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绘画基本知识

建筑绘画基本知识

建筑绘画基本知识

建筑绘画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规范性图纸绘制;设计基础;教学研究;地域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酥韭耄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7-0093-02

一、引言

在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中,规范性图纸绘制也是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在五年的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强调,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本科学习后能掌握规范绘图的能力,从而能胜任建筑设计绘图工作。通过多年来对图纸作业的分析,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设计作业或多或少存在图纸绘制不规范的问题,这说明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工作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

二、原因分析

1.固有思维印象的影响。刚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难免受到中学阶段学习主观因素的影响,高中学习期间,学生大部分的手绘用于完成数学几何、物理力学分析等作业。这些简图的画法跟建筑的画法差别很大,学生按照自己的习惯绘图,不自觉会产生错误的制图习惯。如箭头标注方面,力学F标在箭头处,但是建筑平面画法一般为“下”字标在箭头起点处。另外,标高方面,因为正负零零以下的标注带有“-”号,学生很容易认为地面以上的标高前都应加“+”号。

2.空间想象能力的制约。学生对建筑空间的理解能力将影响绘图的效果,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习的时间不长,对三维理解能力有偏差,比较难领悟,容易绘制错误。比如,楼板的剖面画法方面,特别是楼梯剖面的绘制,经常有学生在梯段上方将楼板绘制出来,授课时应对正确画法重点进行讲解。

3.参考案例对学生的影响。设计作业绘制过程中,学生经常参考相关的资料,若参考案例本身就不规范将影响学生的认识;另外,既有建筑错误的做法、往届学生的错误示范等,都会对学生的绘图产生影响。

4.课程协调问题。“建筑制图”课程,主要服务于“建筑设计”。但是,笔者也发现了一些课程开设顺序的问题。如《画法几何》课程与设计基础课在同一学期开设,前者不能为后者提供基础参照,学生学习的效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三、解决措施

1.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图纸抄绘训练中的应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图纸绘制练习可以说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建筑设计图纸,首次绘图的规范性对其后面的绘图效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笔者在课堂内采用的任务是“小型建筑图纸的抄绘+小型建筑测绘练习+小型建筑设计”,该作业组合的特点是学生完成规范绘图练习后,在小型建筑的测绘及图纸绘制过程中能够再一次巩固所学的知识,然后再进行小型建筑设计,学生可以将前面所学到的绘图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课程设计中。

2.以专题讲解的方式对重点难点进行强调。加强对重点内容进行专题讲解,如楼梯绘制、剖面梁板绘制、尺寸表达等重点问题进行详细解释,并要求学生现场进行练习。在集中讲解期间,由于信息量较大,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教学的难点。

3.设计核心课程应统一严格要求。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学习对学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果后续的课程没有能够继续坚持严格要求,学生有可能就降低绘图的要求,比如,不按比例画图、不用拷贝纸画图等。结果有可能是待方案确定而时间方面比较仓促的情况下,学生容易按照错误的草图进行正图绘制。

4.强化地域特色的教学思路。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建筑资源,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地域特色的建筑资源进行整合。广西大学建筑学专业对此进行了尝试,一年级的课程选择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进行测绘,二年级利用学校的两个幼儿园进行案例研究,三年级对广西传统民居进行建筑测绘,四年级结合校企合作课题,邀请设计院的高级建筑师到教室进行指导。

5.尝试采用新媒体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新媒体信息内容和教学手段,如何借助新的教学手段进行帮助讲解,如采用SU建模、VR观察、3D打印构建等方法进行辅助教学,将是目前基础课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建筑认识实习课程中,笔者尝试带学生参观新媒体企业展示厅,通过亲身体验VR的过程,以及教师适当的引导,能够加深学生对规范性制图的理解。

四、总结

在知识爆炸时代,建筑设计行业将迎来新的机遇,但无论如何,建筑设计基础课程都必须紧紧抓住核心任务,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能力。针对规范性图纸这一问题,无论未来的图纸由哪些平台和软件进行绘制,所完成的图纸仍然以行业的设计规范为基础。

参考文献:

[1]宫晨.探析因材施教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以“建筑制图”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2017,(3):73-74.

