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活垃圾分类必要性

生活垃圾分类必要性

生活垃圾分类必要性

生活垃圾分类必要性范文第1篇

 

 

垃圾分类倡议书范文1

   全市各级公共机构的干部职工:

   20X年6月3日,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变废为宝,人人有责。作为公共机构的一员,应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自觉担负社会责任和义务,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为了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美好,我们真诚地向大家发出倡议:

   一、做垃圾分类先行者。牢固树立“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理念,勇做先行者,争当排头兵。带头养成主动分类、自觉投放的良好生活习惯,把文明意识、环保观念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位群众,长期坚持,形成自觉;带头践行绿色办公、低碳消费,主动减少使用一次性办公和生活用品,从源头实现垃圾减量;带头遵从垃圾分类规则,不嫌麻烦,不怕受累,按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门别类,严格按要求分别加以处置。

   二、做垃圾分类宣传者。积极行动起来,从主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入手,正确掌握垃圾分类方法,树牢垃圾分类意识,不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务必领会政策要义,通过认真学习省和我市推进垃圾分类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充分理解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务必掌握分类知识,并在实践中积极加以运用;务必学会宣传造势,通过行为示范、谈心交流、科普宣讲,广泛传播垃圾分类相关知识,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三、做垃圾分类监督者。作为公共机构的一员,应不断强化主人翁意识,不怕非议,不计得失,敢于担当。敢于劝导抵制一次性办公和生活用品的过度使用和垃圾过量产生等浪费现象;敢于批评制止垃圾乱丢乱扔、混装不分类、不按要求投放等不良行为;敢于监督举报垃圾分类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家庭及社区,努力以实际行动维护垃圾分类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垃圾分类,利国利民,环境保护,刻不容缓。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推进垃圾分类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为建设青山绿水、生机勃勃的美好幸福的新保定作出积极贡献!

   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日期:

垃圾分类倡议书范文2

   尊敬的领导、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离开它。我们的课本上有这么一句话“我们的地球是一个美丽、可爱的蓝色星球!”,可如今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而生活垃圾是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一。这些垃圾埋不胜埋,烧不胜烧,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危害。虽然垃圾能够经过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以到达降低污染的效果。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是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一百至几百元不等。并且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

   要解决垃圾处理和污染问题,能够经过减少垃圾的排放,改善生产、生活方式。此外,我们还能够经过垃圾分类的方法,解决垃圾处理和污染问题。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环境,我校倡议:

   一、全校师生要树立“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理念,强化节能减排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二、班级、学校内设置多个贴上各类垃圾标签的垃圾桶或垃圾箱,实行垃圾分类投放。

   三、教师自备垃圾桶,学生自备垃圾袋,各自把自我一天来产生的各种垃圾先装好,午时放学后再把各自的垃圾拿到班上或学校里分类投放好,养成不随手扔垃圾和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

   四、少使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塑料袋;少制造垃圾,异常是不易分解和有毒有害的垃圾,能循环再用的用品必须做到循环再用。

   五、每周进行一次可回收垃圾义卖活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成立一个“志愿站”,由五、六年级各班派出一名志愿者组成,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把义卖得来的钱用于公益活动、用于奖励垃圾分类做得好的班级以及个人。

   六、让垃圾分类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开展“小手拉大手”的活动。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垃圾分类倡议书范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也许我们无法阻止垃圾的产生,但我们却可以减少垃圾给我们的环境和生活带来的危害,而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就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制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立方米,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如此既可节约资源,又能维护环境整洁。

   我们每个学校每天也会产生大量垃圾,但因处理不当,非常的浪费和不环保。特此,向各个学校提出以下倡议:

   一、每个学校的每个班级设置两个垃圾桶,实行垃圾分类投放,一个用来装不可回收垃圾,另一个用于装可回收垃圾,以便回收利用。

   二、人人养成不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将废纸、塑料瓶、易拉罐等进行分类回收。

   三、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尤其是不易分解和有毒的有害垃圾。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请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吧!从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开始,让我们的学校更加清洁美丽,让我们的校园生活过得更加环保美好!

   倡议人:xx

   xx年10月17日

垃圾分类倡议书范文4

   各位居民朋友们:

   每天我们都会扔出许多垃圾,它们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送去焚烧、填埋,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高达400—600元。上海每年生活垃圾处理量700余万吨,消耗了大量资金和土地资源,其处理产生的有害气体直接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对生活垃圾进行合理分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通过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提出了到20xx年底前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为此,万荣新苑居委会联合物业在社区内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工作,家庭生活垃圾将按照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投放。请广大居民朋友按条例要求将分类后的垃圾(定时定点)准确投放。我们也将积极开展各类宣传培训指导,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帮助居民朋友共同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保护环境,让低碳生活从你我做起!感谢广大社区居民朋友的支持配合!

