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店中层管理培训

酒店中层管理培训

酒店中层管理培训

酒店中层管理培训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183-02

酒店业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产业,其支柱地位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及旅游者的重视。而现代企业腾飞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人的因素,酒店业作为标准的服务行业,人力资源利用、开发更是重中之重。

1 酒店三层次培训模式的主要内容

培训的关键是“区别对待,因人施教”。根据酒店的特点,将培训对象分为三个层次,其效果最为明显。

(1)对于刚工作的新职工,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使其增加对酒店的熟悉了解,便于以后更好的工作。新员工参加酒店培训可以帮助其了解环境和工作流程,还有酒店的经营理念,使员工在思想上认同酒店,愿意在这里发展。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减少由于陌生带来的不必要的工作失误和人力上的浪费。酒店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是直接接触客人的重要群体,新员工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酒店的服务质量,对酒店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对于有经验的老职工,培训可以增加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酒店自身,这样既可以提高管理效率,更好的服务顾客,也可以同时减少外部招聘的成本,很多有能力的员工通过培训就可以直接晋升。对员工来说,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既能给自己充电,也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更是使本企业与时俱进的关键。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速度不言而喻,如果一个脚步跟不上,很可能就被淹没在高速发展的潮流中。要与时俱进,不故步自封,最好的方法就是管理高层时刻保持着高度的灵敏度,时常参加管理方面的培训。带领酒店始终走在管理高效的前沿。

2 酒店进行三层次培训所遇到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酒店业在人员培训方面有大幅度的跨越性进步,但是同时也遇到许多问题。

(1)培训观念比较滞后,培训经费时有不足。对于一线服务人员和基层员工,培训期间员工的各种待遇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人只重视当前利益,在思想观念上排斥培训,从而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培训的进程和效果。对于高层一些管理人员和酒店经营者,认为自己有经验,没有必要参加培训。同时,认为给员工出钱培训是一种浪费。还有些酒店先期对员工培训支出比较充足,但是培训见效并没有想象的快,所以酒店就会减少支出,使得后期的培训不能顺利进行,培训效果更是微乎其微,也直接打击了员工的信心,严重影响了员工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缺少培训的整体计划。员工培训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应该是细水长流的模式,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能制定一个比较完整的、有针对性和长久性的培养计划,使得每一个员工的培训有连贯性、继续性,这样既能引起员工自身对培训的重视,也能维持培训带来的良好效益。而且这样的培训更能培养出管理人才,让有能力的员工得到系统的学习,成为管理酒店的精英。

(3)培训方式单一,模式陈旧,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现在大多酒店的培训是一个对象、一种模式,突出表现为:给全体员工上课,以死板的方式给他们灌输酒店理念,服务方式。有时候这样的课一上就是半天,枯燥乏味。在实践方面采用老员工带新员工的方式,这种模式不规范,使很多新员工没有办法得到正规的工作培训,反而是可能秉承了前人的错误。而且这种师徒关系还很容易在酒店内部形成小团体,不利于以后的管理和员工内部的团结。

3 构建三层次培训模式的具体对策

(1)转变培训观念。要让他们实际感受到培训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知识就是力量,有了这些比较专业的知识就有了更大的晋升发展空间,也会有更大的薪酬提升空间。要有效调动一线员工的积极性,还是要关注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生活质量。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都从心底里认同培训,愿意培训,培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管理者,他们不愿意拿钱培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看到有效培训所带来的巨大收益。根据美国酒店业协会对纽约州酒店业的统计,通过培训可以减少73%的浪费,特别像客房部、餐饮部等损耗较大的部门。在本行业的一些研究中发现,未受过培训的员工所造成的事故数量是受过培训的员工的3倍。这就要求我们的酒店老板要有长远的目光,培训效益不是一下子能体现出来的,但是它是一个长久的投资,时间长了就能看到巨大收益。

