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神病的音乐疗法

精神病的音乐疗法

精神病的音乐疗法

精神病的音乐疗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女性;精神分裂症;音乐疗法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疾病, 尤其是女性患者单一应用抗精神科药物治疗疗程长、预后效果差, 而音乐是能影响人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轻快优美的音乐旋律使人们精神上的满足,为女性精神疾病的治疗能够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1]。作者探索研究音乐治疗对女性精神分裂患者的心理活动和临床症状的改善都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对缩短患者治疗疗程, 减缓患者社会功能的衰退起到积极的作用[2]。本项调查研究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自2005年~2013年本院收治的符合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DM-3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抽取两组, 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各70例。对照组年龄:17~57岁, 平均年龄(30.9±7.8)岁;总病程6个月~17年, 平均病程(4.5±1.3)年。研究组年龄16~58岁, 平均年龄(31.9±6.8)岁;总病程9个月~18年, 平均病程(5.5±1.1)年。两组的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方法 音乐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 由专职护士协助患者参与音乐治疗, 对于不配合的患者耐心说服、全程监督的方法, 治疗时, 在特制的音乐室, 由专职护士播放舒缓音乐, 护士指导, 教唱患者, 并让患者随着音乐的律动而翩翩起舞, 治疗结束, 耐心的询问患者感受、心理想法, 不能叙述的将认真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 每次治疗1.5 h, 每日进行两次;每晚睡眠前, 早晨起床前, 均在病室内播放轻音乐。对照组患者仅进行药物治疗。

1. 3 疗效评价 采用治疗前后症状评定(BPRS)量表和社会功能评定(SFRS)量表得分的变化来用实践证明音乐疗法对女性精神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2 结果

2. 1 一般情况 两组治疗前症状评定量表得分(BPRS), 研究组为(73.5±19.83)分, (t=1.22, P=0.09)。对照组为(75.1±17.65)分, 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98, P=0.07)。

2. 2 社会功能评定(SFRS)量表得分 研究组为(114.57± 19.36)分, 对照组(119.07±17.66)分, 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3 音乐治疗情况 研究组70名患者, 平均每人接受42.97次音乐治疗,平均每次治疗1h, 能够完全或部分配合治疗的比例为80.12%。

2. 4 治疗前后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BPRS量表得分、SFRS量表得分比较。

从上表可见。音乐组BPRS量表得分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9, P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复杂多样, 愉快的心情对治疗、促进精神健康的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3]。音乐对情绪变化的影响有更突出的感染力, 它作为一种良好的精神刺激能陶冶患者情操, 增强患者的意志力[4]。从而, 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促进患者恢复。本研究通过设立可比的对照, 充分的说明音乐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一种精神疾病康复治疗的手段, 具有较好的说服力,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从研究结果来看,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音乐治疗, 可使患者在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里, 陶醉在音乐意境之中,正是音乐的这种正性效应在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方面起着正性强化作用。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增强了自信心, 使一切消极的负性心理体验, 如焦虑、恐惧、烦躁等得以改善或消失, 使紊乱的精神活动逐渐得到重新恢复。在音乐治疗中注意结合患者的精神症状、个人特点有目的的引导其参与治疗, 促进其与医护人员的交流, 进而达到尽快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董爱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对音乐治疗效果的影响. 职业与健康, 2003(10):56-58.

[2] 由智勇,王洁贞.音乐疗法辅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Meta分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 2002,24(06):564-567.

精神病的音乐疗法范文第2篇

研究音乐治疗精神心理疾病

一、音乐治疗的定义

音乐治疗的定义有很多种,但目前最具权威性的,也是各国音乐治疗界公认的最全面的概念,是美国音乐治疗学家、前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席、Temple大学教授K·Bruscia在他的《音乐治疗定义》一书中对音乐治疗所做的界定:“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帮助者达到健康的目的。”

高天在他的《音乐治疗导论》一书中,分析了其对音乐治疗的看法,并总结出以下三点。

1.音乐治疗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治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含了各种不同方法和流派理论的应用。音乐治疗不是一种简单单一的疗法,它的过程也不是一些随机的、孤立的干预,而是有着包括评估,长、短期治疗目的的建立,治疗计划的建立与实施及包括疗效的评价在内的严密的和科学的干预过程;

2.音乐治疗是运用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作为手段,如听、唱、器乐演奏、音乐创作、歌词创作、即兴演奏、舞蹈、美术等等各种活动,而不是只听听音乐,放松放松;

3.音乐治疗过程必须包括音乐、被治疗者和经过专门训练的音乐治疗师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

由此可见音乐治疗并不是单纯的只听听音乐就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把音乐的治疗作用当作一门新兴的学科来对待,来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音乐治疗学是20世纪中叶创建于欧美的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应用学科,虽然从学科的创建至今不过半个多世纪,但是音乐治疗学却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传播开来,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当时的音乐治疗在中国还处于“沉睡”的状态,直到1980年美国阿利桑那州立大学音乐治疗专家刘邦瑞教授到中央音乐学院讲学,第一次将音乐治疗带到了中国,从此,音乐治疗学在中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此后,部分医疗机构将音乐治疗用于一些心理、生理疾病的临床治疗实验,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989年中国成立了音乐治疗学会,在此之后许多音乐学、心理学、医学专家都自发地参与到音乐治疗的学术研究中来,学会成为了联系国内音乐治疗工作者的纽带,促进了音乐治疗事业的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一批留美的研究音乐治疗的专家回国,在一些专业院校任教,他们将许多国外先进的音乐治疗与中国古老的音乐治疗理念相结合,逐步缩短了中国与世界音乐治疗学发展的距离。

