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通货膨胀概念

通货膨胀概念

通货膨胀概念

通货膨胀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特征;差异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经济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通货膨胀现象更是成为了各大学者研究的焦点。虽然二者是相对概念,但同时也有一定的联系。如何有效的规避经济风险是经济学中应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通货膨胀概述

1.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指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了物品在流通中的需求量,这样纸币就会不值钱,而物价也会随之上涨,是一种不正常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是当今社会的特殊现象,因为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时代才会出现通货膨胀,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时代下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要判断是不是通货膨胀现象,首先要看物价上涨的情况,如果是一种商品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就只是个别物品的供求情况;如果只是一时的物价上涨,也不能说明这是通货膨胀现象。只有在一定时期内,物价持续上涨,纸币持续贬值时才断定为通货膨胀现象。

2.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对于出现通货膨胀的经济现象,其对社会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会促进经济的增长,政府会采取一定的手段,加大财政的投资,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通货膨胀发展得过于持久,就会对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通货膨胀现象一旦爆发,那么对于社会上那些固定收入者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而那些收入不固定的人员却可以从中受益。而债权人也会因为通货膨胀受到损失,相反,债务人就会从中受利。

3.通货膨胀的成因

社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经济现象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大概分为四点。

(1)需求扩张成因

在社会供求关系中,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话,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那么势必会造成物价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造成社会供求关系紧张的局面可能是因为货币的发行。如果货币大量发行,流通在市面上的纸币不值钱,那么势必会出现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进而引发通货膨胀。如果总需求持续增长,但是总供给服务却在增加,那么供需矛盾紧张也势必会爆发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成因

当人们要求提高自己的工资,那么企业的雇佣成本提高,势必会让商品的价格提高,如此一来,物价上涨也势必会引发通货膨胀。还有可能市场出现了垄断行为,一些利益商为了谋取高额利润就会垄断商品的价格,当价格的上涨速度超过了其成本支出的增加速度时,也容易引发通货膨胀现象。

(3)结构性原因

所谓结构性原因,不是因为供求矛盾和成本推动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经济结构的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现象。例如,一种关键性的商品由于供求比例失调,导致商品供不应求,这样一来,该种商品的价格势必会大幅度上涨,由于关键性的商品的价格变化也会带动其他商品的价格上涨。这样一来,那些发展较快的部门的工资也会上调,而其他部门为了赶超其步伐也同样上调工资比例。但是企业的成本投入增加,生产率却没有提高,物价水平也会随着增加,经济结构失衡最终也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4)货币供给量过多

在通货膨胀现象的研究领域中,有些学者持现代货币主义通货膨胀理论,该种观点认为如果货币供给量过多的话,也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这对社会的资源配置以及市场运行的规律都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通货紧缩概述

1.通货紧缩的概念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的经济现象,指的是流通货币减少,而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却普遍降低。对于通货紧缩的概念,经济学家们各执己见,虽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对于其含义可以归纳为三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即流通货币减少,供给量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下降,且物价也随之下跌,经济衰退;第二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货币现象,主要的表现就是货币供给量减少,物价下降;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主要就是指物价的全面下降。无论哪种观点,总之通货紧缩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商品和劳务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下降的现象。

2.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

对于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人们并没有像通货膨胀那样重视,认为该种经济现象的危害较小,实则不然,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同样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危害。

通货紧缩会加速经济的衰退,由于物价全面下降,各种商品的价格也随之下降,势必会让各大企业损失惨重,企业没有赚取足够的利润,会让很多商品停产,长此下去很多企业将倒闭,社会经济也必然受到影响。通货紧缩还会导致很多人员失业,企业倒闭,必然会遣散一些员工,造成人员闲置。商品价格下跌,物价下降,那么对于债务人来说也无疑是个重大打击,债务负担也会影响他们正常的投资活动,一定程度上也对经济增长造成了负面影响。长此下去,可能还会引发银行危机。因此,其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一旦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国家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及时应对。

3.通货紧缩的成因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比,其成因较为简单,主要是货币供给量引发的不正常经济现象,大致概括为以下两点。

