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现代农业;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0-66-1

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功不可没,农业机械有效的促进了农业生产,保证了农业生产工作保质保量、有效稳定的完成,改善了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有效的促进了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促进了社会繁荣。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点来说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农业抗灾能力;二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三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

在农业各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田间管理、运输等各项作业,使全部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和电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

2 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农业机械化是指农业从使用手工工具、畜力农具转变为普遍使用机器,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国情,我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生产均实行人力、畜力、机力、电力相结合以及改良农具、半机械化机具和现代农业机器相结合,生产效率不高,农业机械化的目的就是用机械代替人力、畜力,做到有效完成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以使人们利用省下来的时间投入到二三产业当中,提高了农民收入。为农民外出打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了农工双赢的好局面,促进了社会繁荣发展。

3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物质,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不仅仅是机械的利用,更是农业技术的载体,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可以有效的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这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至关重要。

如设施农业、深耕深松、高效收获、秸秆还田等技术就只有依靠农业机械才能保质保量并且快速的完成。农业机械将人们从原始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并实现了人工所不能企及的现代农业技术。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发展,增强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脚步。可以说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现代农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4结语

毋庸置疑,农业生产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现代农业的快速稳步发展。未来农业的发展与繁荣也不可能离开农业机械而存在,农业机械化的稳步发展必然会为未来的农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卢秉福,胡志超,张祖立.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历史・现状・前景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7(32).

[2] 王智才.建设现代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J].农业机械学报.

[3] 舒彩霞,廖庆喜.新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推进模式探讨[J].农业装备技术,2003(03).

[4] 吴冠军.发展现代农业的途径――建立机械化农场[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05).

[5] 杨镝鸣,杨星钊,李冠峰,李照美,钱秋玲.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03).

[6] 谈爱和自治区农机化局.农机化是现代农业的主力军[J].广西农业机械化,1999(05).

[7] 宋林.现代农业需要发展农机化[J].山西农机,2005(01).

[8] 白人朴.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点认识[J].中国农机化,2005(04).

[9] 王硕,泉,王继先,李金才.沿淮地区小麦生产机械化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

[10] 李成忠,陈玉娟,初杰.浅谈推进农业机械化的现实意义[J].广西农业机械化,1999(05).

[11] 白人朴.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J].农业机械学报,2004(04).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发展方向 农业现代化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念日渐发生变化,消费者需要的不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更美味、更具营养价值、更高品质的产品。生产者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劳动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经济的全球化,我国面临农产品开放进口和市场竞争的压力,现代农业只有通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才能生存。从这些新的需求出发,农业生产向着高效率和高精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2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近几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较快,农业机械化支撑农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加速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突破了主要依靠国家、集体投资兴办农业机械化的模式、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调动了广大农民购置、经营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到1999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4.89亿千瓦,拖拉机保有量1 293.5万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22.7万台。机械化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65%、25.6%、16.3%,其中小麦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已分别达到68.7%和61.8%。全农机行业能生产拖拉机、内燃机、耕作机械、植保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畜牧机械、农业运输机械、渔业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小农具、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16大类103类4 000个品种(规格)的农机产品,基本上能满足市场需求。此外,中马力轮式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小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小型碾米和制粉加工机组等农机产品出口北美、南美、东南亚及非洲等国家。有学者指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跨入中级阶段。这一阶段,农业机械已在大多数农作物的主要生产环节应用,从总体上看,机械作业在农业生产中已开始占主导地位,常被称为农业基本机械化阶段。[2]目前,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3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3.1走绿色化产业道路