近20年过去了,音乐治疗在中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在精神科的应用,大部分精神病院都建立了音乐治疗室。许多精神科专家和医护人员建立了课题组,对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历次学术会议发表的论文有《主动音乐治疗老年抑郁症》《参与性的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初探》等数十篇。音乐治疗也普遍用于“心身疾病”的辅助治疗。有关该领域发表的论文有《心理音乐疗法的临床应用——120例(心身疾病)疗效观察》等。音乐电疗是中国特有的音乐治疗方法,单纯的电疗一般应用于理疗科,与传统中医相结合的音乐电疗和音乐电针灸疗法也应用于内外科疾病治疗。发表的论文有《音乐电治疗神经症远期疗效观察》《中国的音乐电针疗法》等。有关音乐治疗的论文还有很多,也正说明了音乐的治疗作用还有很大的空间等着我们去发掘,去探索。

此外,在外科手术中应用音乐消除紧张、抑制疼痛以减少物、在优教优育、学生心理调节及病人音乐感受性分析方面都留下了音乐治疗探索者的足迹。

三、音乐在心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音乐在心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人们一定的认识,但对于音乐的治疗原理也许还很陌生。那音乐为什么能用于治疗呢?现代神经生理学家证明,音乐对神经结构,特别是大脑皮层有直接影响。不同的乐曲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乐曲的旋律、速度、音调的不同,可分别使人产生镇静安定、轻松愉快、活跃兴奋等不同的作用,从而能调节情绪,稳定内环境,达到镇痛、降压、催眠等效果。

如果一个人受到某一个生活事件的打击而造成了精神的创伤,每当他回忆起这一创伤的事件,心中充满了痛苦,这是他对自己的经历充满了消极的痛苦体验,并伴随着消极的自我认识观念:“我真倒霉”“我不行”“命运对我如此不公平”……这种消极的痛苦体验和认知观念使得他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信心,对自己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信心,因而他的全部人生观都变得消极了。

在音乐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待病人在音乐中进入半睡眠状态后,播放一些带有痛苦、忧伤、压抑等色彩的音乐,使病人的痛苦全部激发出来。“这是病人宣泄消极情绪的过程,也是对痛苦经历重新体验、重新认识的过程。”这时,治疗师适时调换一些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音乐,使病人在音乐的伴随下找到积极向上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轻松、快乐、自信的自我形象。痛苦所带来的影响就会最终转化为一种非常深刻而又积极的人生体验。创伤事件对于当事人的意义就不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了。因此可以说,音乐具有把痛苦消极的体验转化为积极深刻的人生体验的神奇功能。

盲人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小时候有着一双漂亮的蓝眼睛,但在12岁时,他的眼睛在一场球赛中意外受伤,永远见不到光明了。于是他变得十分焦躁,特别易怒,但他一听到音乐,就能暂时恢复平静。他的母亲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于是她决定尝试用音乐来治疗爱子内心的无助与痛苦。经过他母亲坚持不懈地努力,不但让波切利脱离了以前焦躁的心理状态,还成功地让这位天才歌唱家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潜能,走上了专业的音乐道路。1992年,他演唱的《求主垂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如今,他也成为了最受人们欢迎的歌唱家之一,他美妙的歌声被人们赞颂为“天籁之音”。

又如巴黎艺术家卡迪亚·埃利亚德,她就是利用音乐治好了心中的障碍。那个时候的她不但灵感全无,还丧失了在自己作品中运用蓝色和绿色的能力。她也像波切利一样,无助、焦虑伴随着她。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莫扎特的音乐。那种神奇的音乐让她的心灵受到震撼,让她感受到了一种出其不意的平静。于是她给自己制定了一份“治疗处方”,每天听两个小时的莫扎特音乐,每个疗程3个星期。8个月后,她成功地摆脱了之前的心理困扰,重新走上了创作之路。她曾这样评价莫扎特的音乐:“当你半夜惊醒的时候,他会安抚你的心灵,就像是一位慈父。”

上述这些例子,是通过自己对音乐的一种感悟,一种运用,使得自己的心理状况得到改善,还有别于现代的音乐治疗。但是,却能更简单地诠释出音乐对心理疾病、心理异常时的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在成功的音乐治疗中,其实是接受治疗者在优美的音乐伴随下进行的一个自救过程。优美的音乐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充分地宣泄压抑已久的消极情绪,更重要的是可以唤醒他们对美的体验,也就是唤醒了他们内心的积极力量。而这种积极的生命力量最终引导他们走出困境,摆脱痛苦,并找到解决现实困难的方法或方向。音乐对于人的生存本身都具有直接的重要功能,而不仅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精神享受。

