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遗传学回归现象

遗传学回归现象

遗传学回归现象

遗传学回归现象范文第1篇

【关键词】肥胖症;遗传;环境暴露;因素分析,统计学;儿童

【中图分类号】R 589.2 R 179 R 1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6)09-07584)2

肥胖症(obesity)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2002年WHO将肥胖列为造成人类疾病负担的全球一级十大风险因素之一。预防肥胖症的流行也是21世纪前50 a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成年肥胖的发生与儿童肥胖有密切关系,探明儿童肥胖的病因和相关影响因素,采取一级病因预防,控制儿童期肥胖,以预防和减少成年期肥胖和相关的成年期疾病,是风险最小、效益最大的根本措施。笔者以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遗传因素和环境相关因素,旨在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防治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在成都市开展健康监测的学校中,随机抽取体重大于身高标准体重20%的6~12岁儿童作为肥胖组。通过询问病史和查阅学生健康档案,排除非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选取同班级、同年龄、同性别、身高相近、体重在同等身高标准体重90%~110%范围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共调查儿童1876名,其中肥胖组与对照组各938名。

1.2方法参考国内外文献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遗传因素(父母肥胖情况、出生时体重等)、家庭环境因素(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父母对子女进食行为的影响等)、婴儿期环境因素(婴儿期喂养方式和婴儿期肥胖)、儿童个人饮食环境因素(饮食习惯、进食速度、每日进食量等)、运动环境因素(运动时间、看电视时间及睡眠情况等)、儿童心理因素(对肥胖的认识、性格、情绪等)。问卷经预调查,最后修订完善。

问卷调查以班为单位,在家长会上发放给研究对象,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现场介绍填写方法,学生和家长填写后收回。未参加家长会者由学生带回家与家长共同填写,并由家长签字带回。

1.3统计学分析用Excel 2000建立数据库,以SPSS 11.5软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2结果

在所有研究因素中,共有19项进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程,包括遗传因素4项和环境相关因素15项。有统计学意义(P

根据OR值大小判断,4项遗传因素影响力大小依次为父母双方肥胖(OR=3.203)、高出生体重(OR=1.883)、母亲BM!(OR=1.188)、父亲BMI(OR=1.178)。在遗传因素中,肥胖组父母均肥胖的可能性是对照组的3.203倍。

15项环境相关因素中,OR>l的有13项,其影响力大小依次为父母持有胖就是健康的观念(OR=14.406)、食欲好(OR=9.072)、担心肥胖(OR=6.508)、不挑食(OR=1.905)、服从家长对食物的提示(OR=1.648)、运动时间短(OR=1.612)、喜食油炸食品(OR=1.587)、进食速度快(OR=1.579)、性格偏外向(OR=1.517)、暴饮暴食(OR=1.488)、广告传媒影响(OR=1.332)、母亲文化程度(OR=1.263)、喜食禽肉类食物(OR=1.227)。

3讨论

3.1遗传因素与儿童肥胖许多研究发现,肥胖具有家庭聚集性,父母肥胖是儿童肥胖的一种预示。Birch等发现,双亲肥胖家庭的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性远高于双亲体重正常者。国内调查儿童肥胖与父母肥胖关系的结果显示,肥胖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肥胖者明显多于对照儿童,肥胖组和对照组父母肥胖的比值比为2.87。本研究表明,父亲BMI、母亲BMI和父母双方均肥胖进入了方程,其中父母双方均肥胖的OR值高达3.203。提示父母均肥胖是儿童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父母肥胖的儿童应成为预防的重点人群。另外,肥胖组出生体重OR值是对照组的1.883倍,说明高出生体重也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

3.2 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肥胖 儿童的生活与父母密不可分,其生活方式受家庭模式的影响,特别是12岁以前的儿童,其生活完全依靠家庭的监护。家庭环境受父母的职业、文化、饮食行为、生活习惯、健康知识及营养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饮食营养;但许多家庭在育儿行为方面存在许多不妥之处。笔者调查发现,父母持有胖就是健康的观念者,肥胖组是对照组的14.406倍,容易导致在生活中鼓励和放纵子女过度进食。

儿童的饮食行为形成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父母或照看人、同伴、媒体等,其中家长的影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外研究表明,吃某种食物时,如果父母不提示,儿童吃的可能性只有42%,提示后儿童听从的可能性为7l%;在儿童拒绝吃时,88%的父母会再给予提示。因此,在对儿童进行肥胖预防的健康教育中,应特别重视对父母的同期教育。

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对儿童的知识、信念、态度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李艳平等报道,儿童看电视时间与儿童要求其父母购买、家长实际购买电视广告食品以及儿童实际消费这些广告食品的频率呈显著正相关,而这些广告食品多为高脂、高糖食品。调查也表明,肥胖组儿童饮食受广告传媒影响很深的明显多于对照组,其OR值是对照组的1.332倍,提示广告传媒对儿童的进食有较大影响。如何控制传播媒介中食品广告的数量、质量和频度,家长应如何指导孩子看电视广告以及选择食物,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3.3儿童个人因素与肥胖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肥胖儿童食欲好的概率是对照组的9.072倍,暴饮暴食和不挑食的OR值均大于l。肥胖儿童的食欲很好,每餐饭量大,经常暴饮暴食,均可能造成儿童进食量过大,摄入各种营养素过多,最终导致肥胖。

“进食速度快”也进入了回归方程(Pl,表明进食速度快有增加儿童肥胖的可能性。与进食速度快、不能使饱腹感及时发生反馈,致进食过多有关。

食物种类对儿童肥胖影响很大。肥胖组儿童喜欢吃甜食、喜欢吃油炸食品和禽肉类食品,经常喝饮料,而喜欢吃蔬菜、水果的较少。现在的西式快餐很受学生的欢迎,最受欢迎的食品是薯条、汉堡、炸鸡腿及冰淇淋等。长期进食这些高能量、高脂肪快餐食品,容易导致肥胖。此外,儿童经常喝各种甜饮料,可能也是导致儿童趋向肥胖的原因之一。

在运动方面,肥胖儿童每周户外运动的次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运动时间方面明显不同,提示运动时间过短可能是儿童肥胖的一个危险因素。

遗传学回归现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甲骨文 古代文字 流散 回归

[分类号]G239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沉睡在殷墟3 000余年的“甲骨文”首次被发现,至今已有110余年。甲骨文与敦煌遗书、黑水城文献被公认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三大重要考古文献发现。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甲骨文意味着人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它的发现无疑给世界历史和考古学界带来了强烈震撼。

1 殷墟甲骨文及其发现

1.1 甲骨及其文字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殷墟文字”、“殷契”、“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都是指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绝大部分发现于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那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出土的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商代统治者讲究迷信,对于天灾人祸、农业收成、打仗胜负、祭祀鬼神、生老病死,以至于出行、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用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占卜时先将龟甲和牛肩胛骨锯削整齐,然后在甲骨的背面“钻凿”出圆形的深窝和浅槽,把要问的事情向鬼神祷告述说清楚,再用火对深窝或槽侧加热使甲骨表面产生裂纹,这种裂纹叫做“兆”。于是,占卜者根据裂纹的长短、粗细、曲直、隐显,来判断事情的吉凶成败,然后用刀子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在卜兆的旁边,这就是卜辞。刻有卜辞的甲骨被当做档案资料妥善收藏在窖穴中,遂得流传于后世。在已发现的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500左右,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1700余字。甲骨文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

