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业化的特征

建筑工业化的特征

建筑工业化的特征

建筑工业化的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地域性特征

1 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工作也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一时期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各行各业从技术生产到目的设定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方向性的转变。尤其是作为主导着我国经济的龙头产业,建筑产业的转变尤为明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号召下,我国的建筑产品从结构的定型到施工技术的应用等等各方面都有着极大程度的转变,尤其是就建筑设计工作来说,其是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整体方向的,在现今我国人口数量剧增,如何更好地保证建筑设计工作的质量及成效,如何让建筑产品在不断地转变中得到完善,如何更有效地相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号召,已经成为了现今建筑设计业界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了。而环境艺术设计,则是建筑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艺术设计是建筑设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做好这一项工作也是凸显我国各地文化、让建筑产品的建设工作更为有效地响应现代化建设号召的一个主要途径:环境艺术设计是把环境融入到建筑产品、把文化融入到建筑产品、让建筑产品拥有其别具一格的灵魂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进行这一项工作时,设计人员必须能够有足够的前瞻性以及文化素养,认识起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工作中的重要性,以本土的地域性为依据,将其合理、可行地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去,从根本上达到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

2 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的地域性特征

在环境艺术工作中,地域性特征的体现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对于新时期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来说,地域性特征的体现更是直接主导着整个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成效的:地域性特征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独有的一部分,也是区别于别类建筑设计的最主要的一部分,是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是否能够取得相应成效的关键点。

2.1 地域性特征中的目的性

任何的工作要想做好,首先就必须确定工作的目的,环境艺术设计也是一样,设计人员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之前,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目的性,对设计的目的进行全方位的可行性分析,这不仅仅是设计人员开展设计工作的基础,也是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凸显地域性特征的前提。:之所以要进行环境设计工作,就是为了突显出建筑产品的地域性特征,就是为了使地域文化得到传承,让建筑产品有其别具一格的灵魂,让建筑产品能够在充分地展现出其独有的美的同时弘扬地域文化。这就是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目的性,设计人员必须依照建筑产品所将要坐落的地方的地域文化以及自然优势,开展可行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通过建筑产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相影响的方式,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把建筑产品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在倚靠自然环境优势的同时也弥补自身的不足,使建筑产品和自然环境两者互相映衬,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

2.2 如何在环境设计工作中体现出地域性特征

2.2.1 设计人员自身对身周环境的观察力以及认知度的提高

对身周环境的观察力和认知度是每一个环境艺术设计人员都应该具备的一项职业素养,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同时,对从业者的艺术素养、职业素养的要求也是极高的:良好的环境观察力和环境认知度是主导着设计人员对地域性特征的了解程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其可以让设计人员更好地找到设计方向,能够让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更为清晰地认识到设计工作的要点。要想充分地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地域性特征,这两项职业素养则是缺一不可的。但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的过程,设计人员在不断参加设计积累经验的同时,还应适时地总结出相应的规律,争取地域性特征能够在下一次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2.2.2 文化元素与环境整体的和谐

设计师在做环境没计前,必须认真理解建筑师的建筑母体设计原创理念与建筑文化元素语言内涵及建筑室内不同空间的功能要求,寻找建筑与室内空间的通俗简练的文化元素语言表达定位,如庄重、宁静、欢快、温馨、跳跃等等。比如一个酒店大堂的审内设计应该服从温馨、亲切、尊贵等文化元素语言,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文化元素设计中,如艺术品、图案、色彩、灯光、造型、材料肌理等都应按上述文化元素语言原则去设计与营造。如果文化元素定位偏离了建筑功能的文化语言,如过分严肃,或色彩偏冷调都将使其空间显得低沉与压抑,达不到建筑功能特定的文化语言要求。

2.2.3 吸收外来优秀的文化元素

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进步,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优秀文化的相互交流。我国自汉代后,由于佛教传入与唐代丝绸之路兴盛,成就了历史上大最外来文化元素在中国绘画、宗教、建筑、雕塑等文化领域的广泛交融和应用,远到敦煌壁画、云冈石窟……近到北京十大建筑、南京中山陵及上海等城市建设,无不是中两文化相互渗透交融的结晶。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说过:对中华文化的吸收利用而不加以提炼,只能是作为“孝子”对家业的保守与继承;努力学习外来文化而忘记自己是一中国人,只能是一“浪子”,吸收优秀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进行优化发展,即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事实证明,仁性与知性、道德与科学相互融会贯通,即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基本观点,是人性之整体,合之双美,离之两伤。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应中华文化元素合璧,要努力寻找中西文化的最佳结合点。

