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种植合作社项目

种植合作社项目

种植合作社项目

种植合作社项目范文第1篇

一、项目开展情况

学田镇丰产村位于黑龙江西北部,地处大小兴安岭交汇处松嫩平原西北边缘,在三、四积温带之间,土地肥沃,适宜种植经济作物,春季普遍干旱。丰产村经济基础比较好,是全省第一批小康村,丰产村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学田镇丰产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是以该村整体为项目规划对象;以打机电井提高抗旱能力为主要投资方向;通过水利设施保障,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作物为突破口,实现项目区高产稳产,达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根据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文件批复,2005年国家投资462万元建设丰产村农业开发项目,2006年投入使用,2007年讷河市审计局对项目进行跟踪审计。该项目打抗旱机电井100眼、配套动力变压器13台、电力线路20公里、过水路面1处、田间路3公里以及1个测土施肥项目。

二、项目实施六年来经济效益显著

根据项目批复,丰产村耕地面积27569亩全部纳入到项目规划,项目区建成后,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一)由稳产向高产高效过度。项目实施六年来,首先保证了稳产,基本解决靠天吃饭的问题。稳产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稳产才能向高产、高效过度。2012年冬通过对4个自然屯780户入户调查,上一年种植甜菜360亩,产量820吨,甜菜收入45万元。种植马铃薯1400亩,收入12万元;种植毛葱140亩,收入17万元;种植向日葵900亩,收入9万元,种植玉米6000亩,收入480万元,杂豆4000亩,收入280万元,种植大豆16775亩,收入839万元。各个品种收入均高于本地区平均水平。

(二)单产提高明显。该村2004年大豆平均亩产117.4公斤,马铃薯平均亩产1342.6公斤。2012年大豆平均亩产148.5公斤,亩增产31.1公斤,增长26.5%。马铃薯平均亩产1627.3公斤,亩增产284.7公斤,增长21.21%。

(三)高产稳产田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由于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实施,使种植业结构调整得以实现。2012年传统作物大豆种植面积比2004年减少了10705亩,产值减少168万元。马铃薯增加面积3688亩,增加产值312万元;甜菜增加面积1,108亩,增加产值80万元;其他经济作物(毛葱、粘玉米、无壳白瓜、黑小豆、日本红豆、葵花、白豆等)面积增加5909亩,产值增加280万元。项目实施前的2004年大豆占耕地总面积的91%,经济作物占9%。项目实施后的2012年大豆占耕地总面积的52%,经济作物占48%。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实施节水灌溉,增加产值504万元,亩均增加产值183元。

(四)人均收入显著提高。据学田镇农经部门提供数据,丰产村2004年人均收入3172元,2005年人均收入4021元, 2006年人均收入4607元。到2012年,丰产村种植业收入2086万元,养殖业收入365万元,劳务输出收入850万元,人均收入实现11150元。从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增加可看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正在发挥着巨大的增产增收作用。

三、通过典型看发展

(一)种植甜菜典型。王艳凤是丰产村多年的种植甜菜大户,创造过单产4.8吨的好成绩,2006年获得北方糖业公司四轮拖拉机奖励。如今在灌溉保障的基础上,2012年种植甜菜35亩,单产3.7吨,仅甜菜一项纯收入5.4万元;种植玉米20亩,纯收入2.1万元,家庭人均纯收入2.5万元。

(二)结构调整好的典型。许传辉是种植业调整的典型。2012年种植甜菜30亩,收入3.4万元;无壳白瓜20亩,收入1.4万元;玉米15亩,收入1万元;毛葱20亩,收入2万元。以上经济作物销售收入7.8万元,农业成本5.2万元,净收入2.6万元。

(三)种植马铃薯人均收入过万元的典型。尹同武是种植马铃薯的老典型。他讲究科学种田,尤其注重整地和田间管理。坚持十几年积攒农家肥,每年积肥不少于五万斤,不上农药,地力保持的十分好。经他计算,积肥一天相当于挣50元钱。灌溉项目上来以后,他舍得花电费,2012年浇灌两遍,马铃薯旱年不减产。2012年农业总收入5.4万元,其中马铃薯收入3.7万元,玉米收入1.7万元。由于没有农药化肥大项支出,农业总成本只有86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2700元。