生活垃圾分类必要性范文第2篇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严重公害之一,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严峻现实,城市垃圾的处理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严重关切。

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即垃圾减量化。实施垃圾减量化的措施包括源头减量,最大限度地废品重新利用和最大程度地回收可再利用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中包含了一些珍贵的可再生资源,我们必须加强这些资源的回收和利用,从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角度看,每种资源和原料的开采、加工都要消耗一定的能源,产生一定的污染,如果我们从垃圾中回收并重复利用,这就意味着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也减少了污染。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是治本之策,有利于减少最终需要处理的垃圾量,从而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提高“无害化”处理率,因此,研究解决垃圾中可回收再利用的技术问题,是不仅达到资源循环利用,而且为社会发展提供变废为宝的一条途径。

一、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

城市生活垃圾十分复杂,北方生活垃圾因气候影响有其独特的特点,居民生活垃圾随季节性变化而变化,虽然近年来百姓的居住条件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在偏僻地区,特别是城乡接合部还存在许多冬天取暖、夏天烧煤做饭的住户,因此而产生的垃圾是大量的。据统计数字显示,一年中有三个峰值产生大量的垃圾,即每年2月份春节前后的取暖、做饭用煤量陡增,无机垃圾出现峰值;8月份,蔬菜水果大量上市,有机垃圾出现峰值;10-11月份,秋菜上市、取暖用煤陡增,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又出现峰值。

二、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的前景

人类生活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从国家的环境保护目标和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看,我国垃圾综合利用产业市场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必将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1.垃圾分类、收集势在必行。生活垃圾处理必须实现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分类利用。走资源化、减量化和生态平衡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是生活垃圾资源化。生活垃圾不分类那就是一堆垃圾,一旦分类那就是宝贝,废旧玻璃、铜、铝、铁皮、塑料和纸壳等,都不宜进入垃圾而直接回收利用。生活垃圾一经分类就是再生资源的“宝库”。二是生活垃圾减量化,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是城市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实行垃圾减量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关健,只有先分开才好利用,需要社会各界都关心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

2.建立废品回收和垃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体系。要使垃圾综合利用体系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最根本的条件是有一个能使从事废品回收、垃圾综合开发利用的链条,持续、稳定的经济运行机制,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将回收物品分类、捆扎、打包,并分别送往各处理场。成立垃圾资源利用公司,负责废物综合利用的研究、生产、销售与技术服务。把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国内外合作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对垃圾资源化技术进行筛选、推广以及再生产的系列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使之成为高新产业。

3.制定优惠政策,依法实施垃圾资源化。垃圾资源化是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配合,所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是相当必要的。此举不仅可以对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排放物进行依法检查,更在资金上支持了对垃圾无害化的处理,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促使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都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大问题。

生活垃圾分类必要性范文第3篇

(一)生活垃圾减量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1.城市生活垃圾的界定。城市生活垃圾: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2.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活垃圾减量化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需要,随着原生资源开采费用的增加和废弃物处理成本的上升,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城市生活废弃物产生的问题;生活垃圾减量化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需要,通过重新利用生活垃圾中的可循环物资,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不仅是缓解资源压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也是城市生活废弃物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生活垃圾的“三化”内涵及社会经济效益。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狭义内涵分别是依据城市生活垃圾的生成源头、生成后的中间循环处置环节、最终处置(末端处置)技术而言的。

生活垃圾“三化”目标与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如下图1所示。

图1 “三化”与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关系

(二)上海生活垃圾组成成分的分析与预测

与发达国家相比,上海生活垃圾的成分具有餐厨垃圾含量高、可回收物质较少、季节变化较大、水分偏高等特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煤气普及率的提高,全市生活垃圾中可燃成分含量逐步提高,可回收成分逐渐增多。垃圾成分出现的这些新特点,要求与其有相适应的垃圾综合处理方法。

据预测,到“十二五”末期,上海生活垃圾各组成成分的比例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十二五”末期上海生活垃圾成分图

(三)上海生活垃圾减量化的工作现状

1.垃圾的分类处理在上海的实施现状。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始于1995年,其间分类模式经历了多次调整。十多年来,垃圾分类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一些瓶颈问题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垃圾分类立法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垃圾分类标准设计不够具体,分类设施标准有待统一;垃圾分类城乡推进不平衡;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分散,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垃圾分类方式粗放,后续资源化程度不高;末端处置技术中填埋处置比例过高;公众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等。

2.垃圾的收费政策。美国、巴西、加拿大、台湾地区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实施了垃圾收费政策,这些办法都有可取之处,但还无法直接“引进”到上海,因为对于垃圾收费,很多人从心底还未能接受。因此,上海暂不考虑用收费方式处理生活垃圾。

3.垃圾管理立法。目前,上海与生活垃圾相关法规包括:《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餐厨垃圾自行收运管理办法》、《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管理办法》,这些法规尚未形成体系,对市民处置垃圾的行为缺乏约束。

4.宣传教育活动。上海生活垃圾减量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力度不够,在宣传形式上主要采用宣传栏开展平面宣传,利用现代的大众传媒较少,总体宣传效果不佳。

5.垃圾管理引进社会资本在上海的实施现状。目前上海环保治理的经费不足,政府对社会力量参与环保产业没有规范的政策加以保障,缺乏有效的措施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环保产业,不能形成多元投资机制。上海市在调动“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积极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上海生活垃圾减量化的主要瓶颈及其成因研究