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为导向,走“绿色化”产业道路,融合高新技术,发展节约型农业装备,力争达到低能耗、零排放的标准。从政策方面讲,发展节能农机,是“十一五”的重点领域。发展节能型拖拉机,注重技术投入、开发新型产品、减少能耗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由于燃油价格的不断提高,用户对节能产品的要求更加迫切。从市场可以看出,用户对节能型的农机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农机达到环保要求和具有节约能源的性能。这一要求将直接主导我国未来的农机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节能型农机正逐步推向市场,同时受到用户的高度关注。我国农机企业将重点发展满足水田机械化、旱地保护作业等方面的产品,重点发展节能、节水、节肥和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增加产量的农业机械产品,达到与国家政策、市场走向、用户需求、自身发展同步。

3.2加强生物性技术进步模式的利用

我国很多地区尽管平原辽阔土地肥沃,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可是并没有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但是我国总体上人多地少,提高土地生产率、稳定生产水平也是重要的目标之一,因此要适当地采取生物技术进步。因而应采取先机械技术措施、后生物化学措施,并以前者为主的技术发展路线。

3.3生产技术高科技化

采用高新技术跟踪世界农业机械技术发展动向,采用高新技术、逐步实现农业机械作业的精确化、高效化与自动化;重点研究机电液一体化、微电脑技术、航空航天技术(GPS、GIS、RS)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发展精细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机械自动监控水平以及舒适性与安全性。加强农业机械共性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加快技术创新,如降低动力排放、噪音与振动;农业机械关键零部件、配套件可靠性研究;人机工程及安全性、舒适性;农业机械工作部件与物料相互作用机理如地面机械脱附减粘理论与技术;农业机械现代设计方法与试验技术、仪器、设备研究等。适度规模经营所需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关键技术与设备。如水稻工厂化育秧、栽植、收获机械;玉米育苗移栽,收获机械,大田作物间作套种成套机械,棉花、油料、甘蔗、甜菜、薯类等主要经济作物种植、收获与运输机械。[3]

3.4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将更好

2004 年6 月25 日颁布新的机械化促进法。该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促进职责, 明确了对农机科研开发和生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农机作业服务和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扶持措施。该法的颁布实施, 进一步改善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 将极大地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普及应用, 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3.5关键机械化技术要求提高

主要是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和经济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在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粮食机械化技术需求将主要表现在:水稻生产工厂化育秧技术、高速插秧技术、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技术,适应多个地区、不同行距的玉米联合收割技术。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需求主要集中在种植、管理和收获等关键环节。

3.6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方向发展。

中国农户种植规模小,家家户户购买农业机械不经济,也没有必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显和尢为重要。以1996年开始的全国性跨区收小麦化、社会化服务发展。1996年以来,中国有关部门大力配合,利用从南到北小麦收获的时间差,组织开展了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小麦作业,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7~10天增加到一个多月,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既满足了农民的机械化收割要求,也提高了购机者效益,促进了小麦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的增加。1994年,全国联合收割机仅有6万多台,而2003年达到36万台。小麦机收率由1995年的47提高到2004年的82。小麦跨区机收带动了小麦播种及其他作物机械化生产向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各地农机作业协会、合作社以及作业公司不断涌现。

