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颈椎增生康复训练

颈椎增生康复训练

颈椎增生康复训练

颈椎增生康复训练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颈椎病康复操锻炼;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6-0126-03

doi:10.14033/ki.cfmr.2016.26.071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所导致的脊髓、神经、血管等结构受压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受压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其中神经根型是临床最常见的颈椎病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增生肥大,压迫神经根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为了研究和分析颈椎康复操锻炼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作用,特选取笔者所在医院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对其资料研究分析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确诊后并进行治疗的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40~72岁,平均(51.3±9.2)岁,病程(23.9±7.0)年;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42~70岁,平均(52.3±8.1)岁,病程(21.9±6.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可排除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样临床表现的其他干扰性因素,两组患者均自愿加入,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应治疗方案的协议书,相关的治疗手法均能按计划规范方法操作。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颈椎康复操锻炼,准备动作:站立或端坐,颈肩部自然放松,双手自然下垂[2]。(1)准备动作后,颈椎缓慢做前屈,后仰,侧旋动作,逐渐达到最大幅度,持续约5 s后恢复准备动作,重复5~10次;(2)恢复准备动作,双手手指交叉贴于枕部后,头用力后仰的同时双手用适当的力量抵抗头部的后仰力度,保持约5 s,重复动作5~10次;(3)恢复准备动作,头颈尽力左旋,双眼视线应越过肩膀望向后下方对侧足后跟部,逐渐增至最大幅度后旋低颈部保持5 s,右侧同前,重复5~10次;(4)恢复准备动作后,双肩向前,前上,后上,向后到中立位以最大幅度缓慢摇转5~10次;(5)恢复准备动作,双手摸前额,逐渐向枕部移动,进而到达两肩部,此动作持续5~10次[3-4]。训练时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的安排训练时间及训练强度,2次/d,每次20~25 min,并在每次训练结束时记录相应的时间,训练用时,地点等,并且维持训练的持续性。以上两组患者均按相应的治疗方案持续训练两周后随访,记录训练第2、7、14天及疗程结束后1、3个月的随访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判断治疗效果。临床控制:症状已经消失或者基本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甚至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没有任何改善[5]。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后的临床情况

随访至3个月时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后的复况

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复发2例,占3.33%,对照组复发4例,占6.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320,P=0.506>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复发2例,占3.33%,对照组复发8例,占1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837,P=0.092>0.05)。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由于颈椎间盘脱出压迫神经根而出现颈肩痛,短期内可加重,并向上肢放射。可有皮肤麻木过敏、上肢无力、手指动作不灵活等,当牵拉患肢时可有剧烈的闪电样锐痛。体格检查时可有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6]。因此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探究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工作者不断努力地方向。康复训练对人体功能的作用是多方面、多方位、多联系的,不只局限于一点一面,在调节人体功能、防病治病等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颈椎康复操训练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的临床治疗和科研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与常规治疗配合使用,可以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

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常规采用局部止痛膏贴敷治疗,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临床疗效并不确切,从本研究来看,观察组经治疗后,随访3个月时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颈椎康复操训练能明显的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甚广,主要运用于辅助患者的康复及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复发或降低复发率,在临床上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还是推荐使用的。另一方面,康复操的研究由于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不够完善,种类繁多,规范化标准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其应用效果还是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丁桃,胡中,刘建昆,等.Mulligan手法联合Thera-band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2):148-150.

[2]甄朋超,朱立国,高景华,等.旋提手法配合颈痛颗粒及功能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活动度改善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10,23(10):750-753.

[3]谢月明.范氏锻炼操对颈椎病康复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4):2337-2338.

[4]何怀云.中医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干预的临床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7):33.

[5]刘俊.枕颌牵引结合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6):484-486.

[6]朱立国,张旭,冯敏山,等.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应用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12):1324-1327.