制约上海生活垃圾减量化效果的瓶颈主要包括:

(一)对生活垃圾产生的全生命周期缺乏研究

生活垃圾产生的全生命周期主要包括“产品设计与生产——居民购买与使用——垃圾产生——可回收垃圾再利用——填埋或焚烧”等环节,其中垃圾减量化自“设计”开始直到“回收”结束。“改进产品设计与提高”与“提高可回收垃圾再利用率”是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化的两个关键抓手。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机制应重点围绕两个关键抓手展开。而“提高可回收垃圾再利用率”的核心是垃圾分类环节,只有将可循环利用物资从垃圾中分拣出来,回收利用才有保障。

(二)目前的上海垃圾分类制度尚待完善

上海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已有一段时期,但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包括:

1.分类标准不够明确,导致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推进——常见的公共垃圾桶含糊的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利用垃圾”与“不可回收利用垃圾”,且对居民培训工作不贴切、不到位,很多居民对分类标准一无所知,分类工作也就无法开展。垃圾分类在中国属新生事物,缺乏习惯与传统,而目前的宣传培训工作开展的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分类工作的开展。

2.居民自发进行垃圾分类意识明显薄弱。除部分想分类但不清楚如何分类的居民外,尚有一部分居民习惯于传统的丢弃垃圾方式,认为垃圾分类增加工作量,拒绝开展。因此,加强长期的宣传教育工作将是今后实现上海垃圾减量化中的重要一环。

3.缺乏对垃圾分类的奖惩制度。目前针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情况,缺乏有针对性的直接或间接的奖惩机制。垃圾分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靠居民自发实现,缺乏制度保障。

(三)生活垃圾减量化机制缺乏有效的平台进行系统整合

目前,关于生活垃圾减量化方面的制度与规范彼此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与衔接,亦缺乏统一平台将其有效整合,致使各种制度各自为政,难以产生工作合力。

三、完善上海生活垃圾减量化机制的总体思路

(一)上海生活垃圾减量化的形势分析

1.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影响因素。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分别与上海市总人口数及上海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在对未来上海生活垃圾日产生量进行预测时,应充分考虑两者的影响。

2.“十二五”期间上海人均生活垃圾量的预测。RTCE(与生活垃圾产出相关的人均消费支出)指与生活垃圾产出密切相关的人均物质消费 性支出,如在食品、饮料、衣服、鞋类、家具、书本、报刊等方面的消费支出。RTCE数据可以通过细化、拆解人均可支配收入和TCE数据得到。通过分析历年RTCE与TCE之间的关系,得到RTCE预测方程如下:

通过分析历年RTCE与生活垃圾产生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建立以下预测模型:

利用上式及“十二五”期间各年RTCE预测值,可以计算出各年生活垃圾预测值,其变化趋势如下图3所示:

图3 基于RTCE预测法的“十二五”期间各年上海人均垃圾预测值变化情况图

由图3可以看出,自2010年起上海的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以0.88公斤水平增长,2015年突破1.25公斤/人日,上海生活垃圾减量化工作形势严峻。

(二)完善上海生活垃圾减量化机制的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原则。生活垃圾减量化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全体市民,实践证明仅靠政府某个部门和单项法规难以取得成效。生活垃圾减量化不仅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与支持,还需要订立相关的法规制度,这些离开政府主导几乎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上海生活垃圾减量化工作的政府主导作用体现在:政府高层领导主管生活垃圾减量工作;政府应给予生活垃圾减量以政策和资金支持;政府主导立法工作。

2.强化“二次处理”原则。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站的“二次处理”是垃圾分类与终端处理的中间环节,是在垃圾分类收集后,对其中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更深化的处理,“厨余垃圾”本地完成最终处理,不需再运入填埋场和焚烧厂;“其他垃圾”经过二次分类,最大限度筛选可循环物资;不可循环废弃物经压缩后运入终端处理场所,实现最大限度的减量。国外很多国家在垃圾分类与终端处理的之间也都具备强大的“二次处理”能力。实践证明,有效的“二次处理”是生活垃圾减量化的重要保证。

3.“厨余垃圾”本地处理原则。“厨余垃圾”具有污染性、刺激性、腐败性等特点,是人们对生活垃圾避而远之的主要原因。目前“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总量的50%左右,一旦“厨余垃圾”与可循环垃圾混合将极大地增加分拣的难度。因此,利用“厨余垃圾”的腐败性在区域内对其进行生化处理,不仅减少污染其他垃圾的机会,也减轻了最终处理的工作压力,具有重大的减量意义。

4.循环经济原则。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循环经济是实现把有害环境的废弃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即减量化的重要途径。分类后的可循环利用物资必须由较为便利的渠道进入流通市场,作为次级资源进行重新利用,才能有效减少终端处理量。