在音乐疗法中该如何正确地使用音乐呢?这要以病人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当一个患有抑郁症的患者,想要让他暂时脱离抑郁的状态,稍稍高兴一点,这个时候应该选择的是忧伤的音乐。如果在这个时候选择的是欢快的音乐,则会让患者产生一种抵制的心理,音乐的强制性会使他被迫改变心情,达不到治疗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这时,音乐治疗师会选择忧伤的音乐,让患者的忧伤感情迅速降低,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会产生一种抑制,随后就会产生一种听到轻松、欢快音乐的渴望,在优美音乐的伴随下,暂时忘掉痛苦,充分享受音乐中美的积极体验。

结语

人的精神和情绪对人的生理有巨大的影响,得了病的人都有着或大或小的消极情绪。而音乐对人的情绪影响比较明显,利用音乐的这种特点去影响人的情绪,就是一个很好的心理治疗方法。音乐治疗中,通过音乐可以改善人的情绪,也相信通过它能改善病情,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

音乐的作用是巨大的,除了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外,还有很多作用,如在儿童病领域中的应用、在精神疾病领域中的应用、在老年性疾病领域中的应用,也可以治疗镇痛、失眠,同时也是公认的优秀的“胎教”老师。

音乐是人类伟大的财富,更加清楚地了解音乐的伟大作用,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而音乐在治疗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将会成为新的治疗模式,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M].北京: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

[2]高天.音乐治疗导论[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

[3]赵冬梅,刘志雅.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2).

[4]郑玉章,陈菁菁.音乐治疗学的定义、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4(3).

精神病的音乐疗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血压病;音乐疗法;护理

1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用音乐调治身心是我国传统的怡情养性及养生之法,西方一些国家也将其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精神病医院、老年疗养院及儿童特殊教育部门。目前,美国从事音乐治疗工作的国家注册医师有4 000 人,欧洲有数千人,日本20 世纪80~90 年代从美国学成归国创业的有50 多人[1]。

20 世纪80 年代后,我国医疗工作者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中医特点,创造了音乐电流疗法、音乐松静功等,许多医疗机构也相继完成了音乐治疗系统的安装使用。我国第一家独立的音乐治疗所于1997 年底在中央音乐学院创办[1] 。日本心脏血压研究所对47 例进入icu 室3~5 d 后出现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心绞患者实施音乐疗法,结果提示音乐疗法可使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起到缓和交感神经,促进感情、情绪镇静,抑制各种各样的压力反应,减少及预防icu 综合征的作用[2]。英国医疗机构对新生儿监护室中17 例躁动的插管早产儿利用录音带播放及模拟子宫内声音和女性歌声,观察音乐疗法对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早产儿活动状态的影响,结果发现动脉压力和氧饱和度在播放期间有明显改善,提示音乐环境能改善氧供,增进大脑发育;音乐有益于产前准备和分娩,能帮助产妇放松情绪,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及焦虑[3]。谭孝厚等研究音乐松静疗法对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并用经颅多普勒观察音乐松静疗法治疗脑动脉硬化的疗效,以及音乐松静疗法对脑动脉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两种疗法对比的临床研究等一系列工作[4]。综上所述,音乐疗法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确实的治疗作用,根据研究显示,音乐特有的旋律与节奏能使血压降低,基础代谢和呼吸速度减慢,使人在受到压力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较为温和。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无病,还必须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心理、社会因素的病因占据了重要地位,音乐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悦耳动听的乐曲能协调老人生理活动,消除精神紧张,减轻烦躁不安的情绪,从而使血压下降、心脏供血改善、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因此,音乐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本研究通过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实施音乐欣赏疗法,观察其血压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旨在探讨音乐欣赏疗法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及价值,为寻找人群高血压防治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高高血压的社区防治水平拓宽思路。

1.2 研究目的及目标

1.2.1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效果。

1.2.2 目标

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增加音乐疗法,对降压药物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音乐疗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高血压治疗和康复的手段。

1.3 关键词及定义

1.3.1 高血压病

老年人高血压指的是年龄在60 岁以上人群中,收缩压>21.3 千帕(160 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12.7 千帕(95 毫米汞柱)的高血压患者。老年人高血压中一部分是由成年高血压延续而来,另一部分是因动脉粥样硬化,弹性减迟,收缩压升高而来。

1.3.2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主要有两种,主动性音乐治疗和被动性音乐治疗。音乐欣赏疗法,即被动性音乐治疗的方法,让患者在感受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因素影响人的神经系统而达到治疗作用,它也是目前国内外音乐治疗的主要方法,主要用于精神病和心身疾病的治疗。

1.4 文献回顾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是其他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全国约有一亿高血压病人中绝大多数为中老年患者。在60 岁以上老年人中约占四分之一患有高血压。因此,积极有效地防治高血压病成为中西医学界面临的严峻挑战。老年人高血压具有以下特征:①老年人高血压的血压波动比较大,特别是收缩压。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所造成的。因此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测量血压,随时调整用药量。②老年人高血压易受变动的影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应慎用能引起性低血压的药物如胍乙啶、α1 受体阻滞剂、速尿等。③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容易出现假性高血压现象,这类高血压患者对抗高血压药物的耐受较差.更易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和严重的并发症。同时老年血压患者降压速度不应太快,不应降得太低。④老年人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对心脏危害性更大,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同时也更易发生脑卒中。⑤老年人β 受体的反应性降低,因此对β 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更好,但依然有引起心动过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⑥老年人对血容量减少和交感神经抑制敏感,这可能是与老年人心血管反射损伤有关。⑦老年人高血压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初始剂量、增加剂量比年轻高血压患者小,间隔时间也应比年轻高血压患者长。⑧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较低,更易发生药物治疗时的抑郁症,因此应避免选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抗高血压药物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目前,有关高压病病人的康复治疗主要集中在药物、运动和饮食3 方面。对于药物治疗,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日本和我国医学专家[5]认为,药物治疗只能暂时降低血压而对高血压病本身没有益处,并且会产生副反应,认为只有非药物疗法治疗高血压病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将非药物疗法作为治疗高血压的首选方法,尤其是音乐疗法已认为是高血压病康复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

