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地垃圾处理方案

建筑工地垃圾处理方案

建筑工地垃圾处理方案

建筑工地垃圾处理方案范文第1篇

 

一、基本情况

1.根据招标时的地勘报告显示现场有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存在。经计算,有41822 m3生活垃圾和65907m3建筑垃圾需外运。

2.通过查看现场发现确实存在生活垃圾。 

3.经施工单位反应,盈通物流10#厂房内估计有生活垃圾8000m3左右,盈通物流7#厂房以北区域约有生活垃圾7000m3,厂房周围其他区域以及25个勘测孔涉及区域约有生活垃圾6000m3。

4.控制价土石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开挖列一项清单按普通三类土综合考虑,未对生活垃圾单独列项。外运单价中未考虑生活垃圾处理费,未上会通过决议。

5.施工合同9.14.8条约定“本工程弃渣和土石方所有权归发包人所有。发包人指定弃土地点时,根据基础运距据实调整,基础运距综合考虑为15km。实际距离在基础运距范围内的不予调整,执行投标综合单价;超过基础运距的部分按每增1km的中标运输价格及增加公里数进行调整 。如发包人不指定弃土地点,则承包人须自行确定弃土地点,土石方装卸、运输、消纳等相关费用由承包人综合考虑,不予调整。”

二、施工单位诉求

中铁十一局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提出以下两种解决方案:

方案一:将生活垃圾运送至滨海路36号垃圾中转站 。

滨海路36号垃圾中转站距离安顺车辆段8.4km,此方案只增加垃圾处理费。

增加费用:63000m3*140元/吨*1.5吨/ m3=13230000元。

方案二: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与素土1:1混合运送到较远的弃土场。

施工单位实地走访了较近的弃土场,均不接收生活垃圾。目前愿意接受生活垃圾的最近弃土场距离本项目41㎞,需一层生活垃圾或建筑垃圾,一层素填土循环回填,此方案只增加运费。

增加费用:122637m3*2*(41-15)km*1.09元/m3*km=6951065.16元。

三、工程处提出的方案

工程处对弃土场进行了考察,并确认了41km的运距。根据施工现场和弃土场情况,对根据图纸计算的41822m3生活垃圾制订了五种处理方案,方案及费用情况如下:

方案一:将生活垃圾运送到滨海路36号垃圾中转站处理,运距8.4km。

增加处理费41822m3*140元/吨*1.5吨/m3=8782620元

方案二:将生活垃圾送到小涧西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场处理,运距41km。

增加垃圾处理费41822m3*80元/吨*1.5吨/m3 =5018640元。

增加运费41822m3*(41-15)km*1.09元/m3*km=1185235.48元。

共增加费用6203875.48元。

方案三: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与素土按1:1的比例运送至41km外弃土场。

增加运费107729m3*2*(41-15)km*1.09元/m3*km=6106079.72元。

方案四:只将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运至41km外弃土场

增加运费107729 m3*(41-15)km*1.09元/m3*km=3053039.86元。

方案五:将生活垃圾与土石方按1:1的比例运至41km外弃土场。

增加运费41822 m3*2*(41-15)km*1.09元/m3*km=2370470.96元。

四、工作建议

鉴于控制价中未包含生活垃圾处理费以及当前较为严峻的环保形势,建议如下:

1.建议按方案五将生活垃圾与土石方按1:1混合后运至41km外弃土场,生活垃圾的工程量按施工图纸及地勘报告计算,超出基准运距的部分根据合同9.14.8条及中标价格执行。

