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线上教学的授课模式

线上教学的授课模式

线上教学的授课模式

线上教学的授课模式范文第1篇

作者简介:宫婷,贵州民族大学校长办公室;杨海能,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2019级法律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与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教育”模式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愈发明显。传统行政法学课程教学理念存在滞后性,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讲课为主,互动交流较少,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能体现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又能发挥网络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效结合了线上和线下课堂的优势,是新时期推动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路径。

一、现状窥视: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授课效果不理想

行政法学课程是高校法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之一。行政法学涉及多个领域,理论知识较多,在课程安排上一般是将其安排在民法、刑法等基础学科之后。传统行政法学教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课前阶段,主要是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准备,学生预习;二是课中阶段,是指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基于课件内容进行行政法学知识讲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接受知识;三是课后阶段,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布置和批改作业,学习完成作业。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由于师生之间联系较少,课堂互动不足,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不够,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热情,这也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具体教学情况见表1:

表1:传统行政法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工作情况

总的来说,传统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主导,难以突破传统教学思想

传统的行政法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授过程的中心。课堂中教师以理论讲授的方式向学生系统的讲述行政法学课程知识重点,而学生只需要对讲授内容进行记录和记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处于课堂中心,与学生交流互动较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不高,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知识构建能力的培养。[1]

(二)学生实践基础薄弱,学习效果一般

行政法相较于民法和刑法而言,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不够密切,而行政法学的相关知识涉及内容较为复杂,加上学生很少参与行政法的具体案件的处理过程,对行政法不能形成直接的感性认识,也很难真正理解案件,这就导致教师讲的口干舌燥,而学生却一知半解。[2]因此,教师主导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利用高校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法律人才目标的实现。

(三)学生被动,缺乏学习自主性

传统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向相对单一,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很少让学生主动参与,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不够了解。而部分学生没有提前预习,缺乏主动思考意识,听课中理解不深,长时间之后便会对这门课程有了抵触、畏难情绪。

(四)教学模式固化,缺乏积极创新

传统的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是在固定的时间,以课堂为场景,基于课件进行课堂教授,[3]教授的内容主要源自教材大纲,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电脑课件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讲授。另外,很多教师的对学生的教学培养目标仅为考取较高的书面成绩,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创新、应用等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4]

二、原因检视:学生主体地位认识不足,教学模式单一

(一)教学观念滞后,学生主体地位认识不足

在传统行政法学课程教学理念理念中,“教”是中心指导思想,教师通过对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分析等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听课和记笔记的方式被动接受,整个授课过程师生之间互动较少,最后学生通过背笔记的方式应对期末考试。[5]虽然学生通过了考试,但他们对行政法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入,缺乏探索意识,实践运用能力不强。

(二)师生缺乏有效互动,授课过程乏味

传统行政法学教学模式中,主要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之间的互动多表现为课堂提问,学生对课程讲解以及案例分析很少参与,师生之间联系较少,课堂生机不足。

此外,传统的线下课堂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需求的了解,教师讲授成为了课堂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鼓励。

(三)教学模式单一,创新性不足

行政法学课程教学主要是老师以PPT展示的形式对课程知识进行讲解,由原来的口动式灌输转变为多媒体式灌輸。讲授内容上主要是对概念、原理以及法律特征和实施条件、实施程序进行分析和讲解,虽然加入了案例分析,但受实践因素的限制,学生对具体案例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再加上许多教师讲课内容按部就班,缺乏新颖性,很少结合视频网络手段,学生的听课兴趣不高。

(四)考核评价方式单一,激励措施不足

传统的行政法学教学评价中,课程完成情况是衡量教师教学情况的主要标准,而对课程设计、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效果等内容重视不够,容易产生教师敷衍、期末划重点应付考试等不好的现象。而对于学生,考试成绩是评价其学习情况的主要标准,期末成绩合格就算完成了这门课程,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理解程度、实践运用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三、解决路径:构建行政法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行政法学和民法、刑法等基础学科一样,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应是行政法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对案例事实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通过模拟实践、角色重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行政法学案例之中。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分工、资料收集、交流分享、情境模拟式等形式,实现学生参与式教学,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而不仅是被动接收者。

(二)创新教学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在行政法学教学方法上,应从单一走向多元共存的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对线下课堂教学的“技术赋能”,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共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利用慕课、雨课堂等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同时通过交流平台与学生建立联系。[6]在线下教学中,教授要将线上与线上的课程知识进行串联,建立与线上课题的有效衔接,通过建立小组、分配任务、交流分享等形式推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果。[7]