颈椎增生康复训练范文第2篇

方法:实验组加强心理护理、气管推移训练、术后适应性训练、术后护理,加速患者康复。

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少,康复的速度加快。

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时治疗颈椎疾病的主要手段,手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手术中很好的配合好手术,术后正确地行功能锻炼,对预防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颈椎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39-02

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除理疗、药物治疗外,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在临床上亦比较常用。手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并植入钛合金钢板可有效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压迫,维持颈椎的稳定性,是恢复颈椎功能的有效手段。但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变化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很大,所以做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对预防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2011年5月—2011年7月共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24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男7例,女15例,实验组男8例,女4例,年龄42—74岁,平均(52+0.31)岁。术前均经MRI检查确诊。术后对照组发生喉上神经损伤1例、肺部感染1例,血肿压迫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1例,实验组发生脑脊液漏1例,均未发生严重后果,康复出院。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对照组的患者护理人员给予常规的术前宣教,实验组的患者护理人员从患者入院起就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目的、手术过程、手术时间、术后如何功能锻炼、预后情况、与术后恢复快的患者交流、介绍主刀医生的经验等,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焦虑和恐惧,取得医患之间理想的合作状态。

2.2气管推移训练。实验组的患者护理人员反复强调气管推移训练的重要性,术前施行系统而正确的气管推移的训练,除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外,患者主动进行训练,6—7次/天,时间逐渐增加能够耐受至30分钟以上。

2.3术后适应性训练。

2.3.1卧位训练。训练术后卧位对术后非常重要。仰卧时枕既不能过高也不能悬空颈部,沙袋固定颈部两侧。侧卧时枕与肩宽同高,使颈、肩与躯干保持一直线[1]。

2.3.2咳嗽、排痰训练。术前应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在呼气末咳嗽,重复数次。实验组的患者反复强调咳嗽、排痰训练的重要性,使患者主动进行训练直到完全掌握。对照组的患者术前常规给予指导。

2.3.3饮食和排便训练。术前2—3天开始指导患者在床上仰卧位进食和排尿、排便。两组患者都能掌握。

3术后护理

3.1心理护理。患者术后护理人员要及时的给予心理安慰,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减轻患者的疼痛。实验组的患者从返回病室护理人员就陪伴在患者的身边,不时的握握手给予鼓励,替患者盖好盖被、湿融口唇、擦汗以表示对患者的关心。同时给患者做好宣教,应该如何与医护人员配合好。给患者讲解保持好地心情对术后的恢复很重要。

3.2护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护理人员协助托起患者颈部、躯干、下肢,平卧硬板床上,保持颈部中立位,使头颈和躯干在同一水平。颈部用颈围外固定制动。仰卧位时,头下不垫枕,肩下垫一薄枕,使下颌抬起,预防颈前受压。侧卧位时应注意将颈部垫起,避免颈部屈伸、扭曲,保持颈椎的相对稳定[2]。

3.3生命体征观察。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3天要特别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及氧饱和度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4呼吸道的护理。常规在床边备气管切开包、吸痰用物等。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咳嗽,及时予以背部有效叩击,协助排痰。实验组的患者因术前训练的好,排痰效果较好。

3.5切口和引流管护理。因颈部血肿常发生术后48小时内,因此密切观察切口渗血及切口引流管情况。

3.6康复锻炼。术后第2天可适当抬高床头,逐渐过渡至半卧位,术后3-5天可佩戴颈围下床活动。术后佩戴颈围3个月。出院后仍不能做剧烈活动,可缓慢左右转动颈部,或轻微上下活动颈部,忌猛然回头等,以免内固定移位或植骨块脱落。并告知患者,经X线检查确定骨性融合后,方可去除颈围。解除颈围前需有一段适应时间,如先在睡觉时取下,以后改为间断使用直至解除。养成良好的坐、站、行及工作姿势,减少颈椎间盘得慢些摩擦损伤。每天进行双手的握、伸锻炼,或捏皮球锻炼。继续口服营养药物、补钙、增加蛋白质。3个月、半年、一年来院检查。

4讨论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颈椎疾病的主要手段,手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很好的配好手术,术后正确地行功能锻炼,对预防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颈椎前路手术的解剖比较复杂,术野较小,且比邻重要器官,难度大,早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3%~30%[3]。术前给予积极地心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本组对照组共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25%,其中喉上神经损伤1例,肺

参考文献

[1]许惠莲,高粱斌,李健.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康复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359

颈椎增生康复训练范文第3篇

方法 对34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进行适应行为训练指导,记录患者手术中血压、心率、呼吸、吞咽等指标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与对照组(术前未行适应训练)34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程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 术前适应行为训练可以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有效地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适应行为训练;并发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6-0718-02 中图分类号:R 681.5+50.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6.034