(四)土地规模经营典型。丰产村利用中低产田改造成果,组建了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对四屯、五屯农户部分土地实行集中规模种植。2012年,入社土地达到5600亩。社员以土地入股,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合作社实行统一整地、统一物资、统一中耕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分红的运行管理模式,为社员提供从整地、种植、中耕、销售全程服务。通过统一管理、规模种植,合作社每年可节省投入24万元,入社农户每亩地可节省20元投入。入社农户从繁重的小规模土地耕种中解放出来,从事畜牧养殖、劳务输出等活动,在土地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多渠道增收,入社农户收入进一步增加。

村民都称赞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是国家给老百姓最好的礼物,是农业稳产高产的保护神。一屯王贵权说“通过市开发办给我们屯打了15眼机电井,给我们农民增加了很大的收入,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四组村民说“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浇地的农户经济效益远远高于没浇地的农户”。七组村民说“经过几年对比,有机电井浇地,种植甜菜、土豆等经济作物比大豆高出几倍收入”。通过群众吐露的心声可以看到,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得到了群众的拥护,项目基本达产达效。

四、结合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一)建议农业开发部门做好项目运行管护工作,把已经取得的经验进一步推广,让广大农户都从项目中受益。对农民提出的一些要求如电力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加以解决,力争使灌溉面积达到100%,把丰产村所有耕地全面改造完成,成为优秀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种植合作社项目范文第2篇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村、社区要按照国家、省、市禁毒委关于做好禁种铲毒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各自实际,通过宣传教育、专项行动、责任倒查的办法,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从严从重查处非法种植原植物违法犯罪活动,使该项行动既达到震慑犯罪,教育群众目的,又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禁毒意识,确保实现辖区无非法种植原植物的目标。为确保禁种铲毒有效开展,街道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办事处主任任组长,街道部长、综治办主任,街道副主任、农办主任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负责禁种铲毒专项行动的组织协调和行动保障,兼任办公室主任,,为办公室成员。各村、社区要把禁种铲毒工作纳入村(社区)两委主要领导履行禁毒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健全工作责任制,抓好工作落实。

二、加强踏查铲毒工作的配合,严厉查处非法种植行为。

各村、社区要在年度工作的基础上,与上级业务部门和街道禁毒办加强沟通联系,协商确定重点范围,研究制定行动方案,发挥协同作战优势,提高联合防范和打击能力。街道禁毒办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充分利用林业、农业等职能办公室的优势,联合组织开展大面积拉网式的踏查行动,将禁种铲毒与农办森林防火检查,农业春耕备耕工作有机结合,深入林区、桑园、田野深挖细查非法种植涉案人员,摸清非法种植原植物违法犯罪情况。同时街道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加大打击查处力度,从严、从重、从快处置,对规模较小和零星种植的原植物要随时发现及时铲除,对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集中地,要报告街道禁种铲毒集中行动办公室,统一铲除。

三、加大禁种铲毒宣传力度,开展活动。

要立足防范,争取主动,围绕禁绝非法种植原植物为目标,大力开展禁种铲毒宣传工作。根据原植物的生长规律,适时开展“不让原植物种籽落地”宣传教育,发挥共青团、妇联、老年协会等基层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开展宣传,切实使禁种铲毒行动深入社区、村、农户,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进行广泛宣传禁种铲毒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张贴宣传画、公告、致村民公开信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宣传。针对小部分群众对原植物种子藏匿、非法买卖、转送与种植的违法性缺乏了解,仍抱有罂粟能治病、能喂养家畜不算问题的错误观念,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禁种意识。要在农贸集市、交通要道和每个村庄进行公告张贴,公布举报电话,发动群众积极检举揭发非法种毒违法犯罪活动,群策群力抓好禁种铲毒工作。

