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快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

快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

快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

快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素养阅读教学阅读能力逻辑思维

一、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大部分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受传统语文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以及我国长期以来所提倡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语文教学的重视度较高。但是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阅读教学活动中所蕴含的价值体系没有做到充分的重视,没有意识到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大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通常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所展开的阅读活动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导致大多数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会有条理不清、逻辑思维过于混乱等多种教学现象的出现。虽然部分老师在新课改教学指导的要求与引导下,逐渐意识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其活动所蕴含的知识与价值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在教学方法中的使用方法不当,教学方法主要使用的依旧是传统思想观念,老师根据文章结构脉络作为学生阅读教育的实施根据与发展方向,学生则根据教师的讲解顺序,对文章展开适当的阅读理解,在此种情况下,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所展开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有效性较低,同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并没有较大的作用,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要素

以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为基础,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以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过程较为缓慢,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耐心与信心。语文教学活动的展开具有一定的常规性,学生在学习中会极易受到外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终对学习成绩的提升造成影响。对于此种情况,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重视度,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中心价值,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价值,同时为营造课堂氛围提供帮助,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之后通过阅读能力的增强,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经过适当的引导为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只有通过思维的有效运用、加强对文章阅读中的规律掌握,通过解疑答惑等方式促进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使其逻辑思维的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与成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是具有连续性的作用,教师要保持信心与耐心,不要急于求成,以免影响教学质量。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文化的类型与内容逐渐增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等个人体系的养成与树立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要想提高学生正确价值的认知,需要注重学生在阅读中正确的习惯与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思维能力的养成。通过多种阅读活动的展开,强化学生的更好应用,促进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其所养成的思维逻辑能力的应用提供更好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培养水平

要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老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的阅读效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快速掌握文章的要点和中心思想,并对文章的大概内容进行解。只有这样不断的训练,才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判断力和推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其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也各不相同,在理解力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阅读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选择不同的阅读资料,保证每位学生都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学到真实有效的东西,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看不懂或者没有阅读兴趣的问题。在阅读之前,老师可以先针对文章内容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不会漫无目的,而是认认真真,带着探索的心理去进行阅读。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就会越来越快,阅读效率也会越来越高,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自觉地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分析,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提高逻辑思维的养成力度

在语文阅读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在语文阅读中,学生在文章中所获得的知识以及所掌握的阅读技巧,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通过阅读所获取的更多的语文相关知识,在学习中所掌握的人生哲理、所理解的情感价值、所培养的思维观念等都可以在生活中有所运用,通过对遇到的各种难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更好的个人情操。为此,在阅读中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找出与所看内容相关的知识,并与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相联系,通过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实践操作,提高知识的累积和总结,强化思维逻辑的培养力度。

快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逻辑思维 培养

时代快速发展伴随着知识的快速更新,社会对人才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重视起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本文的重点。

一、逻辑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主要性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学生们本身具有比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高中数学需要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完全理解高中数学中的教学内容并能熟练的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数学难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高中数学的本质。

1.帮助学生开发智力

目前学生做题的过程过于程序化,步骤的固化使学生的思维被条条框框所限制,导致思维方式单一,不能举一反三,一旦遇到稍微有难度的题就举步维艰。而逻辑思维培养恰恰能解决思维方式单一这一问题,且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也是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逻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是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新事物,从不同角度理解它,长此以往,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帮助学生看到一个全新的数学世界。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培养和提高,能够使学生提高观察能力,使其具备在短时间内发现问题隐含条件的能力,并带给学生不同解题方法的灵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逻辑思维的策略

1.鼓励猜想,勤于思考

数学的发展本质上就是先猜想,后证实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想,在想法出错时不要打击,要鼓励引导,让学生养成好的思维习惯。

如,在学习“欧拉公式”时,先让学生结合多面体的面数、棱数和顶点数,引导他们找到规律,进行猜测。在学生们进行猜想的过程中,新旧知识或是相互结合或是相互碰撞,从而使得学生们的思维会产生非常大的跳跃性,有益于提高学生们的推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么的逻辑思维。数学发展史证明,很多数学定理都是由猜想为起点。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发表独特见解,创新探索地学习数学。

