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颈椎与腰椎的康复训练

颈椎与腰椎的康复训练

颈椎与腰椎的康复训练

颈椎与腰椎的康复训练范文第1篇

认识“交叉综合征”

正常人无论是站立还是坐位,姿势都应该是挺拔优美的。而有的人却呈圆肩、驼背、头部前倾的姿势,医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上交叉综合征”。上交叉综合征常见于久坐或常进行超负荷训练的人,如长时间使用电脑者、健身爱好者、学生、外科医生、钟表修理工、绘图设计人员、驾驶员等。

还有的人行走时挺腹、撅屁股,医学上称之为 “下交叉综合征”。下交叉综合征常见于有啤酒肚的人、孕妇和常穿高跟鞋的女性。因这些人行走时肚子前挺、屁股后撅,好似腰部无力支撑,所以本病又俗称“塌腰”。

“驼背”“塌腰”危害大

上交叉综合征患者体态变形、弓腰驼背,给人垂头丧气、没精打采的感觉。不良姿势导致其颈肩部肌肉过度紧张,颈椎曲度改变,容易导致颈部肌肉劳损,甚至颈椎病。严重的颈椎病会导致神经根和脊髓受压,出现手麻、下肢痉挛、行走有踏空感等症状。颈部肌群受力的改变,还会影响血管的舒缩功能,引起脑部供血不足,产生耳鸣、目眩、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等症状。含胸驼背可导致重心前倾,使人容易摔跤;还会限制胸廓扩张,影响呼吸功能;胸腔和腹腔相贴,会使内脏受挤压,引起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的功能障碍。

下交叉综合征患者由于骨盆前倾、腰椎过度前凸,腰椎间盘及腰骶关节承受的压力增大,可导致韧带及关节囊等软组织变性,引起腰骶部疼痛、腰椎不稳、小关节肥厚、椎间盘变性、腰椎间盘突出、髋骨和膝骨关节炎等。

纠正“交叉综合征”

“交叉综合征”是由肌肉长期的受力改变,肌力过强和过弱的肌肉相交叉所致,故进行针对性的肌肉训练,拉伸被强化的肌肉,加强被弱化的肌肉,可有效预防和纠正“交叉综合征”。

①纠正“驼背”

胸大肌、胸小肌、肩胛提肌、上斜方肌是被强化的肌肉,应进行拉伸和放松训练,增加其柔韧性。

拉伸胸肌:面对墙角,双脚离墙角约三个脚掌距离。双手高举,贴于两侧墙面,身体尽量向墙角靠拢,双脚不能离地,保持该动作20秒以上,此为1组。每天做2次,每次做6组。

拉伸颈椎两侧肌群:取坐位,保持腰背挺直,头向一边侧屈,用手扶住头部向该侧屈方向拉伸,持续20秒;然后换另一侧,此为1组。每天做2次,每次做6组。

中斜方肌、下斜方肌、菱形肌、深层颈屈肌是被弱化的肌肉,应以增强肌力的抗阻训练为主。

训练斜方肌:俯卧于床上,头露出床边,双手负重(若肌肉力量太弱,可先不重),依次做T型训练(双手侧平举,图3)、Y型训练(双手斜向前举,图4)和W型训练(双侧肘关节屈曲90度,,轮流12次为1组。每天做2次,每次做1组。

②纠正“塌腰”

髂腰肌和竖脊肌是被强化的肌肉,应进行拉伸和放松训练,增加柔韧性。

三点支撑训练:俯卧于床上或垫上,双手将上半身全部撑起,尽量保持髋部紧贴床面,保持20秒以上,此为1组。每天做2次,每次做6组。 图6 三点支撑训练

腹部肌群(包括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及腹横肌)和臀大肌是被弱化的肌肉,应以增强肌力的抗阻训练为主。

平板支撑训练:俯卧于垫上,双肘和双脚支撑身体,腰背部保持水平。若难度过大,可先用双肘和双膝盖支撑,但要保证动作标准,持续1分钟。每天做2次。

桥式运动:仰卧于床或垫上,臀部用力将肚子向上顶,使身体形成一个“拱桥”的形状,腹部与大腿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持续5分钟,此为1次。每天做1次。

