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多媒体教学

小学生多媒体教学

小学生多媒体教学

小学生多媒体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现代化教育技术;兴趣

将教育信息资源转化为数字化模式,将多媒体技术设备应用于教学实践,并以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实现沟通和传播,不仅能够为课前、课中、课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管理,还能够全面发挥多媒体设备等教学硬件的实质功能,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做合一”的素质教育目标。下文将围绕多媒体设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展开论述。

1善用多媒体场景重现功能,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

多媒体技术以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媒介为载体,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声形并茂,使得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新颖,突出了数学教学中的动态启发,改善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有助于学生丰富感性认识,展开深度思考。例如,在讲授“时间单位秒数”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选择“春节联欢晚会倒数”为素材设计课件,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迎新倒数时段的场景,带着学生跟随主持人一起数“10、9、8、7……3、2、1”,由此将抽象、无形的时间单位,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场景,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数学概念,体会数学元素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又如,在学习“圆形”一节内容时,也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构建动态场景,深刻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小婷准备骑单车去找小强玩耍,但她面前有三辆单车,她先选了一辆轮子是方形的单车,但踩不动;于是,小婷选了一辆轮子是椭圆形的单车,终于踩得动了,但很颠簸;最后,小婷选了轮子是圆形的单车,踩得飞快……课件播放完时进行追问:“同学们,为什么方形、椭圆形、圆形的轮胎有着不同的效果呢?”“为什么只有圆形轮子的单车才能转动自如呢?”如此引导,加上之前的多媒体场景演示,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带动学生思考,使其产生“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深刻学生对不同数学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2灵活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扩大课堂容量,活跃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注重理性思维和空间感的学科,很多知识点的讲解单凭口述很难切中重点,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灵活特性进行讲授,则能够在视觉、听觉上双管齐下,在节约课堂讲解时间之余,还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快了教学速度。比如,在分析图形“角”时,课件的设计中可加入亮点闪烁工具,将“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添加“闪烁”,以此强化“角”的组成;同时,再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绕顶点左右移动,形成各种不同的“角”,由此让学生直观感受抽象图形概念和知识,深刻理解“角的大小与边长短”的紧密联系。这种动态的展示,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抽象的知识,让思维活跃起来。又如,在分析“轴对称图形”一节时,教材上仅例举了“枫叶、天秤、蜻蜓”等平面图形,单凭这些来进行抽象图形教学,效果显然不好。对此,教师可事先搜索“轴对称图形”相关图片插入课件中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可另行搜索更多的“非对称图形”、“对称图形”来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不同图形的概念认识。此外,还可以抢答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相关图形,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3善于创设不同教学情境,形象地传递抽象的数学理论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对于直观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但数学属于概括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灌输式的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则恰好中和两者,既能形象、生动地实现直观教学,又能以趣味性带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对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大有裨益。比如,在分析“相遇问题”相关知识点时,对于“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运动的时间,来求路程和”的概念较抽象,小学生很难明白其中意味,更别说代入推理计算。此时,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出贴合题意的教学情境,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地说,首先,可用多媒体演示“小明和小华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四分钟后相遇的画面;接着,展示一幅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总和;再用颜色区分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将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总和。如此,两人走了四分钟,就有四个小线段,而线段总长度也就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在多媒体情境演示的过程中,多媒体设备生动呈现了这一知识点的主要内容,使得难以用言语表述清晰的概念、内涵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既能吸引学生注意,画面又富有启示,能让学生在不经意间理解概念公式,显著降低了抽象思维障碍所带来的学习压力。反之,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中还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小学生多媒体教学范文第2篇

留出空白,让学生思维想象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但是,很多时候,过于直观和形象生动,也容易走向反面。对话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运用多媒体应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产生浓厚的对话兴趣和热情为重要的目标取向。因此,教师需要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意识的处理,使其在直观的同时具有更多的悬念,具有更多的空白,具有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如在《我们成功了》一课的教学中,一位老师对多媒体课件进行了巧妙的处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阅读“欢呼”这段文字时,教师播放一段人们涌上街头,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庆祝的录像,可惜只有画面,没有课本中所描写的“欢庆的锣鼓声”及人们一遍遍的高呼声,乍一看,有些令人遗憾,但正是这一“残缺”,达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进而激发对话热情的效果。下面就是老师和学生紧接着的一段对话:

师:这段录像令大家失望了吧?