(三)优化课程设计,提升教学效果

为提高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生效率,必须开展符合学科特点的课程内容设计。[8]在教学内容上,根据行政法学课程结构,以及线上和线上课题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实现线上课堂内容与线下教授内容的有效衔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结合行政法知识章节,对课程内容进行小组分配,由小组成员自主分配任务、收集材料、制作课件,然后通过派代表进行内容讲解,与老师和学生交流分享,这样既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行政法学课程知识构建的参与程度,也能提升教学效果。

(四)完善课堂监管,健全线上管理监督机制

线上学习不同于线下的面对面授课,教师难以掌握学生的实际听课情况,这就会出现部分学生拖延、应付甚至是章节测试抄袭等情形。因此,这就需要完善教师作业和截止时间的提醒、课堂签到等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关监督功能,以此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线上课程作业。此外,可以考虑给行政法学任课教师配备一名助理教师,协助任课教师与学生建立良性的互动以及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能分担教师的线上线下教学监督管理工作。[9]

(五)实施动态考核,创新激励与考核评价体系

1.多元评价,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建立和健全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的激励机制与考核评价体系,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教师而言,应当侧重对教学过程中的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共同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之内,通过对教师线上工作量的大小进行量化分析,建立教师和学生依托的多维度评价体系,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形式主义。[10]

2.动态考核,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根据行政法学课程的特点,应建立一个理论结合实践、学习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不再局限于期末考试成绩,而是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整体考核。线上平台的成绩应综合考虑课程视频的完成情况、签到学习情况、线上讨论的参与程度以及线上测试等。线下的考核应根据学生课堂中的综合表现,如资料收集、课堂讨论、小组展示等,着重考察学生的分享交流能力,以及对案件的分析合知识的应用能力。[11]

线上教学的授课模式范文第2篇

摘要:面向社会需求,以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本文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的引入,建立师生互动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混合教学;线上线下;交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180-02

新形势下,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日趋成熟,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在我国迅速发展。网络教学形式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备受推荐,成为广大师生最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基础上,结合网络授课,基于《交通工程导论》课程,搭建混合教学平台,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创新地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

一、混合教学模式的界定

混合教学模式是基于多种理论指导,运用多种教学设备和工具、教材和媒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它将课堂教学方式与互联网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最终达到最优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1]。

混合教学模式可结合课堂面授和网上教学的优点。课堂教学以“教为主”,网络教学强调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显示老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种方式引导、帮助学生积极地与老师进行沟通,课后巩固课堂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混合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主,注重课堂面授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互补,以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当前网络教学可视化、面对面沟通的优势,将集中的课堂教学部分转移到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学生可利用业余的零散时间进行知识巩固;同时,混合教学模式改善了传统的枯燥、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混合教学环境搭建

混合教学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2]。硬件环境包括教学环境的准备,涉及教室和教室内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室、校园网建设、教学资源库、教学平台安装,以及平台的管理和维护。软件环境包括课程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资源搜集、开放教学空间搭建、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制作、课程习题库建设等。软件环境主要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平台,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互动。

硬件教学环境提供基本的教学设施,软件教学环境保证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混合教学模式中软件教学环境的搭建是其与普通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

三、混合教学课程规划

对《交通工程导论》课程而言,应站在国际化交通大舞台的前沿,进行课程改革方案设计,充分融合当今各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课程应紧密结合交通背景和课程拟解决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的解决方案、交通需求措施的实施、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道路网规划等问题[3]。

目前教学大纲中,《交通工程导论》课程为60学时,每周4学时。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后,增加线上教学的课时量。参考其他专业和学校的教学模式设计,拟安排线下教学30学时,线下教学模式20学时,增加课程设计环节10学时。

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包括交通参与者行为特性、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交通规划、公共交通系统分析、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停车设施规划、交通安全、交通环境和道路景观设计、交通仿真等主干课堂。

