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范文精选

时间:2023-04-05 17:52:20

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范文第1篇

课前预习,不但对于初中、高中学生重要,而且对职高学生也同样非常重要,尤其是实验的预习,要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具体细节做到心中有数,如对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原理、实验的仪器等都要一清二楚,在进入实验操作的正式阶段,化学实验老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充分的检查。

二、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里面的纪律,一般情况下不如班级里好管,但要想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就必须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绝不允许学生在实验室里面随随便便讲话,对那些迟到、早退、嘻嘻哈哈的学生,化学教师要给予严厉批评,甚至要联系班主任进行严肃处理,确保整个实验过程有效,学生有所得。

三、考试成绩

化学实验的考试成绩,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理论考试,另外一个就是实践操作考试。教师应把本学期的实验进行随机排序,学生进行抽号操作。

化学实验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是化学概念、化学理论,还是元素化合物知识,都需要通过化学实验创设各种情境,一切从实验所提供的化学事实和数据出发,教学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化学学科教学的最大特点。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它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它又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以趣味实验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节化学课,我准备了几个趣味实验:“鲜花怒放”、“烧不坏的手帕”、“神奇的铜树”、“魔棒点灯”……奇妙的变化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思索,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埋下了伏笔。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头,“先声夺人”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贯穿整堂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设计情景、实验。例如:讲解“燃烧的条件”时,我以一个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开头,学生的兴趣很高,效果不错,接着一系列的演示实验使学生从中得出燃烧所需的条件。

二、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

使用演示实验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演示实验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环节和实验的主要结果,使学生能看懂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同时应该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②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除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外,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收集到的是氧气?③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如在演示氢氧化钙溶液与指示剂作用时,当学生观察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蓝色,而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红色”后,让其解释该现象,指出该现象所证实的问题。

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三、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并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一些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四、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过滤时,要“一贴,二低,三靠”。在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时,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从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四点学习要求:①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②了解实验仪器、装置;③学会正确操作方法;④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时,侧重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回忆对氧气实验室制法,归纳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指导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研究,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知识的方法并能加以应用。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知道“是什么”,能够提出“为什么”,继续追问“还有什么”,进而解决“做什么”和探索“怎么做”。当然,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当紧密结合实验教学实际,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这是义务教育新大纲提出的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

化学实验范文第3篇

了解无取代三唑环的合成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

1,2,4_三唑环中有两个相邻的氮原子,在合成上可以由NH2NH2来提供,通过和其他带有活性基团的化合物如甲酰胺缩合而成.甲酰胺法是目前工业上生产1,2,4-三唑常有的方法.另一类方法是通过1mol的甲酰胺和1mol甲酰胺环和而成.但用这种方法,甲酰肼尚有需要由甲酸甲酯肼来制备,路线较长,成本较前类方法为高.用肼的衍生物(如酰肼)代替肼,可用类似的方法合成取代的三唑化合物。

[应用与发展]

由于三唑环上的1位H具有较强的活性,可与许多亲电试剂发生反应.含三唑环的化合物(以下简称"三唑")广泛用于农药,医药,助剂合成的中间体.

农药工业:用于生产高效,内吸,广谱性三唑类杀菌剂,如三唑酮(商品名粉锈宁),三唑醇(又名多效唑,植物生长调节剂

机械迷城2攻略

和广谱杀菌剂),特效唑(又名烯效唑),Baytan以及氯甲唑等;还可以合成N取代的烷基三唑(植物生长调节的中间体),双三唑基二苯基甲烷植物生长调节剂;合成杀虫剂(如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等)的增效剂等.助剂方面:可用于合成1-羟乙基-1,2,4-三唑。后者可用于作高分子材料的抗静电剂和还氧化树脂的固化剂;用作涂料的添加剂制造防腐涂料;用作合成金属钝化剂于一些功能油、液中,如润滑油、液压系统用液体、金属加工液、变压器及开关油等;还可用作合成纤维质材料的上胶剂或防水剂以及用于造纸和纺织行业.医药方面:三唑与芳基磺酰氯反应可合成1-芳基磺酰-1,2,4-三唑,它具有抑制中枢神经及降低血糖的药效,可用于防治人体皮肤癣症,疗效很好.三唑环与乙炔加压反应可合成乙烯基三唑,用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三唑还可配制铜或铜合金的

dnf机械师技能

化学抛光剂,用于装饰品、电气用品和照相机零件的抛光.三唑亦可用作热塑性塑料的添加剂、金属腐蚀抑制剂及催化剂等.

