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美术基础知识

中小学美术基础知识

中小学美术基础知识

中小学美术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现代社会,格外重视学生审美素质的教育,强化基础教育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教育的一项基本策略。尤其针对九年义务教育,国家在新颁布的新课程教学改革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了美术课作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由此,也对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教授了该课程十余年的教师,笔者对此深有体会。目前,高师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普遍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能力较弱,对现行的教学改革缺乏基本的认知和理解。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存在的问题。

由于多年来,我国在美术教育实践创新上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可借鉴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比较落后和陈旧,理论指导过于片面和枯燥,导致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狭隘的课程观。新课改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内容就是:实现美术基础教育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转变。因此,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就更突显出其重要地位和意义。怎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师范生,成为每一个高师美术理论教学课教师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实现新课改所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让师范生形成对美术教育学科的正确认识,并建立起正确的基础美术教育课程观,将教学工作与基础美术教育紧密结合。

如何在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中,形成和建立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引导师范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达到新课改提出的要求,需首先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一. 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美术教学论是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该课程从理论的角度上,阐述了中小学美术课的基本内容、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及教学方法等基本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让师范生逐渐向实践环节过渡,引导学生进行备课、试讲等内容,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美术教学论课程的目标,就是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师范生的基本素质与教学能力。在新课改中明确提出了“双基”的概念,即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美术技能,要求中小学生既要学习基础美术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美术基本技能,这就要求师范生在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解决来自学习和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同时,能够进一步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掌握了系统的美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试讲、实习的实际锻炼,成为具有独立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活动能力的专门人才。

二. 美术教学论课程与新课改的联系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总结如下:(1)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2)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3)帮助学生建构人类知识的完整图景;(4)提高学生的需要层次。这一教学目标体系,是针对教学的共同目标提出的。①

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应对这一目标,将基础教育培养放在首位。作为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高等院校,应注重对师范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因此,高师美术教育应与基础美术教育相结合,推行高师美术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基础美术教育的关注、参与和研究,美术教学论课程应根据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对教学目标做出调整。②由此可见,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与新课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目前,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根据2001年7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点:1.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2.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3.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因此,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在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上,都应有目的性进行调整,使之更加切合实际,以顺应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和目标。

三. 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作为培养美术师资力量的重要课程之一,美术教学论课程在高等师范院校已开设多年,也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分析,归纳如下:

1. 教学内容过于空泛,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高师开设的美术教学论课程,过于偏重对了理论知识的讲授,教材也多以理论型为主,缺乏相关的实践性内容。对于师范生来说,空泛的教育理论没有实际意义,他们需要的是更贴近基础教育实际的知识内容。美术教学论课程应将教育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研究基础教育改革给中小学美术课学科所带来的新变化,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为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2. 教学方法陈旧,缺乏新的教学模式

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属于典型的理论课,因此,大部分教师都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缺乏相应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直观性不强,常常导致示范生对所讲理论知识缺乏基本的概念和想象思维。加之教材难以更新,新的教学内容没有及时进行补充,造成师范生实践能力低下。因此,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多学习和借鉴新的思想理念,同时,教师还应通过电子课件等多媒体教学形式,向师范生传授实践教学经验。以开拓其眼界,丰富其知识理念。针对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教学的需要,对教学内容加以延展,培养师范生更为广阔的学科视野。

3. 高师美术教育偏于理论教学,与基础美术教学脱节

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多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教师所讲内容也多来自课本或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缺少与中小学美术教师间的沟通和了解,与基础美术教学严重脱离。在这种状况下,师范生很难将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教学经验相结合,从而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胜任课堂教学活动。因此,高师美术教学论应改变教学的思想观念,将教学从传统的课堂模式中脱离出来,建立高等院校与中小学美术教师伙伴协作的方式与机制,经常与当地中小学的美术教师开展相关教学观摩活动,让师范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基础美术教育,并参与其中,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同时,组成相互支持的学校网络和形成教育改革的群体力量,把新的教学理论带到中小学,与中小学美术教师共同分享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成果,也能够更为直接地了解到当前基础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双方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才能使得高师的美术教学论课程与新课改相联系,共同发展,共同前行。