(1)供给方面

通货紧缩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物价下降,商品价格严重下跌主要是由于供大于求,企业生产的产品被闲置,人们对此的需求与产业生产的供给发生了严重的不平衡,供给过剩势必会导致物价下降,引发通货紧缩。尤其在2002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的现象,当时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很多企业盲目投资和建设,造成了生产能力的过剩。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当时并没有很好的解决,长期下去,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和闲置,经济效益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2)需求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开放起来。但是,我国居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从消费角度分析,大多数居民都将目光放在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对于其他产品的消费仍然比较保守。居民的消费需求与商品的供求不成正比,也势必会引发通货紧缩的现象。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供给能力过剩也会减少其投资需求,商品大幅度降价会让很多企业受到严重的损失,其经济利益不能很好的实现,势必也会影响企业的投资需求。

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异同

笔者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均做了上述的相关阐述,虽然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两个特殊的经济现象,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

(1)含义不同

二者的含义不同,是两个不同的经济学理念,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是货币发行量大于社会商品所需的数量,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通货紧缩则是由于物价持续下降,导致的货币升值的现象。

(2)实质不同

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而通货紧缩则恰恰相反,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3)表现不同

二者的表现明显不同,通货膨胀最主要的表现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通货紧缩则是物价持续下降,货币相对来说升值。

(4)产生的原因不同

出现通货膨胀现象主要是社会需求方面出现变化,供不应求时自然会引发通货膨胀。当各种成本增加时,产品价格也会随着上调,物价也会上涨。货币发行量过多,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均会引发通货膨胀的发生。

而通货紧缩的发生原因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主要由于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因而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此外,国外经济危机以及货币的供应量增长乏力等因素也是引发通货紧缩的重要因素。

(5)危害性不同

二者的危害性不同,通货膨胀的发生,对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增长都有了很大的影响。人们手里的钱不值钱了,其实际收入也会减少,生活水平自然下降;而债务人从中得利,债权人损失严重。通货紧缩发生时,在短期内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物品价格下降,人们购买力也就增加。但长此下去,就会大大减少投资方的投资需求,生产投资减少,社会经济也不会发展,对社会和居民生活都会造成影响。而此时,债务人负担加重,债权人从中受利。

(6)解决方法不同

由于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性质不同,其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抑制通货膨胀,国家必须要实行相应的从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的发行量,控制信贷规模。而对于通货紧缩,国家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应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

①抑制通货膨胀的相关对策

首先,国家应积极调解和控制社会的总需求。其中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只有合理的调解,以达到供求关系平衡,才能很好的控制通货膨胀的现象。政府部门应合理制定相关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收支平衡,控制货币的投放,让货币供给量与商品流通的货币量相适应,避免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

其次,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国家在相应控制社会总需求的同时,也要注重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不能一味的控制需求量,而减少供给量,这样治标不治本,还会引发通货膨胀的现象。政府和相关企业都要合理控制成本的投入,减少成本,扩大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②抑制通货紧缩的相关对策

针对通货紧缩的现象,国家也应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促进企业的投资需求。同时扩大内需,积极促进居民的正当消费。还要适当增加货币的供应量,达到供需平衡的状态。

目前我国是市场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应遵循其发展规律,有效地实行宏观管理。加大改革力度,对于那些损失惨重的企业积极扶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减轻其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完善我国各项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让居民可以正当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

2.联系

二者虽然含义不同,性质不同,危害不同,但也有必然的联系,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转化。首先,二者都是社会的供求关系出现了不平衡而导致的不正常的经济现象,都与货币发行量息息相关。其次,二者的不正常的经济现象均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此下去,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需尽快抑制。

虽然二者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周期的两个阶段,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转化是在一段时期内,国家全面的、持续的、大幅度的价格上升转化为全面的、持续的、大幅度价格下降的过程。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呈上升的趋势,美国工业开始了飞快的发展,经济进入了繁荣期,直到1929年美国出现通货膨胀现象。但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股市暴跌,物价也全面下降,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

而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转化的过程也是在一定时期内,国家一旦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各国政府会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来抑制形态的恶性发展,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复苏经济,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通货膨胀也会随之到来。

因此,二者虽然是不同的经济学概念,不同的经济现象,但是二者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互相转化,联系密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焦点话题,二者是在供求关系不平衡条件下出现的不正常的经济现象。本文阐述了二者各自的相关概述、产生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对策分析,并分析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可见,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很多因素不受控制,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因此,一旦发现任何苗头,国家应及时采取措施抑制,避免其严重危害社会的经济。

参考文献:

[1]齐晓安,李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轨迹、特征及差异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22~23.

[2]杨林.中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周期性循环研究――基于经济制度扭曲的视角[J].兰州大学学报,2011(22):55~56.