1.2 甲骨文字的发现

安阳市小屯村的农民在耕作时不断在农田里挖刨出甲骨,最初没有人重视。有一位叫李成的剃头匠害上严重的皮肤病没钱求医购药,他把一些甲骨碾成粉敷到脓疮上,想不到这甲骨粉还有吸湿和止血的功效。从此他把捡来的甲骨说成是“龙骨”向中药铺介绍药用,中药铺便开始收购“龙骨”作为药材。清朝光绪年间,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王懿荣(1845~1900年)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外中药店买药,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翻看药料时发现骨片上刻划着一些符号。对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荣对这批龙骨仔细研究分析后认为,这并非是“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他从甲骨上的刻划痕迹辨识出“雨”、“日”、“月”、“山”、“水”等字,后又找出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由此他确信这是殷商时期刻划在兽骨上的早期文字,于是他把药店所有刻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后来又通过古董商搜购一些,累计有1500余片。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为王懿荣所识别确认,从此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轰动,文人学士和古董商人竞相搜求。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所以命名为“甲骨文”。其中单篇文章最长者达百余字,可以看出应用文雏形。

1.3 甲骨文的多次发掘

甲骨文被发现后,许多外国人和古董商纷纷高价收购,促使当地村民大肆挖掘,政府没有管理措施,使甲骨文挖掘处在非科学并带有破坏性的发掘状况中。从1928年至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先后发掘15次,共获有字甲骨24922片,其中字甲22718片,字骨2200片,刻辞牛头骨1个、刻辞鹿头骨2个、刻辞牛肋骨1个。建国后又有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工作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安阳队的考古工作者陆续发掘了多次,在殷墟共发现有字甲骨6495片。其中有三次重大发现,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第一次是1936年6月在小屯村北宫殿区发掘17096片,记录着商王武丁时期的许多活动,是武丁王室的甲骨文档案库;第二次是1973年在小屯村南地发掘7150片,其中刻字甲骨5041片,同时出土的还有陶器制品;第三次是1991年秋,在花园庄东地发掘1583片甲骨,其中刻字甲骨有579片,记载内容丰富,而且问卜者都是武丁时期的王族成员和高级贵族。后经考古发现证明,殷墟主体区域以外也有甲骨文。山西洪赵县遗址、河北邢台小汪西周遗址、北京房山县燕都遗址、山东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等都再次出土甲骨文,大辛庄商代遗址清理出有字卜甲8片。西周甲骨文的发现地有10余处,经过集中发掘与零星采集,至今已收集约达15万片。

2 甲骨文的内容与价值

2.1 甲骨文的内容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余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包括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农业、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医药、灾祸等。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7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可以隐约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它反映了从公元前1300年到公元前1000年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2 甲骨文的特点

虽然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甲骨文已经是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笔迹还是十分明显的。其主要表现:一是甲骨文的一些象形字,在字的构造方面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二是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一个字有很多写法。三是甲骨文的形体大小长短不一,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来决定。四是因为在较硬的兽骨上用刀刻字,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尽管甲骨文文字在结体上大小不一、错综变化、百体杂陈,但文字风格具有劲健雄浑、秀丽轻巧、工整规矩、丰腴古拙等类型特点,字里行间多有书法之美,显示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成为能够完整记载汉语的文字体系了。

2.3 甲骨文的意义与价值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它对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无与伦比的价值:①甲骨文引导炎黄子孙走上用图形记号表示意义而不约束其读音的文字发展历程;②甲骨文

具有一定体系并有比较严密的规律,刻划精湛,内容丰富,对中国古文字研究有重要作用;③甲骨文因是出土文物而可信程度更高,对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纠正《说文解字》的疏失,解决青铜器铭文中悬而未决的问题有极大价值;④甲骨上的卜辞是记载商王室历史活动的第一手材料,打开了观察3000年前黄河流域人们生活的窗户;⑤学者们根据甲骨文记载进行考证和研究,证实了《史记》中《殷本纪》的可信性,把中国有考据可信的历史提早了1000年。在中国学者的心目中,它是祖先智慧的结晶,中国文化的瑰宝,唯中国独有。如今甲骨学已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世界性学科,众多国家和地方相继成立了甲骨文研究学会和书法学会,从事研究的中外学者有500余人,发表的专著、论文达3 000余种,是对甲骨文蕴含的深厚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最佳肯定和解释。

3

甲骨文在世界的流布

随着甲骨文的发现,金石学家、古董商人、外国传教士开始大量追求收购。由于当时政府保护不力,当地人非科学的疯狂发掘和古董商贩卖以及国外入侵者的抢购与掠夺,导致殷墟的大量甲骨文和青铜器、玉器惨遭离乡背井之厄运,长期流落异国。据统计,从1889年到1928年,私人挖掘出土的甲骨就达10万片以上,据最新调查显示,殷墟目前至少有5万余件文物流失海外。这些殷墟甲骨和文物几乎都是在解放前,准确讲是在清末民初年间被外国人大量收购持有,并陆续运走流失到海外的。

3.1 甲骨文流失海外的途径

甲骨文流失海外主要是传教士和驻中国大使馆等人员在中国期间从私人、市肆收购而得,少数是中国人赠送:①私自搜求运到国外,传教士们从民间或古董商处收购带走,如威尔茨1909年在青岛等地购得711片归德国。明义士在河南安阳等地购得6 000余片归加拿大;②美英联合收买集团,英国驻天津领事霍布金与牧师查尔方特组成了美英联合收买甲骨集团,查尔方特做了11年的甲骨贩子,致使大批甲骨流往海外;③私人旧藏捐赠,如美国的顾立雅1986年将其收藏的43片赠予芝加哥大学司马特画廊,1913年前后,荷兰驻中国大使馆翻译实习生都文达给荷兰国立人种学博物院捐赠7片;④传教士合伙盗卖。库寿岭和方法敛合伙从山东潍县盗卖甲骨,其中一次就卖给英国人在上海所办的亚洲文会博物馆近500片;⑤收购再转手,传教士卫礼贤1910年在青岛购得72片甲骨,1913年将其中的70片售予瑞士巴赛尔民族艺术博物,1片转售德国法兰克福的中国学院;⑥中国藏家带到国外散失,据学者胡厚宣考证,中国藏家罗振玉在避居日本时将甲骨散失许多,有记录说明的是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3 599片,天理大学参考馆809片,东京国立博物馆225片,东京大学考古研究室113片,富冈谦藏有800片等,总计达5 745片;⑦中国收藏家赠送,1910年中国藏家金某赠送给法国季梅先生3片,后入季梅亚洲艺术博物院。1927年罗振玉赠给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博物馆26片;⑧战争中趁机劫掠,日本军人和其他一些外国人趁国内局势动乱,劫掠殷墟文物;当时的村民们争先恐后的把甲骨买给外国人,外国人收购和携带甲骨文出境畅通无阻。