甲酰胺法: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带机械搅拌回流装置(尾气吸收),蒸馏装置等

水合肼C.P.80%或工业品甲酰胺C.P.99.5%或工业品无水乙醇

四、实验内容

1,2,4-三唑制备,乙醇重结晶及测熔点。

注:同学们应在实验前认真熟悉所用磨口仪器的安装及其注意事项。

实验十二对氨基苯甲醛的制备及其CD包合物的制备

(设计性实验)

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经多硫化钠催化制对氨基苯甲醛,并制备β—环糊精包合物。查阅文献完成实验设计并进入实验室准备仪器药品进行实验。

实验十三微波辐射合成水解乙酰水杨酸(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意义及原理

微波是指电磁波谱中位于远红外与无线电波之间的电磁辐射,微波能量对材料有很强的穿透力,能对

dnf机械弹药

被照射物质产生深层加热作用。对微波加热促进有机反映的机理,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极性有机分子接受微波辐射的能量后会发生每秒几十亿次的偶极振动,产生热效应,使分子间的相互碰撞及能量交换次数增加,因而使有机反映速度加快。另外,电磁场对反应分子间行为的直接作用而引起的所谓“非热效应”,也是促进有机反应的重要原因。与传统加热法相比,其反应速度可快几倍至上千倍。目前微波辐射已迅速发展成为一项新兴的合成技术[1]。

乙酰水杨酸(Aspirin)是人们熟悉的解热镇疼,抗风湿类药物,可由水杨酸和乙酸酣合成得到。乙酰水杨酸的合成涉及水杨酸酚羟基的乙酰化和产品重结晶等操作,该合成被作为基本反应和操作练习而编入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现行教材中采用酸催化合成法,它存在着相对反应时间

港口机械专业

长、乙酸酐用量大和副产物多等缺点。本实验参考文献[1~4],将微波辐射技术用于合成和水解乙酰水杨酸并加以回收利用。和传统方法相比,新型实验具有反应时间短、产率高和物耗低及污染少等特点,体现了新兴技术的运用和大学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改革目标。

二、实验目的

学习微波合成及有关反应原理和操作技术。

三、试剂及仪器

1.试剂

水杨酸(A.R),碳酸钠(A.R),盐酸(C.P),氢氧化钠(C.P),95%乙醇(C.P),2%FeCL3,活性炭。

2.仪器

WP750格兰仕微波炉,电子天平,圆底烧瓶(100ML),烧杯(250ML),锥形瓶(100ML),移液管(5ML),减压抽滤装置,红外光谱仪。

四、操作步骤

1.微波辐射碱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实验

在100ML干燥的固底烧瓶中加入2.0g(0.014mol)水杨酸和约0.1g碳酸钠,再用移液管加入2.8ML(3.0g,0.029mol)乙酸酣,振荡,放入微波炉中,在微波辐射输出功率495W(中档)下,微波辐射20~40s.稍冷,加入20mlph=3~4的盐酸水溶液,将混合物在冷水中冷却使之完全结晶。减压过滤,用少量冷却水洗涤

机械工程师职责

结晶2~3次,抽干,得乙酰水杨酸粗产品。粗产品用乙醇混合溶剂(1体积95%的乙醇+2体积的水)约16ml重结晶,干燥,得白色晶状乙酰水杨酸2.4g(收率92%),熔点135~136℃。产品结构还可用2%FeCl3水溶液检验或用红外光谱仪测试。

2.微波辐射水解乙酰水杨酸实验

在100mL锥形瓶中加入2.0g(0.01mol)乙酰水杨酸和40mL0.3mol/LNaOH水溶液,在微波辐射输出功率495W(中档)下,微波辐射40s。冷却后,滴加6mol/LHCI至pH=2~3,置于冰水浴中令其充分析晶,减压过滤,水杨酸粗产品用蒸馏水重结晶,活性炭脱色,干燥,得白色针状水杨酸约1.1g(收率80%),熔点153~156℃。

五、结果与讨论

1.微波辐射碱催化合成法的优点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微波辐射碱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较优条件,以较优条件合成法与传统酸催化法进行比较我,结果见表1。

表1微波辐射碱催化法与传统酸催化法的比较

合成法

水杨酸(g)

乙酸酐(mL)