2.开放式问题教学

数学教育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育,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数学考试的标准化,使数学教育越走越“封闭”,教师设计的问题通常都会缺乏灵活性,而且其答案总是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使得学生们的思维空间受到力极大的压缩,而且会失去数学教育的丰富性,对于学生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负面的效果。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所以当学生在解答这种问题时,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所以在学生们遇到这种问题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尤其在讨论或阐述阶段,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积极讨论是进行开放式问题教学的关键。教师在相应点评的基础上,最后要总结学习内容,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印象。

3.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多向性思维的思考方式。多向性思维包括正向思维、逆向思维、横向细微和发散思维。正向思维就是一般我们运用的直接利用已有条件推理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是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横向思维,是以已给的信息为中心,把思维面放宽,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举一反三。发散思维就是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让学生顺利从感知向抽象转变。但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前提是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这样在思考时才能将所学知识快速的联系其来。旧知识是思维通向新知识的桥梁。通过对旧知识的联系和类比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是一两次的联系就能达成的,需要多次实践才能完成。通过反复的训练避免学生产生某种思维定式,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逻辑思维的多向性。

4.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展示概念的背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如:通过对初中学过的特殊函数如y=ax+b,y=ax2+bx+c等的回忆,向学生提问:初中函数概念的描述如何?与我们学过的什么概念类似?教师与学生共同来分析初中函数概念与高中映射概念的相同点是均有两个集合及对应法则构成,且对应方式也相同;不同点是函数中x、y的取值范围是非空数集,映射中的A、B是任意非空集合。这样通过类比概念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得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这样的启发诱导,使学生能对学过的数学概念产生联想,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探求。

快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第3篇

人们了解世界,探索未来,总是想要在保证正确率高的同时提高效率。假如没有专业的逻辑知识作为基础,单凭自身的想法,那就连最基本的与思维相关联的特点也很难被反映出来,更别说进一步了解与探索分布在当今逻辑学分科各个方面的不同学科。唯有努力钻研逻辑学这样的可以成为认知手段的科学,了解逻辑常识,特别是学习当代逻辑理论和推演方法、各学科与逻辑相关的内容,才能够提升思维素养和认知水平,使自身做到严谨、自律和理性,并且高效地获得新知识。同时,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书本上的内容,更为大家关注、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要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逻辑在学习过程中起到基础性作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是同一个体,学生再无老师的指导,这需要自我教学者具备更优秀的逻辑思维素养。自我教学者之所以需要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素养的还因为,各个学科发展迅猛,愈来愈高端,越来越难以被具象化,所以它们的逻辑性显得愈加明显。上述情况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很多学科正朝着公理化、公式化前进,可以在各个学科中见到更多的特征符号,符号开始渗透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学科越来越形式化,生活中越来越多符号的出现,已经无法避免。假如个体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较低,就很难理解上述事物;他们很难通过一系列符号进行沟通,更说不上有没有兴趣和自信进行自我教学。我们必须承认,学生在本科时期的学习与自我教学能力十分相关。现实表明,优秀的逻辑思维素养是自我教学能力的基石。

二、逻辑学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与发达国家相对比,我国长期以来缺乏批判性思维,特别是把它当做教改的内容,当做一个具体的课程,更是比发达国家落后很多年。批判性思维在很早之前就是西方国家教改的中心。中国人最初关注批判性思维是在上世纪末期,个别学校试着设置了相关课程。批判性思维是人思考的模式,“上世纪末期,西方国家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普遍指出,批判性思维是具有目标的、也是自身进行评价反省所必须的。具体表现在理解、研究、评判、推测并判别已知的证据、观点、手段、标尺和环境。”也可以说,它是对已知的思维、概念、行为等一系列事物根据特定的方法和标尺做研究、评判,并给出确切的是判别。所以,在上世纪末期颁布的《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中,首先就明确了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独立和批判性的思维”。

在信息量巨大的当代社会,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需要拥有对快速更新的新知识、资源决断、理解和应用掌握的能力,现代学生学会想要吸收当代社会爆炸的信息,就需要拥有在鱼龙混杂的内容中挑选出最富价值,起码没有消极影响的内容,这同样要求优秀的判断能力。校园生活相对较为简单,思想纯洁,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还非常容易被自身以外的世界左右,特别是刚进入大学、还处在高中教育方式中的学生,他们面对的是自身价值观想法的激烈碰撞,这会让他们更难以克服困难,走向正确的方向。这时,假如没能培养他们对信息分辨的能力,有可能会导致他们生活方向的偏离,结果难以预料,所以拥有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就显的尤为关键,所以说具备对信息辨别的能力是大学生素养的体现,也是他们紧跟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时代步伐的显著表现。这种能力的培养,一是帮助大学生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二是向他们传授实践和应用的能力。

