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现代物流的看法

对现代物流的看法

对现代物流的看法

对现代物流的看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流产业;低碳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10日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物流行业作为其他行业的工具,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作用,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特别是互联网商业的发展,更是给物流产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发展低碳物流产业,是现代国际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低碳物流基本定义

从定义上来看,低碳物流是指在货物流转过程中,实现绿色控制、降低物流能耗,减小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合理规划,减小碳排放量等方式,提升物流产业发展层级,推动整体产业的集约化、环保化。发展低碳物流产业,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小环境污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产业发展沿革来看,物流产业在我国发展的r间并不长,属于新兴产业,低碳物流更是一个新兴概念。基于此,在传统产业基础尚未稳固的基础上,探寻低碳发展路径,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对于产业未来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发展低碳物流产业,也能有效提升我国自然环境承载能力。

二、我国发展低碳物流产业的影响因素

(一)产业发展层级相对较低。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物流产业在我国发展时间相对较短。1970年左右,物流产业才从日本引入我国,发展历史相对较短。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物流产业尚属于发展起步阶段,不管是服务水平还是经营理念,与先进发达国家都有较大的差距。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交易的发展,物流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发展方式相对野蛮,整体水平仍然不高,而且物流行业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很多大型企业操作比较规范,经营情况比较好,碳排放量等也比较符合发展要求,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但是很多小型物流企业,依然保持着原始的操作模式,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的状态,发展能耗相对比较高。

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从目前物流产业分布来看,在城市一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物流网络,但是广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相对仍然比较落后。由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很多物流企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不利于发展低碳物流产业,相比环境保护,很多物流企业更加关注企业自身的生存和经营问题,在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之间,很多企业更加关注自身发展的经济效益。

(二)尚未形成低碳经营理念。发展低碳物流产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发展低碳物流涉及到多个主体。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很多物流业经营者并没有形成低碳经营理念。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来看,低碳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指导行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思想,对于物流行业发展而言,低碳经营思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我国发展实践来看,普遍缺乏低碳经营思想。由于物流产业具有跨地域特征,要发展低碳物流,必须要有统一的思想指引,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统筹协调,共建绿色低碳经营发展模式。但是,从目前发展实践来看,实施低碳经营策略,肯定要相应增加一些经营成本,但是在物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没有经营者愿意放弃这部分经济利益,在这样的局面下,我国低碳物流发展层级一直比较低,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很多经营者会认为,发展低碳环保产业,是政府的分内职责,与企业自身没有直接的联系,而很多政府环保部门在面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时候,由于没有相应的执法权,后者由于资金人力不足,无法实现物流行业的动态管控,整个宏观调控能力也不够。此外,物流客户也是建设低碳物流产业的一个重要主体,从客户角度来看,也普遍存在环保理念缺失的问题。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发展低碳物流产业,要从产业发展理念入手,通过理念指引行动,实现总体发展层级的有效提升。

(三)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我国关于物流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于新兴产业依旧归入传统产业进行法律规制,在很多方面都是空白,由于立法的缺失,很多行业发展问题也都是通过一般性规定来管控,缺乏法规管理的规范性与针对性。对于低碳物流而言,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也没有相应的奖惩规定,对于企业自身行为,只有通过企业自律与行业规范来调整,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滞后性,不利于低碳物流产业的长远发展。很多物业产业发达的地区构建了自己的法律体系,但是由于具有地域局限性,没有全国范围的指导意义,对于低碳物流产业发展而言,存在支撑力度不足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法律现状,很多物流企业忽视碳排放标准,采取野蛮发展的状态。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将既有物流行业纳入法律法规规范体系,是我国发展低碳物流产业的必然路径,同时也是基础性保障。

(四)物流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由于起步较晚,发展层级较低,我国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亟待完善。从产业形态来看,物流产业具有较强的联系性,同时具有跨地域特征,由于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物流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同时在很多经济不发达地区,又存在基础设施缺失的问题。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产业机械化水平还不够高,缺乏统一的标准,对于发展低碳物流而言,这些都是天然的瓶颈。发展低碳物流,存在工作标准不明确,不同地区设施无法配套等难题,与此同时,也导致了物流产业发展效率较低的问题。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指引下,构建统一的基础设施体系,是发展低碳物流的必然要求和基础保障。

(五)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专业物流人才缺失,是我国低碳物流发展需要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物流专业,为现代物流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很少有高校开设低碳物流专业,缺乏专业的人才。从企业内部人才结构来看,懂物流专业知识的缺乏相应的环保理念,掌握环保知识的人又对物流基本知识缺乏了解,这是我国物流专业人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要想实现低碳物流的提档升级发展,同样必须解决人才方面的问题。

