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范文第1篇

营造更加健康、宜人的空间是建筑发展的目标,但是实现这个目标往往以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付出为代价。20世纪中,在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下,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它强调当代人对未来的责任,强调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于是建筑的发展被赋予了绿色内涵。绿色理念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领域的表达方式,绿色建筑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领域的具体实践,经常可以见到的表述是“绿色建筑又称生态建筑、节能建筑或者可持续建筑”,但是绿色建筑不是简单强调可持续理念中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诉求,而是在协调建筑根本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形成更加符合建筑发展规律的科学合理的一体化概念内涵,从而引领当代建筑实践的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的健康前提

发展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生存质量,生存质量的核心是健康水平,健康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健康资源的积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健康效果的显现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对社会的影响要延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可以说健康资源积累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建筑品质的提高是健康资源积累的重要内容,中国解放后30年国民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上升到2000年的114岁,主要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这与建筑品质提高带来的健康条件改善密不可分。

2003年的“非典”疫情过后,建筑的健康性更加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集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单位制订了《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这个文件在强调建筑关注生理健康的同时,把居住环境的健康性拓展到社会环境的健康性,涵盖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等四个层次。建设部和国家质监总局2006年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体现了对建筑健康性的重点关注,对室内的日照、采光、隔声、通风、空气质量和温湿度调节等内容设定了具体的评价标准。

现阶段我国建筑发展的主要任务还集中在提高人们的居住和工作条件上,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必须以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为前提,作为当代建筑发展的标志,关注健康是绿色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绿色建筑的节约资源特征

全球能源的三分之一被建筑消耗,建筑节能是全世界关注的重点。我国目前既有建筑约400亿m2,年新增竣工面积约20亿m2,建筑既有量和新增量都是世界第一,建筑能耗占到全国社会商品总能耗的近30%,建筑节能成为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领域,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等一系列国家和行业标准,大力推进节能建筑的发展。为了配合国家实现单位GDP节能20%的节能减排总目标,建设领域订立了到“十一五”期末,建筑节能1亿t标准煤的目标。

随着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颁布,建筑节能被纳入到绿色建筑框架下,绿色建筑的节能特征受到了充分重视,绿色建筑几乎成了节能建筑的代名词被社会各界广泛借用。但是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不难看出,节约能源是绿色建筑节约资源内容的一部分,绿色建筑节约资源还包括节地、节水、节材等其他内容,尽管绿色建筑具有显著的节能特征,但是不能简单的将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混为一谈,所以说我国的绿色建筑具有包括建筑节能在内的显著的节约资源特征。

绿色建筑的环境保护特征

20世纪中叶以来,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可持续发展关注的热点,人类的视野从关注资源枯竭扩展到保护生态环境上来。建筑用能排放的CO2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3,同时向大气排放大量SO2,NOX等污染物,建筑减排不可避免的成为人们最关心的内容。

追溯绿色建筑的兴起,绿色建筑沿袭着生态建筑的基本理念一路发展过来,所以生态环境保护在绿色建筑中不可避免的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于是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这两个词语往往被不加区别的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事实上在环境科学中环境与生态环境具有不同的概念内涵,环境指以人为中心的外部世界,强调作用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生态环境着眼于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存在空间,侧重于自然界各种要素的平衡和延续。绿色建筑的环境保护特征包含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内容,不仅限于生态建筑内涵,生态建筑侧重于建筑关注生态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程度,主张贴近自然的生活和居住方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对自然界的干扰,而环境保护更加关注建筑对人的健康性保护,立足于建筑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绿色建筑综合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内涵,进而结合节约资源特征构成绿色建筑综合集成的概念内涵。

绿色建筑的人文精神

绿色建筑的发展表明人类的视野从建筑本身已经扩展到人类生存的整个环境,从当代人的建筑需求扩展到人类未来的发展需求,从致力于建筑功能和形式的统一扩展到人文、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建筑的发展集成当代科学的发展成果,探索人、自然与建筑秩序的融合,架起沟通当代与未来、建筑空间与自然界的桥梁。

绿色建筑的发展不仅是单纯建筑理念和技术的进步,而且是建筑人文精神的一次飞跃,阿莫里・B・洛文斯(Amory B.Lovins)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概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绿色建筑是利用先进技术,结合人的生理、精神现状以及理想进行的整体性建筑设计。所以说绿色建筑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综合发展、公平、合作和协调理念,从人文和哲学层面概括了新时代建筑的发展方向,强调整体把握经济,社会和人文需要,以舒适、健康的生活为主导的同时,以最少的能源、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寻求综合集成的建筑解决方案,这些理念与当前指导中国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高度契合。

