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文化设计

艺术文化设计

艺术文化设计

艺术文化设计范文第1篇

作为一种流行的艺术潮流,艺术设计向着个性化方向发展,与现代社会价值观念、消费理念、行为方式的发展情况相吻合。艺术设计个性化既是对人的本性自我回归的呼应,也是对每位普通消费者的尊重,故此,艺术设计个性化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1艺术设计个性化可以促进文化繁荣艺术的真实

基础是普通生活,是生活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升华和结晶,艺术源自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文化因素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现实生活中,各种类型的文化相互激荡,就为艺术设计走向个性化提供了素材。现阶段,个性化的追求和发展已是一种时代潮流,艺术设计个性化就是这种社会潮流中的最典型的反映。在标准化生产的世界中,如何让艺术设计凸显个性化,已经成为设计者们新的目标。一些设计者把不同类型的文化元素,比如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等等,都融入到到艺术设计之中,这种做法,既使得他们设计出来的作品风格各异,满足追求个性的目标人群的需要,又促进了文化繁荣,使得文化发展和艺术设计个性化的进程融为一体。

2艺术设计个性化可以提升艺术作品的美感

现阶段的社会生产,基本上告别了手工作业方式,为了提升生产效率,生产企业都采用标准化大生产,引用流水线进行生产作品,发挥机械设备的生产威力,力图在最短的时间生产出来更多的产品,投入到市场之中,从设计领域而言,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样子和造型,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中间蕴含的感情元素较少,给人以生冷的感觉。现阶段这种标准化的生产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还应切实考虑消费者的差异性需求,如果产品忽视消费者个性化的需要,不在设计领域进行变革,肯定会被市场竞争所淘汰。因此,现在生产企业和设计领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扩大手工作业的适用范围,批量生产手工制品,把消费者的不同需要、设计人士的心灵构思、生产者的个人灵感融入到手工制品之中,增加产品的个性化,其实这种生产方式不仅仅是在制作产品,更重要的是在生产工艺品,这种蕴含了设计者的思想的产品使得产品出现多样化,提升了工艺品的美感,消费者在欣赏工艺品的同时,还会感受到工艺品中蕴含的感情,能够获得非同一般的精神享受。

3艺术设计个性化可以满足人性化需求

目前,追求个性已经成为时代潮流,艺术设计个性化也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潮流。标准化生产只能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而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消费者更注重精神需求。标准化生产的产品具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审美疲劳,容易让人产生厌倦心理。而个性化的艺术设计,其中不仅融入了民族文化,还蕴含了设计者的思想感情,制作者的精神体验,不仅具有个性,还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二艺术设计个性化的实施策略

对艺术设计人士而言,艺术设计个性化既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挑战,个性化的艺术设计,不仅仅需要设计人士把握当今社会的各种发展动向、领会消费者的审美和需求差异,还应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异域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艺术设计个性化。

1将多元文化价值引入

到艺术设计之中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是对生活的另一种描述,艺术设计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密切相关,艺术设计往往与地域特点、民族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相联系。现代设计人士应当把在立足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把多元文化价值引入到设计环节之中,这样,所设计出来的工艺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差异性的文化风格,具有鲜明的个性化,最终实现文化归属和文化回归。

2适当扩大手工作业的使用规模

相对于流水线,手工作业可以更好的领会设计者的思维构思,可以把人文情感、艺术灵感、工艺制作完全体现在手工工艺品之中。个性化追求的人性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主体体验和客体体验两个方面。手工艺制作者可以根据物象的特点进行艺术设计,运用自己的感情经验来选择制作手法、材料等,这样就可以在思路整合与扩展中结合技术手段和创意灵感,在有意与无意之间留下不断变化的物象形态语言,从而最终达到与设计者头脑酝酿已久的主题形象、审美意念的完美契合。

