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是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念,按照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的目标要求,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必要的监控处理,提高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在施工中,必须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来统筹、协调生产、才能大幅减少安全伤亡事故,才能充分发挥施工作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生产不忘安全,向安全要效益,在努力提高工作效益的同时,努力改善工作条件,抓好安全工作各相关要素的有效落实,真正做到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也要得到切实的加强。

1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

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主要有:安全组织管理、场地与设施管理行为控制、安全技术管理,分别针对生产过程中人、物、环境的行为状态,进行具体的管理与控制。为使上述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在实施安全管理过程中,以下几条原则必须严格遵循:

(1)要做到管理法制化

要做到管理法制化,首先要做到有法必依。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施工项目进行管理,其次要执法必严。加强安全管理的力度。对于违反安全管理生产法律法律的单位和个人,要按责任的大小、情节的轻重,给予一定的经济、行政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再次,安全法律法规的有效运行,前提是广大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一线员工对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高,只有搞好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增强法律素养,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才能落到实处。目前,我国安全管理法制文件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法规和各种技术规范,前者指国家关于改善生产劳动条件,实现安全生产,为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职业健康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和,是强制执行的法律法规。后者是指各种施工技术、行为规则要求,如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和规定等。安全技术规范是强制执行的标准,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我国主要的安全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违反行政处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等等。

(2)要做到安全管理制度化

规章制度是国家各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的各种法规性文件。制定的各种条例、办法、规程、规则等,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是施工作业行为的指导性文件。要做到安全管理制度化,就要全面对施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梳理归纳,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控制制度,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实现安全管理制度化、经常化,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3)要做到安全管理科学化

工程施工项目持续周期长、可变因素多、安全隐患多,工作千头万绪,没有科学的统筹协调,安全管理就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要做到安全管理科学化,就要加强对管理科学的研究,将现代管理学理论运用到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上,在施工中按不同的施工阶段不同的特点,适时调整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全程做好安全教育,发现安全事故苗头要及时纠正和教育,防止安全事故,保证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确保企业安全高效发展。

(4)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搞好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始终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而不是仅仅作为一句口号只喊不做。我国各项劳动安全的法律法规制度,遵循的正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大原则。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及时解决安全管理工作中发现的事故苗头,安全管理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首先要端正态度,认为施工企业效益最重要,一切以效益为主的施工企业数量不少。正确对待,选准正确的管理措施,经常检查,才是最佳的选择。

(5)要贯彻“全员参与”的方针

安全管理,不是安全机构和领导人员的事,是全体参与建设人员共同的事情。在一线工作的员工,对现场及生产情况了如指掌,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管理工作要贯彻“全员参与”,参与生产的每个人都要有主人翁精神,“全员参与”安全管理。

2 安全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经济发展经历了温饱阶段、小康阶段,目前进入了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是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国际上公认的“发展瓶颈时期”、“发展分水岭时期”;这一发展时期假如不能顺利、健康过渡,经济及社会发展将会长时期停滞不前,相反如果能顺利突破发展的“瓶颈”,经济及社会发展将会进入一个长时期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阶段,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前我国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经济转型时期的经营困难,就业形势严峻,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计划生育与人口老化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仍在扩大,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收入分配、社会治安等方面问题,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问题。在安全方面,国务院总理于2009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食品安全事件和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接连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教训十分深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虽然我国目前一片太平盛世,歌舞升平,但是困难很多很大,因此国家提出了“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经济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讯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和手机等通讯手段的迅速普及,我国的新闻报道和传输异常迅速,给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往往安全事故尤其是重大安全事故一发生,就迅速传遍全国,容易引发各种,造成社会“不和谐”。

因此,安全工作既是对生命财产的尊重爱护,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同时也能提高社会生产效益,为建设和谐社会保驾护航。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安全工作尤为重要,工程项目领域的安全工作正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强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很有必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安全管理的一些措施

3.1.合理安排管理组织结构与职责

根据企业本身的职能分布与项目属性,制定合理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并确定各个部门、基层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层层执行、垂直监督,从上到下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及监督体系,确保项目的顺利执行。

