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媒体教学的背景

多媒体教学的背景

多媒体教学的背景

多媒体教学的背景范文第1篇

一、多媒体背景下的拼音教学更具严谨性和科学性

受年龄、教材、教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老师们经历课程改革洗礼后,慢慢适应了穿着新教材的木屐在信息技术的大道上行走时,我像大多数语文教师一样在收获喜悦的同时,内心同样被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所充斥着。拼音教学在整个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位高权重。然而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们的“不拘小节”演变成了自身的一种错误的书写习惯。例如:在书写“b”时,正确应该先写竖,后写半个圆圈,而大多数老师习惯性的先写半个圆圈,再写竖。写“d”时本来要先写半个圆圈,再写竖,而一些老师们却先写竖,后写半个圆圈;“m”本来是三笔,但两笔就写完;“n”本来需要两笔,但一笔就写好。像以上这样的小错误大多时候都不会引起老师们的重视,长期以往这种错误的书写习惯就会变成老师们拼音教学中的一个盲点。方言对于农村小学老师来说是拼音教学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受地方方言的影响,以及教师个人的原因,老师们普通话水平有限,发音不准成为大多数老师汉语拼音教学中最失败的一笔。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是传统教学中教师惯用的教学手段,试想在这一授课环节中,若是老师的发音本就有误的话,那么我们岂不把错误的知识灌输给了无辜的学生?例如:在读舌尖中音:“n”和舌“l”时很多方言中“n、l”不分;还比如,各地方言中经常把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的字读音相混淆。当面对以上这些在时间长河中沉淀在拼音教学中的顽固污渍,老师们究竟情何以堪我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发现多媒体技术的横空出世恰到好处的添补了以上传统教学中拼音教学的不足,那些曾经令老师们头疼的困惑都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辅助下迎刃而解。为了规范良好的书写习惯,课堂上老师们首先邀请学生和自己一起认真欣赏多媒体课件中的字母书写动漫,等熟悉了最基本的笔画顺序后,老师们可以拿起粉笔,胸有成竹的在黑板上事先画好的拼音格中示范书写,最后老师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平台中的投影仪,对好的作业进行展示。这样既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又树立了学生的积极乐观的学习信心。对于拼音的发音来说,只要能将多媒体教学巧妙地引入传统的教学课堂,就会使拼音教学起到一本万利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借助一些汉语拼音发音软件,及时纠正发音,还可以下载一些名师示范课例,以此为途径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方法。例如:在学习“U”的发音时,教师先讲清“U”的发音方法:两个嘴角轻轻收拢,嘴唇向前突出,舌面后部向里靠拢,发出的声音要长而响亮。让学生按照老师说的方法照着镜子做好口型,教师再播放多媒体课件朗读示范。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拼音教学巧妙地融合,使得拼音教学更具严谨性和科学性。

二、多媒体背景下的拼音教学更具灵活性和趣味性

为了进一步将拼音教学从最浅显的读写提升到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迎合。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各式各样的活动,让拼音教学的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在练习巩固“m、n”的区别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在活动中适时地播放音乐,缓解了部分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通过编动作,编儿歌的方式熟记拼音字母。例如:教师先出示儿歌“呢呢呢,呢呢呢,小火车,唱起歌。”一个学生随口就说“一个门洞n、n、n,我坐火车也唱歌”,然后用身体做出一个门洞的样子,其他学生也很开心的做出门洞的样子,所有的门洞连起来便是一辆小火车了。老师抓住时机带着学生模仿小火车开起来的样子,然后边开火车,边唱儿歌。练习“m”时,有的同学用胳膊做出两个门洞的样子,并编出儿歌“摸摸摸,摸摸摸,小朋友们躲猫猫。两个门洞m、m、m,边玩边学真开心”。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游戏中学生就可以准确区分这两个字母了。在复习声母时,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笔者在课前制作了摘苹果、闯关等有趣的的课件,课堂上在老师的鼠标点击下,同学们遨游在游戏中,欢笑声一浪高过一浪。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拼音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但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传统拼音教学的课堂中教师的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巧妙协调下,学生完全处于放松的状态,就连身体、情感、智慧都动起来。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拼音教学巧妙地融合,使得拼音教学更具灵活性和趣味性。