(2)制定整体系统的培训计划,并把培训资金固定化。人力资源部门每年都要做好详细的培训计划,从高层管理人员到一线员工,人资部门都要做好规划,比如一整年的培训时间和经费支出。还有最重要的是培训的后期跟踪反馈,光靠培训的短短时间我们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要从培训中真正的获益,就要建立一套良好的后期考评机制,使培训的知识能够真正运用到实践中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人资部门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要落实到资金问题,每一笔培训需要的支出要有一个大概的预测,在开始有一个资金规划。这样做可以使酒店根据自身的实力制定预算,既避免了资金紧张和不足,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3)提高培训人员素质与专业技能。所谓名师出高徒,要想培训效果好,有好的培训人员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对于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有条件的酒店可以选择全国有名的管理课堂或者去国外深造。当然中小规模的酒店可以请有资质的培训师。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是直接减少管理费用的有效途径,一定要认真对待。对于一线服务人员的培训,也要聘请酒店培训师,既能让员工在很短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能提高操作技能。同时,保持同外部信息的高度同步,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

(4)培训模式多样化,培训内容充实化。培训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并根据工作需要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在实践中,多让员工动手,在他们的操作中找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同时,培训不可以只针对服务技能、工作流程等几个方面,让培训内容单一乏味,容易使员工失去兴趣。充实培训内容,可以进行礼仪知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培训。还可以适当的给一线服务员工进行基础的管理技能培训,帮助酒店提前储备管理人才。这种从基层开始的管理人才,是最了解酒店运作的,最能给酒店带来效益的。

酒店业作为现代企业, 面对国际酒店业的纷纷介入及激烈竞争, 我们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到,员工培训是提高酒店自身效益的最好方式之一、是减少管理费用和服务失误的有效途径、是我国酒店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所以,不管酒店的高层还是一线员工都要对培训工作重视起来,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培训环节,使我们的酒店业在整体实力上有一个提高,更好的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酒店中层管理培训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本科教育 职业教育 校企联合

论文摘要:酒店行业的本身特点需要既懂理论又精于实践的管理人才。校企联合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已经在酒店管理专业推广。但是,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应该具有不同的能力侧重。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上应该有共性,更要有个性。从专业定位,教学体系和评价监督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上应用之异,以期对酒店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有所裨益。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酒店行业成为朝阳产业。酒店业的发展在当前呈现纵横两个维度的发展态势。纵向发展态势是国内酒店逐渐和国外酒店的标准和规格接轨,向高标准、超豪华的高星级发展;横向态势表现为每一层次的酒店又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打造具有自身个性的特色酒店。不同层次和不同特色的酒店需要不同的管理者,在同一层次的酒店中,根据分工不同,也需要具有不同技能的人员。在此行业背景下,不同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应运而生。

作为应用型学科特征较为明显的酒店管理专业,只有在充分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和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因此,深人探究酒店管理专业新的培养模式,以促进酒店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和酒店业发展的深度适应和融合,已经成为了酒店管理专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林林总总的培养模式中,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国内较能适应酒店管理专业深度发展的培养模式之一[f}l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首先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出现了诸如订单培养、冠名培养等许多校企联合培养的形式(21。这些模式对高职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提升影响巨大。随着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层次教育的设立与发展,这种模式又被许多本科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借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进行简单的移植、造成酒店管理本科教育定位缺失,培养错位,最终出现本科教育高职化现象〔}1。所以,在借鉴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怎样结合自身的办学层次,对酒店专业本科人才就业市场进行细分,对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建立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科学的教学计划体系,是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细分酒店行业就业市场,对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层次人才进行科学定位

现代酒店有不同的星级和层次,在一个酒店的内部,也具有层级分明的组织结构。不同星级和同一星级不同组织结构层次上的岗位,需要不同层次、具有不同技能的人才。对一个领班来说,他的作用是组织和带领员工完成主管交待的日常工作,因此他必须熟练掌握各岗位的技术技能。而对总监、部门经理和主管来说,他们的作用是组织本部门员工来实施完成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因此,主要需要督导、沟通、控制等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总裁和总经理的作用是决策和规划,所以,他们主要需要掌握创新和构想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专业能力”的技艺型、实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基层和中层的操作管理人员。酒店管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有理论、重实践的应用性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酒店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因此,酒店管理本科层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应该不同于酒店管理职业教育人才。随着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引人,他们不但要具有高职院校学生所具有的实践和应用能力,而且应该具备一定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能把各种构思和设想变为现实,能把理论和知识转为实际应用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能做到将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行有机结合。不但要知道怎么做,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怎么做的更好。真正做到“实践一思考一创新”层层推进的学校模式。在和职业院校学生的竞争过程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二、建立系统的校企联合教学培养体系