3鼓励设计者积极开发各自的文化底蕴

艺术文化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设计;文化;中国设计;文化定位

设计艺术是一种经济手段和文化载体,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民族的文化存亡。其立足于文化,又超于文化,是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象征。设计艺术的繁荣以文化的繁荣为基础,文化的繁荣为设计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面对当今日益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当代的设计艺术必须正确定位文化因素,并不断以文化创新带动设计创新,以最终实现设计兴国。

一、设计艺术与文化发展

设计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分,其与经济,文化,政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其中,文化的发展对于设计的影响极为重要,它影响着与设计有关的一切活动和人,它决定了设计的文化属性,为设计特色的建立提供了支柱。

1.名词释义

设计艺术是造物活动的总称,是人类追求物质和精神的概括。其起源于早期的审美追求,是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的艺术个体。设计艺术简称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功能与精神的统一。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实际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形态(出自《辞海》)。

2.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广义上讲,一切设计艺术都属于文化,而狭义上讲,设计与文化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切设计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文化的影响,同时一切设计也都反映着特定的文化。文化影响着设计者,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设计者的思想,价值和观点。设计是文化的先锋,是文化精髓的提炼,是社会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文化的繁荣为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机遇,也为新型设计的诞生提供了可能。

3.设计艺术的文化定位

文化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个没有文化传承的国家是不会存在的,同时文化对于设计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的定位文化因素。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其不仅关切到设计的创新,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其次,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化的作用,其不仅促进设计的发展,而且为设计特色奠定了基础。再次,我们要充分利用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本土文化来发展设计特色,为设计的全球化做准备。最后,我们要自始至终的以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为一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建设出一个经济,文化,政治均衡发展的国家为目的。

二、当代中国设计艺术现状

当代的中国设计良莠不齐,风格杂糅繁多,抄袭模仿普遍存在,整体处于一种较低的水平。无论是在体制方面,还是教学方面,中国的设计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的。

1.整体水平低,缺乏特色。

中国的设计水平还很低,一方面归于我国现代设计发展较晚,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设计缺乏特色。当今社会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了后工业时代,设计追求的不再是“量”,而更多的是设计的特色和品质。中国的设计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依然延续着工业时代的传统观念,只是一种“量”基础上的修改和模仿。

2.文化定位不明确,一味西化。

中国的设计教育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但适用于西方的未必适用于中国,因此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培养出来的设计大师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无非在于一味西化了。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要拿过来,走出去。”,我想最重要的莫过于“走出去”,“拿过来”只是一种措施,更多的需要我们取其精华,不断探索。同时,长久的崇洋心理也左右着我们的思想,总以为外国的都好,从来都不敢确信自己能够创造出比外国更好的东西。这种病态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设计师和消费者,是极其可怕和不应该的。

3.本土文化考究不深,流于表面。

设计讲究文化的考究,只有在适当的文化体系下,设计才会成被消费者所接受,但中国当前的设计界对于文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很多只是流于表面。现有市场上所谓的一些“本土设计,传统设计,中国设计”多是一些传统符号的直接套用,没有从实质上进行文化的挖掘。设计的文化考究并不是一个符号或一个图形的问题,而更多的应该是设计一种神韵和神态。

三、当代设计艺术的文化定位

基于设计与文化的关系和当代中国设计的现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因素。我们不仅要积极探索本土文化,而且要以此为基础,以文化创新带动设计创新,只有这样的文化定位才能谋求中国特色设计的发展道路。

1.本土文化的深入研究

本土文化的研究,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种形式,我们所追求的是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多地域的文化研究。不能只流于表面,而要从小处着手,从细节着手,从基础着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不断的深入考究,才能发现新的文化精髓,才能引领新的设计创新。

2.倡导本土化设计

本土化设计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保持自我设计特色,追求设计多样发展,倡导设计兴国的一种方法和措施。它通过对文化的考究进行设计的创新,是一种提粗存精,古为今用的设计方法,是建立在本土文化基础之上的文化创新和设计创新。本土化设计所涵盖的范围不一定要大,它可以是民族化设计,也可以是地方化设计,总之本土化设计是从人们身边的文化环境,生活需求,社会环境等出发的人性化创新设计。