三、多媒体背景下的拼音教学更具前瞻性和实效性

多媒体教学的背景范文第2篇

一、吸引学生眼球的导入

一节课成功与否,导入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可以简单、生动地导入新课,产生较好的效果。动画和声音是导入新课最有效的途径。例如,我在教学牛津七年级英语“Unit 6 Welcome to the unit” 时,利用几幅动画的图片教学单词:run、 eat breakfast 、take a shower 、 go to bed 等,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视觉效果到思维的联想,很容易就能学会这些单词,而且还会对这样的学习非常感兴趣。这样就可以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中来,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牛津七年级英语“Unit 5 Reading”时,为了让学生掌握“What is this in English?”这个句型,我在PPT中设计了游戏环节。一开始在荧屏上只出示图片的一角,让学生猜测是哪种物品或是哪种动物。当我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一只兔子耳朵时,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说出ear,但它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呢?于是我在PPT中显示重点句型,让学生去猜测,互相提问并回答。这样,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边看、边猜、边说英语,慢慢地就能掌握这一句型。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

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手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定义或某种规律,可以通过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例如,牛津八上英语“Unit 6 Animals”需要教学很多动物的名称。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很难全部掌握。为了把这节课上得生动、形象、有趣,我在课前播放了一段介绍野生动物和其生活情况的视频,在课堂上将视频和图片穿插在课文讲解中出现,使课文变得更加生动,化难为易,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突破了难点。还让学生了解了各种动物,将知识点的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寓教于乐。

四、全方面提高学生各项能力

新课标明确规定:听、说、读、写是初中英语训练的基本要求。据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视觉所获取的知识较多,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加以视频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材中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易于学生接受。这样既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播放机和PPT让学生跟读英文单词和课文,模仿标准的发音,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水平,为提高说和写的能力打下基础。

如果看和听是输入过程的话,那么说和写就是输出的过程。多媒体教学使得学生说和写的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训练周期变短,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

学生想象思维能力也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就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例如,牛津八年级英语“Unit 6 Animals”,在学习动物名称时,我先在PPT中插入各种动物的声音,如cat,喵喵喵,dog,汪汪汪……让学生听声猜动物名称。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含义和记忆单词。

在教学牛津八年级英语Unit 2时,我制作了一个PPT课件。学生最先从屏幕上看到一个小女孩的头时,我出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说出“head”这个单词,然后我又出示小女孩表情痛苦的图片,并且在投影上出现“What’s wrong with the girl?”让学生自由表达。接着在投影上出现“She has a headache”,带领学生读“headache”,接着引出“stomach-stomachache, tooth-toothache”等单词,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自然而然地教会了学生单词。

经过多年的实践应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我们不断努力,继续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扩散到更多的领域中去。

参考文献:

多媒体教学的背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思品课多媒体案例 教学实践

在新课程理念下思品课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从知识掌握到培养能力的转变,需要更多地采用探究的方式去让学生自主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面对新标准,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初中学生在思品课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和初中学生的心理因素,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人认为多媒体案例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根据教学目标来呈现一个包含有问题或者说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来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多媒体案例教学结构主要由“精选案例――制作成多媒体案例――教学实践”三大环节构成。其实际操作要求如下:

一、多媒体案例的选编

精选案例是进行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前提。在进行案例选编时应明确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案例的类型及特点

1.文字型思品课多媒体案例

文字型多媒体案例就是把文字案例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比如打在Word文档或幻灯片上然后在投影仪上展示出来。其优点是可以减少纸张印刷的成本,集中全体同学的注意力,大家共同一起探讨案例,而且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点案例文字进行讲解,这样可以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图片文字型思品课多媒体案例

这一类型又可以分为两种。(1)在文字型多媒体案例中插入图片。图片主要起对文字案例的注释强调作用。这样可以改变纯文字案例单调性。(2)以图片显示为主,适当增加文字,起注释与描写作用,以图片文字的连续播放形成一个动态描述的案例过程。这样可以增加案例的可观性与真实性,例如我开发的图片文字型多媒体案例“天安门自焚事件”。

3.视频文字型思品课多媒体案例

此案例集图、字、音、频为一体,就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法制在线”内容一样。给学生展示一个真实可信的多媒体案例。这一类型的优势是前两者无可比拟的。例如开发文字视频多媒体案例“永远的白衣护士――叶欣”。