四、课程教学方式设计

线上教学方式采用目前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的开放课程[4,5],包括微课、视频公开课(Open talks)、TED、课件(Courseware)、MIT OCW、在线课程、网络课程(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学术交流资料(Conference,Lecture)等。授课老师针对某些课程或知识点,制作视频课程,上传到指定的网络教学平台。此外,开发网络互动平台,为老师和学生提供面对面的沟通机会,增加了交流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诸如“实时通讯”的沟通方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线下教学方式:针对某些特定的知识点,以文字、幻灯片、音视频、动画等方式进行具体、详细地展现和讲解;然后以案例的形式巩固和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如《交通工程导论》中的交通流知识点,可以以动画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交通波的传播过程;交通规划内容可以用案例的方式,详细讲解四阶段交通规划法的应用。

课程教学活动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在线活动包括在线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邮箱、教学笔记、个人资源、研究型教学、课程作业、在线测试等。线下教学包括课堂活动,如课堂讲解、讨论、答疑、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以及室外的实验室、现场教学,如实验室操作、训练、观摩、调研等。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线上和线下教学的结合可依据下述原则来进行:

1.线上线下混合讲授,在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下进行。线下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讲授式教学,以知识的系统讲授为主。线上学习以学生自主看视频为主,学生自主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强调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在此种方式下,课前预习、课程测试和作业以在线形式完成,包括在线、在线讨论、在线作业和在线博客的方式。而课堂讲授仍以传统的教室授课的形式展开。线上和线下教学遵循统一的教学大纲,因此在制定培养计划时,需考虑到线上教学的比例和内容;拟定教学大纲必须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2.在线讲授,定期辅导的方式。线下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授类似,学生在互动网络平台上进行系统知识学习,以课为主。线上辅导针对知识内容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与辅导。在线讲授的关键环节在于针对特定知识点,制作图文并茂、音视频合一的课件,如视频、PPT等,详细讲解可提升效率。在线讲授与课堂授课的不同点在于:课堂授课是系统学习,针对全体学生,需注重知识的普适性;而在线讲授需针对具体知识点,注意特定学生的接受程度。此外,可借助于各种定性评价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实现有效“反馈”,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辅导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自发性学习兴趣,主动提问,及时沟通,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五、混合教学课程的评价和考核

混合教学课程的评价分三方面。教学资源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资料的完备性、丰富性、前沿性、开放性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反馈。教学效果评估:考核课堂教学效果和在线学习效果,增加在线学习效果的权重,将线上问答、视频学习、线上交流纳入到考核指标中。教学实施过程的评估:由第三方介入,聘请本专业的教授组成督导团,随时参与到课程教学环节中,通过随堂听课、参与线上互动、与学生交谈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

考核综合多种方式,除了传统的课堂笔试成绩外,线上学生的参与程度、作品的展现形式、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此外,课程设计环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也将加入到考核中。三种成绩的权重需要通过调查,慎重确定。

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评估,分析混合教学存在的问题,不断更新教学方案,反馈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通过搭建线上线下混合式互动教学平台,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可以实时通讯的公开开放的沟通方式,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为媒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改进教学效果,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创新型、研究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迎.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田富鹏,焦道利.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5,4(144):63-65.

[3]李岩,陈宽民,王建军等.科研创新型与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实践[J].教育教学研究,2013,(39):271-272.

[4]吴长伟,陈静,邓红,等.基于慕课的应用型本科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3):57-59.

[5]潘文涛.基于网络资源的混合教学模式行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8(235):49-51.

收稿日期:2016-11-28

线上教学的授课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远程视频连线;互联网;互动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3-0031-02

目前,与国外大学开展互联网视频连线课程是崭新的教学实践领域,国外大学已经开始广泛开展视频连线互动课程。国内高校对于该课程已经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对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教学方法的改善和创新、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完善都正在进行细致、深入的研讨。国内高校迫切需要从国内的教育体制和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出可行的教学改革办法,研讨符合高校校情的中外合作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本文以黑龙江大学开设的中美文化冲浪课程为例,探讨与国外大学开展互联网视频连线课程的模式。

一、“中美文化冲浪”课程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等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教育交流的不断深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同美国境内和境外相关大学率先开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视频连线互动课程,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风靡美国,美国大学为走在世界教育改革创新前沿致力于开展此类课程。“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学习借鉴西方教育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体制、教学方法,与国际接轨, 改变思维方式,形成开放式思维和广阔的视野, 并结合本国国情,在教育教学模式方面不断进行转换和调试,以探索现代教育的本土化道路,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是20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1]。黑龙江大学与美国汉德里克斯学院(Hendrix College)为友好学校,美国汉德里克斯学院设有全校学生必修课,其主要内容是研讨中西方主要思想和文化。黑龙江大学于2012年9月面向全校开设了名为“中美文化冲浪”的选修课,旨在研讨中美两国文化现象和主要思想。