建筑工地垃圾处理方案范文第2篇

1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 1.1建筑垃圾处置不当带来的危害 1)建筑垃圾中的废塑料、涂料、油漆不仅是难以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还含有大量有害的重金属元素。2)废砂浆和废弃混凝土块中含有大量的水化硅酸钙和氢氧化钙等化学物质,直接填埋将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3)建筑垃圾的废石膏中含有大量硫酸根离子,简单填埋后在厌氧条件下会转化为硫化氢剧毒气体,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4)将建筑垃圾不经过任何处理而简单填埋,不仅占用了大片土地,还可能导致填埋区域的地表产生沉降和下陷现象,危及地表建筑物和地面植被的安全。 1.2城市化进程导致建筑垃圾产生量剧增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必然导致建筑垃圾产生量的增加;而且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强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商铺和居民住宅二次装修、重复装修现象普遍,也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些数量庞大的建筑垃圾如不能妥善处理,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3城市化进程导致可供建筑垃圾回填利用土地紧缺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越发紧张,原本用于回填建筑垃圾的郊区和偏远农村已不具备回填条件,对解决建筑垃圾的出路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通过实践发现,利用破碎机把简单分类的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筛分,可以把建筑垃圾合理再生利用。一方面解决了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另一方面减少了每年购进建筑骨料的费用,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人员就业问题。因此,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 2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 2.1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经验 德国在利用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早在10多a前德国的碎旧建筑材料再生利用率已经达到了60%,建筑工地废物的再生利用率也达到40%,道路开挖废物的再生利用率则高达90%,德国联邦环境基金会总部的建筑就是采用了旧混凝土集料[1]。美国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大致可分为3个级别:第1级“低级利用”,如现场分拣利用、一般性回填等,占建筑垃圾总量的50%~60%;第2级“中级利用”,如用作建筑物或道路的基础材料、建筑用砖等,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40%;第3级“高级利用”,如将建筑垃圾还原成水泥、沥青等再利用[2]。日本在1977年率先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1991年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均须送往“再生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据有关资料报道,东京在1998年对于建筑垃圾的重新利用率已经达到56%。目前,日本在住宅小区改造过程中,实现了建筑垃圾就地消化[3]。 2.2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经验 邯郸市余泥渣土制砖项目于2004年12月正式投入生产,年处理余泥渣土40余万t,设计年产量1.5亿块标准砖。深圳市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共有9座,其中建筑垃圾受纳场5座,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4座。以中信华威塘朗山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厂为例,该厂共建有2条生产线:一条生产线主要用于处理废弃混凝土,将其还原为建筑骨料;另一条生产线主要处理废弃的砖、石、沙、瓷砖等。该厂年消化建筑垃圾100万t,生产再生骨料30万m3,建筑砌块35万m3。昆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包括固定式、移动式和过渡式3种。固定式现有2个示范项目,年处置量400万t,东片区、西片区各设1个,主要处理建筑废弃混凝土、砖块等,资源化处置后生产道路骨料、墙板、透水砖等产品。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置设备现有1套,在西山区红庙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地使用。过渡性处置场现有5个(主城四区及呈贡县各建设了1座),主要以回填、复垦、覆土绿化形式消纳弃土、余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10.2km2内新建的道路项目充分利用枢纽内建筑垃圾及渣土作为筑路材料。该项目为区域改造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提供了有效的范例。天津、石家庄、武汉等地通过堆山造景解决建筑垃圾处置问题,同时为城市增添了山体公园。 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3.1主要产品① 再生骨料:各种规格的再生骨料产品提供给下游企业。②墙体材料:空心砌块、透水砖、植草砖、路缘石等。③道路材料:道路底基层材料、道路结构层材料。④复合材料:窨井盖、落水箅子、树池盖板等。⑤副产品:分选出的废钢铁、铝、铜、玻璃、塑料等可利用的副产品直接销售。 3.2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模式 3.2.1固定式资源化利用厂 固定式建筑垃圾处理模式的处理工艺见图1,其优点如下:1)可以实现建筑垃圾高效、全面资源化处理。采用固定式处理模式分选出建筑垃圾中的不同组分,将其归类再进行相应处理,可以有效解决建筑垃圾组分复杂、难以分选的问题,为建筑垃圾高效、全面的资源化处理利用提供条件。2)可以有效保证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的质量。