通货膨胀概念范文第2篇

究竟什么是通货膨胀?

在西方一些经济学大师那里,确实是将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直接等同的。如弗里德曼就赞成说“物价普遍的上涨就叫做通货膨胀。”萨缪尔森等在著名的《宏观经济学》中写道:“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今天,我们用价格指数,也即成千上万种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来计量通货膨胀。”

然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如果细加辨析就不难发现,并非所有的物价普遍上涨都是由通货膨胀引起。比如,当某些特殊情况造成一些重要的资源品或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而导致物价的普遍上涨时,就不能视为通货膨胀。又比如,当大规模的自然灾害造成农副产品或许多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从而拉动CPI上涨时,也不应称之为通货膨胀。只有确实因为货币政策出了问题或由于其他一些动因导致货币发行过多而导致物价上涨,这才能叫做通货膨胀。

可见,通货膨胀和物价普遍上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普遍上涨。但物价的上涨,即使是普遍上涨,也不一定可归结为通货膨胀。用逻辑学的话语来表述即是,通胀是物价上涨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亦非充要条件。在物价和通胀之间,存在着所谓一果多因关系:物价上涨可由通胀引起,也可由其他原因引起;或者说,通胀会引起物价普遍上涨,而无通胀情况下的其他某种条件也可能引起物价的普遍上涨。

这样看来,在目前学界被奉为圭臬的西方经济学著述中将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直接等同的做法,并不符合经济生活的实际。而弗里德曼对通胀所下的一段经典定义“通货膨胀是而且只能是货币数量的增长速度快于产出增长的速度而造成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通货膨胀在任何地方都永远是一种货币现象”,因其并未将通胀直接等同于物价上涨,反倒显得比较周到。

在以往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中,通货膨胀总是指由于纸币发行过多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和普遍的物价上涨。在西方有的经济学家中也有类似观点。如哈耶克就认为:“通货膨胀一词的原意和真意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这种增长会合乎规律地导致物价的上涨。”

如果从这一定义看,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并不能划等号,更不是同一概念的两种说法。只有货币(纸币)发行过多而造成的物价普遍上涨才能叫通货膨胀。(这样的内涵显然避免了西方经济学相关定义的缺陷。)至于其他原因造成的物价上涨,即使是具有某种普遍性的物价上涨也不能称之为通货膨胀。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们放弃了传统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通胀概念转而全面接受了西方经济学体系中的通胀概念。为什么我们要放弃一个看起来比较确切的概念转而使用一个与许多经济现象并不相符的概念呢?而且,这样的理论错误,不管是一些学者,还是国家统计局和央行都在犯。

中国早就有学者如胡代光提出,“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就一定存在通货膨胀”。所以今天提出勿将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混为一谈,并不在于其理论意义,并非一定要在两种定义之间分个孰是孰非,而在于其现实的政策意义,在于用正确的理论观点来观照中国当前经济生活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并反思目前的货币及汇率政策。

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物价上涨趋势中。2010年末的CPI指数为3.3%,PPI指数为5.9%,而2011年一季度末的CPI为5.0%,PPI为7.3 %。引致中国目前物价上涨的原因究竟什么呢?看来主要有以下几项:

1. 国际油价的上涨引致。20世纪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时,油价从每桶3美元上涨到了十几美元。而从2000年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前,油价居然在8年内从十几美元上涨到150美元以上。后虽因金融危机而下跌至90美元内,但目前又上冲至120美元左右了。

国际油价为何一涨再涨?有人认为与中国等新兴国家的需求上升有关,有人认为与地缘政治格局变化有关,有人认为与石油的金融属性日益突出而成为国际热钱的炒作对象有关,有人认为与美国大肆印钞导致美元这一世界交易货币(在国际市场)贬值有关。这些观点都各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却都非关本国的通货膨胀。即使美国的数量宽松政策可以看作是一种世界性的通胀,但它也不是中国的货币政策所能控制的。

所以,你可以把油价上涨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叫做物价上涨,但不能把它叫做通货膨胀,因为它并非由于本国货币的膨胀所引起,更不是通过收紧本国货币就能解决问题的。

2.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引致。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各项基本建设任务繁重,对铁矿石等资源品的消耗量巨大,而由于资源禀赋等原因,中国的铁矿石目前需大量进口。而近年来,铁矿石的价格一路飙涨。从2004年初的每吨55美元左右一路上涨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140美元之上,而到目前,铁矿石进口价格已接近160美元。铁矿石价格上涨势必导致钢铁价格上涨,进而导致一系列的下游产品和工程项目价格上涨,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矿业巨头的垄断,美元滥发在国际市场造成的贬值相信也是一个原因。但这同样不能归因于本国的通胀,同样也不是通过调整本国的货币政策就可以解决的。