种植合作社项目范文第3篇

二、调优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在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的基础上,通过培育发展特色种植适当调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优质饲草和夏秋作物比例,落实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建立与水资源、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种植结构布局。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6.5万亩的基础上,适当压减小麦种植面积,突出品质优质化,在2019年基础上压减小麦种植面积5000亩,2020年小麦种植面积14947亩,大田玉米计划种植面积20000亩,现已落实大田玉米种植面积22940亩;以教场村、台子村等2个村为重点,着力发展露地线椒;蔬菜类计划种植面积5500亩,现已落实露地蔬菜种植面积5800亩,其中线椒示范点2个,共1000亩;推动日光温室精细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镇设施蔬菜达到3400亩;马铃薯计划种植面积4000亩,现已落实马铃薯种植面积4800亩;青贮玉米计划种植面积5000亩,现已落实青贮玉米种植面积5300亩;结合水资源条件和现有山旱地,积极发展豆类、谷物等小杂粮5000亩;大力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推广以玉米为主的滴管技术,加快农田过水速度,最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2020年全镇计划在10个村实施节水农田2万亩左右。

三、危房改造工作进展情况。全镇53户农户土坯房改造提升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25户已基本竣工,剩余正在主体施工;按照县上关于对“四有”人员危房实施改造的要求,目前初步确定的23户“四有”人员危房改造工程已陆续开工建设。同时,继续加大危房排查摸底力度,确保符合条件改造农户及时纳入实施改造。

四、劳务输转工作情况。经过镇村组三级干部认真入户摸排,全镇16个村均建立《富余劳动力输转花名册》《劳动力“一人一案”帮扶落实务工岗位登记表》,切实做到数字清、情况明、工作实。截止目前,全镇共摸排已输转劳动力445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输转1543人。

五、扶贫车间建设情况。认真落实镇扶贫车间发展的吸纳贫困劳动力奖补、税费减免、电费优惠、稳岗返还等扶持政策,把县人社《关于严格落实肺炎防控期间稳就业政策措施的通知》(古人社发〔2020〕72号)中明确的奖补措施都已宣传到我镇全部复产复工的3个扶贫扶贫车间,确保了政策知晓率达到100%,返岗就业7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4人。同时,持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扶贫车间,我镇已向县人社局申请了镇扶贫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粮改饲种植基地(扶贫)车间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扶贫)2家车间的认定。

六、旱厕改造情况。镇辖16个行政村、1个社区,共168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小区,总户数12660户,总人口38391人。全镇2018年已实施改厕数量1232座(农户三格式改厕335座、棚户区改造897座),2019年实施改厕720座,2020年县上下达我镇任务1240座,截至目前已完成689座。

七、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建设情况。镇今年重点实施镇万只肉羊及凤凰鸡养殖项目,具体建设内容为:总在镇铧尖滩新建羊养殖棚10座,总建筑面积7500㎡;新建管理用房82.2㎡;新建消毒室、门房32㎡;新建草料场1000㎡;新建蓄水池2座,每座有效容积30m³;新建配电室11.88㎡。配套修建围墙774m、大门1座。在镇八步沙新建鸡养殖棚4座,每座255.6㎡,共计1022.4㎡,新建6m宽砂石道路160m,配套建设水电等附属设施。项目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土地、稳评等手续,实施方案也已批复。项目具体由华成项目管理有限公司,3月23日资格预审公告,4月10日完成资格预审,4月13日正式招标公告,5月6日开标。

八、合作社建设基本情况。按照“四有”“五好”标准,在全面摸排梳理的基础上,根据“运营规范、运营一般和未运营”三种类型对全镇240家合作社进行清理摸排并分类建立台账。其中基本规范运营20家、运营一般89家、未运营合作社131家。2019年,我镇对未运营的131家合作社“空壳社”进行专项清理,目前已注销155个,对虽达不到规范化建设标准,但生产经营基本正常的85家合作社,下达责令整改通知,督促其限期规范整治,进行规范化建设。目前全镇共有30家运达到运营规范标准,55家运营一般合作社达到较为规范标准