三、我国发展低碳物流产业的有效对策

(一)全面树立低碳物流发展理念。要想发展低碳物流产业,首先要从理念入手,用科学、环保的理念指导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在构建企业格局过程中,要强化环保知识的宣传与引导,不管是企业经营者还是政府管理者,都要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与此同时,要注意对消费者的引导,共同构建低碳物流发展格局,推动低碳物流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系统化推进,共同建设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现代低碳物流产业的发展。在发展低碳物流产业过程中,要注重节点把控,实现低碳化经营模式,减小碳排放量,提高环保效能,实现集约化经营与发展。通过理念引导,强化低碳发展层级,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强化低碳物流产业政策支撑。单单靠市场的力量,并不足以发展低碳物流产业,要想实现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管理机构的支撑。通过顶层设计、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可以为低碳物流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从产业结构来看,物流产业发展具有跨区域特征,单靠市场很难做到低碳物流产业发展的协调统一。通过构建一体化发展体系,通过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从宏观层面为低碳物流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可以有效提升低碳物流产业的发展效率,构建全局性发展格局,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通过收取排污费、增强政府补贴等方式,鼓励物流企业采取现代低碳经营模式,推动低碳物流产业发展。

(三)构建专业化人才体系。建设低碳物流产业,必须要有足够的人才支撑。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方面物流企业要加强企业人才的培训力度,提升物流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低碳经营理念与低碳经营知识,构建现代化的人才梯队;另一方面从高校角度来看,要及时进行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适应需要的人才,在专业设置上,可以O置低碳物流专业,专门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人才综合竞争力,适应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提高人才综合竞争力,为低碳物流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此外,政府还要发挥自身宏观调控作用,强化人才引进与人才补贴等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物流行业工作,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而言,要强化人才引进力度,提升低碳物流行业发展水平。

(四)构建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低碳物流产业,要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抓住低碳物流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对全国物流分布进行通盘考虑,在建设基础设施的时候,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对接问题,统一建设标准,明确建设目标,实现规范化经营发展,避免各自为政、野蛮发展状态。在基础设施统一构建与维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区之间的情况,争取基础设施建设一步到位,按照低碳物流发展标准提前建设,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提升低碳物流产业发展总体水平。

(五)构建低碳物流发展法律体系。要想实现低碳物流产业的规范化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撑,要将产业发展纳入法律规范体系当中,通过立法和司法解释的方式,对建设低碳物流产业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有效规制,提高产业发展的规范化程度。与此同时,通过明确立法的方式,也能保障低碳物流产业发展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和依据,对于违法标准的物流企业,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罚,形成明确的指引作用。构建一体化的物流规范体系,保障低碳物流产业发展,既要坚持立法 先行,提升立法的前瞻性,避免出现滞后性,要参考西方先进国家的立法模式,同时根据我国低碳物流发展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适应我国低碳物流产业的发展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经济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迎来了发展契机,成为众多产业发展的必备工具。作为高能耗行业,物流发展对于自然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影响,探索发展低碳物流模式,是国际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低碳物流发展实践中,要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探索低碳物流产业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物流产业能耗,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将物流产业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主要参考文献:

[1]钟新周.发展低碳物流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2.28.1.

[2]周芳.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助推我国低碳物流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10.

[3]李丽,邢俊兰.低碳经济趋势下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11.31.

[4]王莹.低碳经济下的中国企业物流低碳化发展思路探讨[J].煤炭技术,2011.30.8.

[5]罗凌妍.低碳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5.

对现代物流的看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昆明 现代物流业 SWOT分析

当前,昆明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势头,2011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076.97亿元,同比增长13.7%。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的需求不断提高,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成为昆明的一种必然选择。然而,从现实环境来看,昆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既有机遇与优势,也存在劣势与挑战。

一、昆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昆明作为全国首批“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物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甚至超过20%。同时,昆明的物流业增长较为迅速,2008年,昆明全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02.95亿元,2005-2008年年均增长15.17%。按照《昆明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昆明将进一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到2015、2020年,其货运量将分别达到23800、32500万吨,物流业将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二、昆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SWOT分析

昆明发展现代物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劣势同在,但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强于劣势,这将为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昆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优势

