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范文精选

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学工程节能;绿色;工艺;促进

0引言

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而解决这一问题正是绿色化学工程工艺的基本理念,虽然我国如今已经提出了这一设想,但是仍然需要对相关技术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才能达到最佳的降低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产生的目的。随着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加提倡绿色节能的生活理念,而绿色化学工程工艺正是贯彻这一理念的生产方式,可以通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化学手段,达到绿色生产目的。

1绿色化学工程工艺概述

绿色化学工程工艺又叫作环境无害化学,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来避免化工生产过程造成环境污染的学科。绿色化学工程工艺主要研究的内容就是利用化学原理、采取化学手段降低甚至完全去除化工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从而保障化工生产全过程的绿色环保性,降低化工生产对环境、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的伤害,正是因为可以让化工生产反应过程实现无害化,所以被称之为绿色化学工程工艺。在世界范围内应用绿色化学工程工艺后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可以从根本上治理化工污染问题,避免了污染物的产生,而非在发生污染之后进行的净化处理措施[1]。通过绿色化学工程工艺实现的化工产品设计生产,可以实现材料和能源利用率的最大化,避免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

2绿色化学工程工艺的开发

2.1对绿色化工原料的使用

对绿色化工原料的合理使用是绿色化学工程工艺重要一环。在化学工程生产期间,需要使用大量化工原料,不仅对化工原料的质量有一定要求,对原料用量的控制也会对化学工程生产效果产生影响。传统化学工程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材料多是不可再生能源,使用这类能源严重破坏自然环境,在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质,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可以使用绿色化工原料加以替代,例如生产酮、醇等化学物质时[2],可以选用秸秆进行生产,在此期间虽然会产生大量氢气且需要排放进入大气环境中,但是氢气并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可以保障化工生产过程的绿色环保。

2.2对无毒害催化剂的使用

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催化剂来实现所需要的化学反应,而无毒害催化剂的使用正是绿色化学工程工艺的重要内容和特征。如今我国针对化工领域的催化剂使用有了严格要求,也制定了相关规定对催化剂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从传统化工生产的角度来看,能否有效控制化学反应会对化工生产领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催化剂在这一过程中虽然自身性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其对于整个化学反应过程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缩短反应时间,促使化工生产效率有所提升[3],因此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催化剂来保障化学反应效率,同时,为了贯彻落实化学工程节能环保理念,避免化学反应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必须选择绿色的无毒害催化剂。

2.3化学反应形式的恰当选择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不同化学物质之间会产生一系列反应,这也是将化工原料转化为所需要物质的重要方式。因此,为了提升化工生产质量及效率,必须对化学反应形式进行恰当选择。但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化工原料种类、反应时间等因素均会其效率和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对化学反应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从根本上避免上述因素对化工生产效果造成影响。出现氧化反应的化工生产时间相对较长,而且根据该反应原理,发生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而这些热能会对化工原料造成影响,甚至会对整个化工生产质量造成影响。而同样是氧化反应,应用绿色化学工程工艺后,主要采取的是烃类氧化反应[4],这种化学反应催化速度较快且不会对化工原料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3绿色化学工程工艺开发的重要性

传统化学生产过程中未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处理,而且开展治理过于滞后。除此之外,一些化工生产过程会针对一些可能发生的污染问题进行防范处理,这种情况下会节省一定污染物处理成本,但是存在污染物的处理不够完善的问题,仍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例如化工生产产生的烟尘,传统净化措施无法全面处理,仍然存在一氧化碳等气体转化为污染物。而采取绿色化工生产工艺处理,则可以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达到有效污染治理效果。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诸多试剂和催化剂完成化学反应,此时需要应用选择性较高的试剂,从而确保绿色化工生产工艺可以充分发挥出其作用。以石油化工领域为例,在进行相关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会由于化学物质的反应产生一些氢化物,这类化学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反应物质会相对活跃,而其与其他物质相融合也会产生放热化学反应,这一过程相对不够稳定,容易产生一些污染物质[5],此时需要使用专业的绿色化工生产技术,对污染物进行妥善处理,确保生产过程无公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4化学工程节能中绿色化学工程工艺的促进作用