另外,一部分高师美术教学论教师,由于自身在观念上缺少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足够认识,导致师范生也缺少基本的教育理论修养和素质。进而直接造成师范生实践经验的缺失,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专业成长进程缓慢。

综上所述,现今的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与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师范生大多难以胜任实习的教学任务,所学的理论知识过于片面,难以胜任实际的教学工作。为了能够让师范生达到新课改的要求,顺利完成从美术学习者到美术教育者的转变,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基础美术教学实践。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在设置上,应以美术教学论为纽带,构建一个更为丰富、更为全面的课程知识体系,并与基础教育相结合,让师范生技能学习实现角色定位,又能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基础教育工作者。(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视界[M],长沙,岳麓书院,2003

中小学美术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在新课程改革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之时,美术新课程的总目标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表述,而按照《美术课程标准》的提出,课程内容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因此,美术基础课教育是与专业美术教育不同的,它属于素质型教育,它是构成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部分,更是中小学美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中小学美育教育的目的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和培养审美创造力,而中学美术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学科,它对于实现美育的目的起着重要作用。

1.美术基础课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1.1 这次教学改革,美术课程标准追求的理念是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理念可知,美术基础课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也能做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1.2 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树立学生的正确审美观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抓住重点,激活学生的艺术感受,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把枯燥的美术同五彩缤纷的美术世界连在一起,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觉得生活中的美无所不在,也就有了创造美的冲动,在他们发现美、认识美的同时,审美观也随之形成。

1.3 美术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如美术“双基”(“双基”即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简称)中就包含了大量的审美因素,而美术作品的创造则更是审美经验、审美情趣最集中、最自由的体现。

各种有价值的美术作品,无论是形象地表现自然美景,还是典型地描绘社会生活,或是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都可以使人们从它的形象和色调上感受到美,体验到愉快或其他的情感。从它体现的意境和表现的思想情绪上,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而使他们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和正确的审美观。

2.美术基础课有助于培养中学学生的审美能力

2.1 审美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是美术教学的基本特性,所以,中小学的美术基础课教学就是要通过美术这种艺术形式,来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例如,北宋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它描绘的是北宋首都汴梁清明时节的繁荣昌盛景象。学生们可以从这幅画中对北宋的社会风貌有一个形象的了解,认识北宋的繁荣昌盛。通过美术的这种形式,他们认识到了生活中的美,审美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2.2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

往往以其生动丰满的视觉艺术形象陶冶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增加直观形象感受,如电视、范画、参观等教学手段都可以提高其审美的能力。

3.美术基础课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审美鉴赏力是比欣赏力更上位的东西,它意味着欣赏活动已从表面上观看美术作品,上升到理性分析研究的层面。在通过小学阶段欣赏过的作品后,学生们对画种有所认识,除了了解国画、油画、雕塑等大型的美术作品之外,也知道在美术的大家庭中,还有版画、设计、建筑、民间美术、电脑美术等。而对于作品的色彩、线条、明暗、构图等也进行欣赏,但这只是更多地从感性、直观的层面来欣赏作品的。而中学阶段,同学们会带有审视、鉴别地看,它要弄清美术作品的许多理性层面的内容,如作者、时代、材料、真伪、寓意等。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是应该具备的艺术态度之一。所以,同学们通过从小学的欣赏过渡到中学的鉴赏,美术基础课所包含的美术欣赏课的质量也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也培养了。

培养学生鉴赏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审美经验的积累和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而最终还是为了发展学校美育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

4.美术基础课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4.1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美术

中小学学生经常对“美术现象”(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美术事件和活动)进行简短评述。比如,一次拍卖艺术品的活动;城市中出现了一些室外雕塑;学校发的新校服……这些来自学生身边的例子,都能激发他们评论的热情,在学习了美术基础课后,还能激发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4.2 美术教学中的艺术形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中小学美术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实习;专业;素质;建设