建筑垃圾资源化工程的生产、技术与管理都将由专职队伍负责,同时设立科学的管理与检验制度,可以根据原材料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从多方面保障再生产品的质量。3)可以成为建筑垃圾消纳及资源化产品的调节器。当建筑垃圾大量产生无法及时资源化处理时,建筑垃圾暂存区可以作为临时堆场及时清除城市建筑垃圾。当城市建设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需求量较大时,可以通过调整年时工作基数、提高工作效率等方式增加产量,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暂存区储备的建筑垃圾,满足市场需要。4)可通过规模化生产,并采用多种环保措施,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3.2.2移动式设备处理 移动式设备处理模式可以在拆迁现场将废混凝土、废砖破碎成再生骨料,在拆迁区域附近若有道路材料拌和厂或砌块制备厂则可进一步深加工,可以将现有社会资源整合进入建筑垃圾资源化领域中,逐步建立起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链,其处理工艺见图2。此方案的优点有:1)就地资源化处理,就地使用,避免了从拆迁区域到处理厂的远距离运输,降低了运输成本。2)可缓解因固定式处理基地的选址、规划、环保、土地等手续带来的建设周期长等问题。3)便于建立临时性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链。#p#分页标题#e# 3.2.3堆山造景 根据建筑垃圾基本不污染大气和水环境的特点,并借鉴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堆山造景的成功经验,由市规划、国土等部门协调,对选取地块堆山造景,可对地面采取HDPE膜等防渗处理方式后,将无法就地回用的建筑垃圾堆山造景,实现建筑垃圾处理和废物利用的双赢。此方案的优点为工艺技术简单、对改善周边环境有益。 4污染防治措施 4.1污水 防治目标:污水零排放。防治措施:项目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设备清洗产生的污水,可建立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后成为达到一级标准的中水,直接用于墙体材料车间的生产用水,实现项目污水零排放。 4.2粉尘 防治目标:达标排放。防治措施:①系统自带的防尘设备(各种除尘设备);②对建筑垃圾进行适当的喷淋处理;③根据风向、周边环境等因素,合理布局生产流程;④粉尘产生设备的封闭处理;⑤项目周边建立隔离绿化带。 4.3噪声 防治目标:不超过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要求的限值。防治措施:①设备自带的降噪措施;②根据周边环境等因素,合理布局破碎系统位置;③厂房等设施的封闭处理;④项目周边建立隔离绿化带。 4.4固体废物 防治目标:有效处理。防治措施:一般情况下,我国建筑垃圾中混杂有不超过5%的生活垃圾。通过人工、设备的分选措施可进行有效去除,这部分生活垃圾是项目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可送往填埋场或焚烧厂进行处理。 5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 5.1落实项目用地 落实项目用地是当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属于环保项目,管理不当还会影响周边环境,有必要通过行政手段划定合理的用地,以确保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的实施。 5.2项目投资主体 结合当前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提供以下2种投资主体模式:1)采用BOT模式运作,通过招商方式确定投资和运行主体。该方案界面清晰且不需要政府直接投资,但政府划拨土地与企业投资主体在现行土地利用制度上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在投资收益测算方面政府相对处于被动。2)由政府委托专业机构设计并投资建设,通过招标方式分别确定建设和运行单位。按照政府建设项目对建设单位支付工程建设费用,对运行单位收取一定的回报。该方案审批环节相对简化,投资收益测算清晰,但政府一次性投入较大。 5.3建立配套政策 做好建筑垃圾处置单位的扶植和政府支撑,主要体现如下:1)政策支持。尽快将示范项目列入专项规划,并出台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规范和监督建筑垃圾的处理。2)资金支持。政府以直接投入、无息或贴息贷款、政府补贴、专项资金等方式向项目补贴建设资金,支持项目的建设。3)场地支持。项目用地实行土地划拨或免费租用的形式。4)清运支持。政府参与协调和监督,通过制度、经济等手段规范清运单位的行为,确保建筑垃圾不流失和失控,并免费运输到基地;或根据运距以处置费的形式补贴给处置单位。5)产品采购支持。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列入政府采购范围,市政工程中的公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所使用的相关建筑材料优先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出台有关政策鼓励相关产业使用再生资源产品。6)配套措施支持。为项目提供电力、水利、交通等方面的便利措施和优惠政策。 5.4建设配套收运管理体系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建筑垃圾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解决建筑垃圾出路问题的关键所在,但要有效解决建筑垃圾资源化问题,必须建立全面的建筑垃圾收运管理体系。1)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理。通过建筑垃圾源头管理,既解决建筑垃圾抛洒滴漏问题,也解决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问题,更可以加强建筑垃圾品质管理,杜绝生活垃圾等混入,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2)加强运输过程管理。加强运输过程管理不仅可以规范建筑垃圾全程监管、促进资源化利用,也可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可通过资质管理、定额管理、考核管理、信息化监管等方式开展。3)加强中转设施建设和管理。由于建筑垃圾从产生到资源化处置场具有一定的距离,可结合实际设置一定数量的建筑垃圾临时消纳中转储运点,疏堵结合,遏制偷倒乱倒现象,同时实现建筑垃圾的初步分选。中转储运点的选址可考虑利用土地储备空闲地块,提高闲置土地的使用效益。有条件的中转储运点可配置粉碎碾压机械,提前将建筑垃圾进行细化,便于运输。