颈椎与腰椎的康复训练范文第2篇

关键词:脊柱退行性疾病;非手术;综合疗法

脊柱退行性疾病包括颈椎退行性疾病、胸椎退行性疾病、腰椎退行性疾病[1],具体如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病,腰椎滑脱等疾病,临床上常常以肢体麻木,运动和感觉障碍等为主要表现。脊柱在人体结构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保护脊髓、运动和承重为主,脊柱在解剖结构上分为前部和后部,其中前部由椎间盘和椎体组成,后部包括后关节及椎弓,脊柱的这种生理结构保护了人类承重、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当脊柱应力分布不均导致部分结构持续性承受过大的应力时,脊柱易发生退行性病变。该类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不易治愈,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身体及精神负担,因此,对于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是近年来一直研究的问题。就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行手术治疗后复发并需进行再次手术的几率为4.33%[2],且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疗效无显著差别[3],因此本研究运用非手术综合疗法对该类疾病进行治疗,其中包括中药、针灸、穴位注射、中频治疗、牵引、康复训练。欲通过综合疗法的应用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其中治疗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8―50岁,平均(43.25±10.26)岁,病程1―5年,平均(3.53±1.20)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9例,颈椎病患者12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5―50岁,平均(44.57±11.48)岁,病程1.5―5年,平均(3.09±1.43)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腰椎管狭窄患者6例,颈椎病患者1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疗法治疗,方法如下:①牵引疗法:在牵引前充分了解患者的身高、体重、病变状态及部位、脊柱的耐受能力,有针对性的确定每位患者牵引的距离、成角方向及度数、旋转度数及方向的数据,在电脑的监视下完成三维正脊牵引操作,牵引结束后给予患者病变部位的固定,患者根据病情轻重的不同而选择牵引次数,每日1―2次。②推拿手法治疗:嘱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在患者病变部位附近处行按、滚、柔、点等手法,以解除患者病变部位肌肉的痉挛状态,操作者动作应轻柔,和缓。用拇指点按相关穴位,如环跳、承山、足三里、大椎、风池等穴,并按压患者病变部位的压痛点处,后沿神经根走形的区域运用柔、滚的手法对患者肌肉进行治疗,以增强患者该部位的血液循环。

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针灸、穴位注射、功能训练等方法,具体方法如下:①中药治疗[4]:生川乌25g,细辛20g,桂枝25g,生草乌25g,伸筋草50g,乳香20g,没药20g,续断30g,杜仲30g,透骨草50g,威灵仙50g,肉苁蓉50g,红花20g,骨碎补50g,上述药物煎取汁后,热敷于病变部位,每次热敷20―30min。②针灸疗法:主穴选取患者病变部位两侧的夹脊穴,配穴为患者的压痛点并很据患者的其他症状对症取穴,如头痛选取百会、太阳穴,眩晕选取晕听区等。针刺得起后,运用电针仪进行通电,30min为宜,每日1次。③穴位注射:a.取穴:患者病变脊椎两旁的夹脊穴、阿是穴。b.穴位注射药物:维生素B1、维生素B12。c.操作方法:嘱患者俯卧位,穴位周围严格消毒后针刺,得起后回抽,如无回血,即进行药物注射。每日1次。④康复训练:a.腰椎疾病:嘱患者平卧硬板床上,行直腿抬高训练,抬高角度逐渐增加,每日20―30次;嘱患者运用5点支撑法将臀尽量抬高,持续时间逐渐增加,每日20―30次;训练患者的下蹲能力,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下蹲后维持5s,每日10―15次。b.颈部疾病:嘱患者每日进行颈部的活动练习,缓慢进行,按点头-回复-后仰-回复-左歪头-回复-右外头的形式进行,每日3-5次。所有康复训练内容均应循序渐进,强度逐渐增大。两组患者在疾病急性期应尽量避免站立,且应使用腰围进行保护[5]。

1.3疗效评定标准[4]

①痊愈:患者疼痛消失,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②好转:患者疼痛等症状较前减轻,日常生活工作不受影响。

③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严重。

1.4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93.34%,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81.13%,两组比较,X2=4.30,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2.2两组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比较分析

研究组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为92.45%,对照组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为77.36%,两组比较,X2=4.71,P

表2 两组患者对治疗过程及结果满意程度比较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往往发生退行性病变,其原有的弹性力学功能也逐渐减退,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椎间盘或其周围组织出现病变后,会对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进行压迫,从而出现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本研究通过综合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有效率达94.34%,疗效确切,提示,本研究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现将方法机制进行总结:①牵引疗法:通过牵引的方式使患者的椎间隙增大,从而缓解了神经根通道在椎间孔处的狭窄,解除了其对神经根的压迫,使该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水肿的症状得到缓解。②推拿疗法:通过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不同手法的按摩,缓解了患者肌肉的痉挛状态,放松肌肉、筋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为进一步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③中药治疗:本研究多运用的中药组方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强筋壮骨的功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椎管内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神经根的消肿,抑制神经根周围的炎症反应。④针灸治疗:通过对相关穴位的刺激,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通过主穴和配穴的相互配合,改善了患者病灶去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患者脊柱平衡的恢复。⑤穴位注射:通过药物和针刺的双重作用,直接作用于人体,起到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并通过药物的作用营养神经、消肿止痛。本研究穴位注射药物为维生素B族,有研究提示,B族维生素可以营养神经,维持神经的功能并且促其再生[6]。⑥康复训练:通过功能训练可以增加患者病变部位肌肉的肌力及柔韧性,增强脊柱外在的平衡性,从而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非手术疗法目前在临床应用较多[7,8],其临床疗效可以肯定。

参考文献:

[1]吴叶,侯树勋.CIDP与脊柱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1):26―27.