3.2 甲骨文在世界各地的分布

从甲骨文发现至今的110余年间,共出土了15万片(包括殷墟以外出土的)甲骨文材料,流失到世界各国达总数三分之一以上,珍藏在10余个国家博物馆中。其详细分布如表1所示:

表1中的统计正如孙亚冰先生所认为,不可能绝对地准确。因为:①甲骨在保存过程中还会不断地破碎;②私人收藏流动性大,统计时难免重复。但这部分不过1 000片,占的比例不大。国内外所藏殷墟出土刻辞甲骨总数即15万片(取整数),其中重要的部分都已经著录了。今天看到的这15万片刻辞甲骨并不是商代甲骨的原貌,因在埋藏、出土、流传的过程中,甲骨慢慢破碎,大多数为残片,有的只剩一两个字,完整的则是凤毛麟角。

4 流失甲骨文的回归

4.1 甲骨文物回归情况

“敦煌虽在,但敦煌学却在国外;安阳殷墟虽在,看甲骨文却要到日本”。这种学术界广为流传的说法怎能不让人心痛,怎能不刺激国人痛下收回流失海外国宝的决心?甲骨文的故乡是中国,无论它们流落到那里都是中国的“游子”,都会“思念”自己的家乡。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让流失的甲骨文物回归故里。2004年7月4日,崇源公司在上海花园饭店举行了20片“天津孟氏旧藏甲骨文”拍卖,这是殷墟第一批出土的甲骨中的精华部分,神秘买家以5280万拍走,在海内外引起轰动。河南安阳这次也派出竞拍团,很想请甲骨文回归故里,最终未能如愿。买家声称:以中国人的名义,这20片甲骨文算回家了!时隔一年余的2005年11月4日,嘉德公司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的秋拍会上收藏家路东之的98片“梦斋甲骨”稀世藏品悄然现身,又一次引起业界的关注。最终因出价比底价少160万而流拍。很庆幸两批甲骨文未被外国人拍走,真的很希望被拍卖的甲骨文能够回归殷墟博物苑。好在这些甲骨文还在国内,如若有国际拍卖,中国就应当仁不让,要让流失国外的甲骨文物回归故里才是我们真正的希望和目的。

4.2 甲骨文追索回归无穷期

在殷墟成功跨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后,许多流失海外的文物成了殷墟和安阳人民心中永久的痛,也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弥补的遗憾。随着殷墟博物苑的建成和殷墟申遗成功,必须改变文物流失的局面,国家为此应建立起一整套相关机制,在漫漫追索过程中吸取经验,争取追索成功。回归策略主要有原生性(原生实物)和再生性(拓片、照相等)回归。

原生性回归:①根据国际公约索回非法流失海外的甲骨文。尽管追索的成功概率偏低,但是我们不能放弃这个权利。②外国元首来访趁机“索债”。通过外交渠道,与相关国家的政府直接谈判、沟通,达成归还协议。③国际会议中搞“突袭”索要。国家领导人在国际会议公开追讨流失文物的举动,往往令对方措手不及,充满戏剧性。④利用殷墟申遗成功,呼吁海外持有者支持甲骨回归故里。⑤开展全世界甲骨文征集。号召友好人士无私捐赠和有偿出让。

再生性回归:①开展中外合作制作甲骨拓片,出版甲骨拓本回归;②甲骨学研究者申请专项课题,以墨拓、照相、摹写等手段完成回归;③建设甲骨拓片影像数据库,更新用拓本对甲骨进行缀合的原始方法,甲骨拓片影像数字化。

4.3 加大甲骨文资源管理力度

流失国外的甲骨文我们无法控制,但对国内的甲骨文应当引起重视,加大甲骨文资源管理力度。目前,国内的甲骨文收藏十分分散、混乱,存在风化破碎和流失的可能。甲骨文也是不可再生资源,希望有关部门把甲骨文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来重点保护:①加强甲骨文拍卖的管理,确保甲骨文不再流失,国家文物局必须对甲骨文拍卖实行严格管理,限制境外买家竞拍,限制甲骨文出境等措施;②收藏单位应谨慎保管,对于收藏珍品轻拿轻放,避免一分为二或破碎现象发生;③提倡爱国捐赠,动员私人收藏有偿捐赠国家;④严守国门,防止甲骨文走私暗流;⑤呼吁建立部级甲骨文博物馆,统一集中对甲骨文资源进行收藏和研究,使之成为世界上甲骨文收藏的专业博物馆。

遗传学回归现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区房;租买不同权;特征价格模型;空间计量模型

一、引言

就近入学政策规定只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持户口簿可在户口所在地或家庭实际居住地就近入学,而户籍往往与家庭住址挂钩,这就意味着居民只有在学区中买房而非租房才能将孩子送到该学区中的学校读书,因此“学区房”的概念也就逐渐诞生了。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通常愿意付出很高的代价购置一套学区房,这大大提升了优质新教育资源附近住宅房屋的需求,学区房价格飞涨,“天价学区房”现象比比皆是。

“以房择校”和“租买不同权”的制度安排使得学区房成为择校费另一种形式的替代品,优质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的不均等被居住群分(residential sorting)效应放大,低收入群体被从优势区位挤出,更多地居住在交通不便、教育资源不足和环境质量差的地方,公共品消费和福利受损,形成居住分异(residential segregation)和社会分割(胡婉D、郑思齐和王锐,2014)。

二、文献综述与创新之处

1.国内研究现状

优质教育资源对住房价格的影响,本质上是公共品的资本化问题。最近几年,国内有许多学者进行了学区房溢价的研究,但由于微观数据的限制,多数研究都是停留在省级或城市层面来。国内的研究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是定性分析教育配套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如陈玲玲和唐学玉(2009)深刻的剖析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和分配不均等原因造成“天价学区房”现象,从而造成了居民群分效应和弱势群体福利损失等问题,提出了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财政公平投入等建议。这种定性分析式的研究方法相对简单,研究深度也比较浅。

第二类是利用标准的特征价格模型研究某一类型学校学区房溢价大小。如哈巍、吴红斌和余韧哲(2015)基于北京市城六区二手房的重复截面数据,估计了重点小学对应的学区房相对于非学区房的溢价。这类研究对于实证的参考价值相对较高,但是可能存在遗漏变量问题,可能高估优质教育资源的隐含价格。