建筑绘画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高;建筑制图;识图;教学

建筑制图是一门职高学校的技术基础课。随着职高毕业生毕业实习时间的增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逐渐减少,建筑制图课程的学时数越来越少。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既要教师教得好更要学生学得好的目标呢?

1. 教学重视应用性

“制图”就是“绘图”。所以,不少学生就以为这门课只要会绘图就可以了。绘图固然重要,它是一个基本技能,但识图的重要性也需强调。在过去发现有部分学生抄绘了一份建筑图纸后根本就不懂图纸里的内容,这就是识图能力缺乏的表现,当然不懂图纸有可能是因为将要后续学习的专业知识暂未学习,学习制图课程后不了解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细节没关系,但不至于连最起码的平立剖面的对应关系都搞不懂。况且,职高学校建筑类毕业生从事施工、监理、造价的人员较多,这些人几乎天天与图纸打交道,都需要很强的读图能力。

由于课时的压缩,一般职高学校均不单独开设画法几何课程,而将此部分内容并入建筑制图课程中的投影理论部分。由于此部分内容是在前半部分讲授,学生和教师对开始部分往往相对于后部分要认真些,所以,学生会误以为投影理论很重要。其实不然,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运用于实践,运用后形成技能,这才是最重要的。为此,提出职高学校建筑制图课程的教学目的应调整为:以识读、绘制工程图为主,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2. 教学突出实用性

根据教学目的的应用性,再结合专业的不同大胆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很重要。建筑制图主要内容为三部分: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理论、专业制图与识图部分。这里,重点内容是绘图的基础,也就是说你所绘的图应满足相应的规定,如符合标准等。为了保证体系的完整性,对于投影理论部分的基本原理是要简单讲一下的,对于一些复杂内容可不讲,如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放弃,再如复杂的曲线、曲面部分也可放弃。在舍弃内容时要注意学生的专业,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透视和阴影可不作要求,但对于建筑装饰工程专业的学生此内容相对重要点。再如,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专业制图与识图部分主要讲解建筑和结构施工图,对水电与装饰施工图不作重点,如时间有限可不作要求,以后相关专业课再学习;而建筑装饰工程专业则不同,它对装饰施工图的要求较高。

3. 教学时注重前后联系,突出重点

在具体授课时,应注意讲解前后内容的联系性,如讲三面投影时,只要学生掌握好三面投影便不难理解直线的三面投影。由于不重合的两点可确定一条直线,再由面是由线组成的,体是由面组成的,组合体是由体组成的。所以,把握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习组合体的投影时便水到渠成。再如,从组合体的三面投影过渡到建筑的平立剖面图时也应讲清前后对应关系,引导学生把三面投影规律过渡到建筑施工图中来。讲清楚前后联系对学生理解平立剖面图中墙体轴线的对应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注重教学内容系统性的同时,由于课时限制,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提高效率非常重要。由于学生们在中学已学过立体几何,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所以讲解投影部分的基本原理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主要讲清其投影特征。再如讲解绘图工具时,曲线板、直线笔等工具的使用简单提一下即可。

另外,根据前后知识的联系性以及利于学生掌握和便于教学,讲授内容的顺序可与教材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如讲解绘图工具时,先讲图板,然后告诉学生我们画图不是画在图板上而是画在图纸上的,从而引入图纸。让学生思考如何画一条简单的水平线呢?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然后讲解是运用丁字尺来画的。再让学生思考如何画竖直线,从而引入三角板,因为画竖直线要结合三角板与丁字尺。然后从大家曾运用硬币画圆的实例引入建筑模板,讲解它的用途与用法。再讲其它的东西,如铅笔、擦图片等。

4. 适当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现在绝大部分的职高学校具备实行多媒体教学的条件,这对于传统教学是一个很大的改革。加强多媒体教学非常重要,在建筑制图课程中显得更为明显。如讲解投影理论时,需要绘制大量的图形,采用传统教学时往往是教师在黑板上画而学生在下面玩,用多媒体教学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可节省教师很多板书绘图的时间。

