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种植业社会实践

种植业社会实践

种植业社会实践

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热带植物;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4-0124-02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for High Education Cultivation according to Working Cases in Tropical Plants Field//Long Wenxing, Yang Xiaobo, Huang Jin, Li Donghai

Abstract This study took the case, the practice teaching on tropical plants in Hainan University, to analyze the meanings, requirement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e teachings.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on carrying out practice teaching were given.

Key words tropical plant;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on ability

Author’s address Key Laboratory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of Tropical Crop Germplasm Resourc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griculture,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China 570228

2012年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下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通过实践教学、军事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问题。笔者根据海南大学植物系在开展热带植物实践教学中的体会,谈谈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施。

1 开展热带植物实践教学对育人实践工作有重要意义

开展热带植物实践教学对推动植物学热带特色的教学目标实现有重要意义。海南大学植物学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学科建设以热带植物为对象,以突出热带特色为目标。开展热带植物野外实践教学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将热带特色贯穿于植物学教学的具体举措,突出学科特色,实现学科发展目标,推动学科发展。

开展热带植物实践教学能促进学校热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海南大学“热带、海洋、特区、旅游”特色办学目标,在植物学教学中丰富热带植物野外实践教学活动,体现了学校“热带”办学特色要求。在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将植物学基本理论迁移到热带植物教学的实践中,深化学生对热带植物的学习和理解,使学生对我国热带植物特征和多样性分布有较全面了解,这为学校园艺、园林、农学和环境等专业培养具有热带特色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体现了现代高校的实践育人理念。

开展热带植物实践教学对培养地方特色人才有重要意义。海南省目前正开发国际旅游岛,迫切需要具有热带植物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充分利用好海南热带植物资源,将海南的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尽早改变海南省“(生物)资源强省、经济弱省”的局面,是海南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和必由之路,也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保证。

2 开展热带植物实践教学是育人实践工作的需要

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全热带陆域省份,气候条件优越,有丰富的热带陆地植物资源,是我国研究热带植物资源的重要区域。据统计,海南省有维管束植物5 000多种,这些丰富的热带植物多样性有很多科学问题尚未解决,有待更多的年轻工作者来探索和开发。

目前植物学课程已作为园艺、园林、农学、生物技术、草业科学、环植等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课教学、室内实验教学和课程实习,共90学时左右。理论课教学任务是学习掌握植物体的组成基础,掌握植物个体发育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过程中器官形态发生与胚胎形成规律,了解植物分类基础知识和与本专业有关的植物资源;实验课教学任务是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核组织器官,掌握植物鉴定方法,认识与本专业有关的植物资源;野外实习任务是学习植物调查方法,了解主要资源植物及其标本制作方法。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分析,本校学生多数来自非热带地区和省份,学生对热带植物缺乏感性认识,对热带植物种类、分布及用途更是一片空白。

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第2篇

?本文系江苏省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农村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B-a/2006/02/034)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4-03-23

作者简介:李飞凤,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江苏南京,211200)实训处副主任,一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龄聋生职业教育。

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农村特殊教育学校。学校长期以来紧紧围绕“特殊教育要为残疾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适合农村残疾学生的职业教育新路径,拓展办学功能,培育学校特色,创新并实践了“学业、就业”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学校在2008年开始向全国招收初中毕业听障学生,建立听障职业中专,让聋生在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再学习3年,重点加强种植、养殖专业技术培训,实施有效的职业教育。

学校种植专业课有蔬菜生产、林果生产、花卉栽培等重点专业课程,贯穿于每个学年,另有农作物生产技术、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课程。选修课有草坪养护、插花艺术、观赏植物栽培等。种植业虽然苦、脏、累,但有较好的产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农产品日益受到老百姓的青睐,经济效益明显。

聋生学习种植技术更需要将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聋生认知水平较低,学习能力较弱,对于抽象、系统的专业知识理解有一定难度。将生产生活中的实用知识引入教学,使知识通俗易懂、生活化,用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1]种植专业课包含生物生长发育特性、环境条件影响、科学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内容,要想学好种植技术,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大量实践经验。聋生眼敏、心静、手巧,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仔细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细心操作管理环节,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有效掌握专业知识,磨练专业技能,培养专业兴趣。笔者所在学校立足实际,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开发基地特色资源,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专业设置,打造特色课程,研究适合聋生发展的教学方法等,逐渐彰显了学校的特色和办学优势。

