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学专业前景分析

法学专业前景分析

法学专业前景分析

法学专业前景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情景-应对 实践教学 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17-02

1 “情景-应对”教学方法的基本思想

目前,高校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同社会的要求部分脱离,课程教学的职业应对性相对薄弱,围绕着情景引导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张迪认为应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1][2](张迪,2010);曾晓妹开展了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3](曾晓妹,2012);刘艳萍提出创设校园文化情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究[4](刘艳萍,2013);王铁媛基于情境认知的实验教学法,开展了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5](王铁媛,2012);曹亚东针对《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对情景模拟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与探索[6](曹亚东,2012)。

针对当前教学职业应对性比较薄弱的现状,笔者发现目前学者通过情景引导的教学研究多集中于具体的某门课程,而针对于某专业教学方法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少有针对性的策略。为打破这个制约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瓶颈性问题,加强教学与学生未来工作的职业情景相关性,针对信管专业实践课程,完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匹配性,选择基于“情景-应对”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基本想法是:通过“情景-应对”式的构建和实施专业实践类课程,增进教师对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理解,认清“情景-应对”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体系和选择正确、适宜的教学情景应对教学目标,引导和带动整个教学活动优质、高效地进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2 “情景-应对”教学方法的设计思路

以“情景”为切入点,开展一系列应用型本科高校基于情景如何应对教学的研究工作,形成一整套基于“情景-应对”的信管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情景-应对”式教学方法,基于专业实践类课程,设计思路从以下五方面开展,如图1所示。

2.1 教学目标制定的机制研究

基于“情景-应对”的教学模式的执行过程中,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须以培养目标为依据,满足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情景”为起点的教学目标制定,需要了解所处时展对本专业职业岗位人才的需求,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对行业领域的影响及学生毕业后将要面临的职业情景,了解学校自身的实践办学条件及能够利用的现实的与模拟的实践教学资源,完善科学合理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目标实行应对教学。

2.2 教学体系设计的构建研究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实践教学情景的选择,是教学体系组织的起点,大到职业岗位情景,小到某个单元的课程情景。以职业岗位分析作为课程设计的起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制定时按照大情景包括小情景,小情景为大情景服务的原则,设计大学四年整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组织教学程序。

2.3 教学内容组织的方法研究

基于“情景-应对”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思路,首先根据职业岗位情景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分析发生情景的相关知识,确定具体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及进程。进而层层分解,划分教学单元,建立基于情景的课题模块,确定实践中的课题内容及关联。

2.4 教学方法开展的方案选择

人才培养需要以课程或活动为载体展开教学。“情景-应对”式教学在展开过程中非常强调情景为导向,可以选择运用实验创设问题情景、运用启发式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运用纠错创设问题情景、运用课堂讨论创设问题情景、运用仿真教室创设问题情景等方法开展专业实践的教学。

2.5 应对评价效果的方案评估

“情景-应对”式教学模式不但研究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重视教学质量的评价。在“情景-应对”式教学模式中,层层分析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目标,测评学习结果,判断是否应对教学目标作为衡量师生是否完成教学任务的标准。在教学中向学生明示各个阶段应该达到的目标,实行应对管理,由此反馈调整专业实践教学。

此五个环节以目标驱动,层层分解,从培养目标依次分解到教学目标、课程目标进而到课题目标。在每个环节进行情景分析,完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对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职业情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情景分析,进而角色推演出岗位情景;步步递进,根据岗位修订课程目标,应对课程情景;触类旁通,选择教学方法,支解构成课堂情景要素;最后进行情景评价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并进一步优化,建立整个情景作用架构,如图2所示。

同时,在教学情景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使其用新的知识观和教学观来看待,并自觉完成新的教学情景所要求的角色转换,为营造与之相互协调的心理情景奠定必要的基础。

3 “情景-应对”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

基于“情景-应对”的人才培养研究是以“情景”为切入点,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信管专业实践类课程开展应对:教学目标如何制定,课程体系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如何组织,教学方法如何开展,教学评价如何进行。其主要特点是构建情景,应对教学。整个方法改革研究过程首先通过项目调研,查找国内高校的信息管理教学培养计划、校内的实践教学资源和校外的职业岗位需求及职业情景需求调查。然后总结相关理论的文献综述,对调研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借鉴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重点提出基于“情景-应对”的信管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方案,并且在前述基础上,结合我校教学特点,结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该方案。

