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任职教育;能力;整合;课程内容设计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打赢信息化战争,核心是建设一支信息化军队。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随着我军人才战略工程的加速推进,任职教育院校将成为军队院校教育的主体。面对新形式和新任务,如何保证和提高任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任职教育特点及课程设计要求

要正确实施任职教育的课程设计,必须明确任职教育的内涵,准确把握任职教育的特点。从一般意义上讲,任职教育是指以解决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的教育[1]。我军院校的任职教育,是指军官(士官)在完成基础学历教育的基础上,为适应岗位晋升或转换需要而进行的职业教育[2]。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较,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学历教育旨在打牢基础、提升发展潜力,注重学员素质的长效性、稳定性、基础性,是为学员的一生发展起奠基作用的教育[3]。任职教育旨在全面提高大学后军官的岗位任职能力和创造素质,注重学员素质的导向性、实用性、针对性。

任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为目标,以大学后教育为基础,以岗位任职需要为牵引,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这就要求课程设计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即课程设计要以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以任职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4]。同时,课程内容还必须做到实用性和针对性,必须根据任职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具体来说要考虑:针对任职岗位需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的学习,发挥理论指导和知识储备作用;针对受训对象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增设新的讲授专题,进一步拓宽受训对象的知识范围和视野;针对任职岗位的多样性和不同能力要求,将课程内容与能力要求相对应,以能力来进行知识整合。

二、基于能力要求的课程内容设计过程

根据任职教育课程设计要求,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即通过课程分析确定课程体系结构,通过教学对象分析确定能力要求,根据能力要求对课程知识进行整合,以确定最终的授课内容。

(一)课程分析

课程分析主要是明确所讲授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合理规划课程内容以确定课程体系结构。课程体系结构由基本知识单元和基本知识点组成,基本知识单元是对课程内容模块的基本划分,包括基础知识、理论和技术;基本知识点是支撑基本知识单元的重要概念、模型和方法。基本知识单元和基本知识点是进行课程内容整合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主要是了解受训人员的背景、工作岗位及经历、基本知识结构等,结合岗位任职掌握他们的实际需求和所需解决的问题,最终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受训人员所应达到的能力要求。能力要求是整合课程内容的重要驱动。

(三)确定核心知识点

确定核心知识点就是在能力要求与基础知识单元和基础知识点之间建立对应关系,从基础知识点中整合出课程讲授内容。这些核心知识点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一个或两个学时的基本授课单元,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三、任职教育课程内容设计实践

以《装备维修工程基础》课程为实例,按照课程分析—教学对象分析—确定核心知识点的基本过程进行课程内容设计。

(一)课程分析

《装备维修工程基础》是现职干部任职培训军械装备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员树立维修工程“三全”(全系统、全寿命、全费用)的基本观点,掌握维修工程的基础理论与技术,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和解决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问题[5]。本课程的特点是以维修工程基本观点为核心,以维修工程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和专题讲座为主干和组成[6]。如图2所示,维修工程基础知识包括绪论、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基础等基本知识单元;维修工程应用技术则由RMS(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论证、分析、设计、试验和评估技术等基本知识单元组成;而基础知识点将贯穿于装备的全系统和全寿命过程,由此构成《装备维修工程基础》的课程体系结构。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陆军营级以下干部,既有任职于部队修理分队和仓库的专业技术人员,又有装备机关的管理人员,主要从事装备使用过程的维修保障技术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部队实际工作经验,但缺乏维修工程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为了更好地履行其岗位职责,受训学员必须牢固掌握维修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装备使用过程中应具有分析和解决维修保障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具备与本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专业素质。因此,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员具有以下能力:全面、系统地认识装备维修保障问题的能力;装备维修保障中的故障分析和解决能力;制定维修保障方案和计划的能力;规划和确定维修保障资源的能力;装备使用过程维修保障的评估能力;掌握国内外装备维修保障发展动态的能力。

(三)确定课程核心知识点

根据教学对象分析和课程分析结果,建立能力要求与基础知识点的对应关系(如图3),如全面、系统认识装备维修保障问题的能力需要维修工程的基本概念和“三全”观点;故障分析和解决能力需要FMEC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TA(故障树分析)、RCMA(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和LORA(修理级别分析)等技术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基础知识。因此,从对应关系可以看出,以能力要求为目标和需求,本课程核心知识点应侧重于维修工程基础知识和装备使用过程的RMS分析和评估技术,以及维修保障资源确定、维修保障方案制定、维修保障发展动态。

四、结语

任职教育是军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必须大力加强任职能力的培养,而课程设计是影响任职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根据军队任职教育的特点及要求,提出了能力整合知识的课程内容设计思路、以及课程分析—教学对象分析—确定核心知识点的课程内容设计过程,并结合具体课程进行了尝试和应用,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任职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2]曲炜.军事任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讨[J].继续教育,2005,(1).