生:没有。

师:没有声音的?

生:没关系。

师:你似乎听到了什么?

生:敲鼓的声音。

师:你模拟一下。

生:咚 咚 咚 咚。

师:还有一些什么声音?

生:礼花的声音:劈―劈―啪―啪。

生:掌声:啪―啪―啪―啪。

生:人们的欢呼声:耶―― 耶 ――耶――

师:人们可能会高喊什么?

生:我们成功了!

生:中国必胜!

生:北京万岁!祖国万岁!

……

有了这一段插曲,就把教材中无声的画面变得热闹非凡。教师对多媒体的这一留白处理,恰到好处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发挥了想象,让他们真正感受了语言艺术的魅力和丰富深刻的内涵。

充分融合,让学生习得语感

语言文字虽不如媒体那么直观,但许多语言文字,尤其是选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可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然而,现在许多语文课用多媒体代替了课本,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对课文的理解也容易多了。但是这种活跃、这种理解有很多是表面化的现象。因为它严重剥夺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剥夺了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处理来深刻理解课文的权利,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长此以往,学生怎能获得语感和语文能力呢?

因此,我们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千万不要忽视语文教学的个性,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创设情境、引悟导思的优势,利用它切实指导学生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运用语言,习得语感。请看《荷花》一文中对“冒”字的教学设计:

文中原文:“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2.“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3.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4.荷花是怎样冒出水面的?谁能来表演一下!

5.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他们想干些什么呢?

(学生观赏课件以后进行想象写话,然后全班交流。)

6.师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美美地诵读第三段)

案例中,课件的播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足够丰富的语感培养的环境。教师紧紧抓住一个“冒”字,一连问了五个问题,且每次提问与读这个句子有机穿插起来,这样学生脑海中的“冒”是很丰满的,有内容的。而且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景物背后的情味跃然纸上,从而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

灵活机动,让课堂动态生成

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一个摁钮摁错了,导致整个过程得重新来一遍,课件制作得过于严密,过于程式化,这样的课件显然是不适合对话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

小学生多媒体教学范文第3篇

摘要: 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教学内容,如实地传递、保存和反馈信息,并使各种信息类型的转换和过渡变得自然、平稳、迅速,避免了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断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按照学生的心理规律,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差异和实际需求来综合编排。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使音乐教学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音乐 学习兴趣

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教唱几首歌曲和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时期,作为小学生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学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正被引入课堂,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当属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在新兴的多媒体课堂中,如何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理论,改善课堂教学,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内容广泛且有待挖掘的课题。学生的学习,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相互提高的统一体,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明显感到,对小学生而言,适宜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以及学习中的热情、兴趣、态度、情感、意志、倾向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及学生人格的完善等都十分重要。因此,作为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该把多媒体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教学有道,育人有方。

一、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在国家教育部制订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特有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形成学生学习音乐“持久的情感态度”。的确,相比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架电子琴或一台录音机的教学办法,多媒体教学可以说是多姿多彩,它利用声、光、影等多种要素,使教学过程变得有声有色、妙趣横生,教师既可以直接在多媒体中播放、演示各种相关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有组织、有目的、有意识地编排整个课堂。我们知道,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有着定向作用,它把学生的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贯穿到学习的全过程中,用于记忆、想象和思维所学习的内容。例如:在欣赏《小青蛙》音乐时,我采用了教多媒体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美丽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由于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的采用,课堂变得新奇、有趣、活泼;通过多媒体互动,还可以更直接实现人机之间、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较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些都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热情、耐心,使他们变得乐学、想学、勤学,而不是厌学、惰学,这使得小学音乐课堂紧凑而不生硬,流畅而不松散,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促进他们自己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教学环境,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 化深为浅,攻克难点

