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遗传学分析

遗传学分析

遗传学分析

遗传学分析范文第1篇

提出关于遗传平衡定律的一种数学分析模式,并据此对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实际的推算。

【关键词】 遗传平衡定律; 数学分析; 应用

英国数学家哈代于1908年和德国医生温伯格于1909年分别证明,如果一个群体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则群体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可以逐代保持不变,这就是遗传平衡定律或哈代温伯格定律[1]。

根据这个定律可以知道,尽管显性基因有掩盖隐性基因的作用,但是各种基因型的比例保持平衡,所以隐性变异不会因此而逐渐消失。等位基因频率的平方项,就是平衡的基因型频率。下面我们分别从一对等位基因和复等位基因的情形出发,应用数学方法分析群体中基因频率的变化,导出该定律,并通过实际应用加深对其理解。

1 遗传平衡定律的数学分析

1.1 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平衡定律的数学推证

设一对基因A和a在群体中的频率分别为p和q,即某基因A的配子出现的几率为P,a出现的几率为q。p和q都是0~l间的正数,而且p+q=l,群体雌雄分配是完全随机的。这样,群体中的基因型频率如表1所示:

表1 一对等位基因型频率计算(略)

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应为:

AAAaaaP22pqq2

而且p2+2pq+q2=(p+q)2=1[2]

这一代产生的配子,有A和a两种,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只产生配子A,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只产生配子a,基因型Aa的个体将产生半数配子A和半数配子a。

所以,基因A的频率=p2+2pq2=p2+pq

Θ p+q=1

p2+pq=p(p+q)=p

同理,基因a的频率=q2+2pq2=q2+pq=q(p+q)=q。

可见,基因频率没有改变,基因A的频率还是p,基因a的频率还是q。3种基因型AA、Aa和aa的频率也将保持不变,以后代代如此,也就是使群体在遗传上保持平衡。

1.2 复等位基因的遗传平衡定律的数学推证

仍然考虑一个无选择、无突变、无限大的随机交配群体。A1、A2、A3为群体某一基因座上的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p、q、r,则群体中的基因型频率如表2所示:

表2 复等位基因型频率计算(略)

在《医学遗传学》[2]中给出了求复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的原始公式为:

1=p+q+r=(p+q+r)2=∑3i=1fAIfAI+∑i

此公式过于繁复,不便于学习理解,笔者认为可以用简便的数学分析其过程,得出相同的结论。

上面6种基因型的频率应为:

A1A1A2A2A3A3A1 A2A1 A3A2 A3p2q2r22pq2pr2qr

而且p2+q2+r2+2pq+2pr+2qr=(p+q+r)2=1[2]

转贴于

通过数学分析可以得出:

等位基因A1的频率=p2+2pq2+2pr2=p2+pq+pr

=p(p+q+r)=p

等位基因A2的频率=q2+2pq2+2qr2=q2+pq+qr

=q(q+p+r)=q

等位基因A3的频率=r2+2pr2+2qr2=r2+pr+qr

=r(r+p+q)=r

可见,基因频率还是没有改变,基因A1的频率还是p,基因A2的频率还是q,基因A3的频率还是r,6种基因型A1A1、A2A2、A3A3、A1A2、A1A3、A2A3的频率也将保持不变,故一旦达到遗传平衡后,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不再随世生改变。

2 遗传平衡定律的实际应用

2.1 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推算

如果在一个已达到了遗传平衡的群体中,当一对基因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p和q时,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A基因频率的平方(p2),aa的基因型频率为a基因频率的平方 (q2),Aa基因型频率为2pq;同时 AA,Aa及 aa这3种基因型频率的比例关系为p2+2pq+q2=1。反过来符合这两个条件的,群体在遗传上也就达到平衡了。根据这个定律可以通过调查某种遗传性状的表现型频率算出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例如某一遗传性状 W的表型频率为0.008%,这一遗传性状是由隐性纯合子所决定的,求其杂合基因型的频率。

W基因频率q=q2=0.00008=0.0089。

p=l-q,故p=l-0.0089=0.9911

2pq=2×0.0089×0.9911=0.0176

故W的杂合基因型频率为0.0176。

2.2 复等位基因的频率推算

复等位基因的情况则稍为复杂,但也可以通过表现型频率推算出来。如 ABO血型表现型有4种,由3个复等位基因(IA,IB,i)所决定,如果调查10000人的血型,发现A型占41.72%,B型占8.58%,O型占46.68%,AB型占3.02%,如表3所示:

表3 ABO血型基因型频率计算(略)

设IA频率为p,IB频率为q,i频率为r

r=0.4668=0.683

B型与O型频率相加恰是q2+2pr+r2=(q+r)2

Θ p+q+r=1, q+r=1-p

(q+r)2=(1-p)2=+(和分别代表B型和O型的表现型频率)

p=1-+=1-0.0858+0.4668=0.257

同理 q=1-+=1-0.4172+0.4668=0.060

这样3个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p=0.257,q=0.060,r=0.683

3 小结

遗传平衡定律是群体遗传中的重要内容,作为长期从事第一线遗传学教学的高校教师来说,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把它弄懂弄透,而遗传平衡定律的掌握自如,是建立在对其数学推导的深刻领会的基础之上的,笔者通过对遗传平衡定律进行数学分析与实际推算相结合,把过于繁复的内容简单化,使其浅显易懂,便于掌握。

参考文献

1 赵寿元, 等.现代遗传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291~293.

遗传学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超声;胎儿异常;染色体;拷贝数变异

中图分类号:R714.5;R44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0.11.052

文章编号:1006-1959(2020)11-0161-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超声检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可以检测出不同胎儿异常,包括结构异常和微小异常,后者也被称为超声软指标[1,2]。胎儿超声软指标包括胎儿颈后透明带(NT)、颈后皮褶厚度(NF)、鼻骨缺失或鼻骨发育不良、侧脑室增宽、后颅窝增宽、心内强回声、肠管强回声、肾盂增宽、单脐动脉、长骨短、脉络丛囊肿等。胎儿超声异常中部分是由于染色体核型或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variations,CNV)造成的[3],需进行胎儿染色体产前诊断,其作为有创性诊断,导致的流产率可达0.5%~1%[4]。孕妇及家属更倾向于非侵入性检查,而超声具有及时、迅速、直观、无创等特点,当超声提示胎儿不同异常时胎儿染色体异常率不同。本研究结合2017年1月~2019年4月我院515例因超声示胎儿异常而行产前诊断孕妇的临床资料,探讨妊娠期胎儿不同种类的结构畸形及其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遗传咨询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2017年1月~2019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515例因超声提示胎儿异常行胎儿染色体产前诊断孕妇的临床资料,孕妇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30岁;孕周19~28周,平均孕周24周。所有孕妇均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行超声引导下羊膜腔穿刺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检测。

1.2方法

1.2.1羊膜腔穿刺术所有孕妇均在超声引导下经腹壁抽取羊水30ml(20ml用于羊水细胞培养检测胎儿染色体核型,10ml用于高通量测序检测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

1.2.2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测抽取的20ml羊水分装到2个培养瓶中,在37℃培养箱培养7~9d,制片,染片,上机。每例计数30个分裂相,分析5个分裂相。

1.2.3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检测首先用10ml羊水提取全基因组DNA,基因組DNA浓度>10ng/Ul。然后构建测序文库,纯化文库DNA浓度不低于25nM/Ul,然后进行测序检测,最后通过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分析所测数据,检测出染色体拷贝数变异。

1.3观察指标胎儿超声异常中分为2大类,胎儿超声软指标异常:NT、NF、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其它超声软指标;胎儿超声结构异常:心脏结构畸形、神经系统结构畸形、消化系统结构畸形、泌尿系统结构畸形、呼吸系统结构畸形、骨骼结构畸形、唇腭裂、胎儿水肿、多发畸形。统计各种超声异常的病例数,及在各种超声异常项目中核型异常数,拷贝数变异数及染色体异常率。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录入Excel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进行描述。

2结果

2.1胎儿超声异常情况515例胎儿超声异常中,胎儿超声软指标异常362例,占70.29%。胎儿超声结构异常153例,占29.71%。

2.2胎儿遗传学结果发现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42例,检出率为8.16%,其中数目异常32例,结构异常10例。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检测出57例,检出率为11.07%。超声软指标中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染色体异常率最高,占20.93%。胎儿结构异常中,胎儿多发畸形染色体的异常率最高,占50%,其次为心脏畸形,占18.82%,见表1。