3.2.制定和形成管理者不定时突击安全检查制度

项目安全管理人员要了解项目基层安全状况就必须进行安全突击检查,其重点要检查基层管理者的安全防范意识、施工现场设备管理、施工临时用电安全防护、安全防护措施、现场危险物品存放等等项目,使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自发形成安全施工的意识。

3.3.建立有效的安全评估与反馈机制

明确安全评估的各项指标,充分认识到各个安全环节的参数,建立高效、科学的评估机制,对建筑施工项目进行预先风险分析,评价危险项目的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要建立合理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基层施工和管理人员对项目安全管理与生产的意见看法。

3.4.建立项目安全应急措施制度创新

做好安全事故致灾状态的分析,特别是负面效应造成失控灾害,给供电、供气,以及该、排水系统故障等。可能产生事故的最大灾害状态,作为准备应急人力、物力方案的依据。

3.5.创新的条件支撑

要在思想上对每个项目有把握可控的观念,努力偿试新的安全管理方法、新的安全管理手段;要在经济激励机制上对项目有绝对的资金投入,项目效益要靠安全来保证;要在培养开拓创新的员工队伍来支撑,不断培训工程技术人员、安全、质量、统计、核算、设备、材料、后勤管理人员,把创新考核纳入项目考核中;要建立健全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企业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逐步规范安全技术创新管理机制。

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但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过快发展与法律制定的滞后,导致了项目安全管理问题不断。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要想冲破现有格局,走向更大的舞台,就必须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我们应该把安全管理制度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抓不懈、不断创新发展,以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汤京华,王玉珍. 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存在问题;相关探讨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

一、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一)关于安全问题的探讨安全问题是施工单位首要考虑的问题。安全关是施工企业的生命线,如果没有了安全保障,那么一切都是空谈。我国目前建筑工程中安全问题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经费问题。根据相关要求,施工企业要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把用于安全管理生产的经费要落实到位,用到实处。但到目前为止,仍有部分企业没有很好地执行此项规定。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是执行力度不大。有些企业提款不足甚至未提款。然后还没有做到专款专用,甚至有些施工企业的领导片面地认为该类经费是一种额外支出,在此类上少投入一点,企业的利润就能多一点。这是极其错误和短视的看法。第二,法制意识问题。有些施工单位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质量和法制意识较为淡薄。我国建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一些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建筑施工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也进一步明确了施工单位在工程技术与质量管理上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或多或少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实际操作中违反一些应该遵守的操作规程,没有按照施工图或者是施工顺序进行正确施工,技术措施也没有保障,甚至是偷工减料,私自转包分包。由此会带来一连串的后果。造成工程质量低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失。那么,如何来解决相关问题呢?首先就是要加强施工企业的经费监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充足的经费供应是保证生产安全的基础。有了一定的专用经费,才可以以保证专款专用,落实到位,安全顺利生产。另外,还要下大力气来关注工人的安全素质与法制意识问题。只有经过“三级安全培训”的工人才能合格上岗。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检查两个方面,建立安全体系至关重要,工程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的第一负责人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立了安全体系之后各个部门要适时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补救。并且还要注意检查的时候要仔细、认真。还要统一施工安全资料标准。在建筑行业中,全面开展学习《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有关规范及有关施工安全生产文件,统一标准,强化用标准,时刻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各方面的安全意识,确保全面、透彻地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

(二)质量控制管理问题的探讨如今,管理体制较为不健全的问题较为严重。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体制较为不健全是尤为突出的重点问题之一。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要设置好专业功能齐全的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分别配备数量不等的人员,以满足工程管理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节省人员开支,大量削减工程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数量,这就造成管理部门和人员的残缺,甚至引发了管理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的现象。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了。还有管理制度深入性较为不足。近些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建筑行业的主管部门逐渐加强了对建筑行业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并相继颁布和出台了一系列建筑工程管理文件和相关规定。建筑行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全部是由国内著名的建筑行业专家、学者、主管部门领导、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共同研究、讨论,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下来的。但是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在下发到各建筑工程单位以后,大多变成“一纸空文”,其作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浮于表面、难以深入,是我国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此外,由于种种因素。有些政府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大,导致行业内部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从根本上予以杜绝。因而使得工程安全系数受到极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相关管理问题,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出发:首先,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也要有相应提升。管理理念是管理水平提升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是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表面层次的内容较多,而对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意义的研究与分析却关注较少,这是极其不利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发展和进步的。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而言的,即对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进行适当的革新与完善,并要不断的填充现代化的管理元素和思想,以彻底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但是,在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发展的速度与方向,创新发展的速度要适中,既不要冒进,又不要停滞不前;发展方向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不要片面追求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逐步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理念。