2.国外研究现状

相对于国内的研究,国外学者则较早的对教育资源的资本化效应进行研究。Oates(1969)最早应用特征价格模型研究学校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通过分析公立学校在每个学生上的支出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证实了教育资源可以资本化到住宅市场之中。但是传统的特征价格模型难以将房屋特征、楼盘特征以及邻里特征、居民特征等所有影响住房价格的因素加以控制,因此研究都不可避免的存在遗漏变量的问题,而这会导致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隐含价格估计存在偏误。因此,国外的学者们开始尝试多种改进方法: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1)固定边界法(BFE)。Black(1999)通过比对学区边界相邻两侧除学校质量外其余特征几乎一致的住宅样本价值的差异,发现学校质量对住宅价值有着正向影响。Black所估计出的优质教育资源的资本化效应要远低于传统特征价格模型中的估计结果,这也就说明之前的遗漏变量实际上是与学校质量呈现一个正相关的关系,所以会导致传统特征价格模型中优质教育资源的资本化效应被高估。

(2)工具变量法。Rosenthal(2003)利用外部学校评估作为学校质量的工具变量,发现英国的住宅对于学生考试成绩的弹性约为+0.05。但此类工具变量法往往会因为工具变量的有效性而受到质疑。

(3)空间计量经济法。空间计量经济法是公共品资本化研究进程中一个开创性进步, 研究对象的空间依赖性打破了大多数古典统计和计量经济学分析中样本相互独立的基本假设, 而古典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常不能消除这些数据的空间相关性, 目前解决空间相关性的常用模型是使用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Sedgley,2008)。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于研究教育资源等公共物品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实证价值更强,对相关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三、数据和模型

1.数据说明

(1)学校质量数据

上海市城七区(徐汇、静安、虹口、黄浦、普陀、长宁、杨浦)共有209所小学。一般而言,每一正规居住小区内的住房都处于某一小学的学区范围内。但是对比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升学率等指标可知学校的质量存在明显的差异(贾朝建,2007),本研究参考已有的市重点小学名录、搜房网、家长论坛等资源,将小学分为“市重点”、“区重点”和“普通”3个层级。

(2)房屋数据

本研究收集了2016年秋季上海城七区152所小学附近二手房和租房的价格数据,数据来源是国内房地产门户网站搜房网。此外,根据百度地图获取了各个小区到上海人民广场的距离。将从搜房网上获得的2016年秋季各区二手房平均价格与《2015年上海市房地产年鉴》中提供的对应月份的各区二手房平均价格进行对比可知(图1),本研究中的各区二手房平均价格与房地产年鉴中各区二手房的平均价格趋势基本一致,可认为该数据可信度较高。

2.变量说明

(1)变量定义和说明

为了尽量克服遗漏变量的问题,本文收集了每一套二手房的所对口小学学校质量、房屋特征、楼盘特征、行政区划、邻里特征等变量。表1为上述变量的定义和说明。

3.模型建立

(1)特征价格模型

特征价格模型认为,一种多样性商品具有多方面的不同特征或品质,商品价格则是这些特征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洪世键和周玉,2016)。特征价格模型反映在房地产市场上,即房地产是由不同的特征组成的,比如房屋特征、楼盘特征等,由于各种房地产特征的数量和组合方式不同,其价格自然而然也就不同。因此,本文首先分别以二手房房价和租金的对数形式作为因变量进行标准特征价格模型回归,作为教育资源质量资本化效应估计结果的参照,样本包括各层级小学的二手房。标准特征价格模型的形式如式(1)、式(2)所示。

其中,下标i表示每一个二手房个体,j代表楼盘,k代表上海主要7个城区,HPIjk和HRIjk分别为2016年秋季k城区j楼盘i二手房的房价和租金价格。Schoollev为小学的质量,是虚拟变量,本文重点关注其系数;House是房屋特征的向量;Bldg是楼盘特征的向量;Dis是行政区划的虚拟变量;Loc是邻里特征的向量;A1,A2,A3,A4,A5,B1,B2,B3,B4,B5,为 待估计的解释变量系数;a0和b0是常数项,δ和ε是两个独立同分布的误差项。

(2)配对回归方程

虽然特征价格模型可以将影响二手房价格的因素进行分解,求出优质教育资源的隐含价格,但如同文献综述中讨论过的,仍然可能存在遗漏变量的问题,导致所求出的学校质量系数A1出现偏差。Black S.E(1999)通过对比学区边界两侧附近的房屋之间价值的差异,发现学校质量对住房价值有正向影响,但学校质量的资本化效应要远远小于传统特征价格模型中的估计结果,这说明遗漏变量与学校质量是呈现一个正向相关的关系,会导致传统特征价格模型中的学校质量资本化效应被高估。因此,本研究采用配对回w的方法来解决遗漏变量的问题。

首先,本研究将重点小学附近的学区房与与其较近的非学区房进行配对,这两套二手房除了对口小学的质量不同之外,其他特征基本都趋于一致。具体来说,本研究通过对每个被解释变量――“二手房对”的房价价格,和每个解释变量――“二手房对”价格的影响因子进行差分回归,消除掉对于这两套二手房相同的遗漏的区位特征变量,从而得到对学校质量系数A1更准确的估计。

其中, αWprice表示空间效应。

四、实证结果

1.二手房房价和租金的标准特征价格模型

表2是二手房房价和租金特征价格模型的回归结果。本文主要关注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资本化效应,即Schoollev变量的系数。在第(1)列中,在加入所有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市重点学校和区重点学校的学区房溢价分别为15.6%和7.2%,且都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 第(2)列是二手房租金特征价格模型的回归结果。Schoollev变量的系数依然为正,但比房价特征价格模型中的系数值要小很多,且不显著。这说明由于“租买不同权”的制度安排,重点小学学区房的属性并不能给房租带来明显的溢价,这与我们之前的预期相同。

2.配对回归结果

本文对304套二手房进行配对回归,表3是差分回归的结果。第(1)列是以房价的对数形式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为标准特征价格回归方程中的全部自变量的差。可以看到配对回归中最显著的自变量是学校质量的差分项,在控制“二手房对”的其他特征变量的差异后,市重点小学的学区房比普通小学的学区房价格高14.9%,区重点小学学区房则比普通小学的学区房价格高7%,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然后本文对租金特征价格模型进行同样的配对回归,可以看到,与表2的回归结果类似,租金方程中市重点小学和区重点小学的学区房溢价相对于房价方程中较小,且不显著,这就说明遗漏变量的问题并不严重,不会导致对学校质量资本化效应的估计产生显著偏误。

但是,利用“租买不同权”这一制度安排对二手房价格和租金进行配对回归的潜在假设是影响房价和租金的因素是相同或类似的。实际中,这个假设极有可能是存在问题的,人们对于买房和租房是可能存在系统性偏好差异的。此外,房价可能更多的受到国家宏观政策如房产税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考虑进一步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二手房的数据进行回归,一方面消除空间自相关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将空间计量回归模型的结果与标准的特征价格模型进行比较,得到最优模型。

3.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

由表4各模型的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发现,SLM模型和SEM模型的LIC值比OLS模型更大,而AIC和SC值则比OLS模型更小,因此,SLM模型SEM模型的拟合优度比OLS模型(即标准的特征价格模型)要更高,模型也要更好。那么进一步对比两个空间计量模型各项拟合优度指标,空间滞后模型的类决定系数和似然比对数值要更大,赤池信息准则值和施瓦茨准则值更小,因此空间滞后模型的拟合效果要优于空间误差模型。这表明上海市二手房价格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强,而二手房价格的误差项空间自相关性较弱。