(三)上海生活垃圾减量化机制的总体思路

解决上海生活垃圾减量化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对生活垃圾进行全生命周期分析,从垃圾产生的源头(产品设计)开始直至垃圾焚烧、填埋,开展全生命周期的生活垃圾减量化设计;通过对生活垃圾产生的流程分析,从生产商、零售商、居民小区、垃圾收运场所直到焚烧厂、填埋厂,开展生活垃圾从产生到处理的全流程减量化设计;通过对生活垃圾产生、处理的所有相关方进行分析,构建政府规范、部门执法、企业自律、群众监督、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全方位减量化保障体系。从而形成“一横一纵”的生活垃圾减量化综合处理体系。其总体思路如图4所示。

(四)完善上海生活垃圾减量化机制的阶段性目标

生活垃圾减量化工作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要有持之以恒、努力不懈的长期准备。上海生活垃圾减量化各项工作,应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养成习惯、有序开展。课题组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上海生活垃圾减量化工作3年工作进度,如图5所示。希望经过全市人民3年的共同努力,可以取得较好的生活垃圾减量化效果。

(五)上海生活垃圾减量化机制的技术路线图

我们设计的上海生活垃圾减量整体方案主要体现在源头控制、分类收集、二次处理三个主要环节。在上述三个环节中,通过各种方法、设施、技术手段减少垃圾终端处理量,其技术路线图如图6所示。

1.生活垃圾减量的源头控制。商品包装是这两类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生活垃圾减量的源头控制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出台相关法规,鼓励企业简化商品包装、采用可循环材料比重,提高包装过剩及其部分一次性商品进入上海市场的门槛,从而实现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塑料、纸类等包装材料)产生量的目的。参考国际先进水平,通过源头减量措施预计可以实现提高可循环材料的比重约20%~40%,减少包装过剩10%~15%左右,预计最大可实现减少5%的生活垃圾排放量。

2.生活垃圾减量的分类投放控制。分类投放的主要目的是快速地找出生活垃圾中的可循环物资,重新作为物资资源投入流通领域。通过分类垃圾桶,要求市民在垃圾投放时分为玻璃、织物、家用电器、有毒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六类。通过分类,可以直接将玻璃、织物、家用电器、有毒有害垃圾从其他垃圾中分离出来,避免污染,提高重新率,并通过专业回收机构进行回收,作为物资资料重新利用,不再进入最终处理环节,减少终端处理压力,实现生活垃圾减量的目的。如果垃圾分类制度能够较为顺利地实施,保守估计至少有垃圾总量5%~10%的减量。

3.生活垃圾减量的二次处理机制。二次处理是一次处理的有益补充,不仅弥补一次处理的不足,还可以减轻终端处理的压力。要求在垃圾分类收集后,无法利用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必须运入“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站”进行二次处理。其中“厨余垃圾”进行生化处理,预计可以实现“厨余垃圾”90%~95%的减量;其他垃圾经过二次分拣,分离其中可循环物资,剩余无法利用废弃物经过压缩后进行终端处理。预计其他垃圾可实现50%的减重与75%的减容。

四、完善上海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机制的重点领域研究

(一)上海生活垃圾产生的全生命周期研究

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可行性。全生命周期(LCA)可预测某一产品或某项活动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它是一种促进环境管理的工具。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地应用到生活垃圾管理,评价环境的可持续性。

图4 上海生活减量总体思路图

图5 上海生活垃圾减量化工作进度图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与产品不同,城市生活垃圾LCA与产品LCA对比如表1所示。

生活垃圾产生的全生命周期主要包括“产品设计与生产——居民购买与使用——垃圾产生;—可回收垃圾再利用——填埋或焚烧”等具体环节,其中垃圾减量化自“设计”开始直到“回收”结束,如图7所示。因此,“改进产品设计”与“提高可回收垃圾再利用率”是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化的两个关键抓手。

图6 上海生活垃圾减量技术路线图

(二)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制度的研究

1.垃圾分类对于生活垃圾减量的重要性研究。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必由之路;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是使废物变成再生资源、变成财富的有利条件;垃圾源头分类收集能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封闭管理,杜绝垃圾中病菌的传播;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运输、处理、处置的工作量,减少环境污染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可简化后续处理工艺并提高效率、降低能耗、降低成本;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2.上海生活垃圾的分类模式。按照“大类粗分”的原则,结合上海各区实际以及3种生活垃圾终端处理模式对垃圾分类的基本要求,实行全市统一的分类标准。

“2+4”分类制度包括:湿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含可回收废弃物)、玻璃、织物、电器产品、有毒有害垃圾(电池、药品等)。

6种垃圾的具体界定如下:①玻璃:无毒的玻璃制品及其残损件;超50%为玻璃材质的物品;②织物:主要包 括各类纺织物,包括衣物、鞋子、床上用品及其残损件等,以及超总重50%为纺织物材质的物品;③有毒有害垃圾:包括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如废充电电池、废扣式电池、废灯管、弃置药品、废杀虫剂、废油漆、废日用化学品、废水银产品、废旧电器以及电子产品、各类盛放或残存有毒有害物品的容器等;④家用电器:家用的各类使用直流电或交流电的设备及其残损件;⑤湿垃圾(厨余垃圾):包括生活垃圾中的餐饮垃圾、厨余垃圾和集贸市场有机垃圾等易腐性垃圾,如食品交易、制作过程废弃的食品、蔬菜、瓜果皮核等;⑥其他垃圾:除上述5种垃圾外的一切生活垃圾。