一、开发基地农业资源与设施,

拓宽教学实践场所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县级农村,土地、荒山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学校于2001年开始规划筹建残疾人“教育―培训―就业”基地,基地占地800亩,现已初具规模。目前种植专业的特色资源有牡丹园、桃园、梨园和无公害蔬菜栽培区。其中最具特色的牡丹园占地近百亩,为江苏省面积最大、种植品种最多的牡丹园。学生在牡丹园中认识了豆绿、姚黄、二乔、黑花魁、大富贵等品种共九色十型,观察牡丹生活习性,学习牡丹栽培管理技术。桃、梨园一期种植规模20多亩,处于盛果期,二期扩大种植100多亩,处于初果期。有早熟桃品种雨花露水蜜桃、日本引进品种丰水梨以及当地优良品种黄花梨。学生在果园里认识桃、梨的品种特性,观察其生长发育规律,学习果树周年管理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区10亩,学生于其中学习青菜、萝卜、辣椒、空心菜、豇豆、南瓜等各类露地时令蔬菜的田间管理技术。还有葡萄园、盆景园,但规模较小,需进一步加强栽培管理,扩大规模,让学生学习栽培管理技术。

基地基础设施有3000m2现代温室大棚1个、牡丹栽培阳畦1个、观赏植物塑料大棚2个、草莓塑料大棚2个、蔬菜塑料大棚5个。学生在温室大棚里通过温度、光照和激素调节,学习牡丹花期调控技术,让牡丹花在春节催花和五一延迟花期。在花卉大棚里学习万年青、绿萝、凤梨、红掌、杜鹃等各类观叶、观花植物繁殖与管理技术。在草莓大棚中学习丰香和红艳两个优良品种草莓的栽培技术。在蔬菜大棚中学习黄瓜、迷你西红柿、彩椒、茄子等经济效益高的果菜栽培技术。今后,学校将依托社会各界资助和生产自救,申请项目资金和基础设施,建立、开辟、完善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残疾学生的实践场所。学校还积极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科技园、农业园加强合作交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面。

二、招聘专业教师和农业技术员,

加强师资力量

笔者所在学校从2006年开始招聘农业大学农学、园艺专业的毕业生(含研究生)作为种植专业教师。他们虽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较深,但知识应用能力不强,专业实践经验不足,并且对聋生的教育缺乏认识。专业教师通过自学、业务学习和各种形式的培训,了解了聋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学习了手语和特殊教育方法等。他们谦虚好学,向老教师和技术人员请教,不断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逐渐成长为知识和技能型的“双师型”教师。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有种植专业年轻教师10人,其中研究生4名。学校已有1名教师取得初级职称(农学专业助理农艺师),3名教师取得中级职称(园艺专业农艺师)。学校还聘请农业技术人员4名,常年负责基地蔬菜、果树、草花、牡丹的生产管理,定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今后,学校将加大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内外结合”的培训形式,多“走出去”,参观农业示范区、科技园区,学习先进农业技术;多“请进来”,聘请农业专家、种植致富能手到校开设讲座,传授种植专业知识、经验、技能。还将与农业部门、农业院校等单位合作,为专业教师创造更多参加实用型农业技能培训的机会。

三、结合学生特点及基地生产实践情况,

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水平与生活实践经验、基地资源、季节特点与生产实践需求进行不断地灵活调整、补充,以适合残疾学生的发展。

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安排有一定的比例,且逐渐增加实践课的比例。聋生第一年主要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理论与实践课比例为1∶1,第二年学习基地各类主要品种的栽培与管理技术,比例为1∶2,第三年上学期学习基地特色或其他品种栽培,参与学校生产实践,比例为1∶3,下学期进入基地全面生产实习,预备就业。