3讨论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胎儿染色体异常,可影响胎儿的发育,引起胎儿结构的异常及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确诊染色体病的“金标准”是羊水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但染色体核型分析具有培养周期长,不能检出<5Mb的染色体片段结构异常的缺陷[5]。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拷贝数变异(CNV)检测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但胎儿染色体产前诊断可能会导致流产[4]。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安全的检查方法,可重复性操作,成为筛查胎儿畸形的首要检测方法。本研究中515例超声示胎儿异常中,检出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42例,检出率8.16%,而检出染色体拷贝数变异57例,检出率为11.07%,较单纯羊水培养检出染色体异常率增加了2.91%。有文献报道[6],在超声结构异常而核型分析正常时,6%的病例可被检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因此在孕妇及其家属同意的条件下,因超声示胎儿异常行羊穿时尽量检测胎儿染色体核型和拷贝数变异两项,以减少染色体异常儿的出生,但如果检出不明意义的拷贝数变异,也会给临床咨询带来困扰和挑战。

超声软指标是指胎儿微小的一过性、非结构改变性异常,可作为判断胎儿是否出现染色体异常的一项危险因素[7]。研究表明[8],NT增厚、鼻骨缺失与染色体疾病尤其是21-三体综合征密切相关。21三体综合征在临床上表现为特殊面容、眼裂小、眼距宽、伸舌、鼻梁低平,由英国医生LangdonDown首次提出,故也称为Down综合征,是导致胎儿智力低下最常见染色体异常之一。本研究超声软指标中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染色体异常率最高,占20.93%;且胎儿NT染色体异常率为12.35%,胎儿NF染色体异常率为13.33%,而其它超声软指标染色体异常率为3.93%。因此,联合胎儿鼻骨、NT、NF超声检测,当任一项异常时,行产前诊断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染色体异常胎儿的出生,提高人口出生质量。

遗传学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异常孕产史 染色体 核型分析

中图分类号:R5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040-02

异常孕产史包括自然流产、死胎、死产、曾育畸形儿等,随着细胞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发现染色体异常是重要原因之一。为探讨染色体异常与异常孕产史的关系,本文对723对具有上述病史的夫妇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方法

1.1病例资料

从2005年4月~2011年1月,因有自然流产、死胎、畸胎和新生儿死亡等异常孕产史在我院就诊的723对夫妇,其表型、智力均正常,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女性年龄21~39岁,男性年龄23~42岁。

1.2染色体检查方法

采用常规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方法,镜下每例计数30个分裂相,应用染色体自动分析仪(CIARS1.0)分析染色体G显带核型5个,有异常则增加计数和分析数量,必要时加C带处理分析。

2 结果

723对夫妇中,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28例,异常检出率1.94%,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常染色体结构异常28例,其中相互易位23例,罗伯逊易位5例,倒位1例,无常染色数目异常,异常染色体核型与不良孕产史情况见表1。常染色体异染色质多态性变异136例,性染色体异染色质多态性变异27例。异染色质多态性变异情况见表2。