“情景-应对”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以“情景”为起点,了解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及能够利用的现实的与模拟的实践教学资源,了解专业职业岗位人才的需求,研究信息技术发展对行业领域的影响及学生毕业后将要面临的职业情景。将该调查反馈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系统的优化教学目标。

(2)以职业岗位情景分析作为设计的起点,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调研结果中的职业岗位需求及岗位情景,开展师生座谈,以就业为导向,淡化教育痕迹,讨论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及企业对各级信管人才的需求和要求等重要信息,开展人才培养中“岗位情景”的探讨,调整制定有针对性的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总结分析情景化的实践教学元素。

(3)分析发生的情景及相关的知识,确定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及进程。进而将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层层分解,划分教学单元,创设“课程情景”,建立基于情景的课题模块,确定课题内容及关联。在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强调情景为导向,设计合适的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在情景教学中使学生积极思维获取知识。

(4)以是否应对教学目标作为衡量标准分析开展评价,结合专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反馈,不断完善该方案,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契合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要求。

4 “情景-应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

通过基于“情景-应对”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对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产生如下成果。

(1)基于应用型信管人才培养的理念,分析教学目标,层层分解,系统化的构建与实施信管专业实践有效情景,提高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2)“情景-应对”的模式开展,以“情景”为切入点,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体系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开展和评价效果评估五个方面开展应对信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完善信管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

(3)基于“情景-应对”,适宜教学情景的构建与实施,探索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一整套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信管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工作,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5 结语

“情景-应对”教学方法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也存在一些难点如应对效果评定科学性怎样掌握等,尚需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Models of teaching[M].Bruce Joyce,Allyn & Bacon,2008:2-3.

[2] 张迪,中永康,刘洁.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学术月刊,2010(11):96-98.

[3] 曾晓妹.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2(4):265-289.

[4] 刘艳萍.创设校园文化情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黑河学刊,2013(1):118-120.

法学专业前景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习者;需求分析;物流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4-0185-04

一、ESP中的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是一种旨在了解掌握外语学习者对外语教学的要求,并以此为基础来诊断改善外语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的系列范畴。在语言教学中,必须要对学习者将来可能遇到的语言情景和学习、生活、工作交际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明晰未来交际事件的“目标需求”及其由此诱致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需求分析理论就是立足于语言交际功能的实现,建立在实证调查与研究基础上的评估研究范畴,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分析并明确ESP教学中的“需求”并把其作为决定、改进教学的依据。

需求分析包括“目前情景分析”和“目标情景分析”。 Bloor(1984)认为,前者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需求分析,后者则是以目标情景为核心的需求分析。完善的需求分析应该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而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 ESP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Dudley-Evans & St. John(1996)明确提出,需求分析应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目标情景分析”,为了在目标情境下完成任务,学习者需要知道什么,即“necessities”;二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自己认为需要什么,即“wants”;三是“目前情景分析”,分析学习者当前的英语水平,进一步找出与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即找出“lacks”;四是“方式分析” (方式分析),通常指的是一些客观的授课条件、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室文化等。本研究以此为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针对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展开学习者需求分析。

二、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调查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收集数据。问卷是在参照了Dudley-Evans & St. John的理论框架基础上,结合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实际自行设计的。问卷共有两份,一份面向物流企业、物流研究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发放,针对目标情景收集数据,包括4个问题。并随后针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访谈,作为问卷的补充。另一份问卷面向物流专业英语学习者,主要包括目前情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和方式分析三个方面内容,总共有14个问题,其中1、2题属于目前情景分析范畴,3~7题属于学习需要分析范畴,8~14题属于方式分析范畴。访谈也主要是围绕目前情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和方式分析三个方面展开。

2.调查对象

第一份问卷的调查对象是从某沿海城市的四家大型物流企业、一家专业物流研究机构和一家市级主管部门随机抽取的,均具有丰富的从业或行业经验,能够反映社会对物流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特征。本次调查总共发出问卷100份,其中向物流企业发放60份,研究机构和主管部门分别20份,收回有效问卷83份,企业、研究机构和主管部门分别占比57%、22%和21%。访谈安排在第二天,20名对象是从问卷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的。