今天,社会经济文化处在越来越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专业学科的建设发展应与时俱进,以融合创新的思维模式凸显专业的特色。地方师院本着服务于社会需要,立足于地方基础教育,面向于基层学科的办学方针,积极拓展专业学科的建设,美术学作为地方师院中重要的一门师范性专业学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美术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美术学科专业实践能力,能适应现代社会教育需求的人才队伍。

基础教育与师院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美术学学生都要到基础教育学校进行教育实习,从而走上教育职业岗位,基础教育部门在提升实习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也映射出美术学专业建设的状况问题,促动师院美术学基础专业学科的构建,使其顺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按照专业学科领域和教育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来设置基础专业课程结构,突出专业本身的实践性、理论性和审美性,围绕地方师院办学方针,优化学科,突出其专业特点和优势,把握住一专多能型师资教育培养目标,在目标明确、有规范性的专业特质中寻求发展。然而,地方师院美术学基础专业学科教育与社会基础教育出现着不平衡的局面,本文正是从美术学学生教育实习的角度去阐述如何更好地建立地方师院美术学基础专业学科,探索出适应社会基础教育发展的实践教学课程和方法,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健全的美术人才。

一、教育实习的现状

教育实习是美术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必修的课程,是在一个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组织安排下进行的,是师范院校培养基础学校教师的综合实践环节,其独特综合性、包容性、开放性的实践过程能充分激发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师院系部一般安排学生在四年级进行教育实习,实践时间为八周,这是1996年颁布的《高等师范专科三年制美术教育专业学科课程方案(试行)》中规定:“教育实践八周。”教育实习包括的内容比较多,除了常规课堂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课外辅导工作实习,还参与美术特长班的辅导、学校各类宣传工作的实习、美术课外比赛的组织与辅导工作等。通过教育实习,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技能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法知识和综合文化类科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从中既全面锻炼了学生从事教育事业工作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识行为,同时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加深和巩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教育实习在课程安排中确实极为重要,通过实习还可以做到一些基础学校美术教育方面的调查工作,进而也让我们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检查美术学专业的办学方向、管理方法和课程结构设置,完善基础专业学科的建设。

教育实习是高校学子亲临第一线教育职业岗位的学习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结合。当前新课改下的基础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1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4月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从课程理念、结构设置、内容标准、学习活动和成就标准等方面的规范,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价值评判的制定都跟以往发生了量到质的变化,为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更切合时代的指导性作用,充分反映基础美术教育与信息技术社会相适应的特点。如此,教育实习的任务和内容变得越来越宽广,基础美术教育与教学工作有多宽,那学生实习就有多宽,不同的现实需要就有不同的实习内容。如一些学校注重书法教学和书画课外的比赛,那实习学生在这方面就要有相关知识的能力,有些学校偏重于艺术科目的管理,实习学生则需相关管理知识了。教育实习的工作计划实行的是学校组织的集中定点实习和学生个人联系的分散实习,他们将到不同的地区进行实习,由于目前我国各省市区域在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上还存在不平衡的现实情况,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体会也将不一样,实习学校提供的文化环境也将不一样,在实习学校的软硬设施条件也将有差别。其次,教育实习的学校部门主要是中小学基础学校,也有少数到中等师专院校实习的,不同的教育对象有不同的实习内容,在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同年级对象的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都会不同,那么在实习过程中侧重点就得采取灵活变动。此外,教育实习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实践环节,要充分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严格把握好实习学生的素质培养与专业能力质量关,让实习学校看到前来实习的学生都是优秀的,而不是来混日子的。教育实习要求实习学生具有扎实的美术文化基础知识,一专多能的专业技能知识,不但要熟练掌握传统基础学科素描和色彩,而且还要会手工制作和图像设计等方面的技能,才能满足中小学学生的需求。现在影视媒体网络技术方便快捷,中小学学生懂的东西也很多了,要求老师的知识面也更宽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如一些实习生对于传统民间艺术制作不了解,对新媒体艺术不知道,这样导致实习过程中处于尴尬的局面;以及要求实习学生掌握基本课堂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形成规范的业务知识体系。教育实习在教学工作上要求是多方面的,然而,地方师院教育实习的状况并不容乐观,教育实习的质量整体下滑,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不严密,课程设置不系统,学科建设缺少规范,基础训练较为薄弱,专业方向变动大,有时过于分散,有时又过于单一,教学上缺少的是严谨和规范,教学的责任心不够,教学上太过于随意性,许多教师不懂教学法知识,只重专业技能,不知专业理论,不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不重视美术学专业学科的科学性和教学的规律性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