按照空间滞后模型的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二手房价格空间自相关系数达到0.793,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说明上海市各二手房的价格之间存在比较强的相关性,某小区周边二手房价格变化1%,则该小区的二手房价格将产生0.793%的变动。

(2)所有解释变量中学校质量对房价的影响尤为显著,市重点小学学区房的溢价达到14.7%,区重点小学学区房的溢价也达到6.8%。其余解释变量则与标准特征价格模型中表现较为一致。

五、结论

利用特征价格模型剥离出教育资源等公共物品的隐含价格是显示性偏好法(revealed preference method)的一个典型应用。但是实证中可能存在遗漏变量或不可观测变量的问题使得所估计的优质教育资源的隐含价格存在显著偏误。因此,本文以上海市为例,首先借鉴了边界固定效应法(BFE)的思路,利用中国“租买不同权”这一制度安排寻找“二手房对”,对其房价和租金进行配对回归,以证明遗漏变量的问题并不严重,不会导致对学校质量资本化效应的估计产生显著偏误,同时更精确的测量优质教育资源的隐含价格。由配对回归的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市重点小学学区房的溢价为14.9%,区重点小学学区房的溢价为7%。

但是,由于配对回归的隐含假设是影响房价和租金的因素是相同或相似的,而实证中这个假设可能是不成立的,人们对于买房和租房的偏好可能存在系统性差异,因此本研究考虑进一步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二手房的数据进行回归,一方面消除空间自相关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将空间计量回归模型的结果与标准的特征价格模型进行比较,得到最优模型。实证结果显示,二手房价样本之间是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的,因此,建立在样本独立假设条件下的标准特征价格模型也就不再适用了。在对比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后,本研究发现空间误差模型的拟合优度要优于空间滞后模型,因此最终选择空间滞后模型进行分析,在空间滞后模型中,市重点小学学区房的溢价为14.7%,区重点小学学区房的溢价为6.8%。

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中国“就近入学”和“租买不同权”两种制度的结合并没能促进教育公平,反而形成了“以房择校”的F象,将择校费转移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学区房的价格上。实际上,引发“天价学区房”和“高额择校费”等现象的根源是在于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分布的不均衡性。短期内想建立一套完全公平且透明的招生规则无疑是困难的,但长期中,政府可以通过教育财政的合理供给实现学校和区域间经费投入的平衡,还可以通过学区化、一校多址等途径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和流动,促进义务教育资源的全面均衡分布。

参考文献:

[1]哈巍,吴红斌,余韧哲.学区房溢价新探――基于北京市城六区重复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 教育与经济,2015,(05):3-10.

[2]胡婉D,郑思齐,王锐.学区房的溢价究竟有多大:利用“租买不同权”和配对回归的实证估计[J].经济学(季刊),2014,(03):1195-1214.

[3]陈玲玲,唐学玉."学区房热"的原因及外溢效应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25):95-96.DOI:10.3969/j.issn.1008-1283.2009.25.047.

[4]梁军辉,林坚,吴佳雨等.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对住房价格的影响[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9):82-87,124.DOI:10.3969/ j.issn.1006-3862.2016.09.012.

[5]温海珍,张之礼,张凌等.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住宅价格空间效应实证分析:以杭州市为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31(9):1661-1667.

[6]王琳.城市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定量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2):57-61,70.DOI:10.3969/ j.issn.1003-2363.2009.02.012.

[7]杨尚. 城市教育配套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3.

[8]Black S.E.,“Do Better Schools Matter? Parental Valuation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114(2),577-599.

[9]Oates.W.E, “The Effects of Property Taxes and Local Public Spending on Property Valu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Tax Capitalization and the Tiebout Hypothesis”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9,77(6),957-971.

[10]Rosenthal.L. ,“The Value of Secondary School Quality”,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3.65(3),329-355.

[11] 参考“天价学区房一平40万 学区房越炒越贵”,http://news. /351/c/201702/28/f281643.shtml.

遗传学回归现象范文第4篇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是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对于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了整体的认识。那么基因在代代相传中会不会变化?怎么变化?发生的变化会对生物的生存产生什么影响?本节从遗传物质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对生物的影响,以及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育种》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

2、重、难点分析

重点:基因突变的实例;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概念;基因突变的原因;基因突变特点及意义;基因重组的类型及意义。

难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的结果形成原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突变的特点;交叉互换。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镰刀型贫血症病因的分析认识基因突变的概念并分析基因突变的几种类型;不同器官发生基因突变的遗传情况;举例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识记基因突变的意义;举例说明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说出基因重组的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入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举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实例让学生更加珍爱生命,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4、教W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入手,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再归纳总结概念,从现象到概念,这种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联想和类比推理让学生得出基因突变的类型;基因突变的原因部分通过癌变的具体实例归纳哪些因素引起基因突变,让学生在兴趣中掌握了抽象的概念;通过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最后通过比较法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6、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过程

导课:简单复习下变异的概念,举例:一美女单眼皮,国字脸,去了韩国一趟变成双眼皮瓜子脸,她的这种改变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就属于变异,问,如果该美女结婚了,她的双眼皮瓜子脸能遗传吗?学生答:不能。教师追问:什么样的变异才能遗传给下一代呢?学生答: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才能遗传给子代。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变化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所以不能遗传给下一代。本节课学习可遗传变异的两大来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学生阅读课本的有关内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细胞呈镰刀状,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病因?(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科学家为什么先从蛋白质入手?(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直接体现者)(3)异常血红蛋白与正常血红蛋白相比氨基酸序列有什么不同?(一个氨基酸被替换)(4)氨基酸被替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每一个问题后播放括号内的内容,然后再展示第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基因表达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取决于DNA中的碱基序列,所以,血红蛋白氨基酸被替换应该是DNA中的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多媒体展示图片和学生一起通过图片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原因:

DNA中的一个碱基对被替换信使RNA碱基对改变蛋白质中氨基酸改变蛋白质改变性状改变

教师阐述:像这种氨基酸DNA中碱基对的改变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碱基对改变的类型,除了替换外,还有增添和缺失。

问:这种改变能否遗传?能的话怎样遗传?(能,通过DNA复制后,经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遗传给后代,无性繁殖的生物还可以通过体细胞遗传。)

2、基因突变的诱因

学生阅读课本后,请一个同学回答引起基因突变的原因,不完整的教师补充,通过多媒体展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3、基因突变的特点

学生阅读课本后和学生一起归纳: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率性、多害少利性。

4、基因突变的意义

教师问: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所控制产生的新性状对生物的生存产生什么影响?突变是多害少利的,什么个体更容易在自然选择中生存下来?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进而出现新的性状,而这种性状对生物的生存大多数是有害的少数是有利的,只有那些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个体才能在自然选择中生存下来)

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可选择的原材料。

基因重组

请学生阅读基因重组部分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发生重新组合的过程。)哪些生物能发生基因重组?(有性生殖的生物)有没有产生新的基因?(没有,原有基因发生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出现新的表现型。)

2、基因重组的类型有几种?(两种,四分体时期,四分体中的菲姐妹染色单

体发生交叉互换,引起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重组。)

3、基因重组发生的时期?(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

比较项目

4、基因重组的意义?