3.文化创新带动设计创新

文化的繁荣带动设计的发展,设计的发展促进文化的繁荣。设计是从无到有的活动,是丰富物质世界的造物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直接产物。以文化创新带动设计创新,不仅是设计发展的需求,更多的是人类走向非物质时代的必然结果。当物的繁荣达到极致,当需求不再是物质,当文明进一步深入,我们必须以文化创新为切入点,从精神,文化,情感等诸多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创新。以文化创新带动设计创新,以文化特色树立国际商标,以文化繁荣打造国家盛世。

【参考文献】

[1]李剑. 工业设计的本土化. 2009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论文集. 2010

[2]周围. 浅析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8

作者简介:范泓(1984.9-),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设计形态构成

艺术文化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文化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30-0050-01

设计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文化的设计与渗透。就是说设计师在考虑其设计对象功能的同时,应先充分考虑对象的文化因子,意识到他所设计的不只是某一对象,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新的文化,一个时代的影子。所以我们在进行艺术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设计作品本身的使用、审美功能,还要赋予作品以一定的文化魅力。只有这样,艺术设计才不会仅停留在功能实现的满足和审美趣味的体现上,而是一种文化创造、一种文化设计。

一、艺术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的一般意义及作用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不同行业、不同阶级可能对其定义各有差异。几千年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沉淀了不同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人们对自我实现的不同追求,比如法兰西民族,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良好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追求美妙而浪漫的生活习惯,时装、香水这些体现浪漫、时尚的载体成了这个民族的代名词,德意志民族则不同,气候干燥,多山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严谨的德国人,包豪斯是其代表,乌尔姆设计学院提出的设计就是科学技术,从而形成重功能、技术,缺乏艺术感的德国风格,而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积淀;再加上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历代的设计作品都镶刻着厚重,博大,充持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总之,每个民族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和追求,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借助有形的实体表达民族识别要求和寻求民族认同感。

(二)文化是艺术设计的基础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文艺作品都烙下了人类文化的印章。从人类的发展史看,设计诞生于人类进化到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原始的工具和装饰品的时代,无论是各种劳动工具与生活用具的造型,还是各部落成员的标识,都能体现出人类的设计文化已开始萌芽。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在设计的理念中越来越显现出文化的内涵,好的设计作品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同时,还能带来精神享受。现今世界,无论在博物馆,还是在现实生活所能触摸到的艺术作品,无不折射出文化的光芒。因此可以说:艺术设计创造了文明,文化是艺术设计的基础。

(三)艺术设计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

艺术设计属于艺术文化的范畴,从艺术文化的层面看,它既有社会性,同时又是个体性的;既是实用的也是审美的;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承继传统的同时又具有开放性和当下性。艺术设计,作为文化,是文化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作为存在,它首先是物质文化的存在,其次是精神文化的与物质的总和的存在。艺术设计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所以有理论研究者称艺术设计是文化类型的标本。又因为设计贴近人的生活,是在为人而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生活的实用性,是生活的文化又是生活的艺术,而使得所有的人与艺术的交往变成必然的、经常的、不可避免的。它在生活的变化中发展,并反作用于人的生活方式,引起生活方式的变革与更新。

二、艺术设计与设计文化

(一)艺术设计与东方文化

东方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是佛教文化,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进程中,从狰狞神秘的殷商青铜器到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从举世闻名的唐三彩到古朴优雅的宋代瓷器,这些数量众多的实用工艺品构成了中华民族工艺设计历程,也构成了一部活生生的五千年文明史。这些工艺品以具体、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然而设计的本土化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肤浅的简单套用和照搬,而是要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设计中去。香港的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成功,就是因为他对自己文化身份的一个认同,他将视线投向了中国文化大精深的部分,在传统文化中的道教、儒教、佛教尤其是禅学精华中汲取营养,运用中国的书法艺术,国画的水墨渲染等技法为载体,再运用现代的构成原理设计作品,满足现代生活中人们关注的各种各样的精神需求,以及来表现现代社会的文化理念,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视觉风格样式。