表1 28例染色体异常核型及主要临床表现

类别 异常核型 例数 主要表现

相互

易位 46,XY,t(4;7)(q33;q22) 1 配偶流产2次

46,XY,t(1;7)(q32;q32) 1 配偶流产4次

46,XX,t(3;16)(q21;q22) 1 流产3次

46,XX,t(2;21)(q31;q22) 1 流产1次

46,XX,t(5;6)(q11;q23) 1 胎儿脊椎裂1次,死胎1次

46,XY,t(11;20)(q23;q13) 1 配偶流产3次

46,XX,t(2;11)(q14;q23) 1 流产4次,母亲流产10次

46,XX,t(7;13)(q22;q21) 1 流产3次

46,XX,t(3;5)(q13;q15) 1 流产2次

46,XX,t(5;6)(q12;q26) 1 流产2次

46,XY,t(10;22)(q11;q11) 1 配偶流产2次

46,XY,t(10;18)(p11;p11) 1 配偶流产4次

46,XX,t(13;20)(q21;q12) 1 流产3次

46,XY,t(8;16)(q24;p13) 1 配偶流产2次

46,XY,t(1;3)(q22;q22) 1 配偶流产3次

46,XX,t(3;8) 1 流产5次

46,XX,t(10;13) 1 流产2次

46,XX,t(3;11) 1 配偶流产2次

46,XY,t(1;14) 1 配偶流产3次

46,XY,t(1;18) 1 胎儿脑积水1次,死胎1次

46,XY,t(5;6) 1 配偶流产2次

46,XX,t(4;15) 1 流产4次

罗伯逊易位 45,XX,rob(13;14) 3 各流产2次

45,XX,rob(14;21) 1 流产1次

45,XX,rob(14;22) 3 流产3次

倒位 46,XX,inv(10) 1 流产3次

表2 163例异染色质多态性变异情况

核型 例数

常染色体多态 46,XX/46,XY,1qh+ 50

46,XX/46,XY,15p+ 13

46,XX/46,XY,inv(9) 13

46,XX/46,XY,22S+ 11

46,XX/46,XY,16qh+ 9

46,XX/46,XY,14s+ 7

46,XX/46,XY,21s+ 7

46,XX/46,XY,9qh+ 6

46,XX/46,XY,15s+ 6

46,XX/46,XY,13s+ 6

46,XX,14p+ 2

46,XX/46,XY,21p+ 2

46,XY,13p+ 1

性染色体多态 46,XY,Yq+ 23

46,XY,Yq- 4

3 讨论

本文对723对异常孕产史夫妇的 外周血染色体检查中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28例 ,染色体多态163例,总检出率13.3%,略高于文献报道的55%―6%的发生率,结果表明,染色体异常是异常孕产史的重要细胞遗传学因素。染色体结构异常中平衡易位是不良孕产史夫妇中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是两条染色体同时断裂后,两个断片相互交换位置后重接,而形成两条衍生染色体。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的异常核型可以由父母遗传而来,也可以在配子形成过程中或胚胎早期卵裂时,发生新的突变。染色体发生易位后,一般没有遗传物质的丢失,所以平衡易位携带者表型大多正常,但会影响生育。相互易位携带者生殖细胞形成正常配子仅占有1/18,与亲代一样带有相互易位染色体的配子占1/18,而16/18的配子有染色体部分重复或缺失,即遗传物质不平衡。与正常人婚配,16/18几率的胚胎在临床上表现为早期流产、胎死宫内或生育染色体异常后代。罗伯逊易位的平衡易位携带者,其胎儿只有1/6的可能为正常儿,1/6的可能为平衡易位携带者,其余的为胎儿死亡或先天畸形儿[1]。

倒位是一条染色体发生2次断裂,其中间片段倒转1800后又重新接上。这种倒位携带者无遗传物质的丢失,故表型正常,但在生育下一代时理论上可形成4种结果:一种正常,一种倒位携带者,另两种因染色体片段部分重复和缺失最终导致流产、死胎、畸形。倒位片段占所在染色体的比例不同,其遗传效应不同,而遗传效应主要决定于重复和缺失片段的长短。一般来说,倒位片段越短,其重复和缺失的部分越长,形成配子和合子正常发育的可能性越小,临床表现为婚后不育、早期流产和死产的比例越高,娩出子女的可能性相对低;而倒位片段越长,则其重复和缺失部分越短,其配子和合子正常发育的可能性越大,娩出畸形胎儿的危险性相对较高[2]。

染色体多态性在人群中普遍存在,是指表型正常个体的染色体上的微小变异[3] ,表现为Y染色体长臂变异,D/G组染色体短臂变异,1,9,16号染色体的次缢痕的变异以及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等变异现象。以往多认为无临床效应,现今对其研究较多。大Y染色体与胎儿发育异常、流产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可能是Y染色体异染色质区DNA过度重复影响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联会,使受精卵细胞分裂、分化异常,从而导致胎停育、缺陷儿出生[4]。小Y是由于Y异染色质部分或完全丢失,导致常染色质排列松散,结果造成其基因功能丧失和生成异常;还有研究认为是Y染色质排列过度紧密影响其基因功能发挥。D/G组染色体随体的结构、功能及变异均有可能在染色体不分离及三体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发生机制可能是影响患者生殖细胞的分裂[5]。染色体的次缢痕异染色质区是易发和诱发断裂的部位,由于增加或减少的是异染色质,故对个体本身表型影响不明显,但减数分裂时可能引起其他染色体不分离导致胎儿染色体异常而流产。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不能视为正常多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对在临床上检出的染色体臂间倒位携带者再次妊娠时应做好产前诊断,指导其生育,避免畸形儿的出生[6]。因此对异常孕产史的夫妇除做常规检查外,还要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以得出明确的遗传学诊断,从而避免盲目治疗,进行正确的婚育指导。

参考文献

[1] 余云勋,马旭,余国斌.中国遗传咨询[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42-147.

[2] 刘权章.遗传咨询[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3-64.

[3] 刘权章.临床遗传学彩色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9-62.

[4] 黄海燕,张香改,高羽,等.117例大小Y染色体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2):106-107.