音乐不仅能够表达人们之间的思想感情,陶冶人们的情趣,还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轻松、欢快的音乐能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从而调节血流量和兴奋神经细胞。音乐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节奏鲜明的音乐能振奋人的精神,使人兴奋、激动;而旋律优美的乐曲,则能使人情绪安静、轻松愉快。音乐是通过音响的作用来影响于人体的生理功能的,首先是通过音响对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开始的,继而才影响到全身的肌肉、血脉及其他器官的活动。由于音响有它自己的振动频率、节奏和强度,如果在传人人体之后,与机体内相应的振动频和生理节奏相配合,就能引起极大的反应。这种反应称为共鸣反应。它能激发人体内所储存的潜能[7.8]。音乐的音响还能直接影响到对调节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起重要作用的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9]。因此,乐曲的节奏、旋律、速度、谐调等不同,就可表现出降压、镇静、镇痛作用和情绪调节作用等不同的效果。心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高血压不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病,而且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0]。高血压属心身性疾病,长期的精神紧张是引起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研究表明,音乐调节心身紧张的效果十分明显。音乐欣赏疗法是指通过欣赏音乐来达到治病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心身疾病的治疗康复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在南开区沱江站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中选择出所有无严重合并症的i、ⅱ 期老年(≥60 岁)高血压病患者,以性别、年龄、血压值、病程为配对条件选取20 对患者,其中男女比例为1:1。然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 例。

2.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基础治疗方法相同,观察组患者接受音乐欣赏法治疗,每次30 分钟,每天1 次,30 次为一疗程。对照组每日静卧30 分钟,不听音乐,每天1 次,30 次为一疗程。

2.2.1 基础治疗方法

①饮食调理:减少高脂肪高盐饮食,戒辛辣刺激性食物。

②控制不良情绪。

③增强家庭社会的支持:鼓励病人参加文化娱乐或社交活动(每周不少于3 次)。

④纠正病人认知、应对方式,讲授高血压病知识,讲解情绪、精神、环境、家庭因素等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强调心情开朗、情绪稳定等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学习正确应对不良生活事件的方式及改善负性情绪反应的知识和技巧。

2.2.2 干预方法

家居化的音乐治疗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25 ℃左右),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开始前,向患者介绍音乐治疗的目的及方法,治疗前让病人排空大小便并取舒适的,休息5 min,然后轻轻闭上双眼,身体尽量放松,听放松性音乐30 min,再慢慢睁开双眼,完成一次治疗。听音乐的过程中限制灯光、声音、探访者、电话等,以助于取得最佳效果。音乐选择:让病人自己选择所喜欢的音乐或选择若干舒缓、优美的钢琴曲、小夜曲、民乐及模拟大自然中的鸟鸣虫叫声等[11]。但各型高血压患者不要听高亢激烈的兴奋性乐曲。对于高血压病人,乐曲也可以进行辨证的选择。① 肝气郁积型[12]:应听明快、兴奋的轻音乐。例如:《花好月圆》《喜洋洋》《鲜花调》《雨打芭蕉》《满庭芳》等民乐。②肝火上亢型:应听轻松、和缓的轻音乐。

例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海顿的《小夜曲》,以及我国民族乐曲《渔舟唱晚》《平湖秋月》《汉宫秋月》等。③ 肝肾阴虚型:可选择《梅花三弄》《二泉映月》《流水》《醇渔晚唱》《牧歌》《姑苏行》等能醒脑定眩、振奋精神、补益降压的乐曲。④ 阴阳两虚型:可选择《百鸟朝凤》《空山鸟语》《鹧鸪飞》《昕松》《春江花月夜》《阳关三叠》《平沙落雁》等可调节神经、双补阴阳的古乐[13]。

2.2.3 资料收集

定人(由专人负责40 例病人数据资料的收集) 、定位(平卧位,左臂)、定血压计、定时(1 个疗程30 d,每人每天定时进行)。

2.2.4 评价方法

观察组每天听音乐前后各测量心率、血压1次;对照组每天静卧前后各测量心率、血压1 次。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来判定疗效。

2.2.5 统计学方法

对各组患者的计量资料用t 检验进行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血压值和心率

3.2 临床症状

经一疗程的音乐治疗后,各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示音乐疗法可能早期对头痛、头晕、失眠、焦虑等症状的改善更有效。结果见表2。