3. 近年来由于低碳环保、水资源保护、土地财政等因素而形成的相关税费上涨引致。近年来,以水资源保护的名义,各地多有提高水价的动作出台,也有不少地方和行业提高了环保税费的标准。这些政策调整有多少属于客观需要,又有多少属于垄断企业抢吃政策红利或有关部门政策寻租姑且不论,反正这些调涨动作总是要影响到物价水平。但这也并非属于票子发多所引致。

至于近年来的土地价格飞涨,究竟是因为各地政府的土地财政所致,还是属于通胀导致的资产价格泡沫?恐怕还要认真分析,但至少不能一概视为通胀所致。一个有力的反证就是,早在前几年通货膨胀问题远没有今天这样突出时,甚至还被认为是“通货紧缩”时期,房地产价格已经开始一路上涨。总不能把这也称之为通涨引发的资产泡沫吧。

4.近年来各级政府为改善民生,而在保障就业、提高薪资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可能引致。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就业倒确实是与通胀处于水涨船高的关系中。因为就业水平和工资的普遍上涨会引起成本推动型通胀。对这样的论点,似乎难以完全接受,因为即使不考虑薪酬增加可引起“做大蛋糕”的效果,即使蛋糕还是那样大,加薪也可以通过改变蛋糕在资本和劳动间的分配比例来实现。

就业和薪酬水平的提高是否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引起物价上涨?抑或又在多大程度上使得国民的真实收入有所提高?还需要研究。这里姑且承认其对物价上涨确有影响吧。但是否能够因此就把这种因素引致的物价上涨与通胀划等号呢?

5.输入型通胀,即由于美国在金融危机以后推出的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世界引发的流动性泛滥的局面对中国的影响所引致。应当承认,这种影响是严重地存在的。其作用机制一是通过所谓国际热钱的流入来实现,二是通过推升国际油价、矿产等资源品价格来实现,三是通过贸易途径使中国产生大量贸易顺差的途径来实现。这种机制导致中国外汇储备过多,并因强制结售汇而释放出大量本币,从而形成人民币外汇占款过多而超量发行的问题。

综上所述可见,当前中国的物价上涨并不都是由票子过多引起的,所以并不都能采用治理通胀的紧缩货币政策来应对。然而,中国央行显然是把所有的物价上涨统统看作了通胀,只要看到CPI、PPI高企,就祭出升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对付通胀的政策法宝来对付,难免有开错方子吃错药之嫌。

在目前5%左右的物价上涨中,究竟有多少是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又有多少是由非货币因素造成的?需要再做分析。如果不作区分而把全部物价上涨因素统统当作通胀现象来应对,就有可能将紧缩性货币政策运用得过度。而货币政策运用不当势必会损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从2010年以来,央行连续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最近更是一月不到就上调一次;从2010年10月以来,央行还连续4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如此频繁地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甚至连前一次调控的效果都还未及显现就又推出新一轮的调控措施,这恐怕已超过了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的合理边界。

通货膨胀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一、导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持续的通货膨胀,当物价水平持续大幅上涨就会引起通货膨胀,造成货币贬值。它能改变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体系,对国家的整个经济形势带来不良后果。通货膨胀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它用通货膨胀率来度量,对于普通百姓物价,尤其食品价格和房价最令我们深有感触。只要把通货膨胀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对于经济的发展总体还是利大于弊的。因此,我们对于通货膨胀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二、相关概念

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问题时效微力乏。他通过需求拉动通胀、成本推动通胀和固有型通胀三种形式来解释现行的通货膨胀率。

凯恩斯主义解释法的基本观念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

三、国内外通货膨胀现状

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的高增长很大程度是以居民收入的低增长为代价的,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连续多年超高速增长,是因为我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获得了极大的提升,而代表劳动力价值的“汇率”却压制着我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格,这也需要“补课”。过去五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上保持增速平稳较快、物价相对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显著高于同期全球和新兴经济体的增速,通货膨胀率远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

四、我国产生通胀的背景分析

1.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农产品市场供应紧张,相信是一个结构性而非周期性现象。很多农产品的库存消费比跌到数十年低水平,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外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与食品通胀并存。