4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将使国内农机快速发展,农机工业装备农业能力不断增强,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内农机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新的发展趋势及时地调整发展策略,使农机行业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局势,促使我国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启高,毛罕平.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 农机化研究,2010(2):245-248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和市文件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大意义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建设中带有方向性的战略任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全面实施,我市农业机械化取得长足发展,农机装备总量大幅增长,农机作业水平明显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农业机械化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我市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新需要,与广大农民的新需求相比,还存在装备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含量不够高、经济作物机械化程度较低、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当前,我市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劳动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大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农业机械性能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城镇化“三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发展大农机,服务大农业,建设新农村”的战略要求,以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重要农时、主要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为重点,以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为动力,着力调整区域布局、优化装备结构、创新发展模式,统筹推进农机、农艺和农业经营方式协调融合,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服务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推进农业机械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实现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协调推进,紧跟农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坚持突出效益,先进实用,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坚持机制创新,科学发展,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扶持,调动各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坚持依法监督,规范管理,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42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以上,重点经济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实现重大突破、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0%,设施农业、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得到全面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到年,全市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63万千瓦左右,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5%以上,重点经济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设施农业、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等行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力争走在全省前列。基本实现农业机械行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初步建立起集农机购置、田间作业、维修保障和信息为一体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三、明确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全面加快农作物生产机械化进程。围绕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质量与水平,在巩固小麦生产机械化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加快发展玉米精量播种机、玉米旋播机、喷药施肥机、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青贮机等农业机械,大力推广玉米贴茬直播、联合收获、秸秆还田、秸秆青贮等技术,“十二五”末全市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达到92%以上。在水稻种植区普及推广育插秧、收获等机械化技术,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围绕推进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以种植、收获为突破口,着力加强大葱、韭菜、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十二五”末全市大葱开沟、培土、收获三大生产环节机械化程度达到70%以上。围绕蔬菜、林果、种苗、花卉等设施农业发展,大力推广田园管理、电动卷帘等设施农业机械,加快发展生态植保、病虫监控、温度湿度控制、秸秆反应堆增肥等高科技技术和机械设备,推动设施农业向建设标准化、控制精准化、生产机械化、管理现代化、服务产业化迈进。

(二)着力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坚持农、林、牧、副、渔各行业并举,耕、播、管、收、加各环节并重,稳定增加装备总量,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机械的比例,重点发展大型复式、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机械,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量效并重协调发展。引导农田作业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形成适应优势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机械化装备结构,提高不同作物生产质量效益的机械化技术结构。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机械,做大做强农产品机械化粗加工、深加工产业,逐步引进蔬菜、果品、饲料、水产品等加工设备,大力推广粮食加工烘干、良种包衣、农产品冷藏、秸秆综合利用等机械设施,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

(三)积极提升农业机械化科技水平。大力推广以深松深耕、免耕播种、联合收获为代表的机械化增产增收技术,以节水灌溉、精量播种为代表的机械化资源节约技术和以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秆综合利用为代表的机械化环保技术,加强与生产厂家、技术科研部门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推广新机具,促进机械装备升级和技术改良,加快普及主要作物关键环节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应用。制定适应不同作物的农艺标准、机械作业规范和技术路线,建立农机农艺协作机制,大力推广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和种植模式,为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完善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协调配合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农作物品种、茬口、施肥和植保,提高农机化技术的集成应用水平。加快实施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各镇(街道)要结合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分别建立1-2处主要粮食作物和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创新示范基地,探索不同地区机械化发展的新模式。要着力实施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深耕推进工程,制定《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和《土地深松深耕工程建设规划》,开展高标准、高效益保护性耕作、深松深耕示范区建设,基本形成我市保护性耕作支撑服务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市推广保护性耕作35万亩以上,耕地全面深松深耕一遍。

(四)努力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进入农机服务产业,大力扶持农机大户等各类社会主体领办、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十二五”期间,全市每个镇(街道)至少建立2家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辐射带动其他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快速发展,真正建立起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在规划、用地、投入等方面积极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建设一批农机服务大院,改善农机存放、保养条件。推广“企社共建”模式,协调支持农机企业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5个大型农机维修站,解决大中型高性能农业机械的维修难题。积极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十二五”期间创建省级四星、五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4个。要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创新经营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农机销售、维修服务市场,积极开展跨区作业,推行订单作业、承包服务、产加销“一条龙”等服务方式,逐步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产业。