二、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我国的建筑施工工程量也会越来越大。随之而来产生的安全问题近年来也是频繁地出现。我国建筑工程已经逐步从过去的老旧施工模式转变为全新的施工模式。即:较高的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措施严密,节能环保。总的来说,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性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以弥补我国在相关领域起步较晚的缺憾。另外,还要加强相关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并制定相关的工程安全责任制度,使得责任落实到人;并对需要改进的施工工艺加以有效地改良,进而在全方位提高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庄德恒.建筑工程质量浅析[J].建筑与文化.2012.12.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

当前,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安全作为其快速良好发展的先决条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我国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安全生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各个建筑工程单位也相继出台了大量安全工作措施,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类项目的种类多样性,建筑工程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多多少少出现一些安全性问题。

一、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

所谓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可以从其内在的含义和具体的含义上将,内在含义主要是指相应的安全理论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上面的具体应用,具体含义主要分为广义上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和狭义上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另外从广义和狭义来讲的话,从广义上来讲,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指的是,相应的国家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机构、具体的建筑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进行建筑工程施 工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统一的组织、检查、监理等活动。从狭义上来讲,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指的是,相应的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相应业主或业主委托的相应施工安全检查、监理机构等相关参与建设单位对整个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进行具体的规划、实施、把控和监督管理。

二、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工作人员素质过低,监管人员不重视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的工作涉及到的方面颇为广泛,除了在技术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在政治、经济、法律上也要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要想使评价工作发挥最好的效果,仅凭借一两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这需要整个团队的认真负责。每个评价人员都必须要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作业技术、控制能力等等综合性的、多方面的工作能力,这样才能使整个团队拥有高效率的监理工作。但是当前我国的评价人员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评价管理部门配备的人员过少;其次,评价人员技术不过关、经验不足;再者,评价管理人员对建筑质量管理工作没有达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随着当前科技的不断发展,房屋的建筑也开始采取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许多工程规模庞大、技术复杂,没有一定工作经验和技术积累的人员是无法适应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安全评价工作的,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大多数的施工安全评价人员还是存在着专业技术不过关、经验不足。

(二)安全评价体系没有形成良好的制度的管理

当前我国虽然对房屋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工作逐步重视起来,但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旧制度是无法在一朝一夕之内弥补的,当前仍存在着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不过关的情况。在对人才的培养上,虽然在一些高校也开展了这样的一门课程,但是对这些课程的重视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并且,推动安全评价体系的发展,是不仅仅需要高校的配合,还需要在各个工程项目中进行实施和运用。这样才能够更快的得到社会的认可。虽然部分高校准备了这样的课程,但是基本上是作为选修课进行的,没有或者说很少的开设独立的专业。

我国当前对建筑安全评价体系逐步重视起来,也制订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和世界的水平相比,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也没有达到国际要求的水准。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还尚未做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执法部门执法不严,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进行,对我国建立良好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形成阻碍。

三、建立良好的安全评价体系的措施

(一)提高管理评价人员的素质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作为建筑施工中的一个必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评价中,管理评价人员应该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业主和使用者的利益,还要充分的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根据规定进行管理评价,在不同的建筑中要充分了解建筑施工的详情和建筑的具体内涵,秉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并且在对专业人员的教育上,各高校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业水平,严格要求,在单位中,也要不断加强考核力度,组织人员不断的进修学习,不仅要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还要进行心理思想教育,要求充分考虑人们的利益,考虑社会的规定,进行正确的安全评价管理。