首先,物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且在西南区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昆明不仅有着数量众多的物流企业、人才,同时物流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统计显示,“十一五”末期,昆明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73.8公里,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126.508公里,基本建成较为完整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同时昆明也是国内第四大航空枢纽。此外,昆明所处的云南省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20.9万公里,内河通航里程达到3109公里,较为发达的交通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其次,独特的区位条件为昆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势,昆明是我国与东盟合作的“桥头堡”,而我国与东盟的合作在不断深化,2011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362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未来,昆明区域性经济交流中物流节点的地位与作用将更为突出。

(二)昆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弱势

首先,昆明的物流业尚未形成体系化,还停留在货物运输与集散等初级阶段,物流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物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够,这都使得昆明现代物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其次,物流业发展的高端要素较为缺乏。从物流人才来看,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等能够吸引高端物流人才的机构,区域内物流人才相对缺乏。从资金来看,物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供给并不充裕,大量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无法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足够的资金支持,这限制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此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配套设施也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如物流基地与园区建设相对滞后等。

(三)昆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机遇

首先,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的经济对物流的需求不断加大,总体来看,我国物流需求弹性系数不断增大,可以预见,“十二五”乃至更长的时间内,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这将会拉动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其次,昆明乃至西南地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按照昆明有关部门的估计,“十二五”期间昆明综合交通建设总投资将达到1500亿元左右,到“十二五”末,昆明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200公里,云南高速公路总里程可达4500公里,内河航道里程达4000公里。再次,昆明市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未来将形成1个国际内陆港、5个基地、9个园区和1个物流信息平台的物流基本框架体系,这将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昆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挑战

首先,其它区域性的物流中心不断发展,昆明部分优势不再明显。随着我国现代交通体系的建设,以及区域性的经济金融中心不断增多,昆明附近部分城市在物流业的发展中可能会对昆明形成较大的挑战。如广西南宁在对东盟的贸易条件上与昆明差异并不大,且广西北部湾地区发展迅速,从而可能会形成竞争压力。其次,在开发的竞争体系下,一些国内外著名的物流企业纷纷落户中国,并在昆明等区域性的城市设立分公司,这对于昆明本地物流企业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长远来看也可能会影响其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发展。

三、促进昆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促进昆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从培育龙头企业引领带动物流业发展,发展物流园区促进物流业集群发展,完善配套设施优化物流业发展软硬环境,优化公路运输资源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着手。

(一)培育龙头企业引领带动物流业发展

首先,要积极引进国际性的物流企业,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帮助这些企业落户昆明,依托这些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与方法提高昆明现代物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其次,要努力培育本土龙头企业,政府要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对本土物流企业予以扶持,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二)发展物流园区促进物流业集群发展

首先,要加快规划中的物流园区建设步伐,昆明要不断加大投入,加快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建设物流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如技术研发平台,努力提高园区服务能力。其次,要依托园区建设招商育商,积极的引导物流企业入驻园区。在引导现有企业入园发展的同时,要通过政策优惠,政府引导搬迁等方式鼓励企业入园发展。

(三)完善配套设施优化物流业发展软硬环境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降低物流业发展的成本。昆明要在加快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同时,合理的规划布局,以形成现代化的交通体系,并注重与外部区域的对接,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其次,要不断完善各种配套政策,政府部门要根据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各种法律法规,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对现代物流的看法范文第3篇

现代物流(modem times L0gistics)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到了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物流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也随之而大大提高。降低物流费用对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的作用增大,因此,生产者大力谋求降低物流费用,使现代物流成为普遍关心的产业。同时,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也发展到足以支持物流全过程的优化和整合的程度。需要与可能相结合,促成了现代物流的高速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经过了长期不断的整合,已使物流渐渐地形成了独立的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因此,现代物流产业与传统物流产业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其全过程是经过全程优化的,各环节之间也是无缝衔接。这就大大地降低了物流费用,缩短了物流时间。这也就是当代物流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这里还要澄清一个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物流企业都用信息技术装备了起来,这是时展的必然,并不能因此而称之为现代物流企业。例如,传统的仓储企业用上了计算机,不能仅仅因此称之为现代物流企业,而要看这个仓储企业的运作模式与和上下游的联合是不是可能成为经过整合后的物流链中的一环。物流活动是商品生产与消费派生的活动,是随着商品生产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如果商品生产的数量一定,对物流活动的需求也是一定的。只有在因物流费用减少,商品的价格降低,剌激需求的增长,扩大了商品的生产时,对物流活动的需求才会增加。传统物流是分散进行,而现代物流则是经过整合后连续进行的。

由于所处的角度不同,实践中对物流活动的感受各异,导致了人们对于物流概念理解上的不一致。其中有些理解并没有反映出物流概念的本质,而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物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如下一些原因。