4 讨论

高血压病属于心身疾病,在其发病因素中,一些心理、社会因素的病因占据了重要地位,如长期的情绪紧张、易于激动等[14]。由于老年期多病共存,各脏器功能减退,难以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加上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换,易产生自卑、失落、孤寂等情绪,而这种不良情绪常导致高血压病的病情加重。积极探讨非药物治疗方法已属当务之急。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病人,音乐疗法具有实用价值,它在一定时期内能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无副作用。减少药物的用量和药物的毒副反应,节约药品,降低医疗开支,为一种治疗、康复的好手段。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能按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有效控制血压,但降压、减慢心率效果两组比较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音乐疗法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由于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单纯的药物治疗虽可以有效的降压,但对老年患者的心理因素无明显影响,不能完全缓解患者心理应激和纠正其心理行为障碍而影响临床疗效。音乐疗法可以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治疗环境,指导病人听音乐,使病人有一个平和、健康的心境,使病人内分泌调节正常,肾素一血管紧张素ⅱ减少,从而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得到更好的控制[15]。而倾听音乐能引起人们的心理、生理状态的改变,产生情绪反应。悦耳动听的乐曲都能协调老年人生理活动,消除精神紧张,减轻烦躁不安的情绪,改善老年患者焦虑、紧张的心理,转移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降低了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血浆中儿茶酚胺的浓度,缓解了血管壁的紧张度,对降压药物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同时,听放松性音乐能改善高血压病患者头痛、心悸、头晕、胸闷、失眠等临床症状。其中头痛、头晕、失眠、焦虑等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明显,提示听放松性音乐通过对人体心身功能的影响,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某些临床症状。通过纠正患者的不良认知、应对行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高盐饮食等,调动家庭、社会的支持作用,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高血压知识宣教,并运用音乐疗法,以利于血压的调节,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5 结论与建议

本市南开区沱江社区卫生服务站已有高血压病患者600 人,且仍保持不断升高的趋势,因此大力开展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音乐疗法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无副作用,患者自我感觉良好、且方便易行,便于老年患者在家中治疗,对于i、ⅱ期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高血压治疗和康复的手段在社区推广,但同时有文献报道,短期音乐治疗引起的降压作用只是暂时的,如能坚持音乐治疗3~9 个月,其降压作用能在停止训练1 年后仍维持[16],所以推广音乐疗法治疗高血压时,应强调长期性和持续性,才能取得较满意的结果。因此,音乐疗法在国内还需要多加宣传和教育,使高血压病病人认识到音乐疗法的作用和好处,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如何使音乐疗法科学地应用于临床,使之成为可推广应用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手段,如何能快速地引导病人进入音乐意境,使之放松,更好的降低血压。因此笔者建议多做一些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刚.音乐治疗尴尬中独行[n].羊城晚报,2000,3:17.

[2] 郭凤琳.icu 综合征与音乐治疗[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3):103.

[3] 程薇.新生儿护理中音乐疗法的作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3):129.

[4] 谭孝厚,杨放如,庄汉平,等.音乐松静疗法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7,22(1):45.

[5] 熊卫平.浅谈音乐对健康的促进作用[j].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1):701-702.

[6] 陈茜,王大钊.整体护理中广泛应用音乐疗法[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6,6(11):47.

[7] 陈洁.音乐疗法治疗精神病人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探讨[j].甘肃医药,1994,13:280.

[8] 齐彦春.音乐疗法的相关问题及其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3b):473-474.

[9] 李亚静.音乐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3):223-225.

[10] 周学富. 高血压社区防治模式探讨[j].江苏卫生保健,2003,4(5):222-223.

[11] 范臻,蒋雪妹,王一尘.音乐疗法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血压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5,19(4a):605-606.

[12] 许怀松,王树金.老年高血压音乐疗法的临床效果分析[j].保健医学杂志,2006,8(2):128.

[13] 谢英彪. 高血压的自然疗法[j].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5):447-448.

[14] 张明艳,黄晓红,杨鸿宴.应用音乐疗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体会[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2,2(6):345.

精神病的音乐疗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脑性瘫痪/康复; 脑性瘫痪/治疗; 形神合一; 音乐治疗; 针刺疗法; 儿童

随着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也愈加突出,而保持身心健康,避免身心疾病的发生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心身医学。心身医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而科学的保精全神的学术思想,其对防治身心疾病,维持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关于心身医学,中国早在春秋时期的《左传》中就有大量与心身相关的思想,而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所倡导的“形神合一”理论恰恰就是心身医学的本质。中医的“形神合一”理论不仅其形成源远流长,而且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发展。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形神合一”的心身观始终贯穿在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的各个方面,为中医心身医学的构建打下了一定的临床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形神合一”理论的具体应用,探讨音乐治疗结合针刺应用于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治疗意义。

1 “形神合一”理论的应用

1.1 “形神合一”论强调形与神的相互关系,以治神为主 《内经》云:“粗守形,上守神”;刘河间谓:“神能御其形”。《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由此可以看出,治神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都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杨淑娟等[1]认为邪气之所以能侵犯人体,都是神失守位的缘故。所以要求人们平素应充分注意摄养神明,增强人体对邪气的抵抗力,强身而延年。因此,在采用针药等方法治疗时,一定要高度重视患儿的心理状况,只有调动了患儿的神气,对治疗有信心,情绪安定,配合密切,才能取得应有的疗效。

