同步进行,如遇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第十九条

“优秀管理人员”评优标准和评选程序

一、评优标准

1、具备良好职业道德。

2、有强烈的某某X荣誉感。

3、诚实守信,责任心强,能严格要求自己。

4、CS评价良好,没有发生过客户或同事的有效投诉。

5、能自主开展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工作,管理规范,效果显著。

6、善于发现问题,能提出合理化建议,为X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二、评选程序

1、“季度优秀管理人员”评选以公司为单位,由公司各部门按部门管理人员人数30%比例提出候选人名单,报所在公司人力资源部或人事行政部。

2、所在公司人力资源部或人事行政部对部门提报名单进行审核,初步审核符合条件的方可列入正式候选人名单。

3、所在公司人力资源部或人事行政部组织所属公司全体员工对列入正式候选人名单的管理人员进行投票表决,按得票票数从高到低初步拟定“季度优秀管理人员”名单。

4、投资公司“季度优秀管理人员”名单拟定后报投资公司总裁层审批确定;下属公司“季度优秀管理人员”名单拟定后报投资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批确定。

5、“季度优秀管理人员”评选在每一季度结束后下一季度第一个月前15日内完成评选和颁奖活动。

6、“年度优秀管理人员”评选程序同前1到5项“季度优秀管理人员”评选程序,但下属公司“年度优秀管理人员”名单需报投资公司总裁层审批确定。

第二十条

“优秀员工”评优标准和评选程序

一、评优标准

1、热爱某某X。

2、认同某某X价值观。

3、适应某某X企业文化。

4、遵守某某X《职员手册》。

5、团结同事,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6、工作有主动性、创造性,开拓创新精神强。

7、热爱并专注于自己工作,超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能为客户提供最完善服务。

二、评优程序

1、“季度优秀员工”由各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以部门为单位组织具体评选活动。

2、部门负责人和员工直接主管组成部门评选小组,按部门内部人数30%比例拟定候选人名单。

3、各部门评选小组组织部门全体员工对列入候选名单的员工进行投票表决,按得票票数从高到低初步确定“季度优秀员工”名单。

4、所属公司人力资源部或人事行政部按“优秀员工”标准对各部门提报“季度优秀员工”进行审核,下属公司“季度优秀员工”报所属公司总经理审批确认;投资公司“季度优秀员工”报总裁层审批确认。

5、“季度优秀员工”的评选在每一季度结束后下一季度第一个月前15日内完成评选和颁奖活动。

6、下属公司“季度优秀员工”名单需抄报投资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7、“年度优秀员工”评选程序同前1到6项“季度优秀员工”评选程序,但下属公司“年度优秀员工”需报投资公司总裁层审批确定。

第二十一条奖项设置和奖金标准

一、对“优秀经理”、“优秀管理人员”和“优秀员工”的奖励以荣誉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二、对“优秀经理”、“优秀管理人员”和“优秀员工”的奖项设置为荣誉证书、优秀奖徽章、现金奖励。

三、对“年度优秀经理”和“年度优秀管理人员”和“年度优秀员工”的现金奖励标准由投资公司董事会根据每年经营计划和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确定。

四、对“季度优秀管理人员”和“季度优秀员工”的现金奖励标准由各公司根据所在公司实际情况确定并按流程报批后执行。

第五部分

合理化建议

第二十二条定义

合理化建议是指员工针对公司管理的各项工作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及时提出的书面的、科学的、合理的改进解决方案。

第二十三条合理化建议受理范围

一、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的改善。

二、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的改善。

三、新产品经营项目的开发建议。

四、业务往来、业务开发的建议。

五、员工福利、待遇改善的合理化建议。

六、市场开拓、营销策划的合理化建议。

七、提高公司凝聚力和工作绩效的合理化建议等。

八、职务范围内,重大突破性合理化建议。

九、非职务范围内,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各项合理化建议。

十、其他各项有利于公司发展、公司形象的合理化建议。

第二十四条

任何合理化建议,均需员工本人详细写明合理化建议的可行性、合理化建议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流程等。

第二十五条

各部门应及时将本部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方案报送所属公司人力资源部或人事行政部备

案;下属公司所采用的合理化建议需报送投资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二十六条

对有实施效益的合理化建议,所属公司人力资源部或人事行政部需会同提出合理化建议员工所在部门主管进行成果评估,并以此做为奖励的基础。

第二十七条

对于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方案,一经公司采纳,投资公司由总裁层批准,下属公司由总经理批准即可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六部分