第二份问卷抽样调查的对象为某沿海城市三所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已经修完大学二年级课程即将升入大三,此前这些抽样对象已经修过几门物流专业课程和三学期的基础英语课程,并且有37人通过了四级考试和2人通过六级考试,因此,调查对象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好的英语基础。此次调查共发出109份问卷,收回106份,有效试卷为102份。访谈安排在问卷调查的两天之后, 访谈对象是从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随机抽取的20名,并有专人对访谈内容做了详细记录。

3. 调查的数据与分析

本次抽样调查主要是对物流英语需求进行群体描述,在问卷结果的分析中,主要观察分析回答各种选项的人数的百分比。

(1)目标情景分析

认可专业英语的重要性的,27%认为 “很重要”,31%认为“重要”,“一般”和“不重要”的比例分别为29%和13%; 从英语在工作中的使用场合来看,答案集中在物流单证、海关报关、保险索赔、与客户沟通、合同起草、会议讨论和商务谈判等方面;从最常使用的英语技能方面来看,调查对象选择“听”、“说”“译”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8%、59%和23%;调查对象期望和建议是物流英语教学能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突出其实用性与应用性的特征。

从深度访谈收集的资料看,物流相关机构普遍比较重视员工的英语应用能力,并且在职位安排时会考虑员工英语水平,可见,专业技术过硬、英语应用能力较强的人,是这些机构的最佳选择。但是,很多受访对象也表达了现阶段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是专业性不足和实用性不强,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侧重真实情景的模拟,并着重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能力。

(2)目前情景分析

目前情景分析,主要围绕学生自认为最薄弱的方面和最有信心的方面来展开,并都设计成多项选择题式。从调查的情况看,“说”、“听”、“专业词汇”是物流英语学习者最没信心的方面,比例依次高达75%、64%和61%;从最有信心的方面来看,比例最高的是“读”、“写”两项,数据分别是48%和37%,而“听”“说”“译”“专业词汇”的比例均没有达到20%。

从深度访谈得到的资料看,造成学生听、说能力差,读、写能力相对较强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在多年应试环境的浸染下,大多数学生不重视听、说,很少花时间去练习;另一方面,教师过多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对“听”、“说”等应用性能力关注不足。

(3)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主要围绕学习动机、最想提高的能力、课程重要性、学习信心及学习重点五个方面展开。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在学习动机方面,物流英语学习者的工具性动机比较明显,其中基于“就业”的动机占比最高(52%),其次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动机(42%),然后依次为“获取学分”(26%)、“学习专业知识”(21%);在最想从本课程提高的能力方面,物流英语学习者对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需求比较突出,所占比例靠前的依次为“说”、“听”、“专业词汇”、“译”,占比分别为74%、60%、44%和43%;在学习信心方面,表示“一般”的调查对象占比达到52%,而表示“有信心”的比例仅为37%,这表明物流英语学习者的信心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重点方面,物流英语学习者比较注重知识的实用性,选择“案例分析”和“场景操练”的占比分别为58%和57%,而选择“语言形式”的比例仅31%。

从深度访谈得到的资料看,学习者希望从课堂上获得的是物流专业知识,希望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的培养和物流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而不希望授课者将物流英语课上成普通英语课。

(4)方式分析

方式分析主要围绕教材类型、教学方式、课外学习方式、教师来源、班级规模、教室类型和评估手段七个方面展开。(统计结果见下表)

从深度访谈得到的资料看,针对教学方式,学生倾向于开放式的师生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针对评估手段,学生希望能加大平时成绩在总考核中的比例,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不合理局面。

综合以上抽样数据结果,可以发现物流英语需求的以下特点:①从目标情景的角度来看,物流相关机构比较注重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英语应用能力,尤其在听、说、译三方面的比较高的要求;②从目前情景的角度来看,学习者较为擅长“读”和“写”,而比较欠缺“听”、“说”、“专业词汇”、“译”、“专业句型”等能力;③从学习需要的角度来看,学习者学习本课程的最大动机在于“就业”,因此,在学习内容上希望更注重实用性,希望学习侧重于“案例分析”和“场景操作”;④从方式分析的角度来看,学习者期盼能由具有丰富物流专业理论知识或实践经验的人来担任教师,并希望能选择系统、专业的教材,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把班级规模控制在中等范围内,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加大平时表现在成绩评估中的比例。总而言之,调查对象均比较关注和重视物流英语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而这恰恰是当前专业英语教学的“短板”。

