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教学措施

初中数学教学措施

初中数学教学措施

初中数学教学措施范文第1篇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措施初中数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并且与小学数学衔接密切,初中生必须要积极配合数学教师,发挥自己的潜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数学教学提供了便利,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计算机、大屏幕、音响等设备制作电子课件,实现现代化教学,减少传统教学中书写板书的时间。根据笔者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下面将通过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而探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改革措施。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对数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过分依赖教师现象严重。初中生对数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课堂上很认真的听讲,课余时间并不去认真复习学过的知识,使学过的知识掌握不扎实,很快就被遗忘。受到传统教育观念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对教师的依赖现象非常严重,遇到难题或者没见过的题型不动脑筋,等着数学教师讲解,数学教师讲的时候听明白了,但是以后再遇到同样类型的题还是不会做。要想改变初中生的错误观念,数学教师必须提升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生自主学习。

2.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单一陈旧,教学理念落后。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有的初中数学教师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很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考虑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采用“一刀切”或者“固定式”的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初中生的个性发挥,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数学教师中存在教学理念落后的现象,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实不到位,依旧是满堂灌,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授着设计好的内容,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数学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数学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舒适愉悦的课堂氛围,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不断完善教学策略,使初中生在数学课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初中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差。在学习数学时,很多初中生死记硬背公式和解题步骤,不懂得变通,导致只要考试题换个方式就不会做,不该丢分的数学题也丢分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初中生的学习习惯不好,总是马马虎虎,对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或者定理理解不透彻,没有真正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题,自主学习能力差。很多初中生甚至连数学公式都记不住,试想怎么能够在做题时熟练应用。同时,现在的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在学校里要学习很多学科知识,回到家还要做练习和作业,所以他们很容易对数学产生厌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表现,适当的引入趣味教学,缓解课堂的沉闷气氛。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个和谐愉悦的数学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发育特点和实际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初中生发挥潜力,不断创新。在新时期,数学教师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组织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的主人还给学生,给予初中生自由学习和发挥的平台,优化师生关系。比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熟悉从算式到方程的转换,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我会先定义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带领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包含方程的例子。然后,创设教学情境,引出教学案例应用题,引导学生尝试利用新学的方程解答,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正确的学习方式和习惯。针对现在中学生学习负担重的情况,我在数学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课业负担调整教学策略,避免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拓展学生的数学思路。很多数学教师习惯当讲完一个知识点以后,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题。数学教师的初衷是让学生勤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作用。但是,实际上大量数学练习题会让初中生感到迷茫,不知道学习的重点,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应付教师检查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我在讲完知识点以后,会挑选具有带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做一道题掌握一道题,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同时,数学教师还要帮助学生释放心理负担,告诉学生中考是每个学生都需要经历的,但并不是决定性命运的,面对中考必须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水平。

3.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锻炼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装备极大的提升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乐于上数学课。每节数学课都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的试题中展示给学生。同时,为了锻炼初中生自主学习,我会选出班级中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到讲台上跟其他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和做题策略,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初中生提高竞争意识,自觉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新时期,微课在校园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通过简短的微课,能够检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能够吸引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学现状 改革措施

处于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难事。计算机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现代化的教学带来诸多问题。如:计算机的运用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降,只是一味地依赖电脑,不动脑思考原因何在,问题出现在哪,给学生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一、数学教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上具有严格性,内容上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方法上有一定的对问题想象空间的学科。我国教育改革指导纲明确规定新课程是以学生为基本理念的,所以无论是何种教学法都要以学生为根本,现阶段的差别是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别,农村的数学教学是单一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没有先进的教学方式,相比之下在城市学校,先进教学设备的运用对学生的理解方面有极大的帮助,多种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二、数学教学现状

对于现阶段的教学现状,我主要从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1.学习目标不确定性。在农村中学,由于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导致上课时不专心听讲,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成绩落后等。

2.学习方法不正确。据有关人士的调查研究得知,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的变化的就是年级和年龄的不同,而在学习方法上仍然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不加以改变,按部就班。初中不同于小学,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科目都不尽相同。所以学生的这一做法会直接影响学习效率。