1.由双方初步制定文化交流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与

教学内容的方案,研究上课需要的教材和资料,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学教案。美国汉德里克斯学院已开设的文化交流课给中美视频连线互动课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在中美双方课程团队研讨和实践的基础上开展的中美视频连线互动课程可以实施运行。

2.与美国汉德里克斯学院建立网站。互动网站平台可以使美方与中方的教学资源、材料共享,并在网站中开辟中美双方大学学生课程互动平台,在授课开始前通过网站共享阅读材料和背景知识,通过论坛的形式促进学生交流。

3.通过开设中美文化视频连线互动课程对初步制

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实施,运行视频连线互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深入研讨和调整,改良教学模式,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学内容。

4.从技术手段上,美国汉德里克斯学院引进并建立了成熟的世界先进的Bluejeans系统,该系统专门用于远程视频连线教学,从课件共享到视频连线等方面都已经非常全面,可以与中方共享技术手段。黑龙江大学新建了多媒体教室,连接了高速互联网络,配备了高清摄像头等必要的硬件设施。通过开设实践课程,将与美方团队深入沟通所发现的问题,完善网络技术手段的授课技术支持,对视频互动课程互动平台即网站进行格式和内容调整。

5.确定中外方教师团队。中外方组成的课程组成员应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有着丰富的中美教学经验,熟悉美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美国学生的学习特点。

6.双方具备良好的合作沟通基础。黑龙江大学与美国汉德里克斯学院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在文化交流课程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在中美不同的教学模式背景下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并保持良好的沟通,同时双方对彼此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比较熟悉,能够更直接地进行深入合作。

二、“中美文化冲浪”课程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

本课程开创了新的教学模式,是国内高校与国外大学开展远程视频连线互动授课的课程,即由中美双方两位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同时为中美两国学生讲授同一门课程。

授课教师:中方教师曾是美国汉德里克斯学院交换教师,在美国期间给美国学生讲授中美文化交流类课程,同时参与美方大学文化类全校必修课的讲授,熟悉美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美国学生的学习特点。美方教师为美国汉德里克斯学院Jay McDaniel教授,熟悉中国文化,长期教授中美文化交流类课程,主管该校与黑龙江大学进行的文化交流活动,负责两校视频连线互动课程的策划与实施。

授课对象:美国汉德里克斯学院学生,黑龙江大学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

授课模式:采用讲座课(Lecture)、讨论课(Seminar)和辅导课( Tutorial)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中讨论课和辅导课要求学生课下要对讲授课程充分预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作大量准备,课上由学生作主要发言,与教师讨论课程内容。对学生不明白的内容,教师指导学习,纠正误解,解释难点,帮助解决问题。

授课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其模式为主讲+辅讲+学生讲或提问,课堂气氛应该轻松活跃,要求教师对中美文化有较深的理解,有较广的知识面和接触前沿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的中心讨论发言,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畅所欲言,因为使用英语交流,外方学生困难较小,教师应鼓励中国学生踊跃发言,并适当在语言上帮助和提醒。

授课教材:本课程不强调固定的教科书,没有材,由教师自主选用。教师可以不指定某一教材,可向学生介绍或指定多种参考文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不同作者各自不同的观点。这样的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师讲授课程可不强调系统性的知识,而注意体现中美文化的特点和中美文化的差异。教师可以把本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告诉学生,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研究。

考核方式:本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教师要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包括出勤、课堂讨论,Presentation(自我展示)给出成绩,并且在期末考试中占比例。期末考试以小论文的形式,阐述自己对中美文化的认识,也可以采用Presentation的形式,Presentation是国外高校课程中学生最主要的作业形式,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题目,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做成任何形式的生动的Presentation,从而充分地展示自我,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

授课目标:本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美文化,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它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为根本目标,引导、培植个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开放性、自主性和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三、“中美文化冲浪”课程的优势与前景