1.2 针刺过程,治神为先 《灵枢·官能》曾提出“用针之要,无忘其神”的治疗原则。靳瑞等认为针刺疗法内在关键是“治神”,强调治神后方能得气,正如《灵枢·本神》:“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之理论[2]。在治病过程中,患儿的心理因素对治疗效果的优劣有直接的影响,相信医生,主动要求接受治疗者常有事半功倍之效;怀疑医生,对治疗存有畏惧、猜疑心理者常难收良效,如《素问·五脏别论》所云:“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又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云:“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基于以上情况,在进行治疗时,首要任务就是治神[3]。

所谓治神,一是在针灸施治前后注重调治患儿的精神状态;二是在针灸操作过程中,医者专一治神,意守神气;患儿神情安定,意守感传。针刺过程中,不仅仅是患者“治神”,医者自身也要做到“神在秋毫,属意病者”。《灵枢·官能》曰:“用针之要,无忘其神……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强调医者需“治神”方可施治。金元·窦汉卿《针经指南·标幽赋》云:“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但今之医者,常随手下针。这时,医者不治神,病者亦不治神,则出现“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内外相关,故时疑殆”(《素问·徽四失论》)的不良后果,使形神失治[4]。音乐配合针刺可使患儿心神宁静,情志安定,医者可达到“必一其神,令志在针”的意境,同时还可充分调动患儿主观能动性,引导患儿,达到“形神合一”。

1.3 脑瘫患儿当形神兼治 针刺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患儿的阴阳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这主要是体现了针刺的“治形”作用。刘振寰等[5]指出,针灸是治疗脑瘫的主力军,针灸治疗脑瘫的有效率在69%~95%,平均在80%以上。但是患儿在针刺时常因害怕针灸时的酸、麻、胀、痛等针感而产生较强的焦虑、紧张情绪,加上其身心发育不成熟,在针刺过程中产生的应激反应更加强烈,不但影响了“治形”的疗效,同样也使得“治神”难以顺利进行。如果不能做到形神兼治,那疗效自然就会大打折扣。音乐治疗正好可以弥补针刺治疗这方面的不足。用音乐治疗疾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有论及,书中有“五音疗法”提法,后世据此得出“宫音悠扬谐和,旺盛食欲;商音铿锵肃劲,使人安宁;角音调畅平和。”[6]音乐治疗是一种很好的“治神”疗法,通过利用音乐的旋律、节奏来调节人体情绪和生理功能,运用音乐特有的语言和功能,陶冶性情,舒解情绪,促进人的心理发展,健全人格。近来国外对于脑瘫的康复理疗也有了新的科研成果——体感音乐疗法,它是将乐曲中16~150 Hz的低频信号分拣出来,经过增幅放大和物理换能,作用于人体传导感知,通过听觉和触振动觉同时接收及传导的方式,使人体感知音乐,从而达到身心治疗之目的,这是著名的挪威教育家和治疗家Olav Skille在1982年提出来的。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治疗对于“治神”确有佳效,结合针刺更能达到“形神合一”的治疗要求。

音乐和针刺对人体的形神均有良性的生物效应,共同应用到脑瘫患儿的心身康复治疗上,能起到一个协同加强疗效,形神兼治的作用,使得患儿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2 音乐治疗结合针刺应用于脑瘫患儿的“治神”意义

2.1 减轻疼痛,使患儿更易接受 音乐可以达到镇痛止痛的效果,这是大家可以从生活当中找出很多例子来证明的,英国剑桥大学的口腔科已利用音乐方法代替麻醉施行拔牙术,还有一些国家常用音乐来减轻产妇分娩中的痛苦。

笔者在深圳市中医院门诊实习时观察到,听着MP3的患儿在针刺过程中较配合医生的治疗,对于针刺所产生的疼痛反应和其他应激反应也远远少于一般患儿,由此可见,音乐可以有效减轻脑瘫患儿在接受针刺过程中的疼痛,减少哭闹,使整个治疗能顺利进行,避免出现弯针、断针、晕针等情况。李淑珍等[7]收录了针灸门诊57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对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针炙过程中,对脑瘫患儿实施音乐疗法,针刺15 min(患儿停止哭闹)后,能明显缓解脑瘫患儿针刺治疗中的焦虑、疼痛感,使之心率更趋稳定。郭文璇等[8]通过做音乐治疗缓解新生儿疼痛的研究得出结论,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缓解疼痛和紧张的作用,听到音乐可以使婴儿激惹时间缩短。随着疼痛的有效缓解,能量的消耗减少,应激减少,有利于患儿的疾病恢复和生长发育。姜莉等[9]则从原理上剖析,音乐电流是一种和谐的声波振动,音乐作用于人体时,各官能部位随之产生有意的共振,使官能节奏趋向协调一致,进而影响人体的脑电活动,心律及呼吸节律等,调整了器官功能的紊乱状态,建立了“一种令人心安的持续关系”。临床上用旋律热情、节奏激烈、速度快、力度强的音乐治疗疼痛性疾病,如坐骨神经痛、扭挫伤等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2.2 缓解患儿的消极情绪,愉悦身心 五音疗法中“徵音抑扬咏越,抖擞精神;角音调畅平和,善消忧郁”都可以有效地缓解患儿在针刺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情绪,减少其躁动不安的表现,便于医者施术的同时也减少了对患儿的痛苦。根据弗洛伊德学说的观点,音乐作用于本我,也能抑制这种本能——音乐有助于增强自我、帮助释放和控制情绪,使人产生一种意图感,音乐能使某些情绪得到升华,通过审美和情绪体验,使愿望得到最大的满足。在焦晓燕[10]对脑瘫患儿进行音乐治疗的研究中,发现音乐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情绪。音乐的刺激可引起情感变化或情绪波动,于是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经常聆听轻松、自然的音乐,可抚平患儿躁动不安的情绪,使脑电波转换为放松的α波,而α波出现在情绪稳定、愉快、舒适的放松或冥想的时候,具有强化吸收、整理和记忆信息的能力。如果患儿大脑调整至α波状态,注意力就会非常集中,此时记忆力处于最佳状态,思维就会非常敏捷,反应也非常迅速,并经常有灵感出现。