(二)多媒体案例的来源

选择恰当的案例背景材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

1.来源于重大时政热点

如建国六十周年阅兵仪式;奥巴马访华;十七届三中全会;奥运会举办等,激发学生对时政的关注。

2.来源于一些历史性事件

如我开发的文字视频型多媒体案例“香港回归仪式”就是剪辑了香港回归仪式上的一段视频片段。这段让人铭记在心的历史片段永远让中国人回味,他的播放会引起学生很强的共鸣,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来源于发生在身边的事件

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事件,是学生们亲身亲历,感触特深,易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把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用文字表达编辑成案例,还可以用数码相机等设备拍下一些真实的画面与文字组合成一个多媒体案例。如我开发的“2008玉环7.10事件”(2008年7月10日玉环坎门出现的民工与派出所的对峙事件)就是用照片与文字的组合制成的文字图片型多媒体案例。

二、多媒体案例的制作

精选案例后,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多媒体案例。从初中思品课老师掌握计算机水平与工作量来看,制作多媒体案例的编辑软件应尽量简单化、容易操作。可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可简单操作的软件来展示课件案例。至于制作多媒体案例的素材需要平时去积累与收集,可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去收集相关的内容。多媒体案例制作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

设计多媒体案例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增效减负,提高质量。多媒体案例的设计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必须从课本内容出发,准确理解教材意图,恰当组织素材,切不可就案例而案例、添足画蛇。随着新课程改革,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多媒体案例的设计与开发无需拘泥于教材,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例如我设计的图片型多媒体案例“三聚氰胺门事件”就是取材于热点时事,但分析的理论和原理均出自教材。

(二)启发性原则

多媒体案例的设计应以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设计制作中适当增加课外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能拓展视野。例如在上“一国两制”时我用了“香港回归”的视频素材,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历史背景,这样既渗透了学科间的知识,也增强了学生对思品课的学习兴趣。

(三)趣味性原则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就是愿意学,就是喜欢学。在思品课多媒体案例中必须贯彻趣味性。只有在多媒体案例增添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使他们有兴趣学习,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例如我在上七年级《祝福青春》就是引用了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一段视频。

(四)真实性原则

思品课多媒体案例必须真实,而不应是虚假杜撰,否则会失去可信度,引起学生的反感。因而在选编思品课多媒体案例时,尽量做到每个案例,必须是确有其人,确有其事。道听途说是经不起推敲的,有悖于思想思品课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例如我用汶川地震中一个真实文字视频型多媒体案例“铁军战士――吴文斌”,这个案例既真实又有很强的感染力,从而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时效性原则

当今世界经济思品课形式风云变化,在进行教育时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双耳不闻天下事”,而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教学时应多增加些时政性案例,才会有新鲜感,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如我引用的文字视频型多媒体案例“神七问天”就是一个紧跟时代的案例。

三、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实践

教学实践是多媒体案例教学的目的与关键。我们可以用三种形式进行多媒体案例教学。

对于一般的课我们可以先“案”后理:即所谓的归纳法,出示多媒体案例后,让学生熟悉、分析案例,进而讨论、归纳出相关的思品课原理。对于那些案例难度较小而知识要点繁多的我们可以先“理”后“案”:即所谓的演绎法,在说明思品课相关原理后出示多媒体案例,用以论证、强化和巩固思品课原理。对于那些知识层次多、案例内容复杂的,我们可以“案”“理”同步:在展示多媒体案例的过程中分阶段分析、推理案例。我们应该根据案例与知识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多媒体案例教学形式。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重多媒体案例的问题设计

只有那些含有问题、矛盾、对立、冲突在内的事件,才有可能构成为案例,简单的“白开水式”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之为多媒体案例。一般要花费一定时间来设计案例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引入多媒体案例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或集体或分组讨论,真正从案例当事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讨论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气氛,在学生讨论和思考中,教师应不急于评判,不易过早定论,注意对学生思维状态的培育与保护。

(二)发挥教师在问题讨论中的主导作用

1.导演作用。多媒体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是让学生充分讨论,但不等于说教师可以袖手旁观,放任自由。在课堂讨论中教师的作用犹如导演一样,通过组织、引导、启发、点拨、评论等各种巧妙的手段,使讨论发言按照教学目标要求生动活泼地健康发展。

2.协调作用。在讨论中,教师尽量让学生个人或小组有相应的发表意见的机会,当出现意见相左、争论的时候,教师在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需要在不同意见间进行协调,促使学生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观点,对各种意见进行选择,并逐步达成一定的共识。