[3]管飞.军事任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J].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学报,2006,(2).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范文第2篇

由于产业和技术结构调整、职业岗位不断细分变化,终身只从事一项工作几乎不可能。如果没有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化素养,高职学生将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公共基础课能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为适应职业变化、提高职业竞争力奠定基础,为终生学习和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提供发展空间。英语、数学、计算机等能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自然、社会、科学等人类文化成果,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求知欲望和审美情趣,从而拓宽学生知识面。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等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知识迁移能力。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如英语演讲比赛、计算机网页设计比赛、体育运动会等能实现文化素养提高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为适应职业变化和提高职业竞争力打下基础。

2公共基础课健全心智、健康体魄价值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心理因素及健康状况在高职学生成长中有重大作用。初入高职第一年,学生首先接触公共基础课教师,学习内容也以公共基础课为主。教师的师德典范、教书育人,以及教学内容设置,将从不同角度磨练学生意志、培养自信心、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从而具有健全心智和健康体魄。首先,公共基础课教师作为高职新生的启蒙老师有丰富工作经验,十分了解新生心理状况,能扮演亦师亦友角色,在教学同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调适心理、树立信心。如思修课教师在课堂与学生探讨人生规划、英语教师选择立志成才情景材料让学生阅读、计算机教师展示学生优秀作品等。其次,公共基础课要学习一年或以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更深了解,教师能逐渐引导学生制定实现人生价值的具体目标,并分解为可实现的小目标。通过小目标实现,学生不仅增强自信、产生成就感,也锻炼了意志品质,养成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此外,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对于健全心智和健康体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也促进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形成身心和谐发展,如毅力耐力考验、失败考验、团队合作等。

3基于价值理性视野下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

一堂生动、有趣、内容充实的公共基础课可以使学生感觉充实愉悦,但只有当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且实现精神、意志、道德、智力的全面提高才能使学生感觉成功。

3.1多渠道提升道德素养

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任务之一是把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有机融合到所有课程学习过程中,多渠道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思修课重点不是理论而是实践,要把学习过程同道德践行统一起来,要求学生从教室做起、从自我做起。如“校园十大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由学生提出也须由学生遵守。公共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渗透信息道德教育,在学习应用技能同时提升信息道德素养。英语课可发挥其语言性、文学性和思想性融合的特性,向学生传授相关材料背景、文化根源和正确价值理念。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应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队合作和顽强意志。

3.2全方面培养能力素养

公共基础课对高职学生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全方位的、立体化的,其教学改革任务之一就是立足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全方面培养学生能力素养。首先,公共基础课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差异。如思修课可以采用辩论、研讨、小组汇报等教学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英语课可采用小品表演、新闻播报等,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其次,公共基础课教学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通过运用实际案例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和知识迁移,从而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再次,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开拓创新、信息处理、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等。

3.3多角度拓展文化素养

公共基础课要从多个角度拓展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进而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提高职业竞争力奠定基础。如通过读报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拓宽学生英语知识面;通过视频自学、课堂交流扩充计算机理论知识;通过赛事介绍、名流讲座等普及体育知识、倡导健身理念。

3.4多形式锻炼身体健全心智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器官系统;课程整合;基础医学

1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经验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要求以人体器官系统为基础,重新组建了学科中的医学基础知识,深入剖析形态结构与功能、微观与宏观、病理与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建立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深入关系,从而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基础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的联系,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同步发展。广西中医药大学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大纲、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完善课程考核制度、改进教学评价等措施,努力推进“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1.1淡化学科界限,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作为一种文件对教师教学具有指导意义,以器官中心课程整合的第一步便是要对教学大纲进行重新设计。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的基础上,细化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课程间既要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衔接,同时也避免重复或者遗漏。并充分考虑各门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的作用和地位。2016年,学校教务处将内科部分课程(消化系统疾病)整合成“消化系统整合课程”。在明确了课程设置后,着手进行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大纲以器官系统知识体系为主线,将基础知识与专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符合专业培养的目标。此外,教学大纲的编写要体现课程内容之间的分工,处理好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对重复的知识进行技术处理,例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重点知识与一般性知识要做好课时的分配。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大纲的设计,从范围和层次可以是多样的,不同的医学院校教学大纲的设计模式各有差异。例如广西医科大学依据“形态到功能、正常到异常、疾病到药物治疗”的模式,在各个不同的基础学科及基础与临床学科进行有机结合,着力于课程体系结构建设,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得主线工作,分层次、分模块、相互衔接科学系统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体系[4];大连医科大学采用“以器官-系统为导向(OSO)”的跨学科整合的课程模式,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构建卓越医师培养的基础医学循环系统整合课程模式,将传统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学科中的循环系统教学内容进行整合[5]。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在教学大纲的设计中,吸取了其他医学院校的成功经验,遵循以器官为单位,纵向整合原则,例如在《医学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大纲的设计上,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部分基础医学主干课程按器官系统进行整合,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以人体器官系统的模式逐一进行教学;同时在实验教学方面,将部分形态学或功能学课程整合,将生理学的“正常血压的调节”、病理生理学的“失血性休克”、药理学的“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血压的影响”等关联密切的课程整合成一个实验,既节约实验动物和其他开支,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减少课时数。这样“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能够做到紧扣培养目标,使学生学到的医学基础知识“实用、够用、适用”,更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的与分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促进交流合作