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培养需要相应教学计划体系的支撑。本科层次教育根据自身的定位,需要在以下课程体系上进行加强和创新。

i.外语能力的强化和训练。随着队伍交流范围的扩大,宾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外事活动场所,流畅而标准的外语交流能力,已经成为高星级酒店招聘各级管理人员的一个必要条件。当前本科教育要求学士水平必须具有相应的国家英语级另}j证书,这从评估制度方面已经和高职的培养要求有所不同。为了进一步与培养目标相适应,酒店管理本科教育还应该在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一方面,继续以课程的形式强化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酒店商务英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酒店的外事接待资源,在实际的应用中强化口语能力。

2校企联合过程中的实训时间弹性制度。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除过要在酒店就业外,还有一部分会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状况转向其他的发展路径,诸如直接考研究生和考国家公务员,而高职层次在这些方面会受到限制。所以,在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培养机构对酒店管理本科教育不应当像高职一样对实训时间进行强制性统一,而应该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合理的安排,进行弹性实训时间制度,在保证这些同学具备基本的实践技能外,根据不同学生的职业规划对其实训时间进行统筹安排。

3.编写与酒店管理本科教育相适应的校企联合培养实训手舫。根据培养定位,在编写酒店管理本科教育层次的实训手册时,要做到在高职实训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提升。高职教育校企联合实训手册主要以技能的操作为主,内容主要停留在前厅礼仪、餐饮和客房等模块服务技能的训练上,在管理方面的训练和强化较少。在校企联合实训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酒店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只是按照内部的培训内容对学生进行简单培训就开始使用,缺乏后续的培训和考评监督机制。从而出现了许多酒店当高职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付出与收获不匹配,学校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初衷与现实落差太大。这种情形,很难让学生真正融人的酒店当中,真正了解酒店的管理体系,最终让学生对校企联合培养产生抵触。所以,本科层次的校企联合培养手册在内容上,除过要有详细的技能训练模块,还要设计各级管理技能训练模块。诸如通过让学生轮流给酒店基层领班和中层主管担任助理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基层和中层管理人员所应具有的基本技能和素质。通过选拔部分同学给高层经理担任助理的方式,让那些具有较强管理潜质的学生感受高层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管理素质。

三、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严格的考评监督机制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虽然脱胎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5-6},但是由于国内教育管理体制与德国教育管理体制及经费来源机制的不同,出现了许多怪胎。往往是好看好听不好用。这当中的主要原因在于酒店、学校和学生三方利益的协调出现了问题。在校企联合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和学生的目的基本一致,通过酒店这个实践的平台,锻炼操作技能,提升就业竞争能力;而酒店的目的为怎么利用学生实习的机会,减少人力成本。所以为了保证酒店的服务质量,会在服务技能方面给予培训,但对管理能力的培训方面热情不高。所以,怎样在校企联合过程中建立共赢而严格的双向考评监督机制对保证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1对学生的考评。在校企联合培养实训体系中,除过酒店各个技能操作实训模块外,还应该有后期的考评鉴定模块。由酒店和学院组织人员按照考评鉴定表对每个学生的掌握状况进行打分评定,并与实训的成绩相联系。

2.对酒店培训人员的考评。监督考评机制除过要对学生进行考核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对培训老师的考评机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起着主导作用,如果缺乏对酒店培训人员的考评,整个培训就会名存实亡。酒店和学校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利益分享机制,合力推动对培训人员的有效考评,并按照考评结果进行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才会真正调动培训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校企联合培养的效果。

酒店中层管理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酒店;员工;流失;对策

一、酒店业员工流失现状分析

根据中国旅游协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对中国23个城市的部分星级酒店的调查统计,近5年来,酒店服务业员工的平均流动率超过了25%,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更高达30%,甚至有的地方已经超过60%。而对于酒店服务业来说,员工的正常流动率应控制在6%~20%之间,低于6%不利于酒店创新和发展,但高于20%则会让酒店缺乏稳定性,影响服务质量。另外据调查,某些地区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到酒店工作的第一年流失率就高达60%,两年以后还留在酒店的不到10%,更有不少在校生在经历了一年或半年的酒店顶岗实习工作之后,毅然离开决定转行,这也造成了酒店员工虽然较多,但学历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