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对国家及社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高校学生毕业后,有的直接工作,走向社会,有的继续深造学习,都需要他们为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打好基础,无论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要得到成就,学生们就要有非常高的素养,特别是要具有其中的批判性思维。要从各方面提升人们的素养,就要进行素质教育,经过教育系统细致、全面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想法提炼融入内心,形成自己独具个性的心理素质,这样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要搞创新就必须学会批判性的思考问题,所以学生必须具有自己的批判性思维。高校的老师们特别要教会学生们怎样独立理解问题。特别是要让本科生能有批判性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育要改革、要调整,重点是要批判性的思考问题,它处在二十一世纪世界的核心地位,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教育并非独立的教育活动,它和交流、处理信息、创造性思维、合作以及学生的自我意识紧密相关。

三、逻辑学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逻辑学与言语学同样是亲密相关的。人类的语言是独一无二的,在人的日常活动中,任何时候都无法离开表达和讨论。不论何时,语言通常都是在人类日常生活中产生,并且它具有重要的实际功能,是一项最基础的能力。学问交流仅靠文字没有言语作交流桥梁是不可能正常停止的,言语表达曾经成为人类社会理论活动中不可短少的重要才能,而目前言语也需求逻辑停止标准和梳理。现如今,口才如何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人和人在各方面的思想交流和往来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就好像一个技术专利,专利者若不能很明晰地把它解释清楚,就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且不管是写作还是讲话,都需要把主体思想表述清楚、明确,有自己的特点。但是要很清楚、严谨的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就要思路清晰、有条有理、推断具有逻辑性,这样就要学习、了解、知道逻辑学知识,特别是当今的逻辑学理论。只有掌握了逻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才能恰当而严谨,判断力才能得到提升,讲话、写作才能条理清楚、意思表达准确,使人信服,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讲的道理。没有逻辑的表达,不管用词多么华丽,都无法使人信服。所以说逻辑是说话的基础,语言表述力的好坏最关键的就是看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纵观当今大学生的言语才能,的确不是非常悲观。许多大学生连最根本的文书等应用文写作都存在很大艰难,更别说是毕业设计时论文的撰写和学术报告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逻辑学教育能够标准学生的言语组合才能,能够培育学生无论是口头或是书面的言语组织才能,防止日常自然言语中潜藏的歧义和悖论问题,防止在语句的表达中井然有序、答非所问,便于大学华诞常生活中的本身学习、从事学问消费和思想交流的顺利停止。

快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细腻化 路径

受应试理念的长期影响,教师专业知识普遍严重欠缺,导致课堂教学病态常存,“满堂灌”“M堂练”“满堂问”“满堂导”、照本宣科或喧“辅”夺“本”等久治难愈。这些病态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角度看,共性就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简单粗暴、粗略模糊,学生只能囫囵吞枣、食不甘味。

例如,人教版新课本必修Ⅰ“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际教学中,就至少有两处内容的教学逻辑层次粗略,导致该节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功能尽失。其一,关于伽利略对运动原因分析的教学内容中已有丰富的逻辑层次,但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却没有体现出来,使得学生对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没有清晰的感受,觉得稀里糊涂。其二,教科书通过比较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不同观点来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教材忽略两千年中曲折研究过程中的关键节点的内容,许多教师照本宣科,着力渲染伽利略完胜亚里士多德。这样的教学过程似乎突出了伽利略勇于质疑、不畏权威的高尚品质,殊不知这种断章取义的说教已经起到了相反的效果,给学生造成“古人真笨”的印象,无法理解为什么“两千年无人反驳”,更无法理解“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含义,以至于本应该充满生机活力的物理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情感与灵性的自然流露。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细腻化处理就是将知识的逻辑层次以及知识的认知逻辑层次展现得细致入微、丰满充实,使学生的认知思维过程自然流畅、水到渠成,实现对知识的全面把握和透彻理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基于三维目标,融合四个物理核心素养,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细腻化。