参考文献

[1]戴建华,吴萍,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与文化的思考[J],艺海,2009(4)

建筑工业化的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

1旧建筑改造的现状

三十余年的经济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当我们面对着高大的混凝土森林和高架桥,发现许多曾经的记忆永远消失了:首都的四合院成片的被拆掉,只有故宫博物院守着那条古老的中轴线;更多的城市在经济大潮中“旧貌换新颜”,千城一面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城市沉淀的历史魅力一天天丧失,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甚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的,不到正常使用年限仍然具有使用价值的工业建筑也被大量拆毁,导致了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巨大损失。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 旧工业建筑改造在西方形成了一股热潮:当时改造的对象多为工业革命时代大量兴建的轻工业建筑及少量重工业厂房,例如将瑞士苏黎世面粉厂、德国鲁尔工业区煤气罐改造为文化艺术中心等案例。当时西方的一些城市职能开始发生变化,金融、贸易、科技、信息、交通运输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日趋成为大城市的主要职能,过去在制造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落,其遗留下的工业建筑的功能、结构、形态需要得到更新以适应城市新职能新工作、生活方式的需求。

当然,我国与西方国家由于国情的不同,在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动力机制、技术手段、观念及政策等具体实施运作方法方面都有区别,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的方法与经验,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2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方法和设计

往往建筑本身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改造的方法。我们按照工业建筑原有的外部特征以及建筑原有形象的美学、文化价值,把工业革命至今所出现的工业建筑分为以下三类:

2.1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旧工业建筑

这类旧工业建筑历史相对较远,建于20世纪初或者更早,对于这类旧建筑,其外部形象的处理采用比较谨慎的态度,保留大部分原有建筑的外部特征,并对其进行必要的维护整修或更换局部构件。

2.2有城市地标特征的旧工业建筑

许多工业构筑物如水塔、烟囱,由于其外观特征成为当地的地标建筑,对这类旧建筑的更新,如果通过保留、美化原为人们所熟悉的建筑特征,进行符合逻辑的更新,可以很大程度地在保留城市记忆的基础上,给人们带来新的建筑体验。

2.3普通工业建筑

对于大多数现存的旧工业建筑来说,并没有上述那么多的文化价值,也不具有特别明显的历史、美学价值和特征,一般说来,这类旧建筑历史价值相对不高,但大都结构坚固,内部空间宽阔,使用性较为灵活,而且数量肯定是最多的。我们的改建方式也可以更加自由,多样化。

2.4改造过程中常见的几种方法:

2.4.1保护(Preservation)

如果旧建筑的结构没有大的损坏,现状与原貌的差别只是因为时间所留下的痕迹:如建筑的表皮材质因为风化、降水等原因变旧,色调发生改变;室内构件如金属制扶手等器具因为长期磨损出现光滑的现象等,应采取保护的措施,尽量不做大的改动。这些不妨碍建筑功能的局部变旧――建筑会因为这种“旧”显示出一种沧桑感,保护的方式应选择保持现状;当然,为避免可能出现的进一步毁坏,应加大保护和维修的费用。

2.4.2修复(Restoration)

即通常所说的“修旧如旧”,指的是在原物部分残损的情况下,按照原来的结构用材等特点进行修复,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和原来的风貌相同。使用当时所使用的材料和技术,尽量使旧建筑恢复到原有的状态。损坏严重,材料、结构使用寿命已到,可按保护内容部分或全部复建,须遵循“原真性”原则,确保地址、尺度、式样、材料、工艺等的一致,尽可能利用原构件、装饰。

2.4.3更新与重塑(Remodeling)

建筑工业化的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 税收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建筑业的基本特点及其对税收管理的影响

(一)建筑业的基本特点

1.开发和生产项目的特殊性

建筑行业开发和生产项目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开发和生产项目的单件性、流动性和长期性。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一样.建筑业同样具有周期性,且从投入到产出的运行周期往往较长。

2.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

建筑业与国民经济其他多个行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比如水泥、钢铁、玻璃、木材、家电、塑料等各种行业或产业,均在建筑业生产经营中扮演相应角色。正因为此,建筑业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3.对国家政策的敏感性