蔬菜生产。聋生第一年学习蔬菜栽培基础知识与技能,进行播种、育苗、整地、制畦、施肥、浇水等基础实践;第二年学习白菜类、根菜类、瓜类、豆类等蔬菜栽培,进行露地萝卜、青菜、丝瓜、豇豆等蔬菜的栽培与管理实践;第三年上学期学习设施蔬菜栽培,进行设施绿叶菜和果菜类蔬菜的栽培与管理实践。

林果生产。聋生第一年学习果树基础知识与技能,进行建园、育苗和果园管理实践;第二年学习桃、梨的主要品种、生长结果习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周年管理实践(清园、病虫害防治、除草、施肥、修剪、疏花疏果、套袋、采收等);第三年上学期学习葡萄、草莓、枣栽培技术,进行整形修剪与管理实践。

花卉栽培。聋生第一年学习花卉分类、品种特性、栽培环境等基础知识,进行万寿菊、矮牵牛、一串红、美女樱等露地草花的栽培管理实践;第二年学习花卉设施栽培、繁殖与花期调控技术,进行月季、菊花扦插,米兰、竹芋、红掌、观赏凤梨等温室花卉栽培管理实践;第三年上学期学习牡丹和芍药栽培技术,进行品种认识、栽培管理和反季节催花实践。

四、理论联系实践,

强化技能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一)课堂教学与生活生产实践相联系

种植专业课对聋生来说抽象深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收集、整理、概括生活中的俗语化解专业术语,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让聋生了解农业概念和专业术语;展示基地的实物或图片,给学生以直观感性认识;通过看一看、议一议,让聋生了解生物学特性,拍摄基地的实地视频资料进行讨论,解释现象与操作过程;通过说一说、做一做,让聋生了解基本操作步骤及方法。这样不仅激发了聋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聋生阅读、观察、分析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示范引导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环节。专业教师要将技术步骤分解开来进行分步教学,要求教师动作科学规范,语言准确明了,并辅以板书和手势,说清每个步骤的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引导学生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三)操作练习,熟练技能

学生将模拟练习与实际操作练习相结合,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相结合,熟悉操作步骤,再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单独操作等形式反复操作练习,熟练掌握技能。学校通过基地实践周、实践月和技能竞赛等活动,如梨剪、牡丹移栽、蔬菜栽培、果树施肥等,明确质量、速度、数量等要求对生产实践结果的影响。活动中,专业教师合理安排学生操作练习,巡视指导适时点拨,让他们分工合作,整个实践教学活动有条不紊。专业技术人员凭借扎实的操作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定期示范指导,实地讲解技术要点与难点,有效促进了聋生技能操作要领的熟练掌握。

(四)生产实习,应用技能

三年级下学期,学校将学生分至基地生产各环节进行实习,掌握就业技能与谋生本领。种植主要分为露地蔬菜、大棚蔬菜、果树、露地花卉和温室花卉栽培5个大组。由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及有丰富经验的聋职工带领学生学习基地农产品生产、管理和销售的具体环节,增强质量效益观和市场经济意识,让聋生最终能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或独立进行生产经营。

五、特色职业教育的成效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农兴趣,提高了专业技能,增强了专业自信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聋生能够熟悉当地适宜种植的优良蔬菜品种,独立完成整地制畦、挖沟打穴、播种、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和采收等各生产环节。在教师和技术员带领下,聋生能够进行大棚蔬菜的种植与管理,了解蔬菜市场行情、独立销售产品等;熟悉基地果树品种和特性,独立进行果树栽植、除草、修剪、施肥、疏花疏果和采收各环节,制订果树周年管理计划,预估亩产量、市场行情、销售盈亏情况等;熟悉基地牡丹、草花、温室植物品种与特性,独立完成种植、施肥、浇水、修剪各生产环节,进行温室大棚花卉光照、温度控制、肥水管理,探索牡丹销售与草花道路装饰途径等。

特色职业教育培养了学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信心,使他们端正了劳动光荣的态度,养成了吃苦耐劳、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劳动态度与习惯。聋生们也确立了市场意识、诚信理念和质量效益观,增强了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目前,十多名毕业生先后顺利留在基地就业。