催化剂

反应时间

产量(g)

合成收率(%)

传统酸催化法

微波碱催化法

2

2

5.0

2.8

H2SO4(5滴)

Na2CO3(0.1g)

10min

40s

1.5

2.4

57.5

92.0

机械工

表1可知,微波辐射碱催化法具有明显的优点:反应时间缩短,酸酐用量减少,合成收率提高。获得较好结果的原因是采用了较好的合成途径和微波辐射技术,碱催化方法可避免副产物(主要是聚水杨酸)的生成,微波辐射技术则大大提高了反应速率。若增大微波辐射功率,则反应时间更短,但从安全角度考虑,我们仅选择中等功率的微波辐射进行实验。

2.微波辐射水解法的优点

根据乙酰水杨酸水解反应参数[4]计算可知,在过量碱存在的条件下,在35℃时乙酰水杨酸完全水解需要1h,在100℃时只需20s。采用传统加热方式加热,整个水解过程需用10min左右。现在采用微波辐射水解,很好地发挥了微波辐射技术加热速度快和加热均匀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在输出功率为495W的条件下,微波辐射仅40s,水解反应的产率近100%。这一反应可将基础实验中制备的乙酰水杨酸产

机械实结

品回收再利用,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同时也互相间能研究微波合成的技术。

六、注意事项

1.合成乙酰水杨酸的原料水杨酸应当是干燥的,乙酸酐应是新开瓶的。如果打开使用过且已放置较长时间,使用时应当重新蒸馏,收集139~140℃的馏分。

2.乙酰水杨酸易受热分解,因此熔点不是很明显,它的分解温度为128~135℃,熔点文献值为136℃。测定熔点时,应先将热载体加热至120℃左右,然后再放入样品测定。

3.不同品牌的家用微波炉所用微波条件略有不同,微波条件的选定以使反应温度达80~90℃为原则。使用的微波功率一般选择450~500W之间,微波辐射时间为20~40s。此外,微波炉不能长时间空载或近似空载操作,否则可能损坏磁控管。

七、参考文献

[1]GedyeRN,SmithFE,WestayKC,etal.TheUseofMicrowaveOvensforRapidOrganicSynthesis.TetrahedronLett,1986,27(3):279~282.

[2]张国升,张懋森.以固体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制备乙酰水杨酸.化学试剂,1986,8(4):245~246.

[3]常慧,杨建男.微波辐射快速合成阿斯匹林.化学试剂,2000,22(5):313.

[4]曾宪诚,刘清华,邓郁.乙酰水

安徽省建筑机械厂

杨酸在CTAB胶束溶液中.

实验十四聚乙烯缩甲醛胶水的制备(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聚合物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2.掌握由聚乙烯醇缩甲醛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聚乙烯醇与甲醛H+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缩合反应

聚乙烯醇与甲醛的缩合反应是分步进行的,首先形成半缩醛(1)、且在H+存在下转化成碳正离子(2)、然后与相邻的羟基作用而得缩醛(3)、式中,ROH代表聚乙烯醇。

聚乙烯醇缩甲醛胶水最初只是代替糨糊及动植物胶,文具胶等来使用,20世纪70年代开始用于民用建设,此后又应用壁纸、玻璃、瓷砖等的粘贴,目前作为胶黏剂也广泛应用于内外墙涂料、水泥地面涂料的基料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250ml三口瓶,回流冷凝管,搅拌器,小型水浴,滴液漏斗,温度计。

2.试剂

聚乙烯醇(PVA),37%甲醛水溶液,去离子水,1:4盐酸,8%NaOH溶液。

四、实验步骤

在250ml三口瓶中加入7gPVA及70ml去离子水,水浴加热至

京日机械厂

95℃强,搅拌使PVA全部溶解,溶解后将温度降至85℃,加入1:4盐酸0.5ml左右,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为1~3,再加入3ml甲醛(37%),维持90℃下搅拌反应40~60min,体系逐渐变稠,可取少许产品用纸试验其粘接性。当有满意的粘接性后立即加入1.5ml8%NaOH溶液,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为8~9,冷却后将无色透明黏稠的液体从三口瓶中倒出,即聚乙烯醇缩甲醛胶水。

五、思考题

1.如何加速PVA的溶解?

2.最后加入NaOH的作用是什么?