二、员工流失率偏高对酒店的影响

(1)增加酒店的经营成本。在酒店管理中,培养适合酒店的优秀员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培训经费。员工流失会造成酒店的经营费用增加,如:招聘费用——招聘报纸和广告费、招聘办公费;培训费——培训资料费、管理人员的费用;各项损失造成的费用——新雇员工因技能技术水平不过关引起餐具和设备破损的损失;新雇员工因服务水平不到位而失去顾客的损失;在岗位上由于技术不过关出现事故,增加员工保险费用的损失等。(2)影响对客服务质量。当酒店员工有跳槽的意向,但尚未找到另一个合适的工作时,他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往往会大大降低,对待客人的态度也会发生改变,服务质量随之下降。另外,若酒店的员工跳槽后,不能及时补充相应的员工,或者新上岗的员工对酒店情况不熟悉,培训又没及时跟上,就会导致某些服务环节协调不好,或者管理工作不到位,使酒店的服务质量下降,严重时还会引发宾主之间的矛盾,影响酒店声誉。(3)提高了对手的竞争力。酒店业的员工流失,很多都是在同行业之间转移。经过调查显示,酒店跳槽的员工选择去同档次的其他酒店就业的至少占80%以上。不管是一线员工,还是酒店管理者,从某家酒店跳槽至另一家酒店,必然会增强其他酒店的竞争实力。

三、酒店员工流失原因分析

(1)员工工资待遇较低。据调查,因工资待遇问题造成酒店人员流失的占所有原因的49%,86%的员工对现在的薪酬表示不满意,普通员工基本工资水平每月1000元左右,经理级人员工资每月2000~3500元范围内。而酒店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率大幅下降,员工的薪资待遇也随之降低,当实际的收入与他们期望值有一定差距时,员工就会选择离开。(2)员工福利机制较差。在社保方面,大部分酒店和酒楼都为员工购买了部分社保,如普通员工,酒店会为其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而高级人员如经理级的,除了基本的社会保险外,还会有住房公积金等。在假期方面,酒店多数员工一星期只有一天的休息日,旺季到来的时候,一有宴会,就经常出现需要员工加班的情况,有时候甚至一星期员工都没有一天的休息日。而在国家法定假日期间,员工往往也需要加班,却拿不到三倍的工资补助。员工普遍表示酒店工作时间过长,休息太少,而且经常要加班加点,体力消耗过大,自由支配时间过少。(3)忽视员工培训。在对员工流动因素的调查中,培训机会的比例占了40%,针对这个问题,首先对员工的培训频率进行调查。员工一年有多次培训的仅占33%,而一年一次培训也没有的员工比例为30%。可以看出,酒店对员工的培训频率不大。而在一些酒店中,员工培训也是停留在技能层面上,缺少员工素质的培训。一些酒店管理者认为员工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低,没必要进行系统性培训。所以忽略了对酒店各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对员工素质的培训及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这对酒店长远发展是不利的。(4)员工个人发展空间受限。酒店这种服务性行业,往往给人“吃青春饭”的感觉,员工容易对长期的重复性强、繁重的服务工作产生厌倦。当酒店的一些岗位缺乏挑战性,加之缺乏必要的职业进修和培训,员工对自身的职业性质和发展方向又倍感茫然,缺乏自主创新服务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他们会感到在酒店的职业生涯已经没有了提升的空间,而最终选择放弃。(5)缺乏人性化管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酒店制定规章制度是必要的,但是,在这些规章制度中,大多数体现出来的是惩罚性,很多员工不能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去适应这样的管理。而有些基层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素质不高,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心理学常识,对员工任意批评指责,使员工得不到尊重和重视,不少员工反映缺乏归属感,更谈不上主人翁精神等等,导致大量服务人员流失,影响酒店的正常经营。