3.教学方式不当。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他的个人品行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当今社会变化快,教学也跟着变化,所以一些教师仍然惯用老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4.求知欲望弱化。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业中的成就感大多是来源于数学这门科目,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可以让思路更明确。在新课改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任由学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求知欲弱化,忧患意识弱,进而影响成绩。

5.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社会在进步,但是仍有部分家长对于学生的关心出现偏差。某些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孩子学习成绩非常重视。这一做法体现了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做事只在乎结果而不在过程。部分教师在教学上也倾向于此,这一点在农村极为突出。

造成现状的原因是:①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②教师布置的作业过多;③老师在授课时的语言表达刻板,课堂气氛不活跃;④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灵活。

所以针对以上问题要进行相应改革,改善数学教学方法。

三、改革措施

好的方法能让做事的成功率大大提高,所以在现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改革。

1.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意识。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就会对学习的看法不同,所以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思考的灵敏度,而且对整个学习过程都有很大的帮助。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不仅仅对于个人而言重之又重,乃至对于整个国家都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一切都源于创新二字,从上古仓吉造字、古代四大发明到当今数以万计的高科技产品,都是创新的表现。邓小平说过,一个民族想要复兴就必须创新。在学习方法上的创新更是必不可少的,在数学学习中更需要不断创新思维,通过灵活的抽象思维达到融会贯通。

3.巧妙运用教材。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新课改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对于不会适时更新想法的学生来说却是一件难事,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利用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材中的小试牛刀、试一试等题,教师应适时让学生完成。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初中,学习习惯的养成更重要,教师应调节学生的作息时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5.加强学习指导。一个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所以对学生来说有一个恰当的目标追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授数学这门课时应该不断地为学生预定学习目标,激励学生实现目标,并通过一定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目标实现后的成就感。

数学学习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有帮助。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操作,培养独立创新思维,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把数学知识通过另一种形式让学生接受并运用。老师在教授教学内容时要创新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后备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激励;学习效率;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管理学上有个激励机制,其实也可以将其归于心理学范畴,它是一种从心理上对人的管理和调节,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对人本身既有助长作用又有制弱(客服缺点)作用,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懂得通过激励,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主动性(助长),降低学生的懒惰性和消极心理(制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我们来具体的谈谈教学中的激励措施。

一、激励要因人而异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给我们的提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要注意到这个实际,具体到这里,就是我们说的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激励。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就要因人而异的对学生做出发展计划,制定合理的奋斗目标。比如:有的孩子接触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差,对数字的敏感度不高,数学学习中困难很大,我们就可以根据他的情况做出一个不太高的目标,并鼓励他坚持做下去,这里,可以鼓励他们,说他们是非常努力的学生,锲而不舍的人一定会成功,这里的激励就是"锲而不舍"。相对而言,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我们就可以给他们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鼓励他们去突破自我。

这里就体现出因人而异的必要性了,如果没有差异的定下相同放入目标,如果这个目标过于简单,学习好的学生就会没有奋斗的动力了,骄傲自满或者失去进取心;如果过高,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理解力差的学生就会觉得压力太大,目标太遥远,就会出现厌学的心理,最后甚至会破罐子破摔,失去了激励的意义。

初中的学生正是自尊心很强的时候,特别容易和别人较劲,有一种不甘落后的心理,教师要适当的利用这种心理,给学生激励,比如,以一位非常优秀的学生来作为他的激励对象,激发他们不认输的天性。

二、激励要抓住时机

其实,激励不是单指语言上的激励,还有各方面的间接性激励。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产生发现问题的自豪感,这是抓住学生的心理时机进行激励,尤其是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他们几乎时时刻刻都受到外界的夸奖,这种口头激励对他们来讲没有什么具体性的意义了,反倒是这种非语言的行动激励对他们激励性更强,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授课时的时机,无形中给这些学生以激励,比如,在教师系统的讲解某个新知识点前,让这类学生先自己研究出来,当看到自己的想法正确时,他们就会有自豪感,以后的学习中自己钻研的积极性就会大增。