3.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步骤。①在垃圾分类时,因玻璃、织物、电器、有毒有害四类垃圾一般数量有限,易于分类,故首先应该将特种垃圾进行分类投放;②将湿垃圾(厨余垃圾)分离出来;③剩下的为其他垃圾,因其他垃圾中含相当数量的可回收废弃物,因此需相关人员进行继续分拣。

4.各类垃圾的流向。①有毒有害垃圾、家用电器:每隔一定时期有相关生产厂商负责到各居民小区回收;②玻璃、织物:由经营玻璃、织物回收企业每隔一定时期负责到各居民小区回收;③湿垃圾(厨余垃圾):厨余垃圾用塑料袋直接收集,投入指定垃圾桶中,采用电瓶车桶车对接方式运至各“垃圾处理站”,由环卫专业作业部门进行堆肥处理;④其他垃圾:又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两部分,其中可回收部分直接进入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不可回收部分投入到收集站指定垃圾桶中,统一由环卫部门收集运输进行填埋或焚烧。

(三)上海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的研究

国外学者研究表明,生活垃圾收费可以大幅度降低垃圾的产生量,如图8所示。

图8 德国部分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前后排放量对比图

上海当前开展垃圾收费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规体系,法律层面的不可行;收费标准难以确定,操作层面不可行;缺乏相关政策的配合,保障层面不可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系统尚未完全建立,技术层面的不可行。总之,现阶段上海进行生活垃圾的收费工作符合我国相关法规,有一定的必要性,目前上海尚不具备开展垃圾收费的必备条件,如果强制实行垃圾收费不但容易引起一定的社会问题,而且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四)面向居民上海生活垃圾减量的宣传效果提升研究

1.加强宣传教育,赢得社会和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借助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媒体,进行广泛有实效的宣传;充分调动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环保民间团体的积极性,使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真正让老百姓知道垃圾分类“为什么做”、“怎么做”、“如何做”。

2.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市民的环保教育。除了加强学校教育、传媒宣传外,还可通过公布环境公报、垃圾处理公报,赋予利用可回收垃圾生产的产品以特殊标志和荣誉,鼓励市民使用这些产品等方式强化市民的环境意识。

3.目前,在主要交通干道和商业街布设的分类收集垃圾箱是很好的宣传素材,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还应在中小学(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中增加分类收集的内容,不仅培养学生的分类收集意识,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分类收集的行为习惯。

(五)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上海生活垃圾减量化的研究

1.动员与整合社会力量,拓展公众参与层次和渠道。生活垃圾减量是一项需要全民积极参与的公益事业,政府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修正,都需要公民的积极配合与参与。“非政府组织”的民间性、基层性及灵活性使其在动员公民参与生活垃圾减量中都有先天优势。

2.公众环境权益意识和参与主动性。公众环境权益包括环境知情权、环境监督权、环境索赔权、环境议政权。对待环境治理问题,政府应该进一步转换思路,利用有效传媒,使大家对环境状况有一个真正的了解,既不夸大情况的严重性,也不盲目乐观,这样会比单纯宣传垃圾分类的益处更有说服力,既提高公众环境权益意识也有助于提高公众主体意识和法律意识。公众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主动进行参与,在参与权受到侵害的时候,运用法律的方式保障自己的参与权。

3.补充政府一定职能,推动完善政策和优化效果。非政府组织在推动垃圾减量工作,可以发挥非政府组织自身灵活、精干、专业、高效的优势,借用社会的强大力量来改变政府面对公众不断增加的各种需要而日渐力不从心的窘境,又能通过减少政府的具体管理事务,加强部门协调做好配套政策工作。

(六)上海生活垃圾产生量交易制度的研究

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居民生活水平关系密切,上海市各区县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建立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垃圾产量交易已成为在发展不平衡状况下实现垃圾减量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论证上海生活垃圾产生量交易制度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的基础上,致力于研究如图9所示的上海生活垃圾产生量交易方式、交易制度以及实施细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交易制度的潜在社会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七)完善上海生活废弃物有偿回收体系建设

生活废弃物回收体系的理想模式是结合社区生活废弃物分类收集工作,依托社区合理布局,在生活废弃物分类收集的小区建立方便居民的回收点,在垃圾收集的源头即把各类可回收利用的生活废弃物分离出来。形成“废弃物回收—再生原料加工—合理利用—废弃物再回收—再加工利用”的循环体,逐步呈现再生资源产业化发展的格局。

图9 生活垃圾产生量交易模式示意图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应做到在3-5年的时间内,形成覆盖城乡便民服务的社区再生资源回收和现代再生资源信息网络,使90%以上的回收人员纳入规范管理;90%以上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车;90%以上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交易和集中处理;80%以上再生资源(主要品种)通过规范的渠道,其流向、贮存、处置得到有效控制,如图10所示。