员工淘汰

第二十八条

定义

一、员工淘汰是指对不符合公司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的员工按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予以辞退或开除。员工淘汰分为常规淘汰和末位淘汰。

二、常规淘汰是指公司按劳动法或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对在日常工作中严重违反公司相关规章制度或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而给公司造成重大利益损失的员工予以辞退或开除的行为。

三、末位淘汰是指公司为满足竞争的需要,通过科学的考评手段,对员工进行合理排序,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实行奖优罚劣,对排名靠后且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以一定的比例予以调岗、降职、降薪或下岗、辞退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末位淘汰分类

一、末位淘汰分为月度考核淘汰、年中排名淘汰和年终排名淘汰。

二、月度考核淘汰是指根据月度考核结果对员工实行的淘汰。

三、年中排名淘汰是指根据对员工在1月至6月半年内的月度考核得分累积进行硬性排序,对排名靠后一定比例的员工实行淘汰。

四、年终排名淘汰是指根据对员工在一年内月度考核得分累积进行硬性排序,对排名靠后一定比例的员工实行淘汰。

第三十条

末位淘汰范围

一、对于月度考核淘汰,连续三次得“C”或累积四次得“C”的员,连续两次得“F”或累积三次得“F”的员工,将进入拟淘汰名单。

二、对于年中和年终排名淘汰,得分排名在后面5%比例的员工将进入拟淘汰名单。

第三十一条末位淘汰机制

一、进入拟淘汰名单的员工只是拟淘汰对象,并不必然被淘汰到外部劳动力市场,所在公司人力资源部或人事行政部和拟淘汰员工所在部门要联合对进入拟淘汰名单的员工进行二次考评,确定员工绩效表现差的主要原因,以区别对待。

二、对于进入拟淘汰名单,但工作表现好,而工作绩效差的员工,可以根据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重新考评,对员工进行岗位适应性再培训以使员工适应岗位要求,或在公司内部为员工调整新的岗位,给员工重新就业的机会。

三、对于进入拟淘汰名单,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都差且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可以按劳动法和公司相关规定直接置换到外部劳动力市场。

第五部分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公司所采用的激励方式并不限于以上各种方式,公司鼓励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灵活采用其他多种激励方式激励员工。

第三十三条

本文内容大多属于对公司员工激励制度的原则性规定,下属公司可在本制度规定的基础上对有关内容和操作程序进行进一步细化规定,按流程报批后执行。

人力资源优化建议范文第3篇

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将牵引和推动长三角地区、沿江地带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鉴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内涵很丰富,调研组侧重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等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建设。调研组认为,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近年探索出了一条区域联动协作发展的道路。下一步,应按照针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的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协同发展、推进产业对接协作、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市场一体化等新要求,进一步深入推进。具体建议有:1、强化顶层设计,建议由国务院出台立足全国、更有权威的长三角区域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保障;2、吸收国际先进经验,以水污染防治等为试点,推进流域、区域立法和区域联合执法;3、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发挥三省一市各自产业、资源的比较优势,以区域共同体的姿态推动长三角产业优化升级;4、优化一体化交通功能,促进区域道路同网、交通同制、乘车同卡,实现城市群的同城效应;5、在现有的十二个合作专题组基础上,增加医疗合作专题组,推动长三角地区在医疗救治方面的专题合作;6、上海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主动作为,率先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纵深发展。

关于长三角地区水污染防治合作。调研组认为,长三角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流域水环境问题不断显现。表现为:区域内工农业和生活污染排放总量大、强度高;航运事故性排放对区域水环境存在重大风险;长江水利工程对长三角区域水资源配置产生重大影响;流域协调协作体制机制不完善、力度和有效性不足,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和区域协作共赢,尤为关键和迫切。推动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关键在于破解流域水污染防治相关体制机制瓶颈,重点在于立法先行,加强组织保障、规划先导、标准统一、政策创新、措施协同和信息公开,建立完善流域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综合协调监管体系。具体建议有:1、建议全国人大在前期国务院行政立法基础上,以长江流域为突破口,启动流域立法工作,理顺中央与地方之间、流域各省市之间的关系,建立权威统一、落实有力的综合协调监管体系。2、建议国务院改革现有流域协调体制和执行架构,在长江流域建立“中央主导、地方参与、流域机构主管”的“1+1+X”的协调监管执法体制。3、建议将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规划合一,由流域管理协调机构牵头制定,作为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流域性专项规划提供专业指导并统筹衔接,确保权威统一。4、推进产业准入、工业水耗、污水排放等标准统一,加快产业转型和污染治理;5、强化政策创新,通过完善水资源价格政策、建立生态补偿和污染赔偿机制、推进供水治水市场化机制等多种手段,提高政府、企业、个人参与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积极性。6、建立政府部门间的事故应急平台和开放式的流域开发建设和水环境保护信息平台,推动信息公开,强化政府间协同和社会共同参与。