首先,对物流定义的把握上存在偏差。从物流定义可以算出,定义本身表达的是物流管理,也就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如果孤立地去看物流活动,那么,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在内的物质资料从供应地到消费地流动,这种活动或者说现象本身早就已经存在了,并不是有了物流概念后才存在并引起我们注意的。但是任何有目的的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其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以及活动目的是各不相同的。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环境下,任何生产实践活动都需要科学管理。管理理念、方法、手段与作为管理对象的生产实践活动之间是这样一种关系:即任何管理都是以具体活动为对象,任何具体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管理方式下进行的,二者不可能隔离开来。正是由于管理方法和手段的不同,导致了生产活动的运作模式和效果的不同。如同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看板生产、精益生产与落后生产力条件下的手工生产不能同日而语一样,现代物流活动是在系统化物流管理方式与现代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支撑下,为满足现代物流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物流”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于物资实体空间位移活动需要采用一种新的管理方式、运作模式加以指导之时出现的一种概念,有其特定的经济背景和社会意义。

“物流”体现的是系统化的思想,物流管理追求的是物流系统的高效率和物流总成本最小化。作为物流服务提供商来说,开展物流服务意味着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整合,向客户提供网络化、一体化的服务。无论是货主企业自己驾驭物流系统,还是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目标都应该是一致的,即通过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商品供应系统的效率,有效地支持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活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社会经济的宏观角度看,物流理应是要通过物流基础设施,物流行政、法律和法规,行业管理,物流市场统筹规划和建设,通过物流技术、物流标准的开发和制定,为企业高效率开展物流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所以,在物流词汇后面加“管理”或者“系统”二字,也就是说叫做“物流管理”或“物流系统”,似乎更能反映出物流的本意,更加接近物流概念的本质。

对现代物流的看法范文第4篇

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当前,在我国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较快的市场之一。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中,与物流相关的理论以及具体的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所形成的完整供应链中需要的各种技术方法也在不断被探索出来,并且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学者所重视。

国外物流业的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首先,从国外物流管理体制研究的现状来看,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完全市场经济类型国家的物流管理体制包括“各种物流行会组织间接促进物流管理”、“联邦法院根据运输合同从法的角度管理物流”和“物流企业依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物流发展战略”,尚不存在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至于企业是否从事物流业务以及制定何种物流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竞争手段均由企业自主决定;而以日本为典型代表的后期市场经济类型国家,其物流管理体制基本上具有“虽无专职物流管理部门但又统辖大部分物流环节的政府部门”和“政府参与和组织物流行业协会,并通过这一中介渠道对本国物流进行较为集中管理”特征。

其次,从国外物流管理的政策法规来看,迄今为止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均未制定集中管理物流的专门政策法规,而主要是采取各自不尽相同的政策措施来引导和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例如,这些国家对物流的各个环节仍使用各自原有的政策法规。国外现代物流种种现状表明,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在不同时期各自采取了相应的战略、政策性措施和法规来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

应该看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具备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时机和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开始在我国的运用促进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的现状是:一方面,对物流理论研究较多而市场实践较少。仅从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来看,有关这方面理论文章颇多,但是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物流设施设备比较落后、市场上TPL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及物流渠道不畅等,加之国外物流企业纷纷进入竞争,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仍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理论研究与市场实践脱节现象。另一方面,在生产领域中由于物流发展不够合理导致了生产过程中资源配置与工艺流程的不够合理。在流通领域中存在着传统生产与流通的分工,未将现代物流可能提供的物流工程技术充分地融入到新的商业模式中。

纵观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首先,表现为一种较为分散、低效的物流组织形式,我国物流粗放式的经营特点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一方面,由于比较落后的物流和巨大的库存占压资金,物流成本在交易成本中比重过大,使得我国从整体上看资本周转缓慢。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现代物流服务方式与水平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次,现代物流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企业自循环的封闭体系,各种物流方式互不关联,涉及现代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都自成体系独立地运作,造成了不少行业、部门、系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此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缺乏从宏观层面进行详尽分析,仍是过多地停留在研究我国配送业务中心(DC)最优位置选择、仓储、包装等具体的、个别的物流环节上。

当然,我国现代物流业既不能重新走西方国家物流发展的道路,也不应忽视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而必须从客观上针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这对推动涉及我国物流的产业、部门之间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应思考的问题