音乐课以其特有的载体和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视觉、听觉等因素在激发人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综合驾驭各种现代化的信息媒体,从而能够较好地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小学生的理想、信念尚未成熟,他们对学习的选择性,多靠已形成的兴趣左右,特别是由具体形象事物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根据心理学的有关资料,小学生注意力一般维持在二十分钟内,上课时,他们不能长时间地专心听教师讲课,经常集中较短一段时间后,精力就开始分散,左顾右盼、交头接耳的事难免发生,但他们又容易为一些新奇、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如在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它涉及到乐曲欣赏、器乐欣赏等内容,在乐共欣赏中,又包括了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吹打乐、丝竹乐、民乐重秦和民族管弦乐等五种。怎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最好是利用多媒体录音、录像、图片等现代教学媒体。因为通过录像,学生不但能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乐特点、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而且还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利用录音、纱像的暂停、重放、快放功能,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辩、鉴赏,还可以达到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目的。对于以具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乐于接受,易于接受,这样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多手段、多形式的教学,教师可以灵活地将语言讲解、电脑演示、实际操作、影音播放等综合起来,根据小学生情绪的变化,科学搭配,合理运用,化深为浅,攻克难点、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三、情境引导,激发创造力、想像力

一个毫无创造意识的人,即使知识再多也不可能有所发明和创新,所以,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而音乐教学中就有不少培养创造意识的机会。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乐曲所表达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不少学生所描述的语言比音乐、画面本身还要优美!比如:学生在欣赏完《小白船》音乐以后,是这样说出自己感受的: “我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思绪很集中, 脑海里浮想联翩,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自己好象在月光的映照下,在月亮上嬉戏、玩耍,沉浸在醉人的月色当中,显得格外迷人……”

学生在赏析每段音乐的时候,能很容易地区分每一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由此可见:多煤体的恰当运用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想等方面综合的去欣赏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感受、想象、理解及表达的能力。

四、课堂深化,培养情操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这已经成为音乐教育界的一种共识。通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之成为情操高尚、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审美教育。通过音乐文化艺术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音乐与人类、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情感、音乐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在唱歌和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等,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浅显的、直观的,抽象的说教难以让他们理解和接受,言语的表达难以触动到他们的心灵,而多媒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可以化教条为形象,能把音乐艺术之美上升到人性之美,把课堂之美扩展到社会之美,从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去认识、辨别生活中、社会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当他们对某些事物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会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情感。比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安排:首先播放国歌,同时展示国旗在世界各地高高飘扬、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登上领奖台热泪盈眶地望着国旗冉冉升起、天安门前万众瞩目庄严的升旗仪式等情景,然后再学唱歌曲。教学效果表明,这不仅是一堂音乐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多媒体教学被激发出来,深深地表现到他们的作品中。可见,在多媒体音乐教学中,适当扩展教学内容,课堂深化,精心组织材料,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有时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技术,将得以更加广泛的应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设了愉悦的兴趣,展现了优美、生动的声像效果。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对音乐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素质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随着多媒体技术不断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体必将成为未来音乐教育及其他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5。9.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程标准》

2、《中国音乐教育》

3、《中小学音乐教育》

小学生多媒体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导学练案;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与传统的“师本教育”相对应的新型教育理念,生本教育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笔者结合理论学习和长期的实践经验,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依托导学练案体现生本教育理念。

一、自主探究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汇报)自主探究的问题(态度、知识、思路、方法),结合各小组《导学练案》完成情况,表扬优秀小组和个人。

二、目标导入及解读

利用多媒体设计好问题情境,以其直观、形、色、音等手段,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自行车比赛,自行车的轮胎有方形的、圆形的、椭圆的,让学生猜猜比赛结果,哪部自行车最快?然后适时提问,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越快越稳呢?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三、合作探究与高效讨论

高效讨论是生本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确保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确保整个讨论过程做到有序性、针对性、高效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把“讨论指令”化为温馨、激励式的提醒。