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目前我国物价上涨动力有86%是来自于食品涨价。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是由多因素构成的,粗略划分一下,可以分为自涨和因涨两大类。具体可以从劳动成本、自然灾害和其他因素三个方面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来来加以论述。

劳动成本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农业生产资料涨价因素,在今后5~10年内,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持续加大,农产品价格中的因涨因素也将不断地增加。另一方面水资源的消耗将会进入农业生产成本,今后随着水资源的紧缺,农业生产上所需使用的水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表面上的水也都将是有偿使用。这样一来,在农产品价格体系中还需要再增加一笔水的支出。从而也会增添农产品价格上涨中的因涨因素。

自然灾害方面主要表现在天灾、气候因素和自然力下降,即土地肥力递减因素。目前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国特别是去年12月份,出现了罕见的全国31个省、市、区,省省都有旱情的稀奇天象。另外自然肥力与粮食产量增长成反比下降的规律。产量越高,单位重量里所包含的自然肥力就越少,从而生产相同数量的农产品所需要增加的投资也就越多。

其他因素方面包括城镇建设规模继续扩大,城镇人口极聚膨胀的因素;“剪刀差”校正期因素;其他方面还包括国际市场上粮油价格上涨因素,农民所购商品涨价因素等。

2.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的流动性过剩

货币流动性过剩,指货币数量远远超出货币需求,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同时在货币数量剧增状况下,货币资金为追求高额利润必然脱离实际生产体系,疯作大宗商品。

3.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资源配置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需求型通货膨胀,即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的是源于总需求膨胀而形成的通货膨胀。需求型通货膨胀的第一推动力直接来源于货币需求,来源于货币的过量发行。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供给型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指由于上游产品成本和工资率的过度上升而引起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

a)工资增长过快:它表现在其一是劳动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其二是货币工资率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b)利率增长过快:在垄断或其它不正常情况下,某一行业只有几个企业,或某种产品只有一个厂家,当职工要求提高工资,原材料价格又不断增长时,企业便乘机大幅度地提高价格以获取高额利润。

c)房地产价格增长过快: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房产市场的价格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是否过热、通胀是否存在的一个重要指标。

资源配置通货膨胀:如果社会需求结构化变化,而资源配置结构没有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一些发展迅速的产业便出现资源短缺,产品价格趋于上升。

4.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促进了通货膨胀的全面形成:在货币存量已过量累积的背景下,由外生性冲击造成的轻微通胀是否会一发不可收拾,这关键取决于人们对物价前景的预期。人们对于未来物价将上涨的预期将增加人们的当期需求,从而成为不断推动实际物价水平螺旋式攀升的内在动力。

5. 其他方面

国外通胀的传染:我们知道由于美元贬值和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推动了全球性通货膨胀。当国际通货膨胀传染到我国,也引起了输入性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双顺差:国际收支双顺差是指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在理论上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是互补的,所以不可能同时出现顺差,但在我国却出现了双顺差的现象。

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外汇储备增加了,或导致国际热钱的不断涌入,推高本国货币的通货膨胀,资源的流失和大量发行本国货币所换来的外汇如果不能实现购买,则会推动国内通货膨胀的持续上扬。

五、我国针对通胀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存款准备金的概念及实施方式。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提高了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直接受到冲击的是商业银行,其可贷资金减少,从而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央行借此抑制通货膨胀的预期。下图是我国中央银行从2007年——2012年对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为调整我国通胀现象所采取的上调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图1: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上/下调比例图

存款准备金对通胀的作用。由于我国新兴市场的特殊性及金融货币市场的不健全性,决定了我国货币市场的传导机制还不是很畅通,一些政策还很难达到理论上的效果。

公开市场业务的概念及实施方式。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公开市场业务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是唯一能够直接使银行储备发生变化的主动性工具,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再贴现的概念及作用。再贴现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作的票据转让。

2.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政府变动税收。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部分,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因此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正因为如此,税收可作为实现财政政策的有力手段之一。

a)税收是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b)税收是政府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c)通过调整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的起征点和免征额等途径,起到减少高收入者可支配收入的效果,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目标。

加大财政收入可以使在总供给量没增加前提下,企业及居民手中货币量减少,从而达到控制市场上货币过多或流通速度过快,减轻通胀压力。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共同使用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的基点,是指能使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共同发挥对经济调节作用的最佳结合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最佳结合点应当一头连着财政收支的管理结构,另一头关系到货币供应量的适度调控,有互补互利的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图2:IS-LM模型图