在全面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如何从根本上寻求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当前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应思考的问题是很现实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在我国物流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物流领域和地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具体来说,在不同物流领域要探讨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不同领域;在不同地域中要探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中得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阶段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而不是笼统地分析,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研讨产生这些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的根源。具体来说,在各个阶段都要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有哪些,例如,是来自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还是来自于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不高?是来自于物流成本较高还是来自于物流运力发展滞后?等等。只有从根本上剖析原因,现代物流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3.在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应分别考虑全国性、地域性和行业性的现代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工作。这里既要分析微观层面的评价指标,也应分析宏观层面的评价指标。具体来说,现阶段这些评价指标既包括供应链、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微观层面的因素,也包括物流环境、体制和相关政策等宏观层面的因素。

4.分析影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若干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要探讨某一关键性因素能够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于另一关键性因素时,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的程度。此外,还要探讨若干个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例如,当“供应链”这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应探讨它将对“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5.预测今后几年内我国现代物流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基于网络的电子物流在我国兴起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这是一个难点。应该在充分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基础上,把握住电子物流对物流业整体发展的趋势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及时地做出科学预测,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未雨绸缪。

6.当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如何及时进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程度评价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可以避免物流业盲目发展和扩充物流资源,另一方面,可使现代物流业发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实践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由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国家产业布局、投资融资环境、税收政策、海关、运输标准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等众多方面,而这些方面的管理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府或企业的职能部门。因此,制定各项有关物流对策时,应当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吸引外资、产业政策以及加速培养我国物流管理人才等众多角度考虑,做到多管齐下,促使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以及理论研究、教育与培训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机整体。特别是我国物流市场在经过10年的起步与发展期以后,探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合理、可行的对策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对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目前适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7项对策具体为:1.我国物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了取得规模效应而发生资本运作的条件日益成熟,正在进入物流企业的资产整合和重组阶段。应通过物流企业之间的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建立强势战略合作联盟。例如,我国的中铁行包与中铁快运的整合、中邮速递与中邮物流的整合、中远物流、中外运股份和中储股份等物流公司的上市都充分证明了这一趋势。

2.在理论研究上要强调务实。在跟踪国际物流业理论研究动向时,更应该具体分析我国具体国情和物流企业的具体条件。例如,在研究市场竞争对手时,对短期内不能改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把它作为约束条件来研究。对我国当前仓库分散的现状,要加强信息技术,合理调配,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再例如,在研究发展第三方物流时,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以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

3.在现代物流管理体制上,由于涉及到物流企业、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和交通等多个部门,因此,有必要建立以政府部门牵头的、协调物流企业、财政、金融、税收、吸引外资、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综合机制,以加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作性,创造一个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制、规划、政策和物资基础环境的综合体系。

4.目前,我国整个物流专业人才缺口达500万人,而2010年高级人才的需求量达到40万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现代化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在教育培训上要根据物流学科具体特点与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形成基础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在依托高等教育培养专门的物流人才的同时,应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5.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域应当有不同的发展思路。物流的发展不仅应当符合中国发展的国情而且应当符合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不同领域中,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都要各自注重研究自身发展的对策。这必将有利于包括由专业物流企业、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化的物流企业、工商企业自身成立的物流部门和物流公司、外资(合资)物流企业和物流软件供应商等我国各类物流企业的共同与协调发展。

6.在税收对策上,解决现行税收政策的某些方面对于各类物流行业发展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制约问题,可以考虑对物流总商实行类似于增值税方式的税收制度,扣除转包部分,仅对增值服务的部分增税,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大范围内进行业务整合与发展,而且也会促使其它物流企业本身的发展,从而达到扩大税基增加税收目的。

7.物流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促进物流现代化建设,应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一个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当前,尽管物流的各个环节和电子商务已有了一些现成的软、硬件系统,但各个系统如何协调配合,实现企业、政府电子商务系统与内部集成化信息系统、伙伴间纵向信息的集成,形成开放式的集成化物流系统尚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和管理。为此,可考虑建立内部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与外部物流信息平台的接口,从而实现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和社会信息的整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现代物流业整体管理水平。

从制订政策的原则上来看,适应现阶段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应实现以下3个方面的重大转变:一是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二是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三是从物质型发展向知识型发展转变。

在切实制定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对策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3点。

首先,对于不同物流领域和不同地域在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例如,上海市政府规划在“十一五”期间着重发展三类物流,即陆、海、空港的口岸物流,商业零售行业的配送物流和依托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物流,从而为今后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具体目标。

其次,应用比较研究方法,将实证分析、理论探索与对策制定紧密结合起来。在广泛吸取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从中探索有益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切实可用的对策。例如,在与沃尔玛物流、日本7-11物流等反复比较的基础上,做出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抉择。

最后,应采取“拉动”的思维方式,即完全有必要采取宏观的调控措施来拉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让我国一些重要地域和领域的物流企业能够率先使得物流市场得以快速健康的发展,然后去拉动其它地域和领域的物流发展;另一方面,使得物流理论研究成果有检验场所和用武之地,通过不断地进行实践反馈,更新物流理论,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同时,我国不同规模、地域的现代物流业还应该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文玲.对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调查与思考[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5).