关于上海优质医疗资源赴长三角地区合作办医。调研组认为,从常住人口的每千人口床位数来看,上海在长三角地区优势不明显;从常住人口的每千人医护人员数来看,江浙沪三省市基本在同一水平,安徽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尚有欠缺;从总的诊疗人数看,上海市医疗机构的医疗任务明显多于其他三省。目前本市三级医院在长三角地区办医较普遍,但存在着上海的医护人员资源紧缺、当地的医保政策限制、配套政策不完善、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等困难和问题。建议:1、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参与,促进公平、提高效率的原则,以提高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和缓解上海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就诊人数剧增趋势为目标,依托市场机制,推动多元办医。2、主要通过技术合作型模式和合资合作型模式,增强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在长三角地区的“传、帮、带”作用。3、完善上海赴外省市办医的政策支持。4、建议在现有长三角重点合作专题组中,增加医疗合作专题组,协调推进医疗合作重大任务和合作事项,就长三角地区合资合作办医和技术合作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为长三角地区群众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创造更好的条件。 (摘自上海市全国人大代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召集人:姚海同 张 全 朱志远 贾伟平

成 员:殷一璀 马 兰 马须伦 王 战 王 霞 朱国萍

人力资源优化建议范文第4篇

一、吉林省现代畜牧业发展战略目标:高产、优质、高效益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条件下,吉林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手段,采取外引内联和贸工牧一体化的组织形式,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高起点的基础上,对利用不够充分和尚未利用的牧业资源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开发,建立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畜牧业。

这样的发展路线,不仅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需要,也是农牧民实现小康的需要。

二、吉林省现代畜牧业发展路径:以市场为导向,以“高起点、集团化”为抓手

围绕上述发展战略,吉林省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畜牧业及其产品开发,市场导向的意义在于对产品开发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配置,这就决定了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发展现代饲料加工业,对生产经营者和劳动者进行培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

在发展策略上,以“高起点、集团化”为发展策略。在高起点方面,向市场投放名、优、新、稀、特等高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及其加工品。

在集团化方面,强化合同制,以双边和多边合同,采取公司加畜牧专业户或股份制的形式,组成相互依存同兴共荣的贸工牧一体化的产业集团,增强产业开发的能力和市场竞争的实力,共享经营成果,共担经营风险。在产业集团构筑上,以畜牧初级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为龙头,实行牧工结合,工商衔接,贸工牧一体化,以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以平等互利条件实行跨国跨省区的联合和合作,引进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吸引专业人才,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三、吉林省现代畜牧业发展重点:建设饲料基地和饲料工业

现代畜牧业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饲料工业基础上的畜牧业。

改革开放后,地处世界玉米黄金腹地的吉林省,现代畜牧业依托丰富的饲料资源有了长足发展。具有标志性示范性意义的是皓月(牛产品)、华正(猪产品)、光泽(乳制品)、德大(鸡产品)等大型肉蛋奶贸工牧一体化产业集团的发展壮大。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田向种田能手集中,全省现代畜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必将带动饲料基地和饲料工业的大发展。

实践中,吉林省饲料基地按地区饲料资源和发展畜牧业的需要实行分区建设。西部半干旱农牧区的草原地带,重点是保护植被,防止土壤“三化”(退化、沙化、盐碱化),打草原深井实施喷灌,建设人工草场(草库伦),放牧地与采草地实行分区轮牧,在牧区建立预防雪害的饲草储备。中部农业区,特别是大中城市周围,适应以鲜乳供应为特点城郊畜牧业的需要,确保青饲料的常年供应。