积极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利率和国民收入增加,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利率下降,国民收入上升,两者共同作用,是利率保持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增长。

4.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我们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

六、对我国解决通胀的相关建议

对于通货膨胀的治理需要从根源入手。如果仅仅是从表面现象来抑制通货膨胀,不仅解决不了通货膨胀的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为严重。

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到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工业化的基础,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然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由于需求和供给的带动,通货膨胀率逐年增长,央行一年内四次上调利率,进一步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要积极处理好基本生活必需品涨价的负面影响;要综合治理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收费和药品、商品房价格等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2.加大农产品的供给。从经济数据分析来看,似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构成了本轮通胀的主要推力。然而,2008~2009年,国家多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并未明显地拉高CPI。因为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一直很大,加大短缺商品的供给是治理通货膨胀治本的根本办法,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最为积极的办法。

3.提高短期利率治理“流动过剩”。货币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矛盾。在市场条件下,央行只管短期利率,中长期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这里说的短期是指三个月到一年这样的时间尺度。同时,认为治理突然发作的通货膨胀应当用短期高利率长期低利率这样的利率结构。

4.除了采取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以外,还可以通过汇率政策进行控制。我们知道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明显加快,本研究选取的时间起点就为2005 年6 月,到2011年6 月,共73 个月度数据。因此,这一阶段表现为人民币快速升值。2010 年6 月,综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多种因素,中央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由此,导致人民币快速升值。

图3: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

为了从根本上治理通货膨胀,就必须适当控制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幅度,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幅度与实体经济增长的速度相一致。

5.拓宽投资途径,完善证券市场。我国通货膨胀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资金流动性过剩,一些资金走入楼市,炒高农产品价格,加剧了通货膨胀的程度,应该拓宽投资途径,让资本有个正确的投资去向,用来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

6.出台更为合理有效的楼市新政,加大经济适用房和经济廉租房的供给,缓解住房供给不足抑制的情况,限制炒房行为、楼市过快的增长。楼市的泡沫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通货膨胀率。

七、结论

本文基于对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现象做了一个全面的分析,从我国产生通胀的背景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等方面加以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相关建议,对我国治理通胀提供了有效手段。一个国家要想发展经济,产生通胀现象是必然的,通胀并不可怕,面对通货膨胀,我们要从多个方面予以考虑,只要把通货膨胀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对于经济的发展总体还是利大于弊的。

参考文献:

[1] 诸建芳,要素价格重估下的温和通胀[J].新财富,2008.

通货膨胀概念范文第4篇

摘要:通货膨胀是当今密切关注的话题。我国经济近几年尽管获得快速增长,但是由于外汇储量增多及人民币的大量投放给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冲击。本文通过对通货膨胀的概念介绍和其形成原因的分析,得出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是成本推动结构型,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应该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提高百姓的预期来对付当今的通货膨胀。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经济增长;预期

一、通货膨胀的内涵

对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各国经济学家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意见。上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大致可以分成两派:“货币派”和“物价派”。“货币派”强调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认为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时就发生了通货膨胀;“物价派”又叫“成本推动论派”,侧重通货膨胀造成的结果,认为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性的普遍上升的过程。主张各自观点的西方经济学家形成了各自的定义:货币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定义:“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变动直接影响国民生产总值。所谓的货币现象是指实际经济是内在稳定的,货币供给增长可以使它变得不稳定,通货膨胀率完全由货币供给增长率决定,而且只有在货币数量比产量增长得更快时才会发生”,“无论何时何地的通货膨胀总是个货币现象”。“物价派”主要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为代表,如斯蒂格利茨,曼昆萨缪尔森都以价格上涨来对通货膨胀进行了定义。如新古典综合派代表保罗萨缪尔森阐明通货膨胀是物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的普遍上升的时期。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二、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仲大军教授认为: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前些年里我国实施过度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动员全球的资源涌到中国来,坏处是中国的资源和国民财富大量廉价流失,发展的结果被外人所利用。

中国社科院的金融学专家李杨指出,通货膨胀的特点是流动性过剩,源自内在经济机制失衡。过剩,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基本含义就是失衡。在货币流通失衡的情况下,有些人感觉钱太多有些人感觉钱太少。一种更加普遍更加符合教科书定义的观点是,通货膨胀属于成本推动型结构性通胀。所谓结构性通货膨胀,就是说不是货币普遍贬值,而是一部分商品大幅度涨价;成本推动型的含义,就是商品涨价不是因为市场需求出现异常增长,而是因为商品成本现意外增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也是主张成本推动论。