三、 学习者需求分析结果对改进物流

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上述的抽样调查结果,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物流英语学习者的需求信息和特点,从中可以得到以下改进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路和启示。

1.提升“语言输入”质量,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教师讲授、阅读教学一直是中国大学物流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但随着近年来数字化教学的普及,学生接受语言输入的来源得到不断丰富和拓展。尽管如此,上述的需求分析调查结果依然显示,学习者对课堂教学语言的输入并不是非常满意,目前物流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语言输入”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的问题。要使物流英语教学的“语言输入”更为有效,需从三个方面来改进。

一是要改进提升阅读材料尤其是教材的质量。当今物流实践发展非常迅速,而现行的物流英语的教材和相关阅读材料多由从事语言教学的学者编写,其中的内容往往与物流工作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或者是滞后于实践的发展。这不仅难以激发或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且不能有效提升学习者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不利于专业物流英语学习。为此,需要准确把握物流英语教材集专业知识、英语语言知识于一体的特点,选择或开发出英语语言表达规范、体现物流专业知识特点、物流工作实践例证丰富的高水平教材。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的语言水平及社会状况,随时选用、补充一些较新的教学材料,以保证内容的前瞻性及语言的时代性,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加大培养学习者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是要改进提升物流专业英语师资队伍水平。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兼具专业性、语言性的特点,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但目前我国物流专业英语教师多为大学英语教师出身,虽然大都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但专业知识欠缺,以至于出现了“把物流专业英语上成了大学英语或翻译课”现象,这极大地降低了“语言输入”的有效性。为此,既需要大力引进融物流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功底、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进入到物流专业英语教师队伍中来;也要加强现有师资的培养,通过到物流企业挂职、进物流企业调研、参加专业知识培训等方式,不断丰富提升传统大学英语老师的物流专业知识和物流工作经验,使更多的教师具备“复合型”的能力。

三是要改进提升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目前,物流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输入”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基本上尚未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是一种极大的束缚。事实上,学习者最认同的教学方式是开放式的师生互动。上述抽样调查结果充分显示,师生互动在物流专业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此,在物流专业英语教学中,授课教师要主动转变角色,由课堂教学的“垄断者”转变成为课堂教学的“导演者”,并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推动提升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

2.重视“语言输出”,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

“语言输出”与“语言输入”在语言习得中紧密联系,Swain (1985 )在“输出假说”中明确指出 “语言输出”能强化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和巩固。但在我国的物流专业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入”一直较受重视,而“语言输出”却相对受到忽视,由此导致了学习者普遍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在抽样调查中,多数学习者表示,经过物流专业英语学习以后,相信自己有能力能进行简单的专业英语交际,如问候、介绍基本情况等,但对较为深入的商务谈判、合同起草、会议讨论等信心不足。为此,需要重点加强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提升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下的语言应用能力:一方面,要通过提高“语言输入”质量来提升学习者“语言输出”质量,比如在课堂授课中,可以如上文所述那样,加大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教学力度,给学习者更多的实践体验,依此来增加学习者在理论与实践、语言与工作方面的有效融合;在听力方面,可以用视听结合的材料,为学习者营造高度仿真的语言环境,增强内容的真实度、挑战性,使学习者能较为真实地体验语言交际活动需求。另一方面,要通过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来改进“语言输出”质量,教师要鼓励学习者多到物流企业调查,多收集相关实证性材料,多掌握物流专业知识和具体操作技术,通过课前的材料有效准备、课中的师生积极互动、课后的主动实操练习,获取运用英语完成物流实战运作的能力。

法学专业前景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业工程;模型实景教学法;工程背景;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才市场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对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内高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所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用人单位把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工程背景与意识、团结协作的能力作为招聘的重要考核指标。要达到这些要求,要求教学部门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而这些又必须以良好的教学质量作保障。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该如何保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现状