六、注意事项

1.整个反应过程中搅拌要充分均匀,当体系变黏稠出现气泡或有絮状物产生时应马上加入NaOH溶液,终止反应。

2.工业上生产胶水时,为了降低游离甲醛的含量,常在pH值调整至7~8后加入少量尿素,发生脲醛化反应。

七、实验导读胶黏剂的发展概述

凡是能把同种的或不同种的固体材料表面连接在一起的媒介物质统称为胶黏剂,通过胶黏剂的粘接力使固体表面连接在一起的方法叫做粘接或胶

南京晨光机械厂电话

接。数千年前,人类就注意到自然界中的粘接现象,例如甲壳动物牢固地粘贴于岩石上等。自然界存在的粘接现象启发人类利用粘接作为连接物体的方法。早期的胶黏剂都来源于天然物质,例如用来黏合箭头、矛头的松脂、天然沥青以及骨胶、石灰等。在长期使用天然胶黏剂的时期,粘接技术未能得到显著的发展。直到20世纪初,美国发明酚醛树脂开始,胶黏剂和粘接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在人类社会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胶黏剂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都有着重大作用。例如在航空航天工业、汽车及车辆制造工业、电子电气工业以及医学方面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现代的航空工业大都使用高性能的酚醛-缩醛类结构胶黏剂。目前,制造每架飞机大约需要400~2200kg的胶黏剂,并且单机使用胶黏剂的数量常常代表一个国家飞机制造工

盐城机械

业的工艺水平。在电子、电气工业中,胶黏剂主要作为绝缘材料、浸渍材料和灌封材料投入使用,所用的胶黏剂大部分为改性环氧、酚醛-缩醛及有机硅聚合物方面的产品。在医学方面,以各种丙烯酸酯聚合物或单体为基料的胶黏剂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施行各种骨折接骨手术、胸腔手术中的骨质粘接,皮肤破损的粘接及止血等都是重要的应用范例。

胶黏剂品种繁多,组成不一,主要组分为黏料,加以其他助剂,组成胶黏剂。作为胶黏剂主要组分的黏料,要求有良好的黏附性和润湿性。当今的胶黏剂大都采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为助剂,如合成树脂包括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合成橡胶如氯丁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聚硫橡胶等。有时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如氯丁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聚硫橡胶等。有时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相互配合

dnf武神刷机械

以改善胶黏剂的性能。胶黏剂的其他助剂如固化剂和固化促进剂、增塑剂与增韧剂、稀释剂和填料等也是不可或缺的成分。以增塑剂和增韧剂为例,它们的加入可以增加胶层的柔韧性,改善胶黏剂的流动性。有时为了便于涂胶常采用稀释剂来溶解黏料并调节所需要的黏度。其中,活性稀释剂含有反应性基团,既可降低胶黏剂的黏度,制备胶黏剂时又可参与反应,起到双重作用;非活性稀释剂大都是惰性溶剂如乙醇、丙酮、甲苯等,仅起到稀释作用,不参与反应。另外,根据胶黏剂的物理性能还可以加入适量的填料以改善胶黏剂的机械性能和降低成本。根据对胶膜的冲击强度、硬度、耐磨性、导热性等不同的要求,可分别加入玻璃纤维、石英粉、石墨粉、金属粉等填料;为改善胶黏剂的某一性能,还可加入一些特定的添加剂如防老剂、阻燃剂

漫游刷机械教程

、阻聚剂等以改善胶黏剂的耐大气老化性、阻燃性和提高胶黏剂的贮存性。

总之,胶黏剂工业已经成为一个独立性的新兴行业,胶黏剂本身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验十五补锌口服液葡萄糖酸锌的综合实验(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葡萄糖酸锌是近年来开发的的一种补锌四品添加剂。人体缺锌会造成生长停滞、自发性味觉减退或创伤愈合不良等现象,从而发生各种疾病。以往常用硫酸锌作添加剂,但它对人体的肠胃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且吸收率也比较低。葡萄糖酸锌则有吸收率高、副作用少、使用方便等特点,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补锌添加剂,特别是作为儿童食品、糖果的添加剂,应用日趋广泛。

合成葡萄糖酸锌的方法很多,可分为直接合成法和间接合成法两大类。葡萄糖酸锌的纯度分

工程机械发展趋势

析可采用络合滴定法。

通过本实验要求达到如下目的:

(1)学习和掌握合成简单药物的基本方法。

(2)学习并掌握葡萄糖酸锌的合成。

(3)进一步巩固络合滴定分析法。

(4)了解锌的生物意义。

二、实验原理

葡萄糖酸锌为白色或接近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略有不适味,溶于水,易溶于沸水,15℃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不溶于无水乙醇、氯仿和乙醚。

葡萄糖酸锌是以葡萄糖酸钙和硫酸锌(或硝酸锌)等为原料直接合成。其反应为:

Ca(C6H11O7)2+ZnSO4=Zn(C6H11O7)2+CaSO4

这类方法的缺点是产率低、产品纯度差。

在pH≈10的溶液中,铬黑T(EBT)与Zn+形成比较稳定的酒红色螯合物(Zn-EBT),而EDTA与Zn+能形成更为稳定的无色螯合物。因此滴定至终点时,铬黑T便被EDTA从Zn-EBT中置换出来,游离的铬黑T在pH值在8~11之间的溶液中呈纯蓝色。

Zn-EBT+EDTA=Zn-EDTA+EBT

酒红色纯蓝色

葡萄糖酸锌溶液中游离的锌离子也可与EDTA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因此EDTA滴定法能确定葡萄糖酸锌的含量

上海申宝液压机械厂

三、实验用品

1.仪器

台秤,蒸发皿,布氏漏斗,吸滤瓶,电子天平,滴定管(50mL),移液管(25mL),烧杯,容量瓶。

2.试剂

葡萄糖酸钙,ZnSO4.7H2O,硫酸(1mol/L),乙醇(95%),NH3.H2O-NH4Cl缓冲溶液(pH≈10),活性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简称EDTA,AR),Zn粒,氨水(1:1),HCl(6mol/L),铬黑T(s,1%)。

四、实验步骤

1.葡萄糖酸锌的合成。称取葡萄糖酸钙4.5g,放入50mL烧杯中,加入12mL蒸馏水。另称取Zn-SO4.7H2O3.0g,用12mL蒸馏水使之溶解,在不断搅拌下,把ZnSO4溶液逐滴加入葡萄糖酸钙溶液中,加完后在90℃水浴中保温约20min,抽滤除去CaSO4沉淀,溶液转入烧杯,加热近沸,加入少量活性炭脱色,趁热抽滤。滤液冷却至室温,加10mL95%乙醇(降低葡萄糖酸锌的溶解度),并不断搅拌,此时有胶状葡萄糖酸锌析出,充分搅拌后,用倾析法去除乙醇液,得葡萄糖酸锌粗品。

用适量水溶解葡萄糖酸锌粗品,加热(90℃)至溶解,趁热抽滤,滤液冷却至室温,加10mL95%乙醇,充分搅拌,结晶析出后抽滤至干,得精品,在50℃烘干,称量,可得供压制片剂的葡萄糖酸锌。本品可作为

机械电子书下载

营养增补剂(锌强化剂)。用于代乳品时,每升代乳品含锌量不得超过6mg。

2.葡萄糖酸锌含量测定:设计EDTA滴定法测定葡萄糖酸锌含量的实验步骤。

五、注意事项

(1)反应需在90℃恒温水浴中进行。这是由于温度太高,葡萄糖酸锌会分解,温度太低,则葡萄糖酸锌的溶解度降低。

(2)用乙醇为溶剂进行重结晶时,开始有大量胶状葡萄糖酸锌析出,不易搅拌,可用竹棒代替玻璃棒进行搅拌。乙醇溶液全部回收。

(3)在装柱过程中注意保持液面始终高于树脂层。

(4)配制锌标准溶液时,为防止锌与酸剧烈反应,必须加盖表面皿,定量转移须吹洗表面皿并多次淋洗烧杯。

(5)葡萄糖酸锌加水不溶时,可微热。

六、结果和讨论

(1)计算葡萄糖酸锌的产率。

(2)列表记录EDTA标定过程,计算EDTA的量浓度。

(3)列表记录葡萄糖酸锌测定过程,计算葡萄糖酸锌产品的纯度。

七、思考题

1.根据葡萄糖酸锌制备的原理和

机械工程师考试时间

步骤,比较直接法和间接法制备葡萄糖酸锌的优缺点。

2.葡萄糖酸锌可以用哪几种方法进行结晶?

3.可否用如下的化合物与葡萄糖酸钙反应来制备葡萄糖酸锌?为什么?