4.1开发全新的绿化工艺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各种现代化科学技术都在各行各业中发挥了作用,为了使化工生产企业跟上时展脚步,必须从化工生产过程入手,通过开发和引进一些现代化绿化工艺技术,提升化工生产效率、质量和节能效果。

4.2建立绿色化工生产产业链

化工生产污染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必须从源头处理污染问题,也就是控制化工生产污染源,通过建立完善的绿色化工生产产业链,可以实现对污染源头的有效控制,也能对污染问题的传播进行追踪。

4.3建设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

基于绿色化工工艺理念,建设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和环保,促使绿色化工工艺在化工生产企业得到高度应用和发展。同时,在其他生产领域也能发挥出一定效果,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促进社会各行业共同发展和进步。

5化学工程节能中绿色化学工程工艺的应用

目前我国社会建设的主要理念是节能、环保,绿色化学工程工艺的应用对实现这一理念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化学工程节能中绿色化学工程工艺的高效应用可以体现出我国对于绿色低碳的重视程度,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环境保护过程中格外关注的一个话题。我国在长时间发展中,存在很多只重视经济发展却忽略了环境保护重要性的问题,最终只能在污染问题发生后再进行治理[6]。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必须重视绿色化学工程工艺的选择,实现绿色节能的化学工程生产。化学工程节能中绿色化学工程工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5.1完善清洁生产管理技术的应用

基于清洁生产和绿色生态无污染标准,必须加强对脱硝技术的研究,从而实现通过清洁能源对化工生产过程的无害化处理,充分发挥出清洁生产管理技术的作用。在清洁化工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化工生产技术、化工生产范围等的研究,例如针对细胞工程、生物技术工程等,通过升温、高压处理,提升绿色催化技术水平,此外,通过分子化处理、相位转移处理等手段,可以提高超临界分析技术水平,根据化工生产技术的特征,实现对阻燃标准的确定,保障生产过程的绿色清洁和安全。

5.2生物需求化工生产技术的应用

根据生物需求技术理念的要求,需要对细胞、微生物等专业技术内容展开研究,明确这些理念后,根据化工生产相关规范,以生物化工生产代替传统生产过程。作为生物体内的有效催化元素,生物酶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化工生产中的催化过程,通过对化学仿生工艺以及膜化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生物化工工艺应用范围的拓展,在化学工程中应用该技术可以对化学成品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生产标准进行确定,利用可再生能源完成化学反应,同时,绿色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催化剂也是以生物酶的形式存在,可以有效提升催化速度和效果,能够在避免污染发生的情况下完成生产工作,化工生产过程所产生的能源消耗也有所下降,是一种完全没有生产副作用的处理技术。

5.3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应用

以绿色生态技术作为应用标准,实现无污染的清洁化工生产,这种无毒害生产技术涉及到生物工程技术范围,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低碳环保作用,能够对污染物质使用风能等可再生资源进行清洁,对化工原料进行无公害化清洁处理,同时,通过高温压力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催化效率,也取得了理想的化工生产效果,实现了对化工废气的脱硫处理,降低了化工生产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达到了环保节能生产的目的。近些年来,我国自然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绿色化工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应用有效缓解了这一现象,有利于实现绿色节能化工生产。

6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识水平也有所提高,逐步意识到了环境问题和资源节约问题的重要性,本文对化学工程节能中绿色化学工程工艺的应用及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以期可以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沈丹丹.化学工程节能中绿色化学工程工艺的促进作用[J].建筑发展,2019,003(002):95-96.

[2]孙龙.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石化工业节能的促进作用[J].石化技术,2020,27(01):251,255.

[3]刘涛.论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节能的促进作用[J].化工管理,2020(06):57-58.

[4]任建锋,岑倪华.绿色化学工程工艺对化学工程节能的促进作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03):180-181.

[5]王一达.化学工程节能中绿色化学工程工艺的作用[J].名城绘,2019(009):1.