工业工程(IE)是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等专门知识方法,对有关人员、资金、能源、信息以及固有技术构成的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创新,以使系统更有效、更富有生产力的学科 [1 ]。因此,工业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在目前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不能很好的满足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原因在于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的严重脱节,表现在学生几乎没有工程背景、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大都流于形式、学生在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中所接触到的生产实际信息与课堂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衔接起来。

目前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学,一般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以实验、课程设计和案例教学为辅的模式,重点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从理论教学看,学生仅限于通过课堂讲述的知识、书本所总结的方法、例题学习专业知识,而这些理论知识、方法和例题往往是生产现场实际运营问题的简化。教师有时候不得不采用挂图、PPT图片等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一些如企业布局、生产线设备的布置形式、生产能力的核定以及科学制定生产流程等问题;从案例教学看,普遍缺乏合适的案例,学生不能全面了解实际问题的真实状况;从实验教学来看,实验教学大都是验证性实验,不能就某项相关联的知识点展开讨论,学习效果不佳。这种近乎“虚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很难理解老师所讲述的知识,很难对工业工程专业知识系统的内涵有深入的理解,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无法筛选、概括问题所包含的信息,无法准确找到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二、模型实景教学法的优势

实景模拟教学法源于战争中的沙盘模拟推演,在战争中采用各种形式的沙盘模型来模拟战场的地形及武器装备的部署情况,结合战略与战术的变化来进行推演,决策战术指挥与部署,这种方法在军事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2 ]。由于直观、高效和准确,战后这种方法逐渐被应用于企业管理和各种层次的教学环节中。模型实景教学法在一些相关专业,如建筑学、机械工程等教学中经常用到,其目标是在理论学习中引入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模型,来增强学生对于学习对象的直观的、感性的认知,进而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 ]。

工业工程专业有很强的实践性,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必然具有很强的实践和工程分析与设计能力,善于对生产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周密的实际观察和分析,为系统优化设计提供参数和依据,为系统的高效运行提出和选择最优方案 [4 ]。所以,实景模型教学法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较好的理解掌握工业工程领域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应用专业课程的选择

为推进模型实景教学法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应用,我们须在专业课程中选择试点课程进行实施,以便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该方法的应用方案与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基于专业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具备的企业实践背景,我们选择《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作为研究试点开展研究。《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工业工程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以制造企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企业为背景,注重制造企业内的物料搬运路线的优化设计,原材料、半成品以及制成品的物料活动控制,机器设备、运输通道和场地的合理布局,从而实现生产物流系统整体优化。因此,该课程实现了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有效结合,选择该课程作为研究与实践的试点课程是有实际意义的。

四、模型实景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

(一)模型实景教学法的设计

根据规划的研究思路,实施模型实景教学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课堂教学。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学习物流设施集成与规划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掌握传统的设施选址、物流分析和设施规划的方法。重点是厂址选择、SLP方法和SHA方法;学习现代物流设施的基本知识及其在制造系统中的应用。SLP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在教学中加入实景模型不但会给同学们真实的工厂感受,还可以引导同学们对合理布局的思考。

2.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加入模型实景的展示,使同学们在设计阶段就可以对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有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适时改进方案,加强对生产实际的认识。

3.课程实验教学。为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教学大纲还规定了6学时的实验教学环节。实景模型的运用会对实验教学起到必要的辅助作用。

4.毕业设计。在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设施规划设计占一定的比例。以往的毕业设计中,同学们都是按照任务要求,了解企业生产现状、分析作业单位物流量、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与作业单位布局平面设计,其结果是“纸上谈兵”,所得到的设计方案也都是二维的,建立不了真实的设计感受。在毕业设计中,将所分析的数据与设计的方案应用模型实景实际摆放,可以直观地感受设计的合理性,并能够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将满意的方案展示实景模型成果,将大大改善毕业设计效果,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二)模型实景教学法的实施

1.开展调研。为使实景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更贴近于企业生产实际,我们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调研工作。调研选择了任课教师较熟悉的企业,并通过网络上的卫星图大致测量了厂区面积与各作业单位的基本布局,然后深入现场实际测绘,得到了第一手资料。