1.“中国教育的改革与进步与西方教育的交流、碰撞、吸纳和融合密不可分”[2]。视频连线互动课程的开设与实施为不同国家大学之间提供了最便捷最有效的沟通互动平台,通过此类课程能够最大程度上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2.文化交流类课程在大学教育改革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直观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与学生沟通相关问题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3],因此,能够让文化交流类课程通过视频连线互动的形式达到最佳效果。3.可推广至其他课程。4.由于此类课程在省内首次开展,无经验可循,该项目不仅对已经实施的视频连线互动课程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经验总结,更重要的是对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完善方法和举措,并在此基础上对两校合作课程形成较系统的教学手段应用、教学方法规范和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5.本课程具有引领意义,能够为国内大学与海外其他院校开展视频连线互动课程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同时为国内大学借助此平台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和教学改革提供经验。

四、“中美文化冲浪”课程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中美文化交流视频连线互动课程已经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实践了一学期,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的问题是:1.视频连线技术不稳定的状态;2.中美双方教师合作为双方学生讲授课程过程中在教

学方法上形成默契的程度;3.中国学生对以讨论为主的国外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适应;4.以英语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难度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中美双方教学团队需要思考和拟解决的途径有:1.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使现有的视频连线技术支持手段更加成熟稳定;2.中美双方教师共同探讨良好的为中美双方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模式,在同时教授中国和美国学生时共同配合;3.引导中国学生在领会国外教学理念和方法基础上通过讨论等方式锻炼提高自己的外语表达能力,培养自主、独立的思维模式;4.根据双方学生的程度和能力制定深浅适中、合理的教学内容;5.借鉴美国高校同其他高校开展此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内容等相关问题,了解教育学基础理论与国外教育教学特点。

参考文献:

[1]田正平.中外教育交流史[M].深圳: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68.

[2]邬志辉.教育全球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22.

线上教学的授课模式范文第4篇

1 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掌握一技之长的高职毕业生,其中不乏一些涉外企业,这就需要高职学生的英语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我国高职学生英语水平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问却存在很大差距。在高职院校中,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不愿意背单词,词汇量很低,对于语法没有概念。语法本身比较难懂,中学传统的应试教育又雪上加霜,使之更加晦涩、枯燥,学生对语法学习没有兴趣,然而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缺乏直接导致了阅读和写作水平低下。为了达到教育部规定的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为了向企业输送更多的具有一定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职英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其中020教学平台的引进给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以英语的基础语法之一“定语从句”为例,探讨高职教师如何结合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来找到适合高职学生的线上线下语法教学模式。

2  020教学模式在定语从句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英语020语法教学模式分以下3步走:(1)在020教学平台上完成线上微课授课十随堂测试;  (2)线下课堂交流,教师对学生进行补充讲授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消化吸收白学内容;(3)线上进行过关检测和拓展学习。

2.1 线上平台自主学习(Online)

高职英语020线上语法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教学视频、练习测试和拓展知识链接。微视频和相关配套材料应能够帮助学生完整、独立的完成某一知识片段或方面的学习活动。在020线上教学建设过程中,课程内容的形式选择非常重要。微课设计的关键是根据教学目标、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等方面进行设计,要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问,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讲透一个知识点。定语从句是英语语法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知识细碎庞杂,并且跟汉语的语序差别很大,非常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为了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将定语从句分为8个部分进行视频制作,每段视频授课不超过10分钟。在讲解的过程中,对该语法内容进行了适当加工,讲解语言尽量简练,知识点阐述尽量用高职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而不是大量使用术语,使视频内容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使视频兼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由于该语法现象内容较多,教师把8个微课视频分成两次教学任务给学生,总课时4学时,第一阶段2学时,第二阶段2学时。前4个微课为第一阶段教学任务,授课内容是关于定语从句基本知识和关系代词的用法,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关系代词的用法;后4个微课为第二阶段教学任务,授课内容为关系副词用法、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以及与定语从句相关的句型等,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网络教学平台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不仅能保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管、督促,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也给了师生更好的交流思想感情的机会,使教师能够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获得更多学情信息,以更有效地、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2.2 线下课堂补充讲授(offline)

线下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主要起到学习引导、问题支援、学习进度管理等作用,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灌。课堂上,学生之问可以互相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和收获,讨论并解决在线学习中存在的遗留问题。而且线下课堂教学也将由单一的教师主导转化为师生共同主导,从而缔结师生问基于课程学习的心理契约,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心理认同,实现020教学模式主张的课堂翻转「n在线下补充讲授过程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通过白主学习,主动思考获得的知识更容易被吸收和消化。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无法通过白主观看视频就能完全听懂,这是高职学生的特殊性,所以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本科以上的学生线下课堂教学相比,高职学生的线下教学部分更需要老师花多一些的时问和精力,总结归纳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面对面补充讲授。讲授中发现,学生们对于关系代词之问的用法区别,介词十关系代词的用法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概念比较模糊,教师又逐一进行补充讲解,给出更多的例句,同时补充了一部分课堂练习,学生们才对这些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2.3 线上反馈、测试拓展(online)