四、多维高效展示

展示要有层次性、多样性,可以是一个焦点问题合作讨论后当即展示,也可以是多个焦点问题合作讨论完毕的集中展示。展示的方式要多样有效,可口头展示,可书面展示,但利用多媒体(展台)展示能让更多的学生、更多的小组参与展示。

五、高效点评

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及对学生培训情况,确定由教师或学生点评。点评要繁简得当,能够揭示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获得信息。利用多媒体深度挖掘教材,杜绝就题论题,搞好分类总结与提升,要提出有思考价值的焦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六、质疑追问与答题总结

教师要适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追问。每节课必须有总结,有对整节课的梳理,有对课程目标的回顾,有对学生表现的评价。课堂小结应以学生为主,由师生共同完成。

七、当堂自测

小学生多媒体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激情引趣;突破难点;创新思维;升华情感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要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助于引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字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和爱,然而,由于小学生对小兴安岭没有多少直接的感性认识,所以,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小学生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要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行,同学们兴致盎然。我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着坐上飞机,同学们都静了下来,我开始点击播按钮,教室里响起隆隆的飞机轰鸣声,逼真的声音效果仿佛让人觉得真的乘上了飞机,来到了小兴安岭。同学们一睁开眼睛,马上被大屏幕上展现的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给吸引住了:春天的小兴安岭,冰雪刚刚融化,一只美丽的小花鹿在小溪边喝水……大家情不自禁地都惊呼起来:“哇!小兴安岭真美啊!”“小兴安岭的树真多啊!”“小兴安岭可真是一座宝库啊!”……同学们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心中奔流着由衷的情,涌动起由衷的爱!教学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情绪愉悦、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二、铺路搭桥,突破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尽管老师费尽口舌,学生还是难以理解。而多媒体课件具有化静为动之功,能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可观可感、变得形象生动,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有效地铺路搭桥,更好更快地突破难点。

如:教学《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故事蕴含的寓意,而这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是一个难点。上课时,我通过动画课件来展现:宝剑从船上掉入水里,船开走了,而落入水底的宝剑却并没有随船移动,船靠岸后,仍从船舷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宝剑,显然是捞不到的。再经恰当引导,学生就轻松地领会了课文的寓意:不能用固定的眼光看问题,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处理问题。像这样深刻的哲理,不借助多媒体动画,小学生是很难弄懂的。

三、启发想象,创新思维

每个学生都可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运用现代多媒体创设愉悦的情境,提供生动的表象,可以激发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让每个孩子都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个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这样写道:“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柔弱的小羊成为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为了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我采用求异方法,一边用动画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场景,一边有意提问:“狼真的把小羊吃掉了吗?”动画场景中在不经意间隐约闪现猎人的身影,有眼尖的学生马上举手回答说:“狼向前扑的时候,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我随机演示了狼被猎人打死的场景,同学们看了高兴得直鼓掌,求异思维一下活跃起来了。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死了。”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到前面的陷阱里去了。”还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是它凭自己的聪明智慧,用计策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由此可见,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了宽广的思维空间,孩子们突破了思维的定势,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培养了思维的独创性。

四、渲染气氛,升华情感

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图、文、声、乐,声画并茂、视听并举,能有效地制造气氛、渲染气氛、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教学中,让学生在视、听、思中形象地感知,理智地思索,动情地描绘,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如:在教学《船长》一课最后两节内容时,音视频呈现:夜幕中,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动也不动,随着轮船徐徐沉入大海……伴随着低沉缓慢的配乐诵读,渐渐的,渐渐的,黑暗的海面上只剩下几缕细小的水花,孩子们仍紧紧地盯着屏幕,眼眶里已满含泪花,哈尔威的高大形象已完全融入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主人公的命运似乎已同孩子们紧紧相连……特定的意境中,孩子们的情感不自觉地得到了升华。

总之,巧妙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激情引趣、突破难点、创新思维、升华情感,使学生乐学、多思,提高学习效率。老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兴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