建筑工地垃圾处理方案范文第3篇

处置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为认真落实《xx市城市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xx市‘垃圾革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及《关于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秋雷”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xx执〔xx〕xx

号)等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垃圾(含建筑渣土、装修垃圾、拆迁垃圾等)、生活垃圾处置管理,规范建筑垃圾产生、运输、消纳秩序,全面解决好当前生活垃圾乱扔乱放、治理滞后等问题,经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处置专项整治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整治目标

通过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力量开展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处置专项整治行动,有效管控建筑垃圾产生源头,规范收集、中转和运输环节,实施全程许可控制;严厉打击偷倒乱倒建筑垃圾的违法行为,净化清运市场,促进建筑渣土、装修垃圾平衡消纳,全面提升全市建筑垃圾管理水平。有效解决城乡生活垃圾违规堆放、量大面广、脏乱恶臭等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城乡环境整洁有序、生态宜居,普遍增强城乡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二、整治时间

2020年3月至2020年5月。

三、整治内容

1.

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行动

1、规范建筑垃圾运输单位运行。严把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准运许可关,严肃查处未经许可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加强建筑垃圾运输单位监管,严肃查处未按规定线路运输、未在指定消纳场地消纳等违法行为。

2、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控。进一步加大对施工现场进出口检查力度,完善专人冲洗进出车辆措施,及时清扫现场出入口的主要道路,禁止带泥上路,确保净车离场;妥善处置建筑工地污水泥浆,不得溢流到临街路面,未经沉淀处理的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排水设施或渠系;及时清运施工现场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建筑垃圾,临时堆置应密闭存放或进行覆盖;及时清理建筑垃圾,堆放的零星废弃物以围栏隔离;严肃查处在施工现场乱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占用人行道堆放物料的违法行为。

3、加大工程运输车辆路面执法力度。针对建筑垃圾偷倒乱倒、严重影响市容的情况,进一步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未密闭运输、抛撒滴漏、

带泥上路、随意偷倒乱倒等各类违法行为,从严查处。

2.

生活垃圾处置提升专项行动

3.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重点查处未按要求分类投放各生活垃圾的分类单位,以及未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的投放管理责任人;严禁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对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混合收集、运输的行为,对负有垃圾处置责任的单位未签订协议或者未核实最终贮存、处置、利用情况的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

4.

加强餐厨垃圾监管。督促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将餐厨垃圾与非餐厨垃圾、废弃食用油脂与其他餐厨垃圾分类存放,严肃查处随意排放餐厨垃圾和不按规定设置使用环保环卫设施的行为;督促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按规定与收运单位签订作业合同,严肃查处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将餐厨垃圾交由未取得许可的单位或个人收运处置的违法行为,加大餐厨垃圾流入生猪养殖场这一违法行为的处置力度;严格监督收运处置单位按标准规范分类收运处置餐厨垃圾,严肃查处不按规范标准收运处置餐厨垃圾的行为。

5.

城区卫生死角清零专项整治行动

1.

深入排查,加强源头管控。加大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和陈年垃圾的清运处置力度,消除卫生死角,进一步查处影响环境卫生管理的违法行为。按照分类、利用、环保、规范的要求,积极做好装修垃圾分拣利用、规范运输、依法消纳等处置政策宣传,加大装修垃圾相关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查处擅自将装修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处置、擅自将装修垃圾混入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抛洒或者堆放装修垃圾等违法行为。

2、创新方式,加大监管力度。利用非现场执法模式工作优势,充分发挥智慧城管系统、天网工程等平台拓宽取证渠道的作用,创新科技+执法模式提升执法效力,对辖区内卫生死角逐一处置到位,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四、行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强化协同。开展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整治是规范工程运输市场、解决市容顽症、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各中队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明确责任、分解任务、扎实推进,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要建立健全协调合作机制,加强沟通、紧密协同,合力解决整治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整治工作效率。

(二)依法整治,文明执法。要按照“宣传教育在先、执法查处在后”的文明执法要求,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自由裁量标准,做到既严格执

建筑工地垃圾处理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字:市政道路;路基;建筑垃圾;处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在道路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拟建道路沿线存在建筑垃圾深埋的问题,有的是近些年城市开发中拆迁弃倒形成,有的则本身就是城市发展中历经几十年堆积形成。面对堆积如山足有上万方乃至上十万方的储量,全部拉运转走费用惊人,必须结合设计线位及高程对此部分进行平衡利用,但如何利用这些建筑垃圾达到路基稳固可靠,规范范本尚且难寻。实际施工应用中,就出现建筑垃圾利用处置方法不当,最终导致路面经短期运行即出现裂缝、坑陷等破坏现象,究其原因实际是因为使用建筑垃圾修建路基未达标准要求和存在质量问题所导致,后果严重、损失巨大。为此,必须针对城市市政道路修建中垃圾利用的实际情况,做出深刻的研究、总结、论证,才能在此方面积累较为科学、合理、成熟的方法,保证道路的施工质量,体现较高效益。