教学团队是指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合理的资源配备下组建优势互补的教师群体。医学课程的整合融合了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优秀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交流与合作是课程整合成功的保证。加强教师团队建设,首先要求授课教师具备全面、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同时亦需要具备先进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善于引导和交流,启发学生思考,不仅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思维。其次,教师团队成员要加强沟通交流,让教学内容以系统化的模式出现,同时教学团队也要像人体器官系统一样协调运转,而不是过去在“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下,各个授课按学科体系分工,各自负责自己的学科教学内容,导致出现知识孤立,或者造成部分环节的知识点遗漏、重复。再次,教学团队建设也应该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要向在课程整合方面有着成功经验的教学团队学习,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改善自身教学团队中存在的各种短板。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许多医学院值得借鉴的做法。例如锦州医科大学组织有关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定期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培训,通过公开课和教学讲座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授课水平的提高[6]。大连医科大学建立循环系统教学团队,由来自解剖学、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专业的教师组成,通过多次集体备课、试讲、讨论及全程听课提高授课水平。其次,对PBL带教导师进行分层次、阶段式、多角度培训。广西中医药大学在原有基础医学教研室的基础上,打造了一支全新的教学团队,成员包括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学科和领域,实现了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使理论与实践双向发展。同时,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途径,加强团队学习,在一段时间实践后,也取得了良好成效。

1.3完善课程考核方法,推行形成性评价

课程整合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团队的建设,更关键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能鼓励学生融会贯通学习,是对课程学习效果的强化和检验。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考核,以期终考试方式为主,侧重于对知识点的考察,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是指要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放在首要位置,在学生的考核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避免高分低能。因此,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全面的关注和反馈,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足与缺陷,要及时指导、纠错,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广西中医药大学2015年制定了《形成性评价实施细则(试行)》和《关于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形成性评价相关工作的意见》等制度,逐步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学业全过程评定体系,开展了学生学习成绩形成性评价。学校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60%,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基础医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涵盖了期中考试、单元测验、作业、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课堂表现和出勤率等环节,注重对学生的实验和在课堂讨论课中的表现。学校建立了由南方医科大学开发的医学类课程试题库,建成了“考易”考试平台,支持在线考试,实施教考分离。在考试命题的设计上,提高综合性、开放式试题的比例,减少识记性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串联能力和发散思考的能力。同时通过双向细目表设定知识点、题型、难度和来源等组合参数,保证考试命题的科学合理。

1.4以学生发展为导向,改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反映课程改革成果的最客观依据,能够直接体现课程整合中的优势与短板,左右课程整合进展。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中,不仅涉及教学内容改革,还包括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授课技巧,同时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相关内容,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评价内容过多注重学科对教师的评价,评价的导向是“教师教得好不好”,以“器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评价的导向是“学生学得好不好”,以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根本原则。广西中医药大学设置教育评价与质量保障中心,实施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课堂教学三级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等,建立了教学评价长效机制,通过督导听评课、学生网络评教,以及召开学生座谈会、走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系统收集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建议,并将其整理分类,并加以分析,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及个人反馈,做出答复。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大学生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有社会、学校、个人、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但部分毕业生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就业竞争力差,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如今,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业务素质这个单一指标上。有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毕业生素质排前五位的是:专业基础知识(32.5%)、思想道德修养(22.8%)、问题解决能力(16.7%)、敬业精神(9.1%)、团队合作精神(6.6%)。可见,单一的专业素质培养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直接要求,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内容