艺术文化设计范文第4篇

1.课程安排不合理当下的美术教育因学校的大量扩招导致学生人数众多,课程安排不合理,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美术艺术的渴求。在学校的主修课堂上,学生不单单要学习美术设计课程,同时还要兼顾到其他的公共课程,使学生无法将时间、精力集中在艺术创作中;同时,学校中多数教师在授课时,讲授大量国外艺术风格及绘画创作技巧,对中国艺术作品、流派、作品风格一带而过,这就造成了我国民族文化元素在学生创作运用中的缺失。2.缺少硬件设施部分在综合院校中开设的美术设计专业,因为学校的性质或特长专业的原因,对于美术课程的经费支持较少,导致美术设备、教学用具无法满足课堂的要求,教师将本该动手实践的艺术流程控制在书本上,特别对于国画、雕塑的专业学生来说,硬件设施的不齐全往往造成了学生不愿意去深度钻研专业,更不要提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研究。3.学生的意志力和态度不端正研究我国民族文化历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要一点一滴,深入探究。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更多的是缺少对知识,特别是中国民族文化历史知识钻研探究的精神,大多数认为外国美术设计比中国民族文化艺术设计要简单的多,从而放弃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研究。

二、如何将民族文化艺术与美术设计教育相结合

1.重视民族文化艺术,培养学生对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民族文化艺术纳入学习任务之中,专人讲授民族文化艺术,用不同的作品、时代、人物、事件等方式向学生了解民族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慢慢形成自我探究的意识。艺术创作的灵感无非来自两种渠道:第一是听别人讲述,或者听到教师的讲授受到了深深地震撼,从而产生艺术与现实的碰撞,成圣艺术灵感;第二种就是通过自身体验,比如经历过某个事件或参观过某个景点,在艺术创作中突然呈现出来,往往就成为了作品的创作源泉。无论是他人讲述还是亲身体验的灵感,都需要将作品进行文化丰满,使作品蕴含更深层次的意义。教师在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讲授时,可以结合书本,还可以适当结合现实,带学生亲身体验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历史,如敦煌莫高窟,博物馆对于历史的陈述等等,慢慢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灵感,完成从书本上的干瘪知识转化成为生动形象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将民族文化艺术融入到作品当中去,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2.平衡中外民族艺术,继承并发扬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外国的文化艺术往往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认为只要是外来的都是好的。在这一点上,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应当将中外民族艺术进行简单对比,明确两者的优势和差异性,杜绝崇尚国外文化而完全摒弃我国的本土民族文化现象。国家提倡高校教育学生发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并将其继承发扬,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基地,更应该将民族文化艺术融入到美术设计教学的课堂中来,使学生在常规课堂上将我国民族文化继承并发扬。

三、结束语

艺术文化设计范文第5篇

(一)有利于推动我国艺术设计的民族化进程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艺术设计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的影响下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同时,随着西方价值观念和文化形态的不断传播和影响,我国艺术设计也相应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艺术设计的影响和冲击,缺乏相应的创新性和民族性。只有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我国艺术设计中,才是促进我国艺术设计的民族化发展的必然道路。这是因为,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我国的艺术设计中,不仅能够增加我国艺术设计的民族认同感,也能够使相应的艺术设计彰显出我国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从而增强了我国艺术设计的创新性和国际影响力。

(二)有利于解决我国艺术设计中的相应问题

我国的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其能够为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首先,民族文化能够为我国艺术设计提供比较丰富的素材。我国民族文化对很多领域都有相应的研究,在艺术设计需要的图形和色彩方面也是有着丰富的内容,且风格和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都能够解决我国艺术设计素材缺乏的问题。其次,民族文化能够丰富我国艺术设计的内涵。民族文化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内涵丰富,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此同时,将民族文化应用到艺术设计中,不仅能够丰富作品的内涵,还能增强其生命力,从而解决了我国艺术设计思想底蕴匮乏的现象。