国家和政府出台新的政策极易给建筑业带来明显影响,比如国家各项税费在影响建筑业成本核算基础上,使企业利润回报率出现变动.再如政府在建筑业投资规模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到建筑业规模的变化。

(二)建筑业行业特点对税收管理产生的影响

1.税源变动不易把握

由于建筑业很容易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其税收收入计划、预测等难以保证准确无误,使得建筑企业决策和税收征管把握难度较大。

2.所得税管理难度较大

建筑业常出现开发项目实施时间持续一年以上的情况。对建筑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果按照正常的以会计年度为单位,则很难对收入、配比结转成本等进行准确计算。加上有效开发项目具的流动性.给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造成更大不便。

3.税务稽查工作复杂

建筑业牵涉其他多个行业,这给某些建筑企业在成本费用上造假提供机会。此外,由于全国各地执行税收政策并非完全一致,则一些建筑企业到税负较低的地区申请代开发票,甚至使用假发票。建筑业材料票使用增值税发票,在上述情况下,地方地税部门稽查难度明显增加。

二、建筑企业税收征管中常见问题

(一)会计核算不规范

目前。建筑业企业账面核算不实、明亏实盈、逃避税务机关监管、偷逃企业所得税等现象严重。一则营业收入申报不真实,其主要原因在于建筑企业挂靠单位多、财务制度不健全、诚信度偏低、账证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比如将工程款结算收入或者合同外工程收入、工程差价收入等挂“其他应收款”,再如处理涉私建筑项目时,将私人合伙建房的部分收入以略低于税务机关所确定的最低申报价格入账甚至不入账,私自帐外经营,故意偷漏税款。二则企业列支成本费用随意性较大、成本费用较高.尤其是虚列各种名目开支.如人工费、广告费、业务招待费、借款利息等费用。

(二)个人所得税监管不到位

在建筑业税收收入构成中。营业税占据较大比例.个人所得税所占比重甚小,税务机关对个人所得税监管不到位,导致出现较多问题:代扣代缴义务时间滞后、收入难以把握、分包工程常被遗漏、逃税避税现象严重。比如企业承接分包工程所得收入应计人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扣缴的计税金额,但在人账时往往被遗漏,再如个人承包人或挂靠人开具材料发票抵账,用以逃避工薪所得的个人所得税

(三)营业税计税金额申报不足

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相关内容,纳税人从事建筑、装饰、修缮工程作业时,不管其与对方采取何种方式结算.纳税人营业额均应将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包含在内。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与其他多种行业产生联系.但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自行采购原材料,只向施工单位支付施工费用则申报缴纳营业税时,施工单位纳税人也只依照所得旋工费进行申报。对于常发生的绿化、木门、水泥路、路灯、电梯等配套及零星工程,均以各种建筑材料、设备等发票形式直接计入且有账目,以减少计税金额。纳税人申报纳税只以施工费为依据,则漏掉了建筑施工过程中自购原材料费用及其他动力价款应缴纳的营业税。

(四)营业税征收难度大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营业税相关税收政策规定不够合理和明确,客观上助推了纳税人税款申报延时、税款交付拖欠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十分不利于营业税征管工作的开展。首先,税收政策中关于建筑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规定过多、过细,在实际操作中遭遇较多难题,尤其是按照建筑营业税纳税人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的不同,现行政策规定了不同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使得纳税人巧用规定故意延缓税款缴纳期限,税务机关在未能全面掌握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的情况下.很难确定建筑施工单位纳税义务发生

时间。其次.税收政策关于建筑营业税纳税地点规定的多样性也成为税收征管难度的诱因,《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营业税纳税地点做出分散性规定,导致多数建筑企业不按时缴纳税金或者税金分毫不缴,由于时间、空间、人力成本的限制.主管税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工程进度、成本核算、企业劳务、企业收入等具体情况,进而造成施工企业拖欠、少缴税款。

三、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税源监控机制

做好税源监控应从管理流程和管理内容两个角度人手。

1.规范管理流程

规范管理流程,应实行有序的项目登记,包括项目开工登记即在办理开工许可手续前,建设单位须与施工单位一同到税务机关办理建筑业税收项目登记手续;项目变更登记,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停缓建等较大变动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须到地税部门办理项目变更登记手续:项目注销登记,即建设单位须在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后.主动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项目注销登记手续,进行结清税款、交回《委托税款证书》、代扣税款凭证等一系列税收事宜。