四、扶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建议

畜产品产出季节性与需求的常年性和节假日需求的集中性,为畜牧业带来市场风险。固定资金的集中投入与流动资金周转中出现的困难,也制约和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亟待政府利用财政、金融杠杆,协调相关利益主体,共同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一)财政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建立长效、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提高农牧业现代化水平。农牧业具有基础性、公益性、长期性等特点,属于公共需要。因此,各级政府应建立稳定、长期的投资渠道和投入机制。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针对不同地区畜牧业资源及利用现状制定出台不同的补偿政策,使财政投资发挥出最大效益。同时,重点在增量调整上下功夫,使投入到畜牧业的资金逐年有所增长。增加项目实施工作经费,逐步提高财政支持畜牧业支出增量占财政总支出增量的比例。

二是充分发挥财政与金融政策配套形成的合力作用。这主要体现在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好的项目实施提供利息和部分保费补贴。

三是从顶层设计开始,整合财政资金。解决多年就想解决而未解决的资金来源渠道多、交叉分散问题。同时,从实际出发,探索建立健全财政扶持政策、体制机制。建议中央管宏观调控;省为中观管理,主要是产业政策、布局、疫病、良种等;具体项目一律由市、县来管。

四是建立各级财政支持畜牧业投资营运管理体系。一方面,编制切实可行的与当地畜牧业经济结构相配套的财政投入畜牧业的中长期计划;另一方面,统一管理财政投入畜牧业的资金,协调相关部门关系。要重点投向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养殖业生产体系,提高专业化规模化水平。

要重点投向畜牧业结构调整,把产业结构和畜产品结构“调新、调优、调强”。在优化产业结构上,促进养殖业、加工业、饲料业和兽药业以及相关服务行业统筹发展。在优化品种结构上,坚持做到“三个调整”,即向优质上调整,大力提高三元杂交猪、牛所占的比重,大力推广羊、禽应用优良品种;向食草型上调整,大力发展牛、羊、鹅,使秸秆和饲草资源得到开发利用,降低饲养成本;向特色上调整,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业,打造畜产品的特色品牌。在优化产品结构上,把优质、营养、安全、绿色的畜产品生产放在突出位置,扩大加工能力,延伸加工层次,按照国际质量标准的要求,加快畜产品开发。

(二)金融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开展养殖圈舍抵押融资工作,建议由省政府分管领导牵头,金融办、财政、畜牧、土地、银监会、银行等部门参加,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协调、推进此项工作。

二是研究制定政策性文件。开展畜禽圈舍产权抵押融资工作,政策性、原则性较强,没有政府扶持,工作难以推进。建议省政府制定出台具体的意见和办法,明确工作思路,细化具体抵押操作流程,确保相关工作有序开展。建议在政策文件中界定三个主要问题:由畜牧部门对养殖圈舍贷款资质进行初审并发放《畜禽养殖圈舍所有权证》;建立养殖圈舍价值评估及抵押认证体系,对取得所有权的养殖圈舍,允许其直(间)接向金融机构抵(质)押融资;贷款利率按国家规定下行标准执行。

三是设立风险资金。从调研情况看,开展畜禽养殖圈舍产权抵押贷款面临两个突出问题:银信部门难以对抵押物进行有效的后续管理和风险控制;抵押物流转变现难。建议从省政府金融办“土地收益保证贷款风险保障基金”中,划拨专项设立畜禽养殖圈舍产权抵押贷款风险资金,在银行的债权无法实现时,按相应比例对银信部门进行代偿。

四是建立畜禽养殖圈舍交易平台。建议在吉林现代牧业网建立畜禽养殖圈舍交易平台,组织开展养殖圈舍产权流转、招拍挂等交易活动,促进养殖资源变现,解除银信部门的后顾之忧。

(课题总指导:张家桂

指导:王 峰 张立山 施晓东 李少丹

顾问:陈

人力资源优化建议范文第5篇

工业:支撑并引导地区经济

工业支柱产业占绝对优势

根据广安市工业发展的特点和自然资源优势,经过多年来的选择和培育,确立了煤炭、电力、建材、食品饮料、机械电子这五大产业为广安市的支柱产业,并紧紧围绕支柱产业抓发展。几年来,广安市五大支柱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内在动力和活力得到明显增强,经济规模和效益得到明显提高(见表)。

结构:面临挑战急需重构

传统的五大支柱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和新兴优势产业快速崛起,让传统的五大支柱产业的地位面临挑战。