3.备用信息库的作用。多媒体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掌握大量的相关信息资料,包括同类的案例及相关材料,分析该案例的不同观点及理论依据等等。教师有了更多的信息资料,才能站得高、看得清,在学生讨论遇到困难时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提示讨论方向,把讨论引向深入。

(三)加强对案例教学中的管理调控

良好的教学秩序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面对的一大难题就是班级纪律的管理,学生往往会因观点的不同而形成激烈的争论,因而课堂失控是许多教师的梦魇,特别是新任教师或初次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维护班级课堂秩序是教师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讨论的秩序严重影响了教学顺利进行,教师还是要加以“平息”的。但如果学生的讨论只因过度投入而使班级纪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不影响讨论的正常进行,教师还是应予“宽容”的,这是难免的,正常的。

(四)重视多媒体案例教学的总结评述

在案例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进行概括总结。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教师对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做出评价:对学生在讨论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典型思路(正确或错误的)应给予正确评价,使他们从中受到启示,能够正确运用学科知识原理观察生活、分析问题、指导实践。

2.教师也有必要对案例进行总结,案例讨论是就某一问题而展开的。学生们在讨论时难免会出现由于意见相左而发生“冲突”,有时甚至会因意见的不同而吵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能说服谁。这时就需要教师出场揭示其包含的原理、规律,使学生对该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

总之,在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启发学生。以上就是思品课多媒体案例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和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多媒体案例教学都必须按上述步骤来做。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制订.2007年版.

[2]庄永编.《案例教学丛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王山林.《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年第7~8期.

[4]李跃.《案例教学中教师担任的几种不同角色》.《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年第2期.

多媒体教学的背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问题论述

一、高中数学进行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正不断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与生活方式等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将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引入高中数学教学中,将从根本上直接改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思想理念、教学方式等。多媒体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不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十分形象化地展出现来,有利于高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降低传统教学方式中可能带来的抵触心理,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改变了高中数学教学的传统模式,推动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同时也适应目前信息化技术不断进步的社会需求。

二、目前高中数学进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足

多媒体教学是在目前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是一门新兴的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有力地促进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但是也要看到多媒体教学也有着其自身的缺陷,并不是万能的,多媒体教学并不是适合高中所有的学课,即便是高中数学课程适合多媒体教学的开展,但也要注意方式与方法,结合每一章节的特点灵活开展多媒体教学。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在哪里,高中数学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知识点的传授,这一个根本的发点,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那都只是手段,如果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关注多媒体的使用,那就会本末倒置,将过多的精力放到多媒体教学中,就会影响到知识点的讲解,而这将最终会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

同时,也要注意课堂的交流氛围。由于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更多地关注屏幕上展现的内容,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不能使用机器的屏幕来代替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不能成仅仅是多媒体机器的操作者,而应该是整个数学课堂的主导者,要以教师为主引导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节奏。

多媒体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不是简单课本上的知识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就是多媒体教学了,要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灵活的使用,比如在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照搬课本或是纸质材料的情况,只是将原来课本的教学照搬到多媒体教学中,就失去到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同时也无法调动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高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教学要综合使用各类资源,其中包括投影仪、计算机、音箱等硬件设备,也包含计算机操作系统、专业多媒体教学软件等软件资源,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能熟练操作这些设备,而且要能根据不同章节的需要合理组合、灵活运用这些设备。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很多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十分缺乏,很多的设备都是轮流使用,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次数很少,这就造成了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不熟练,甚至一些基本的操作都成问题,在课堂中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不仅影响到高中数学教师的正常开展,而且对学生也会留下不好的印象,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1.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方式不论是发展到什么程度,也不管是以什么样的形式而存在,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为教学服务的,多媒体永远只是一个手段,而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才是主导力量,只有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多媒体教学,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有效地开展高中数学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不是简单的将课本或纸质的教学课件照搬到多媒体平台上就了事的,在多媒体教学中要适当穿教师的讲解与板书,多媒体由于这种屏幕演示的形式,造成了学生极易形成视觉疲劳的特点,适当的穿讲解与板书,可以缓解由此而形成的疲劳,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有效果的。同时,在多媒体使用时,也要考虑到各个章节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合适的多媒体技术,比如PPT是一个十分优秀的软件,也是我们高中数学教学时经常使用的一项技术,但是PPT对于课件的演示或者说是文字的演示是有效果的,但是这个软件没有办法进行动画演示,也没有办法对一些动态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演示。所以不同的多媒体软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技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高高中数学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进展,不论是学校还是教育的各级主管部门,都很重视对教师各类类型的培训工作,岗前的培训与岗后的定期培训已经成为了惯例,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通过这些培训,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很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新课程的要求,这种培训在很大程度已经很难满足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需要。一方面,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深入理解新课程的要求,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有针对性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另一方面,高中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工作中将信息化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拓宽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思路。