四、酒店员工流失过快的对策分析

(1)制定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在员工待遇上,首先酒店付给员工的工资应高于或基本持平于行业内的平均水平。据调查,东部沿海城市的酒店普通员工希望薪酬大多在2000元人民币以上。除了基本工资外,还应提供津贴、奖金等报酬。另外,酒店员工经常在节假日期间加班加点,应按照国家规定给员工提供三倍的加班费用。在社保方面,酒店应为所有员工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并为每位员工安排带薪休假的福利。薪酬体系除了体现合理性之外,还应注重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例如,对普通员工和基层管理者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包括岗位条件差别、个人资格、技能水平和工作绩效等内容,岗变薪变;对中高层管理者也可实行宽带工资制,按照工作绩效调薪不调级。同时,要及时掌握员工心理薪酬的变化情况,可以设置薪酬面谈、薪酬调查等环节,这样会很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建立细致周到的人文关怀体系。在酒店业流行着这样一句老话:“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所以,酒店应格外重视员工的满意度,只有员工对酒店满意了,才会在工作中体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来服务顾客。这一点不妨效仿北京国际艺苑皇冠假日酒店的做法,他们每年会聘请调查公司对员工进行匿名访谈,就薪酬、福利、工作环境等30多项内容展开调查,调查完毕后,由人力资源部形成详细的分析报告提交给酒店管理层,然后出台相应的改良措施。例如,调查结果显示,员工普遍对就餐环境不满意,酒店就可以对员工餐厅进行改造,对员工餐也要不断的推陈出新,提供各色水果和饮料,让员工吃好吃饱。从这些细节方面让员工体会到酒店对他们的关怀,才能让员工觉得受到了良好平等的待遇,工作起来必然心情舒畅,会更投入的为客人提供高品位的优质服务了。(3)健立全面的人才培训体系。很多员工之所以转行跳槽,是觉得在酒店学不到东西,不能进行自我提高,以致个人发展受限。应做到:第一,培训方案的多样性。除了入职培训和部门培训,还可采用专题培训与管理培训、基础培训与系统培训、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另外,部门主管可以通过分析日常工作中员工表现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异,确定出培训内容和计划;或者制定出几种不同的方案供员工选择,根据员工的自身需求确定培训内容。第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为了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和酒店需求,针对各类员工,可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一是普通员工,对于普通服务员工,要注重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意识,从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工作态度三方面进行。员工可以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考取相关技能证书,提升资历,酒店也应在培训结束后及时总结评估,可以采用知识考核、技能比赛等方式,并将培训成绩作为年终考评的内容之一,对于年终考核成绩优秀的员工给予职位提升或物质奖励。二是基层管理人员,涉及到各部门领班、主管、副经理等督导人员,培训重点应放在管理理念与能力的训练,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处理客户投诉等实务技巧方面。三是高级管理人员,对于决策管理层,培训内容应涉及战略管理、营销策略、企业文化理念、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经营决策等。第三,培训讲师的专业性。大多数酒店的员工培训都由本酒店的管理人员承担,但这部分培训讲师多半没有经过专业讲师训练,他们只能延续酒店精神,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员工。对于实用性强的岗位,可以选择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酒店内部人员担任培训工作;而对于管理型的岗位,则应该采用外聘和内部甄选相结合的方式,挑选理论知识丰富,有管理经验的专业讲师来完成培训工作。(4)健全激励制度。要让员工对酒店有归属感,真正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增强对酒店的忠诚度。这需要酒店有互相尊重、和谐融洽的组织氛围。第一,精神激励。比如,当员工在工作中为了满足客人需求,付出了额外的劳动和努力时,可以将他的事迹提交给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把这些故事登载在每日联络簿上,并把所有的故事写入员工档案,为员工以后的升职提供依据。而对于员工在内部协调合作时表现出的努力,员工之间也可以互送感谢卡贴在部门的告示板上,并送人力资源部备案。酒店每个季度可以评选“微笑员工”和“五星员工”,授予奖状,也可以给一定的物质奖励,在年度的庆祝会上予以表彰。第二,“黑名单”制度。“黑名单”制度来源于瑞士酒店,这个制度非常值得我们效仿。如果员工被该酒店解雇,再到同行酒店应聘,必须出具该酒店总经理或人力资源部经理的亲笔推荐信或者工作经验报告,给续任单位作参考,也可以电话咨询。瑞士酒店格外重视雇主推荐信,如果员工在岗位上表现不好,会直接影响今后的就业。(5)人性化管理与严格管理并重。酒店管理层要关心员工的生活,通过人性化管理,激励员工做好服务工作。每个新入职员工的照片、喜好、入店日期,都要有所记录。有员工生日时,酒店可准备蛋糕,一起为他庆祝。总经理和人力资源部主管可以定期选择和各部门员工一起用餐,与员工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使员工对酒店产生归属感和忠诚心。酒店应设置员工建议信箱,员工可就饭店的任何问题提出建议,包括工资福利,奖励制度,成本开支,经营管理,用人制度,员工沟通等。员工建议信箱由经理层每周审阅一次,建议一经采纳,将在简报上登出,并给予建议者一定的奖励,未采纳的建议也说明理由,并感谢员工的参与,鼓励员工积极提出新建议。在注重人性化管理的同时,酒店也要对员工的出勤率、工作质量、情绪、精神状态、业绩等进行观察,当发现异常状况时,酒店管理者不要一味指责员工,而应及时询问状况,了解原因,给予妥善处理,使“消极工作”向“积极工作”转化。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艺术,不仅要运用科学的手段,还需要灵活的制度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情感。以人为中心的酒店业尤其需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酒店管理者更应重视人力资源改革,稳定员工队伍,这样才能让酒店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荣.酒店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X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J].广东科技.2009