颈椎前路手术是脊柱外科常用术式之一,常用于颈椎外伤、畸形、肿瘤、退变等疾病的外科治疗,是目前治疗颈椎疾病的有效手术方法。但由于颈前入路解剖结构比较复杂,涉及诸多重要结构,术中、术后常出现各种并发症[1],不仅降低了手术疗效,而且增加了患者痛苦。我科对34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进行了适应行为训练,旨在探讨该训练方法对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安全顺利地实施手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将2003年5月~2007年11月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手术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7例,女7例;平均年龄54.8岁;脊髓型颈椎病1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9例,混合型颈椎病7例;选择同期术前不宜行气管推移训练的C4~7骨折及颈前部有血肿或肿胀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男28例,女6例;年龄52.3岁。两组均在颈丛麻加局麻下行颈椎前路椎管减压加植骨融合术。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训练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术前健康宣教,观察组由责任护士利用口头讲解、动作示范进行充分术前适应训练。具体内容:①训练:颈椎前路手术时间较长,为轻度过伸仰卧位,因此术前必须加以训练,使其适应手术,提高其耐受力。首先对患者进行术前训练重要性的教育,明确训练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然后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其肩下垫一高度适宜的软枕,使颈部呈过伸位,充分暴露颈前部,开始10~30 min,逐渐增至2~3 h。②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因术中需牵拉气管暴露术野,易引起气管损伤、水肿,故经前路手术前应指导患者行气管推移训练[2]。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枕垫于肩下,头后仰。训练者站在患者右侧,用拇指或2~4指指端顺气管侧旁,将气管、食管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开始时用力缓和,频率5次/min,推移5~8 min后,用力稍加强,尽量把气管和食管推移超过中线,并尽可能避免牵引过程的中断[3]。③床上排尿训练:术前2~3 d告知患者训练的目的及重要性,指导患者在制动卧位情况下在床上练习平卧位排尿,他人协助完成,2 次/d,并随时给予指导,直到熟练掌握,达到排尿顺其自然。

3.评价内容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呼吸、吞咽变化差值并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痰液黏稠、咽喉部疼痛、尿潴留等发生情况。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血压、心率、呼吸、吞咽次数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见表1。观察组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痰液黏稠、咽喉部疼痛、尿潴留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见表2。表明观察组手术进展较对照组明显顺利,显露好,气管、食管相对松弛。另外,观察组患者在术中、术后发生呼吸困难程度较对照组轻,对手术适应性增加。

讨论

由于颈椎前路手术是风险很高的手术,良好的术前适应性训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适应训练包括训练、气管和食管推移训练及卧床排尿训练。临床工作中,多数患者惧怕痛苦和躯体不适不能坚持,护士需主动向患者示范训练方法,耐心讲解训练的重要性,并给予有效的督促、鼓励,有利于患者有计划、有步骤地配合实施适应性训练[4]。

1.适应训练可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 护理是临床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改变对机体影响很大,尤其是一些重症手术患者[5]。传统的颈椎前路手术前不进行适应性的训练指导,使大部分患者由于对手术的不适应,术中自觉难以坚持,出现呼吸困难、气喘,甚至躁动不安,影响手术实施。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术前适应训练,锻炼了颈部肌肉与韧带的强度,能减轻因长时间颈部过度伸展造成的不适,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延长训练时间,肩下枕头亦可根据情况逐步增厚,在训练时嘱患者精神放松,调整舒适,防止术前过度训练引起患者不适而造成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2.术前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是确保手术效果的保证颈椎前路手术术中为了清晰地显露椎体前缘,必须将气管、食管等鞘拉向一侧,如患者术前未进行正确的气管推移训练或气管推移训练不够,会因术中牵拉气管引起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波动范围较大,给手术带来困难,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6]。因此术前进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也是术前必要且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科学的气管、食管推移训练,能增强颈部组织的适应性及患者的耐受性,使内脏鞘易于牵开,便于手术,术中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及吞咽次数变化程度小,减少了手术的风险。且因手术出血量少,手术视野显露好,患者较安静,气管相对松弛,术后气道分泌物少,减轻了咽喉部不适症状。因此,术前进行系统而正确的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对于保证颈椎前路手术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训练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呛咳应立即停止,嘱其深呼吸,或转移注意力,待症状消失后,再由轻到重重新训练。训练时应遵循先慢后快,幅度先小后大、先轻后重、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