遗传学回归现象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悼友诗;遗民;衰颓;自悼

abstract: it is an approach to understand gu yanwu’s poetry using the poetics in rizhilu to interpret his poetry of mourning for friends. poetry of mourning for friends were gu yanwu’s personal discourse, but they corresponded with his academic discourse. in his early years, his poetry of mourning for friends largely narrated something, using poetry to record history .in his late years, his poetry of mourning for friends were blurry with waning color. in the poetry of mourning for friends, gu yanwu also mourned for himself. from his poetry of mourning for friends, we can comprehend that it is time that can explain yimin’s tragic foreordination.

key words: poetry of mourning for friends; yimin; wane; mourning for oneself

顾炎武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学术界对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朴学思想上,尤其是考据学与政治思想。关于遗民心态的研究,赵园先生的《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顾炎武有深刻的解读[1]。然而关于顾炎武诗歌的研究一向被学者所冷落,一则顾炎武不以诗歌著名,再则顾炎武多有讥刺文人的言语。然而,早年的顾炎武以诗歌闻名遐迩,成为遗民后,删除了早年的诗作,还留存了400多首诗歌。身处以诗歌表达情感的传统中,顾炎武的诗歌记载了他作为遗民的人生行迹,流露了他内心不为人知的情绪波动。对于他悼友诗的阅读,尤其可以窥见他作为遗民的心态变化,解读到他悼念遗民亡友时的复杂情感,从而了解到一代遗民的悲剧宿命。

一、诗是“余事”

在顾炎武现存的400多首诗中,悼友诗有15题,24首。作于他中年时期的有:《哭杨主事廷枢》[2]、《推官二子执后欲为之经营而未得也而二子死矣二首》[3]、《哭顾推官》[4]、《哭陈太仆》[5],这5首作于顺治四年(1647),是年顾炎武35岁,所哭诸友均因难死于清兵手下。康熙二年(1663)作《汾州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6],吴炎、潘柽章死于清朝的文字狱。康熙九年(1670)作《挽殷公子岳二首》[7],康熙十二年(1673)作《自章丘回至德州,则程工部逝已三日矣》[8]、《哭归高士四首》[9],康熙十三年(1674)作《路光禄书来叙江东同好诸友一时徂谢,感叹成篇》[10],康熙十四年(1675)作《送程工部葬》[11]、《孙征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时侨寓太原,不获执绋,适吴中有传示同社名氏者,感触之意遂见乎辞》[12],康熙十九年(1680)作《哭李侍御灌?先生模》[13]、《华下有怀顾推官》[14]、《悼亡五首》[15],另有一首《哭张蒿庵先生》[16]据王冀民先生考证作于康熙十七年(1678)。这些悼友诗绝大部份作于50多岁时,其余的均作于60岁以后,作《悼亡五首》时已经68岁,离死亡不到两年的时间。

葛兆光认为清代士人存在着话语分裂现象,文化人使用三种不同的话语,一种是在公众社会中使用的“社会话语”,一种是在学术圈子里使用的“学术话语”,还有一种是在家庭、友人之间使用的“私人话语”,而诗词属于“私人话语”[17]。顾炎武有一半时间生活在清朝,他的诗应该算是他的“私人话语”。身体力行的实践是他一生的追求,而写诗只是“余事”。他曾经引用欧阳修的话说:“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18]并认为:“人各有能有不能,不作诗何害?”[19]何况顾炎武认为“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20],对文人持鄙薄态度,他的诗便淡化了文人对词藻等形式的追求,而成为他人生理想和实践的行迹载录。王冀民认为:“先生之隐尽之于诗,故手自编录,授之门人,而又借韵目以讳字,此殆生前不敢传而欲传之于身后也。”[21]这样看来,顾炎武的诗歌又是他的“学术话语”。与清代士人学术话语与私人话语的相分裂不同,他的学术话语和他的私人话语往往是相吻合的。

作诗虽为“余事”,诗却流露了他个人的内心情感。

二、悼友:“蒿里魂归白日寒”

顾炎武引用薛冈的话说:“近日之弊,无人不诗,无诗不律,无律不七言。”[22]他自己也认为:“七言律,法度贵严,对偶贵整,音节贵响,不易作也。今初学后生无不为七言律,似仅以此为入门之路,其终身不得窥此道藩篱无怪也。”[23]在他悼念的友人中,殷岳也是写诗的能手,同样不喜律诗,认为徒费对俪,无益性情,所作只有五言古风一体。顾炎武的15题悼友诗中,五古4题,五排3题,五律2题,七绝3题,七律3题,可以看出顾诗风格的一斑,也能看到顾炎武私人话语与学术话语的契合。《日知录》中提出“真”的文学观:“夫镜情伪,屏盗言,君子之道,兴亡之事,莫先乎此。”[24]认为“诗主性情,不贵奇巧”[25]。在用韵方面,他仍然主张“不以韵害意也”[26],“是知以韵从我者,古人之诗也;以我从韵者,今人之诗也。自杜拾遗、韩吏部,未免此病也。”[27]“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且或无其意而牵入他意以足其韵千万也。故韵律之道,疏密适中为止,不然则宁疏无密。文能发意,则韵虽疏不害。”[28]从诗体、用韵等各个方面,顾炎武提出写诗应该“以意为主”,从诗“意”出发,抒发真挚的情感。写诗不能单纯地追求文采辞藻等形式化的东西,但是要有文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也要注重文采对表意的作用,《日知录》中专门讲到了文辞对于表达作者情感意图的重要性,注重文采是为了更好地表意。

顾炎武的悼友诗正是他性情的展示,重诗“意”,抒发和朋友的生死之情,同时注重文采,悼友诗向我们显露了他情感世界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失,年岁的增长,世事的变迁,他的情感世界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漂泊流离中的顾炎武在对友人的哀悼中也哀悼着自己。