2.细化管理内容

细化管理内容应实施双向申报方式,即建筑单位和建筑企业需在建筑项目被纳入正常的税收管理轨道后,分别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申报纳税。其中建筑单位应定期明细申报,对工程进度、付款情况、税款、工程材料供给等详情进行分项目申报,并建立健全税款台账,按月解报税款。建筑企业则首先根据法定要求,办理相关纳税申报手续,并据工程进度将《建筑业税收明细申报表》报送至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处.以将税源监控延伸至具体的建筑项目,提高纳税申报准确性。

(二)有机协调工作局面

1.明确机构定位和职责

在建筑企业税收征管过程中。对建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建筑企业机构所在地税收收分局、建筑业税收管理员的地位、职责应予以定位和明确。建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同时监督建设单位税款申报、解缴、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以及施工、贷款结算、开工与竣工验收等各个不同过程,并将税收信息传递给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建筑企业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既要负责对纳税人据项目预算和工程进度实施纳税申报情况的监督.又要对财务核算、税款缴纳等内容予以监管,以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传递及时性信息,做好定期分析对比工作。

2.实现动态控制和相互制约

建筑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和动态控制要求,税务机关专人、专职、专责地对建筑项目施以跟踪管理方式,其目的在于监管建设单位代扣税款是否合法、建设项目施工进度如何、涉税动态信息是否可靠,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税款从开工到项目竣工验收均能够及时足额入库。建筑业内部机构应相互协调、彼此制约,比如施工单位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机构、建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机构共同、定期对比析纳税申报详情,及时查找漏项工作、申报不及时等问题。

3.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翻新,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目益提高,其信息化管理诉求也日渐提高。比如借助于平台信息集成功能,对建筑企业内外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再如以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比对预警功能,实现税源智能化管理;或者以平台多元化查询功能,提升税收管理效能,此点最利于建筑行业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与税收管理员的沟通,以全面及时地监控和了解税源情况。

(三)拓展税收管理范围

1.扩充税源信息渠道

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须解决税源信息不对称问题,构建信息共享、管控有效的综合治税体系和综合治税网络,积极扩充税源信息渠道。具体来讲,建立健全和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换与联系的制度.保证重点建设项目信息的定期获取,并对工程项目计划投资、招投标以及投资完成进度等及时、全面掌握,充分挖掘潜在税源信息.实现现有税源信息准确、真实、可靠。

建筑工业化的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特征,现状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高层建筑施工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地关注。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一方面,它是解决居住用地紧张问题的有效举措; 另一方面,它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必然举措。然而,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施工中还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加深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的认识,以切实增强施工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基于以上的论述,本文从特征、现状和技术要点三个维度,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希望以此能为该项事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1 高层建筑施工的特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施工事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建筑施工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结构形式向复杂结构形式的转变。与此同时,我国建筑施工逐渐呈现出安全化与规模化、智能化与功能化的发展趋势。众所周知,高层建筑施工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施工形式相比,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显著特征: 首先,高层建筑施工具有工程量大与技术含量高的特征。对于高层建筑施工而言,它对安全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具有一定的密闭性与抗风性。其次,高层建筑施工的地基强度较大。由于高层建筑对地基的负荷量大,地基的承受力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安全,一旦承受力超负荷,那么地基承载力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负荷。高层建筑的地基不管采用何种方法但要遵循两个原则: 1) 地基尽量在大气层能够影响的深度以下; 2) 地基要与建筑物设计相吻合。在实践中,建筑施工与地基强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建筑物越高,其对地基强度的要求越高。因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而言,它的地基不仅面积大而且深度深,以此来妥善地解决施工中的结构抗浮等问题。最后,高层建筑施工工期短与结构性能好的特征。在现实中,高层建筑多为混合型结构,而且功能较为复杂,这决定了高层建筑施工具有工期短与结构性能好等特征。

2 高层建筑施工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并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现如今,随着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建筑结构日趋复杂,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必然要进行不断地革新与优化。就目前而言,我们应当依据施工中的技术路线而选择合理的优化方案。具体而言,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依据高层建筑逐层施工的特点,不断提高施工作业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效率,加强施工各工序间的衔接,强化总承包管理的强度; 其次,要依据高层建筑垂直发展以及作业面窄与施工进度紧的特点,不断提高垂直运输体系的施工效率; 最后,要依据高层建筑作业环境差的特点,不断提高优化结构施工工艺,增强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总之,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将施工实践与施工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我国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