一.实例背景

西安市汉游靼侗鹾勇肺挥谖靼哄鄙态区,为汉游靼缎陆ū鹾勇罚与汉雍拥陶治相结合,属该区域的一条交通干道、景观大道、生态大道,是汉幼酆现卫硐钅康暮诵墓こ讨一。本施工段道路南起长乐路,北至华清路,道路全长2162.761m,车行道宽22m,单幅双向四车道设计,红线宽度50m。沿线有上跨桥梁和下穿箱涵各一座。区域重要性十足重要。工程含道路、雨污水等部分。

依据设计资料说明,本道路工程范围内地表垃圾土较深,最大厚度为7m,且呈松散状态。根据施工现场开挖的雨、污水沟槽侧壁观察表明,沿线地表深埋垃圾密布,最大深度8.5m,构成和密实状态不一。经考察了解,此线位原为左岸河床,河堤内现状地面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后,由城市及周边农村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经多年倾倒形成,构成不一,埋深较大。

据此,本道路沿线的深埋垃圾处理问题成为道路工程施工的一个重点,成为保证路基质量和最终道路设计、施工成败的关键。

二.处理方案

首先选定600m的试验段进行作业,参建各方洽商确定路床下垃圾土换填1.0m,个别鸡窝状垃圾坑换填处理3.0m,换填上部0.4m采用素土填筑的方案。由于建筑垃圾土无法检测压实度,路基填筑主要执行相关参数进行控制,用以保证执行此方法的应用效果。重点参数为:回填土虚铺厚度、碾压机械吨位数、碾压遍数。

1.清表后,依据高程和线位的控制,施行路基的挖填作业。挖方区较好建筑垃圾土现场倒运至填方区,生活垃圾土予以外运。填方区保证路床下换填1.0m的换填深度,填筑碾压执行重点控制参数。填筑预留路基上部0.4m厚度用符合标准的外购素黄土进行,以利回填、碾压、整平。

2.填筑土料选择

根据开挖区垃圾土状况,生活垃圾应予外运出场。建筑垃圾及其混合土选择使用,注意含水量和构成配合的控制和调整。

3.施工现场人工配合

对于倒运至填方区的建筑垃圾混合土,机械摊开,推土机推平,人工捡拾清理塑料、破布、钢筋及树根、材草等。

4.个别地段特殊处理

施工中,路基换填开挖1.0m后,遇到复杂地质如软土、生活垃圾杂填土时,加深换填3.0m。

5.回填控制参数

建筑垃圾土回填每层虚铺厚度250~300mm,20T凸轮振动、18T光轮振动压路机碾压6~8遍,不再有明显轮痕为止。分层碾压填筑至道路基层下40cm高程位置结束。预留的40cm分层用素土回填,执行相关规范,保证压实度达到0.95。

6.试验检测

试验段施工过程严格执行设计要求、接受监理检查控制、遵循建设施工规范,工作详实有效,换填处理到位。试验段路基完工后,委托检测机构进行了现场的弯沉值测试,LS数据实际为168.29~194.13,较设计的248.5(0.01mm)相差较大。结果表明路基垃圾土的处理存在设计不足,下步施工必须进行调整。

三.变更后方案

结合试验段施工的结论数据,经参建各方洽商,本道路工程除600米试验段之外垃圾路基处理实施换填2.0m的方案。其中:下层1.6m采用现场垃圾土回填,生活垃圾控制含量为5%,建筑垃圾最大粒径不超12cm;上层40cm分别由20cm素土和20cm灰土(8%)至路床面;在路床面下-1.2m和-2.0m处分别铺一层双向塑料土工格栅。

在执行路基垃圾处理方案的基础上,由于建筑垃圾土无法检测压实度,制定路基处理填筑继续执行相关参数的控制办法,用以保证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重点参数为:回填土虚铺厚度、碾压机械吨位数、碾压遍数。

1.清表后,依据高程和线位的控制,施行路基的挖填作业。挖方区较好建筑垃圾土现场倒运至填方区,生活垃圾土予以外运。由于换填深度大,开挖量大,必须利用两侧绿化带暂时堆置土方。挖、填方区均保证路床面以下最少有换填2.0m的处理深度。

考虑雨水工程管道和砂砾基础的高程与路基上、下两层土工格栅铺设高程的相互影响,在路基换填处理开挖或填筑到路床下-2.0m的底面后,在换填底面先开挖雨水沟槽,铺设基础砂砾后,铺设下面层土工格栅,然后用现场土和砂砾(管沟部位)同时填筑至雨水管底高程位置,再用现场土全断面填筑至雨水管顶以上高度。然后,开挖雨水管道沟槽至管底设计高度,处理整平先前铺设的基础砂砾,然后铺设管底中粗砂垫层,完成管道铺设安装、检查井施工和沟槽回填。再在其上铺设上面层土工格栅,用现场土和砂砾(管沟部位)同时填筑至管顶上覆盖0.5m,再用现场土全横断面填筑至路床面下-0.4m高度。最后完成一层0.2m素土和一层0.2m8%灰土的填筑施工至路床面高程。此施工过程如遇土工格栅与管道高程相同产生冲突,可在上下40cm范围内调整土工格栅铺设高程,但整层土工格栅在路基横向断面不应断开。