四、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就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就改进措施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晓娟.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中认知负荷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多媒体教学的背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高中 物理 教学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21世纪学科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对课程实施建议提到: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目前中学生普遍对物理学缺乏兴趣,感到难学。而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和认识新事物的最重要最持久的动力。为了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应不断采取多种手段和形式,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此外,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过程,学生能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并用的境地,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融为一体,使之变为共同参与学习进程的多维动态方式,使一些深奥的理论、复杂的结构和情景通过模拟仿真的手段呈现出来,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功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而且还能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其创造能力。

一、合理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及情感因素参与学习

运用信息技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手、口等感官。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调节学生的情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和记忆力。例如:人造卫星发射速度的演示就可以做成动画,贴上一张地球图画,在地球表面以不同的速度发射卫星,当速度足够大时卫星就不会落到地面上。卫星运动可用物体沿轨迹运动来实现,再配以适当的解说及背景音效,就把书上静止的插图变成了生动的动画,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物理情景。这种积极的教学情境使往日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强化了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认识。

2.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图像、运动过程,利用“原型”的放大、重复、慢放等特技手段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同时,还可以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原子物理学时,物质的微观结构可利用声像俱全的动画来模拟,这样在屏幕上创设出一幕有“生命”的微观世界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使学生领略物质微观结构的奥秘,学生自然会触景生情,并产生探索的欲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3.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实践学习环境,达到培养学生感知的目的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类似真实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从中体验,学会在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建构学习经验。例如物理教学中的微粒作用、运动过程的模拟。又如水面上的两列相干波互相叠加时,形成美丽的干涉图样,由于波动过程连续不断,演示和观察起来都比较困难。然而运用计算机的动画效果,就可以将前后两个半周的干涉条纹轮流显示出来,既可自动快慢显示又可控制,以至“定格”观察分析,通过模拟仿真,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呆板为生动。模拟环境不但可以形成与教学环境相吻合的独特教学情景,还可以进行发现学习,如有些危险性的实验,可以通过模拟仿真,使学生既掌握实验要领,又熟悉操作步骤、理解实验过程,使重点和难点得到解决。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单是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探索知识的过程。总之,在模拟环境中教学,除了覆盖我们现有的绝大多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外,还可以开拓新的教学领域。

二、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案例中的合理利用

物理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在内容上有三个方面:提供物理事实,创设物理情境;转化模型,形成表象,认识重要的概念和规律;提供应用物理知识的典型示例和练习。从认知角度来看,就是三个过程:感知,激发认知冲突,提供思维素材――这是启动思维建构的阶段;形成认知表象,转化物理模型,形成物理图景,通过科学思维形成概念和规律――这是形成认知结构的阶段;返回具体,还原模型和图景,解决物理问题――这是活化和扩展认知结构的阶段。下面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质点概念的课件〕

质点模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模型之一。它是一种理想化的方法,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扩展对它的认识。能否把一个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习质点模型离不开对具体的物理对象及其运动背景的分析,为此,课件中可以创设一系列的质点模型“组块”以引导学生思维和理解。例如:

1.动画:火车在田野上行驶。能否把它当作质点来看待?因为没有背景信息,不知可否。

2.动画:把镜头推进到火车的驱动轮。研究火车车轮的运动,能否把火车车轮当作质点处理?

3.动画:火车过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出桥。研究火车走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此时能否把火车当作质点来处理?

4.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能否把火车当作质点来处理?动画:地图上的“点”由北京出发向南运动。

在上面的课件中,展示了一组组动态图景,提出了一个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由实到虚的思维活动抽象出质点模型。在课件中,深入地展示物理学发展中人们对某个问题的认识过程及走过的弯路,对实现学生思维的建构过程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