遗传学分析范文第4篇

1、身体素质

绝对力量(遗传度为35%),在!材中起着重要作用,相对力量(遗传度为64%)则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靠后天训练提高的幅度甚小。

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是采用大负荷的训练,而大负荷的训练只有在运动员具有很高的身体素质水平的基础上才能承受。因此在!材中既要看一般力量素质,更重要的是看先天力量素质。完成柔道技术动作的肌群重点在手指、手腕、上臂、前臂、肩带、腰背和腿部。评价指标主要有:硬拉、卧推,反映上肢力量:负重深蹲,反映下肢力量:引体向上,负重爬绳反映身体力量和全身协调性;负重仰卧起坐反映腰部力量。柔韧性(遗传度在70%以上),反应速度(遗传度为75%)和动作速度(遗传度为50%)。因此,在预测从事柔道运动的未来时,还应注意运动员通过身体活动所表现出来的速度、灵敏性等机能能力。因为这些都是柔道项目重要的素质。反应速度可通过测试视觉和复杂反应时进行评价。动作速度可测定30m跑、105频率、肢移(踢、摆、击)速度和变换速度。

2、心理因素

神经强度均衡性的遗传度高达90%,情绪(遗传度75%)、心理状态(遗传度60%)、意志品质(遗传度77%)、思考能力(遗传度72%)。因为,神经系统是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系统,任何复杂的体育运动都要在神经中枢的控制下实现。好的神经类型,它具有形成和发展才能的许多基本“气质”和心理品质。我国心理学者邱宜均认为,高水平运动员既是外向型的也是稳定型的。目前,在高水平比赛中,参赛运动员之间在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方面差距甚小,比赛中常常出现以弱胜强的实例,表明竞赛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谁更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运动员心理状态良好时,水平往往发挥得好,而运动员在发挥最大潜力时,也恰好是心理的最佳状态时。少年柔道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与他相应的心理素质有关。勇敢而好胜心强的运动员,具有自觉、顽强的意志品质,在接受训练时,容易战胜任何困难条件,充分表现自己,从而取得良好结果。这些特征相当稳定,难以改变。

3、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的遗传度比较高,男性身高为75%,女性身高达92%;臂长男性为77%,女性为87%;肩宽男性为77%,女性为70%等。柔道比赛是根据运动员的体质量分级别进行的,所以运动员的体质量与人的体型有密切关系。根据遗传学的观点,体型的发展是可以预测的,后代的肥胖与父母的肥胖有密切关系。故应走访家庭,观察其父母的体型。国外,许多专家对柔道运动员身体的整体指标、各项指标的比例、身体结构的特点以及体型与成绩的关系等等都进行过专门研究,取得一些成果。我国也有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提出在!材中除个别指标外,应!择指标大的运动员,即:身体匀称、身材偏高、身体重心偏低、指距长、肌肉线条长,这些形态要求主要从力学原理考虑。相对长度长,则其动力臂长,这为柔道运动员在进攻和防守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进攻中能掌握好双方接触距离,控制比赛节奏;防守时增加对手的做功力矩,达到增加难度的目的,从而提高防守的成功率。肌肉线条长,有利于力量耐力的发展,同时做功距离长,能达到相对省力,并能使对手在一定状态下脱离接触物处于危险状态。相对大的围度和宽度则更说明了柔道是一项力量性的运动项目。

4、生理机能

最大心率(遗传度为86%),皮纹(遗传度达100%),最大摄氧量(遗传度为93.4%),无氧耐力(遗传

度85%)。柔道运动员要求具备较强的心血管系统工作能力,完成一定负荷的运动能力,运动后较快的恢复能力。生理机能状况好的运动员表现为:单位时间内心率次数少,有力;运动后血乳酸值相对较低,激烈运动时高。无氧能力在运动员快速得分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无氧做功能力主要反映体内无氧代谢状态下的做功能力。

因此,在!材时,男子柔道运动员的特征,一看大鱼际的花纹,二看atd角的大小,三看掌摺纹,四看指纹,能分析体质强弱、机敏程度、柔韧性等遗传信息,皮纹与人体机能密切相关,可作为运动员!材的可靠依据。此外,最大心率、最大摄氧量、无氧耐力等都要注定成为遗传因素的重点关注指标。

5、结论

(1)在少年儿童时期,参照相关遗传因素,特别是遗传度大的指标,能使柔道运动员!材更加科学和合理。

遗传学分析范文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9年2月~2011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均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检测。5种探针:CSP12(12p11.1~12q11.1)、D13S25(13q14.3)、ATM(11q22.3)、RBl(13q14)及P53(17p13.1)(北京金菩嘉公司)。按照说明书流程操作,每例患者至少计数200个细胞。阈值采用10例健康人外周血均值+标准差x3。