《哭杨主事廷枢》、《推官二子执后欲为之经营而未得也而二子死矣二首》、《哭顾推官》、《哭陈太仆》是哭被清兵杀害的友人。明朝灭亡三年,顾炎武正当壮年,与有志之士正坚持着抗清斗争,同志的被害让他义愤填膺。除了《推官二子执后欲为之经营而未得也而二子死矣二首》是七绝外,另外三题都是五古。五古受的拘束少,易于抒情,而且这几首都多叙事。《哭杨主事廷枢》42句,历述杨廷枢举应天乡试、甲申之变、福王继位,杨廷枢攻击马、阮,被福王罢归,清兵南犯,杨廷枢受知于隆武帝、参加战役、兵败后匿于田野、后被清兵俘获决心一死,最终“陨首芦墟村,喷血胥门浪”而死。《哭陈太仆》42句,先记述陈子龙的才干与勇武,但笔墨更多地放在诗的后半部。陈子龙被福王召用,上疏福王,归松江,而清兵直取江南。他又上表唐王,参加松江一带战事,他的家奴卖主告变,大事不济,陈子龙望门投止,投到先生家,王夫人仓促具饭留宿,后为清兵所获,跳水而死。21联诗把陈子龙的生平经历叙述得非常清楚,中间还夹着顾炎武“尚愧虞卿心,负此一凄恻”的感愧。“复多季布柔,晦迹能自匿”是对陈子龙逃亡时仍不能晦迹的叹惜,在诗下有自注:“君出亡时,尚仆从三四人,服用如平日。”《哭顾推官》66句,叙述了顾家“父子兄弟间,五人死相继”的悲惨遭遇。这三首诗叙事如此之多,原因就在于友人的出处大端,死生大节,必定要以他们的生平经历为依据。虽然是五古,但三首都一韵到底,全押仄声韵,与作者悲愤的情怀相符合,悲愤慷慨。在《推官二子执后欲为之经营而未得也而二子死矣二首》中有“欲告家中卖黄犊,松江江上去招魂”为友人复仇的愤而自誓。这几首诗有着诗以代史、以诗存人的性质,说明顾炎武还在打算着韬光养晦,以期有一番作为。

南明王朝的覆灭,台湾郑成功抗清的失败,吴三桂起兵反清后的被剿灭,清朝文字狱对广大士人残酷的杀戮,顾炎武耳闻目睹这一切,他的诗歌难免染上一些衰颓的色彩。通观顾炎武的诗歌,在康熙二年(1663)已经有转颓的趋势。《楼观》:“颇得玄元意,西来欲化胡。青牛秋草没,日暮独踌躇。”[29]楼观即道观,前两句从楼观主人尹喜着意,后两句则是顾炎武的自抒。顾炎武视佛老为异端,然尤恶佛,以其为“胡”,二者犹有夷夏之辨。可是“化胡”亦殊不易,况时值日将入暮。日暮途远,欲西行化胡也颇费踌躇。这首五绝前二句气势锐意不减,后二句则衰颓之气油然而生。较之之前诗歌中流淌的锐气,之后的诗歌想显示出锐气却越发表现出衰颓。作于这一年的《汾州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对死于湖州史狱的吴、潘二人的冤魂有“韭溪血化幽泉碧,蒿里魂归白日寒”的凄冷想象,有“巫招虞殡俱零落”的对冤魂之多的哀叹,却没有为友人复仇的决心。其晚年的悼友诗贵隐括而不贵详实、注重抒情的特点,这首中已经表现出来。

衰颓的气势在后来的悼友诗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兵反清,顾炎武似乎寄望于他,同年作《哭归高士》,虽有“已矣文献亡,萧条玉山下”的悲哀,却还有对归庄没有看到吴三桂起兵的遗憾:“碧鸡竟长鸣,悲哉君不闻。”然而,吴三桂起兵初给遗民们带来的希望慢慢消失了。作于第二年的《路光禄书来叙江东同好诸友一时徂谢,感叹成篇》掩饰不住他内心的悲凉,当年有着相同志向的诸多好友都与世长辞了,“修门旧馆露先??”。中国诗歌传统中士人对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30]、“常恐秋节至, ?j黄华叶衰”[31]的感叹在顾炎武的诗中出现了,他意识到这种感情对人生的伤害性,所以力扫衰飒,“斯文万古将谁属?共尔衰迟老布衣”,自问自答,着力摆脱伤感,然而,唯其如此,诗的感叹意味愈加浓厚。在对亡友的追悼中,老年的顾炎武多想象之辞。《挽殷公子岳二首》中殷岳死于福州,顾炎武从未去过福州,在遥寄闽南瘗旅之痛时,有“岭云缘?硐拢??窦泄追伞^曹拥焙?矗?胬拼?匆隆倍运勒呱ピ岬南胂蟆!端镎骶?悦隙?嵊谙姆澹?鼻仍⑻???换裰寸ǎ?饰庵杏写?就?缑?险撸?写ブ?馑旒?醮恰酚伞耙F咎?性疲?龅莨?姆濉币?穑??锲鸱甑脑崾痹岬囟?茨苤寸ǎ?幻馇Ю锷癯郏?O搿盎嵩峤??耍?垂勐眵喾狻钡某【啊!犊拚泡镡窒壬?酚小昂饷旁吕涑缠?室,墓道风枯宿草田”对昨日的回忆和对墓地凄凉景象的想象。《华下有怀顾推官》里有“为我呼蓐收,虎爪持霜金。起我九原豪,?彼田中禽”的幻想。这是在顾诗里极少见到的对幻觉的编织,因为世上无志士,所以顾炎武才想到了阴间的刑神蓐收,希望蓐收持彼利刃,偕我推官,猎杀田中妖鸟。“田中禽”应是指满清。寄希望于阴间出现在提倡经世致用的顾炎武的诗里难以想象,因为对同仁的失望?因为知道自己的无能为力?还是因为对现实的清醒?

前后期悼友诗的感情出现了变化,在对现实的失望和无奈中,后期的悼友诗多了想象之辞,平添了衰颓的气象。

三、遗民世界:“清风春尽首山薇”

“彩笔夏枯湘水竹,清风春尽首山薇”。遗民们一个个徂谢,而文章不传,斯文沦丧。清朝建国初期,遗民们曾经尖锐地质疑清代政治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拒绝与权力合作,他们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感情上。顾炎武著《音学五书》、《日知录》,希望通过重组儒家学说,来整理知识与思想秩序,并清理社会秩序。然而,“从清代初年以来曾经是士人精神支柱的民族主义感情,在时间无情的流逝和权力严厉的批判中,已经基本瓦解了,偏激的民族主义已经失去了它的合理性。”[32]清朝的怀柔政策,文字狱的打击, 使遗民们处于困境之中,顾炎武也由原来期待恢复明朝变成了期待“后王”,希望“有王者起”。“其间有正是‘信念’以及自我期许的变化,尽管‘一旦有事’、‘光复旧物’的期待较具体,而‘待后王’、‘有王者起’,则不免邈远而抽象”[33],顾炎武自己是否意识到目标的邈远抽象呢?