关于综合素质这个概念,各个领域对它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但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主要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指大学生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品质如真诚、勤奋、有责任感等等。文化素质主要指大学生的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历史知识、社会知识、文学底蕴、对艺术和宗教等的理解、人际交往的知识与能力等等。专业素质主要是指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身心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全的人格等等。在这四个方面里,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专业素质是本领,身心素质是本钱。

二、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因素

(一)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的陈旧僵化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高素质大学毕业生的前提。但是,当前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跟不上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计划单一,培养方式陈旧僵化,从一开始就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而且,我国很多高校的教学方式呈线型单调的程序流程,形成了以教材、教室、教师为核心的单一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这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二)课程设置结构单一

课程设置是决定人才培养最终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实施学分制,学分制与学年制相比无疑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学分制下仍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分配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都存在着结构单一、重复低效等问题。这表现在,课程的设置仍存在着面过宽或过窄,多数课程和专业老化、陈旧,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和衔接,专业分割严重,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脱离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校园文化缺乏活力

校园文化能塑造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格,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人生观、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还是充实学生头脑,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效途径。同时,校园文化还能构筑学生的现代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些高校还存在着忽视校园文化建设,或者校园文化建设活力不足的现象。这表现在,学生对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积极性不高,而是热衷于个人社交、网络游戏等更加私人化的活动。

(四)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

调查显示,由于受到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部分大学生形成了在单一专业基础上构成的单向、线型、平面、封闭、低功能的知识结构。具体表现在:着重于专业知识,而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狭窄,文理分割严重,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缺少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修养;片面重视外语、计算机等实用技能性知识,热衷于考证、过级,忽视了其它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打基础;知识体系内部缺乏有机联系,知识庞杂、松散、相互孤立、死板、僵化,缺少系统性和有机联系性;知识的陈旧速率高,信息封闭,知识吸纳力不足,知识更新慢,等等。这种知识结构状况明显缺乏创新活力,也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方法与途径

(一)学校方面

1.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在培养方案上,要根据社会、学科的发展不断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使人才培养方案保持科学性和合理性以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在教学模式上,要打破线型单调的程序教学,应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师生的互动,在注重学生的自主和情感因素的同时,积极启发学生去思考,营造良好的、浓厚的、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增强自学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如本院在口腔医学生开展的PBL教学模式和临床医学多站式技能考试等。

2.调整优化课程结构体系。课程设置优化整合的目标是建立多方向、立体网络系统的课程结构。它既包括学科专业体系的综合和概括,重新建构科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概念框架体系和整合专业科目结构体系,也包括学生认知及思维形式与知识体系的统合,还包括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协调与整合。具体来说,要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结合起来,要把开展理工科和人文学科课程结合起来,使其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要使新旧专业结合起来,开设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专业课程,打破专业、学院、学科、校际间的隔阂。增大临床实践课比重,把理论课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如,开放式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计划和动手能力,通过课程的综合化,促进学科知识渗透,特别是文理渗透,创设学科综合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科、社会和学习者之间的协调和整合。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以社会主义为主导,以校园精神文明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一所学校的传统、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能塑造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格,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我们要积极举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系列讲座,大力开展社团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受到陶冶。使大学生获得新知识,增长新才干,培养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增强团队意识,使学生个性和社会相协调,更好地发展个人的特长和兴趣。

(二)大学生方面

1.大学生应当树立均衡发展的观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目前真正做到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并不是很多,很多大学生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可是在其他方面就相对落后。特别是医学类院校的大学生,学生的学术研究氛围比较浓厚,但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却并不丰富,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学生不活泼,缺乏青春的朝气,在面试的时候不能大胆表现自己。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两方面兼顾。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要学习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历史感,它不仅有助于在专业领域内更有创造力,还可以使人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而在注重人文素质培养的同时,大学生还应该加强自然科学的学习,做到文理平衡,相得益彰。在道德品质素质方面,大学生受到了多年的教育,从整体上来讲他们的道德品质素质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近些年来社会上的消极思想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盛行,这导致了有些大学生在这股思想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陷入了腐化堕落的泥沼,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大学生应该加强世界观、人生观的学习,分清崇高与卑下,逐步提升人格,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心理素质方面,应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面对挫折失败的打击,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对事情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2.注意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既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基础知识的学习,又强调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优良的性格、顽强的意志等。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基本框架是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大要素构成的。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知识结构系统、专业知识结构系统、工具知识结构系统和方法知识结构系统。基础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根基,特别是专业基础知识,它是知识更新的动力,是思维的因子。基础知识包括基础的人文科学知识、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基础技术知识等等。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本专业所需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等等。专业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核心,是创新的质料。它包括学科概念体系、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及学科的历史演变、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工具知识和方法知识是知识结构的关键。工具知识包括汉语言文学知识、外语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等。方法知识则包括如何科学用脑用时,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如何搜集加工材料信息等相关知识,也包括现代科学的方法如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等。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建构,必须要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状况,结合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发展方向,运用科学的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运用;评价反思