种植合作社项目范文第4篇

南瓜合作社把小南瓜做成大产业

落户儋州7年之久的红皮南瓜种植项目从最初的一个村的几户种植发展到现在的那大、海头、木棠、雅星、兰洋等到镇及黄泥沟等几百个村庄几千户种植,从最初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上万亩,产量占全省40%以上,该项目每年为种植户带来约2000万元的经济收入,深受农民朋友欢迎。

目前,红皮南瓜项目新的动向和有关市场情况为:

一、新的动向。合作社已与有关公司谈判,及时引进了新品种,今年将在部分种植区推广,逐步替代技术落后的老品种。在新技术方面将在种植大户中推介使用薄膜覆盖和喷灌技术,提高产量,降低劳动强度。

二、市场情况。目前对我市红皮南瓜销售有影响的主要种植区域有广西、云南和文昌。其中广西种两造,前造约在元旦后与文昌瓜同时上市,量虽小但对市场行情影响很大,文昌瓜销售一直持续到春节后,广西后造和云南瓜约在4月下旬大量上市,所以我市红皮南瓜销售黄金时间段是每年的春节后到4月中上旬,约2个月时间。

据此,合作社安排种植户在11月中旬至翌年元月中旬种植。

为把红南瓜产品打造成我市甚至是全省拳头产品,迅速扩大种植面积,实现合作社的规模化经营,为农民朋友带来更多的经济实惠,合作社今年在做好以下工作:

突出合作社的作用

过去主要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动农户种植,这种模式有其优点也有不足。现在成立了儋州雄起南瓜专业合作社,将原有的部分资源整合起来,运作模式为“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外接公司、市场,内接种植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强化合作社的对外谈判、老板引进、市场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引进推广等功能,培育和保护广大种植户的冬种积极性和利益,无偿为广大社员提供准确、及时的高效服务。

规模化经营

红皮南瓜在我市种植点多面广,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将采取“总社+分社+农户”的方式,利用总社的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将各分社和分散的会员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整体。计划在每个重要种植区域成立合作社分社,利用分社的地缘优势发动当地农户大面积种植,采取合作社发动,政府互动,大户带动,散户联动,一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滚雪球方式,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力争在3至5年的时间内将红皮南瓜种植面积扩大到5至8万亩。

走品牌之路

今年将申报合作社的商标,参加著名商标评选活动,积极参加无公害基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争创农业龙头企业和示范专业合作社,打出品牌,拓展销售空间,向岛外及港澳地区进军。

此外,合作社还将引进具有更大发展空间的蜜本南瓜种植技术,今年安排在那大镇、排浦镇、黄泥沟试种,增加农民可选用品种,并着手研究南瓜深加工厂技术,形成南瓜产业链,力争把南瓜产业做大做强。

王五镇努力发展黑皮冬瓜等瓜菜1.4万亩

冬季瓜菜已成为全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做好的冬季瓜菜种植,坚决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1.4万亩冬种生产指导性任务,王五镇正在打一场冬种生产“保优争先,做大做强”的攻坚战:

种植合作社项目范文第5篇

宁明县率先在崇左市7个县(市、区)中成立县、乡两级现代生态肉牛养殖产业发展机构,并将牛羊养殖任务下达给乡(镇)、农场,推行责任清单管理,实行定领导、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限、定责任并定期检查。同时建立“周汇报”例会制度,以协调会、现场办公等模式研究、解决项目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牛群未动,粮草先行

在养牛饲料供给保障方面,该县将通过利用甘蔗“双高”示范基地、甜玉米种植基地,鼓励带动群众种植甘蔗、甜玉米,充分利用丰富的甘蔗尾叶、玉米秸秆进行精加工成为养牛饲料。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广种植牧草,并对牧草种植、饲草料加工等给予补贴扶持。宁明县出台优惠政策,凡在沿河两岸30米内种植牧草的给予每年每亩500元补贴,在荒山荒坡种植牧草或构树的给予每年每亩300元补贴。与此同时,对县域内年收购、加工牛饲草料1万吨以上的规模饲料加工企业、合作社给予每吨20元的补贴,确保全县肉牛养殖饲草有充足保障。在稳定甘蔗种植面积前提下,该县种植牧草面积可达26200亩。目前,自治区畜牧站已经免费为该县提供1000吨王草种,并陆续送达全县各乡(镇)、华侨农场。截至3月4日,全县完成牧草种植1850多亩。