而第二第三产业的成本提高主要是初级产业以粮食为龙头的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为重要因素。粮食价格的上涨,已经成为影响2008年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2008年粮食价格上涨较2007年仍继续:第一,全球粮食供需仍较紧张。导致国际市场粮油价格的上涨,这是对我国粮食价格上涨将继续产生直接影响。第二,近两年我国粮食虽然增产,但工业用粮也大幅增加。从目前的粮食供求关系上看,我国粮食供给还没有达到明显供大于求的宽松状态,仅仅是偏紧状态下的供求平衡,而且在粮食供求的结构、时间和空间上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特别是南方产粮大省遭遇50年一遇的雪灾,将影响夏粮产量。根据国内外粮食供求的变化情况分析,国内粮食供求仍然处于紧平衡状况。

三、通货膨胀的对策思考

第一,采取紧缩型的货币政策,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提高利率,收缩信贷,缩紧银根,减少市场的流动性;提高贴现率提高准备金率和减少信贷总额;同时,现阶段人民币升值预期比较大,热钱会想方设法进入中国,如果热钱的流入只是套利,损失的只是汇率。那么对于货币需求没有影响。但是如果热钱涌向房地产等行业,就会增加货币流通速度,拉动货币需求。我国政府要么继续加强资本管制,防止热钱涌入;要么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让其快速回归均衡汇率。否则,货币政策会失效。

第二,稳定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通货膨胀最大的危害就是通货膨胀预期。从今年年初到现在的房地产销售情况,跟1988年和1989年时发生的严重滞销类似。当时的通货膨胀率很高,企业里的存货增加,但是商店里面没人买东西。这是由通货膨胀预期所导致的。当时人们预期通货膨胀会来,就把货囤着等涨价。现在房地产市场上卖方的观望有些类似于当年的情况,卖方对通胀有预期,对政策调整有预期,所以囤房不卖,买方也在观望政策,形成了滞销。当然,房地产还有其他方面的情况,包括前几年投资增长太快,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对于房地产领域的通胀预期,只能慢慢地进行调整。政策方面要坚决,政策的反复会把通货膨胀预期培养成货币政策最顽强的敌人。

第三,高度关注农产品价格,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粮价是百价之首,我国的物价问题,说到底还是粮食问题。因此,我国粮食、猪肉等农产品减产、涨价问题不可小视。目前,不仅全社会对粮食的需求在明显增加,全球粮食供需缺口也在日益扩大。这种情况十分明确地给了我们一个信号,即今年我国粮食供给和粮食市场必须谨慎地应对国际大环境和国内小环境的各种挑战。200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同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大落,要贯彻落实往年的支农、惠农政策,对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进行宏观调控。此前,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也指出,2008年将动用财政政策抑制通胀,对于生产成本中农资价格的过快增长,政府将加大补贴投资力度进行调控,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机制。

第四,消除民众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心理,防止此次通胀从结构型通货膨胀演变成全面通货膨胀。我国虽然现阶段是结构性通货膨胀,但食品价格上涨引起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随着产能过剩的现象逐步消失,一般消费品的价格必然因生产成本上升而上涨,而这又会带来物价的全面上涨。所以,现阶段存在由结构性通货膨胀转变为全面通货膨胀的可能。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能保持我国经济稳中求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新普.治理当前通货膨胀的思考.上海城市管理学院.2008

[2]易宪.通货膨胀威胁中国经济[J],董事会.2008.1

[3]周其仁.毫不含糊的反对通货膨胀[J],金融博览,2008.2

[4]唐毅亭,白静.目前通货膨胀的性质、特点和趋势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7.9

通货膨胀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会计对策;消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130-02

通货膨胀之于我国有很大的消极影响,但是由于我国通货膨胀与西方通货膨胀有相近之处,所以我国改革传统会计模式时,借鉴西方各国的改革经验也未尝不可。当下,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真实而又有效的会计信息,我国企业要充分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影响,并采取一些过渡性较强的局部改进措施。从而是我国经济向着一个稳健的方向发展,逐步实现经济的腾飞。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是一个经济学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货币发行量过多,商品的生产量与货币的发行量比例失调。在通货膨胀时期市场上所有社会商品和劳动的平均价格水平持续升高。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量及劳务量持续下降。就现在社会而言,人们根据通货膨胀的程度及带来的影响不同,将其划分为三种情况:温和型通货膨胀、剧烈型通货膨胀以及恶性型通货膨胀。