五大支柱产业发展受阻

从工业企业户数的分布变化看,从2005年以来企业户数分别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变化分析,仅机械电子产业呈上升趋势。其他支柱产业均下降。

从工业企业占广安市工业总产值比重变化看,2011年底,五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广安市的72.5%。其中机械电子产业占广安市工业的比重达到18%,比2008年上升3.2个百分点,变化明显;而电力产业所占比重则下降了2.1个百分点,其他三个产业比重变化不明显。

从对广安市工业生产增长贡献及拉动增长看,2011年底,五大支柱产业对广安市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为67.5%,拉动广安市工业总产值增长32.9个百分点。其中:机械电子增长贡献24.6%,拉动广安市工业增长12.0个百分点;食品饮料增长贡献17.9%,拉动广安市增长8.7个百分点;煤炭的增长贡献12.0%,拉动广安市工业增长5.9个百分点;建材的增长贡献11.7%,拉动广安市工业增长5.7个百分点;电力的增长贡献1.3%,拉动广安市工业增长0.6个百分点。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广安市煤炭、电力、建材、食品饮料、机械电子这五大产业向前发展的趋势一致,但增长速度不一,占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和对工业经济的贡献此消彼长。机械电子产业和食品饮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支柱产业的地位得以加强,而电力、建材、原煤由于受资源制约,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支柱产业的地位有被弱化的趋势。

医药化工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面对传统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以及医药化工等新兴产业崛起的新形势,为减少工业发展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广安市支柱产业重构的必要性已经凸显。

措施:完善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

在原有五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采取整合、优化、新增的方式将能源、建材、农副食品加工、汽摩零部件为主的装备制造、医药化工作为广安市新的五大支柱产业,延伸和完善产业链,积极打造产业集群。

能源

将原支柱产业中的煤炭与电力合并为能源产业。一是加快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机械化采掘,加快煤炭企业重组步伐,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提升原煤产能和安全保障力;二是继续开展中核集团四川广安核电厂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规划建设;三是适度发展水电,建设东西关水电二期工程;四是大力发展水泥企业余热发电,煤炭开采企业瓦斯发电,以清洁、安全的能源替代火力发电。

建材

加快水泥行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大力度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延伸水泥行业产业链,大力发展商品混泥土、混凝土砌块、高性能混泥土等产品。开发推广新型陶瓷砖生产技术和工艺,加快建筑陶瓷技改扩能和上档升级。利用页岩、沙石、石膏、林木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废渣,大力发展新型节能建材。

农副食品加工

依托广安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以回乡创业园、武胜县城工业园区为重点,推动农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现代包装等四大环节加快发展,重点发展粮油加工、饲料加工、畜禽产品加工、饮料酒生产等产业,打造优势品牌、优势企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

装备制造

建设汽车及汽摩零部件基地、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发展汽摩零部件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精密齿轮、重型锻铸件、特种机械配件等产业,发展壮大重型汽车弹簧钢板、钢绞线、结构钢架、输变电设备、消防器材、安全设备等,大力发展机械加工。

医药化工

一是充分发挥广安天然气和盐卤资源优势,全力推进玖源化工项目的实施进度,以10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100万吨纯碱项目、100万吨复合肥等为龙头,打造气盐结合的化工产业及其下游产业链。二是利用岳池县被四川省列为全省医药工业重要的产业集聚地的优势,在已建成的科伦药业的龙头带动下,依托广安回乡创业园,积极推动科创等医药企业尽快开工投产。

(作者单位:广安市统计局)

“两会”声音

四川省人大代表积极提交议案

议案情况

从四川省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议案组获悉,在大会提出的议案截止时间内,大会议案组共收到由代表团或10名以上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31件。其中,关注最多的为民生话题,食品安全是焦点。此外,还有代表提出关于制定《四川省城镇住房保障办法》、《四川省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四川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四川省房屋安全管理办法》等制度的议案,以及关于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民办学校教师参加事业单位保险的专项工作报告的议案等。

议案精选

从四川省人大议案建议组了解到,今年的“一号议案”是关于制定《四川省实施条例》,由来自宜宾的省人大代表张芳等10名代表联名提出。议案中,代表们呼吁“针对当前在食品生产加工、经营销售以及农村(社区)家庭自办宴席等暴露出的许多问题,表明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必须进一步加大立法管理、执法检查和执行监督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