随着我国对于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的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受到社会和个人的重视。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的普及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的内容,同时,学校在前些年不断给学校配置了数量不等的计算机设备,以便为计算机的实践教学提供基础。但是在计算机教学的初期,难免学生对计算机的接受会不同程度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系统的教学知识和实践操作给予规划,以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为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创造比较好的条件。

1 关于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和专业化重视

1.1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需要提高专业水平和理论层次

在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关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最基本的部分,只哟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才能够为以后知识的学习大小比较坚实的基础,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都不到位,自然无法顺利学习以后的知识。在和实践上机相结合的基础上将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提供一定的便利。因此,在计算机的学习过程中,关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需要打好基础。

关于计算机的日常工作的运用,常见的就是office办公软件,学习者需要对基本的软件熟悉,比如在指定表格和写稳当的时候的基本操作必须熟悉掌握,否则无法使用办公室的工作流程。关于对于些图片的处理,ps软件是关于图片处理的一些比较常用的工具,对于这个软件的掌握对于方便办公室的工作也很关键,如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不熟悉这个操作,就会在工作中将没有必要的麻烦带进来,影响工作的正常进度。

1.2 计算机基础知识需要重点掌握的部分

关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重点突出是比较重要的方法。对于计算机的知识有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需要掌握的只是非常多,因此为了能够将知识的掌握到达有效性的目的,需要对知识进行分类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重点。重点突出是计算机知识学习的重要方法。当然对于计算机知识掌握的全面性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在比较短期的时间,首先掌握的是重点知识。

office 办公软件是需要在办公中重点掌握的知识。关于这方面的重点掌握不仅是需要在理论上掌握的内容,也是在基本的流程中和时间的操作中掌握的内容。在和实践上机相结合的基础上将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提供一定的便利。在办公的过程中计算机是重要的辅助工作,需要从基本的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计算机的基本学习中基本的方法,需要从系统化和专业化角度进行操作。

1.3 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运用

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成为人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贴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实际,有效应用于工作指导当中,理论和实践操作并举,成为我们一向重要的课题,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形成知识模块体系,形成整体认知,达到全面覆盖,融会贯通的学习目的,为将来灵活运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2 实践的操作与拓展需要基础知识的运用

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是提升计算机应用水平巩固基础知识的必由之路。夯实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今后计算机的应用起到辅助作用的知识进行模块的构建,“计算机的数学基础,程序设计”等,都是需要我们掌握的必备知识。这是通用知识的掌握,另外想具体的知识,像专门的图像处理等,都是从基础知识上面延伸出来的。

3 网络基础在实践中的拓展运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已经普及到大众生活和工作,像信息的及时交流、信息的传递、多媒体技术的在线运用、电子商务的开展等,都成为大家爱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的已经完全取代了人工,省时省力,在基础理论方面,涉及到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计算

信息处理、企业网站建设与管理、网页设计与网络宣传、网络数据库的开发应用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等方面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的基本理论。

4 评价反思感悟

循序渐进,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顺序就一步步展开,是掌握应用技术且用之于实践的有效途径,对于计算机来说,夯实基础应用知识为根本,以应用知识带动应用能力,以应用能力推动技术创新,是一个事物完整发展的全部,也是在工作中全面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范围和潜力的必然要求。

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成为人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贴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实际,有效应用于工作指导当中,理论和实践操作并举,成为我们一向重要的课题,在高职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之中,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形成基本的技能,这就是要形成知识模块体系,形成整体认知,达到全面覆盖,融会贯通的学习目的,为将来灵活运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基础包括计算机的基本常识与操作技能,常用的办公化操作与日常维护等内容。以上内容是深入研究计算机的基础,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机的日常应用就是围绕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运用这个核心展开的。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操作过程中,首先要夯实基础,以培养能力,提高技能,然后以计算机主干核心知识构造自己的应用体系,确定目标,将计算机的多功能化融汇到日常生活当中,有效解决各种为题,打造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陈林.“岩彩”是一种现代艺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1).

[2]李明伟.现代重彩绘画的肌理形态分析[j].装饰,2003(6).

[3]王正刚.对现代重彩绘画装饰性的探讨[j].国画家,2005(4).

[4]郭巍.中国重彩画的发展概述[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