线上测试内容以选择题为主,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测试题的筛选对于高职学生非常重要,如果题干句了复杂,超过他们的词汇范围,学生不能正确作答,就很难产生成就感;如果太简单了,又不能充分练习到所讲知识,学习的质量难以保证。所以教师筛选测试题上下了很大功夫,很多试题都经过了教师再加工,比如复杂句改简单句,罕见词改常见词,选项的干扰上也从易到难一步一步递进,尽量使学生能够保证60%-70%的正确率。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把台湾著名英语教师谢孟媛的定语从句语法讲解视频链接提供给学生,一些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作为拓展知识,进行白主学习。同时配备了两套难度稍大的测试练习。这两套题一套是选白高考真题,一套选白四级真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白主练习。

线上测试环节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学生经过了线上白主视频学习、线下课堂补充讲授以后,再回到线上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前两个阶段学习中仍未理解和消化的问题,师生再次线上讨论,教师及时给与学生解答。经过测试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对定语从句的各种情况的问题都能从容应对。

实验前后均值差异,实验前成绩减去实验后成绩,均值是一10.26,对应的成对样本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P值是0.000,小于设定的0.05显著性水平的,说明实验后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经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准备之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启示与思考

综上所述,对教师而言,020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这种新方式的研究和实践给予高职教师的启示和思考如下:

3.1 基于020教学模式的英语语法教学优势

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020教学模式在英语语法教学方面有着白己的教学优势,具体体现在:

(1)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和内容进度限制

顾名思义,语法教学是在传授一种语言规律,语言规律的学习不是一蹦而就的,需要反复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然而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不可能占用过多的时问讲语法,更不可能反复讲解。因此传统授课中很多学生无法一次性牢固清晰地掌握语法点。传统的语法授课总是要在规定时问规定地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相对固定。然而020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问、任何地点进行学习,一次没有学会还可以反复学习。这种时问和空问的白由使学生能更加放松地学习,不用担心因迟到或缺课导致跟不上进度,不用担心一次性听课没有听懂,有效地减少了学生的学习焦虑。

(2)打破了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

英语语法是英语语言教学中最枯燥的部分,不同的思维方式又导致它与汉语的语言结构相去甚远,所以语法是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最感到头疼的部分。而传统教学的先教后学,大量的语言规则先被罗列出来,使本身对语法没有概念的高职生立即心生厌烦,听课的效果很难保证。020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模式,变成学生先进行白主学习,然后老师再补充讲授。这种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够带着白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线下课堂中高效地听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3.2 基于020教学模式的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样新鲜事物的出现都既有优势,也有局限性,020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实际情况之下,也存在不同的问题:

(1)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英语语法微课数量不够

目前,网络上的各种类型的英语公开课层出不穷,但是语法专题的课程较少,适合高职学生的英语语法方面的课程儿乎没有。虽然教师根据学生需求,白主录制了一些课程,但数量上仍然不足,质量上也参差不齐,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未来还需要大规模开发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语法课程。

(2)线下课堂教学的时问需适当延长

从本次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高职学生的语法基础比较薄弱,白学能力也不强,所以不能像给本科生上课一样,线上线下课时比例为2:1,高职学生的线上线下课时比例为1:1,才能有效解决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线下补充教学的时问需适当的延长。

线上教学的授课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慕课” 高等教育 中小学教育 变革

“慕课”(MOOCs)是翻转课堂、可汗学院是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全世界所有人,只要有一台电脑和网络连接即可学习名校教师的网络课程,这意味着教与学的活动主要发生在网络环境下,MOOCs具有比较完整的课程结构(课程目标、协调人、话题、时间安排、作业等),还可以获得课程结业证书,这无疑给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带来重大变革。

MOOCs有着市场优势、规模优势、成本优势、课程专业化开发和教学优势及明星级教师优势,成为推动全球化扩张的巨大推动力。2013年10月10日,由清华大学打造的全球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正式推出,至今已有清华大学的《中国建筑史》、《文物精品与中国文化》,麻省理工学院的《电路原理》,北京大学《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与实践》等22门上线课程对外开放选课。