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状况关乎到美术教育的发展,关乎到基础学科体系的调整。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和教学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地方师院美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教育培育高素质、高文化的师资人才,培养适应于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

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是以科学规范的方式,在严谨系统的分析下进行的,是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并且美术学基础专业的设置与学生的教育实习和未来发展是紧密结合为一体的。下面是本人对几所地方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学生做的一个调查:

调查发现学生对现有美术学基础专业的设置认为能基本满足教育实习的需要,但由于实际情况及基础教育学生个体发展呈现出了复杂局面,85%的教育实习学生希望在原有传统学科基础上开设美术学新专业方向课程,或者增设一些选修课,课程可以是专业性的,也可以是综合文化理论性的。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所学专业自身优势不够,这也许是各地方师院设置专业上太多延续老美院方式的弊端。因此,地方师范院校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美术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教学规律性的管理,正如好的管理成就一批好的成果。地方师院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还应从单一模式向多重模式转变,在强化传统的美术学学科的基础上,可以开拓一些新式美术学专业方向,利用好地方文化资源,凸显自身学科优势,形成完整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学科结构。

2.师资力量的建设

优化的师资力量是学科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实后盾。现有地方师院的美术学教师总体素质较高,学术业务能力基本适应教学的需要,但懂教育、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较少,以及由于教师大多毕业于美术院校,缺少基础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不了解基础教育的状况,地方师院美术学教师极少从事基础教育方面的研究,美术教育教学法与教育实习指导方面的专业教师更是缺乏。教师对美术学专业学生的指导仅仅只停留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上,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道德礼仪和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认知能力和行为方式的指导,因此,地方师院在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术方向结构方面应合理优化,多渠道引进人才,始终把握师范性美术学科专业教师团队的整体性。

3.美术学基础专业设备的完善

地方师院美术学基础专业有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教学特点,其专业结构上包括着三部分内容:美术学传统技能专业课程、美术学教育教学课程、综合文化学习课程。那么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应该满足美术学基础专业的需要,使课程教学能顺利开展,如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实习试讲设备的安装,微格语音设备、专业技能教室设备与美术学教学法的实训设备的完善等等。总之,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需要多种设备的完善,地方师院将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学生认知能力、实践活动规律、教学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来构建设备,使专业的发展上升到更高平台。

4.专业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丰富的专业资源,能够给教学带来活力,给系部环境带来文化内涵。地方师院可以利用区域有利环境,做好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实现校外校内资源共享,利用好地方传统文化艺术资源,让地域传统民间工艺美术走进校园,拓宽文献知识收集与整理,注重多元化的教学资源的运用,此外,利用专业资源开设特色课程,开展灵活、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这些将促进专业的教学方式,增强专业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突出地方师院的专业特色。美术学基础专业学科通过专业资源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突出了师范性特点,也突出了地域的专业办学方式。

三、结语

地方师范学院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它的建设需要系统严谨地进行,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要求我们对地方师院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的考察分析,并提出改进的设想。高校与基础学校的直接联系,让高校了解和熟悉目前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工作,积极改善教学思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好专业基础学科体系,毕竟专业的建设是建立在一个科学性、明确性、专业性的基础之上,克服教育中盲目性的弊端。总之,美术学专业的建设应体现出美术思维的培养、素质的提升和综合知识的培养等方面,应从能力目标的培养向素质目标的方向转换。更为重要的是,美术学基础专业的建设要以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特性、基础教育三者融为一体,让美术学这个专业功能完整地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3]张玉东,黄千.地方高师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05).