ZnO,ZnCO3,ZnCl2,Zn(CH3COO)2

4.设计一方案制备葡萄糖酸亚铁。

5.试解释以铬黑T为指示剂的标定实验中的几个现象:

(1)滴加氨水至开始出现白色沉淀;

(2)假如缓冲溶液后沉淀又消失;

(3)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

6.用铬黑T作指示剂时,为什么要控制pH≈10?

八、参考文献

(1)《无机精细化学品的制备和应用》,熊加林等,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化学实验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说三个方面论述了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从三个方面探索了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实验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综合设计路线的建构的方法;学生实验和教师科研相结合的手段;将学生的被动实验转化为主动实验的具体思路以及学生实验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当今社会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的社会,社会竞争的实质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因此,高等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必须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创造性人才为己任。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严密的思维方法和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实验室要成为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能力主要阵地,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探讨不同层次,具有特色的,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建构理论是皮亚杰提出来的,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英语,数学和物理等教学之中,但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应用,将建构理论和化学实验教学结合有助于学生实验理论知识的系统化,有利于学生实验操作技巧的板块化,有助于学生实验路线设计方法的系统化,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的实验教学可为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建立一套科学的体系,可为科学实验教学提供一套新的方法。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用于综合性实验教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同时也可以应用与实验教学的管理等方面,因此,研究建构理论指导下的实验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1目前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化学实验是目前高等学校化学类学生开设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目前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是目前高校教学研究的热点。但是就其研究的方向来看,实验教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研究,例如:李艳玲[1]探讨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放与管理,主要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范围和性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软、硬件保障;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和教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时空保障;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过程与检验验收等方面做了研究。②化学实验的绿色化研究,例如:孙莉,王海滨,强根荣[2]等从有机化学实验的改革思路;有机化学实验内容的绿色化;有机化学教学手段的绿色化等方面对实验室绿色化做了探究。③化学实验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例如:王培俊,张文贵,陈燕灵,吴鹿鸣[3]研究了通过个性化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研究了个性化实验的两个支持平台:个性化实验基础支持平台;实验项目执行平台;依托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个性化实验;个性化实验的特点;个性化实验的深度和广度;自制设备开展个性化实验;培养师资提高个性化实验;实验师生的双向选择方式等方面对个性化

实验教学做了研究。④开放性实验研究,黄晓亮,李洪波[4]研究了浅谈高校实验室的开放,主要从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开放实验室的内容;开放实验室的模式和类型;开放实验室的管理等方面对实验室的开放做了探究。

2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而言,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如下:①学生的实验依然是被动式的实验,尽管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学生的实验依然是被动性的实验,很多学生做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学分而不是提高自己的实验水平和实验能力。②教学手段陈旧,学生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缺乏系统化。由于目前教学手段的陈旧缺乏系统化,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依然是传统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够使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知识系统化板块化。③实验教学不能和科研相结合,目前的实验教学是孤立的教学,还没有和科学研究相结合,这样使得实验沉闷无趣,学生对实验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④实验教学内容依然是单纯的验证一个实验结果的模式,学生的实验依然是验证教师教授的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缺乏足够的理论空间,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⑤实验考核体系不完善,尽管目前对于学生实验考核,但是实验的考核体系极其的不完善,考核知识对知识的分割考核,没有系统化,综合化的考核因此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对实验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每次实验都是应付了事,实验预习报告只是抄袭课本,对实验的内容和技巧不做深入的思考,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千篇一律,抄袭现象严重,实验结果彼此互相抄,对实验的成败缺乏思考性的讨论,有的学生甚至在整个实验课结束也不会结果讨论和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这严重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利用建构理论指导化学实验教学

以建构理论为指导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要以建构理论为指导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建构:

3.1实验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综合实验路线设计知识的建构在化学实验中由于目前教学方法和学生对实验兴趣的限制,目前学生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化学合成路线知识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这严重的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走向社会以后的能力的发挥,因此在大学的化学实验教学在建构理论建构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构的方法可以以化学实验为依托,以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为基石,通过建构实验基础理论的方法可以通过学生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学生实验的综合设计的系统化,板块化构建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