(五)大力加强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以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教育培训、信息宣传和安全监理等五大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政策、科技、装备、人才、体制为主要支撑,努力打造依法规范、综合配套、机制灵活、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拓展公共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整合市、镇(街道)、村(居)三级农机科技推广力量,实施“5516”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工程(组建5个农机推广专家团队、50名的市、镇(街道)农机推广指导员队伍、近1000人的村级农机推广员队伍、6000户的农机推广示范户队伍),构建“农机专家—市、镇(街道)农机推广指导员—村(居)农机推广员—农机推广示范户”四支队伍,形成层次分明、四位一体、系统完整、覆盖全市的农机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依托《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投资130万元实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安全监理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农机技术推广、安全监理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创建部级农机安全监理装备示范县,建设一个现代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基地。市农机局成立农机质量监督站,建立健全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加强农机市场管理,组织开展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质量调查,抓好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等坑农害农行为。要建立完善全市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农机服务组织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机械合理有序利用。要高度重视农机教育培训,加快提高农机教育培训能力。扎实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重点打造农机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加大投入,加快建成集农机化新技术推广与培训、农机新机械展示演示与交易、大型高性能农业机械维修与保养于一体的农机科技示范培训中心。充分发挥市农机化学校在农机培训中的“前沿阵地”作用,结合“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深入开展农机管理、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每年培训农机管理、科技和实用技术等1200人以上,不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保证。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开展农机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强化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工作,加强牌证管理,提高农业机械挂牌率、年检率和驾驶员持证率,突出抓好重要农时季节的农机作业安全,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深入开展“文明监理、优质服务”活动,加强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建立农机事故应急快速反应机制,提高科学监管水平,扎实推进“平安农机”建设。

四、建立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组织保障机制。各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工作,把农业机械化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明确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要将农业机械化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标,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严格落实责任,认真组织实施。要加强农机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保障活动经费,真正达到工作落实有专职队伍、办公场所有完善设施、干部工资有财政保障、服务能力有科技支撑,切实解决农机技术推广、生产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一步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农业生产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也顺势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当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就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肤浅的论述:

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性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句名言,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农业机械化的实现依靠于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是农机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转为农业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工作措施之一。只有把农业机械化的科研成果采取示范推广或其他的方式,向农业机械的使用者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才成为第一生产力。所以,农业机械化的新技术、新机具只有通过技术推广应用后才能被人们所认识,新的农业机械才能被农民所接受,新的农业机械化科研成果才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若没有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最好的农业机械化科研成果只不过是一件陈列品,没有推广应用的科研成果,对人类就没有贡献,就没有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切实地把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做好,农业机械化的科研成果才能真正成为农业的生产力,农业现代化才能早日实现。

二、目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在新机具的使用性能或者新技术研发方面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在农机化推广应用方面仍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比如,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不完善,有的地方没有专职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单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员只是由基层农业服务中心派员负责,缺乏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从事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使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较难开展。而且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单位的办公条件亦比较简陋,普遍存在推广经费不足、推广的方法和技术比较落后,推广设备已经严重老化,以及没有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基地等问题,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方面带来了诸多难题。

另一方面,作为农业机械的使用者,农民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大部分农民心理是因循守旧,这种心理直接导致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难以被农民所接受,农民存在对农业机械新机具、新技术保持观望甚至怀疑和抵触的态度。这种传统落后的思想和抵触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也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变得困难,妨碍了农机化科技成果转变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进程。

三、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先进生产力集中地表现在农业机械化应用上。要改变传统的农业耕作,发展现代的农业机械化,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方面,建设更具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在生产力以及生产质量的水平,必须通过现代农业机械化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使农民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实现农村剩余劳力向城市转移,对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要加强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完善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单位的办公设备和条件,培养一支具素质高、业务精的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稳定农机化专业技术推广人员,使他们更好地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

(二)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方法

由于农业机械化技术主要是面向农村推广应用,推广对象主要是农民,所以,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要认识到农民思想比较因循守旧,对新生事物的认识以及接受方面需要较长的时间,在推广的渠道上,应该利用现场示范或者视频播放等比较直观的方法进行推广,同时也可以结合样机展示和图片教学等方法。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农业作物、农艺要求等具有适应性的农业机械进行针对性地推广,以引起农民对农机化新技术或新机械的重视,让农民或者机手直观地认识到新技术的效果,从而引发他们对新技术或新农业机械的兴趣。同时,把建立实验示范基地作为地区推广的重点,通过示范基地引导农民使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使他们亲眼见到农业机械新机具或者新技术使用后的实际效果,从而转变传统的观念和心态,自觉改变农业生产行方式,主动将新农业机械或者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实践中去。