图10 生活废弃物回收利用示意图

五、上海生活垃圾减量化机制的对策与措施

(一)成立“上海市垃圾处理综合管理办公室”

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工作涉及环卫、卫生、工商等多个部门,以往各部门之间就生活垃圾减量化问题缺乏足够的联系与协作。虽然各部门认识到生活减量的重要性,也开展了一些工作。由于彼此间工作缺乏协作,难以形成合力,导致事倍功半,生活垃圾减量效果不佳。

鉴于上述原因,有必要成立“上海市垃圾处理综合管理办公室”,以 便能够协调各方工作,保证上海城市生活垃圾减量目标的顺利实施。“上海市垃圾处理综合管理办公室”的组织架构如图11所示。

图11 垃圾处理综合管理办公室组织框架图

(二)制定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法律法规

  当前,上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效果不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因此,制定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法律法规显得尤为重要。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促进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为出发点,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的基本目标,本着规范与鼓励并重的基本原则,建议制定《上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先进奖励办法》、《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两部法规。

(三)尽快在“全市范围内因地制宜地推广垃圾分类”

上海的“垃圾分类”已在多处试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具备在全市推广的条件。鉴于目前上海城市生活垃圾面临的严峻形势,建议尽快在全市范围内因地制宜地推广垃圾分类。

为保证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具体推广过程中,结合不同区域的具体特点,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垃圾分类具体措施应针对不同对象,作相应调整。我们设计了“居民区、企事业单位、学校、餐饮类企业和路边干道”等5类垃圾分类推广方案。

(四)强化生活垃圾二次处理能力——“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站”运作方案

“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站”是“上海市垃圾处理综合管理办公室”下辖的基层单位,是集“可循环物品回收、生活垃圾分类、垃圾排放收费、垃圾压缩脱水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垃圾综合处理机构,其具体处理流程如图12所示。

每座“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站”根据其日处理能力,负责处理某一固定区域的生活垃圾,其具置可选择城市公共用地、居民小区空地,或对原垃圾收集站进行改造实现。

(五)控制上海生活垃圾产生源头

1.通过加收“处置费”的办法抑制一次性商品的生产与使用。目前,一次性的生活用品从餐具、文具到各种建筑工具,种类繁多。一次性商品主要以低廉的价格占领市场。因此,建议针对不同种类的一次性商品,按其垃圾处理成本为基础征收“额外的处置费”,通过经济手段抑制一次性商品的使用。

图12 “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站”垃圾处理基本流程

2.出台“产品包装管理办法”。通过出台“产品包装管理办法”,提高过度包装商品进入上海市场的门槛,可以对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实现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

(六)将垃圾减量考核指标纳入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考核体系

明确垃圾减量作为考核指标列入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考核指标之一,对于有下列问题的追究领导责任:连续两个月领导区域内的生活垃圾月产生量超过规定标准;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状况不佳(以执法检查结果为准);违反市政府规定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回收相关规定;未按市政府规定有效开展生活垃圾宣传,或宣传效果不佳;未按市政府规定升级、改造生活垃圾收集器材和存储场所;对生活垃圾执法检查配合程度不够。

将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工作作为领导政绩考核标准,生活垃圾减量工作开展不佳的单位领导取消本年度各类评奖资格,其考核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七)配备“垃圾警察”,加强执法检查

加强执法检查,是保障各项生活垃圾法规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条件。结合上海实际,建议上海在社区设立“垃圾警察”,加强执法检查,每处垃圾分类回收处配备一名督察员,以有效引导并管理市民配合实施垃圾分类回收。

“垃圾警察”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依据相关生活垃圾法规,对辖区各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执行垃圾分类回收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各项法规得以贯彻与实施。垃圾监督员的职责是监督居民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垃圾监督员属社区(居委会)提供的非正式就业岗位。

生活垃圾分类必要性范文第4篇

依法管理垃圾,实现垃圾管理法制化

垃圾是一种具有公共物品的低品质资源,处理成本尤其是资源化利用成本较高,其管理需要统筹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只有依靠法律和政策的强制与引导作用,垃圾处理产业化才可能实现。

垃圾管理需要全体公民共同努力,改变生产与消费习惯,保护资源环境,少产生垃圾,并协助政府及其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管理,公民、政府及其行政主管部门都是垃圾管理的主体。

公民具有支配资源环境和享受良好环境的权利,公民享有权利的基本原则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垃圾管理法治化的目的是规范法治主体的行为,保障公民分享资源环境、享受物质文明成果的权利,但同量也要求公民尽到保护环境资源、减少浪费和回收资金源等到义务。

垃圾管理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与制度:统筹规划、统一监督管理原则,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化和产业化原则,污染者依法负责原则和依法惩罚污染环境行为、防止以罚代刑原则。同时,我国法律还规定了垃圾管理必须坚持的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经营性、服务许可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标准制度及行政强制与经济激励制度。

我国目前《循环经济促进法》已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该法创设了循环经济规划制度、抑制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调控制度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等多项制度,势必将促进垃圾减量、回收和循环利用。