绿色建筑概念的一体化内涵

可持续理念下的建筑探索集中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两个方面,包括节能节地建筑、自维持住宅、共生建筑、科技建筑、有机建筑,生态建筑、低碳建筑等等,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可再生资源利用,减少排放等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基于绿色建筑的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特征显著,人们往往将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以及生态建筑、节能建筑等混为一谈,甚至多见于关于绿色建筑的专著。

总体上讲建筑对健康和舒适的追求是以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付出为代价的,健康舒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诉求的碰撞促发了绿色建筑理念的形成,绿色建筑理念将人们对建筑的健康舒适需求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进行一体化考虑,从而形成引领当代建筑发展方向的建筑理念,所以绿色建筑区别于单纯的生态建筑和节能建筑,具有综合人居条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三大主题的一体化概念内涵。消费扩张时代的绿色建筑文明

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面临着消费不足、投资和出口增长过快的境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让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消费拉动是中国经济发展着力的重点。报告显示,2007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中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4.5个、4.4个和2.5个百分点,消费的贡献率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中国经济的增长正在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可以预期,这种消费拉动的增长势头将持续推高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建筑消费市场在这种消费扩张趋势的推动下,过度消费的倾向初露端倪。

现有的社会分配结构下,社会富裕阶层往往把建筑作为炫耀财富和成就的舞台,使大面积、独立住宅、豪华外观、高档装修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并向整个社会蔓延,绿色建筑也被贴上高技术和国际标准的标签,成为迎合建筑贵族化倾向的工具。事实上建筑的过度消费产生的效益增量有限,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损害却十分巨大,与绿色建筑寻求居住消费和资源消耗协调统一的宗旨背道而驰。

绿色建筑是节约的建筑,不仅是单纯的节约资源,同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有限消耗、适度消费、自我克制等理念是绿色文明的精髓,在消费扩张的时代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发展绿色建筑的适度国际化视野

中华文化自古不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有限消耗,适度消费、自我克制等生存观在以儒学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构建具有东方精神的绿色文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西方国家经济高度发达,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人民生活富足,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特定的前提和条件,既是顺应人类发展的需要又是西方国家主导世界潮流的工具。由于发展的历史阶段和基本国情不同,中国如果照搬西方的框架和模式,发展将步履维艰。中国作为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经济实力正在蓬勃增长的东方大国应该具有符合自身特点的绿色发展观。

西方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是在居住条件得到全面满足,建筑技术和材料应用技术相对先进,新增住宅需求有限的客观条件下制定的,照搬西方的方法和标准推广中国的绿色建筑将使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付出极高的代价。中国绿色建筑的推广必须坚持适度国际化的方针,参考西方国家的技术、方法和体系,结合中国的文化理念和发展实际,实行国际化视野下的本土化。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内涵;准则;应用

引言:

在设计高层建筑的过程中,务必要充分考虑建筑物本身的自然条件与相关的节能控制目标,然后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科学合理的方法实施布局,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

1、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和设计准则

1.1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

绿色建筑概念在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不过随着我国对环境要求越来越严格,绿色建筑理念将会不断被深化。绿色建筑早在上个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就已被提出,工业化在给民众带来方便和进步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无尽的创伤。随后,人民从享受工业革命带来中冷静下来,开始思考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平相处。随着绿色理念不断深入,人民对绿色建筑的认识越来越深,从感性到理性,最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绿色建筑理念。绿色建筑即是在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内,从建设初期到使用以及后期的维护之中,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从建筑的各个能耗方面减少能源使用,同时还能够为民众创造一个绿色、舒适、健康的生态环境。值得一提的是,绿色建筑的宗旨是在保证民众舒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建筑物的能耗。

1.2绿色建筑的设计准则

按照国际绿色建筑理念,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基本准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人类要做到敬畏自然。而绿色建筑的基本准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节约各方面资源、遵循气候规则、以人为本,同时还要提高建筑物的使用率。具体来说,建筑物在设计时应该依据建筑土质环境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选址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按照当地的水文、气候以及地址条件进行施工,避免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也应该采用新型施工技术和环保材料进行施工,以此达到节能效果。

2、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应用

2.1建筑选址

高层建筑在设计之前,应以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舒适度为设计前提,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建筑周边的环境因素,充分研究建筑环境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例如在选址过程中应该收集建筑物所在的气象资料和土质情况,并对土质进行取样,进行深入分析;此外,还要对施工设计和建筑形状设计进行论证,确定建筑物的最佳朝向以及建筑物的最高层数、容积率等等。