2013年9月27日,继高中C20“慕课”联盟成立不久,华东师大慕课中心又牵头分别成立了初中和小学的C20“慕课”联盟(http://.cn/)。至今已有398门设计中小学各门学科的398门课程在线可供中小学生学习。

与传统型大学相比,“慕课”的优势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学生的自由度更高、选择面更宽,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学生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选择名校、名师。另外,该模式的互动性很强,学生可随时提问,并得到老师的答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是教学相长、灵感激发的必要条件。在“慕课”这个平台上,教与学、学与学的互动是网状进行的,是即时的,有利于大规模人群间的相互启发,激起思想碰撞的火花。

2012年“慕课”元年至今有了两个年头,人们对“慕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慕课”不仅翻转课堂,还在多个方面促使教育产生变革。

一、“慕课”对课程内容、知识结构、知识点划分及学习安排提出了新要求。

“慕课”课程建设的以课程内容为线、知识点为珠,珠线串联构建课程知识体系。“慕课”要求老师对大学生课程体系有较深刻的认识,并根据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知识结构和内容。在传统的大学教学过程中,大学四年所有课程,课程体系及时间安排是经过严密论证的,课程与课程间的传承、衔接关系非常清晰,每门课在大学课程体系大树中的位置非常清楚,学生不需要了解这些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只需要按部就班地按照课程安排选择即可。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就必须围绕“说”和“写”两种核心能力的培养,要培养“说”的能力,就需要设置“现代汉语课”、“普通话课”、“演讲与口才”等课程;要培养“写”的能力,就需要设置古今中外文学史课程、基础写作课程、应用写作课程、毕业论文写作课程、文艺理论、美学等课程,在如此多的课程中又要选择与时代、社会需求相契合的相关内容作为知识点,珠线串联构建课程知识体系。

二、翻转课堂,促进教学结构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结构是“先教后学”: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布置作业―课外练习。“慕课”时代的教学结构是“先学后教”:知识预习―研讨、练习、辅导―布置预习―预习指导―知识预习。

走在“慕课”研究应用前沿的重庆聚奎中学总结了翻转课堂实际操作的“四步”和“五环”,“四步”是指课前四步骤:1.设计导学案。2.录制教学视频;3.学生自主学习;4.制订个别辅导计划。“五环”是指课中五环节:1.合作探究;2.释疑拓展环节;3.练习巩固环节;4.自主纠错环节;5.反思总结。

课堂教学结构的最终变革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这样一种教学形态。

“慕课”具有规模大、打破时空限制、开放程度高、可重复、强调学习的体验和互动等基本特点,核心在于强调一个“学”字,即学生的学习。这些特点从根本上挑战了以往强调“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反映的是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现行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的讲授,它反映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绝对话语权。一句话:授什么、怎么授和授多久均由教师掌握。这种模式较少顾忌学生的需要和感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慕课”的革命性在于强调一个“学”字,这样便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自,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更适应时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三、精巧的课程设计使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将无立足之地。

与学生的学习自不断加强相伴而来的是要求教师授课水平不断提高。“慕课”对教师授课水平的要求在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两个方面均有表现。一方面,就授课内容而言,课程内容必须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教师在成为合格的讲授者前必须先成为优秀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攀登学科的前沿。不仅如此,教师更要了解学生,深谙教学规律,将学生的需要或兴趣巧妙地融于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在锤炼了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改革授课形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佳注意力时长一般在10分钟左右,而不是现行课堂的40甚至50分钟。因此,“慕课”的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构成,学习时,学生好像正经历电子游戏的通关过程,只有答对过关之后,才能继续听课。

以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彭林主讲在学堂在线上开设的微课程《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为例,课程以4~6件(组)精品文物作引子,将学术界探索中华文明的过程作为线索,实地实景介绍古代中国在造船、玉器等诸多领域的杰出成就,其中不乏学术前沿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内容精彩纷呈,雅俗共赏,学生可以全方位地、直观而深入地认识中国文化。每个章节都是10分钟左右,讲解一个知识点,讲完后都设置作业让学员在线完成,有3次答题机会,在线评改。这样的微课程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知识点的讲授和学生知识的建构完美结合在一起。