1.3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CLL的临床Binet分期及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CD38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和门诊收治的84例CLL患者,所有病例诊断均符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比较用卡方检验计算概率值,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

2结果

2.1患者资料

男性56例,女性28例,男:女比为2.0:1,年龄36~88岁,中位年龄61岁。51例有详细病历资料可以进行Binet分期,Binet分期以C期患者为主。所有的患者均进行了FISH检测,有62例患者至少有1种遗传学异常。62例患者进行了CD38检测,17例阳性。62例患者进行了LDH检测,其中13例LDH增高(表1)。

2.2FISH结果

遗传学异常的种类包括:13q-(包括RB1缺失或/和D13S25缺失),P53基因缺失,-12,ATM缺失,+12(图1)。

84例患者中有62例(73.8%)至少有1种遗传学异常:有1例(1.2%)患者同时有4种遗传学异常(13q-、P53基因缺失,ATM缺失,-12共存),有8例(9.5%)同时有3种遗传学异常(13q-,P53基因缺失,ATM缺失,-124种缺失中有3种),有19例(22.6%)同时有2种遗传学异常,有34例(40.4%)有1种遗传学异常。遗传学异常最常见的为13q-,占56%,其中包括3种形式:D13S25缺失19%,RB1缺失3.6%,二者共缺失33.3%;其他依次为P53基因缺失(28.6%),-12(16.7%),ATM缺失(13.1%),+12(13.1%)。各种遗传学异常或单独存在,或合并其他异常(表2)。

2.3比较不同的遗传学异常与性别、年龄、Binet分期、LDH是否增高、CD38是否表达的关系

Binet分期、LDH水平及CD38表达进行比较,发现在>60岁年龄患者里,+12阳性率显著高于<60岁患者(24%vs3%,P<0.05),未发现其他相关性(表3)。

2.4CD38表达与性别、年龄、Binet分期、LDH的关系

CD38表达与性别、年龄、Binet分期、LDH是否增高进行比较,发现CD38表达与否与LDH水平是否增高相关,在LDH增高组中,CD38表达阳性的病例比例增高(67%vs20%,P<0.05),而与性别、年龄分组、Binet分期无关。

2.5随访

对53例有联系方式的患者进行了电话随访,随访至2011年9月,中位随访时间26(1~150)个月。5例患者因疾病进展于发病后1、3、7、16和56个月死亡,其中1例患者死于CLL继发的难以控制的自身免疫性贫血,另外4例患者死于原发病进展。5例患者中3例患者具有del(17p13)或del(11q22)异常或复杂异常(定义为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学异常)。其中9例单纯del(13q14)异常中,无1例患者死亡。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各预后相关因素中,年龄(>60岁vs<60岁)、Binet分期、CD38与生存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各遗传学异常中,伴有del(17p13)或del(11q22)或复杂异常预计中位生存时间为75个月,单纯具有del(13q14)异常组的预

计中位生存时间为150个月,其他患者预计中位生的CLL患者的遗传学异常阳性率在64%~82%,存时间为120月(图2)mc3umaectr01llsdel;13q14)最常见,而del(17p3)、+12和del

3讨论

CLL作为一种预后异质性很强的疾病,评价预后指标众多,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遗传学异常具有重要的判断预后的价值。但常规染色体显带技术仅20%的人可检测到克隆性遗传学异常,随着间期FISH在CLL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超过80%的CLL患者可检测到基因组异常,大大提高了CLL的基因异常检出率H。

国内外多数研究发现,通过FISH技术检测(11q22)不同研究比例略有不同。本研究中结果同以往的研究类似,但新发现12号染色体缺失。本研究12号染色体缺失信号比例平均为10.23%(7%~22%),经过多人多次复核,明显高于我院12号染色体缺失的阈值6.02%,排除了假阳性的可能。虽然从年龄分组、性别、Binet分期、LDH水平以及CD38表达未发现中12号染色体缺失CLL患者有何特殊之处,但由于随访时间及患者数有限,其临床及预后意义有待于观察或其他研究进一步证实。

以往的研究显示具有+12遗传学异常更容易出现不典型的形态,容易向幼淋细胞白血病转化,表达更强的SmIg与FMC7,预后更差,Binet分期也更晚,容易在B或C期。本研究发现+12遗传学异常在>60岁年龄组中更易出现,但是没有发现与Binet分期的相关性,原因可能与标本例数偏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