3.2学生实验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建构利用已经构建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使得学生的实验和科学研究初步结合。教师因为其繁杂的教学工作和其它工作,在实验室中投入的时间就相对的减少,而目前的大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大学生缺少的却是实验的技术和实验的技巧,因此有必要将学生的实验和教师的科研相结合,这样不但能够使得学生的闲余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也有助于老师科研方面的突破,学生实验和教师科研相结合的可以采取多种的方式,例如:教师的课题可以为学生是学生的学生科研,这样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不但学会了化学文献的查阅,同时也学会实验的技巧和科研的思路以及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遇到未知为题时的思考方式。通过这种结合可以使得学生培养一个科研的完整思路,例如:在有机化学的全合成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首先学会的是文献的查阅,然后通过实验学生就会充分的理解实验以及实验中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可以理解化合物的分离方式和鉴定方式,另外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也可以学到在本科基础课程中学不到的内容,像核磁共振,红外,质谱,紫外光谱以及色谱配样,测试方法,共振,红外,质谱,紫外光谱的数据分析方法。因此学生实验和教师科研的结合是共益的结合,学生可以学到很多的技术、技巧、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弥补老师精力的不足对科研的限制。

3.3提高学生对实验兴趣、将原来的被动式实验转化为主动式实验的建构构建提高学生兴趣的一套新方法,是学生的实验有原来的被动式转化为兴趣浓厚,自我设计,自我鉴定的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是学生的实验由原来的被动式的实验转化为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对目前的实验是被动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实验的理论性太强而不是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对实验目的理解不清楚也不了解做这样的实验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好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首先应该从学生的对实验的理解开始,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所学的理论或者实现自己的某种思考,所以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的技巧。培养学生兴趣的手段是多方面的,例如:在选题的时候应该选取与生活接近的题目培养学生对实验的最初的兴趣,而且在做实验的时候最初要保证实验的成功性,使得学生具有成就感。一旦学生具有实验的成就感,对实验的兴趣就会初步的建立起来,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刺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然后自己设计实验、老师指导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思路,最后完成实验,这样学生就会从原来被动的实验变成主动的具有创新性的实验。

3.4构建一套合理的化学实验考核体系,为实验能力的评价提供依据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化学实验的准绳,没有好的评价体系,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就失去了依据,目前对化学实验的评价体系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对学生实验的评价只是粗浅的考察学生的简单操作,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化学实验教学只是为了学简单的操作,只是为了完成学分,不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考察学生实验能力的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实验能力。笔者认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察必须进行综合性考察。例如:老师给学生指定题目、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路线,自己完成实验,然后老师考察每个过程的细节,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产品的表征以及对问题的回答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综合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体系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之中。

4参考文献

1李艳玲.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110-111

化学实验范文第5篇

观察是创造的眼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基础。在实验教学中,首先重视培养学生爱观察的习惯。课内实验中,要使学生观察的注意力始终处在有意无意的状态中。在学生眼里化学教师好象一个魔术师,化学实验好象是在变魔术,实验中那五颜六色的变化,爆鸣的声响,奇异的气味。以及耐人寻味的变化规律,无不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爱观察。善于探究思考的好奇心。在课外,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在观察思考中发现获取新的化学知识。例如切咸菜的刀和切鲜菜的刀时间长了可观察到切过咸菜的刀比切过鲜菜的刀易生锈,从而获取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更快,危害性更大。其次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1)观察要全面,只有全面观察,才能获取完整的感性知识。例如在观察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既要观察到教师把细铁丝饶成螺旋状,又要观察到在集气瓶底预先铺一层细沙和留少量水以及明显的燃烧现象。(2)观察要细致,要抓住主要现象,又不放过次要现象,例如:生锈的铁钉放人稀盐酸中,既要观察到主要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黄,又能观察到次要现象有气泡产生。(3)观察要设疑、对比、归纳,只能这样才能提高观察效果,加强记忆与理解,例如:在学习Mg、Zn、Fe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可先设疑问在实验室制氢气,我们常用那种金属跟稀硫酸反应,学生会异口同声回答:锌,这时可进一步设疑,为什么不用镁、铁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观察镁、锌、铁分别跟稀硫酸的反应,通过反映剧烈程度的差异对比,学生很自然归纳出镁、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了解实验室选锌作理想反应物的原因。

二、加强实验操作,培养创新品质

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操作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启发新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甚至能在已有的、已被相对验证正确的理论中,寻求新的突破。同时实验操作还能培养学生在艰苦中探索,在迷茫中思索。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品质。