2.填筑土料选择

根据开挖区垃圾土状况,大量生活垃圾应予清除外运,建筑垃圾及其混合土选择使用,生活垃圾含量控制在5%之内,建筑垃圾最大粒径不超过12cm,注意含水量和构成配合的控制和调整。

3.施工现场人工配合

对于倒运至填方区的建筑垃圾混合土,机械摊开,推土机推平,人工捡拾清理塑料、破布、钢筋及树根、材草等。

4.个别地段特殊处理

施工中,路基换填开挖2.0m后,遇到复杂地质如软土、生活垃圾杂填土、鸡窝状生活垃圾坑时,加深换填3.0~5.0m。

5.回填控制参数

建筑垃圾土回填每层虚铺厚度250~300mm,20T凸轮振动、18T光轮振动压路机碾压6~8遍,不再有明显轮痕为止。分层碾压填筑至道路基层下40cm高程位置结束。预留的40cm分层用素土和8%灰土回填,执行相关规范,保证压实度达到0.95。

6.土工格栅铺设

路基用土工格栅为双向塑料材质,要求网孔尺寸为40×40mm,纵向抗拉强度≥20KN/m,横向抗拉强度≥30KN/m。土工格栅铺设应按照各施工段长度分段进行,铺设宽度等同于路基结构宽度。采用人工铺设、尼龙绳梆扎搭接、钢钉定点定位、机械回填埋置。铺设过程应避免褶皱、不平现象,避免车辆驶入碾压,避免下层表面碎、块石尖锐突出,避免摊铺土料时车辆在土垫上转弯掉头,填筑土料厚度未达30cm禁上重型压实机械压实。

7.试验检测

施工过程严格执行设计要求、接受监理检查控制、遵循建设施工规范,工作详实有效,换填处理到位,压实和外观效果良好。经检测机构再次对路基弯沉值进行现场测试,LS实际数据为273.34~313.28,达到设计的248.5(0.01mm)要求,路基质量坚固可靠。

四.运行效果

本道路工程整体竣工后,经过两年的实际通车运行,两种处理方案可靠性和实际效果截然不同。换填1.0m的600m试验段,路面出现横向未连通的蚯蚓状裂缝,最大缝宽8mm,纵向约每12~15米一道,表明路基强度、整体性不够。正常施工段1500m,虽经两年运行,往通大小车辆无数,但外观、整体性、平整度等无任何变化,未见一条纵横向裂缝,完全达到正常道路的质量标准,各方评价优良、可靠。

综上所述,建筑垃圾在城市建设的拆迁中如何处置和市政道路路基修建中深埋的建筑垃圾如何处理,已成为城市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普遍的问题,两者具有同一性。对于建筑垃圾,如何做到不弃运和现场利用,制定科学适用的方式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那么,只有在路基填筑应用建筑垃圾的施工中,执行合理、可靠、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才能起到节约成本和综合利用的良好效果,创造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金荣庄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工地垃圾处理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建筑垃圾;施工过程;再利用

【中图分类号】 TU-023【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3-053-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人们在享受城市文明的同时,也在遭受城市垃圾所带来的烦恼,其中建筑垃圾就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如何处理和利用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建筑垃圾产出处理单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建筑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垃圾是在对建筑物实施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是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根据建筑垃圾的产生源的不同,可以分为施工建筑垃圾和拆毁建筑垃圾。施工建筑垃圾顾名思义就是在新建、改建或扩建工程项目当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而拆毁建筑垃圾就是在对建筑物拆迁拆除时产生的建筑垃圾。长期以来,建筑行业都是采用传统方式施工的,原料消耗大,加上管理落后,从而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虽然已开始进行新型建材的开发和利用,但规模和数量还非常有限。建筑垃圾分布广、规模不一。随着建设工程而不断变化,建筑垃圾产生时间也不确定。虽然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产生的垃圾总量基本是固定的,但事先不能准确预测到各产生建筑垃圾点的时间及数量。一方面,缺乏对建筑垃圾的有效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建筑垃圾乱堆、乱倒的现象,未对建筑垃圾进行动态监测和分类、统计,导致对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处理处置、回填利用等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另一方面,处理方式落后,通常是未经任何处置就被运到郊外或农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耗费了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等建设费用。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遗撒的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整体来看,建筑垃圾的处理呈现以下几个问题:⑴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不高,目前只能是绝大部分进行混合收集;⑵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⑶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落后,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多采用直接填埋的处理方式,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⑷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投资少,政策法规措施还不健全,建设工作者的环保意识不强。