化学工程范文第2篇

在人才培养中,遵循工程“实践、集成与创新”的特征,将工程设计贯穿整个大学四年,其内容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单元设计、设备设计、工厂设计,即要实现从分子到产品,从烧杯到工厂的整个过程。其中产品设计是工程设计的源头,处于产品链的顶端;工艺设计是工程设计的灵魂,是产品竞争力的源泉;单元设计、设备设计是工程设计的基石,是生产实现的重要保障;工厂设计是工程设计的最终体现,是所有设计的系统集成。

2构建完善的工程设计课程体系

以强化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整合相关课程,对应工程设计内容体系,构建完善的工程设计课程体系。大一为工程设计启蒙阶段,以激发兴趣为主,课程为生物工程(化学工程)概论;大二为单元设计和工程设计技能培训阶段,包含: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制图、化工仪表自动化;大三为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设备设计阶段,包含:生物工程(化学工程)设备、分离工程、化工设计与模拟、工艺学课程(化工工艺学、发酵工程、制药工艺学、酿酒工艺学等);大四为工厂设计和综合实训阶段,主要进行生物工程(化学工程)工厂设计和毕业设计。为适应行业的需求和时展,在各课程教学中突出工程思维和工程方法学的同时,着力介绍行业规范、标准以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并将计算机辅助制图、计算机仿真模拟、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主要技能进行培养。

3构建完整的工程设计实践环节

工程设计是面向对象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只有突出实践环节才能让学生锻炼能力、积累经验、有所感悟。整个工程实践环节包括化工AutoCAD制图、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设计Aspen仿真模拟、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创新综合性大实验、湖北省化工设计大赛、全国“三井杯”化工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生产实习、工厂设计项目、毕业设计。工程设计以校企组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尿素仿真实训平台、啤酒发酵实训基地、药物制剂实训平台)和校外企业实习基地(如安琪酵母生物工程专业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依托,注重选题的针对性(面向地方企业)、设计的规范性(符合行业标准)、操作的可行性(绿色、经济与安全),并将化工设计竞赛、制药工程设计竞赛融入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中,大力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效性。

4构建合适的工程设计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

工程设计的系统性、协作性较强,因此在工厂设计和毕业设计中采用小组制、导师制、课题制进行管理、操作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即每小组5~7名学生和1~2名指导老师,每个学生完成每组设计项目下的一项子课题,最后采用学生答辩与互评、教师评价、企业专家点评等构成综合评价体系。另外,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考虑给予竞赛获奖和设计达优秀等级的学生相应的创新实践学分,代替相关选修课的学分,以此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工程设计的学习。

5结语

化学工程范文第3篇

扬州大学化学工程领域从2009年至今累计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94人,毕业26人,其中90%以上进入苏、浙、沪大中型企业,部分毕业生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通过5年来的摸索,化学工程领域已经实现了学术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分类培养的格局,完成了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工作和校外工程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基本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强化工程实践为落脚点的人才培养模式。2013年扬州大学在化学工程领域开展了以学科内在关联性为基础,以多学科交叉为纽带的“大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力图通过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等工程领域的交叉融合,培养出能综合运用多个工程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具备适应多种工程研究工作和解决多样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大化工”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由“单一工程领域的狭窄对口”变为“多个工程领域的广泛适应”。

二、“大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

1.重新定位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

扬州大学围绕“大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对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提出:培养面向行业、面向未来的高层次复合型“大化工”人才应该具备宽广的知识背景、良好的创新思维、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具有扎实的化工、材料、制药、环境等学科基础知识,能综合运用化工过程、绿色工艺、工业催化、材料制备、药物合成和环境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备独立从事化工-材料类、化工-制药类、绿色化工-环境保护类等多个大类方向的研究工作和解决多样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校按照“方案宽口径、培养个性化、出口多方向”的基本原则,重新制定了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2.构建基于多学科交叉的“模块化双螺旋”课程体系

针对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新的培养方案,学校在充分发挥自身办学特色和整合学校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由化学工程领域牵头,校内多个工程领域协调配合,改革了传统的层次化课程体系,见图1,构建了基于多工程领域学科交叉的“模块化双螺旋”课程体系,见图2。实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多链交汇,有效解决了传统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脱节的问题。对相关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使得课程内容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加上多工程领域学科交叉的理论课程平台和多元化实践课程平台所整合的多种教学资源,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大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的需要。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模块化”的课程内容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

通过设置模块能够实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多链交汇,有效解决了传统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脱节的问题。对相关课程进行模块化处理,使得课程内容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加上多个工程领域学科交叉的理论课程平台和多元化实践课程平台所整合的多种教学资源,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大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的需要。