在实验教学中,首先,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要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尽量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在这些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起引导、点拨、评价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倡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1、适当安排随堂实验,(边讲边实验)即教师一边讲,学生一边操作的实验。在化学教材中,以下内容可作为“边讲边实验”素材,(1)有关物质的性质的叙述性教材,尽可能“边讲边实验”,例如有关酸、碱、盐性质的一些实验。(2)对一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难理解不易掌握的知识点,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实验。(3)知识内在联系紧密,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为的内容尽量让学生实验。(4)为了形成或强化某一概念,要力求让学生动手实验。例如在讲中和反应的概念时除了让学生做课本上的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现象。还可增设向滴有石蕊的氢氧化钠中逐滴滴人稀盐酸,观察现象。通过学生自己亲手操作,中和反应的概念很容易得出。(5)把一些实验习题改为操作实验。如: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错放在右盘内,砝码放在左盘,移动游码平衡后。问药品的实际质量是多少?通过操作,这些问题就能准确地得以解决。

2、精心组织学生实验。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联想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作好记录,实验后要指导学生如实地写好实验报告。

3、鼓励学生课外实验,一是根据教材有关内容作出进一步的探究性实验。例如:铁钉分别在干燥的空气中、潮湿的空气中以及不含氧气的水中等三种条件的存放情况,研究钢铁制品锈蚀条件。加深对铁及铁制品锈蚀原理的理解。掌握一般的防锈方法。二是充分发挥家庭实验和活动课实验的作用,借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如:检查食盐中是否含碘、草木灰中无机盐含量的测定;活动课题不受教材的限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如自制肥皂,洗洁净等实验。在进行实验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尽情的发挥。三、加强思维训练,挖掘创新潜能

创造性教学的一个基本观念:要时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说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起点,创造性思维则是创新能力的“内核”,即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视让学生学习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知识、技能。这不仅能使学生学到一些创造学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兴趣。还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热忱,促进学生开展一些创造发明活动。例如:在实验课上,教师手拿一支试管,请同学们“吹毛求疵”,对试管找缺点,课堂上同学们争相议论,最后找出①试管易破,②只能发生一个反应③浪费药液,在找出毛病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发明。对仪器进行改革,如有些同学想出用吃完药的塑料板来代替试管。这样既把废物得到了重新利用。又加强了学生思维的训练。

四、鼓励创新实验,实现创新价值

创新是道前人所未道,想前人所未想,补别人之不足。实验创新既包括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从零开始,通过探究确定实验仪器、药品、装置和操作方案,也包括对原有的实验从新的角度给予新的思考、审视,找出缺陷和不足给予修正和扬弃。

根据化学实验的特点,为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笔者认为可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方面的实验创新。(1)实验原理创新。如:在制取O2的实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尽可能用挑剔和判断的眼光去发现教材中KClO3和MnO2制取所存在的缺陷,如装置复杂,反应条件要求较高(需加热)并伴有副反应使制取的O2不纯。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更为合理的实验方案。通过比较发现用H2O2分解制O2,不但产物纯度高,且安全、简便、快速。(2)实验操作创新。如CO还原CuO的实验。教材中的装置复杂,演示费时。且常有有毒气体放出。为此,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如下更换:取一个150毫升的锥型瓶,配好胶塞,塞子上插好一段铜线,下端绕成螺旋状,用该锥形瓶收集一瓶CO气体,并用一胶塞塞紧备用,将螺旋铜线加热,紫红色的Cu变为红色,问为什么?因刚生成的CuO活性较大,立即插入锥形瓶中,马上看到黑色CuO又变成紫红色Cu,追问为什么?再往瓶中倒入一些石灰水,立即看到浑浊现象。(3)实验方案创新。对教材中没有的实验,鼓励学生勇于开拓创新,在遵循科学、安全、可行的原则下,让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索合理的方法,设计各种可行的方案。如:设计区分食盐水和溶液的实验方案,可以利用密度、气味、沸点、导电性、挥发性、可燃性来区分。也可根据AgNo3试剂对溶液的特殊反应现象来区分,还可以根据生物细胞对溶液反应等去设计。实验创新训练了学生灵活运用创造思维方法,同时又促进了学生自觉的、有意识地去进行创新,并不断提高自身创造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复制文章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3秒钟快速获得
下载验证码

被举报文档标题: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1mishu.comhttps://www.1mishu.com/lunwen/jylw/huaxueshiyanlunwen/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紧急删除:

 13882551937、13808266089 服务时间:8:00~21:00 承诺一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