2.2建筑节能

为了增强建筑物的节能技术,设计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打造绿色建筑。在设计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时,应促使建筑物尽量多角度朝阳,这样可以提升屋内采光和屋内温度。例如:现阶段的建筑物常常采用高低差让各栋建筑物尽量接受日照,在丰富建筑户型的同时还能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很多设计人员为了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还经常在设计中引入自然风,合理的布局能够在夏季为建筑物提供更多的自然风,而在冬季可以避免自然风直吹建筑物;同时合理构建室内布局还能够加强室内对流,增强建筑物的通风效果,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而建筑物的护结构材质不同,也会影响建筑物的能耗。例如:砖石结构的外墙主要是混凝土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但是高层建筑的外墙结构是填充材料的,使用较轻的材料可以减少建筑能耗。除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建筑节能之外,还可以在人工设计和人工施工部分引入建筑节能技术。例如普及与推广建筑节能门窗技术,由于建筑门窗是建筑能耗损失较大的部分,因此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当地的风压和风向对门窗的隔声、防风以及抗压技术进行设计,安装节能门窗还能减少光污染,降低建筑物能耗。我国的高层住宅中越来越重视小区中的绿色景观设计,在小区中加强绿色景观设计不仅能够调节该地域的碳氧平衡,对建筑物室内环境改善也有一定帮助。在减少空气污染的同时还能降低噪声。

2.3空间组织设计

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些年,我国各个地区建设高层民用建筑的数量犹如雨后春笋般。而在发展高层建筑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建筑的节能与环保设计。提升建筑物的节能设计,加强建筑的空间组织设计也是改善建筑能耗的关键措施之一。在高层建筑中,应该尽可能的减少玻璃幕墙的使用,这样可以降低光污染,同时还能够降低风带的数量,在提升建筑物的协调性和规整性的同时,还能提升建筑物的空间组织感。此外,还可以利用地下空间增强建筑物的空间组织设计,例如利用地下空间打造停车场,可以缓解地上停车压力的同时,增加地上的绿化面积,以此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空间组织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建筑的综合功能,还能达成建筑节能的目标。

2.4绿色建筑设计的实例分析

以Miapolis大厦为例,它是一座城中城,该大厦包括了天文台、室内游乐场、餐厅、娱乐中心以及大量的酒店客房。为让这座综合性的大厦达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环保功能的,设计师充分利用了空间组织规则、自然风、光能对建筑物进行设计。依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整个大厦中60%的能源都是来自风能。除了大量利用风能,Miapolis大厦的屋顶还应用了绿色种植技术、海水淡化技术以及废水再利用技术等等。结语:总而言之,高层建筑将会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流。而在建设过程中,为了减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必须加快推进高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在保证建筑基本功能的情况下,提升建筑的绿色节能技术和时尚感,为创建绿色城市、节能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4,(11):239.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分析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内涵入手,明确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意义,并进一步论析北京奥运“绿色理念”与精益建造思想的互促性,预期“绿色”和“精益”的良性循环。

2008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后,当前的当务之急是推广北京奥运会中成功的理念和方法并灵活应用于各行各业。正值全球对“绿色”的呼声越来越大之际,本文拟针对08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内涵,论析08北京奥运“绿色理念”与精益建造思想的互促性,试图将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引入我国建筑业,并力达以“绿色”促“精益”、以“精益”促“绿色”的目的。

l 2008年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内涵

2008年北京奥运“绿色理念”不同于一般的“绿色理念”,而是系统、完整、 科学 的“绿色理念”,包涵了“生态绿色”、“意识绿色”、“经费绿色”和“管理绿色”四大方面。

1.1生态绿色

生态绿色是指 自然 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绿色”,根据奥林匹克宪章要求。奥运会举办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必须达到“绿色”标准,这是主办奥运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2意识绿色

奥运会筹办者、奥运会建设者、奥运会举办地居民、奥运会参与者等都必须具备“绿色”意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环保、节能、可持续化”等“绿色”观念,并坚定不移地将“绿色”观念贯彻落实下去。例如:奥运场馆的设计和建设除应独具匠心、美观实用之外,还应充分利用环保、节能技术,做到科学文明、 经济 化及和谐化,并于奥运会后可持续使用。

1.3经费绿色

每一届奥运会的投资都是巨大的,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就因为投资过大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奥运会的经费也应该是“绿色”的,即要求奥运会的每项投资都是必需的、应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以最少的资源办好奥运会。