[2]靳安民,姚伟涛,张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11):657.

[3]吕杰,王春江,郝国玉,等.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J].颈腰痛杂志,2005,26(3):199.

[4]张梅.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96.例[J].中国中医药,2010,8(17):249―250.

[5]王茂斌.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6.

[6]曾纪葵,孙月玲.激素封闭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2088―2089.

颈椎与腰椎的康复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型 非手术治疗 临床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因素。治疗多以解除内源性因素为主,如腰椎牵引,作者通过对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病患者的非手术治疗认为:单纯腰椎牵引疗效欠佳,而针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的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临床资料收集记录完整的共126例,均为神经根型椎间盘突出。其中男性74例,女性5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18~30岁者24例,31~50岁者88例,50岁以上者14例;病程6个月以内者90例,6个月至1年者12例,1年以上24例;病变部位L4~L5突出46例,L5~S1突出65例,两椎间隙同时突出15例;疗程最短10次,最长30次。诊断依据符合《实用颈腰背痛学》[1]中椎间盘突出症之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8例行牵引治疗,B组58例行综合治疗;包括牵引、推拿和腰背肌训练等。牵引来用张家港日新视听器材有限公司研制的YHZ-Ⅲ型电脑微控牵引床进行治疗,应用重量在300~700N之间。方法:让患者下肢朝电控箱仰卧于床面上,系腰带分别紧患者的胸膈下及髂嵴上,适当系紧。根据病人的病情设定牵引力大小,设定牵引力重量在300~700N之间。根据患者体质感到舒适为宜,时间为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为治疗终结。推拿手法采用《中医推拿学》[2]之标准,治疗方法①用轻柔的滚,按手法解除肌肉痉挛。②用腰部斜扳或旋转复位手法调整后关节,松解粘连。③沿受损神经根及分布区域用滚、按、点、揉方法以促使气血循行加强,使萎缩肌肉及麻痹逐渐恢复。腰背肌训练方法,主要以加强腰背肌力量为目的。以病人能够承受的运动量进行锻炼。

3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3.1 标准:优为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恢复原工作。良为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但劳累后仍有腰或腿痛。可为主要症状、体征有明显好转,尚残留有腰痛及小腿部位痛。差为症状、体征稍有好转或无变化。

3.2 结果:见附表。

治疗结果表

4 分析讨论

4.1 腰椎内源性和外源性稳定因素与发病关系。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椎间盘及韧带在退变基础上,再失去相应的外周肌肉保护而引起。胡有谷氏[3]认为脊柱具有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因素,前者指椎间盘及韧带,后者为有关肌肉,特别是腰背肌及腹肌。具体讲,外源性稳定是由腰椎周围肌肉支持,各方面的肌肉以一个综合力维持腰椎的稳定。比较起来,外源性稳定在某种意义上比内源性稳定更为重要。失去前者脊柱变化比较缓慢,而失去后者脊柱即不能维持正常能力,就腰椎而言,腹肌尤为主要。日本学者[4]提出,腰痛与肌力是相关的,腰痛是腹肌力低下,脊柱保护作用不足而产生后果,由此分析来看,外源性稳定因素(腰椎旁肌肉)功能失调,所导致的腰椎力学结构平衡的改变,应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4.2 牵引、推拿、腰背肌训练对腰椎内源性和外源性稳定因素的影响。陈裕光[5]进行牵引下腰椎间盘突出的椎间距及间盘内压测量研究发现,对脊柱进行牵引方法可使椎间隙增宽1.5~2.5cm,使椎间盘内形成负压,从而使突出的髓核还纳,达到改善内源性稳定因素的作用。推拿治疗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运,减轻疼痛。辅以腰背肌训练,则可增强肌力,缓解椎间盘内压,通过改善外源性稳定因素进一步改善内源稳定性。

小结

由上可见,综合治疗组优良率为77.6%比牵引组高出11.4%。我们认为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不能单一地进行,除了椎间盘突出存在,还有外源稳定性的破坏,不能单纯缓解突出引起的症状,还应考虑到肌肉炎症、肌力下降等因素,只有进行综合治疗才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陆一农.邵宣,许竟斌,等.实用颈腰背痛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

