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范文第1篇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学生独立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取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的能力,它包括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动手实验操作等能力。

自学是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信息源获取信息而内化的过程,需要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行看、听、问、想、思、议等活动,在自学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了认识能力和认识方法,培养了主动探索、感受和欣赏的能力。

自学能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具有多因素、多层次的一种综合能力,在化学学习中主要体现为以下3种能力:①独立获取化学知识的能力,即发现、咀嚼、消化、吸收知识的能力。②系统整理化学知识的能力,即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理清教材中各单元之间的知识顺序及网状结构,使学习的知识逐渐由点到线到面到立体。③科学应用知识的能力,即能够独立地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问题中的化学状态、化学过程和化学情境,找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的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灵活地运用化学知识综合解决所给的问题。

二、自学能力培养的意义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大约只占他一生的1/5,人们只靠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无论是质还是量远远满足不了未来的需要。一个人仅靠学校的“一次教育”已远远不够了,要接受“终身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先生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说:“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很有限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鼓励孩子自己学习,在课堂之外学习,锻炼观察本领,思考、试验的本领,创作的本领,还要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他还说“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理科)明确指出:“自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即能够敏捷地接受新知识,与已学过知识结合、重组、转换、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旨在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转变成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主体。

国外学者调查表明:在一个科学家和工程师一生所运用的知识总量中,通过学校获得的知识仅占25%左右。这意味着,人的知识大部分是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的。其中,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阅读自学。因此,无论从素质教育对人们的要求,还是高考对考生的要求,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显得十分重要。

反思我们的化学教学,“对学生教育主体性的忽视影响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创新力发展、民族科技发展的成绩。”

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按中等程度的学生的水平备课、讲课,不能照顾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从而形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的不良局面。对成绩好或成绩较差的学生除了进行补课以外没有更好和更有效的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方法。

课堂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的讲授活动为主,学生处于客体地位,参与学习的机会有限,成了盛放知识的“容器”和“书橱”,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削弱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教学将课堂教学的重点只瞄准升学、考试的目标,只注意书本知识及要点的传授忽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

在化学教学中,认识学生的主体存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三、自学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

“学会学习”现已成为所有教学工作者的共识,特别是在今天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指示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学习阶段注意分层培养,形成习惯。这比多解几个题更重要,有了它,学生就有了独立获取知识和进行探究的可能。笔者认为在化学教学中自学能力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时间不超过25分钟,对当堂课的内容或下一节课的内容的自学过程中获得的自学能力,如课前的预习或课堂上按提纲的自学等教学形式。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会阅读一课时内容教材,养成独立作业习惯,学会整理,加强个体学生主动性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电脑化、数字化的时代,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已成为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高低的、具有战略性的任务。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中学化学教学作为化学教育的主渠道,除了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求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这种情绪的冲动程度贯穿于每一个行为表现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鉴于此,教师要转变观念,鼓励学生要敢于向教师说“不”,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提倡学生质疑,认真解答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对学生的好奇和发问应多鼓励、多诱导,不要过多指责,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激励。

例如,学习《化学反应的速率》这节内容时,演示MnO2和FeCl3对H2O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的实验,并分析证明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的时候,就有一位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的催化剂都是加快反应速率呢?有没有减慢反应速率的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我就感觉到这位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于是,我高度赞扬了这个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同时这个问题的提出也引出了催化剂有正、负之分,有的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有的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这既加深了学生对催化剂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多样情景,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就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折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使创新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行为。

“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设疑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思辨,这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重要方式。我校正在推行的“四步12法”教学模式中,很重视“引领探究”这一环节,并逐步使创新成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学习《盐类水解》时,我由旧入新,先复习酸溶液显酸性,pH7。那么,NaCl,NH4Cl,Na2CO3的水溶液又显什么性呢?pH又是多少呢?通过分组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呢?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的欲望。

三、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实验能力,学习科学方法。做实验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会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原理,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抓住优化实验原理的设计、试剂和仪器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操作过程等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1.激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创新能力是以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分析思考、创新设计,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去思考问题,从引导学生对思维发散过程中所获取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评价,集中主攻方向,从中找到最佳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教材中演示实验多,学生实验少,化学实验教学时大多数是按“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的程序进行,其效果是学生会应试而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部分演示实验,如“盐类的水解,醛的性质,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金属钠的性质”等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让学生增加一些动手实验的机会,亲身体验实验成功后的喜悦。实验还可以创造一种学生互相交流、合作、研究的愉悦气氛,使学生交流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3.充分利用探究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实验为数不多,如果能在现有的优越的教学条件下,适时适度增加一些探究性的实验,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训练他们创新思维的发散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一方面能从探究过程中透过各种实验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范文第3篇