(二)丰富了实践经验,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专业教师顶着寒风烈日,深入田间地头,带领学生实践操作,参与基地生产实践,向技术员学技术学经验,手粗了、脸黑了,心也乐了。他们在参与省级集体课题“农村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研究”的研究,积极撰写职业教育教学论文,利用假期集中编写种植专业特色校本教材,研讨适合聋生的教学方法,打造精品课程《梨树施肥》、《桃树修剪》、《瓜苗嫁接》、《月季扦插》和《牡丹上盆》等过程中丰富了自身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学水平。

(三)经济效益可观

基地生产的蔬菜供应学校和基地食堂的日常所需。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南水二号水果黄瓜、金陵美玉迷你西红柿、苏琦茄亩产达2000―5000公斤。生产的优质无公害桃、梨首先通过分级包装供应关心帮助学校的单位,然后供中小学生社会实践采摘,最后批发给当地经销商。尤其是黄花梨和丰水梨由于产量较高、品种优良、品质上乘、鲜甜多汁,深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已经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基地培育的绿叶观赏植物和盆花租给周边各中小学进行摆放。与汤山翠谷农业园合作培育的观赏凤梨和红掌,销售行情一路看好。露地培育的牡丹4月到5月供游人观赏和盆装出售,尤其是大富贵、洛阳红、赵粉、二乔、银红巧对、乌龙捧盛等牡丹反季节催花品种在春节上市,以花开富贵、繁荣昌盛的寓意深受人们的喜爱,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六、展望

(一)教学场所应由课堂、基地向社会延伸,增强与社会的联系

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和进厂实习。[2]如组织学生亲自进行桃梨、蔬菜、牡丹花的售卖,独立参与品种种植经营管理,使聋生获得为人处世、沟通交流、竞争合作等丰富的社会经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市场、质量、竞争、合作和诚信意识。

(二)教学应捆绑师生及学校、企业,实行校校、校企、校厂合作

使师生参与生产,企业参与教育,学校走向社会。如组织教师、学生到职业中心校、成人教育学校、大型种植场、农业示范区、科技园等地进行定期定点的实习培训与交流。引进企业办学校,学校办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训师资。[3]使聋生能够扩大视野,更新观念,掌握技能,不局限于基地的实习与就业,对一些优秀毕业生给予推荐,增加就业机会。

(三)职业教育应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农村聋校可以开设多种形式与内容的课程

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第3篇

大家下午好!今年,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全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展开,“新*新*”战略深入推进,我校也将在20*年12月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深入分析20*年时代背景基础上,我校开展了主题为“青春奉献*,共建和谐家园”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我就将今年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情况给大家作以汇报。

一、统一部署、突出重点,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校就围绕社会实践主题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和讨论工作。在经过一个多月的组团筹备后,我们按照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机制,分校院两级对所有申报的实践项目进行评估答辩。最终,共确立社会实践项目145个,其中校级重点项目15个,校级项目12个,院级项目118个,直接参与组团实践的师生1365人,加上参加暑期返乡调研的同学,参与今年社会实践的总人数已经突破8000人。

实践队员在学校统一组织下分别奔赴*等全国20多个省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服务活动,受到当地群众和实践单位的一致好评。

实践归来,我校各实践团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时总结实践成果,共提交社会实践论文(调查报告)1000多篇。我校赴*社会实践团第三次来到*村,经过一周的生态资源普查,完成了《*植物志》和*生态多样性总体评价等实践成果;我校博士团在仔细考察实地情况后,为内蒙古自治区做了《*市新区建设规划》和《*地区旅游发展战略分析》;我校校环保志愿者联合首都数十所高校志愿者利用假期对环*水系进行了水样调查,完成了《*水环境及河流水质考察报告》;我校法学、心理专业学生深入贵州山区,为当地农民和少年儿童提供法律援助以及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我校学生支教团再次来到“赤城农民工子弟学校”,和那里的孩子共同学习、生活……可以说,我校大学生用行动为地方发展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二、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今年,我校组建了“我为迎评促建做贡献”主题实践团,志愿服务20*主题实践团,服务京郊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实践团,支援西部、振兴东北博士服务团,“保持党员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宣讲团,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色主题实践团,大学生就业见习实践团。这些实践团队紧密结合实践单位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实践内容、活跃实践形式、强化实践效果,充分展示了北林学子优秀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1、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开展“我为迎评促建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