3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3. 1 逆向施工技术

在现实中,逆向施工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如浇筑中间支承桩柱、向上逐层建设地上结构、修筑地下连续墙等等都是逆向施工的范畴。与顺向施工相比,高层建筑采用逆向施工技术有这样几项特征: 首先,在实现构筑物与管线布置以后,地下连续墙可以通过规划或紧靠的方式,将红线构筑地下连续墙作为一种永久性的外墙,从而实现扩大建筑面积的目标; 其次,在逆向施工技术的作用下,逐层浇筑的地下室结构的内部支撑的刚度远远大于临时支撑的刚度,这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基坑变形以及沉降影响等问题的发生; 最后,逆向施工技术能够实现地上结构与地下结构的同步施工,以最大限度地缩短多层地下室建筑的总工期。

3. 2 预制模板技术

施工工期是关系建筑施工成效好坏的关键环节。对高层建筑施工而言,同样也是如此。鉴于结构施工重复性高的特点以及竖向结构施工的优点,我们采用滑模法与爬模法来有效控制施工工期,并提高主体结构的整体性能。滑模法与爬模法是实践中非常有效的施工方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施工的实效性。两者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主要体现在: 首先,它们的结构整体性好,机械化程度高; 其次,它们对组织管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在结构物立面造型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最后,它们对施工工期与施工成本的控制都有着极为迫切的需求。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预制模板技术,将滑模法与爬模法付诸实践,以实现缩短施工工期与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3. 3 钢结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钢结构施工技术应用较为广泛,这得益于钢结构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与工业化强度高的特性。钢是一种热传递非常强的金属材料,因此高层建筑钢结构也具有十分突出的热传导性。当经历火灾时,这种结构特点会给整个高层建筑带来毁灭性的破坏。由此可见,在应用钢结构施工技术时,我们必须加强对防火设施的设计与施工。除此之外,钢结构施工要依赖于大型塔吊,在某种意义上,塔吊起重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钢结构安装效率的高低。因此,钢结构的吊装、测控与焊接技术都是钢结构施工技术中的重要内容。

3. 4 泵送混凝土技术

泵送混凝土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不仅数量大而且强度高,对混凝土的配比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国内的施工方大多采用掺粉煤灰与化学外加剂的双掺技术,以满足泵送混凝土技术的需求。在这项技术的作用下,混凝土的泵送高度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有效地提高了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

4 结语

在新时期,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我们要想将该项工程做好,就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要对高层建筑施工的特征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其次,要对高层建筑施工的现状有一个准确地把握; 最后,要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有一个科学地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强高层建筑施工的有效性与实效性,才能真正实现高层建筑施工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 辉.浅析超高层建筑桩基的设计与施工要点[J]建筑施工,2010( 15) :26-28.

建筑工业化的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经济效益;特点分析

1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特征

现阶段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日益加快现阶段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日益加快,推动了建筑行业改革与升级改革与升级。各种先进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工程施工中,并在现场施工环节中进行了调整与创新并在现场施工环节中进行了调整与创新,进而总结出更多施工经验和技巧工经验和技巧。但是,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使用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多问题,概况来讲包括:第一,多数以上建筑承包单位经营规模小模小、运作资金少,无法及时引进先进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第二第二,部分建筑承包单位施工人员与核心技术人员专业能力较低较低,对新型技术掌握和理解程度低,无法充分发挥出新型技术的作用和价值术的作用和价值。第三,整体建筑行业内的企业对新型施工技术了解不全面技术了解不全面,未能认识到学习新型技术重要意义。第四,建筑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建筑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不适用,相关管理部门对施工技术宣传推广力度低宣传推广力度低。结合国内目前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和实际情况况,需要地方政府和管理机构要加大对新型施工技术推广力度度,帮助建筑企业正确认识到新型技术环保节能、节省物资、缩短工期缩短工期、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征特征。所以,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施工技术,是有效降低投资和施工成本施工成本、扩大建筑企业经济效益、适应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2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

想要通过施工技术的运用实现控制施工造价想要通过施工技术的运用实现控制施工造价,就必须充分掌握施工各环节内容分掌握施工各环节内容,例如:施工规划、流程设计、采购施工建材建材、施工设备与技术等。因此,现代建筑施工更加复杂,对技术要求更为严格技术要求更为严格,需要施工各环节高效协调和配合。