1.4管理绿色

举办奥运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管理十分复杂。如果事先没有确立科学的管理原则,就很难于实践中做到科学管理、有效管理。北京奥运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理念,也包涵了“绿色管理”理念,即精简管理机构、形成高素质管理组织、充分协调和优化资源配置、在做好计划和控制工作基础上灵活应对各种临时情况。

2建筑业引人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意义

2.1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有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

客户满意度是 企业 生存的基础,也是评价项目价值的重要指标。客户满意度与客户需求息息相关,因此,要提升客户满意度,首先必须了解客户的最新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有层次之分,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有可能产生较高层次的需求。生产力的 发展 及人们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使绝大多数人对居住、工作处所的主导需求从“遮风挡雨,安全实用”转变为“安全实用+美观舒适+居住健康(绿色环保)”。如此一来,“绿色”就成为大多数客户的需求倾向,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无疑将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为企业的持续生存及发展奠基。

2.2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有利于降低成本

奥运“绿色理念”包涵“经费绿色”,提倡节俭、节能及消除一切浪费,毫无疑问,建筑业引入奥运“绿色理念”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及项目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2.3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有利于提升质量

奥运“绿色理念”包涵“管理绿色”,提倡科学管理、高效管理,充分协调和优化组合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柔性应对突发事件,取得高质量的管理成果,并对环境造成最小影响。因此,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将有力提升企业管理质量和项目质量。

2.4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有利于缩短项目进度

奥运“绿色理念”的“管理绿色”提倡科学高效的管理,计划和控制系统完善,合理搭接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资源,有效保证了奥运项目进度,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将其所倡导的“管理绿色”柔性应用于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项目进度。

3精益建造思想的内涵

精益建造思想最初源于精益生产思想,是指通过多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充分激励和动员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以“消除一切浪费”为核心,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根本,追求“零浪费”,不断改进和完善建造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目标的一种先进、高效的建造思想。

4北京奥运“绿色理念”与精益建造思想互促互进

4.1“绿色”促“精益”

推广应用精益建造思想是我国建筑业降耗提效、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但目前,我国建筑业对精益建造思想尚欠足够的重视,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可以有效促进精益建造思想的推广和应用。

4.1.1“生态绿色”促进精益建造思想的推广和应用

传统建造思想观念落后,强调眼前利益,忽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 发展 ,“绿色”意识薄弱,环境污染、能源浪费、质量缺陷等现象屡见不鲜;精益建造思想以 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将建造全过程与环境视为系统,强调“生态文明、环保、节能、可持续化”等“绿色”观念,降低成本、保证建筑物 经济 实用的同时,有效降低环境污染、节约物质及能源、提高建筑质量和可持续性。随着我国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其“意识绿色”要求必与传统建造思想相冲突,建筑业的意识革新呼唤先进的精益建造思想。

4.1.3“经费绿色”促进精益建造思想的推广和应用

传统建造浪费现象严重,例如:流程安排不科学;返工;错误的操作;资源配置不合理;计划和控制不力;等等。精益建造思想以“消除一切浪费”为核心,通过识别和分析价值流,精细判断增值活动与非增值活动,消除所有不能创造价值、却必需花费成本的活动(即浪费),精简管理组织并系统设计施工过程和管理程序,优化人、资金、材料、土地、时间等各种资源的配置,利用专门方法和工具(如:最后计划者体系)制定精细计划并实施动态控制,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使项目成本较传统建造大幅度下降。“经费绿色”要求下,传统建造方式必将因为经费过高而遭受淘汰。

4.1.4“管理绿色”促进精益建造思想的推广和应用

传统建造思想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难以正确处理项目成本、项目质量及项目进度三者对立统一的关系,其结果往往是:降低工程项目成本就难免降低工程项目质量;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就难免提高工程项目成本、延长工程项目工期;精益建造思想以其全方位、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和控制,实现了“低成本、高质量、短工期、少污染、无浪费、高客户满意度”的理想目标。我国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后,其“管理绿色”要求势必对我国建筑建设全过程的系统化和科学化管理有更高更新的要求。也对精益建造思想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2“精益”促“绿色”

我国目前虽有不少建筑业 企业 认识到“绿色”的重要性,但真能如北京奥运会那样从“生态绿色”、“意识绿色”、“经费绿色”、“管理绿色”四大方面系统实施“绿色理念”的建筑业企业很少。精益建造思想与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相辅相成,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可以有效促进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并系统实现“绿色”理想。