[2]陈梅君,张亦弛.物流国际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2,(1).

[3]李纲.国外物流管理模式及我国企业的正确抉择[J].理论探索,2003,(2).

[4]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国外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4).

[5]陈为涛,肖慧超,张弥嗪.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对策[J].物流科技,2002,(5).

[6]孙光圻,倪玮,姜梅,张维国.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政策研究[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1).

[7]王忠郴,胡建华.物资生产、人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总的和谐度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4).

对现代物流的看法范文第5篇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在欧美文坛上兴起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从形成到完善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20年代达到高潮,从40年代起开始走向衰落,前后刚好半个世纪。作为现代主义在小说领域的最高成就的意识流小说是打着反对传统的19世纪现实主义的旗号登上世界文学舞台的。“传统小说曾一度受到某些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作家与评论家的猛烈抨击,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被当作文坛上的洪水猛兽,一再受到不公正的贬斥和诋毁”(李维屏,1996:51)。尽管意识流小说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标新立异,但任何文学流派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意识流小说在其发展过程中并没有与现实主义彻底决裂,反而批判中有继承,在叙事形式与叙事内容等方面显示出明显的现实主义特征。因此,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对西方文学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意识流小说在西方文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程中逐渐成熟、日趋完善。对西方意识流小说的现实主义特征的廓清有助于正确了解西方小说几百年来的发展与演变轨迹,同时为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小说的转型提供研究的平台。

一、叙事形式的现实主义特征人的意识不仅是飘忽不定、流动不已,而且是缺乏理性与逻辑性,随兴所至的意识时刻处于流动状态,因而具有不确定性、跳跃性和随意性,尤其当人物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时,更容易产生语无伦次的现象。乔伊斯等认为小说的首要任务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真实”,要求“作者退出小说”,专注于人物的主观世界,把多层次的意识活动直接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自己来观察、体验和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他们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淡化叙事情节、弱化叙事主体和转换叙述视角等叙事美学思想,对当代文学创作和美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真实地表现人物头脑中飘忽的思绪与感触并达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意识流作家成功地发挥了语言文字的巨大潜力和特殊功能,大胆地运用了与之相适应的生动、鲜明的语言手段如松散无序、残缺不全、长短不一的句法结构,缺乏连贯、不合逻辑、超越语法常规的语言形式,采用时空跳跃、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视角的频繁转换等手法来反映人物意识的跳跃性和随意性。“混乱无序的语篇对表现心理反常、精神压抑、神志恍惚和意识混乱的人物无疑是极其恰当和十分有效的。”(李维屏,2003:197)请看乔伊斯的《尤利西斯》(1922)中选段:轰隆隆火车在远处鸣汽笛这些机车力量真大像巨人水蒸气向四周乱喷就像那首古老情歌的结尾可怜的男人们不得不离开妻子和家庭在发烫的机车里通宵上班今天真闷热我很高兴我已将那些过期的《自由人》杂志和照片烧掉了一半将东西像那样到处乱放他变得越来越粗心了我将剩下的扔进了厕所我让他明天替我将有用的剪下来不要让它们在那里再躺上一年卖几个钱我要问他今年一月份的报纸哪里去了还有我捆好放在厅外的那些旧大衣使这里变得更热了这场雨太好了恰好当我美美地睡上一觉之后……乔伊斯大胆突破传统小说的时空界限,采用了人类语言史上前所未有的意识流语体来描述莫莉瞬息万变、流动不已、睡眼矇眬的模糊意识。行文不见标点,毫无停顿之处,显得凌乱不堪。女主人公的意识流交错重叠,跳跃频繁,犹如小河流水,奔腾不息,读者似乎很难从中找到一条完整与合理的思路。但这种语体原原本本地表现了人物原始的混沌意识,甚至包括那些已经不属于意识范畴而却接近生理本能的无意识反应。在她的脑海中,纷繁的意识飘来转去、游移不定,这接近人类思维的实质与始终,符合心理活动的自然规律,显得十分自然与逼真,形象地反映出莫莉、反复无常的性格。这段内心独白里作者的身影隐匿了,人物隐秘的内心生活如实地自然地展现出来。读者感到仿佛直接触及人物的灵魂,透视人物意识深处的活动,展示了人物的印象、感觉、心情、关系等。它能够将人物具体、独特的情感、意识表现出来,使读者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意识的基础上,建立起理解作品并与之沟通的桥梁,从另一方面证实了意识流小说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意识流作为一种叙事手法,具有叙事人不介入,致力于再现人物似水流淌不息的意识过程……它与传统心理描写的最大区别,除了以主观感受为现实的中心,更在于把意识看作变化无常,殊难预测、理解,而且错杂错乱,故而只能由叙事人来照实记录的东西。这也是吴尔夫所谓向内看所见到的心理真实。”