但在加强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不可过分依赖它。过分采用它,一方面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另一方面教师也会产生惰性,教师往往会备课不充分,心想反正到时候照着投影屏幕上的内容念一下就行了,如果这样教学效果是很差的。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在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同时,不应忘记传统教学手段,比如适当板书、借助实物模型、参观设计院设计的施工图纸。在教学中,适当采用启发式、打比方、联系实例、幽默的语言等方式。如讲解制图的基本规定这部分内容时,主要利用多媒体,并向学生展示设计院设计的用于真正施工的图纸。首先向学生展示教案纸,询问学生这是多大规格的纸张以及具体尺寸是多少?由此引入图纸幅面,向学生讲清楚图纸相邻规格两倍面积关系的好处。然后,以教室为例,要画这么大的东西到图纸上,必然要缩小,由此引入比例。通过书写比例的方法,强调标注比例的数字应比图名小一到两号,由此引入字体字号的概念,进而讲解字体。最后结合简单的实际工程图纸讲解图线与尺寸标注。

5. 加强课堂实践教学

理论须联系实践的观点已深入人心。一般建筑制图教师很重视绘图实践。但在课时数减少的情况下,有些教师不太重视课堂实践的重要性,对建筑制图课程而言课堂实践是课后实践所无法替代的。

建筑绘画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我作为一名中职学校建筑专业的教师,根据建筑专业学生和当代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应确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制定什么样的课程体系?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围绕培养学生适应行业绘图能力的目标开展教学。

一、 课程开设应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

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应届初中毕业生,年龄在14―18岁之间,这一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转折点和关键时期。主要特点表现在: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力较弱。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我校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焦虑等。心理困扰不少中职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觉得自卑,自信心不足,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建筑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计算机操作非常熟练,但是还有小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比较生疏。学生对上机操作性强的课程也普遍不适应。这些都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结合目前的行业知识制定教学目标。在课程开设中可以分为基础、提高、综合运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掌握AutoCAD绘图工具、修改工具和图层等基本操作;第二阶段重在结合实际应用,如在当地的售楼部拿些开发商的房型图、户型图等,锻炼学生使用AutoCAD的熟练程度;第三阶段使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运用基本绘图工具制作大型的项目,还能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如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给学生打好基础,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直到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培养目标。

二、接合行业知识进行授课

学习AutoCAD的关键在于熟练地使用各种命令,而AutoCAD的命令非常多,每个命令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用法,例如画圆就有6种命令(“圆心、半径画圆”、“圆心、直径画圆”、“两点画圆”、“三点画圆”、“相切、相切、半径画圆”、“相切、相切、相切画圆”),画圆弧就有11种命令。在不同的行业中,应用的命令也不一样。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按照教材的顺序给学生上课,每节课讲几个命令,然后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练习,等完成一个单元后,再进行综合练习,画些实例,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积极性不高,很多命令在一次练习后就不想重复练习,达不到熟练绘图的目的,教学上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把AutoCAD里面的命令进行了分类,对于建筑行业经常要用到的诸如直线、偏移、修剪、多线、复制、镜像等常用命令,结合实例给学生详细讲解。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上机操作中我们一般采用去当地的售楼部拿些开发商的房型图、户型图或者去建筑施工地找些建筑施工图让学生练习。学生看到这些样图觉得离他们的生活很接近,因此就会在上机课上专心的绘图,如果觉得这些图样有不合理的地方,自己也可以进行修改,还可以自己设计。这样对于直线、偏移、修剪、多线、复制、镜像等命令的重复不断的使用,他们也不觉得烦。在完成简单的房型图、户型图绘制后,教师只需要稍微的引导他们去学习施工图的绘制、别墅的绘制以及建筑立面图、剖面图等的绘制,或者工程制图的一些规范和标准,也就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既对建筑行业知识产生很大的兴趣,又把枯燥乏味的命令已经掌握的比较熟练。