3.排尿训练可预防和减少排尿困难,恢复患者自行排尿功能 术后由于姿势改变,不习惯床上排尿,加上脊柱需保持直线制动,以及心里紧张怕他人在场等因素导致排尿反射受到抑制,大脑皮层指挥抑制其排尿[7],是造成术后排尿困难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患者术前进行排尿训练,观察组在排尿姿势与环境条件都改变的情况下,术后自行排尿的成功率比对照组高。表明了术前进行排尿训练,使会肌肉得到锻炼,加强尿道括约肌作用,强化排尿条件反射,有效恢复患者术后自行排尿功能,预防和减少排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经过系统正规的术前适应训练后颈部组织适应性增强,降低了手术风险,从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良好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 健,梁芳果,瞿东滨,等.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附258 例报告)[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4):450-453.

[2]陈淑贤,曾小芳,李晓莲,等.肌萎缩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74-75.

[3]金莉红.颈椎损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4,3(3): 185.

[4]王晓乐,罗存珍,李凤华.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2006,21(3):207.

[5]邓炳兰.手术变化影响生命体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 21(5B):77.

[6]施海燕,王世英.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 44-46.

[7]王萍,冯恭新.术前排尿训练对心血管介入患者术后排尿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3, 38(7):5381.

颈椎增生康复训练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 颈椎疾患; 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颈椎疾患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它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和及时的外科干预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我科自2004年9月~2005年12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28例颈椎疾患的病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结合临床资料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4年9月~2005年12月共施行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各种颈椎疾患病例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38~71岁。其中颈椎不稳6例,脊髓型颈椎病13例,颈椎骨折伴滑脱9例。

2 方法

术前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及技术指导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切口渗血情况,四肢感觉运动情况,指导病人功能锻炼,做好出院宣教。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因颈椎手术复杂,难度高,风险大,病人往往存有较重的心理负担,担心有生命危险,术后疗效不佳,顾虑手术后瘫痪。因此病人会感到非常焦虑紧张,他们会因此怀疑自己能否经受住手术,给自己做手术的医生是否技术高超等。术前我们要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就他们目前疾病的状况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可靠性,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给以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增加他 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向病人介绍手术效果显著的案例,让同类术后病友现身说法,从而解除病人的顾虑,增强病人自信心和安全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以保证手术顺利实施。

2.1.2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术前指导病人本人或家属用2~4指在皮外插入切口一侧的内脏与血管神经鞘间隙处,持续性向非手术侧推移,训练时也可用另一手协助牵拉。开始时,每次持续10~20min,然后逐渐增加到30~40min,每天6~8次,而且必须将气管牵拉过中线,通常训练3~5天。体胖颈短者应适当延长时间,这种推移训练可提高患者在术中牵拉的耐受性[1],为手术提供了良好的视野。

2.1.3 床上大小便训练 为避免排尿排便困难,指导病人练习床上应用便器,并教会病人正确使用腹压,排空大小便,减少残余尿量,避免尿路感染的机会及便秘。

2.1.4 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做好健康宣教 对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在术前的一段时间戒烟,并说明吸烟对手术及术后的危害,劝其戒烟,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1.5 呼吸功能锻炼 目的是增加肺活量,促进痰液排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锻炼方法:(1)深呼吸锻炼;(2)有效咳嗽锻炼;(3)吹气球练习[2]。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病人术后回病房后,给予使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严密观察呼吸、脉搏、血压、氧饱和度及意识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一旦有异常变化立即汇报医生并协助处理。

2.2.2 严密观察呼吸情况 因颈椎手术尤其是上颈椎手术可影响延髓呼吸中枢,易引起呼吸功能减弱,再加上颈椎前路手术中因长时间的牵拉气管食道造成水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痰液堆积、气管受压,随时可导致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死亡。因此,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护理工作最关键的一步。(1)术后给予氧气吸入,氧浓度根据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2)术后给予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各1支加生理盐水20ml进行雾化吸入,每天2~3次,雾化完毕即轻拍背部,使痰液松动,有利于痰液的咳出。(3)对体弱或肺功能欠佳者可予以吸痰。(4)加强饮食指导:术后以冷流质为主,逐步过度到半流质至普食,减轻咽部水肿及出血,教会病人慢慢吞咽,以防呛咳窒息[3] 。