(2)“双螺旋递进式”的课程排布更加贴合人的发展规律

“双螺旋递进式”的课程排布,既保持了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相对独立性,又确保了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的内在联系性,使得各模块之间呈现了从掌握多学科基础知识———构建基本工程技能———建立初步工程概念———获得多领域工程科研训练———亲历工程实践———实现“大工程领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提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完全符合人的发展规律。

(3)多元化的实践课程平台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

学校多元化的实践课程平台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组成。校内教学实践资源包括扬州大学部级测试中心、江苏省环境材料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药物研究所、扬州市材料性能强化技术中心、扬州大学联环生物化妆品研究所、扬州大学超分子化学研究所、扬州大学高分子化学与材料研究所、扬大-中化精细化工研究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室、药物合成专业实验室等;校外教学实践资源包括扬州市化工园区、高邮市电缆材料科技园区、大学科技成果孵化园、泰州医药城、江苏油田、扬农集团、长青农化、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联环药业等多家单位,以及50多家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近70家校企联合培养基地,能够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和个人能力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多工程领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支撑,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

3.打通相关工程领域的课程设置“大工程领域”的课程设置

应该摒弃传统的学科主义色彩,充分体现实用主义的根本诉求。学校通过打通相关工程领域的课程设置,将多工程领域学科交叉的构思细化落实到相关课程之中,重点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少而精地设置学位课程

学位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类课程、外语类课程、工程数学类课程以及相关工程领域所共用的最基础的课程。最基础的课程并不强调学科系统性,而是以“必需、够用”为度对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优化,旨在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2)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首先要重视其学科交叉性、宽广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要能反映本工程领域和相关工程领域的前沿知识,使学生熟悉多个工程领域科研的最新动向,增强科研兴趣;此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将企业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或工程案例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企业工程应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最后课程内容的选取还要考虑系统性,做到与后续课程和课题研究的有效衔接,减少学生课程学习的盲目性。

(3)充分发挥选修课的灵活性

选修课的设置除了相关工程领域的专业课程外,还要设置大量的交叉学科课程,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能力在全校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解决知识结构单一化的问题,适应不同类型研究方向的需要,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

(4)加大实践课程的学分比重

“大工程领域”课程体系设置中,实践课程学分占到1/3左右,实践课程的内容将不仅仅局限于本工程领域的教学内容,更多是要提供多个工程领域的实践教学内容。而且,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还将贯穿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知识学习、科研选题、工程实践,以及延伸至对论文写作阶段工程应用性的指导。同时,还要重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内在联系,提高知识学习与工程应用的转化效率,强化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4.科学合理地配备师资“大工程领域”的课程在师资配备上

除公共课及部分专业基础课外,主要采用“三三制”,即多个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讲授课程占总课程的1/3,企业及研究单位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讲授课程占总课程的1/3,院内有企业工作背景及长期与企业有业务合作的教师讲授课程占总课程的1/3。尤其对于实践课程的师资配备则要充分体现“工程背景”,可以是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校内教师,也可以是拥有一定数量面向企业横向科研项目的校内教师,或是来自企业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同时,积极尝试采用多教师串讲的授课形式,例如:在化工—材料类课程中醋酸纤维的生产和应用这部分内容,将安排三位老师进行串讲和指导,两位校内教师一位主讲化工工艺与设备,一位主讲材料的制备及功能化,而邀请的企业高级工程师则讲解醋酸纤维的应用及市场行情分析。从而实现了多学科知识配置—市场认知—企业应用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目标。

三、结语

化学工程范文第4篇

由于习惯于应试教育下的以成绩衡量科目的重要性,实习在大多数学生的眼里都不是重要课程,显得可有可无。很多学生甚至以分散实习的名义,仅仅找企业签字盖章,敷衍了事,却没有真正的投身到企业实习当中去。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中,学生很难认识到实习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一学科的重要性。

(1)学校没有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良好的规划

目前很多学校对于实习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也有待提高,没有真正的从各个方面进行规划,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走走过场。而且很多学校的实习时间都安排在大四上学期。那个时候课程负担仍然很重,而且很多学生还有考研的计划,所以很少有学生把精力真正放在实习上面。很多学生甚至将课本和考研材料带到实习单位,使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学校将所有学生的实习均放在一个学期,这也造成了联系实习单位的实际困难。