三、叙事内容的现实主义特征19世纪末,英国杰出的心理现实主义作家亨利·詹姆斯的创作理论对英美意识流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詹姆斯认为,人的全部意识便是小说的主题,作家应该不遗余力地去展示这面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他指出,一部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它确实试图反映意识,直接地再现生活。他十分强调作品的真实性。在他看来,真实感是一部作品能够出神入化、达到高超境界的重要前提。因此英美意识流小说强调真实地反映人物的精神世界,其描述的焦点是人物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外部的客观世界。1.意识流小说所反映的心理现实“现代主义小说家认为,井然有序的传统小说既无法真实反映混乱无序和错综复杂的现代经验与现代意识,也难以确切地表达他们对新的历史氛围与社会现实的洞察力。”因此,乔伊斯等开始从外部客观的物质世界转向内部主观的精神领域,着手真实地反映西方人的现代意识。在意识流作品中,人物的意识流程往往没有规律或秩序,因为睹物生情,有感而发,眼前任何一种能刺激五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思路,激发新的思绪与浮想,释放出一连串新的印象与感触。请看《尤利西斯》第l8章中描述莫莉在睡意矇眬中处于恍惚状态中的潜意识流程:几点过一刻啦可真不是个时候我猜想在中国人们这会儿准正在起床梳辫子呢好开始当天的生活喏修女们快要敲晨祷钟啦没有人会进去吵醒她们除非有个把修士去做晚课啦要么就是隔壁人家的闹钟就像鸡叫似的咔哒咔哒地响都快把自个的脑子震出来啦看看能不能打个盹儿一二三四五他们设计的这些算是啥花啊就像星星一样隆巴德街的墙纸可好看多啦他给我的那条围裙上的花儿就有点像不过我只用过两回这段看似驴唇马嘴、飘忽跳跃的联想,更多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由性、随意性、无逻辑性与跳跃性。这些由零碎意象串成的联想,绝非杂乱无序的罗列,它是由若干潜意识的连缀点起着粘连与过渡作用的。这里,有两个很关键的要素即“钟声”和“墙纸”。一个作用于人物的听觉,从钟声想到中国人早起梳辫子、想到修女们的早祷晨钟,进而又与隔壁人家的闹钟声相联系;另一个作用于人物的视觉,从星星状的糊墙纸图案想到原先的更好看的旧居墙纸、想到和墙纸图案相似的花围裙。从中国跳到修女,从新墙纸到老墙纸再到相似花形的其他物品(围裙),则有内在的关联性。叙述的轨迹恰恰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心理现实。2.意识流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20世纪是西方社会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时代。随着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西方世界开始分崩离析,传统的社会结构迅速解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财富,夺走了千百万人的生命,而且还摧残了亿万人的心灵,从而加深了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幻灭感。现代西方人生活在一个矛盾激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遭到极大的破坏,人性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扭曲,人们的自尊与自信每况愈下,而人的孤独感和异化感却与日俱增。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和一切美好的传统价值观念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已成为无稽之谈。[1][2][][]长期的争斗与疯狂的厮杀不仅使人们的精神濒于崩溃,传统的伦理道德与价值观念以及现存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都被炮弹炸得四分五裂,人们十分恐惧地生活在一个混乱不堪和荒诞可笑的世界里。人们对前途悲观失望,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迷失了方向,成了思想空虚、精神孤独的“迷惘的一代”,尼采甚至宣称“上帝已经死了”,信仰大厦倒塌。在经历了硝烟弥漫的战争之后,整个西方世界疮痍满目,成为一片现代荒原。各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固有的矛盾更加尖锐激化,西方各国在政治、经济和精神方面都陷入了更深的危机。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荒诞不经的社会环境里,人们发现生活变得越发不可思议。他们自己难免患有病态社会中常见的各种病症,思维和言行往往显得不合情理。市井百姓的各种病态心理必然在文学作品中有所反映。因而深入探索现代社会中备受压抑与伤害的“自我”是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通过表现这样一个畸形与病态的“自我”才能如实反映西方社会的混乱与荒诞。当包括小说家在内大小知识分子所憧憬的“新时代”和“新世界”变得更加虚无缥缈时,他们无可奈何地发出一阵阵失望的叹息。“在意识流作家看来,在一个严重异化和荒诞不经的时代,如采用完整、合理和有趣的情节去表现生活显然不合时宜,且无法唤起读者的真实感受。”(李维屏,1996:56)在这种充满幻灭感的历史气氛中,作家不可能塑造出富于浪漫情调或传奇色彩的英雄形象,也不可能描绘出令人陶醉的田园风光。空前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日趋严重的精神危机必然要求文学作品以更形象、更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英美意识流小说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显然,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中作家所面临的一个特殊创作任务。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开卷,“我”半夜醒来,茫然若失,不知身处何时何地。随后,“我”便心猿意马、浮想联翩:在贡布镇度假时的情景,朋友斯万的恋情,自己同吉贝特和阿贝蒂娜的艳遇以及在巴黎的生活经历,犹如一幕幕生活画面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并随着时间与空间的跳跃而不断变化。综观全书,读者不难发现,主人公无时不在追忆似水年华,试图从回忆中寻找现实,求得快乐。《追忆似水年华》是法国资本主义社会不断衰败与演变的产物。小说发表时,法国社会正分崩离析,法兰西传统的资本主义文明已日薄西山,趋于没落,社会的腐败、道德的沉沦和劳资之间的冲突暴露无遗。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屡遭厄运的大小知识分子和一部分上流社会人物对昔日的繁华生活与浪漫气氛向往不已,对它们的消失不胜惋惜,内心充满了无限的伤感与惆怅,并且产生了强烈的悲观情绪。法国社会的这种危机意识构成了普鲁斯特作品的整个时代背景,生动地描述了现代荒原上精神极度虚脱的人们。吴尔夫的《达罗卫夫人》中的赛普蒂默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与牺牲品。他忍受着精神混乱的折磨,总是重复着说“我真想自杀”。甚至街道上的噪音他都无法忍受,感到“整个世界举起了鞭子,它会落到哪里呢?”最后他跳楼自杀了。他虽然逃脱了战争,却没能摆脱内心的恐惧。他的死说明了他极端的精神危机、希望的破灭与对生活的恐惧,也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整个一代人的生存状态。《尤利西斯》所揭示的不仅仅是都柏林三个普通市民一天的感性生活,而是整个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堕落、沉沦、的女主人公莫莉,另外两位精神空虚、性格变态人物与那“可爱、肮脏的都柏林”深刻揭示了生活在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和极端异化的时代里现代西方人的孤独感与恐惧感以及现代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全面崩溃与瓦解,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批判性作用。