2.3 使患儿注意力集中,加强针感 脑瘫患儿由于肢体运动和言语交流障碍,其社会活动受限,易导致情绪障碍、认知偏差和行为异常。患儿大多注意力不集中,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简单的操作或动作中。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脑电波转换为放松的α波,注意力会逐渐集中,反应也会变得迅速。这样通过长期的音乐心理体验,可使脑瘫患儿的情绪、认知和行为上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可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在针刺过程中如果让患儿聆听音乐,可以减少患儿的哭闹挣扎,缓解焦虑和疼痛感,让患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时也可以起到强化针感,加快经气的传导,提高穴位疗效的作用,满足了针刺施术双方“守神”的基本要求。张举玲等[11]认为音乐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构成声音形象来表达人的感情,音乐的声音形象作用于人的听觉,使人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想象,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和陶冶,对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影响,改善人的注意力和精神状态。

2.4 促进患儿智力开发,改善智力障碍 著名针灸专家靳瑞教授曾把音乐融于他独创的针灸疗法,用于治疗脑瘫、弱智、孤独症等顽疾,也是特色音乐治疗的一个非常典型的范例。靳瑞教授认为,特色针灸音乐疗法可起到沟通人与外界的联络作用,促进患儿智力开发,改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智力障碍。陈莞[12]的智障患儿的音乐治疗实验得出几个重要的结论:不同类型的智障患儿经过音乐治疗后全部在精神集中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方面有进步;注意力基础好的智障患儿可以通过音乐治疗提高认知能力;情绪不稳定的智障患儿通过找到他喜欢的音乐治疗方法的正强化训练,可以使其行为表现总水平得到提高。李志军等[13]将音乐融入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通过观察发现音乐不仅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兴趣,更能提高记忆能力,诱发患儿的动作,帮助建立语言和动作的联系。

“形神合一”论作为中医心身统一思想的核心内容,认为人的生理现象与心理现象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为中医心身医学的建立留下了丰富的理论积累。它指导广大医务工作者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重视形神的相互关系,两者兼顾。音乐治疗结合针刺的应用是“形神合一”论的具体临床应用,是“治神”和“治形”完美的有机结合,有其强烈的实际临床指导意义。相信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科学的不断深化,“形神合一”论所构建的心身医学必将能为患者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治疗和康复环境,为人们的心身健康发挥其独特而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淑娟,马俊生,宓红英.论中医的“神”治[J].中国保健,2007,15(21):12.

[2] 余瑾,袁青.靳瑞教授针刺治神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6,38(10):10.

[3] 陆小左,李淑芬.形神合一论的临床应用[J].天津中医,1993,35(3):36.

[4] 蒋挺康.针刺操作与治神[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9):52.

[5] 祁岩超,刘振寰.小儿脑瘫的治疗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1):102.

[6] 石峰.中国古代的音乐养生与音乐治疗——谈音乐治疗的民族传统之一[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2,2(3):50.

[7] 李淑珍,于海波,刘永锋.音乐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针灸中焦虑疼痛生命体征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8,15(7):1.

[8] 郭文璇,蔡敏芬,许永华,等.非营养性吸吮和音乐治疗缓解新生儿疼痛的研究[J].现代医院,2009,9(5):40.

[9] 姜莉,赵仓焕.音乐电针疗法浅探[J].陕西中医,2008,28(11):15731574.

[10] 焦晓燕.脑瘫患儿康复训练中引入音乐治疗的观察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3):1573.

[11] 张举玲,程立红,刘丹.音乐对针灸治疗小儿脑瘫作用的思考[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6(3):63.

精神病的音乐疗法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参与式、接受式音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主动组与被动组。主动组采用参与式治疗,被动组采用接受式治疗,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进行治疗前后自我对照与两组相互对照研究。结果:主动组与被动组的自身对照,患者的阴性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接受式音乐疗法;参与式音乐疗法;康复

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疗效已被精神科医护人员所普遍认同,但大多以聆听接受式音乐治疗的研究报道为多[1]。2010年2月~9月,我们采用两种不同方式的音乐治疗方法来观察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入组标准 ①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②入组者以情感平淡或迟钝、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兴趣/社交缺乏和注意障碍等阴性症状为主,阳性症状不突出。③本次住院已接受大于1个月一3个月的药物治疗。④入组后能坚持完成整个疗程且在实验过程中可暂不变更药量、不合并其它疗效。⑤ 年龄18岁60岁之间,无严重躯体疾病。