(2)没有进行很好的校企联合

很多企业都认为学生实习无法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反而因为要分心管理来企业实习的学生,会延误其正常的生产活动。同时也因为学校和学生本人对实习的不重视,造成企业接纳实习生的热情受到挫伤。而事实上,学校和企业如能充分利用学生实习的平台,校企紧密结合,既有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帮助企业在用人方面避免“用工荒”这一尴尬现象。针对以上状况,建议对该专业的实习进行以下几点改进:

①加大实习改革,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实践环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增加创新型实验,减少验证性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我国现在各大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实习的问题,应该从几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要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将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结合起来。其次,应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企业应该为学生配备相应的企业导师,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实践,将书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践当中来。在实习过程中,不能仅仅让学生当一个旁观者,更应该让其成为真正的实践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通过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问题,让学生在实习中体会到攻克技术难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从起初的被动学习中走出来,真正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化学工程与工艺实践中来。

②加强实习的组织管理

以往,无论是学生、学校还是企业都没有给予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生的实习以足够的重视,因此造成疏于管理,松懈怠慢等现象。现在,学校和企业作为组织者:

a.应该从组织上着手,加强组织管理,制定相关的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

b.学校应该提高实习在考试当中的比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制定符合他们自身发展的实习制度。

c.从规章制度上加强管理,杜绝离岗脱岗现象。而企业则可以通过一些和就业相关的激励政策对学生加以引导。

③做好课程与实习的规划工作

a.为了避免与其他课程的考试和实习相冲突,学校应该提前对学生在校学科学习的时间进行协调,为学生实习留下充足的时间。b.学校在实习时间上宜采取分批次、分不同类型企业来组织学生实习。避免所有的学生都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家企业进行实习的情况,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④加强校企联合

目前化学与工艺实习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实习地点的联系问题。因此来自于企业的社会保障必不可少。以往学校的实习环节当中,企业考虑学生安全的问题,往往存在着联系企业难这一问题。应当加强.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资源。在校企联合的模式当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双导师选择制度,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企业可以配备相应的导师,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让学生不仅有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学以致用。其次,企业可以和学校签订合约,每年从学校选拔优秀的毕业生定点输送。这样做及解决了学生就业困难,又可以为企业招到熟悉其运营机制的劳动者,达到双赢的局面。除了企业,政府的支持也是必需的。政府应该从政策上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予以重视,并且帮助学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5)改善实习考核制度

通过重建学生的实习考核制度,改变学生的被动实习状态。以往学生的实习最后都是由企业盖章,并不加入或者很少加入学生最终成绩的考核。现在,为了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化学实践当中,学生在实习中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最终的实习效果等均应列入考核机制当中。

2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发展,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势。首先我们应该分析一下以往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2.1课程体系支离破碎,整合度太低

现在化学工程与工艺的课程体系还很不完善。每门课程的联系性不高,以至于学生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不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该专业是一门结合度很高的专业,知识体系的不连贯也不利于和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

2.2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书面知识,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和老师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了考试成绩上,我们经常看到成绩很好的毕业生来到企业,操作能力却非常差。这也是现在应届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2.3弱化了单元工程与环境和系统的关联

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其最终的目的还是要用来解决实际的需要。目前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开发重点主要在于环境保护方面。但是现在的课程却片面注重书面知识,忽略了这一最主要的功能的联系。新的课程体系改革的着力点应该主要放在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关于该专业的高校课程设置,实践探索比理论探索更为复杂,是一项艰苦的工程,需要不断地进行磨合与调试。现在主要针对以上几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1)扩充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建立逐层递进的知识系统。教学模块从基础知识到基础实践,再到实践操作,创新提高的层面。其中实践模块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该模块可以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专业性人才。在学生的课程体系当中,除了对于必修课的注重,也应该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在选修课的设置方面,要根据课程的发展性、创新性以及与本学科的联系性来进行选择。注重学科的技能强化,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志愿进行选择。还可以通过讲座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另外,可以根据培养目标,增加化工管理等相关内容。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扩大设计类课程的比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又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最终为国家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一专多能的人才。