(二)采取层次问题分析的方法

在建立安全体系的过程中,最好能够将安全的概念由抽象转化成较为形象的数量指标,从而为安全管理选择最优化的科学依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当然需要从过去的那些安全管理的措施中吸取一些宝贵的经验,从而将他们应用在我们建设安全体系的过程之中。一般情况下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估中,采用层次思想来分析问题,构建树状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这种方法是用具体的评估指标反映抽象的评估目标,为后续评估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三)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规章制度

法律法规是国家采取的强制性的手段对个体和集体的要求,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有利于对评价体系内部的严谨公正做出引导。要想建立良好的安全评价体系,就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的制定与管理有关的法律、行政规范、部门规章等,完善当前的法律法规。因为建筑行业存在着复杂的特性,并且不同的建筑师拥有着不同的思想,各地区的区域情况也有很大的不同,都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因此,在对待不同地区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上,国家应当制定不同的针对法规,对当地进行因地制宜的约束,使得人们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外在条件下进行评价工作。

四、结语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但要真正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并涉及到多方面因素,这需要多方协调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完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级体系的必要性及迫切性,大力提高安全评价体系的信息化水平,让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指数。总而言之,建立安全评价体系,改进旧体系存在的制约因素,将评价工作落到实处,对于保证建筑的质量,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长喜.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建筑设计,2012(09).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系统定义;评价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住房需求市场迅速的扩大,工业和商业的不断崛起,促使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乡村人口不断的涌入城市,由于经济的提高带动了城市的改造和建设,这些因素极大的刺激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国内房地产和建筑行业获取了巨大的发展生机,不仅如此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现阶段建筑行业呈现出施工难度系数高、设计多样、施工队员整体素质较低。这些不利因素都导致了建筑行业的安全隐患问题,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建立并完善安全系统设施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1 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描述

建筑安全管理系统,首要的是对安全问题的理解,所谓安全是指人们在研究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寻求自我保护的一种实际需要,是人们继衣食住行之后的又一项基本需求,它是和恐惧、危险等不安全因素相对立的。安全的标准也在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与人类自身认知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发生变化的,没有绝对的安全而言。换句话说,研究安全就默认了一个共同的安全指标。其次要明确建筑安全,建筑安全是一个过程化、程序化、系统化的概念,包括建筑物建造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安全因素的总和。具体的来讲包括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和装修以及后期建筑物的维护和使用[1]。

明确了以上两个概念之后,建筑安全管理的概念也相应的明确。所谓建筑安全管理是指对建筑物的设计、建设、装修以及后期的房屋维护和使用中所有的不利于安全的因素进行防护、预测、控制的行为。建筑安全管理包括设计阶段的安全管理、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装修阶段的安全管理、建筑维护阶段的安全管理和建筑使用阶段的安全管理。建筑安全管理一般的只能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但不能够绝对的避免事故,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一定程度上能够减低伤亡事故,减小公害。在安全系统的所有环节中,设计阶段的安全系统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安全因素之一。设计阶段的安全不到位,往往会导致施工阶段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施工阶段和维护使用阶段出现的断裂、坍塌等严重问题,多数都是由设计阶段出现的问题,图纸设计的不合理导致了后期建筑物强度不够,造成财产损失巨大。建筑施工阶段的伤亡事故是频率最高的安全事故,主要包括机械事故、触电事故、高空坠落等等常见的建筑事故,健全安全管理系统,对施工过程中用到的仪器、设备定期检查,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规范办事,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施工伤亡概率;装修过程中,由于装修材料、装修设备等的问题,造成的安全问题也屡屡发生。

因此,要建立建筑安全管理制度就要有一套建筑安全准则,严格按照准则工作,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伤亡事故[2]。

2 安全管理系统的参数定义

建筑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三类:建筑物的不安全因素、施工人员和住房人员的不安全因素、建筑物和施工人员相互交互的不安全因素。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作用就是对这些不利的安全因素进行管理、预测、控制,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可以运用控制理论的方法,将不安全因素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模型。根据投入―产出原理,建立投入-产出模型[3]。

Y=Q(R,F)