[2]俞大方,曹仁发,吴金榜.中医推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07

[3]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88

颈椎与腰椎的康复训练范文第4篇

【叶老师语】

腰椎间盘突出是中老年比较常见的疾病,长期从事易于使腰部疲劳的工作以及腰部受伤、腰椎功能退变、遗传等因素都可能造成腰椎间盘突出。除了一些人由于搬重物摔倒等外伤引起以外,多数人是由于慢性劳损引起。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会伴有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和疼痛等。发生腰椎间盘突出以后,应该尽量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避免进行激烈活动和强烈旋转等可能造成椎间盘进一步损伤的活动,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一般来说,除了椎间盘脱出比较严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外,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是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这里提供一组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通用的康复训练方法,供戴俊梅及同类患者参考:

一、顶天立地:自然站立(两脚与肩同宽)、平坐或者仰卧均可,呼吸自然,全身放松,两臂自然下垂或者双手扶着固定物,双目微闭,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稍用意想着脐腹部。然后逐步使身体越站越直,头向上顶,双脚踏地如树生根,整个机体越站越有劲,同时脚掌踏地渐紧、牙渐咬紧、会稍向内提紧,并用身心去体会头顶青天、脚踏大地的感受(平坐练习时,努力使身体越坐越直,头向上顶;仰卧练习时,努力使身体越躺越直,头和脚向两端越拉越直,使头部、颈椎、脊椎和双腿都绷直成一条直线)。本节动作练习时间以身体感到有一些累为宜。然后,全身开始逐渐放松。在放松的时候,双目微闭或闭合,呼吸自然,用心体验轻轻呼吸的时候整个身体静逸舒适的感觉,放松的时间不限。(注:戴俊梅读者以站立和仰卧二种姿势训练为主。)

颈椎与腰椎的康复训练范文第5篇

关键词: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27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14-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该病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的各个部位,尤其是髓核出现退行性的变化,同时,在外界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导致椎间盘中的纤维破裂,从而使得髓核组织发生破裂位置逐渐突出或者脱出,从而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症[1]?在我国,该病的患病率在逐渐增加?虽然该病不会造成生命威胁,但是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12例,年龄段为27-65岁,平均年龄为(49.6±3.4)岁?病程为2-12年,平均病程为(6.3±1.2)年?观察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14例,年龄段为29-66岁,平均年龄为(47.4±4.6)岁?病程为1-11年,平均病程为(5.6±1.7)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其主要治疗方式包括理疗?药物治疗以及康复宣教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其具体的措施如下?

其一,双桥运动?取患者仰卧位,双腿弯曲,抬起臀部,挺腰挺胸,身体呈现“板桥”型?并根据患者的腰背肌肉的实际情况增减动作难度?并让患者将头?双肩?双足沿着床进行挺胸训练?同时,患者需要用双手抱头,确保头部和足部随着床进行抬臀挺胸的训练?各种动作需要持续练习10次?

其二,单桥运功?让患者仰卧,将双臂平放在身体的两侧,并将一条腿放在准备好的巴氏球上,另外一条腿需要缓慢的抬起,确保巴氏球在患者的小腿处保持平衡,该项动作需要维持15秒左右,并换退重复练习10次?

其三,膝手平衡练习?患者需要保持趴跪的姿势,取患者的膝手位,使用一只手对侧膝关节进行两点支撑,并在膝关节下面摆放平衡垫,将另外一侧的上肢以及对侧下肢抬起,完成伸直动作,并维持10秒左右,重复练习10次?

其四,护理方法?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需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确保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在饮食护理方面,需要以易消化?清淡的饮食为主,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禁止食用辛辣食物?

1.3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随访,进行康复评定,主要以腰椎JOA评分以及腰痛ODI评分分析患者康复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涉及到的计量数据均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表示,P

2.结果

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腰椎JOA评分以及腰痛OD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其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并且在25-40岁之间的男性更容易患有该病,由于在这个年龄段的男性大多数在工作以及生活中缺乏运动锻炼,并且伏案工作者较多,容易导致该病的发生?根据近年来的报道可以看出,该病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4]?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还会给社会以及患者家庭带来较沉重的负担?同时,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尽早就诊,尽早治疗,以便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康复效果,其训练方式不仅简单易操作,还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使得患者腰部的肌肉力量得到加强和提升,并且可以使得突出的腰椎间盘回缩,减轻患者的痛苦症状?同时,通过这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效的缓解腰部疼痛症状[5]?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观察组患者腰椎JOA评分以及腰痛OD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采取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能够有效的提高其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需要采取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极大的降低该病远期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李奕祺.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型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6(1):546-547.

[2] 曾祥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及其机制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10,32(3):178-179.

[3] 周洪兰.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22(9):624-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