今年12月份教育部专家组将进驻我校,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迎评促建工作是我校的头等大事,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着重结合评建工作需要,组建成立了校院两级“我为迎评促建做贡献”实践服务团,这些实践团围绕学校教学评估中心工作,辅助评建部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依托各级学生组织组建*林业大学学生校风督导团,加强校风学风监测,及时处理违规违纪行为,有效维护我校校风、学风建设成果。同时,实践服务团以大学生特有的青春朝气,大力繁荣校园文化,浓厚学术氛围,倡导良好校风、学风和学生干部作风,开展丰富多彩的“青春北林、活力北林、文明北林、学习北林”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我校迎评促建工作和学校长远发展贡献广大学子的青春智慧。

2、服务20*年*的筹办工作,开展“大学生青春*贡献行动”

我校每年都要在暑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迎*”志愿服务活动,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今年,我校重点依托首都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协会、首都青少年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和*青春*志愿者文明礼仪学校绿色环保教育中心的组织优势,组建成立“大学生青春*贡献行动”实践团,组织志愿者全方位参与首都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创建和*志愿者培训工作,并以*建设为契机,健全我校志愿者招募、培训运作机制,推动《*青春*志愿者绿色环保培训规划》有步骤、按阶段顺利实施,为首都20*年绿色*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3、服务京郊经济社会建设,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进京郊活动

我校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在*周边郊县开展社会实践工作,早在*年就在*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至今已走过8年社会实践历程。今年4月又和*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区校共建协议。为了更好的服务首都基层,帮助郊区农民摆脱困境、走上致富之路,我校今年特别成立“大学生科技文化进京郊”实践团,组织学生前往*等远郊区县,针对地方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当地人民群众“两个文明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我校重点组织两支高水平的实践团奔赴*开展科技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这两支实践团分别就*村生态多样性调查、*村旅游路线及道路优化和*芳香植物发展规划与策划等课题进行了研究和实践。赴*生态多样性调查实践团用一周的时间对*的各个山头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样地11块,共发现该地区植物物种300多种,动物100多种,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和图片资料,编写了《*植物志》、《*生物物种名录》,同时,结合*丰富的生态资环和当地发展旅游需要做了题为《*生态环境总体评价》、《*旅游线路与道路优化方案》和《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风险规避》的论文,对本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为今后深入发展生态旅游、开展多种经营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赴*芳香植物品种种植与市场策划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测量调查,获得了第一手的实地调查资料,完成了香料植物套种技术分析、市场管理策划、环境分析、品种定位、目标定位、效益分析、公司经营理念的前期调研工作,完成了课题为《远景植物发展有限公司选种育种和栽培方案》的实践论文,对于在*开发种植芳香植物,发展芳香原料加工产业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考。我校在*区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8年来,实践活动得到了*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实践成果显著,切实为*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我校人才培养做出了很大贡献。

4、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帮扶弱势群体,广泛开展社会调研

为了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我校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结合学生特长和专业优势,组建社会调查实践团,广泛组织大学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参加社会调查有利于青年学生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劳动生产规律,有利于青年学生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今年暑期,我校社会调查实践团针对农业税减免、耕地沙漠化、*交通环境、高校周边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展开调研,撰写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另外,我校今年全面实施农业部、卫生部、教育部等9部委联合发起的“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选派了31名优秀大学生奔赴新疆、、青海、贵州等19个省区开展农民健康状况调研和农民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改变陈规陋习和不良生活习惯,增强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5、服务大学生就业,开展就业见习实践活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原先的精英教育模式已经向大众教育转化,这种转化造成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产生很多不适应,影响他们的正常就业。为进一步转变我校学生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在校期间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等机会进行“预就业”,我校组建了大学生就业见习实践团,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成长成才。

三、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不断探索与创新实践育人的长效工作机制,全力打造北林特色的“红绿相映”社会实践工作品牌

1、广泛参与,规范管理,形成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实践育人的工作品牌。经过一代代北林人的努力,我校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北林特色的“红绿相映”的实践育人之路,形成了“三五五”社会实践工作机制。“三”是指社会实践运作模式上采取“三化”即项目化、社会化、阵地化;第一个“五”是指社会实践管理体制上体现“五结合”即和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第二个“五”是指社会实践在内容设计要体现五个方面的结合,即结合我校生态环境学科优势,结合首都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进,结合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生态文化繁荣的目标。