1.1建筑垃圾随意堆放易产生安全隐患。目前大多数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地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意性,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施工场地附近多成为建筑垃圾的临时堆放场所,由于只图施工方便和缺乏应有的防护措施,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垃圾堆出现崩塌,阻碍道路甚至冲向其他建筑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郊区,坑塘沟渠多是建筑垃圾的首选堆放地,这不仅降低了对水体的调蓄能力,也将导致地表排水和泄洪能力的降低。

1.2建筑垃圾对水资源污染严重。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的污水——渗滤液,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垃圾堆放场对地下水的影响则主要是垃圾污染随渗滤液渗入含水层,造成深度污染。垃圾渗滤液内不仅含有大量 有机污染物,而且还含有大量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水质成分很复杂。一旦饮用这种受污染的水,将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1.3建筑垃圾影响空气质量。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建筑垃圾随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而且污染环境,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空气质量。目前建筑垃圾大多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然而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这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就会污染大气;垃圾中的细菌、粉尘随风飘散,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少量可燃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又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造成对空气的二次污染。

1.4建筑垃圾占用土地 降低土壤质量。随着城市建筑垃圾量的增加,垃圾堆放点也在增加,而垃圾堆放场的面积也在逐渐扩大。垃圾与人争地的现象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大多数郊区垃圾堆放场多以露天堆放为主,经历长期的日晒雨淋后,垃圾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垃圾渗滤液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污染,从而降低了土壤质量。

2建筑垃圾处理的对策和途径

2.1建立完善机制,优化管理模式。有关部门应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对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建筑垃圾的数量状况,进行定量定性综合调查统计,依此制定相应的建筑垃圾允许产生数量和排放数量标准,并将其作为衡量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这样才能真正引起人们对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利用的足够重视,建筑垃圾大量产生的源头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要依托环卫部门,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利用市场经济杠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筑垃圾的管理和监督,并动态监测和跟踪分析建筑垃圾各个方面的情况,为相关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应综合考虑城市建设的空间特性,结合城市其它相关设施设置足够数量的受纳场,保证建筑垃圾完全合理处置。

2.2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凡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出的材料和产品,国家应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在建筑过程中让原材料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高效、持久的利用,并将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而形成高利用、低排放的新型建筑模式,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取得了更大的经济利益。这些都需要政府、环保、建筑建材等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采取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创办建筑垃圾的加工企业,大力开发和推广再生材料产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对建筑垃圾的再利用。

2.3加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研究和开发。国家和建筑施工企业应投入资金,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应该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降耗的建筑新技术和新工艺,从而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考虑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采用尽量少产生建筑垃圾的结构设计,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考虑建筑物将来进行维修和改造时尽可能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量,考虑建筑物在将来拆除时的再生问题。

2.4探索在施工中控制建筑垃圾的方法。

2.4.1从施工人员角度减少建筑垃圾的方法。加强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在施工现场上的许多建筑垃圾,如果施工人员注意就可以大大减少它的产生量,例如落地灰、多余的砂浆、混凝土、三分头砖等,在施工中做到工完场清,多余材料及时回收再利用,不仅利于环境保护,还可以减少材料浪费,节约费用。技术人员要熟悉图纸,实施现场监管,做好各道工序的验收,做好建筑材料的预算,减少由于过剩的建筑材料转化为建筑垃圾的概率。操作人员要尊重建筑工人,建立健全的制度,让工人们认识到浪费建筑材料对个人及整个社会的危害性。材料员要严把质量关,多与施工管理人员沟通,认真审批进料单,避免材料进料过多而造成的浪费。坚决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或随意更改设计方案等降低工程质量的现象发生,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耐久性,减少不必要的维修、加固甚至重建工作。

2.4.2从管理方法方面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加强建筑施工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减少因施工质量原因造成返工而使建筑材料浪费及垃圾大量产生。在施工现场中,施工人员大多数以民工为主,他们普遍素质不高,施工技术水平偏低,这对现场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现场管理,做好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施工质量,将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的产生。在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中,因建筑施工质量返工引起的垃圾量比例较大,而且造成材料浪费。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垃圾组成比例略有不同,而垃圾数量因施工管理情况的不同在各工地差异很大。如采用商品砂浆,将钢筋制作外包给专门的钢筋加工中心,就能大大减少混凝土这种建筑垃圾和废钢筋的产生。可以采用分包的方式将单项工程承包给个人,承包者为了保证效益就会想办法降低建筑垃圾的产生。