对于学习成绩偏中下的学生,自然是口头的激励能够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所以,在讲课或者做题以及考试的时候,都要对他们的小进步或者小发现给出激励,鼓舞他们坚持努力下去。激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强化,成为他们心理的一个指明灯,引领者他们不断前进,走向成功。

三、激励要把握原则

激励不是随便进行的,要把握一定的原则:

(一)激励要因人而异:

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具体的做出阐述了,就是说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激励,教师在进行激励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的思考这个原则,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策略分析。

(二)激励要做到奖惩适度

奖励和惩罚不适度都会影响激励效果,对于那些数学成绩进步很快或者考试考不错的学生,可以奖励,那些以前不认真学习现在上课认真听课了的学生也可以进行相应的鼓励。对于那些上数学课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睡觉、不交数学作业等表现的同学,可以惩罚。但这个奖励和惩罚要有一定的度,奖励过多或者过重会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奖励过轻则起不到它的效果,甚至会让学生产生不被重视得不到老师关注的感觉。惩罚过重也不行,不仅不会激励他们改正,反而会自尊心受伤害,会消极。所以,一定要适度。

(三)激励要做到公平合理

学生尤其是处于身心快速成长时期的中学生,内心都非常的敏感,他们很容易受到教师或者别人的行为影响情况,尤其是这个阶段的学生都会有对比的心理,会拿自己跟别人比较,如果有不公平的处理待遇,学生都会强烈的感受到,甚至会夸大它的事实,在自己心里压抑着,严重影响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情绪,并且影响激励效果。

(四)激励要注重时效性

激励要及时地进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学生在取得进步或者发现某些创造性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的给出正面激励,在第一时间就给出评价,这样能够大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如果等到学生热情过了再激励,就起不到高效的作用了。

四、激励措施

(一)情感激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增加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通过情感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表现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多多关心,给与信任和尊重,多多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并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极积性。比如,有个学生以往学习非常努力,成绩挺好,但是最近却一直不在状态,成绩也有了下滑的趋势,教师就找个机会和学生聊天沟通,通过沟通知道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从而帮助疏导内心的情绪,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评价激励

教师不要吝惜对学生的夸赞,经常对学生表现出对他的欣赏和看重,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并及时适当的给出评价。比如,胆小的人就经常鼓励他说:你很仔细,还需要再勇敢一些;对性子急的同学就说:你办事效率很高,只要再注意对事情多多观察仔细思考效果会更好等等。

(三)竞争激励

学生的竞争意识很强,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这种竞争意识能够加强学生的求胜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课堂上多举行一些问答,让大家积极抢答。

(四)创造激励

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自豪感,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和学习的乐趣,从而对学习有自己的动力,不需要别人的强迫和监督,自觉的进行学习

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出各种几何图形,比如:圆锥体、圆柱等,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自己先去发现各种几何体的特征,然后教师适当的给出指导,学生如果看到自己的发现非常靠近真相,就会非常的有自豪感,以后的学习中就养成了爱观察、爱总结的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可以从实际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甚至会将好的状态延续到其他学科范围,从整体上提高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霍彩霞.论激励机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4)

初中数学教学措施范文第4篇

一、初中函数教学中的等量替换方法概述

所谓等量替换,实际上就是用一种量或者其部分替换与之相等的另外一种量、或者一部分;等量替换是初中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基本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代数思想教学和学习的基础.从狭义层面来讲,函数等量替换思想,即采用等式性质体现实际上是等式的传递性.比如,a=b、b=c,则可推导出a=c.在初中函数教学过程中,真正用到的等量替换为f(a=b∧f(a)f(b)),上述关系中的f代表的是广义层面的等量替换.具体来讲,即如果M是N的同义词,而且N代表人,则M也是人.从实践来看,该种数学思想方法不仅在初中阶段的函数教学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作为数学基础和重要知识点,在高中、大学阶段都会用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三角函数变换种类非常的多,学习方法非常的灵活,所以学生感到非常的吃力或者困惑.然而,三角变换过程中基本规律、解题思路不变,因此实践中可将这些基本规律概括成公式之间的联系、运用,在此过程中三角函数的等量替换对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等量替换的实例,比如曹冲称象的故事,便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等量替换思想应用实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A=B,Q+A=W+B,则Q=W就是等量替换思想应用的结果.在初中数学函数中,如果两个方程式相等,在其两边分别同时加上同一个整式,则二者依然相等,这便是最为典型的等量替换思想.