2.1优化施工资源配置

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工程项目开工之前,甚至招投标阶段,需要深入施工现场场,全面了解和掌握建筑施工周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施工流程规划施工流程,组织施工资源。由于建筑施工具体时间和地点相对固定点相对固定,但是具体施工建材、设备使用与施工人员数量相对多变这一情况对多变这一情况,要求施工现场管理将施工作业人员调配、材料设备管控放在首要位置料设备管控放在首要位置,进而实现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的目标目标。根据施工进展程度和建筑整体特征,合理计算施工材料耗用与工人需求料耗用与工人需求,以更少资源实现更优质施工。优化资源配置配置,降低实际施工中窝工、物资浪费以及施工顺序混乱等情况况,从本质上确保建筑施工质量符合建筑施工制度规定。

2.2方案选取差异化

不同地区或城市都具有能够代表本地文化特征的建筑不同地区或城市都具有能够代表本地文化特征的建筑,因此因此,不同区域建筑施工需求也带有明显差异化。建筑施工要结合实际特征要结合实际特征、地区施工工艺以及建筑设备材料展开规划划。建筑施工技术要兼顾季节、地形、环境、技术水平、建筑单位规模等因素位规模等因素,正确认识主观与客观条件,因地制宜选取最佳方案方案,再辅以科学技术和设备从而实现施工顺利进行。

2.3合理规划交叉作业

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作业单位的协作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作业单位的协作,对人工和建材消耗量极大建材消耗量极大,因此合理规范交叉施工的顺序,避免资源浪费费,可以很大程度上为项目增加效益。多种施工技术交叉使用用,使得施工复杂性这和问题迟迟无法缓解。通过施工技术经验的运用经验的运用,可以寻求最有利的交叉施工顺序,从而节省资源源,确保质量和安全,为建筑单位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奠定基础基础。

2.4技术优化降本增效

经济技术相结合已成为当今建筑施工企业寻求效益的必备认识备认识。通过施工过程中技术方案的优化,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的前提下,降低资源消耗或是增加房更签证,从而获得更高的企业效益企业效益。

3现代建筑施工新技术应用

3.1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日益成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日益成熟,施工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也不断加快化建设进程也不断加快。在实际施工现场管理中对建筑施工物资物资、施工流程方案、建筑单位信息、工作人员行为以及施工设备检修养护等内容进行信息化实时监督设备检修养护等内容进行信息化实时监督,为调整和完善施工规划提供精准参考数据工规划提供精准参考数据。建筑施工管理人员通过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化管理技术,加强对施工各环节监督和控制,实时获取施工数据信息据信息,使得施工全过程更加透明化,进而提高了建筑施工技术技术。

3.2新型施工材料应用

施工材料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单位经济效益施工材料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单位经济效益,所以所以,采购建材成为现代施工主要内容。目前建筑材料市场中存在诸多新技术建材中存在诸多新技术建材,例如:加气混凝土砌块、隔热混凝土砌块砌块、热轧带肋钢筋、烧结多孔砖等。新型施工材料相较于传统施工建材具有更加显著使用价值统施工建材具有更加显著使用价值,具有性能稳定、价格低廉以及绿色环保等特征以及绿色环保等特征。

3.3新型施工设备应用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新型施工设备使用提供理论基础,并在现代化建筑市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现代化建筑市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型施工设备不断深入到建筑工地设备不断深入到建筑工地,尤其是钢材焊接技术、喷涂技术等方面上已经取代了传统设备方面上已经取代了传统设备。新型施工设备具有性能全面、可靠程度高可靠程度高、操作便捷等特点,有效解决了诸多建筑施工技术难点难点,强化了施工技术应用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背景,为建筑施工技术创新与升级提供了基础条件术创新与升级提供了基础条件。建筑施工广泛应用新型施工技术技术,有效提高施工单位技术水平与施工效率,进而保障了建筑工程质量筑工程质量。但是,也存在着部分建筑单位对新型施工技术重要作用认识不全面重要作用认识不全面,使用效率较低等问题。这要求地方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加大对建筑单位监督管理力度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加大对建筑单位监督管理力度,帮助建筑单位认识和学习新型施工技术单位认识和学习新型施工技术,进而实现建筑单位以及建筑行业获取更多经济效益行业获取更多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崔永成.浅谈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对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