2.4.3从施工工艺方面减少建筑垃圾。推广新的施工技术,避免建筑材料在运输、储存、安装时的损伤和破坏所导致的建筑垃圾;提高结构的施工精度,避免凿除或修补而产生的垃圾。避免不必要的建筑产品包装。采用可以循环使用的钢模板代替木模板,就能减少废木料的产生;采用装配式代替现场制作,也是减少建筑垃圾的好办法;采用产业化的生产方式,房屋的构件可以在工厂批量生产,减少了传统施工现场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可以节约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

2.4.4优化建筑设计,推广绿色建材。建筑设计方案中要考虑的问题有:建筑物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采用可以少产生建筑垃圾的结构设计;选用少产生建筑垃圾的建材和再生建材;应考虑到建筑物将来维修和改造时便于进行,且建筑垃圾较少;应考虑建筑物在将来拆除时建筑材料和构件的再生问题。采用轻骨料砼隔墙板、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钢丝网架水泥夹芯板、石膏空心砌块等,均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2.4.5对建筑垃圾的处理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2.4.5.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该如何处理就需要有组织进行协调解决,各建筑施工有关单位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要建立健全渣土设置与管理专项方案,对工地内建筑渣土的产生、防尘措施、处置等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

2.4.5.2提高建筑垃圾的技术处理水平。城市建筑垃圾一般采用直接填埋的处理方式,缺乏对建筑垃圾的有效技术处理。尤其是对建筑垃圾做混凝土骨料必需破碎、筛分分级、清洗堆存的技术国内企业还少有研究。城市相关部门应尽快帮助协调并依靠企业技术研发解决在建设垃圾处理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

2.4.5.3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及回收利用率较低,建筑垃圾大部分被运往垃圾填埋场堆放或填埋,不但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耕地,而且对土壤、水源、植被等自然环境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同时,在运输过程中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对于那些分拣出来不能利用的垃圾要合理处置,把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

2.4.5.4政府要为建筑垃圾处理提供资金保障。建筑垃圾废料不是商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只有经过加工处理再利用后才会产生新的价值。在建筑垃圾的回收处理利用过程中,常常使处理单位无利润可图,缺少了积极性,直接影响利用工作的进行,因此必须由政府通过某种渠道在利用过程中给予经济补助。

2.4.5.5建立健全合理的政策法规。近年来,对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虽已有清醒认识,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家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反规定的处罚条例,禁止填埋可利用的建筑垃圾及规定建筑垃圾必须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的条款还不完善。所以,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实行

(下转第23页)

(上接第54页)

有效地奖惩制度。

2.5走回收循环再利用之路。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

2.5.1建筑垃圾中砖、瓦经清理可重复使用,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以代替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废砖、瓦、混凝土经破碎筛分分级、清洗后作为再生骨料配制低标号再生骨料混凝土垫层等,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工程垫层、室内地坪及地坪垫层和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空心隔墙板、蒸压粉煤灰砖等生产,还可以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

2.5.2建设工程中的废木材,除了作为模板和建筑用材再利用外,通过木材破碎机,弄成碎屑可作为造纸原料或作为燃料使用,或用于制造中密度纤维板,也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

2.5.3废金属、钢料等经分拣后送钢铁厂或有色金属冶炼厂回炼。经分拣、集中和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

2.5.4废玻璃分拣后送玻璃厂或微晶玻璃厂做生产原料,废塑料、废陶瓷等建筑垃圾视情况区别利用。

2.5.5废弃路面沥青混合料可按适当比例直接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基坑土及边坡土送烧结砖厂生产烧结砖,碎石经破碎、筛分、清洗后做混凝土骨料。

2.5.6建筑废渣透水性好,遇水不冻涨,不收缩,是公路工程难得的水稳定性好的建筑材料;在潮湿环境下,建筑废渣作基础垫层,强度变化不大,是理想的强度高、稳定性好的建路材料;建筑废渣也可以应用在铁路的路基、软弱土路基处理、粉土路基、粘土路基、淤泥路基和过水路基等等方面,可以用作改善路基加固土;另外,建筑废渣可用于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的稳定土基础、粒料改善土基础、回填土基础、地基换填处理和楼地面垫层等,还可用于机场跑道、城市广场、街巷道路工程的结构层、稳定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