因此,AutoCAD的课程教学结合行业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按教材顺序上课,打破了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重心放在具体行业实例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和练习,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学习。AutoCAD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实例的需要来决定理论和上机时间,遵循理论为实际操作服务的原则。随着学生绘制实例图的增加,实际操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每当学生绘制出一张完整的图,他们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时作为老师要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教学效果也较显著。

建筑绘画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美术 感悟美术 美术学习

一、美术教学首先要感知美术

美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一般指除了建筑艺术之外的造型艺术的通称。“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也称“造型艺术”。按照目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类。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二、分类

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

1.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壁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不同类别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不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征。中国画又称水墨画,它在世界绘画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在工具材料上,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在宣纸、绢帛上作画的,它讲究笔墨,着眼于用笔墨造型。在表现方法上,中国画采用一种散点透视的方法。在画面的构成上,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在工具材料上,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的。在表现方法上,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在画面构成上,它讲究画面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自然的真实境界。

2.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雕塑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从制作工艺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坯体上把多余部分删削、挖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联接、构成为所需要的形体,如泥塑、陶塑等。从表现形式来分,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圆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从四面八方观赏的立体雕塑。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 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 、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等地发现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

3.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实用工艺美术是整个工艺美术的主体和基础,包括衣、食、化、行、用的工艺品类,实用价值是这类工艺品的主要价值,审美价值是作为辅助价值存在的。这类工艺品包括经过装饰加工的茶餐具、灯具、木器家具、绣花制品、草竹编织品等等。陈设欣赏工艺品是指那些以摆设、观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这类工艺品以审美为其首要价值,手工技艺性很强,实用价值已不明显或完全消失,如玉器、金银首饰、象牙雕刻、景泰蓝、漆器、壁挂、陶艺等。

三、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 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如何巧妙地学习美术,笔者认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作画非常刻苦、勤奋,但是技能并没有达到提高,至是在现有的水平上,原地踏步。这往往就是学生学习美术的思路和方法不对。从表面上看,他们老老实实,勤勤恳恳,没有做到及时的总结,没有去看到自己的画为什么没有得到提高,只是手法上的熟练,在这样的情况下怎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呢?那么我们就应该做到多动手,多动脑,实战经验结合理论知识,每次作画后都要认真的分析,自己的不足与优势,尽量少走弯路,达到学习的最高效率。

其次,要针对性地去学习。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就是要求我们首先要弄清自己的学习状况,存在哪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去克服与解决。比如,有的同学技法比较熟练,但是色调的搭配上不是很好,也有的人色彩搭配很合理,但是手法不纯属,因此做不出完美的作品。

建筑绘画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对高职高专《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整合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分析目前各大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基于整合的思想,着重论述了价值导向、基本理念和整合要点,以服务于高职高专的技能培养要求,最后对该研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以培养建筑设计基础技能为目标的一个课程系列,在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计划(2009~2012版)中,设计基础课程包括《建筑初步》、《建筑设计入门》以及《设计绘画》。但是设计基础课程之间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问题较为突出,并影响到内容设置、学时分配等其他方面的问题,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点问题,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并未深入开展。本文即以该计划中这三门课的教学大纲①为切入点,对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整合研究。

一、核心概念

整合②是指基于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系统内以及系统之间各要素关联性的挖掘,利用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机制,积极地改变或调整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克服系统发展过程中构成要素分离的倾向,实现新的综合。整合与当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迅速变化的时代,由于众多因素改变着职业教育的面貌,这就导致了各组成要素之间关联性的缺乏,因此需要将整合概念引入到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研究中来,以实现在它们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二、问题分析

(一)课程目标

在原有教学计划中,已经确定《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并为后续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这几份大纲虽然均已注重贯彻了这个总目标,从单个课程看已经比较合理,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由于学制限制及培养目标等多方面的因素,在目标设置上还存在缺乏重点和层次性、部分目标陈述不够规范等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建筑初步(1)原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能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建筑方案图;②了解建筑的基础知识,对建筑、建筑师、建筑设计等有一定的理解。主要问题:①两个目标之间的主次关系不明确;②缺乏技能培养的具体目标;③目标二和建筑设计入门的目标一有重叠,需要进一步明确。