其中:R为安全投入;F为安全生产函数;Y为安全产出。R包括:经费投入、人力投入、安全标准投入、资金投入以及其他的投入。以上投入为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投入参数。Y=Q(R,F)是建立的建筑安全管理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方程。上述方程理论上成立,但实际操作中难以列出具体的函数方程式,为此引入社会参数f、企业参数m、自然参数n。所以上式可以变换成:Y=Q(R,R(f,m,n))。

3 安全管理系统的客观评价

通过计算安全评价方程的值来评价一个建筑公司的安全质量好与坏,也可以用来评价两个建筑公司之间的安全管理工作的优劣。在公司管理参数稳定的情况下,只需要提高安全资金投入,就能提高建筑公司的安全管理效果。现阶段,最常见的问题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减少安全人员、减少安全经费的投入、减少安全设施等做法,极大的违反了安全管理法规,更违背了投入与产出的基本工作原理,给建筑行业、社会、居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建筑公司领导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公司的参数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工作人员的素质、施工的技术水平、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制度。这是安全工作最基本的三个保障[4]。

要保障建筑安全管理系统正常工作,不仅是建筑公司和建筑施工人员的任务,需要靠整个社会一起共同努力,一起维护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社会除了给予一定的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之外,还要积极的参与到安全管理系统中来,相关的立法机构要建立合理的法律法规对建筑安全系统的管理进行支持和维护。

4 总结

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各个行业都得到了显著发展。尤其建筑行业更是发展迅速的一种行业,从事建筑行业的员工包含各色各样的人,现阶段建筑行业主要围绕着高层建筑、偏远地区的房屋建造等危险工程展开工作,危险系数较高,因此,加强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和相关的参数定义,并对建筑安全系统进行了评价,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全君,何学秋.事故的定义及其发生的原因的理性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31(05).

[2]张超,陆愈实.一般系统的事故致因分析[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5,5(12):30-32.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乡镇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工程建筑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加强新农村建设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有效的保障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科学、有序、和谐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中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社区管理相关措施跟不上,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建设管理者宣传不到位,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政策了解不多,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少数地方没有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没有尊重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部分农民对新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惠民工程出现了被动局面。

1、质量安全观念淡漠,质量安全监管力量不足

农民自建房的质量安全意识不强,部分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安全责任意识有待提高。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部署,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转移到农村,近年来,农民自建房每年以百分之二的速度增长,农村工程建设量持续增长,乡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任务艰巨。尽快加强乡镇建设管理,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势在必行。没有建立乡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服务机构,乡镇主管部门缺少专业技术力量,乡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专项资金缺乏,技术指导与服务不到位,设计、施工质量不高,隐患较多。

2、质量安全法规标准不健全,覆盖面狭窄

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不能适合当前农村建设工程的实际,对于建筑面积三百平方米以下的市政基础设施、生产性建筑、一大批乡镇限额以下工程的建设,没有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乡镇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最低标准是,要选用合适的设计图及配套形式,选择具有一定资质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监督,建筑施工人员先进行培训。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机构监督覆盖面狭窄,仅限于城镇。大部分乡镇限额以上工程的建设,都未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没有严格实施监督管理,工程的建材质量、基坑验槽、主体结构安全监督力度不够,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不明确,工程竣工后,没有按有关规定组织验收,没有向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二、加强新农村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1、建立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机制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对建设新农村负有责任,健全创新组织管理机制,加强新农村社区组织建设,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对社区管理工作职责合理定位,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各类组织建设,实现组织间的互补互动,统筹安排社区建筑管理工作,有效促进质量管理。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部门,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强化政府的监督监理。把建筑工程纳入政府监督范围,提高新农村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加强社区管理队伍建设,把服务意识强、工作能力高的优秀人才吸引到新农村社区建设管理队伍,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实行民主管理,尊重群众意愿,“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兼顾、积极稳妥”,从实际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宣传,样板引路,使广大群众踊跃参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2、规划先行科学合理地进行新农村社区建设

新农村社区建设,要高度重视规划的先导作用,统筹规划协调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力求做到一步到位,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要经县级人大常委会审议,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避免盲目建设,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任务。把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联系,与产业发展规划配套,确保规划的严肃性。

3、强化设计阶段质量管理,提升设计质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