1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义

主动学习是学生的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是人们所说的“愿学”,学生将学习视为自己乐意去做的事,而不需要他人的督促。主动学习是一种自主的学习状态,在没有人布置安排下,自己主动安排时间,是一种自主的行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求知欲望.主动学习不但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的学习方式。

2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必要性

新课标的顺利实施,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性转变,教师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在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对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认识以及科学方法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习惯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应试思想形成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参与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有必要的。

3 通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自于对学科浓厚的兴趣,只有首先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如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立教学情境

在进行中职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定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燃烧条件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手绢剪开,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用酒精灯点燃半个手绢,再让学生看到另外半个手绢浸泡在95%的酒精溶液中再点燃,我们会看到,半个手绢已经燃烧成灰烬,而另外半个手绢还完好无损。这样的情境会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想要通过接下来的课程中寻找答案,学生的求知欲望也随之点燃,浓厚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前提条件,也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成果。

2、结合实际生活

中职化学课程很多都可以与社会、生活相关联,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将与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加入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衣服上沾染上锈迹怎么去除,水壶中的水垢如何清理等。也可以将很多社会热点与化学课程相结合。例如,臭氧层空洞是怎么形成的,酸雨的形成原因等,这些都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对学生预习内容进行指导

对于中职化学教育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当是引导,而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倘若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教师就应当从教学的预习环节抓起,培养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认真的思考问题。因为中职学生大部分才刚刚学习这门课程,自身还没有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恰当的手段给予一定的指导。教学可以在课堂中积极鼓励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并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等到学习习惯预习以后,这时教师就能够给学生列出相应的提纲,引导学生看着提纲去进行预习,慢慢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预习环节变得具有常态性。

4、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一般情况下,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养成的习惯,而是需要学生不间断、长时间自学而慢慢形成的良好行为,而化学学科中有诸多内容都能够学生自学完成的。比如,就元素周期表而言,当学习学习化学内容以后,教师就可以指引学生查看元素周期表,并叮嘱学生每天都看几个,等到教师在讲这些元素符号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将这些符号铭记在心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传授给学生背化学符号的小窍门,这样可以使学生不费力气就能够熟记这些单词,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由于依据中职学生的年龄层特点,教师应当抓住这一特点,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充分的表现自我,采取相应的实验演示让学生更直接的看到,有的实验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倘若在操作中出现不当的操作,那么教师应当及时的做好纠正。这样不但让学生都能够展示自己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将课堂气氛充分的调动起来,提高教学质量。

5、开展探索式教学模式

学生仅仅进行预习以及阅读是不够的,这是学会自主学习的主要任务,倘若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那么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是否具有创新精神进行研究,这是一项重要的要求。假如学生仅仅只是学生但是不具备探索的能力,那么就表明学生还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自主学习。显而易见,倘若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索式教学方式是不可或缺的。这同时也是学生在对新课程内容进行探索必须经历的一部分。只有学生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带着问题去研究新知识,将自身的学习能力加以提升,进而全方位的提高自我修养。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学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然而,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很少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找出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现自主学习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思维方而灵活善于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思维过程灵活,迁移能力强,能举一反三,多解求异,进行发散思维,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1.培养学生的生疑意识

“学贵有疑,疑是探究的源头。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是自主学习的开端,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要去研究学习。但学生要善于观察、分析才能提出疑问。

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就是要让有不局限于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大胆的提出新的设想和新的思路,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求异思维。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就是根据已有的信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推测、想象,沿着各种不同方向去思考,对信息进行重组和创造,产生和获得新信息的方法。例如:二氧化硫的性质复杂,其中的重难点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复习中从分析最简单的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原理入手。