2.模型设计制作。实景模型在设计时须要考虑不同制造企业的生产产品特点、工艺流程、作业单位相互关系以及所处区域特点,根据调研得到的数据,应用相关软件设计了10种不同功能的制造车间厂房,设计了4种办公区域建筑以及3种仓库等功能区建筑。并按照实际尺寸,以合适的比例制作出其厂区的模型。

3.教学应用。在课程设计应用过程中,通过模型实景模拟,验证了数据计算、分析的合理性。在毕业设计中选取了3名学生,在相关企业物流系统设计及分析改善中应用实景模型来展示毕业设计成果,在对企业生产系统物流、生产计划与运营数据搜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物流与作业单位布置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高效的运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五、结束语

工业工程专业实景模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解决了工业工程专业课枯燥、乏味、学生现场背景薄弱、对理论知识理解不深、不透等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为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体系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强化能力培养和优化教学队伍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蔺宇,齐二石,史英杰.中国工业工程发展及其在制造业的应用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6).

[2] 王东生.“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沙盘教学模式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

法学专业前景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法;经济法;教师角色

经济法在我国几大部门法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同时是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对于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法律责任意识以及具有一定经济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实务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经济活动中的法律实务问题。

一、经济法课程的特点

与其他法学学科相比,经济法涵盖内容繁杂,有人形象的将经济法比喻成一个“大杂烩”,内容无所不包。另外,与其他法律部门相比较,经济法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学原理,所以导致很多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法与经济的关系是“三分法律,七分经济”,从中可以看出经济学在经济法中的核心地位,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发达的时代,制度与法制的建设更多的依赖于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经济法的经济特性决定了依赖纯法学的理论方法去解释经济与社会现象是很难解释明白的,必须借助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才能阐明有关经济法律制度的立法依据、立法目的。

经济法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型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需要有相当的法理知识,并且需要具备相关的民法学、商法学、行政法学、民事诉讼法等方面,涉及面非常宽,并且能够正确地看待和理解生活中的各类经济现象,分析和处理各类解决案件。而经济法教学的目的,就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法学分析和应用能力。但是对于经济类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基础的学习与积累,短时间内无法让学生了解到该制度的来龙去脉,因此在理解上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当前经济类学生对经济法的学习基本上都是限于基本概念和法律条款,并且是死记硬背式的学习过程,缺乏对其深刻的理解,所以大多数的学生认为经济法课程枯燥乏味,兴趣不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法律就是背书,只要把法条都记住了就可以,但记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法律的基本原则,则是法律的灵魂。

二、经济法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方法

1.课堂讲述:传统的经济法教学是课堂讲授,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虽然偶有提问,但是不能形成思想的碰撞和问题的交流,这种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效果十分不好。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其弊端是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受者,教师的任务是解释法律条文,进行逻辑推演,既抽象又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学生要做的只是把老师传授的信息储存下来,虽然现在使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但是实际效果还不如板书的效果,没有引导性。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一门课学下来,收获的只有笔记,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内容,教学效果很难保证。

2.案例教学:鉴于经济法课程的特点:理论枯燥,实用性强,与经济社会现象紧密结合,所以结合适量的案例会使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案例式教学法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运用能力,但是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十分重要,案例太简单,对于学生没有任何价值,和简单的基本问题没有差别,但是案例过于复杂,又涉及的法律基本原理和领域太过宽泛,对于缺乏法学基础学习的经济类本科生来说,会出现因学生基础知识不足而冷场或偏离主题的现象,最后,案例教学就会演变成教师的单独讲授行为,无异于课堂讲述。另外,案例教学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会有较高的要求。

3.诊所式教学:诊所式法律教育是使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一方面吸取了案例教学法的精髓,即经验式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又借鉴了医学领域的临床教学模式,强调通过诊断的形式对具体的案例问题进行询问,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加深他们对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的理解。诊所式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打下良好基础,并且能够在诊断询问中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可以获得法律的研究能力,并且事实调查能力,交流、沟通、谈判、诉讼、非诉讼争端解决、接待、组织和处理法律事务的能力等都会有全面的提高。但是,诊所式教学的案例不好选取,另这种教学需要的成本很高。

4.模拟法庭教学法:该种教学方法

通过典型案例策划组织模拟法庭,通过让学生担当原告、被告、法官等角色,对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多个环节的准备,并且需要学生具有很宽厚的法理基础,否则庭审过程势必杂乱无序、浮于表面、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情景模拟教学的特点以及优势