4.2.1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可以有效促进“生态绿色”

精益建造思想的出发点是客户价值最大化,从项目设计到项目交付使用全过程,始终将客户需求放于首位,通过加强沟通、直接与客户对话等途径及时了解客户的意图,采取边设计边施工的方式提高设计与现场实情、客户需求的符合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多数客户追求舒适健康、“绿色”的生活,相应地,在精益建造客户价值最大化思想指导下,实现“生态绿色”势在必行。

4.2.2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可以有效促进“意识绿色”

精益建造突出“精”字,要求建造全过程,从设计、到生产准备、生产全过程、乃至竣工交付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相应地,建造全过程的管理意识也必须与时俱进、紧紧跟上其“精”。因此,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和意识更新是互为基础的,意识更新是应用精益建造思想的基础,而应用精益建造思想也是意识进一步更新的基础。顺应社会这个大客户对“生态文明、环保、节能、可持续化”的需求,“以客户为中心”、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益建造思想很在乎建筑产品是否满足“生态文明、环保、节能、可持续化”的社会要求,也不断推动着“生态文明、环保、节能、可持续化”等“绿色”意识的形成。

4.2.3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可以有效促进“经费绿色”

“消除一切浪费”是精益建造思想的核心,精益建造思想在成本管理方面的贡献格外卓越。由于精益建造以先进的精益建造思想为基础,以价值管理、并行工程、最后计划者体系、流程管理等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为工具,使其得以实现在保证质量、缩短工期、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的理想目标,有力地促进了“经费绿色”。

4.2.4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可以有效促进“管理绿色”

建筑业企业传统管理浪费现象较严重,无法适应以“消除一切浪费”为核心的精益建造思想,因此,精益建造思想的应用必推动管理改良。例如:臃肿的管理机构首先必须精简——低素质、无效益的管理人员也是一种浪费现象,必须马上淘汰;人、资金、材料、时间、机械等资源必须充分调动起来,并且优化配置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传统的计划和控制往往由上层管理人员来制定和实施,结果经常因为“计划不如变化快”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造成计划不实、控制不力等不良现象,必须通过精益建造最后计划者体系做好可靠的计划和控制;等等。这一系列管理改良有效促进了“管理绿色”,促进高效、科学的管理。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整合设计;应用

前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也正处于上升的阶段,特别是国家《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颁布,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备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绿色建筑整合设计一直是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重大难题之一,因为绿色建筑设计不仅涉及到建筑学、力学,而且涉及到美学、光学、物理学等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的难度。由此看来,本文对绿色建筑整合设计及其应用的分析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目标

绿色建筑整合设计不仅仅关注的是建筑实体的创造,而且还包括能源、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条件的利用。绿色建筑整合设计远远超过了传统建筑设计考虑的因素,已经延伸到寻求自然、环境和人类如何和谐共生等方面[1]。本文从绿色建筑的全寿命期出发,依据“四节一环保”的要求,将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目标概括为功能目标、环境目标和经济目标[2]。

1.1 功能目标

绿色建筑的功能目标主要是指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要满足绿色建筑的使用功能,如使用者对建筑的居住、采光、通风、抗震等功能。相比较传统建筑而言,绿色建筑在功能目标上要求更高一些。除筑基本功能必须满足之外,绿色建筑还居住建筑的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建筑的日照时数、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通风、噪音控制等使用环境的舒适度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指标。因此,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节水、节地、节材和节能,以及运营管理等各种影响因素来实现绿色建筑的功能目标。

1.2环境目标

环境友好也就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是绿色建筑的显著特点之一。绿色建筑要求在项目设计阶段就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中水利用、雨水回收等技术,以降低能源消耗。在运营阶段要制定相应的节能、节水、节材的措施,并且在绿化时采用无公害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环境友好。

1.3经济目标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终极目标,因此项目的投资回报比是决定绿色建筑能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在绿色建筑项目前期的正合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力争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不应过高,力求组合常规的适宜技术、适宜产品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同时绿色建筑的项目的投资回报比不能只看建造过程,还的注重运营过程。绿色建筑的显著优势便是与传统建筑相比,在建筑运营过程中能够大幅度降低运营费用,为业主节省大量资金。因此,绿色建筑的经济目标不应只看其增量成本,还应考虑后期减少的运营费用,综合考虑全寿命期内的绿色建筑资金投入及成本分配。