目前,垃圾管理以行政强制为主,而忽视了行政引导。采取强制性执法手段的同时,应重视行政引导的作用。制定周详的行政引导措施,公告禁止性、处罚性和奖励性措施,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垃圾管理法治化进程,有机结合强制和引导两种执法手段,实现执法行为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垃圾管理法治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降低法治成本。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成为“软法”的根本原因在于依法行事的成本过高,无论公众法律意识多强,如果法治成本过高,法治化就难实现。垃圾管理者可以通过增加垃圾桶设置、提供经济适用的家用垃圾处理设备、设立社区废物回收站和发放环保袋等便民措施,降低法治成本,让公众体会到依法行事的便捷与实惠。只有将法治成本降低到公众可以接受的程度,才有可能实现垃圾管理法治化。

制定产业化科技政策,实现垃圾处理科技化

目前,我国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取得了可喜进步,先后建成了一批压缩站、转运站、焚烧发电厂和填埋场,许多设施或关健技术具有国际水准。先进技术、工艺及成套设备的应用推动了垃圾处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资源环境保护作用。但是,垃圾生产与管理带有鲜明的在域性,管理者必须根据城市特点制定具体的科技政策,并选用适合本地垃圾特性的处理技术才能达到高效处理垃圾的目的。

垃圾管理存在两种指导思想:垃圾作为废物处理和垃圾作为资源处理,两种指导思想引出两种不同的垃圾管理方式,也导致两种不同的科技政策。前者将首选全量填埋或全量焚烧加填埋的末端处理处置方式,这类粗放型处理处置方式不仅处理费高而且破坏资源环境,并导致填埋场和焚烧(发电)厂成为典型的邻避设施:值得反省的是,因目前混合垃圾热值低、发电效率低和炉渣、飞灰及烟气处理难度大,垃圾全量焚烧发电还是一种低效高耗高排的垃圾作为废物的热处理方式,而不是资源利用方式:相应的技术政策是片面扶持填埋或焚烧新工艺的开发研究,试图解决填埋或焚烧引发的种种问题,致使垃圾处理产业链及相应的技术链被人为割断。后者将要求组建闭环式垃圾处理产业链,遵循“垃圾减量、物质利用、能量利用和最终处置”的优先顺序,制定面向垃圾利用的产业与科技政策,均衡发展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和填埋处置,并将生产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优先选用回收物质作为原料,甚至要求企业根据回收物质的特性逆向组织生产过程,最大可能地使废物回到经济循环并少产垃圾。但是,垃圾是一种低品质资源,其资源化利用需要技术、资金和政策支持。为了有效利用垃圾的资源特性,必须对垃圾整性处理以提高垃圾的资源品质,分类和加入添加剂是垃圾整性的常用方法,如将垃圾分选以提高焚烧废物的热值从而实现废物热能利用,将厨余垃圾与活性污泥混合改变碳氮比将提高沼气产气率等。

垃圾处理系统具有地域性、时效性、多层性、多元性、相关性、动态性和关联性等多种特性,科技政策必须是开放的才能支撑起这样的处理系统。建议强化政府在研究开发中的宏观协调作用,建立技术进步的促进机制,通过诱导性和鼓励性的税收政策来推动研究开发,完善研究开发的基础设施,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过程,并使研究经费的扩充呈现良性循环;通过产业界、学术界和官方的密切结合,制定垃圾处理系统评价体系和促进垃圾处理系统升级的科技发展计划;鼓励垃圾综合处理模式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系统比较全过程管理型与末端处理型、混合垃圾处理型与分类垃圾处理型、集中布置型与分散布局型、多元组合型与功能拓展型、系统封闭型与系统开放型及其相关技术的优缺点:加强垃圾处理生态工业园产业链研究;重视国际间的技术合作。

运用经济手段,推动垃圾处理产业化

实行按类计量收费(税),推动垃圾分类收集与分类处理。按类计量收费(税)就是根据不同类别的废物分别计量并按不同的收费(税)标准进行收费(税)。计量收费可以减少垃圾产量和增加资源回收量,对不同类别废物制定不同的收费(税)标准将提高垃圾分类率,而且,把按类计量收费(税)应用到垃圾生产者和垃圾处理者,可提高垃圾分类收集率和垃圾分类处理率。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实现垃圾按计量收费(税)技术上可行的。

生活垃圾分类必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字]宝安区 生活垃圾 处理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24.3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64-1

伴随着城市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城镇生活垃圾的管理和控制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之一。如按照人均日产生1.0kg垃圾计算,每天将产生2万余吨生活垃圾,加上市政清扫垃圾,实际城市生活垃圾量将更加巨大。如果不能合理有效的处理这些垃圾,不仅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制约当地经济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更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