一、知识梳理细腻化

1.按照概念、规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及实现教学目标的阶段性细腻化知识点

例如,对速度概念的细腻化梳理。(1)为什么引入?运动有快慢和方向,为了比较运动快慢和确定运动方向。(2)做什么?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运动快慢也就是位置变化快慢。(3)是什么?定义方法是比值法;其内涵的文字表达是“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图示是有向线段;数学表达式(定义式)是v=x/t;量化国际单位是m/s;外延分类是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4)深化“为什么”。因为除了匀速直线运动,同一质点的不同阶段的速度不同,原来的概念有局限性。(5)深化“做什么”。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瞬时速度精确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6)深化“是什么”。平均速度:某阶段的平均速度的方向和相应位移方向一致。瞬时速度:文字表达是通过某一位置或某一瞬时的速度,是无限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很短时间的平均速度(近似测量原理);数学表达是v=x/t|t0 ;是速度图象某点的纵坐标;是位移图象的斜率;方向和轨迹相切。(7)不是什么,疑似什么?与其他概念的区别联系以及阶段性认识的干扰与融合,如与速率、速度变化、加速度的区别联系,速度和力的关系,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瞬时速度大小就是瞬时速率,初中学习的速度其实是平均速率,所以初高中速度概念的台阶很高。

2.化抽象为具体,解释通俗化

例如,判断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直依据是速度和合力(或加速度)方向在不在同一直线上。“同一直线”什么含义?需要更加具体的说明。“同一直线”就是速度矢量图示和合力矢量图示平行,包括方向相同或相反。再如,P=Fv应用于动力机械(各类交通运输工具和起重机)的发动机,各量的意义具体解释为:P表示发动机输出功率,F表示发动机提供的动力(或牵引力),v表示受到动力的物体沿动力方向的速度。

3.挖掘教材中欠缺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新教材不少地方更粗放,前后知识的逻辑联系没有显性呈现出来,这便于促使学生“独立”探究,教材如果写得很明了,学生在探究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去翻书找答案,而不独立思考。所以,教材粗枝大叶有利于逼迫学生主动独立思考和探究。例如,行星运动轨迹是椭圆,在高中阶段近似处理为圆周,为什么运动性质是匀速圆周运动?教材上略去这一结论的推理过程,教师应当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开普勒定律经过推理得到结论:因为椭圆十分接近圆,所以处理为圆,太阳在圆心上;在此基础上,根据“面积”定律可知,行星运动为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关系中半长轴应改为轨道半径。又如,关于重力势能教学,教材中缺少一个重要的逻辑层次:重力势能变化为什么与重力功密切相关?郑青岳老师发表的关于重力势能的教学设计中,就设计了这一认知逻辑层次。

4.发现学生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混淆层次

例如,重力和压力的区分,对于不少学生并非易事。有三个混淆层次:“重力就是压力”“重力的大小等于压力”“重力是产生压力的原因”。又如,在分析带电粒子受力情况时,常有学生默默地把忽略重力和忽略质量等同。

二、技能训练细腻化

1.细化技能要领

例如,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操作技能:(1)会打开开关,在后续的实验中,显示出不少学生这一技能很低。如掀翻了小车轨道,推倒了铁架台,他们往往以打开墙壁上固定牢固的开关技能来处置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开关。(2)连接纸带技能。把纸带接到车上、重锤上,把纸带穿过计时器。(3)会安装计时器。特别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需要把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是比较难的技能。(4)会更换复写纸或墨粉纸。

2.明确技能培养程序

该程序为引领、示范、讲解、训练、矫正(预设矫正和过程矫正和反馈矫正)。

三、过程展开细腻化

1.融合教学过程与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是明线,思维过程是暗线,二者要相辅相成,运用问题化手段,使明线服务于暗线。例如,“探究合力求法”的教学中,记录了两个分力和合力大小方向之后的教学逻辑层次设计:(1)先用同一标度,做出各力图示;(2)观察、猜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有学生说:“四边形关系”;(3)任意四边形是不是规律?(4)假设是平行四边形关系;(5)如何证假设?以两个分力图示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做出对角线,与合力图示对比;(6)结论;(7)重复验证。从(2)到(5)教学过程,运用问题导向使思维过程落到实处。