2.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理论的内涵

绿色建筑整合设计是实现绿色建筑功能目标的重要手段,其内涵就是绿色建筑的整合设计应在设计过程中时,从建筑的建造、使用和拆除的全过程出发,依据绿色建筑标准规范和建筑学、物理学、光学、声学等学科知识,从整体宏观和局部细节两个层面出发,设计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总的来说,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理论应在平衡、适宜、衔接、共享这四个实际的设计目标指导下进行。首先,与传统建筑设计相比,绿色建筑整合设计应体现平衡的要求,例如不能应为片面追求小区景观而过多使用水资源;第二、绿色建筑整合设计应考虑设计、施工、运营和拆除整个阶段的衔接问题,应力求建筑消耗的能源最少,对环境影响最小;第三、绿色建筑整合设计还应考虑项目本身的配套设施与周围公共设施的共享;第四、绿色建筑不是高不可攀的高成本建筑,也不是高新尖技术的复杂建筑,绿色建筑整合设计应体现技术简易、产品常规[3]。

3.规划与建筑整合设计主要策略

规划与建筑整合设计主要策略应从建筑场地的选择、建筑能源的利用,以及建筑的整体布局、功能和风格等几个方面考虑。

3.1建筑场地的选择

选择绿色建筑建筑场地时,首先要满足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如场地选择应符合当地城乡规划布局的要求,并且还要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的建设控制要求。其次,建筑场地周围应无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也不得有电磁辐射、化学品、废水、废气等污染源的存在。第三,绿色建筑整合设计时,对建筑场地方案的选择应优中选优,优先选择原有人工开发的建筑用地、具备基本开发条件的用地、使用率较低的旧区等[1]。

3.2 建筑能源利用方面

传统建筑建筑对能源,特别是对水泥、砖、木材、钢筋、水等能源的消耗是巨大的,而这些能源要么不可再生,要么生长周期长,并且在开发开采过程中还极易破坏周边生态环境,或使用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因此,绿色建筑整合设计应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重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如采用地热能做暖通空调系统的冷热源、采用太阳能作为生活热水的来源或利用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有效节约能源。同时在建筑设计时,应对建筑进行建筑能耗模拟,找出能源消耗较大的部分,有针对性的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3建筑布局方面

现阶段绿色建筑单个项目的体量一般都很大,因此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对建筑的整体布局进行综合考虑,并进行模拟分析是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之一。建筑布局受场地地形、交通、规划和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通常情况下,建筑组团平面布局形式分为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和自由式。绿色建筑整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平面布局的优缺点,并根据室外风环境模拟、日照模拟、声环境模拟、自然采光模拟和能效测评等模拟结果综合确定。

总 结:

绿色建筑作为传统建筑的发展方向,其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各业的绿色理念和需求也不断提出。从绿色建筑发展的历程可以深刻地认识到,绿色建筑要想作为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适用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非易事。设计人员应在绿色建筑整合设计及其应用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项目本身的预期目标和实现条件出发,注重适宜性技术和常规产品组合,不断分析和总结实践经验,充分发挥绿色建筑的效用。

参考文献:

[1]付晓惠.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能源;可持续发展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可持续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广义上的节能,除“四节”外,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四是强调 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术界对绿色建筑有两个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一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对全球生态环境、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二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建筑本身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即从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将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城市化率将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15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平均耗能水平比农村人口高3~3.5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而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的能耗占用了全部资源和能源的50%,同时增加了环境负荷。这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建设部、科技部已于2005年10月印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于2006年6月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节能减排目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 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不足

3.1 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我国已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二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缺乏对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规;二是强调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忽视了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相关政策。同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有效的激励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使得建筑节能长期落后, 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

3.2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多数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绿色、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等方面,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

3.3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片面: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

3.4 绿色建材行业发育不健全:在绿色建材方面存在着: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考虑不多;缺乏完整有效的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简单和盲目追求新型材料等问题。

4 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4.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性政策:首先,针对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来法规,形成由统一的基本法律和相关配套法规组成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其次出台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成套激励政策,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建筑、新能源的开发与建设。

4.2 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未形成体系化。建设部新近制定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是一套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将十分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4.3 加强科研和宣传教育培训:在科研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开展应用研究。广泛开展绿色建筑的宣传教育培训, 使绿色建筑观念深入人心, 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它的实现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和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我国基本国情的背景下,大力推进我够绿色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绿色建筑实践将促进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提高人类的自身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GBTF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 柏乃宁,姚利华.对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探析[J]城市管理,2008(4)

[3] 戈华清.绿色建筑市场的法律调整[J].中国环保产业,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