教师在制作“慕课”视频时,必须把握教学规律,既要合理控制时间,又要巧妙地设计问题和答案。更进一步,成功的“慕课”要求教师成为优秀的课程设计师和出色的演讲家。教师既要像电子游戏的设计师一样环环相扣地设计课程环节,又要像演讲家一般将每一个环节都生动形象地讲授。因而,在“慕课”大潮的冲刷之下,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将无立足之地。

四、撼动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

“慕课”赋予了学生空前的自主学习权利。一句话:“慕课”本身呈现的是教学改革进程中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形式,诠释的是教学改革目标上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这种全新形式和价值取向冲击了现行教学评价方式。我国高校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重在评价“授”字,也就是评价教师课授得如何。这一过程中,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领导和教师品评授课,学生很少能够参与其中。在“慕课”中,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加之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授课形式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开放的和自由的互动成为常态,学生对课程的每一个诉求都会直接影响到该门课程,这其中包括学生对课程和老师的看法。也就是说,在教学评价方面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五、高校人才交流与竞争更频繁激烈。

教师和学生都是高校人才,“慕课”全新的形式和革命性的教学价值取向将会使高校内人才交流和人才竞争变得频繁。这种变化表现在三个方面: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生生关系。首先,师生关系。传统的“天地君亲师”中的师道地位和师道尊严将被重新塑造。师道地位不能再简单地依靠传统的伦理纲常维系,而是要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师道尊严的维系除了依赖师道地位之外,还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其次,师师关系。一方面,“慕课”给教师之间搭建了交流平台,另一方面,“慕课”给教师带来了激烈的竞争。良师、大师可以通过“慕课”一展身手,甚至成为猎头公司眼中的红人,而劣师、庸师或者成长为良师、大师,或者被世人冷落。最后,生生关系。“慕课”是学生交流或竞争的平台。学生可以在“慕课”中自主或结成小组学习,同时随着“慕课”制度的完善,学生的“慕课”学习成绩可以得到校方的肯定,甚至是不同层次的嘉奖和学位。这无异于在学生学习期间融入了竞争性的激励机制和在毕业之后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倒逼大学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管理行政化是困扰当今中国高校的顽疾。其症状是高校缺乏办学活力,学术领域权力侵占严重。“慕课”的到来正在悄然撬动高校管理行政化的神经。其动力仍然来自慕课信息化、网络化的全新形式和以“学”字为试金石的教学价值取向。就“慕课”全新的形式而言,至少要求高校的管理层接受新鲜事物,并改革和开放课堂。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曾提出警告:“在线课程不可能取代传统课堂,但会倒逼大学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否则,我们的大学容易沦为一流大学的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最终依靠力量是教师,只有教师的作用真正凸显,让行政服务于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才有保障。

七、促进学分证书改革。

未来的“慕课”专业课程证书的含金量将高于各高等院校的毕业证书,拥有世界名校的“慕课”专业课程证书将会是在人才招聘会上胜出的核心竞争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应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全面开放网上课程等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学籍、学分、学历证书等管理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和终身教育要求的在线教育管理制度。

尽管“慕课”极大地革新了传统教学模式,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但是应当理性分析它的利弊。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认为:“‘慕课’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毕竟校园生活的经历、校园文化的熏陶都是在线课程难以替代的。”

德国鲁尔大学哲学研究所终身教授汉斯・马丁・萨斯认为,“慕课”这种网络授课形式对于化学、数学等学科足够,但对于诸如生命伦理学、哲学等人文社会学科就不够,因为这些学科更复杂,需要多维度的观点讲解。

很多学者表示,“慕课”并非万能,“慕课”与课堂研讨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式才是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慕课模式+课堂研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分成面授课程、视频课程、讨论课程三个层次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之长,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之不足。上海市高校课程中心质量保障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副校长陆认为:“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不用重复讲授课程内容,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课下研讨和答疑,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翻转课堂’可以加快从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让学校教育从静态知识传授转为动态智能教育。”

总之,慕课不仅使课堂翻转,还带来教育多方面的变革,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慕课”的发展之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杜杨.“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N].光明日报,2013-8-21.014版.

[2]刘戟锋.“慕课”挑战传统教学[N].人民日报,2013-11-5.021版.

[3]邓宏钟,李孟军,等.“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3,7.

[4]方鸿琴.“慕课”能否引发大学教学模式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