1宝安区生活垃圾的现状

宝安区是深圳市六个行政区之一,下辖10个街道办事处,随着经济的发展,宝安中心区(含新安、西乡2个街道办事处)的垃圾产量也在逐年增加,垃圾主要来源于城市居民、商业、外来流动人口及街道清扫等,其次是各种工业垃圾。以前宝安区中心区的生活垃圾是运到老虎坑垃圾综合处理园区集中处理的, 老虎坑垃圾处理园区距宝安中心区的平均距离为40km,由于运距较长,采用直接运输,收运车单台载重量少,收运车辆较多,致使大量小型垃圾收运车奔跑在宝安区中心区街道上,不仅二次污染较重,运输成本较高,而且造成交通堵塞,致使生活垃圾不能及时运往老虎坑处理园区,严重影响宝安区中心区的城市环境卫生,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以上诸多问题,在宝安中心区建设了大型垃圾转运站,并且对垃圾进行有效的分类回收。

2垃圾分类回收采取的对策

(1)垃圾分类回收分片分区,有步骤、渐进地推进。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居民环境意识充分具备、政府部门集中领导、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方能实现。目前,深圳市环卫部门对生活垃圾仍采取混合收集的方式,其中的弊端已经日益显现出来,并且与深圳市的城市建设不相符。直接运输成本较高,而且并没有先进行分类收集,然后再转运的效果好。当然,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推进应结合当地实际的法规政策环境、居民环境要求和政府工作目标循序渐进,但是显然已成为当今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2)采取道德和法律双管齐下的方针,来推动垃圾分类回收。

一方面要通过舆论导向来培养市民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增强市民垃圾分类的责任意识;同时,通过宣传,使市民懂得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垃圾分类的意义。城市垃圾管理是推进循环经济的前沿领域,应大力宣传城市垃圾源头减量化的思想,提高市民、企业对城市垃圾源头减量化的认识,增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视,从源头控制城市垃圾的产生,最小化全社会排出的总废物量。当市民把这种垃圾分类的行为当成一种习惯时,垃圾分类回收的工作就会进展顺利。另一方面要采用法律的手段,对一些不能够很好执行分类回收的行为,采取法律手段来强制纠正,促使其养成正确的投放垃圾习惯。在道德和法律的双重作用下,一定会在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回收的良好氛围。

(3)加大对垃圾分类回收和综合利用效率

我国现有的垃圾分类方式制约垃圾的后续资源化。垃圾分类缺少目的性,有些城市只有简单的垃圾填埋,对一些有用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的企业很少,使那些资源垃圾即使分类了,也没有市场。因此应当加大垃圾资源化的力度,特别是鼓励企业对自己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管理,加大对自己产品因使用后成为废品的回收工作,一方面可以回收原料,节约成本,促进企业循环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这种垃圾因乱扔而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例如,电子产品企业,在产品失去其使用价值后,厂家可以回收其废品,在企业重新拆解回收其有用成分进行产品的再生产,此外也解决了垃圾流转过程中电子元件一些附加重金属的流失而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大部分垃圾均是产品使用后的废品,或是包装垃圾,如何回收这种垃圾,使之重新回到生产领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体现。

(4)建立垃圾回收的信息网络系统,畅通垃圾的回收渠道。

垃圾具有时空相对性,某种物品对某地或某个时段来说是垃圾,但随着时空条件的改变,又变成被重新利用的资源或产品。在家庭装修的过程中,剩余的一些建材,包括一些瓷砖、板材、油漆,大部分被拉到垃圾堆中去,而这些建材有些对环境有很大的危害性。这些剩余的建筑材料如果在信息网络畅通的情况下,瓷砖又可以被重新用来装修一些简单的地面,比如说洗澡间、窗台;板材可以在打家具缺零时补整,剩余的油漆也可以被其他家装重新使用,这样剩余建材就会重新得到充分的利用,一方面节省了材料,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垃圾的产生。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常造成在家庭装修过程浪费大量的材料,同时也产生了不少不必要的垃圾。因此完善垃圾收集和利用网络,畅通垃圾的回收渠道势在必行,使垃圾通过这样的网络得到更好的收集,或重新利用,同时减少了有用产品成为废品的可能性,也减少了垃圾的流转环节。上海市实行了垃圾网上收购的新举措,这样就畅通了垃圾的回收渠道。

(5)完善垃圾分类的硬件和人员配制。

垃圾源头分类回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如分类容器、收集车、转运车、转运站、各种综合利用厂、焚烧厂、堆肥厂等。因此,合理配置垃圾分类回收的硬件设施,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中转站,完善垃圾的末端处理。

(6)垃圾分类回收应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垃圾是一种资源,垃圾分类回收也是一种产业。对一些可回收的资源垃圾,采取一定的收购价,市民通过垃圾的分类回收,也可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同时这些从事垃圾回收的企业也可以获得不菲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垃圾分类回收的良性循环。因此,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回收有用的垃圾,对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进行最终的填埋处理。

3结论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推广和普及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深圳市的环卫设施目前在专业技术和建设水平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是由于城市发展历程、城市发展环境以及环卫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和已经取得的成绩,在城市中心建立了大型垃圾中转站;通过舆论导向来培养市民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完善了垃圾分类的硬件和人员配制;建立垃圾回收的信息网络系统,畅通垃圾的回收渠道等。为我市的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