(三)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广大农民是使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主体,因此在选择新技术和决策的时候也需要农民的广泛参与。因此,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尤其是科技素质。在这方面针对农民的实际需求开展技术培训,着重在农村进行科技知识的普及,提高农民的整体科学素质,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转变农民传统的观念,使农民对新事物、新技术有更强的接受能力,增强他们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四)加强农业机械科研开发与推广的相互配合。

农业机械化技术科研开发单位与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单位要做到密切配合,把科研开发以及推广服务进行有机结合。尤其是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单位,要建立示范推广基地,科研开发与技术推广通力合作。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单位负责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工作,同时把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或新机具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地向农业机械科研开发单位反馈,使农业机械科研开发单位更好地对新技术或者新机具作出技术改进。并有针对性地对农民的实际需要开发新的农业机械和新技术。两个部门相互配合,又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提高农业机械新技术和新机具的使用性和适应性,研制出地区适应性广的农业机械,做到优势互补,协调合作,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农业机械化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从而更好更快地实现农业机械化。

四、结语

为了能够全面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必须加强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建立具有专业的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创新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方法,使农业机械化技术得到更好地推广应用,使我国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杨爱莲,丁春梅,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

[2]王庆云,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08

[3]巴拉提・阿斯木,加快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 进一步促进新疆现代农业建设[J],新疆农机化,2010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决策

1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1.1战略地位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近年来,围绕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突出重点,科学创新,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农业机械化的战略地位更显重要。农业机械化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措施,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

1.2重要作用

大力振兴农机装备工业,既能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和物质保障,又能有力地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和重要内容,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机装备制造业将担负起装备农业和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村市场需求的重要任务。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对黑龙江省农机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必将推动本地区工业和农业的共同发展,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2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坚持政策导向与市场取向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导向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广大农民和涉农企业对农机化建设投入的积极性,发展先进适用的大型农机装备,推进我省农机化发展进程。坚持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原则。围绕粮食生产,结合我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契机,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实现产业化发展格局。坚持以人为本与加快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促进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加快农机化建设步伐,促进我省农机化建设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发展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在农机化发展进程中,既要考虑发展数量和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重点支持那些质量好、作业效率高、对提高粮食产量有促进作用的农机技术和农机具的发展。坚持体制创新与规模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要遵循市场化、企业化发展方向,做大做强农机服务组织,尤其是加强对现有现代农机合作社的规范,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规模,并向集团化发展。

3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战略重点

以推进田间作业全程机械化为重点,加速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以推广保护性耕作为重点,持续利用和保护黑土耕地资源;以节本增效为重点,发展节约型、环保型农业机械化;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发展畜牧机械和农产品加工;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机械服务社会化;以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为重点,实施人才战略。

4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工程

4.1农业现代化装备更新工程

经预测分析,黑龙江省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现代农业全程机械化。此后,农业装备将向现代化迈进,以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因此,“十三五”期间各级政府要支持开展现代化农业装备的研究,实现传统农业机械的升级换代,使农业机械向着精密、高效、节约、智能方向发展,为农机生产者、使用者创造更好的效益。

4.2农机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机作业服务体系比较健全。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发展比较早,机群老化。二是机型较老,技术水平低。三是多年缺乏投入,大型农业机械数量不足。四是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组织化程度低,机械效率低。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增加投入,加强农机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以解决:一是提高农业装备数量;二是改善机群技术状态,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过度;三是提高生产社会化、组织化程度。要以工程项目为载体,推动农机作业服务体系建设,可加快实现生产手段的现代化、技术的现代化、生产组织的现代化、生产规模的集约化,达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4.3黑土耕地资源保护机械化工程