[2]杨颖辉.皇冠酒店:谱好人力资源三部曲[J].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4)

[3]沈咏雪.瑞士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J].饭店现代化.2011

[4]王素琴.酒店人力资源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0(5)

[5]黄亚芬.餐厅员工流动性调查[J].经济与管理.2011(5)

酒店中层管理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酒店;人力资源培训

一、前言

东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1家五星级酒店,到现在已经达到13家,四星级酒店达到了30多家,三星级酒店60多家,其他的如二星的或不挂星的,但按星级标准兴建的,或正向星级靠拢的酒店数量就更是难以准确统计和评估。在东莞这样一个有限容量的市场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高速度,密集型的酒店发展状况呢?首先,东莞每年都有各种类型的招商团、考察团前来东莞招商考察取经,各类商务团体频频光顾东莞,给东莞的酒店带来的滚滚客源;其次,工业化的密集型的“晕轮”效应也衍生出繁荣的会展业和工业旅游,这也是东莞酒店业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再次,东莞地处珠三角的黄金位置,处于深圳、广州、惠州的中间,到达深圳或广州的均在一个小时内,可谓占尽地利。最后,与港澳的消费水平相比,同星级的酒店宾馆的消费东莞要低得多,因此吸引很多粤港澳高端消费群体的到来。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的酒店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就连国际著名酒店集团喜来登酒店,香格里拉酒店(在建)也已进驻,已由原来的数家发展到如今的近百家。但由于酒店众多,而作为三线城市的东莞,所拥有的高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有限,从而在酒店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二、当前东莞酒店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1.酒店工作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强,造成培养周期相对较短

东莞酒店数量众多,高端酒店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客观上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巨大,但目前管理型人才的不足,影响了东莞酒店整体的质量和水平。当前国内不少酒店都是采取内部提拔的方式,打造自身的人才培育体系。客观上,酒店的薪酬竞争力不强,而工作时间的弹性却很大,这也是酒店业缺少吸引人才的做够竞争力,由此造成一线员工的流动性过高。一线员工的高流动率对酒店的人才内部人才培养造成很大的困难。为了应对一线员工的高流失率,酒店通过缩短培养周期的方式,对新进员工进行数次的专业培训就让其上岗,这种快餐式的培训方式带来很多弊端。员工尚未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个人素洋尚未沉淀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要求。人的问题尚未解决好,就匆匆忙忙上岗,肯定会降低工作效率和整个酒店的服务质量。

2.酒店的培训理念单调,培训方式单一和老化

新员工的培训应该采用多样的培训,但当前东莞的酒店对新员工一般采取讲座式的培训,缺少必要的互动。一味照本宣科地朗读,没有及时了解新员工的掌握情况,这样造成这个培训只是走过场,实效并不明显。对新员工的岗位培训仅靠老员工传帮带,其效果完全依靠老员工的工作热情。如果参与培训的老员工工作热情高,新员工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技能。反之,如果老员工消极怠慢、应付了事,则新员工会长时间无所适从。这样的培训理论非常落后,和中国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有点类似,远远不适合现代酒店业的发展,客观上造成酒店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严重滞后,给酒店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东莞酒店业对老员工的培训,很多是作为一种福利形式,以旅游、度假为主,顺便召开培训会。无论是酒店的管理层还是接受培训的老员工,都没有对这种培训引起足够的重视。