建筑初步(2)原目标:①了解形态构成在建筑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掌握建筑学专业的形态构成学习方法;②对当代建筑大师及其作品有一定了解,学会用构成的方法分析和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③掌握建筑形态与空间基本表达方法,学会用轴测图或模型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主要问题:①目标过于具体、缺乏统领性;②陈述不够简洁、明了;③目标二、三和建筑设计入门的目标二有重叠,需要进一步明确。

建筑设计入门原目标:①逐步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提升认识水平及专业素养;②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方法、过程和表达技巧。主要问题:①目标设置不够具体,指导性不强;②与建筑初步一、二的部分目标有重叠。

设计绘画(1)原目标:①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地安排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以课堂写生为主;②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多动手,多思考,既有统一要求,又要注意学生个人特点,在研究对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主要问题:①陈述不够简洁、明确;②目标设置不够具体,指导性不强;③缺乏与建筑初步和设计入门课程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设计绘画(2)原目标:①在教学过程中,作好从单色认识到彩色认识的过渡,合理地安排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以课堂写生为主。②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感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会色彩对万物的影响,在研究对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主要问题:①陈述不够简洁、明确;②目标设置重点与层次不突出,指导性不强;③缺乏与建筑初步和设计入门课程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二)教学内容

建筑初步(1)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其意义不言而喻,重点内容是建筑的识图与制图,主要包括建筑基本认识、建筑识图、工具制图、建筑测绘等内容。建筑初步(2)的教学重点是建筑形态和空间的理解和分析,这是建筑的核心研究对象,它逐步将学生们带入建筑创作的领域中来,主要包含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空间限定、建筑形态分析、大师作品分析等内容。建筑设计入门作为连接基础系列课程和核心系列课程的过渡,主要是提升学生的专业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评价能力,包括国内外著名建筑作品及流派介绍、建筑设计的过程介绍、建筑设计宏观环境解读、场地分析、建筑设计方法等内容。设计绘画(1)包括结构表现和明暗表现两个阶段,主要包括整体构图、形体结构轮廓、物体间比例、结构、透视、明暗色调等训练。设计绘画(2)包括单色表现和彩色表现两个阶段,主要包括三原色的认识,色相、明度、纯度的概念,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复色、间色等概念的理解,色彩的调和配置。从以上对于教学内容的简述可以看出,它们之间还是缺乏整体性,均各自从课程自身的角度来编制教学内容,而没有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框架中,打破自身的界限,并进行内容的相互渗透、融合,增加内在整体性。具体分析如下:建筑初步(1):①建筑概述的部分内容与设计入门课中建筑设计基础知识重叠;②建筑方案图教学单元的案例选取欠妥;③人体尺度与设计入门课中空间的功能与形式部分知识重叠;④缺乏三维层面来识图和理解建筑。建筑初步(2):①理论性知识比重过大,包含了3个教学单元,这与高职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相悖;②教学单元过多,需要进一步精简;③缺乏与初步(1)的过渡性教学单元。建筑设计入门:①国内外著名建筑作品及流派介绍、经典的建筑设计理论简介、当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介绍等内容与建筑历史课知识重叠;②人体尺度的内容不够,这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③部分教学内容对初学者来讲太难,不宜过度展开。设计绘画(1):①教学案例的选取较为独立,没有与其他两门课的案例结合;②结构素描对建筑设计尤其重要,但比重过小。设计绘画(2):①从就业市场需求来看,钢笔淡彩应用不多,因此此部分内容比重过大;②教学案例的选取较为独立,没有与其他两门课的案例结合。

三、整合思路

1.价值导向。高职高专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建筑就业市场输送合格人才,因此在教学大纲的整合过程研究中,始终要把当前建筑市场的基本走势、就业岗位的人才需求作为重要导向。除了就业市场以外,高职高专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培养目标也是重要导向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就不宜按照本科的基础课程大纲来要求学生,必须要结合国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制。