二、初中数学函数教学过程中的等量替换措施

在当前初中数学函数教学过程中,等量替换思想应用非常的广泛,以三角函数为例,其变换常见的类型如下.

1.三角函数中的“角”替换策略

在初中三角变换解题实践中,对三角函数中的相应角度进行替换,体现在和角、差角、半角、余角、倍角以及补角和凑角之间的相互替换,其中角度变换或者替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连接作用.在三角函数角度替换过程中,函数运算过程中的名称、符号以及次数等,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比如,在ABC中,已知∠BAC=90°,M是线段AC的中点,且AGBM,垂足为G,BG=2GM.(1)证明BC=3AG;(2)设AB=6 ,则BM的长度为多少.

(2) 由(1)得当AB=6时,BM=BG+MG=3.

本例题中用到了等量替换思想.事实上在对初中三角函数问题求解过程中,因表达式中通常会有许多个相异的角,所以需根据实际情况,三角角度间和、差、倍、半以及补和余关系,将未知角用已知角来表示(替换),然后再进行具体运算,从而顺利求解.

2.三角函数中的“形”替换策略

在初中函数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对三角函数化简、证明以及求值运算时,通过会根据具体需求,将常数1或者x等转化成三角函数,再利用三角函数公式对其进行具体运算.其中,利用常数1对三角函数替换运算最为常见.三角函数中的“形”替换,主要表现在三角形中的恒等式,即任意非直角三角形中,tanA+tanB+tanC=tanAtanBtanC恒成立.

初中数学教学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多做题巧做题,通过练习不同类型的习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当前数学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没有意识到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探究的方式得出来的,没有给学生锻炼逻辑思维的空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一、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们认知事物的源泉,一切活动都是以思维为主导进行的,逻辑思维是无处不在的,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数学知识具有逻辑的严密性,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课堂中尽量提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逻辑思维问题,结合实际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依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明确数学知识难点和重点,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离不开数学教材,要以教材为主导,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好基础知识,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教材的这一特性,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离不开教材,结合数学知识逐步训练学生,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路,在概述解题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的形成对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思维训练为主,教师可采用改变思维方向、思维方法、转换思维形式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用不同的提问,用新的角度、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去解决;对同种数量关系的问题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表示,抓好变式教学,把重点放在思路分析上。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其快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要有计划的将思维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数学中的公式和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不断的推理和判断在概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形成基本的逻辑思维,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时要简单化,让学生轻松理解数学概念,这是学生形成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形式,通过不断地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鼓励学生多做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一些习题,并针对性地给学生选择一些证明题、思考题、讨论题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经过实践证明,数学习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习题影响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同时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教师要科学合理分配各种习题,课堂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注意习题的选择,可以多增加一些证明题,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重视后进生逻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生理、心理、环境等各个方面因素,逻辑思维能力也产生个体差异,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不同,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注,针对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学生要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教师要把握好教学中数学知识点的关联性和连贯性,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思路,对于后进生来说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容易思路不清晰,这就需要教学要注重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在对整体知识有效把握时,要引导后进生了解知识的相关性,从而提后进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知识理论性比较强,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各个方面指导学生,使其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的作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扩展思维,逐步将数学知识概述出来,对数学问题有条有理的阐述出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启堂.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7(01):218+220

[2]张帆.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发展,2016(11):94

[3]杨彦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3(11):56

[4]王晟.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2(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