3.培训内容陈旧,培训视野局限

对新员工的培训,入职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要让新进员工很快掌握基本的各类工作常识,使其尽早进入工作角色和工作状态。由于国内酒店业的规章制度大多类似,所以许多东莞酒店新进员工的培训体系一般都是照搬同行的培训内容。相对滞后、老化的培训理论及教材,不能对新进员工进行全方面的培训,新进员工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入职的工作状态。酒店对老员工的培训,主要是为了强化老员工的技能,提高七工作效率,使之成为更加娴熟的工作者。也并未在创新上下功夫,更多的是强化目的,甚至是作为一种福利,培训为辅,旅游、休闲为主。

三、东莞酒店管理培训应采用的模式和路径

1.多层次、职业化的课程设置模式

所谓“多层次”,我们指东莞酒店业相关的管理培训课程设置,要有一定的宽度和广度,不仅要涉及酒店管理专科、本科、MBA等各个层次,还要分为短期职业培训、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等。所谓“职业化”,我们理解为酒店管理培训课程设置符合行业现状,专业课的分类依照酒店的部门或岗位来划分。

2.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模式

东莞酒店服务需要全方位、全员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训也应该是系统的,应包含所有部门和各类员工。酒店不仅要强化一线员工的培训,还要提高对财务部、人事部等后台部门员工培训的重视度。酒店管理人员应及时掌握环境发展变化,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不同类属部门力争相互培训,以此来酒店内部的沟通度,提高酒店的内部协作。

3.高投入、国际化的教学模式

东莞酒店的高投入,是指培训要具备完善的教学设备和充足的师资配备。国际化指的是要和国际接轨,聘请国际知名酒店培训师,营造氛围和实习地域的国际化。人才是企业的生命线,酒店要舍得投入,才能获得回报。

四、结语

东莞作为一个中等城市,酒店众多。先天原因造成管理人才相对稀缺。如何培养自己的本土人才是一门很大的课题。我们认为,东莞酒店业的管理人才培养,要遵循国际酒店业的公认培训体系,结合东莞地方特色,尤其是要围绕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的战略,大胆实践,先行先试。也只有这样,太能突破人才的瓶颈,为东莞高水平崛起作出贡献。(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后勤集团)

参考文献

[1] 邹阳,浅谈现代酒店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大地,2008年10月

[2] 余炳炎,现代饭店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酒店中层管理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流失;过程维集成化

作为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酒店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提高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酒店经济效益,还能促进酒店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我国酒店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人才流失是最主要的问题。本文以银城皇冠假日酒店为例,从过程维度分析,探讨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一、银城皇冠假日酒店现状分析

酒店层级管理制度一般是:总经理-总监-部门经理-主管-领班-员工。酒店的组织结构明细,由总经理到普通员工,每一个岗位都有其相应的工作描述,明确规定工作职责和操作标准。为保证酒店业的健康发展,员工流动率保持在5%~10%的范围是正常的,通过调查发现,酒店2016年人才流失率达到了30%,这远远高于正常水平。人才流失表现出学历越高,流动率越大。人员流动大,稳定性差,新招员工越多,其服务质量稳定性就越差。相比招工难,酒店要留住好员工更困难。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酒店人力资本积累,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困难,制约酒店健康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1.人才培养计划与实际脱节

在招聘方面,酒店一直计划引进高素质人才,然而实际中,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招聘员工大多素质偏低。酒店每年会招聘一定量在校生实习,这些学生只能充当临时工,流动性太强。此外,对员工的招聘缺乏计划性,在某一岗位已经出现空缺时酒店才开始招聘。招聘工作只看到了眼前需求,使得招聘到的员工不能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喜好分配到合适的岗位,导致离职率增加。

在培训方面,酒店本身对培训的需求把握不准,没有针对不同层次人员进行不同类型的培训。除了对刚入职的员工进行两天的入职培训外,其它培训过多的注重短期效果和数量,酒店各部门繁忙程度不同,培训计划通常执行不力,变成一种形式。这让员工很难在培训中提升自己,不能找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因此跳槽频繁。