情景模拟教学法源于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情境认知理论。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具体再现已有的案例中的内容,让学生模拟其中的某一角色,让学生在情景参与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熟悉相关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技能,能够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形成互动关系,加强双方之间的合作交流。情景模拟教学能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构架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学相长。

情景模拟教学可以看作是案例教学的升级模式,但是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只是利用现有的基本理论和经验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情景模拟教学法要求学生必须在具体的案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并在其中根据事务互动,通过角色扮演和演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所以,情景模拟教学法事实上是一种仿真培训方法,是案例教学法的延伸和补充。它在假设的情景中进行,其中有人物,有情节,有矛盾冲突,有疑难问题等,要求学生根据设计出来的逼真场景,担任不同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模拟的情景中去,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提出观点或解决方案。

在情景模拟教学中,知识的传播是一个双向互动的综合过程,不再是单项传输,并且学生实在亲身参与的情况下获得的,这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师生的互动,而且还会促进学生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在情景模拟中,学生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己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力,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成功完成教学任务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

但是,情景模拟教学法要想获得成功,老师学必须要设置较好的情景,学生必须全面复习以前所学内容,还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熟悉与该问题相关的理论与知识,找到证据和前人分析该问题的经验,并在实际的情景模拟中加以运用。通过情景模拟演练,能使学生由“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参与”,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教学真正取得实效,实现教学的既定目标。

四、情景模拟教学在经济法中运用

情景模拟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学习相关基本理论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种典型的亲验式教学方法,具有很好的效果。情景模拟教学法一般遵循三个步骤:1.教师搜集资料,准备案例,创设情境,学生搜集文献,整理相关知识,属于准备阶段;2.情景模拟,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属于课堂模拟阶段,3.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反馈,学生讨论思考阶段。(具体每个阶段的内容如图1所示。)

为了保障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1)教师要求

由于情景模拟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操作性强。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日常的理论研究和参与实际问题的处理,增强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探索理论前沿,拓展自身的法学基本理论的体系,在社会实践中多参与经济法的相关法律纠纷的处理和观摩学习。

(2)加大教学内容改革力度

经济法由于基础理论深厚,专题性强,内容繁多,设计领域庞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将课程体系结构化整为零,以实现课程内容的专门化和专题化。同时也要根据理论认识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另外,在经济法专题的内容设计方面,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经济法专题的内容在做到符合专业特点的前提下,应从强调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侧重于商法,如对于涉及到基础法理的内容,教师应重点讲解学生以前未学过的基础概念,对相关概念拓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基础法理的能力;最后,经济法是与时代紧密相关的课程,应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紧跟时代的要求,在借鉴国际法律的体系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当前我国出现的经济法律纠纷。

(3)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设置情景模拟的教学环节

经济法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把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诊所教学、专题讨论、等与情景模拟相结合,把这些教学方法作为情景模拟的有利的补充和完善,还可以将企业经营的背景和经济法律基础知识的资料引入课堂,通过结合经济法中相关理论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体会丰富多彩的法律情景,进而让学生建立分析法律事件的思维框架,让学生认识各种法律规范的范围和处理权限,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景模拟教学与演戏有天壤之别,也不是演小品,而是对具体问题和具体场景的还原与仿真,模拟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其中,了解相关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强化学深分析问题的能力,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模拟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要求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情景中去,并根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切身出地的解决问题,找出好的解决方案,而不能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模拟场景是否逼真,否则情景模拟教学将会走向失败,会背离原有教学目标,失去教学的本意。

参考文献

[1]王华.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 (05):157-158,198.

[2]李玮.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管理学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8 (07):63-64.

[3]侯二秀.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02):88-90,101.

[4]穆玲芝,王长亮.高校财经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02):126-127.

[5]刘芳,常亮.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以《外贸商检实务》课程为例[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 (08):235-236.

[6]刘雪明.情景模拟法在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2011 (01):94-96.

[7]强国民.情景模拟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 (04):52-53.