(2)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方面,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化学工程和工艺的试验和实习当中来,另一方面,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现在该专业的迅速发展,即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自身发展的契机,也带了压力和动力。当代大学生应该以保护环境为己任,投身到绿色化学的研究当中去。另外,应当增加课程中的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适当调整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时间分配。同时在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和团队精神。

(3)强化课程与系统和环境的联系

通过整合课程结构,使该专业的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得以加强,并能够更好地与系统和环境相关联。为绿色化学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契机。

(4)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门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良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当中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学校在老师的选拔与配置方面应该着重注意,为学生选择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双优的教师。另外,学校也要和企业积极交流,在企业中为学生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外导师,对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指导。

3总结

化学工程范文第5篇

1.化学工艺任务特性研究依据化学工程与工艺流程进行科学审视,涉及细化的工艺任务主要是应用专业理论和人员技能标准进行同步开发、设计的,因为科学工程的大力支持,使得单位人员基础操作活动越来越正规,基本能够依据企业生产流程进行优化模拟训练,将节点更新指标落到实处。关于这部分学科研究领域众多,工艺专业需要人员充分掌握应用理念前提下,结合各自行业实际管理状况进行创新领域开创,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归控体系。

2.化学工业特点延伸依据数理、化学内涵作为支撑媒介,进而深度联合工业经济基础条件进行窥测,将化工单元操作和热学、动力学原理进行深度融合,进而有力指导设备开发工作。化学工程主要随着化学工业的过渡改造而形成,其中化学反应作为生产流程的核心内容,将为过程分析创设主动适应空间,将研究过程方向梳理完全;而化工热力学条件作为单元反应的理论基础,对于产品回收效率有着充分的界定要求,其将直接决定产品后期回收效率,对于产业经济成本规模产生着重大影响效果。因此,在单元详细操作流程中,技术人员可针对各类化工设备以及产品形态进行科学审视,由于传递流程作为单元操作、反应工程的支撑媒介,而化工产业在全新发展形态下需要落实核心催化技术,就必须联合跨学科形态的战略进行综合比对、研究,争取达到统一规划标准格局。内部传递机制主要围绕动力、热能、产品质量元素阐述,这其实就是异质化单元内部反应装置的物理演变过程。

另一方面,合成化学作为既定学科的核心要素,为设计主体开发大量非天然化合物质提供灵感经验。在大量创新化合产物的影响下,有关化工产业基础模型便开始顺利过渡。信息技术为各类设备、工艺创造主动适应条件,整体上推动了行业的进步趋势。这部分生产技术已经联合各类深加工流程进行替换改造,需要化学工业不断开发新型归控技术,进而为既定产业规范效率和经济成果提供适应条件。技术人员需要全面开发最为先进的协调处理细则,这是创新化学工艺改造流程的必要准则。整个技术开发活动利用市场导向机理进行布置,使得工业、商业化动机需求得到全面绽放。

二、化学工程、工艺试验数据的科学搭配分析

传统形态的化工实验操作,内部数据排列机理相当复杂,整体活动延展下来,具体的人力、物力资源全面堆积。因为内部流程需要借助平行试验进行掌控,特定数据处理重复性特征广布。因此,必要时技术人员可依靠MATLAB软件进行流程过渡,将人工演算过程中的数据限制因素调节完毕。这部分实验流程是掌握化工研究方式的重要环节,整体流程较为漫长。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便将这些复杂的演算流程进行智能模拟操作,并透过实验要求建立必要的模型基础,使得工艺技术管制范围下的各类可行条件全面延展。化工产业讲求专业实验的引导价值,具体行动标准动机也是围绕特地实验点进行参数定量关系探索,进而将化工所需遵循的客观规律罗列完整。MATLAB软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开辟引导先河,其将各类函数图形进行轻松规划,肃清细致符号演算和数值计算限制问题。这类软件应用范围较为广阔,包括数字通讯和财务建模等内容。目前这类程序已经成为国际控制终端的必要支撑媒介,现场操作人员基本只需编写某种数据处理程序,之后将原始数据输入,就能轻松提炼相关实验结果,将优质化数据和图示模型展出。另外,涉及这方面人员素质的强化工作也相当重要。随着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加快,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必然会带来对分析检验专业人才需求的上升,且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