1.2 抽样与分组 2010年2月~9月,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26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择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主动参与组与被动接受组,每组各40例,其中男40例、女40例;平均年龄39.7岁,病程5.7年;本次住院时间平均1.4个月;药量(折合成氯丙嗪量)每日340 mg;文化程度:小学1例、初中36例、高中33例、大学l0例;职业:工人65例、技术人员6例、农民6例、其他3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次数、本次住院时间、药量、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

1.3 音乐治疗方法

1.3.1 音乐治疗疗程每周4次,每次1h,每8周为1个疗程。

1.3.2 被动组给予接受式音乐治疗。接受式音乐治疗,又称“聆听法”,即通过聆听特殊的音乐以调整人们的身心,达到去病健身的目的[2]。本组采用音乐聆听和歌曲讨论,由治疗师或病人选择歌曲,在聆听后按治疗师的指导进行讨论。曲目选取具有轻松、活泼和柔和、缓慢的两种不同的轻音乐、民乐、世界名曲等。

1.3.3 主动组采用参与式音乐治疗。参与式音乐治疗,又称“主动法”,即引导病人直接参加到音乐活动中,以得到行为的改善[3].。本组治疗分4个阶段:第1阶段、每次治疗前进行10分钟的音乐放松静坐训练;第2阶段、适当的音乐活动,如随节奏律动、简单的舞蹈、合唱并指挥、即兴表演;第3阶段、简单的音乐知识学习;第4阶段、组织患者讨论对活动的感受。

1.4 观察指标

1.4.1 评定工具 阴性症状量表(SANS)[4].共24条项目,每个项目分为6级:正常、可疑、轻度、中度、显著和严重,并相应记0分~5分,整个量表分值范围0分~120分,得分越低越好。SANS包括5个分量表:① 情感平淡或迟钝,包括7个项目,从面部表情,自发动作,姿势表情,眼神接触,情感反应,语调波动作情感平淡进行评价;② 思维贫乏,包括5个项目,从语量贫乏,言语内容贫乏,言语中断,应答迟缓作言语障碍进行评价;③ 意志缺乏,包括4个项目,从个人卫生,工作学习持久性,躯体活动,作意志缺乏进行评价;④ 兴趣社交缺乏,包括5个项目,从娱乐活动减少,性活动减少,亲密感缺乏,交友兴趣下降,作兴趣社交缺乏总评进行评价;⑤注意障碍,包括3个项目,不注意社交,注意力不集中,作注意障碍总评。

1.4.2 评定人员 由1名资深的精神科主管护师接受SANS量表评定的训练后进行独自评定,不参与治疗。

1.4.3 评定方法 治疗前后对两组的SANS量表得分进行自身对照和相互对照。

1.4.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SANS量表得分进行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配对检验,组间对照采用两组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SANS评分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SANS评分的比较( x±s)

组别 n 情感平淡/迟钝 思维贫乏 意志缺乏 兴趣/社交缺乏 注意障碍 总分

主动组 40 15.76±7.99 9.55±5.99 6.18±4.18 8.03±3.89 5.68±3.85 45.28±22.06

被动组 40 14.85±5.89 10.40±7.09 5.60±2.97 7.38±5.34 5.80±2.57 44.03±18.40

t值 0.318 0.579 1.325 0.622 0.171 0.275

p值 0.751 0.564 0.189 0.536 0.865 0.7

2.2 两组治疗后SANS评分的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SANS评分的比较( x±s)

组别 n 情感平淡/迟钝 思维贫乏 意志缺乏 兴趣/社交缺乏 注意障碍 总分

主动组 40 6.95±5.58 4.38±3.75 2.48±2.56 3.43±2 15 2.55±1.84 l9.78±13.68

被动组 40 8.93±5.12 6.55±3.54 3.58±2.62 4.10±2.56 3.58±2.l4 26.73±l3.31

t值 1.649 2.667 l.898 1.278 2.3Ol 2.302

P值 0.103 0.OO9 0.06l O.205 0.024 0.024

2.3 两组治疗前后SANS自身对照结果显示,主动组与被动组的治疗前后SANS自身对照显示,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

3 讨论

音乐治疗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音乐治疗是以音乐活动为主体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治疗过程[5].Wheeler(1983)将音乐治疗分成3个层次[6](6):支持性或活动式音乐治疗;再教育、内省和渐进式音乐治疗;重建、分析和宣泄音乐治疗。本次研究以聆听为主的音乐治疗属于接受式、支持层面的音乐治疗,其目标是通过治疗性的音乐活动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而主动组采用再教育、内省参与式音乐治疗,通过听觉、视觉、并伴随治疗师与患者间的语言交流,来活跃患者的思维和情感来改善阴性症状。表2显示,无论是以聆听为主的接受式音乐治疗还是参与式音乐治疗都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有效,与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报告一致,而两者相比较,参与式音乐治疗对改善心维贫乏、 意障碍的效果更显著(P

参考文献

[1] 唐文忠.音乐疗法与精神分裂症康复[J].现代康复,1997,l(5):327.

[2] 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M].北京: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130

[3] 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M].北京: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135

[4] 王普澄.实用康复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l997.273.

[5] 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M].北京: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