黑龙江省黑土地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是东北大粮仓的根基。整个黑龙江省耕种区犁底层上移,耕层减少,蓄水保墒能力下降。如果不加以保护,黑土资源一旦功能性破坏就难以恢复,将对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省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在黑龙江省开展以保护黑土耕地资源为目的的黑土耕作保护工程意义重大。符合黑龙江省耕作方法与特点的寒地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秸秆地表覆盖,减少风蚀水蚀,减缓土壤水分蒸发;通过少耕、免耕减轻机械进地对土壤的压实;通过深松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耕层厚度,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通过农机、农艺、土壤生化、水利等多学科交叉攻关实现生物技术、现代农艺技术、工程技术的结合;从而实现东北地区黑土地有效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5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建议

5.1投入与融资体系建设

通过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可知政府财政投入、机械化燃料价格和机具价格是影响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由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的预测和实现发展目标财政投入的测算可知,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需要加大财政投入比例。因此,必要的资金投入、完善的财政支持政策和补贴机制是保证农业机械化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更好地推动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和补贴力度,必须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建立以财政扶持和信贷支待为导向,农民和集体自筹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资体制。

5.2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农业机械的科学研究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农机具的科技含量、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业机械化发展。黑龙江省具有较强的机械制造业和农业机械科研能力,完全可以选择农业机械化的重点、难点问题实施联合攻关,建立以企业、大学、科研单位的有机结合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相衔接的产学研联合制造和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农机化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农机生产和科研方面实行强强联合。制定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的发展规划,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原则,走出黑龙江省自己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之路,改变农业机械研发与生产各自为战的局面,整合各方面的科研力量和生产企业,优化农业机械科技研究、开发、生产等各种资源配置,加强推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加强基础性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水平,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不断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

5.3规模经营体系建设

小规模的家庭生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实行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发挥机械化作用,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面临的重要问题。改变目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一是进一步延长土地承包期限以克服短期化行为;二是尊重农民的自发创造性,对目前农民自发尝试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如:反租倒包、土地有偿转包或转让、土地投资入股、土地信托服务、土地互换等,要允许试验并加以规范和引导。同时,要创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模式,能够满足农机经营者的基本要求。这样既坚持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长期不变,又打破了土地分散经营的格局。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走适度规模生产经营之路,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5.4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是衔接农业机械和农户的桥梁,是农业机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要途径。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是各级政府的义务和责任,是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完善农业机械社会化管理与服务体系,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双向互动。加强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管理,对其公益活动人员编制,事业经费,推广资金和条件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5.5标准体系建设

健全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强化农机安全监理,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在规范市场、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利益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所(站)建设。稳定和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和人员,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监理法规,改善农机安全监理装备条件,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更好地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依法强化农机产品质量监管;依法强化农机生产安全监理。

5.6人才保障体系建设

黑龙江省农业劳动力和农机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是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农业科技进步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需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大量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和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和农机技术人员。强化农村公共教育和劳动力技能培训,构建新型教育体系,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强高学历农机人才的培养,培养基层农机专业骨干;加强农机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强农机大户的科技培训工作,开展农业机械化科学教育体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5.7农机农艺协调建设

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只有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才能使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强调农机一定要适应当地农艺的要求,而要从生物学、农艺学的角度组织多学科专家科学评价,开发利于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新农艺等,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蒋亦元,汪懋华.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白人朴,杨敏丽,刘清水等.中国农业机械化所处发展阶段分析[J].中国农机化,1999(2).

[3]冯迎芳.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319.

[4]张勋.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战略思考[J].农机化研究,2006(3):1~6.

[5]王丽敏.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是中国农机化发展的基石[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8(12).

[6]白人朴.中国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白人朴教授论文集[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7]中国工程院.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Z].2005-2007.

[8]张桃林.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01):1~6.

[9]杨艳华.农业机械化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

[10]姚宝刚.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J].农业机械学报,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