二、培养学生实验方面能力,实现自主学习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复述、操作——小结等几个环节。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妨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综合实验技能的提高。从近几年高考实验题考查的实践来看,中学的实验能力应该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所谓实验操作能力就是指进行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基本实验常规的能力,能无差错地完成中学化学中全部的实验基本操作及所有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等,而实验创新能力是学生靠教师引导经过学生自悟,以中学化学实验常规为基础,所进行实验改进、实验过程的优化、实验原理的变更、实验仪器的它用、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剖析,甚至实验失败原因分析等。可以肯定地说,近几年高考实验题无一例是照搬课本,总是不同程度对考生进行实验创新能力的考查,但这种考查又以实验常规为基础,因此,化学实验必须既要突出实验常规,也要强调实验创新,既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地讲,实验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观察能力,实现自主学习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要不断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的不同视角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要留有空白、开发区,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改进实验,实现自主学习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操作不方便,现象不明显或演示实验不利于学生观察,有污染,实验过程不严密的实验进行改进,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从中尝到了自主学习的滋味。例如:演示Na与水的反应实验,如果就用书上演示过程,班级后面的同学就很难看到实验的现象,有的只能看到部分。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全班所有同学都能清楚看到实验过程呢?提示学生看电影,学生会想到投影仪:可将原实验用投影仪配合实验,将滴有酚酞的水注入培养皿中,放在投影仪上,再加入钠块。这样改进后的实验不仅效果优于原实验,而且,方便了全体同学观察现象。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运用实验抓住事物的本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大有裨益。

3.质疑实验、实现自主学习

在教师层引导下,让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并用,排除错误认识得出圆满结论:Na和CuSO4溶液有时剧烈反应产生的热使产生的Cu(OH)2分解为CuO,部分CuO被还原成单质Cu:故试管壁上又有Cu析出了。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逐渐领会,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化学实验提高了学习效率,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

4.设计实验、实现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不失为一种实验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安全范围内大胆让学生自我设计进行实验,自行探索。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应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实现自主学习的过程。

5.课外实验,实现自主学习

课内时间限制,使一些实验做得不够尽兴,而课外实验充满思维性、挑战性、趣味性、创造性,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求知欲,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高二学习过肥皂制取后,学生就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原理在家中制肥皂了。可以用猪油、羊油等一些动物性油脂和氢氧化钠按一定比例放在锅内煮,然后按书上步骤要求,逐步加入食盐等,慢慢地肥皂就制成了。学生们实现了创新的尝试,同时感到成功的快乐,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

总之,实验对学生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老师要利用实验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和激发学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创新,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平时注重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收敛性知识加功能力,相似情境的知识迁移能力,实验的实际操作与设计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等的培养,并始终注意贯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注意将学生可得的网络的陈述性知识与创设的教学新情境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智慧技能的训练,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可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郝玉梅.浅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化学教学,2008,1.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范文第5篇

一、重视实践调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学习内容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环境问题也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初中教材中,有许多与环境相关的内容,像《化学与环境保护》这一章节,就是化学知识与环境问题的有效结合。空气污染、水资源的污染以及一氧化碳的危害等,都是化学知识与环境问题的联系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观察学生对于这些化学知识的学习欲望以及学生对于相关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在化学课堂中为学生适当讲解世界或者中国目前的环境现状,引导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建立正确的环保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个机会,引导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并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发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决策略,写出一份完整的实践调查报告。例如:一些学生在实践调查中,发现家乡有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流。通过实践调查,学生发现河流上游有一些地砖加工厂,生产废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造成了渠道的阻塞与石浆沉积等问题。另外,实践调查活动也可以变的更有化学意义。教师利用课堂中学习的内容为主题,让学生走访自己所在城市的相关工厂,通过采访一线的技术工人去了解化学知识。像学习关于生活中常见金属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访相关工厂,到工厂中去了解金属的提取过程,在采访中了解金属的性质。只有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才能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印象更深,提高教学效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还能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化学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

二、重视实验实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中实践意义最大的一个部分。利用实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限,教师要从学生现有的实践水平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取材,设计一些与化学学习相关的实践。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初中学生开展自制氢气球的实验,引导学生对家中的废旧电池以及铁片、锌片进行收集,引导学生设计一个产生氢气与收集氢气的实验,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能力。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制作家中常用的去味剂,让学生回顾碳的性质,从而让化学学习可以指导、服务自己的生活。就地取材——让化学的实用性体现出来,是化学实践设计与实施的乐趣所在。像农村的初中,就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有关于PH测定的实验,帮助农民测试土壤的酸碱度,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同时,教师也要从学校的实验室相关器械的配备水平出发,让学生利用专业的化学仪器去做一些化学实验,探究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有关于制取氧气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加热高锰酸钾这三种方法。并给学生准备好适当课题的化学试剂、烧杯、试管、铁棉网、酒精灯等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不同的实验去制取氧气。教师要让操作不同实验的学生相互观察,在满足学生个人化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扩展学生的实验知识面,促进实验水平的提高。

三、重视参观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