中国古代有两种类型的货币,一种是金银,具有真实的价值,另一种则是本身没有价值的纸质货币。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本身没有价值的纸质货币能不限量地发行,正是因为这种“不限量”,使通货膨胀悄无声息地袭来。导致通货膨胀在我国横行的原因有很多,如拉动内需,刺激消费,降低利率,经济结构失调等,但最主要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政府盲目提高的货币供应量。

二、通货膨胀之于社会的消极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

与物价相对稳定的时期相比,在通货膨胀期间,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波动幅度较大,各企业不能准确的掌握各种商品的价格走势,经常会由于一些错误的判断而造成生产量、经营方法、价格标注上的失误,从而削弱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商品的价格与各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物价上涨在一定时期内会给企业带来不菲的盈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格就无法真实地反映出经营效果,价格也就逐渐丧失了灵敏、快速调节生产的能力。

(二)通货膨胀对经济秩序的影响

通货膨胀会影响社会经济及各行各业的正常运转。在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中,计量商品与劳务的价值工具是货币。维持经济正常运转,企业正常生产的基础也是货币。这是否说明货币供应量越多越好呢?通过西方国家的金融风暴我们也可以了解到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货币供应量不以产品供应量为依据,则会造成经济秩序运转异常,经济运行混乱。受影响最大的是一些事业单位有固定收入的工作人员,比如医生、教师等。通货膨胀还能使本国出口公司的输出竞争力在国际上处于弱势。由于货币流通量增多,物价上涨,企业更倾向于在国外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商品,而后在国内以高价售出。长此以往,本国经济将日渐恶化。

(三)通货膨胀对人们需求的改变

通货膨胀与泡沫经济和投机产业相关联,泡沫经济是一种虚假的繁荣,且不推动社会经济的增长,而投机产业,则是以投机为手段,以攫取暴利为目的。泡沫经济和投机产业是通货膨胀造成的的必然效应,同时,二者又会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的扩张。在通货膨胀时期,纸币供应量越来越多,但其价值却日渐降低,货币持有者由于担心货币持续贬值,便会盲目地将纸质货币转换为需要抑或是不需要的商品。若是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也许纸币就不能作为计价工具在市面上流通了。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可能会再一次出现在21世纪的今天。

三、我国企业应对通货膨胀的会计对策研究

(一)加快会计型人才的培养及观念创新

现代化的企业在顺应时代的步伐深入地改革其制度的同时,各企业在我国资本市场同样得到充分的发展,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将从局限走向开阔,投资者必定会成为其中之一。大学是培养时代人才的摇篮,所以大学的会计专业应进行有选择性的扩招,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审核。我国传统会计理念的基础是假设。这些假设是为了使财务会计理论具有通用性,在某些常出现的经济问题上得以套用。但是现实中,很多经济问题则不能在传统的假设中寻找答案。比如通货膨胀,在传统的理念中根本没有这个概念。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现象波及世界大多数国家,使传统理念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摇摇欲坠。为了保证在通货膨胀状态下使企业正常运转,就必须持续得到精度高的会计信息,所以企业要勇于创新,而不是只墨守成规的套用。

(二)完善各企业的结算制度

即为了削弱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逐渐消除企业债务链。在当下,由于没有特殊规定,所以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互相借贷,借款的一方成为债务人,另一方称为债权人,一般观念中,债权人占有主动权,可是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中,则是债务人拥有主动权。债务人通过各种办法尽量拖欠债务,将借来的资金进行各种投资,尽量以最晚的时间支付其债权人。此种机制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经济学家提出“企业交易中介结算体制”。该体制使企业与企业间的交易变为企业与国家中介机构的交易,这种中介结算体制使企业没有空隙投机取巧,从而扼杀了债务链的产生基础。

(三)充分利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

尽管我国会计制度还不完善,但其中也不乏正确理论,所以企业应灵活运用。比如,在国家监督指导下,全面的对各企业的不动产做一次重估价,以资产现行成本作为提取折旧费的依据,适当提高一些固定资产折旧率。企业用于提取折旧费的产品销售出去后变为补偿固定资产的折旧基金,由于存在通货膨胀,所以为了使折旧基金不至于贬值,就要加快折旧频率,使企业持续获得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