中小学美术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的综合型专业。其专业特征一是职业导向明显,二是带有很大的综合性。[1]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一方面要合理把握美术专业内涵和美术课程结构,另一方面要充分兼顾到学科类课程和小学美术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

一、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

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综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的艺术教育人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2)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3)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围绕这三个方面从以下几点来思考,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培养。

(一)良好的人文素养

无论是美术专业知识还是美术专业技能都只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是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人文素养是指个体掌握的历史、哲学、文学、宗教、艺术、审美等学科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生存充满深情关怀的意识,人文素养就其核心来说,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以及人文科学中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人文学科知识和人文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是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陶而成的修养和气质,是融进了自已理解和悟性的认知结构,是对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着巨大影响的“遗传基因”。[2]

人文知识不等于人文素养,人文知识是指史学、哲学、文学、法学等人文类学科的知识。

(二)较强的创新思维

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国教育的现状,还是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过程分析的应试教育,教学方法多是科学主义的理性分析法,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培养。

艺术教育具有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养创造性人格的价值,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其创造性人格,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观,即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教育观,它是人本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和健全的人格教育观。它不仅要求教育者倡导民主的教学作风,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不轻易否定受教育者的思维结果,而且还要注重在校园范围内营造有利于师生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涵养创新素质、取得创新成果的文化环境,以及注重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为关键,注意激发、培养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三)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的新理论和新战略。创新教育的结果是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促进创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3]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为基础,以科学技术的知识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支柱,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形态。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还要与人文素养和自身能力诸方面和谐发展,才能确保其主体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并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

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的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旨在使每个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广泛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将会逐步提高教育质量,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

(四)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

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教育改革速度加快以及新型的教学方式,要求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素质。现代教育技术,一个支点是教育,一个支点是现代技术,它是先进教育思想与先进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并且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由于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给人强烈的活动感、立体感等特点,所以能极大地引起受教育者探求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无味感,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能力结构

根据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学生的能力结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审美教育能力;(2)组织教学能力;(3)专业活动能力;(4)美术科研能力;(5)获取信息能力。根据以上五个方面,教师培养他们的能力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审美教育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席勒说:“若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4]面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预备军,要想他们将来成为审美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审美教育能力培养的基本任务是:1.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2.全面的审美鉴赏能力;3.初步的审美创造能力。而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是在相应知识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审美知识的传授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上。

(二)组织教学能力和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组织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养,而且还要把儿童心理和生理与儿童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如何科学地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综合提高儿童素质上下功夫。

专业活动能力是组织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它包含两个方面:1.了解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研究小学美术知识和技能,具备给儿童传授知识和指导学习方法的活动能力;2.具备美术专业创造能力。这要求教师在美术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环节中,融入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全面的科学教育知识和广泛的各科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美术知识和基本表现技能,并培养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三)美术科研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发展的要求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将来推动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符合时代的要求。由此,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必须培养具有时代开拓精神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的小学美术师资。

对学生的美术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两点:1.对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科研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将来深化教学各方面的改革;2.对美术学科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艺术创造和艺术思维的提高。

对学生能力结构的培养,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总之,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应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思维、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和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以及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和科研活动能力为任务,使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能更快更好地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惠中.高等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

[2]胡根发.浅议中学教师的人文素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中小学美术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合作学习;融合策略

引言

当前社会正在逐步从独立分工向相互合作转变,此转变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未来社会需要极具合作能力的人才。在此背景下,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尽管在该模式提出以来,广大教师立足学科教学实践,并对其进行积极探索。但在美术学科,尤其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尚没有一个完整教学策略,导致其在实践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该情况,笔者尝试从合作学习完整教学策略的制订入手,从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准备合作学习材料、结合自主与合作学习等方面入手,有效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一、建构合作学习小组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是有效实施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合作为主的,在小组中,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实现有效发展。因此,组织美术教学活动时,一般要以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为切入点。