2.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改变满堂灌、满堂练、满堂问,照本宣科的现象,要认知化,教学过程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以认知化策略处置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细腻化。根据“抑制”“思维定势负迁移”等认知心理障碍,增设激发认知冲突、知识比较以及变式训练等教学环节丰富充实教学逻辑层次。

例如,“力的分解”教学过程的逻辑层次设计。(1)演示一个“四两拨千斤”实验(兴趣化)。(2)引出课题,界定概念。把一个已知的力作为合力,求等效替代它的几个分力(重视思想方法)。(3)寻求策略和方法。策略: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一分为二是基础,是二合为一的逆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方法:图示法和计算法。图示法基本步骤是:作图(规范图示),测量出邻边长度和邻边与对角线夹角,按标度比例计算出分力大小;计算法的基本步骤是:作图(示意图),解三角形(方法细腻化)。(4)把一个力的图示作为对角线,你能做出多少平行四边形?无数!这样的工作没有实际意义!有实际意义的分解是在限定条件下的分解。(5)解决具体问题时,我们常常根据实际作用效果判断分力方向或指定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正交分解),按照实际效果分解静止在斜面上物体的重力。(6)一个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是固定不变的吗?(运用变式)。(7)分析“四两拨千斤”现象。(8)再问:静止在斜面上物体受几个力?排除力的分解对受力分析的抑制效应。

四、方法教学细腻化

方法要讲细讲透,避免囫囵吞枣,需要教师心中知方法。一知方法有分类,如物理思想和方法、思维方法、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强方法,弱方法)等;二知方法之间的搭配逻辑关系;三知方法有步骤;四要知轻重,要从注重解题技巧向重视科学方法转变,从重视“强方法”向重视“弱方法”转变。

比如,前面例子谈到,力的合成、分解的方法有许多,“图示法”“计算法”“平行四边形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辅助线转化法”“余弦定理法”“正弦定理法”(推论:拉密定理法)、“动态作图法”等。如果教师毫无逻辑地讲这些方法,学生会不知所措,无法融会贯通,只好生搬硬套。而学生需要厘清这些方法之间的搭配逻辑关系以及步骤,才能灵活应用。

又如,平抛运动的分解过程,应当从两个方面细腻化。一个方面先画出速度矢量和重力矢量,提出问题:请同学提出分解方案。分解初速度,再分解合力,这个分解的过程一般被忽略了,教师认为太简单,忽视分解初速度和分解合力的过程,因而“分解方法”的基本步骤没有学习,所以,很少有学生能够运用这一方法去处理其他曲线运动。另一方面应设计一个教学过程:沿斜上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分解,大家判断分运动性质?比较而言,前者分解的分运动更简单。经过这样的两个过程,曲线运动的“分解”方法才比较有效地落实了。

五、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落实细腻化

1.要善于渗透

比如,让学生算一算从高速行驶的汽车释放一个矿泉水瓶的动能,体验其具有的破坏力,这个知识的应用过程就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重视某一物理现象的应用与防护知识,则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和辩证思维方法;理想模型的教学体验,能够培养学生抓主要矛盾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

2.要充分挖掘

实施物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深入研究物理学发展的过程,清楚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创设鲜活、真实的学习情境,带领学生领略物理学的价值,体验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精神,促进他们科学素养的提升。教学中,要精心研究有关科学方法的物理学史内容的教学逻辑层次,运用问题化手段,让学生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那些最关键的步子。

3.要巧妙融合

把现实探究和探究的历史巧妙融合,着力为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形成提供营养。例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中,教师对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实验做了以下细腻化处理:学生用量程电流表探究失败;换用灵敏电流计,依然失败;选用微电流传感器,成功;穿越时空,法拉第研究时没有电流表,怎么办?经历这些细腻的教学过程,学生切身体会到成功来之不易,感悟到法拉第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有利于科学态度的形成。

快速提高逻辑思维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 逻辑化处理 实施措施

现阶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严重缺乏逻辑化意识,尤其教学中逻辑层次极为混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学效率偏低。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需积极实施逻辑化处理策略,以此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能力显著提高。