“推广牧草种植不仅能为牛羊养殖提供饲料保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还能有效保护母亲河,绿化美化环境,保住绿水青山。”宁明县委副书记黄定颖深有感触。

“甘蔗卖给糖厂,甘蔗尾叶直接收购加工,提升甘蔗叶利用率。群众种植牧草、甜玉米,每亩年产牧草15吨、甜玉米秆10吨左右,按照每吨300元计算,亩产值达到3000元-4500元左右。仅甘蔗尾叶和甜玉米秆两项就能为群众人均增收500元左右。同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可以到养殖小区、基地打工领取劳务报酬。”该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作平给有发展养牛意向的农民算了一笔账。

扶持养殖,龙头带动

宁明县不仅对牧草种植及收购加工给予补贴,还出台肉牛养殖扶持政策,鼓励全民养牛,推动养牛产业发展。该县规定,今年全县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个肉牛养殖小区。对基础母牛见仔补母2000元/头,引进良种种牛补贴5000元/头;对获得市级、区级、部级的养牛龙头企业给予10万元-30万元的补贴;对于获得自治区或国家标准化示范场的肉牛养殖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奖励;对从事养殖类家庭农场,年出栏肉牛50头以上(或产值20万元以上)且被评为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的,给予5万元奖励;对注册会员14户以上,年产值达140万元以上的养牛合作社,给予10万元奖励;对县域内向银行贷款全额用于养牛业发展的业主给予利息100%补贴。通过这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更多企业、合作社、个人购牛养牛,进一步加快推进标准化养殖、现代生态养殖和规模化养殖。

该县还着力引进和培育养牛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养殖大户、养殖合作社,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的优势和带动作用,解决贫困户缺少技术和销售渠道的难题。目前,该县成立了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并以其为平台,对全县贫困户小额信贷、产业扶贫资金进行整合后,采取入股龙头企业的形式参与发展肉牛产业,致力于打造宁明肉牛标秆企业。该县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在板棍乡引进了旭超公司,实施旭超农业循环开发项目。该项目于2016年7月启动,项目总投资9210万元,占地2万亩,主要以“育肥牛”为主,利用牛的粪便种植牧草、水果、水稻及林下种植蘑菇。该项目第一期投资3500万元,年计划养牛3000头,种植牧草面积1940亩。项目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运营,每个贫困户通过与旭超公司、信用社三方共同签约,贷款5万元(政府贴息)入股,公司每年给贫困户分红4000元。另外,村民还可以出租土地给公司种草,可以到公司打工赚钱。目前,该项目已经建成实验室、仓储设施及标准牛棚等,并种植牧草100余亩,将购进200头良种肉牛进场养殖。目前,当地已有200多户贫困户与旭超公司签订入股协议。

合作共赢,延伸产业链

在养牛产业发展过程中,该县要求各乡(镇)、农场、行政村(社区)均成立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吸纳贫困群众入股经营,享受分红。合作社负责组织社员在甘蔗“双高”片区种植管理甘蔗,在丢荒的土地和丘陵地带种植牧草、甜玉米、构树,确保养殖小区牛饲料充足。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收购协议并按照双方约定送到养殖小区,由龙头企业给予各合作社牧草150元/吨、甜玉米秆300元/吨、甘蔗叶130元/吨的保价收购价。牧草基地所在地的合作社,每年还可以从龙头企业中按照每吨饲料原料3元的标准提取管理费,作为合作社的运作经费和村里的集体收入。

为全方位建设标准化现代畜牧养殖小区,该县还专程邀请了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动物养殖专家组,深入全县各乡(镇)现场指导养殖小区的规划建设,为当地发展养牛业“把脉”,就优良牛品种选育、疫病综合防控、健康生态养殖、肉牛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提供建议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