2、创新载体,深化品牌,夯实成果。

我校开展社会实践工作20多年来,实践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实践育人效果大幅度提高;同时,社会各界给予我校社会实践工作很高的评价,地方政府和实践基地纷纷发来感谢信和表扬信。社会实践工作成果具体体现在:

一是,社会实践为学校育人中心工作做出了贡献。一批批北林学子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砥砺品格、磨练意志,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已经成长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优秀建设人才,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学校育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二是,社会实践发挥了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通过社会实践工作平台,一代代北林师生将科技、文化的种子撒向祖国的基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勤奋、求实、拼搏、创新”的北林精神,用实际行动服务了地方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推动了社会全面发展;三是,社会实践拓展了学校办学资源。经过多年的努力,以社会实践为纽带,不断推动学校与地方、企业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成效明显。今年我校先后与*市*区、宣武区、青海省、内蒙古森工集团等一批单位签订了区校共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协议,拓展了学校发展空间和办学资源;四是,社会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校每年组织上百支社会实践队伍奔赴祖国各地,全面展示了北林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学校连续十一年被、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社会实践是我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平台,今年,我校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平台的作用,不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逐步建立起实践育人长效工作机制,实践育人功能也得到了很大拓展。另外,结合我校独具特色的“红绿相映”办学理念实施实践育人,在实践中全面突出我校生态环境学科优势与人才优势,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始终,在实践中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种植类专业 课程改革

中职学校作为国家农业教育中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培养中等农业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可现实状况是种植专业仍以培养传统农业人员为目标,不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一、深刻理解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借助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之机,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基础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对中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在一定时段内增强了中职学校的吸引力,使种植类专业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如果种植类专业学生规模扩大而办学基础条件、师资、教学等没有改革创新,势必造成教学质量降低,使种植类专业陷入恶性循环。国家关于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深化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创新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的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在获得许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中职学校应从种植类专业的专业设置、办学模式、实验实训设备投入、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着手,使种植类专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合理设置种植类专业,创新办学机制,深入宣传免学费政策,扩大种植类专业学生规模

教育部最近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具有灵活性和超前性,在专业名称上更具有吸引力,更能体现现代技术。中职学校应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的最新专业名称设置、更新具体的专业标准,使种植类专业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体系上与新的专业设置相适应。另外,学校应创新招生宣传方法,利用国家对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的政策优势,以招生宣传和农技咨询服务相结合的灵活形式,宣传国家对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的有关精神,增加生源,保证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学生规模,使种植类专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加大实验实训设备投入,改善种植类专业实验实训条件

学校可通过招商引资改变单一的办学方式,加强种植类专业的实验实训场所建设。种植类专业实践教学一定要走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道路,尽可能走出课堂,进行现场教学。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的实训基地,如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基地、花卉苗木场、实习果园等可以通过引进外来资金加快建设。这样既保证了学校实验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又能满足种植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前几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的招生陷入困境,很多学校把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重点放在热门专业上,对种植类专业实验实训设备投入比例较小。中国是农业大国,科技服务“三农”和农村改革发展要求中职学校培养大批技能型农业技术人才。因而,中职学校只有保证每年自筹经费投入,建设、改善种植类专业实验实训条件,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种植类专业办学质量。学校在开源节流基础上,应动员师生参加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完善实训设施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充分发挥示范实验基地在教学中作用,使教学与实验示范相结合,改善种植类专业实验实训条件。中职学校种植示范园(场)是学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场所,应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适当开放,让种植类专业教师参加科研项目试验的同时,让学生参与操作或进行观摩,使学生接触到新工艺、新技术,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三)创新思路,加强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近几年,中职学校主要聘请比较热门专业的专业教师,对种植类专业师资培养投入不多。有的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师出现年龄偏大的情况,基本上没有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并且专业教师数量少,通常都是一位教师兼任几门课程,种植类实验实习指导教师只有两三位。因此,学校应为种植类专业教师队伍注入新活力,增聘新的专业教师,不断完善技能课教师补充机制,从企业聘请技能型人才担任实验实习指导教师。同时完善教师技能竞赛机制,提高教师技能,提高种植类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另外,学校应创造条件,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在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形势下,实验指导教师除了从事实验实习指导工作外,还兼任其他教学工作。首先,学校应适当减轻种植类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提供教师发展平台,保证他们有时间和精力更新知识、参加科研,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学校应提高种植类专业教师参加培训人数的比例。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师参加每年部级和自治区级培训机会不多,学校可创造条件,让种植类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各种相关培训,以不断提高种植类专业教师整体业务水平。