二、民族文化在我国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一)思想内涵的传承和发扬

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也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其中“天人合一”“和谐”等思想主张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民族文化中的思想精髓也得到了相应的应用和发展。这种对民族思想内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建筑领域和产品及其包装等领域。建筑设计上的对称和建筑物与风景之间的协调,产品设计上的比例协调和造型、色彩的和谐等,都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形态上的沿用与发展

形态是对一个地方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的综合体现。不同地域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而这些都能通过相应的艺术设计的形态体现出来,或表现在图形的形状上,或表现在线条的粗细和搭配方式上。与此同时,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也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艺术设计中的形态进行了相应的发展创新,从而产生了包括力量和张力在内的形态特征。此外,很多艺术设计将传统民族民族文化中的形态和现代的艺术形态进行了恰当的结合,使一些艺术设计产品的形态,既能够体现出民族文化中的相应内容,也能表现出很多现代化的特点。

(三)色彩上的沿用与发展

色彩是艺术设计的基础,对艺术设计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运用恰当的色彩能够使相应的艺术设计作品更具有美感和表现力。我国民族文化中的色彩文化不但丰富多彩,还在历史发展中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如瓷器、服装等,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现代艺术设计不但对传统文化中的红色、黄色等颜色进行了恰当的引用,还依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创造性的发展,从而产生了兼具民族性和现代性的色彩,推动了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

(四)质感上的沿用与发展

质感是一个物品本身所体现出来的东西,其在人们对相应物品的认识和应用中产生了相应的文化意义,如丝绸的光滑细腻,玉器的通透光亮都被视为是高贵典雅的象征。现代的一些艺术设计便沿用了传统文化中具有相应质感意义的物品。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具有新的质感的材料被研发和制造出来,并具有了相应的新的文化内涵,如钻石等。这都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结果。

三、我国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的有效融合

在西方文化思潮和设计艺术的冲击下,我国的艺术设计逐渐走向了摆脱传统文化,大量借鉴西方文化的发展道路。这不仅导致我国的艺术设计不具有独创性,也没有相应的民族特色。为此,只有将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与艺术设计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使我国的艺术设计具有更大的活力和发展前景,也能够使其在国际竞争中获取更多的优势和关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我国民族文化与艺术设计的有效结合:

(一)将民族文化作为我国艺术设计的基础

我国民族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和民族特征的重要体现,对其进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我国的艺术设计也要对我国的民族文化进行相应的合理的沿用和发展。首先,我国的艺术设计应从民族文化中寻找相应的文化素材,并把握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规律,以使相应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其次,我国的艺术设计要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使其与我国的现代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推动民族文化和艺术设计的共同发展。

(二)民族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

民族文化中很多素材的应用虽然具有相应的独特性,但不能使大众有效的认识和接受,从而对艺术设计作品的传播有一定的阻碍。作为社会的群体,大众文化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文化形态,其在社会发展中有着相应的影响和作用。我国艺术设计要将民族文化与大众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运用一些能够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文化素材进行相应的设计,如戏剧素材、色彩素材等。但是,只追求民族文化而不顾及大众感受的艺术设计和只从大众文化出发而不进行更多的民族个性化创作,都是比较狭隘的且具有局限性的艺术设计。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民族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进行恰当的平衡。

(三)中西文化结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家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各国文化都受到相应的影响和发展。艺术设计是从西方发展而来的,其在西方国家的发展状况要比我国优良,我国在相应的艺术设计中对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进行适当的借鉴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设计者可以在借鉴西方艺术设计的同时,也应该不断发掘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精髓,使其具有更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特点。此外,设计者可以在艺术设计中对西方文化和中国的民族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创造出更具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这样,我国的艺术设计才更有发展性和民族性。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