四、意识流小说在反映客观现实方面的局限性尽管意识流小说对文学领域做出了很大贡献,开辟了有特色的写作技巧和一个新的文学表达领域,被认为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最具特色、最富于时代气息的文学体裁之一,但是它们在反映客观现实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意识流小说所反映的现实只是那些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知识分子的生活,作为社会很重要一部分的平民被忽视了,他们很少出现在这些小说中。无论是达罗卫夫人冷漠家庭所带来的痛苦,还是史蒂芬与宗教的斗争,抑或是布鲁姆的有家难归,他们都属于同一社会阶层们。其次,意识流小说只反映社会的负面而不是正面,没有直面整个社会生活,没有直接而客观地反映它,因此意识流小说所反映的人们的精神世界是以牺牲外部现实为代价的。由于情节性弱,读者不能透过无秩序的意识流动而看到一幅真实的社会画面,因而对普通读者缺乏吸引力与可读性。最后,意识流文体过于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否定理性,它所揭示的意识活动通常出自作家本人的感受或想象,尽管我们也可以看到客观世界的痕迹,但至多只能引发内心独白和人物之间的联系而已。折射在头脑中的外部世界不是客观世界的最初、真实又清晰的状态,因为一些主观因素如经历、教育和情绪都可能影响外部世界留在头脑中的印象,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减弱了意识流小说社会批评的效果。尽管有这些局限性,意识流小说对文学领域的贡献还是不可抹杀,它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人们的心理现实,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有所了解,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