2.基本理念。在教学大纲的整合过程中,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对不同课程通过进一步审视和论证进行内容的增减,并根据各课程地位和关联度的不同,分配到这三门课程中去。主要思路是:首先在调研的基础上,把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学生特点不符合的部分内容删减掉,并增加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相关内容;然后再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重新分类。另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通过课程内容之间的开放和教学进度安排中的相互渗透,来高效率地利用三年的学习时间,使它们能够形成“1+1>2”的效果。在这个理念下,各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具有相关性;并需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对部分课程的教学顺序调整,使三门课互有穿插,做到“边学边练、以练促学”。

四、整合要点

(一)目标的重新定位

各课程的教学目标虽然都已经贯彻了基础技能培养这个总目标,但是正如前面的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缺乏整体性,有的课程其目标过多,没有层次,有的课程目标之间重叠等。因此,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各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优化,使其体现出整体性、层次性。具体建议如下:建筑初步(1):①了解建筑的基础知识,对建筑、建筑师等有一定的认识;②熟练掌握建筑识图和制图的技能,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建筑方案图;③增加对于建筑的学习兴趣,适应建筑设计专业的学习特点。建筑初步(2):①了解建筑形态构成的相关知识、并能够从构成角度来理解建筑;②熟练掌握用构成的方法分析和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③基本学会用轴测图或模型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④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建筑设计入门:①逐步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提升认识水平及专业素养;②初步掌握进行建筑设计的主要分析方法、设计过程;③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设计绘画(1):①了解素描对于建筑设计的作用、意义;②熟练掌握应用结构素描的方法来分析和表达建筑形态与空间;③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设计绘画(2):①了解色彩表现对于建筑设计的作用、意义;②熟练掌握应用彩铅和马克笔表达建筑形态和空间;③增加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

(二)内容的增减渗透

1.建筑初步。建筑初步(1)把重点放在建筑识图和工具制图中来并进一步细化,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将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并入到建筑设计入门课程中,而在本课程中取消这部分内容;将建筑综合表达的案例对象进行调整,与抄绘和测绘内容一致;将人体尺度的内容并入到建筑设计入门课程中;增加通过模型制作理解和表达建筑的课程内容。

在建筑初步(2)中,把重点放在形态与空间的理解和分析上,在教学案例的选取上强调关联性,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缩短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理论教授时间;对世界著名建筑实例的解析应进一步缩小建筑师范围,而增加统一建筑师的不同作品比较分析;能够将部分案例与设计入门课和设计绘画相结合,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全面认识和理解某个建筑。

2.建筑入门。建筑入门课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将建筑、建筑师的基础知识并入到建筑初步一课程中,而在本课程中集中讲解建筑设计这部分基础知识;对于建筑设计方法的讲解不宜过度展开,让学生从最基本的方法入手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增加从人体尺度、室内家具的角度分析和设计功能空间的课程内容。

3.设计绘画。设计绘画(1)着重训练学生的空间分析和表达能力,以具体的建筑空间、形态、构件为主,着重刻画它们的结构关系、形体组合关系,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增加结构素描的内容;减少明暗色调训练;与建筑初步(1)在同一学期,因此教学案例的选取应与其内容相关,如对门卫、门厅等空间作为教学对象。设计绘画(2)把适用于快速表现的马克笔、彩铅以及钢笔淡彩作为主要的训练内容,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建筑的主要特征并快速表现出来,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如下整合:减少或去掉钢笔淡彩的教学内容;增加彩铅和马克笔表现的训练;与建筑初步(2)和设计建筑设计入门在同一学期,教学案例的选取应与它们的内容相关,如大师作品表现等。

五、总结与展望

高职高专设计基础课程整合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工作,本文对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初步整合,目前这些成果已经在一线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2009年以来,教学质量和就业率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该研究的下一步工作将加强对各课程的关联性分析,并对整合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注释:

①这三门课程大纲是指基于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计划(2009-2012版)而编制大纲。

②整合一词来源于系统科学,目前在很多领域进行了广泛地应用,如建筑学、工程学、遗传学等。

参考文献:

[1]荀勇,程鹏环,王延树,吴发红.高等工程教育——德国工程技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2]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者,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