(四)适应形势,加强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

学校应根据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要求、学生素质特点以及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改革课程内容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加强种植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体现职教特色,保证种植类专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传统的种植类教学一般仅是围绕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开设相应课程,每门课只强调本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导致课程内容严重偏离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因此,我们要打破原来单一的课程结构,提高学生全面的素质和生产、经营的能力,适应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对知识、技能需求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设技能性强、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如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新品种培育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林果生产技术。

近年来种植类专业教材不断创新开发,课程内容体系也注意实践环节、学生特点以及接近生产前沿。在使用最新统编教材的基础上,任课教师应注意利用网络资源和到生产前沿学习的新知识、技术,来补充适宜本地方的种植类专业实用新技术的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体系体现科学性、适应性、先进性、实用性,保证课程实践与生产前沿新技术接轨。同时,开设与农产品贮、运、销相关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市场信息收集、处理、分析、销售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市场观念,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农产品的产、供、销。

三、坚持不懈,深化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

深化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国家大力发职业教育、深化中职学校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应不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锐意进取,处理好在种植类专业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好办学规模与质量之间的矛盾,使种植类专业持续、健康、科学地发展。

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植物科学基础 教学现状 对策

《植物科学基础》是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是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现状基本满足中职学校学生升学和就业,直接从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从后者看《植物科学基础》教学现状明显悖于“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悖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一、主要问题

1.重视课堂,轻视实验。《植物科学基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在中职学校实践教学中,往往把绝大部分教学资源用于课堂,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课堂,从而忽略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特点,没有把相应时间和精力投入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资源明显匮乏。学科的生命在于应用,学科原理最起码的应用需要实验验证。很多同行对实验教学蜻蜓点水,有的连浅尝辄止都谈不上,怎能保证优异的教学质量?

2.重视理论,轻视实践。《植物科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多种原因,中职学校很多同行往往过度重视理论教学,善于讲、背、练,而忽略学科的根本特点,忘记课程设置的出发点和学科特点,一味地在课堂里拼搏奋斗,也许漂亮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些情况下可以说提高了教学质量。但这种牺牲实践检验的理论教学是残缺不全的,是没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很多本科涉农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甚至毕业即失业,轻视实践的果实是苦涩的,值得我们反思。

3.重视升学,轻视就业。课程设置是没有问题的,学科特点也是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要求,但中职学校不少同行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对升学情有独钟,对就业不屑一顾。造成教学资源配置错位,打破升学和就业的平衡关系,加剧重视课堂重视理论、轻视实验轻视实践扭曲错位的畸形关系。

二、对策

1.抓住学科特点,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手都要硬。《植物科学基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需要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手都要硬。平衡(不是平均)运用教育教学资源,把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验教学中,配置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包括硬件配置和设备设施的有效使用。真正让实验教学发挥应有的教学光辉,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2.树立科学观点,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是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也是教育教学的一大原则。《植物科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我们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更重视实践教学,切实践行实践检验理论。理论的生命在于实际应用的现实前景,我们尽力打破重视理论轻视实践,被社会普遍诟病的高分低能的负面培养效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中职学校学生(无论升学或就业)的升学率和就业率。

3.对学生和社会负责,处理好升学与就业的关系。就业本是中职学校的办学重点,但目前中职学校同行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片面追求升学率,甚至和普通中学一较高下。升学率是可以追求的,但我们大可不必轻视就业,以牺牲中职学校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前途为代价。升学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如果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就会事与愿违,出现涉农专业本科生(包括研究生)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所以,我们必须处理好升学和就业的动态平衡关系。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