法学专业前景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艺术类 景观建筑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20

景观建筑专业最早是由“美国景观建筑学之父”奥姆斯特德和查克利夫于190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提出的,这也是现代景观建筑学的鼻祖。当前,景观建筑学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相关专业知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没有成熟,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目前开设景观建筑的学院大多是艺术类院校,此专业往往与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专业相混淆,很难体现出自己的特性,因此,对景观建筑专业教学实践的研究迫在眉睫,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1 当前艺术类院校景观建筑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定位不明晰

景观学专业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其课程定位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只有对课程进行了明确的定位,才能够保证景观建筑专业的教学能够满足广大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才能保证它能灵活在各专业的知识体系中,以促进景观建筑专业在我国的发展[1]。由于我国各类院校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发展需求,因此,景观学专业建筑设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尤其是艺术类院校本身浓郁的艺术气息,就应该在该专业的教学中加入相关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得该专业的交叉性有着更明显的体现。但是这种综合型的课程定位虽然满足了多元化的需求,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新的问题,各个课程之间的评价体系的建设以及不同倾向的权衡,使课程安排在设计的时候较为棘手,都对高等院校的景观学专业建筑设计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1.2 各教学环节缺乏有机联系

景观建筑专业教学一般有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和设计实践三大部分组成,每一个环节都是相辅相成、循序渐进。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这三个部分经常出现脱节、独立的情况。首先,三个部分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所占比例没有协调好,导致过分注重某一个环节的教学,最终使得整个教学体系失衡。如若是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则会导致学生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动手实践能力较差,若是过多地案例分析,就会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但若是过分注重实践设计教学,就会使得学生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其次是三个教学环节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和设计实践三部分之间应该有机地结合而为成为一个整体,但是实践教学过程中,这三部分的内容相互独立,没有必要的联系,无法做到层层紧扣。最后,课程设计缺乏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仅仅将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内容上,没有根据社会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

1.3 高校办学条件不足

景观建筑专业的教学需要以一定的硬件条件作为支持。第一,景观建筑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艺术类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机会与国内外知名院校之间进行交流、野外考察和游览体验[2]。第二,缺乏学科基础。部分高校的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够雄厚,教学队伍的普遍素质不高,不能为景观建筑专业的教学提供有效的保障,这也是由于景观建筑专业的过快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当今社会的教育体制改革给教师的综合设计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是没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就会导致对案例的分析过于表层,没有结合实践经验导致对学生的实践课程的指导能力不够。

2 艺术类院校景观建筑专业教学的改革措施

2.1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当前艺术类院校景观建筑教学的情况是:由于老年教师们致力于科研探讨,青年教师们致力于自我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各个过程中的产、学、研所分配的比例都是不同的,各有偏重,若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合理的比例分配,就会分散教师的精力[3]。因此,合理的教学梯队配备,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和自我晋升平台对于优势教学就很重要,对学科建设发展和基础教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并调动教师的教学动力,学科建设和学术水平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2.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近年来,艺术类院校景观建筑专业的学生大多在美术、文学等方面有着较高的水平,但同时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阅历浅,知识面不宽,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努力提高学生素质。首先,通过一些整体概述型的课程使学生对经管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对专业的兴趣。其次,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可以争取学生的意见,开拓创新,求思求变,抓住重点,并不需要面面俱到。最后,为学生的学习营造适宜的环境。通过课外讲座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有机会站上讲堂自我发挥,给予其充分的话语权,有助于活跃学术气氛。

2.3 改善教学设施,加强学科基础建设

景观建筑专业是环境艺术学生必备的基础学科,针对我国当前的教学体制,应该积极探索景观建筑基础课的教学模式。首先,以专业基础课作为底蕴,使学生有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储备;其次以专业特色课程为牵引,带动学生的深化学习能力;再者,配合实践锻炼,理论学习与实践转换相辅相成。

当然,景观建筑设计课程本身的特质也要求我们有相配套的教学设施和硬件设备,以支撑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课的学习实践需求。

3 结语

当前艺术类院校景观建筑专业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课程,定位不明晰,各教学环节缺乏有机联系,高校办学条件不良等问题。因此,可以采取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改善教学措施、加强学科基础建设等措施来提升景观建筑专业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覃琳.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教育与执业模式――从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看建筑教育的实践环节[J].新建筑,2007,(2).

[2]张文杰,张文智,齐安国.浅析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