顾炎武来往于南北方之间,沟通了南北遗民诗人。在他所悼的亡友中,就可以看到他的足迹所至。归庄是顾炎武的生死至交,同是江苏昆山人。顾推官是昆山人,杨廷枢、李模是吴县人,潘柽章、吴炎是吴江人,陈子龙是松江华亭人,殷岳生活在陕西,程先贞是山东人,孙起逢是河北保定人,张蒿庵是山东济阳人。陈子龙曾经创造几社,程先贞曾经入复社,归庄和顾炎武曾经一同抗击清兵,张蒿庵被顾炎武认为“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34]。他的亡友都曾经在遗民中有着广泛影响,如今都死去了,自己则多寿多辱。

《孙征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时侨寓太原,不获执绋,适吴中有传示同社名氏者,感触之意遂见乎辞》里“嗟此衰世意,往往缠心胸”是他老年时期最恒常的感叹:“倘有徐孺子,只鸡还奔从。一时诸生间,得无少茅容?”虽然自比为徐孺子,却以茅容反衬凡庸不肖之同社,“俗流骛声华,考实皆凡庸”。而他有所感触的“同社名氏”即是明末复社诸人,顾炎武弱冠时就与归庄列名该社。在康熙十九年(1680),顾炎武经过华山,触景伤情,作《华下有怀顾推官》,顾推官已经死去33年,“尔来阅三纪,斯人成古今”。在这“三纪”里,局势如何呢?“邈矣越石啸,悲哉嵇生琴。钟吕久不鸣,乾坤尽聋喑。”天地尽聋哑,顾推官舍身死义,虽然“下见采薇子,旧盟犹可寻”,然后继无人。“从此山东问三礼,康成家法竟谁传?”不仅旧盟模糊了,连学问礼仪都要失传。所以“我无人伦鉴,焉敢希林宗?惟愿师伯夷,宁隘毋不恭”。复社中苟活着的人已经守节不终,纵有林宗人伦之鉴,又如何能辨别呢?君子处衰世,但求自全而已,以后惟当以伯夷为师,宁失之狭隘,也不愿与凡庸同流。“遗民现象的‘时间性’(亦一种有限性)还体现于‘不世袭’。遗民于此看到了其‘大限’。”[35]顾炎武已经看到了遗民的“大限”?

顾炎武的三个外甥都在清朝做官。在给外甥的信里他讲述着为君为臣之道:“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吾甥宜三复斯言,不贻讥于后世,则衰朽与有荣施矣。”[36]他在信中讲述自己的耳闻目睹,告诉外甥该怎样为人主尽心。而友人程先贞曾经失足降清,他也在追悼。在失去国家的无奈中,时间淡漠了亡国的伤痛,新的统治者的举措也安抚着民心,对新王朝坚定的反抗被柔化了。顾炎武经历漫长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已经认识到无力回天,大明王朝一去不回了。既然新的统治者更得民心,反清复明的斗争又有何意义?“时间中的遗民命运,遗民为时间所剥蚀,或许是其作为现象的最悲怆的一面。正是时间,解释了遗民悲剧之为‘宿命’。”[37]“正是‘时间’,剥夺着遗民的生存意义,不止于使其‘待’落空,而且使其生存依据虚无化。这不能不是一种残酷的道德处境。”[38]

四、自悼:“谁知游子天涯别”

在对亡友的追悼中,顾炎武也在追悼着自己。

《日知录》中认为“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变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摹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李杜之诗所以独高于唐人者,以其未尝不似,而未尝似也。知此者,可与言诗也已矣。”[39]这里不只是反对摹仿,还提出了“诗”与“我”的关系。顾诗里有一个“我”在,所以他的感情抒发得真挚而深刻。

在《哭顾推官》中夹有“我时亦出亡”句,在《哭陈太仆》中有“君来别浦南,我去荒山北”,把朋友的遇难和自己的遭际联系起来。在追悼朋友时,常常自愧,“不是白登诗未解,菲才端自愧庐谌”,“十载故人泉下别,交情多愧郅君章”。在哀悼江东好友纷纷死亡时,以自己“削迹行吟久不归”的人生开端。而最能体现他自悼意识的是《悼亡五首》。

《悼亡》五首,只有第一首为代言:“谁知游子天涯别,一任闺芜日夜深。”对妻子王安人带有内疚。其余四首皆自言。第二首“虚堂一夕琴先断,华表千年鹤未归”,叹王安人之逝,也叹自己久游不归。第三首则完全是自叹:“廿年作客向边陲,坐叹兰枯柳亦衰。传说故园荆棘长,此生能得首丘时?”多年在外,离家益远益久,人事代谢,听说故园坟墓已长满了荆棘,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死后能够归葬故园吗?生前漂泊看尽了兰摧玉折,死后可以在故土安息吧?第四首前两句是对王安人丧葬的想象:“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仿佛看见了妻子归葬时的凄凉之景,后两句便是对自己坚守气节的肯定:“地下相烦告公姥,遗民犹有一人存。”顾炎武以这句诗概括了他作为遗民的决心。他拒绝清朝博学鸿词课的招揽,辞讲学,游南北,遗民越来越少了,后继无人了,然而他坚守住了遗民的气节。最后一首以乐羊子自比,“他日乐羊来旧里,何人更与断机丝?”顾炎武以乐羊子自责,妻子王安人则是他的畏友。即便回归故里,断机丝的人已经不在了。这是对王安人的思念还是对自己的怜悯?五首七绝与其说在哀悼王安人,不如说在抒发自己长年的飘零之痛,也表达他虽历经艰难而坚决做遗民的气节。让顾炎武念兹在兹的是他不负母教,到死没有改变遗民的操守。

顾炎武的诗中没有明遗民进退失据的焦虑,也没有对身份归属的困惑,他似乎非常坚定而充满信心地反清复明。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天生豪杰,必有所任,如人主于其臣,授之官而与以职。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故一病垂危,神思不乱。使遂溘焉长逝,而于此任已不可谓无尺寸之功,今既得生,是天以焉稍能任事而不遽放归者也,又敢怠于其职乎?”[40]他对于“吾辈”的责任如此责无旁贷,然而当“吾辈”一个个凋零时,他的决心与坚定还在吗?透过他的悼友诗,我们能看到顾炎武感情的另一面。从顾炎武的15题悼友诗能看出他感情世界的变化,也能看到清王朝大踏步向前迈进时遗民世界苍凉的景象。顾炎武在追悼朋友的时候也在追悼着自己,追悼着一个逝去的时代。

[参考文献]

[1][33][35][37][38]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p1,p377,p381,p373,p377.

[2][3][4][5][6][7][8][9][10][11][12][13][14][15][16][29]王冀民.顾亭林诗笺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p97,p102,p105,p112,p620,p771,p809,p814,p830,p854,p856,p997,p1000,p1004,p1032,p644.

[17][32]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p397,p389.

[18][20][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19·文人之多)[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p849.

[19][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21·诗不必人人皆作)[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p911.

[21]王冀民.顾亭林诗笺释·自序[m].北京:中华书局,1998.p1.

[22][23][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21·书法诗格)[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p933.

[24][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19·文辞欺人)[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p849,p852.

[25][27][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21·古人用韵无过十字)[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p913.

[26][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21·五经中多有用韵)[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p914.

[28][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21·次韵)[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p930.

[30][汉魏]曹操.曹操集译注·短歌行[m].北京:中华书局,1979.p19.

[31][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卷30·长歌行)[m].北京:中华书局,1979.p442.

[34][清]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广师[m].北京:中华书局,1983.p134.

[36][清]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与公肃甥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3.p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