2.2.3 体位的安置及颈托的配带 术后病人返回病房搬动时人力一定要充足,保证搬动时保持头、颈、胸部的一致,防止颈部转动,予以去枕平卧,颈部两侧分别放置一个沙袋用以颈部制动,大部分病人均可在术后1~2天坐起或下床活动,但是必须配带合适的颈托。我院采用的是前后两片式颈托,前后片松紧可自由调节,根据病人颈部的长短粗细不同,选择不同的型号,并协助病人配带,使病人在术后获得良好的外在稳定。

2.2.4 切口及引流管的观察 术后应严密观察颈部切口敷料渗血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颈部有无肿胀,床旁常规备气管切开包,以防止因颈部血肿压迫气管发生窒息时便于抢救,特别是手术当天,要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需再进手术室去除血肿,使呼吸通畅。如发现切口渗血多,引流量增多,病人主诉吞咽困难、声嘶、呼吸不畅、无力,应立即汇报医生及时处理。

2.2.5 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 术后功能的恢复和重建,与其锻炼情况有着直接关系。术后第一天指导病人和家属对肢体和关节做主动或被动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如肢体抬高,关节屈伸,每天5~6次,每次20~30min,逐渐增加,可以促进全身肢体功能的恢复,尤其对术前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更为重要。

2.3 出院指导 如何让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恢复社会职能是护理工作的目标,因此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十分重要。

2.3.1 出院时教会病人预防颈椎病复发的正确方法,叮嘱病人需继续配带颈托3~5个月。

2.3.2 避免颈部震动或扭曲,功能锻炼时应循序渐进,注意安全,防止跌到。

2.3.3 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坐、站、行、劳动姿势,

2.3.4 定期门诊复查,时间一般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

3 小结

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疾患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手术部位复杂,周围与许多器官及组织相邻,一旦损伤脊髓或神经,病人即可出现呼吸暂停。良好的医疗设施、娴熟的手术操作技能、正确的护理方法是保证手术效果,避免和减少并发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适时策略地进行术前宣教和心理护理及严密的术后病情观察,正确的帮助和指导功能锻炼,使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朱翠萍,邹长芬.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1):974-975

2 许蕊凤.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44-345.

颈椎增生康复训练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飞行员;外科疾病;干预措施

1临床资料

1.1对象2008~2009年来我院疗养和进行体检健康鉴定的飞行员(包括陆航、海航)1 804人,其中男1 798人,女6人;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36.4岁;病程50 d~23年不等,平均3.7年;在院期限3~30 d不等,平均19.4 d。

1.2方法对来我院疗养和进行体检健康鉴定的飞行员做全面系统的外科体检,对发现的外科疾病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诊断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

2结果

经诊断分类,共检出外科疾病1 078人次,占全体体检人数的59.76%,其中腰肌劳损614人次,占56.96%;颈椎病204人次,占18.92%;腰椎病136人次,占12.62%;肩关节病54人次,占5.01%;膝关节病64人次,占5.94%;踝关节病6人次,占0.56%。以腰肌劳损、颈椎病、腰椎病为主,占外科疾病的88.50%。

3干预措施

3.1常见外科疾病的诱因

1)飞行员的军事训练每天都承受着反复或长时间的负荷,不断发生轻微损伤,如果这些轻微损伤不断积累,超过机体的修复能力,就会发生疲劳性的损伤。

2)随着飞行训练任务量的加大,以及高性能机种载荷增大,对飞行员肌力要求也有所提高,其腰背肌劳损、腰椎退行性病变等问题较普通人群更早被诱发[1]。

3)由行中不断出现较高载荷,且持续时间较长,飞行员全身肌肉,特别是腰背和下肢肌肉对抗作用增强且频繁,普遍反映飞行后疲劳和肌肉酸痛。疼痛会使腰部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状态,破坏脊柱稳定性,导致脊柱疾病[2]。