(一)遵守分组原则小学美术教学开展中要有效实现合作学习的价值,教师要建构出极具层次性和差异性的小组,并以此为基础,引导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小组中积极交流、讨论,使学生在取长补短中获得一定的发展。对此,划分合作小组的时候,先按照美术造诣水平、美术知识水平等,将学生划分为优、中、弱三个等级,接着遵循同组异质的原则,将三个层级的学生按照1∶2∶1的比例划分到一个小组,保证学生做到优势互补。

(二)明确成员职责小组作为一个活动组织,其活动的有效实施需要组内成员各司其职,如此才能在各自潜能得到激发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优势。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使小组中的每一成员都能尽职尽责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其选出本组的组长、副组长。之后,组长要对本组内的各项事务进行安排,带领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副组长则需要对组长安排的合作学习计划进行监督,做好记录。以剪纸活动为例,在此次活动开展中,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组长带领学生合作分析需要掌握哪些剪纸技巧,需要剪出什么样的作品,并以此为基础,设定一个剪纸主题,合作动手操作。制订了剪纸计划之后,组长需要根据计划内容,为小组成员分工,有的成员负责剪出不同的工艺,有的负责组合,副组长则对成员的操作情况进行监督。在这样各司其职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提升。

二、设计合作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学生发挥自主性,进行自主的合作、探究学习。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想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其在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等方面获得提升,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目标,以目标引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笔者在设定合作学习目标的时候,以学生为中心,先摸清所执教班级学生的美术学习实际情况,以此为切入点,结合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就人教版美术教材来说,其在每一章节都涉及了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培养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可将其作为教学依据,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以“美丽的花”为例,本节课涉及对鲜花知识的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模仿能力、绘画能力等方面获得发展,同时体会鲜花的魅力,学会诠释鲜花的美[1]。据此,笔者设定了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观察鲜花,分析其叶片、花瓣的形状、特点,描述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过程与方法:欣赏多姿多彩的鲜花,利用流畅的线条对鲜花进行描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鲜花,感知其美,展现其美,获得观察能力、绘画能力等的发展。

三、准备合作学习材料

小学美术教学以欣赏和创造为主,其中主要涉及“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模块。欣赏、创造渗透于四个模块之中。因此,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以材料引发学生的欣赏、创造,促进其美术能力的提升。

(一)教师提供美术材料小学美术教学中,诸多板块涉及创作活动。就创作活动来说,光有空想是不行的,还需要丰富的想象、联想,并将创意以动手操作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展现过程中,美术基本耗材是不可或缺的,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作为美术教学的组织者,应承担起提供美术耗材的责任,根据教学所需,在每节课上为学生提供诸如流沙、水粉等材料,以便引导学生积极想象,自由创作。例如,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在绿色环保理念的指导下,为学生提供一些安全无害的材料,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共享,以使学生在节约材料的同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创作任务。

(二)引导学生收集材料学生作为美术教学的主体,在材料收集中同样需要发挥作用。美术教学需要用到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单凭教师的一己之力,是无法有效提供的。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互通有无,就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探究所需的材料,集思广益。以“千变万化的帽子”为例,教学该内容之前,笔者就将收集材料的任务交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分析制作帽子需要用到哪些材料,进而就本组所要设计的帽子合作收集材料。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小组收集了纸盒,有的小组收集了塑料瓶,有的小组收集了珠子,多种多样的材料为其创造活动的实施创造了坚实的条件[2]。

四、结合自主与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一旦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就将沦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美术创造自然也就失去了灵魂。所以,组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具体来说,首先,教师采取集体讲授的方式,将本节课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详细地讲述给学生。在知识讲述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问题,发散其思维,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实现思维碰撞,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升美术思维能力。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技术等之后,教师可组织专题活动,引导学生就所掌握的知识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设计一个极具创意的主题,并在该主题的引导下分工合作。以“有趣的彩泥”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笔者先让学生掌握美术创意知识,之后以小组形式,鼓励他们选定一个学习场景作为主题,合作设计立体彩塑。在此合作过程中,各小组成员会就本组所选定的学习场景综合所需的立体物品进行讨论,分析其色彩、形状等,制订计划之后合作操作。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还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合作能力、美术创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