一般来说,逻辑化处理策略可分成三种,分别是逻辑层次显化、认知化和细腻化。教学内容中可应用逻辑化处理的范围比较广,不管是规律、概念还是实验的思维策略方式,都可应用逻辑化处理策略。此策略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以学生为主体,应用“问题化”手段,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

一、逻辑层次认知化

逻辑层次认知化是在逻辑层次呈现过程中要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符合,也就是说,其教学中的整体节奏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个策略的核心就是对学生学习予以关注[2]。

在学习《波的形成与传播》这节内容时,其知识逻辑的层次为:第一,对绳波形成特点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第二,对弹簧波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波的概念及本质进行深入理解,并将波进行分类,如果在介绍波概念的节奏把握上与教材呈现顺序相同,则会导致概念形成的好时机错过,且教学节奏会变得拖沓。呈现概念最佳的时机就是建立与学生认知特点最相符的逻辑顺序,可依照以下逻辑循序进行教学:学生在对绳波进行密切观察后,可将波的概念大致描述出来,这就是概念首次呈现的最佳时机,让学生有初步认识;其后重点分析绳波成因,并让学生深入了解波的本质是哪些,而此时为深化概念的最佳呈现时机;最后进行弹簧波的演示,使学生能以此与“绳波”有比较,不仅要学会区别“绳波”与“弹簧波”,而且要深入了解到绳波的特点与本质,让波得以扩展及外延,使我们能准确地进行分类,这种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最后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能由浅到深地对波的外延和内涵予以把握[3]。

二、逻辑层次显性化

在逻辑层次显性化处理中包含了知识呈现过程与结果、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其中知识呈现过程中逻辑层次是教学节奏,呈现结果为知识结构,逻辑层次显性化处理策略是让教师把这些逻辑层次分明的内容展示给学生,使其能对此逻辑层次有深入的感知,并以此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4]。

比如,学习力学的时候,教材中对力的分类命名较为分散,并且显性逻辑层次严重缺乏,教师需要将这些力的名称进行逻辑层次显性化,以此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各知识点中的关联性,详情见上图1。

三、逻辑层次细腻化

逻辑层次细腻化指的是将知识逻辑层次更细致地展现出来,并且要确保其充实丰满,要让学生的整个认知思维过程都能自然且流畅,以此使学生能更透彻地理解与掌握知识[5]。

比如,在学习《波长、频率及波速》这一章节知识点时,教师可应用六个层次的设计,引导学生建立相关概念,并应用演示仪器或多媒体工具进行演示,让学生对波动过程进行观察,并了解其过程中有什么规律存在?以此建立相关概念内涵:其相邻两个震动位移一直为相等质点当中的距离可称之为波长;然后,在对1号质点的震动周期进行观察,其波形的变化是相同的,便可以此建立波动频率和周期的相关概念,还能了解到波动及震动周期,波动及震动频率都是相等的;其后,在对1号质点震动周期进行观察,其震动正好传至13点,这刚好形成一个周期,因此波长是一周期中传播的距离,以此将波长概念有效扩展;其后对某一时刻中波形中相邻波峰间距离进行观察,发现波长相等,以此将波长概念继续外延;对波最前沿的移动速度进行观察,最大限度地对波的传播速度有效体验,波速的建立是为了表示在介质中”震动”的传播快慢,也就是波移动的速率;最后,对波的前沿移动与波峰移动的速度是否相同进行观察,发现波峰的移动快慢与波速相同。这种观察逻辑层次的设计,非常细腻,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快速建立波长、频率和波速的相关概念,并且能充分掌握深入化的知识点[6]。

综上所述,三种逻辑化处理策略并非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其实施过程中相互渗透,并综合化地进行应用;不仅如此,逻辑化处理策略可以适用于很多教学内容,不管是规律、概念、问题还是实验的思维策略方式,全都可以应用;虽然三种逻辑化处理策略都有侧重点,不过其核心还是学生,这是教师充分站在学生角度考虑,以此完成知识转化的教学策略,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惠作.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逻辑化处理模式和措施[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5,Z1(03):237-241.

[2]翟[.运用高中物理教材栏目开展物理学史教育的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03(05):159-160.

[3]张颖.高中物理后课程阶段“诱思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3,03(07):222-223.

[4]李美芬.大理州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情况调查及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07(03):32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