4)颈椎病的发生多数是由于头部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而使颈部周围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肌肉负荷超过其生理承受能力,逐渐出现颈肩痛,可向上肢放射及出现手指麻木等[3]。

5)腰椎病的诱因是长时间飞行活动受限、姿势固定使腰部长时间负荷以及腰部外伤、负荷过重等。另外,飞行加速、震动、摇摆等也可以引起椎间盘挤压力增大,易发生纤维环破裂。

6)腰肌劳损发病诱因是:当脊柱结构失衡时,起辅助稳定作用的腰背肌超负荷工作,以保持躯干稳定,长此以往,腰背部肌肉即产生代偿性肥大及增生。此外,长期弯腰工作者,腰背肌持续呈紧张状态,使局部小血管受压,供氧不足,代谢产物积累,进而形成损伤性炎症,导致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腰部肌腱韧带劳损。

3.2干预措施

3.2.1训练管理方面①科学安排训练科目,应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加大训练量,医务人员应加强医疗监督,与组织训练者共同研究训练计划,强调在体能训练、适应性训练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提倡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各种科目穿行,避免在短时间内重复大强度、高难度的单项训练。及时发现训练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把训练伤病“斩杀”在萌芽状态。②训练前进行热身,并做好身体各部位的放松活动,训练后做好恢复调整,消除疲劳。③大力加强健康教育活动,让飞行员在训练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增强飞行员对防治训练伤病重要性的认识,对可能出现的损伤有一定的预见性,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④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加强预防保健。如飞燕式运动、睡硬板床等针对腰部肌肉的功能锻炼,使腰部椎体及软组织保持平衡协调。

3.2.2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①针对性锻炼。经常有规则地进行针对性颈部锻炼,可使颈部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受力,防止骨质增生和脱钙,减轻或消除神经根及椎动脉的刺激和压迫,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缺血所造成的肌肉痉挛,从而产生直接镇痛作用;提高颈部肌肉力量,增强颈椎稳定性和椎关节柔韧性,进而达到治疗作用,有效率可达85.7%[4]。②针刀疗法治疗腰肌劳损。治愈率80.2%,总有效率达97.7%[5]。③针刀加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优点:手术创口小、痛苦小,能准确到达病变部位;可在病变部位发挥“刀”的作用,能松解组织粘连,降低病变组织内张力,改善病变组织血液微循环等。针刀加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治愈率82%,总有效率达98%[6]。④采用手法治疗、骶管注射、小针刀等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且疗程短,治愈率可达87.1%[7]。⑤采用手法治疗、多功能数控脊柱病治疗机(DSJZ)、中药熏蒸等综合疗法治疗颈腰椎疾病,总有效率达83.5%[8]。⑥采用超短波、电脑中频治疗仪、牵引、拔罐和走罐等综合物理疗法治疗腰椎疾病,有效率为97.6%[9]。⑦中药内服加物理疗法(牵引、电脑中频、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率达96.4%[10]。⑧中药加穴位注射治疗腰肌劳损,总有效率达93.9%(寒湿型有效率:95.2%;湿热型有效率:89.7%;肾虚型有效率:93.8%;血瘀型有效率:97.1%)[11]。

参考文献

[1]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705-706.

[2]朱克顺,伍骥,潘庆联,等.歼击机飞行员腰椎退行性病变随访观察[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5,16(1):42-44.

[3]段世英,彭新涛.乘务员颈、腰椎病病因探讨[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1,12(1):52-541.

[4]余红英.颈肌锻炼治疗飞行员颈肩痛63例[J].人民军医,2007,50(7):398.

[5]赵振海,黄德云,张楚,等.针刀疗法治疗军人腰肌劳损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07,50(3):127-128.

[6]郑炎,王国方.针刀加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150例[J].人民军医,2007,50(3):182-183.

[7]张国龙,杜杰,徐晓光,等.飞行人员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非手术疗法疗效比较[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3,4(14):238-241.

[8]杜杰,张国龙,韩文良,等.综合疗法治疗飞行员颈腰腿痛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07,50(7):396.

[9]梁岚萍.综合物理疗法治疗飞行员腰背痛83例[J].人民军医,2007,50(7):399-400.

[10]邓泽前,张荣龙,俞宙.中药加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 盘突出症82例[J].人民军医,2007,50(7):401.