2.酒店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

酒店工作通常伴随高强度劳动和高压力,多数员工都是固定工资,做多做少,好与不好都是统一报酬,酒店员工在旺季工作度大,加班时间长,然而却很难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使得员工积极性不高。酒店的物质激励一般以津贴的形式发放,数量较少,因此物质激励的作用不大。酒店很多岗位的员工每天重复单一工作,容易枯燥,精神鼓励尤为重要。然而酒店管理者并没有重视精神激励,而是过多的强调“顾客第一”、“服务至上”,精神激励成为空话。

3.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不畅

酒店的管理层级较多,属于典型的锥形组织结构,在酒店运营过程中,导致部门与部门,部门内部信息不畅,不能及时下达任务。同时上层管理人员各项决定也难以及时有效传递给每一个员工,从而不利于下属员工发挥积极性。过多的管理层级,使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缺乏沟通,管理人员往往只重视员工的工作表现,对表现不好者一味批评,而没有进行当面沟通,致使员工逆反情绪高涨,上下级关系不和。

三、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维集成化管理对策分析

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涉及三维金字塔管理过程维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出现问题,需要通过过程职能的协调运用来解决人才流失问题。

1.计划--制定酒店人力资源发展计划

酒店要想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人才流失问题,必须将员工的职业发展与酒店的长远发展计划结合起来。不要等到人才流失了,才想起来临时招聘。

在人员招聘上,实行内部选拔与外部招聘相结合,内外部员工进行公平的岗位竞争,避免一味从外部选拔。在人员培训方面,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员工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要给予员工不断学习的机会,重视培训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相应的考评和后续跟踪反馈。在员工激励计划上,要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需要将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对于表现较好的员工可以发放一定奖金,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酒店可通过选拔考试,定期从内部员工中选拔优秀的人才,进行岗位间的调配和晋升,培养员工综合能力。

2.组织--科学的优化组织结构

酒店锥形组织结构使得管理层级较多,人员沟通信息不畅,因此要建立与酒店发展相适应的组织架构。首先,需要对公司部门进行职能边界定位,详细界定不同部门主要工作流程,使各个部门能够对自身责任明确,更高效协作。其次,减少酒店管理层级,让部门间、员工间更高效进行信息传递。例如在非一线部门可根据情况取消领班或主管,使管理层级扁平化。各部门领导采取走动式管理,多与基层员工接触,倾听员工的意见。这样既可以增加管理者对业务熟悉度,又能让部门领导经常亲临一线,加强与基层员工之间的沟通。

3.领导--加强沟通,科学领导

作为酒店管理者要多和员工沟通,倾听员工的意见。例如,在部门例会中,员工可向部门领导反映前一天工作中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并探讨改善措施。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不是盯着员工,要求员工怎么做,而是通过科学的管理让员工自觉完成日常工作。管理者要采取全体员工参与酒店管理的模式,力求让每个员工都亲身投入到酒店管理工作中。对于工作中所犯错误,不能一味责骂,要和员工进行沟通,了解产生的原因,及时纠正错误。这样才能让员工对管理者产生信赖感,更愿意为酒店创造价值。

4.控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监督和控制

建立员工满意监控机制,使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及时反馈,从客观上满足员工参与管理的愿望,也使得管理者掌握更多的员工动态。具体做法为(如图),首先建立员工申诉机制,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遇到不公平时,可以有地方申诉。其次,建立员工定期交流制度,管理人员通过交流会等形式及时了解员工状况,解决管理中存在问题,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最后,通过满意度监控机制,将酒店管理人员、基层员工和人力资源计划与实施过程结合起来,形成相应的反馈,确保了酒店不同层级间信息的畅通。管理者通过满意监控机制,能够尽早发现人力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同时高层管理者也能通过中层管理者和员工的反馈,及时的调整酒店的人力资源计划,使得酒店人力资源计划符合酒店长远发展的需要。

四、总结

本文以银城皇冠假日酒店为例,在分析中结合酒店的实际情况,介绍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过程维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角度提出解决酒店人才流失问题的对策,包括制定酒店人力资源发展计划,科学的优化组织结构,加强沟通领导,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监督和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马毅鑫.国内酒店一线员工流失研究--以上海某皇冠假日酒店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5,10:81-82.

[2]谈秀丽.宁波星级酒店员工流失及其管理对策研究[D].宁波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